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5
简析城市街道的园林景观设计摘要:街道作为城市空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人们对一个城市印象的最直接的感受来源。
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来说,高质量的街道景观可以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
因此,对街道园林景观设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树立对街道景观保护和认同的意识,并使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向多元化、有序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街道;园林景观设计引言:城市园林建设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街道景观有特色、有生气,城市景观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独特和丰富。
城市街道作为园林建设的重点,可以将园林建设的更好,城市街道是城市的一个框架,如果城市街道的景观不够美观就会对整个城市的建设都受到影响,由于城市街道是连接城市的枢纽,城市的园林的建设是离不开街道设计的。
本文就城市街道的园林景观设计进行简述。
一、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概念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是指在某一个地区的城市景观环境,其中城市景观环境不只是自然环境,还有人造环境,城市街道景观就是将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结合,其中人造环境是需要人为的进行街道的修饰。
园林设计是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点工程,在在建设中会出现很多关于园林设计的理念,园林设计的重点就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改造,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园林设计与当地的地形和地貌相结合。
如果城市景观的设计与街道的设计融合在一起,就可以将城市的环境建设的更好,创造出优秀的园林作品,这就是将科学与艺术融合在一起,不但具有了绿色通道的功能,还会将城市建设的更好,体现出城市文化建设的精华。
二、街道景观功能2.1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框架有人把城市街道景观比喻成城市景观的血管,在城市交通运输,购物,交往,都离不开城市街道景观。
2.2城市街道格局是城市特色的重要反映每个城市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形成年代的不同,其街道格局也不同,随城市的发展,城市用地不断增加,有的城市在原有基础上向四周发展,典型的如我国首都北京,有的脱离老城在附近另辟新城。
论述街道景观设计街道景观设计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街道作为链接城市各个街坊的主干道路,其景观设计对城市形象及居民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街道景观设计的重要性、设计要素、设计手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街道景观设计的重要性1. 提升城市形象街道是城市的主要血管,贯穿城市各个区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
通过科学的街道景观设计,可以营造出与城市形象相符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发展形象。
2. 丰富社区文化街道是社区的共同空间,也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
通过景观设计创造出物质及非物质文化的氛围,丰富社区文化内涵,进一步加强居民感情交流和凝聚力。
3. 提升交通安全街道不仅承担着交通运输的功能,同时也是居民休闲游憩的场所,景观设计应注重交通安全,合理规划路口、人行横道、自行车道等元素,确保街道环境的安全和可靠性。
街道景观设计的要素包括:视觉元素、空间元素、生态环境元素等。
视觉元素可以通过色彩、造型、形式、光影等要素展现,从而营造出美丽、整洁、舒适的环境氛围。
空间元素则可以通过规划景观区域、交通配套设施、停车位设置、设施布局等要素进行规划和实现。
生态环境元素则可以采用节能减排、植树造林、水源管理等方法,创造出绿色、可持续的城市景观。
街道景观设计可以采用多种手法和方式,以下列举几种常用的手法:1. 建立鲜明的特色元素街道特色元素能够增强城市记忆,营造出良好的城市形象,例如灯光雕塑、水景喷泉等高科技化的建筑元素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的标志性风貌。
2. 引入自然元素自然是街道景观设计中极为重要的元素,通过花草、树木、林带、环境毛坯等自然元素的引入,可以为街道增加自然气息,创造出和谐的生态环境。
3. 充分考虑市民需求街道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市民营造舒适愉悦的生活环境,因此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市民需求,切实满足市民的审美需求和生活需求。
例如儿童游乐设施的设置、商贸区设计、休闲设施的规划等要素都应考虑到市民需求。
浅谈城市道路街头景观设计城市街头景观是城市景观设计的核心,随城市的发展,人类对生存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街头景观的水平不断提高。
这就要求设计者拓宽对街头景观的研究,适应社会的要求。
