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危害因素和职业病
- 格式:docx
- 大小:36.97 KB
- 文档页数:10
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
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法定职业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可概括为三类:二、职业病(一)生产性粉尘与尘肺1.生产性粉尘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生产性粉尘采源于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或岩石的钻孔、爆破、破碎等;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
此外,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时,以及沉积的粉尘二次扬尘等。
根据生产性粉尘性质可分为三类:无机性粉尘,如硅石、石棉、铁、锡、铝、水泥、金刚砂等;有机性粉尘,棉、麻、面粉、木材、骨质、炸药、人造纤维等;混合性粉尘。
混合性粉尘,较常见。
2.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
其中以尘肺的危害最为严重。
尘肺是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
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有十三种,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其他尘肺。
(二)工业毒物与职业中毒1.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生产性毒物可存在于原料、辅助材料、气体、蒸气、雾、烟和气溶胶中,可引起职业中毒。
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亚急性中毒三种。
生产性毒物还引起其他危害,如致突变、致癌、致畸、对生殖功能的影响等。
2.常见的职业中毒常见的职业中毒有铅中毒、汞中毒、苯中毒等。
还有刺激性气体中毒,如氯气、光气、氨气等。
窒息性气体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接触一氧化碳的机会有:煤气制造,用煤、焦炭等制取煤气的过程中,其一氧化碳含量至少在30%以上。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职业有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不良因素,既包括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也包括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1.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过程是指按生产工艺要求的各项生产设备进行的连续生产作业,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的变化不同而发生变化,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声、震动、高温、辐射及生物性因素有关。
(1)化学因素。
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都可能对作业人员产生危害。
主要包括工业毒物、粉尘等。
(2)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害因素,不良的物理因素都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职业危害。
主要包括高温、低温、潮湿、气压过高或过低等异常的气象条件,噪声、振动、辐射等。
(3)生物因素。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以及在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是指从业人员在物质资料生产中从事的有价值的活动过程,它涉及劳动力、劳动对象、生产工具三个要素,主要与生产工艺的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工具、生产制度、作业人员体质和方式以及智能化程度有关。
(1)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庋的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
(2)劳动中紧张度过高。
如精神过度紧张,长期固定姿势造成个别器官与系统的过度紧张、单调或较长时间的重复操作,光线不足引起的视力紧张等。
(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
如安排的作业与从业人员的生理状况不适应,生产定额过高,超负荷的加班加点,妇女经期、孕期、哺乳期安排不适宜的工作等。
(4)不良工作体位。
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的体位,如可以坐姿工作但安排站立,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等,如微机操作台与座椅的高低比例不合适,低煤层挖煤工人的匍匐式作业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主要指作业环境,包括生产场地的厂房建筑结构、空气流动情况、通风条件以及采光、照明等,这些环境因素都会对作业人员产生影响。
一、 粉尘类:(一) 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矽肺(二) 煤尘(煤矽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工尘肺(三) 石墨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墨尘肺(四) 炭黑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黑尘肺(五) 石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肺(六) 滑石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滑石尘肺(七) 水泥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水泥尘肺(八) 云母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云母尘肺(九)陶瓷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陶瓷尘(十) 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铝尘肺(十一) 电焊烟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焊工尘肺(十二) 铸造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铸工尘肺(十三) 其他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其他尘肺二、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r射线)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三、化学物质类:(一)铅及其化合物(铅尘、铅烟、铅化合物,不包括四乙基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二)汞及其化合物(汞、氯化高汞、汞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三)锰及其化合物(锰烟、锰尘、锰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锰及其化合物中毒(四)镉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镉及其化合物中毒(五)铍及其化合物铍病(六)铊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铊及其化合物中毒(七)钡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钡及其化合物中毒(八)钒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钒及其化合物中毒(九)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磷及其化合物中毒(十)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及其化合物中毒(十一)铀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铀中毒(十二)砷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化氢中毒(十三)氯气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气中毒(十四)二氧化硫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氧化硫中毒(十五)光气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光气中毒(十六)氨