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 尼赫鲁简介素材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知识点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提供了大量人力、军费和物资,1918-1919年,因饥荒导致大量人民丧生,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2.领导人:甘地。
3.时间:1920年。
4.内容:(1)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2)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3)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4)拒绝纳税等。
5.文明不服从运动(1)时间:1930年。
(2)形式:采取不服从形式。
(3)内容:要求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等。
6.影响: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控制群众斗争方式,防止了暴力革命,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战争期间,埃及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壮大;战争结束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强烈反对。
2.经过:(1)1918年,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并组织代表团准备到伦敦同英国政府谈判。
(2)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激起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部分地区爆发武装起义。
(3)殖民政府释放了扎格鲁尔等人,但英国政府仍未承认埃及独立,埃及人民为争取独立反复抗争。
3.结果: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4.影响: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1.背景: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2.目的: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实施。
3.领导人:1934年,卡德纳斯当选为墨西哥总统。
4.改革措施:(1)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2)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打破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3)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4)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新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历史课件:亚非拉的奋起
导读:本文新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历史课件:亚非拉的奋起,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新人教版历史九下《亚非拉的奋起》ppt课件
圣雄遇刺的噩耗迅速传遍全国,印度全国顿时沉浸在哀痛与悲伤之中。
悲伤不已的尼赫鲁向全国发表了演讲:“我们生命的光明从此消失了,到处是一片黑暗。
我不知道说什么,更不知道怎么表达……”在加尔各答,一位百姓用黑灰涂抹全身和面部,走街串巷,一边不停地悲叹:“圣贤业已涅盘,何时才能降临一位像他那样的伟人?”
本站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普通下载。
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
一、亚洲
1、“二战”后独立的系列国家
2、印度
1)20世纪20至30年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2)“二战”后掀起民族独立运动高潮(尼赫鲁)3)1947年,印巴分治4)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
5)1956年,巴基斯坦共和国成立
6)印巴冲突的原因
A)印度教和穆斯林之间的宗教矛盾B)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
7)亚洲各国经济的发展:印度、韩国、新加坡
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
——1947.8.尼赫鲁
1)“厄运”指什么?(指印度遭殖民奴役)
2)材料中所说的“厄运的时代”是哪个国家造成的?(英国)
3)这种“厄运”持续了多少年?何时结束?(近200年,1947年)
4)“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指什么事件?(指英国被迫承认印度独立)
5)这一事件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束了英国对这一地区近200年的统治)
二、非洲
1)1952年,埃及独立(纳赛尔)2)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3)1960年,“非洲独立年”4)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崩溃
三、拉丁美洲民族独立斗争的两件大事.
1、1959年,古巴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卡斯特罗)
2、1999年底,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尼赫鲁简介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印地语:Javāharlāl Nehrū,1889年11月14日-1964年5月27日)是印度独立后第一任总理,也是印度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理,1952年印度第一次大选获胜,连任总理。
他是印度独立运动的参与人,主张印度要从大英帝国独立,同时更为人所知的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
他活跃于二战后的国际政治舞台上,经常被人称呼为博学尼赫鲁,尤其在印度,他更被称呼为伟大的学者。
尼赫鲁的总理职位由拉尔·巴哈杜尔·夏斯特里(1904-1966)继任。
他的名贾瓦哈拉尔(Javāharlāl)是波斯语中“红宝石”的意思,姓尼赫鲁的原因则是因为祖先受莫卧尔皇帝垂青赐予其祖先居所在运河而搬迁到运河边,因而改名,所以尼赫鲁代表“运河”之意。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从字面上翻译中文意为运河的红宝石。
尼赫鲁在印度独立运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同时被甘地信任而得以成为他的继任者。
尼赫鲁终其一生都是费边主义的倡导者。
印度独立后,为了解决贫穷问题,尼赫鲁一直重视公共部门的表现,使得他的经济政策充满社会主义色彩。
1。
尼赫鲁简介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印地语:Javāharlāl Nehrū,1889年11月14日-1964年5月27日)是印度独立后第一任总理,也是印度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理,1952年印度第一次大选获胜,连任总理。
他是印度独立运动的参与人,主张印度要从大英帝国独立,同时更为人所知的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
他活跃于二战后的国际政治舞台上,经常被人称呼为博学尼赫鲁,尤其在印度,他更被称呼为伟大的学者。
尼赫鲁的总理职位由拉尔·巴哈杜尔·夏斯特里(1904-1966)继任。
他的名贾瓦哈拉尔(Javāharlāl)是波斯语中“红宝石”的意思,姓尼赫鲁的原因则是因为祖先受莫卧尔皇帝垂青赐予其祖先居所在运河而搬迁到运河边,因而改名,所以尼赫鲁代表“运河”之意。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从字面上翻译中文意为运河的红宝石。
尼赫鲁在印度独立运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同时被甘地信任而得以成为他的继任者。
尼赫鲁终其一生都是费边主义的倡导者。
印度独立后,为了解决贫穷问题,尼赫鲁一直重视公共部门的表现,使得他的经济政策充满社会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