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02章消费者行为分析综述讲解
- 格式:pptx
- 大小:305.05 KB
- 文档页数:7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主讲老师:张宁无差异曲线(一)效用理论1、经济人假设。
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
具体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具有充分的计算能力)。
2、效用的定义。
所谓效用(Utility),是指商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或欲望的能力。
一种商品或劳务是否具有效用或效用的大小,以它能否满足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或欲望。
效用没有客观标准。
3、基数效用论(1)基数效用绝对数度量效用的大小。
商品效用可以进行数量比较,可以加总求和。
(2)基数效用论将效用分为总效用(TU)和边际效用(MU)。
(3)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理论进行分析的。
4、序数效用论(1)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用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
(2)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进行分析的。
5、边际效用理论(1)MU=△TU/△Q(总效用函数的斜率)(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TU递减速度增加:MU>0TU=max TU:MU=0TU减少:MU<0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1、完备性2、可传递性3、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二)无差异曲线1、含义:带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曲线。
2、特征:(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偏好越高;(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3)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3、商品边际替代率(1)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MRS=-(△X2/△X1)如:消费者放弃6个单位衣服换取一个单位食品,边际替代率为6。
(2)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得到以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凸向原点。
预算约束(一)预算约束线1、含义:预算线上的点表示用尽所有收入所能购买的各种消费组合,预算线外的点是支付能力达不到的选择。
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根底精讲班讲义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本章内容讲解:第一节无差异曲曲折折线〔一〕效用理论1.经济人假设: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这也确实是基本经济人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基本上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往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那个假设不仅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前提,也是整个经济学的根底。
2.效用的定义:效用是指商品或效劳满足某种欲瞧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效劳时所能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人们的心理感受,是主瞧评价,没有客瞧标准。
〔1〕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能够直截了当度量的,存在尽对的效用量的大小,能够用基数,确实是基本用1、2、3、4……这些尽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
〔2〕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能够明白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二、……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
〔3〕二者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方法: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而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曲折折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二者得出的分析结论全然是相同。
【例题1-课后题第1题】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要紧区不是〔〕A边际效用是否递减B效用是否可加总C效用函数是否线性D效用是否客瞧答案:B解析:基数效用论效用能够加总,因此可将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在基数效用理论中,将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1〕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商品或效劳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总和。
假设某一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总效用为TU,那么总效用函数是:TU=f(Q) 一般来讲,总效用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多少,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那么总效用就越大。
〔2〕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
MU=ΔTU/ΔQ注:①从数学意义上瞧,边际效用确实是基本总效用函数的歪率。
②“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
即在一定时刻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是在增加的,然而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当商品消费量到达一定程度后,总效用到达最大时,边际效用为0;假如接着增加消费,总效用不但可不能增加,反而会逐渐减少,如今边际效用变为负数。
基础精讲班经济基础知识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主讲老师:臧运红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2分)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一、无差异曲线一、无差异曲线1.经济人假设(1)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需要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
(2)经济人假设是指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3)经济人假设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前提,也是整个经济学的一个基础。
(非理性不在考查范围)2.效用的定义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感觉,是主观心里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一、无差异曲线【单选题·2014年】用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行为时,会假定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且是理性的,这一前提通常称为()。
A.经济人假设B.边际效用最大化理论C.消费行为最有理论D.消费者偏好一、无差异曲线3.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效用理论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可以用基数,就是用l,2、3、4……这些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无法知道效用的绝对数值,而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方法,二者得出的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的两者的区别在于:效用是否可以直接度量一、无差异曲线4.边际效用按照基数效用理论,效用是可以计量的,区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总和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一、无差异曲线总效用边际效用总效用函数:TU=TU为总效用,Q为消费数量MU为边际效用,从数学意义上看,边际效用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一般来说,总效用(TU)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则总效用就越大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1)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是在增加的,但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的,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即TU上升,MU>0,但递减)(2)当商品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效用达到最大值时,边际效用为0;(即TU最大,MU=0)(3)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总效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逐渐减少,此时边际效用变为负数。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1. 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和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人们心里的一种主观评价2. 由于人们对效用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理论运用边际效用理论分析。
序数效用理论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进行分析。
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