目前城市街道景观的存在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质量差我国街道现状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环境质量问题;街头绿化系统不健全,对缺损绿化修补不及时;建筑形式杂乱无章,没有特色;围墙多为没有修饰的实墙,广告随意乱贴;街头绿地缺乏系列化、标准化设计,整体性较差。
2缺乏公共活动场所接头绿化的设计很少考虑,为市民提供交往场所。
人行空间缺少,缺乏街头广场,人们在城市街道上找不到可以安全停留的场所,更谈不上举办更丰富的多彩的活动。
经分析存在问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a.历史原因由于我国历史的原因,导致城市交通设施落后,供需失调,再加上改革以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加剧了这一矛盾。
b.观念问题过去我国城市建设长期以来遵循着“实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讲究美观”的原则。
这个原则在解放初期,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修复战争的创伤,快速改善城市面貌的思路下制定的。
然而城市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可是我们的观念却没有随着更新。
3. 针对存在问题,街头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3.1 “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城市街头景观中体现以人为本,主要体现人们的主人翁位,在总体规划中控制详细规划的街道景观设计。
各种服务性设施的配置以及在街道的建设实施过程中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要求。
因为人群是街道的主体,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活动决定着城市的未来。
城市街头景观设计时考虑不同的要求,反映不同的观念——一个好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要处处为人着想。
3.2 整体性原则城市街道格局的设计要从城市的整体出发,城市街头景观的设计要体现和展示城市的形象和个性。
4. 对于城市街头景观设计的分析,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4.1 广告牌、环境雕塑小品和设施设计广告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街头广告在现代城市景观中起了重要作用。
浅谈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城市道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是人们驻足交流的场所,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地方,它也是一个街区、一座城市的象征。
在喧嚣的大都市里,城市的开发和交通道路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因而,城市街道景观也愈显其重要性,高质量的城市街道景观能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同时也能带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向多元化,有序性的方向迈进。
一、城市街道景观概述景观作为地理名词时泛指地表自然景色。
街景一词最早源于维特鲁威对其的三种描述,即"庄严的""欢快的"和"激情的"。
阿尔伯蒂认为街道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城市中的街道和城市之间的道路。
"当我们想象一座城市的时候,什么会首先映入我们的脑海?"我想应该是街道。
一条街道的状况好差直接影响了人们对这座城市的印象。
宋代画家张择端就通过其名作《清明上河图》对北宋都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风光进行了描绘,画卷从交通、漕运、商业、建筑等多个角度表现了北宋经济中心的繁华。
因而我认为城市街道景观是一个包含了界面、设施、空间的综合体,是由各个元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空间结构。
主要包括了路面、沿街建筑、绿化设施、环境设施、灯光设施、过渡空间、街边公园、广场等。
二、街道景观设计的基本元素1、植栽绿色的植物是城市公共艺术得以生长的主要载体,是街道绿地景观不可或缺的造景元素。
从生态学角度来说,城市绿化可以净化空气、水体、土壤;从视觉角度来说,春意盎然的翠绿,夏天热情蓬勃的盛绿,秋天喜悦灿烂的金黄,冬天沉默寂静的冷绿使我们的城市空间在一年四季中变幻着不同的表情,带给人们层出不穷的视觉感受。
植物在街道景观设计中主要起到了景观导向,空间营造,软化硬质景观等功能。
城市的不同区域要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栽植。
比如一般主干道和工业林带多采用常绿的高大乔木,因为它具有遮阴和长效净化空气的功能。
市区地带则多用具有较强季节性的落叶乔木。
浅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指在城市道路上通过规划和设计手段,改善道路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的过程。
它既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也是建筑设计和园林设计的结合体。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创造一个美观、功能齐全、人性化的道路环境,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重点是提供安全、方便的交通流动,同时保留和增强城市的特色和文化价值。
首先,它需要考虑交通规划和道路网络,以确保车辆和行人的顺畅通行。
设计师还应根据道路类型和作用,进行合理的道路划分和交通标志设计,给用户提供清晰的导航和交通指引。
同时,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用户的需求,包括行人、自行车骑士、驾驶员等,为他们提供安全、便利的交通环境。