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氨中毒(十七)偏二甲基肼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偏二甲基肼中毒(十八)氮氧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氮氧化合物中毒(十九)一氧化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一氧化碳中毒(二十)二氧化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氧化碳中毒(二十一)硫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硫化氢中毒(二十二)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二十三)氟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工业性氟病(二十四)氰及腈类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二十五)四乙基铅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四乙基铅中毒(二十六)有机锡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机锡中毒(二十七)羰基镍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羰基镍中毒(二十八)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中毒(二十九)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苯中毒(三十)二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甲苯中毒(三十一)正已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正已烷中毒(三十二)汽油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汽油中毒(三十三)一甲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一甲胺中毒(三十四)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三十五)二氯乙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氯乙烷中毒(三十六)四氯化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四氯化碳中毒(三十七)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乙烯中毒(三十八)三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三氯乙烯中毒(三十九)氯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丙烯中毒(四十)氯丁二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丁二烯中毒(四十一)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N-二甲基苯胺、二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四十二)三硝基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三硝基甲苯中毒(四十三)甲醇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醇中毒(四十四)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酚中毒(四十五)五氯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五氯酚中毒(四十六)甲醛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醛中毒(四十七)硫酸二甲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硫酸二甲酯中毒(四十八)丙烯酰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丙烯酰胺中毒(四十九)二甲基甲酰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甲基甲酰胺中毒(五十)有机磷农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机磷农药中毒(五十一)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五十二)杀虫脒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杀虫脒中毒(五十三)溴甲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溴甲烷中毒(五十四)拟除虫菊酯类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五十五)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类物质: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五氯酚、硫酸二甲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中毒性肝病(五十六)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四、物理因素:(一)高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中暑(二)高气压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减压病(三)低气压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高原病、航空病(四)局部振动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手臂振动病五、生物因素:(一)炭疽杆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疽(二)森林脑炎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森林脑炎(三)布氏杆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布氏杆菌病六、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一)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三氯乙烯、重铬酸盐、三氯甲烷、β-萘胺、铬酸盐、乙醇、醚、甲醛、环氧树脂、尿醛树脂、酚醛树脂、松节油、苯胺、润滑油、对苯二酚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接触性皮炎(二)导致光敏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焦油、沥青、醌、蒽醌、蒽油、木酚油、荧光素、六氯苯、氯酚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光敏性皮炎(三)导致电光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紫外线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光性皮炎(四)导致黑变病的危害因素:焦油、沥青、蒽油、汽油、润滑油、油彩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黑变病(五)导致痤疮的危害因素:沥青、润滑油、柴油、煤油、多氯苯、多氯联苯、氯化萘、多氯萘、多氯酚、聚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痤疮(六)导致溃疡的危害因素: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铍及其化合物、砷化合物、氯化钠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溃疡(七)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化学性皮肤灼伤(八)导致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油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油彩皮炎高湿: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浸渍、糜烂有机溶剂: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角化过度、皲裂螨、羌: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痒疹七、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一)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盐酸、氮氧化物、甲醛、酚、硫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化学性眼部灼伤(二)导致电光性眼炎的危害因素:紫外线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三)导致职业性白