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78.50 KB
- 文档页数:49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一、填空1、个人从消费商品或劳务中得到的好处或满足称为效用,它取决于个人的偏好,是一种心理感觉。
2、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总效用也在增加。
3、一个人从增加1单位商品消费中所得到的增加的效用称为边际效用。
4、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这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5、经济分析中假设个人选择的消费量是要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6、如果用于所有商品的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相等,即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7、预算线说明了在收入与价格及定势,家庭所能进行的最大消费量。
8、如果用横轴表示A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B商品的数量,A商品价格上升将使预算线更加陡峭。
收入增加将使预算线向外(右方)移动。
9、无差异曲线表明了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各种不同组合。
10、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替代效应意味着该商品的消费量减少,而如果该商品是正常商品,收入效应又会加强前一种效应。
11、边际效用理论预测,居民收入越高,对所有正常商品的消费量越多,这就是所说的收入效应。
12、当工资率上升时,替代效应鼓励减少闲暇,收入效应鼓励增加闲暇。
二、判断1、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需求的总和。
( T)2、一种商品的效用代表了它在生产中的作用有多大。
( F )3、从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所得到的效用称为边际效用。
( T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总效用递减。
( F )5、当消费者把自己的收入用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使总效用最大时,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 T )6、如果居民户用于所有商品的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都相等,而且所有收入全部支出,就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 T )7、边际效用理论预测,如果X商品的价格下降,其替代品的消费就要增加。
( F )8、效用无法观察也无法衡量这一事实使边际效用理论基本是无用的。
( F )9、经济学家假设,居民户要使其边际效用最大化。
( F )10、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心理愿意支付得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差。
第四章消费者购买需求与购买行为分析消费者是市场经济中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购买需求和行为对于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消费者购买需求与购买行为的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提供符合消费者期望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消费者购买需求分析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是指他们对特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或期望。
消费者购买需求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2.辅助需求:辅助需求是指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其他方面的需求。
例如,在购买手机时,消费者可能希望手机具有好的拍照功能、长续航时间等。
3.情感需求:情感需求是指消费者购买其中一产品或服务时,出于情感因素或心理期望而产生的需求。
例如,在购买礼品时,消费者通常会考虑礼品的美观度、高档感等,这些因素都是情感需求的体现。
4.个性需求:个性需求是指消费者购买其中一产品或服务时,基于自身个性特点或偏好所产生的需求。
例如,在购买衣服时,消费者通常会根据自己的风格、身材等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款式和尺码。
通过对消费者购买需求的细致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定位产品或服务的目标市场,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所采取的行为和决策过程。
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提高销售效果。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决策过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通常经历五个阶段:问题识别、信息、评估决策、购买行为和后续行为。
了解消费者在每个阶段的行为和决策过程,可以帮助企业准确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并为消费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和服务。
2.决策因素: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通常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等。
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的需求、偏好、态度等;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朋友、社会地位等;而文化因素主要包括文化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
了解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相关因素,有助于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
第四章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答案。
)1.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是市场营销活动的()。
A.起点B.中间点C.终点D.起点和终点2.个人为了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而对防盗设备、保安用品、保险产生的需要是()。
A.生理需要B.社交需要C.尊重需要D.安全需要3.()指存在于人体内驱使人们产生行为的内在的刺激力,即内在需要。
A.刺激物B.诱因C.反应D.驱使力4.同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差异小,消费者购买行为就()。
A.简单B.复杂C.一般D.困难5.对于协调型的购买行为,营销者要提供完善的(),通过各种途径提供有利于本企业和产品的信息使顾客确信自己购买决定的正确性。
A.售前服务B.售后服务C.售中服务D.无偿服务6.消费者不可能在真空里做出自已的购买决策,其购买抉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社会、个人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社会角色与地位属于()。
A.文化因素B.社会因素C.个人因素D.心理因素7.人们之所以对同一刺激物产生不同的知觉,是因为人们要经历三种知觉过程,即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曲解和()。
A.选择性记忆B.选择性专业化C.选择分销D.选择定位8.在复杂的购买行为中,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
A.确认需要B.收集信息C.评价可行方案D.购买决策9.对于价格低廉、经常购买、品牌差异小的产品,消费者不需要花时间进行选择,也不需要经过搜集信息、评价产品特点等复杂过程,因而,其购买行为最简单。
消费者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出于熟悉而购买,也不一定进行购后评价。
这种购买行为属于()。
A.协调型购买行为B.习惯性购买行为C.变换型购买行为D.复杂型购买行为10.有些产品品牌差异明显,但消费者不愿花长时间来选择和估价,而是不断变换所购产品的品牌,这种购买行为称为()。
A.习惯型的购买行为B.变换型的购买行为C.协调型的购买行为 C.复杂型的购买行为11.下列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中哪一项不属于社会因素()。
第四章分析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案例一、需求在于引导,市场在于创造举世闻名的“柯达胶卷”生产者美国柯达公司早在六十年代初就着手开发世界胶卷市场,但他们并不急于推出自己的胶卷,而是率先开发出大众化自动相机,并允许其他厂家仿制。
由于自动相机使用方便,物美价廉,很快就风靡世界。
相机的爆增给胶卷创造了广阔市场,于是柯达公司迅速推出“柯达胶卷”,销路顿时遍及全球。
[试析]柯达公司生产胶卷而却率先开发出售相机的经营战略能给企业营销带来什么启示?[分析]柯达公司的这一经营战略能给企业带来以下启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仅要敢于“闯市场”;而且要善于引导需求“创造市场”。
“闯市场”,无非就是到市场上走一走,看看行情,什么东西畅销就生产(经营)什么,其结果只能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不免有一种市场难进,生意难做的感觉。
“创造市场”则不同,它是在对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周密调研的基础上,着眼于潜在市场,着力为自己的产品开拓市场。
这是柯达公司决策者的精明过人之处,也是“柯达胶卷”在强手如林的竞争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由此可见,引导需求,“创造市场”是比“闯市场”更高一层次的思维。
当然,“创造市场”,不是闭门造车,主观臆断。
市场经济自有其规律,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要想“创造市场”,首先要必须要有强烈的“创造市场”意识;其次,市场调查要深入全面,防止瞎子摸象,筛选信息要仔细,防止鱼目混珠,从而做到超前决策;再次,要敢于冒险,看准了就干,优柔寡断,怕这怕那,只会坐失良机。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拥有自己一方独特的新天地。
案例二、“丽卡娃娃”的营销术本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宝物玩具公司推出了“丽卡娃娃”。
这种玩具娃娃有一点极为与众不同——由于该公司考虑到顾客不可能连续买多个“丽卡娃娃”,于是他们杜撰出了不同的“丽卡”简历,分别配套推出了每个娃娃的“父母”和“朋友”,为每一个娃娃塑造出一种生动的家庭背景和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