3.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就越高。
第二,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5. 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无差异曲线上的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商品边际替代率沿曲线递减。
6. 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
预算约束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取决于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7. 决定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有:消费者的收入、商品的价格。
8. 预算线的斜率等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预算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切线斜率。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9. 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上。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恰好等于预算线的斜率。
10.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11. 替代效用和收入效应12. 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企业的隐成本一般称为正常利润。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消费者行为分析为了协助考生系统旳复习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课程旳有关重点,本文尤其整顿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教材旳重点考点,但愿提前掌握,以备迎接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本章重要包括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通过研究消费者行为,推导需求曲线。
一、无差异曲线(一)效用理论1.经济人假设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旳和理性旳。
2.效用旳定义(掌握)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旳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旳满足程度。
效用没有客观原则。
3.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旳,存在绝对旳效用量旳大小。
消费者无法懂得效用旳数值,而只能说出自己旳偏好次序。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分析消费者行为旳不一样措施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旳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旳两者得出旳分析结论基本是相似旳4.边际效用理论(掌握)在基数效用理论中,将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期期内,从商品或服务旳消费中得到旳满足程度旳总和。
一般来说,总效用(TU)取决于消费数量旳大小,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则总效用就越大。
边际效用(MU)是指消费者增长一种单位旳商品消费时所带来旳满足程度旳增长或者效用旳增量。
从数学旳意义上看,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旳斜率。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总效用边际效用TU上升MU>0,但递减TU最大MU=0TU下降MU<0【例题·单项选择题】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旳重要区别是()。
A.边际效用与否递减B.效用与否可加总C.效用函数与否线性D.效用与否客观『对旳答案』B『答案解析』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旳重要区别是效用与否可加总。
(二)无差异曲线1.有关消费者偏好旳基本假定(掌握)每个消费者都要在个人收入和市场价格既定旳约束条件下,选择购置一定量旳不一样旳商品或服务,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旳需要。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总结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一、效用理论和无差异曲线(一)效用理论1.“经济人”假设的含义: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需要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并且是理性的,这就是“经济人”假设(这个假设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前提,也是整个经济学的一个基础)——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2.效用的定义: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人们的一种心里感觉,是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因此效用没有客观标准)3.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1)基数效用论:效用可以直接度量,可以用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
(运用边际效用理论分析)(2)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用表示第一、第二等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
(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分析)4.边际效用(1)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总和。
也可以说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若干数量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总效用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总效用就越大)总效用函数:(2)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或者效用的增加量。
(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曲线的斜率)边际效用的函数:(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中的到的总效用是在增加的,但是是在以递减的速度增加的,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此时的边际效用为正数;当商品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效用达到最大值时,边际效用为零;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总效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逐渐减少,此时边际效用变为负数。
(二)无差异曲线1.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1)完备性。
(保证消费者总可以把自己的偏好准确的表达出来)(2)可传递性。
(可以保证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3)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202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备考之消费者行为分析2020年经济师考试专业调整,将原有的15个专业类别调整为10个,考试专业调整而来的就是经济师考试大纲和考试教材的较大改动。
在这里我们以章节为单位对中级《经济基础知识》主要考点、考试要求和历年考题进行总结,以供考生备考之用。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一、主要考点(1)效用的含义和分类;(2)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3)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基本特征;(4)商品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5)消费者预算约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6)预算线的形状和变动特性;(7)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和条件;(8)价格变动的两种效应。
二、考试要求(1)熟悉效用的含义和分类,熟悉消费者均衡的含义;(2)理解经济人假设、预算约束和消费者均衡;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生活中的消费现象;(3)掌握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算约束及其影响因素;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需求曲线的推导;掌握价格变动的效应。
三、常见考题(历年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是( )。
A.边际效用是否递减B.效用函数是否线性C.效用是否可以直接度量D.是否承认效用【答案·解析】C本题考查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
而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效用的数值无法知道,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
所以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效用是否可以直接度量,或者说加总。
2.在序数效用理论中,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的曲线是( )。
A.预算约束线B.无差异曲线C.平均成本线D.等产量线【答案·解析】B本题考查无差异曲线。
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描述消费者偏好。
3.用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行为时,会假定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且是理性的,这一前提通常称为( )。
A.经济人假设B.边际效用最大化理论C.消费行为最优理论D.消费者偏好【答案·解析】A本题考查经济人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