内障的危害因素:放射性物质、三硝基甲苯、高温、激光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白内障八、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一)导致噪声聋的危害因素:噪声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噪声聋(二)导致铬鼻病的危害因素: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铬鼻病(三)导致牙酸蚀病案的危害因素:氟化氰、硫酸酸雾、硝酸酸雾、盐酸酸雾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牙酸蚀病九、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的危害因素:石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的危害因素:联苯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联苯胺所致膀胱癌(三)苯所致白血病的危害因素: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所致白血病(四)氯甲醚所致肺癌的危害因素:氯甲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甲醚所致肺癌(五)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的危害因素: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所致肺癌、皮肤癌(六)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危害因素: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七)焦炉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焦炉烟气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焦炉工人肺癌(八)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铬酸盐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十、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一)氧化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金属烟热(二)二异氰酸甲苯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哮喘(三)嗜热性放线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四) 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棉尘病 (五)不良作业条件(压迫及摩擦)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矿井下工人滑曩炎。
(一)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1、职业危害定义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
2、职业危害的严重性从200年前的产业革命至今,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地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近年来,ILO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发生各类事故125亿人次,死亡110万人,平均每秒有4人受到伤害,每100个死者中有7人死于职业事故,欧盟每年有8000人死于事故和职业病,发展中国家每年有21万人死于职业事故,1.5亿工人遭受职业伤害。
近十几年来,我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大量引用,职业病隐患不断增大,危害日趋严重化,在常见职业病发生不断增多的同时,又出现了不少新的严重的职业卫生事故。
我国现有尘肺工人40多万人,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职业病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每年因粉尘、化学毒物而导致劳动者患职业病死亡、致残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不断增加。
大量职业病人的出现,不仅给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灾难,也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有的企业甚至因此而破产、倒闭。
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人数,职业危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及新发职业病人数,中国均局世界首位。
3、职业危害的严重后果(1)职业危害损害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安全权利、健康权利、生命权利(人权)。
(2)职业危害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灾难,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不利因素。
(3)职业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每年因职业病损失近百亿元。
(4)职业危害有损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形象,成为国外攻击中国人权问题的借口。
4、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1、粉尘(电焊烟尘、催化剂粉尘、药剂粉尘、煤尘、焦炭粉尘)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病:煤工尘肺、矽肺、电焊工尘肺、其他尘肺职业禁忌证:(1)活动性肺结核(2)慢性阻塞性肺病(3)慢性间质性肺病(4)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2、苯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病:职业性慢性苯中毒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职业禁忌证:造血系统疾病3、汽油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病:(1)职业性溶剂汽油中毒(2)汽油致职业性皮肤病职业禁忌证:(1)严重慢性皮肤疾患(2)多发性周围神经病4、柴油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严重的肝、肾器质性疾病(2)严重的皮肤疾病5、原油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明显的肝、肾器质性疾病(2)明显的皮肤疾病及皮肤过敏6、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病: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职业禁忌证: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7、一氧化碳、硫化氢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8、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病:职业性刺激性化学物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职业禁忌证:(1)支气管哮喘(2)慢性间质性肺病9、液化石油气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疾病(2)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3)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4)严重的肝、肾器质性疾病10、甲醇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视网膜及视神经病(2)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11、酸雾或酸酐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病:(1)职业性牙酸蚀病(2)职业性接触性皮炎(3)职业性哮喘职业禁忌证:慢性阻塞性肺病12、氢氧化钠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明显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2)明显的慢性皮肤疾病(3)活动性角膜疾病或明显的角膜遗留病变13、氧化锌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4、四氯化碳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病:职业性慢性中毒性肝病职业禁忌证:慢性肝病15、丙酮