除了交通流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还要注重城市形象的打造。
道路两旁的建筑、绿植、街头家具等元素,都是设计师创造城市风貌和氛围的重要手段。
比如,通过选择合适的建筑立面材料和颜色,可以营造出独特的建筑风格;通过设置相应的绿化带和公共休闲空间,可以提供生态环境和人文氛围。
此外,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还可以利用艺术装置、景观灯光等手段,为城市增加一些亮点和活力。
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要注意尊重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城市道路上的建筑和景观应与城市的历史风貌相协调,保持一致性和连续性。
设计师应了解城市的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结合当地的建筑风格和传统文化,进行设计。
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城市的独特魅力,也可以让居民和游客感受到城市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
最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还应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城市道路设计要考虑交通运行效率、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比如,可以通过设置自行车道、步行街和公共交通站点,鼓励居民减少机动车使用,减少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另外,利用雨水收集、植被覆盖和太阳能灯光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道路的绿色化和节能环保。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造美观、功能齐全、人性化的道路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浅谈城市街道空间景观的分类与设计研究作者:刘诗萌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71期街道空间一般被看作城市的肌理,在城市景观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街道空间也是一种对于城市风貌的直观展现。
一般来说,被看成城市形象的承载,是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街道空间相关概念在城市景观的范围中,广泛的使用型是街道景观最大的特色,它不仅是人们对于生活需求的一种展示,也是美学需求的一种表达。
究其组成元素来看,大致可将其区分为动态与静态景观两个方面。
动态景观主要指街道中较为动态的存在,譬如人与车辆,他们的活动让街道“动”了起来,让街道空间充满活力;静态景观主要是指街道中较为静态的存在,譬如两旁的建筑、小品、绿化、环境设施等,由于它们的加入才使得街道景观能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提供更好的美学享受等。
2.街道的现状2.1存在问题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便捷的生活,但是街道空间在不断的发展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第一,现代商业发展打破了传统街道结构。
第二,开发的街道大同小异,没有城市特征。
第三,街道中的休憩空间被大大压缩。
3.街道空间分类与设计根据街道所处的位置、使用功能等将街道分为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商业步行街、历史文化的街道以及滨水区街道5类。
3.1交通性街道顾名思义,主要是为车辆与人群提供通行,主要承担交通的功能。
通常交通性街道景观包括火车站、汽车站、机场、地铁站、城市主要干道等,因为通行的速度快并且流量较大,一般多用直线式的道路,在不得不转弯的地方,应按照一定的施工要求标准来施工;沿街的建筑可以结合绿化树木的高度与街道的宽度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同时将城市广场、绿地引入街道空间中来,使街道空间丰富多彩,增强街道的形象性;交通性街道的街道设施包括道路照明设施、标志广告牌等,这些设施的设计不仅是道路功能的补充与完善,还是美化街道的重要载体,在设计时可以通过提炼城市文化元素并反映到街道设施中,让人们即使在快速路上也能感受到城市的温情3.2生活性街道生活性街道是城市街道中最普遍的类型。
浅析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摘要】将城市道路景观分为高速浏览型、低速浏览型和静态体验型。
分别对应城市道路系统的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和城市广场,针对不同类型道路景观的特点来进行景观设计,让其功能在最佳的道路形态中实现,从而成为城市流动的风景线。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景观规划设计1、研究背景道路是随着集镇的形成而产生,它的功能由走路、行车需求开始,到沿街进行贸易,进而逐步融入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因素。
发展到今天,道路空间已经成为多功能活动集合的带形城市生活空间。
它是人们室外停留时间最多的地方,是人们户外活动的主要载体。
道路空间也是展示城市景观的舞台,是人们欣赏、体验城市生活的场所,其本质就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有着鲜明的空间特色。
B•鲁道夫斯基曾就意大利的街道阐述:“道路不会存在于什么都没有的地方,亦即不可能同周围环境分开。
换句话说,道路必定伴随着那里的建筑而存在。
道路是母体,是城市的房间,是肥沃的土壤,也是培育的温床。
其生存能力就象人依靠人性一样,依靠周围的建筑。