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2)严重的肝、肾疾病16、正己烷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病: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职业禁忌证:多发性周围神经病17、氰及腈类化合物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18、噪声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病:职业性噪声聋职业禁忌证:(1)除噪声外各种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00Hz、1000Hz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dB);(2)任一耳传导性耳聋,平均语频听力损失≥41dB;(3)噪声易感者(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纯音听力检查各频率听力损失均≤25dB,但噪声作业1年之内,高频段3000Hz、4000Hz、6000Hz中任一耳,任一频率听阈≥65dB)19、高温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未控制的高血压(2)慢性肾炎(3)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未控制的糖尿病(5)全身疤痕面积≥20%以上(工伤标准的八级)(6)癫痫20、紫外辐射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病:(1)职业性电光性皮炎(2)职业性白内障职业性禁忌证:活动性角膜疾病21、微波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病:职业性白内障职业禁忌证: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22、振动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病: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职业性禁忌证:多发性周围神经病23、视屏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腕管综合征(2)颈肩腕综合征24、电工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癫痫(2)晕厥(近一年内有晕厥发作史)(3)2级及以上期高血压(未控制)(4)红绿色盲(5)器质性心脏病或各种心律失常(6)四肢关节运动功能障碍25、高处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未控制的高血压(2)恐高症(3)癫痫(4)晕厥、眩晕症(5)器质性心脏病或各种心律失常(6)四肢骨关节及运动功能障碍26、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 远视力(对数视力表):大型机动车驾驶员:两裸眼<4.0,并<5.0(矫正;)小型机动车驾驶员两裸眼<4.0,并<4.9(矫正;)(2)听力:双耳语频平均听阈>30dB(纯音气导)(3)血压:大型机动车驾驶员:收缩压≥18.7KPa(≥140mmHg)和舒张压≥12KPa(≥90mmHg);小型机动车驾驶员:2级及以上高血压(未控制);(4)红绿色盲(5)器质性心脏病(6)癫痫(7)震颤麻痹(8)癔病(9)吸食、注射毒品;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成瘾尚未戒除者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电焊烟尘、催化剂粉尘、药剂粉尘、煤尘、焦炭粉尘)、苯、汽油、柴油、原油、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一氧化碳、硫化氢、氨、氮氧化物、氨氮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液化气、甲醇、硫酸、酸雾或酸酐、氢氧化钠、氧化锌、四氯化碳、丙酮、正己烷、轻烃、丙烯腈、甲基二乙醇胺、噪声、高温、紫外辐射、振动、微波、特殊工种(电工作业、职业机动车驾驶、视屏作业、高处作业)1、粉尘:生产中接触粉尘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长期大量吸入粉尘,可使呼吸道粘膜、气管、支气管的纤毛上皮细胞受到损害,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导致肺组织纤维化,最终发展为尘肺病,严重危害健康。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工作者造成伤害的各种危险因素和条件。
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职业危害和职业病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职业危害的类型及其对工作者的危害、主要职业病以及预防和保护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职业危害的类型及其对工作者的危害1.物理危害物理危害主要包括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因素。
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下,会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等职业性听力损害。
振动可以引起手部关节炎、脊柱疾病等,影响工作者的生活质量。
辐射如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对工作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高温可以引起中暑、热衰竭等症状,低温则可能引发冻疮、低体温等。
2.化学危害化学危害主要指作业场所存在的毒性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有害气体等。
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中毒、癌症等疾病。
比如,长期接触铅会导致铅中毒,长期接触苯会引起白血病等。
3.生物危害生物危害主要包括各类病原体和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工作者在从事相关工作时可能接触到这些病原体,导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例如,医务人员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可能导致感染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4.心理危害心理危害主要指由于工作环境长期紧张、压力过大等原因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
例如,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可能会引发工作倦怠、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职业危害对工作者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这些危害既包括直接的身体损害,也包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因此,加强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二、主要职业病1.尘肺病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粉尘颗粒而引起的一组职业病。
主要包括矽肺、石棉肺和煤肺等。
患者会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且病情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2.化学中毒化学中毒是由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职业病。
例如,工作者长期接触重金属汞,可能导致汞中毒;长期接触苯类物质,可能导致白血病。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性危害因素和职业病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436-87 职业性危害因素和职业病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职业性危害因素
工矿企业生产第一线的作业工人,在日常的生产作业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这些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以分为下面三类:
(一)生产过程中接触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工业生产中,作业工人所接触的生产原料、中间体、辅助剂、成品、副产品、杂质和废弃物等,有可能是不同毒性程度的化学毒物。
(1)常见的工业性化学毒物及危害:
①金属与类金属,如铅、汞、锰、镉、铬、砷、磷等,有各自的靶器官毒性。
②刺激性气体,如氨、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光气、硫酸二甲酯、臭氧等,可能引起急性中毒,出现急性支气管炎、化学性肺泡炎和肺水肿。
③窒息性毒物,如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碳和氰化物等,可引起缺氧而发生昏迷。
④有机溶剂,如醇类、酯类、氯烃、芳香烃等,具有脂溶性,亲神经性,具有麻醉作用。
此外,苯可抑制骨髓造血,氯烃可引肝损害。
⑤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等,可使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的功能,出现紫绀和缺氧。
⑥杀虫剂,如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
杀虫剂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时可发生昏迷、抽搐。
(2)生产性粉尘及危害:
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固体物料进行破碎、研磨、熔融,粉料的装卸、运输、混拌以及气态物质的升华、氧化等操作时,都可能接触生产性粉尘。
作业工人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引起肺组织
的纤维化,导致尘肺。
常见的生产性粉尘:
①无机粉尘,如石英、石棉、石墨、滑石、煤、铁、铅、锌、锰、稀土、水泥、陶瓷、玻璃、合金材料等。
②有机粉尘,如毛、羽、丝、棉、麻、谷物、蔗渣、木、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等。
在生产环境中,上述种类粉尘往往是混合存在的。
2.物理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热辐射、高湿和低温等。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
(3)噪声、振动、超声波等。
(4)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强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微波、激光等。
(5)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
3.生物因素
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及蔗渣上
的霉菌等。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的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工休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
2.劳动中的精神过度紧张,如在生产流水线上的装配作业工人等。
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不相适应,或生产定额过高,或超负荷的加班加点等。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由于光线不足而引起的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的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等。
(三)与一般卫生条件不良有关的有害因素
1.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如厂房矮小、狭窄,车间布置不合理,特别是把有毒和无毒工段安排在同一个车间里等。
2.缺少必要的卫生工程技术设施,如没有通风换
气或照明设施,或未加净化而排放的烟尘或污水。
3.缺少防尘、防毒、防暑降温、防噪声的措施、设备,或有而不完善、效果不好。
4.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方面的配制有缺陷。
职业性有害因素对生产工人的健康所引起的负面影响,则称为职业性损害,包括工伤和职业性疾病。
二、职业病
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当其强度或浓度与累积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就可能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症,这类有明确因果关系的疾病称为职业性疾病或广义的职业病。
一般被认定为职业病,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第一,该疾病应与工作场所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密切有关;
第二,所接触的有害因素的剂量(强度或浓度)无论过去或现在,已足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第三,必须区别职业性与非职业性疾病所起的作用,前者的可能性必须大于后者。
虽然对上述概念的认识相同,但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制度、经济条件、诊断技术普及或掌握的程度各不相同,因而,各个国家、地区或一个国家、地区的不同时期所规定的职业病范围和病种是迥然不同的。
凡由政府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或狭义的职业病。
1957年,我国卫生部首次公布了职业病名单,将当时危害职工健康和影响生产比较严重、职业性比较明显的尘肺等14种职业病列为国家法定的职业病。
1987年,我国卫生部重新公布了新的职业病名单。
新公布的职业病名单共分九类职业病,总病种为99种。
其职业病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职业中毒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镉及其化合物中毒;铍病;铊及其化合物中毒,钒及其化合物中毒;磷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砷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砷化氢):砷化氢中毒;氯气中毒;二氧化碳中毒;光气中毒;氨中毒;氮氧化
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碳中毒;硫化氢中毒;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工业性氟病;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四乙基铅中毒;有机锡中毒;羟基镍中毒;苯中毒;甲苯中毒;二甲苯中毒;正己烷中毒;汽油中毒;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二氯乙烷中毒;四氯化碳中毒;氯乙烯中毒;三氯乙烯中毒;氯丙烯中毒;氯丁二烯中毒;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三硝基甲苯中毒;甲醇中毒;酚中毒;五氯酚中毒;甲醛中毒;硫酸二甲酯中毒;丙烯酰胺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杀虫脒中毒;溴甲烷中毒;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它职业性急性中毒。
(二)尘肺
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
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三)物理因素职业病
中暑;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局部振动病;放射性疾病:急性外照射放射病、慢性外照射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烧伤。
(四)职业性传染病
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
(五)职业性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黑变病;痤疮;溃疡;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可以诊断的其它职业性皮肤病。
(六)职业性眼病
化学性眼部烧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
(七)职业性耳鼻喉疾病噪声聋;铬鼻病。
(八)职业性肿瘤
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
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工人肺癌;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九)其它职业病
化学灼伤;金属烟热;职业性哮喘;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棉尘病;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牙酸蚀病。
为了及时掌握职业病的发病情况,以便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我国卫生部在职业病报告制度试点的基础上,于1983年正式颁布了《职业病报告办法》,要求在全国县以上(包括县)所属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厂矿企业中实行,同时明确规定省、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应指定职业病防治院(所)或卫生防疫站负责职业病报告工作。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