完整的道路是协调的空间,不论非洲的卡斯巴(Kasbah)那样的密室似的住房也好,或威尼斯的纤细大理石宫殿也好,主要是周围的连续性和韵律感。
”这正是说出了道路空间依托于周围环境的特点。
在大部分城市中,道路面积约占所有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道路是城市形象的主要观赏地。
在凯文•林奇看来,道路是意象产生的主导元素之一,人在道路的移动中获得环境意象,即获得对城市形象的感知,事实上任何对城市的形象感知,都是在与道路相关的活动中获取的;同时,道路也是一种空间关系,是城市中各种景观要素获得联系的视觉通廊。
我国的城市建设速度突飞猛进,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现在大部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还不够完善,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功能设施不够健全。
主要反映在道路交通环境中多考虑对道路交通的要求,忽视道路两侧各种设施建设,如交通标志和照明等。
(2)环境质量较差。
工程科技1城市街道景观概述景观作为地理名词时泛指地表自然景色。
园林设计因素包括构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和塑造园林建筑布置、园林小品、园路和场地、园林植物、置石等。
城市街道景观是一个包含了界面、设施、空间的综合体,是由各个元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空间结构。
不仅有街道绿化要求,还要考虑园林城市建设,体现该城市的文化和艺术。
2城市街道景观的功能2.1城市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框架。
城市街道作为联系城市各功能区的纽带,是城市的基本骨架,城市的交通运输、购物、交往都离不开它,街道景观作为城市街道的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是城市的景观框架。
2.2城市街道景观是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街道景观作为其组成部分,从空间格局、景观特色方面反映了城市的发展形态和文明进程,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蕴含着城市的文化,所以街道景观可充分展现城市特色。
2.3城市街道景观代表城市的整体形象。
街道景观与城市的形象和文明息息相关,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在城市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工程”。
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来说,好的街道景观可以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对于来访的外地人来说,街道景观更是展现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代表整个城市给这些外来人员的形象。
2.4城市街道景观具有舒缓交通疲劳的功能。
街道景观注重在动态的视觉过程中,获得事物信息中的色彩感知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行城市道路绿化色彩设计时,不仅要考虑道路绿化的景观效果,还需要考虑动态视角下色彩的选用和组合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比如,经过一定距离的行驶,司乘人员容易产生视觉的疲劳感,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也会变慢,这对行车安全是极为不利的,可以在路两侧设置一些与周围环境颜色反差较大的景观,使司乘人员不断地受到外界的刺激,从而保持清醒的驾驶状态。
3城市街道景观设计3.1城市街道景观发展趋势。
简要概述一下城市街道景观规划的发展趋势,这样可充分借鉴先进的规划经验和规划手法,使道路环境景观规划有更强的超前性、可持续性和合理性,以适应长远发展需求。
浅析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街道空间的景观规划设计,就是在合理的功能定位下,如何将街道景观各种构成要素进行有机的组合和设置以及空间和功能上整合,达到规划设计者的意图,使街道空间的使用者获得心理和精神的愉悦、共鸣。
在此原则的前提下,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求街道景观规划设计的手法。
1.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连续性
众多的城市规划设计理论都已指出,好的街道景观应具有连续而明确的界面。
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是公认的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之一。
对于其街道宽度、两侧建筑的尺度、立面形式等方面的定制,从1853年豪斯曼对巴黎市中心进行大规模改建时就已形成,一个多世纪以来,这种连续统一的界面、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始终保持完好。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建筑侵入城市中的传统区域仍然不可避免。
那么,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景如何规划设计呢?
在济南泉城路的改建中。
原先尺度宜人的空间被完全破坏,取而代之的是道路红线50米的空旷的街道,一幢幢仿古底层建筑和现状的高层办公大搂交错布置。
空旷的街道将高楼大厦孤零零地显现在建筑轮廓中。
街道界面不连续了,原先那种致密而富质地、连续而有韵律的城市景观被打断了,呈现出一种混乱而无序的场景,让人有些不
知所措。
而高层建筑几乎每幢建筑都有独特的体形,都设置各自的广场,或圆或方、或凹或凸、或在正面或在转角。
虽然大多数高层建筑的裙房都用作商场,但人行路经常会被办公人口、停车场所打断。
与此相对的是南京东路商业步行街的建设构想:针对各个不同区段的具体情况,根据此区段内保护建筑的特征,对新建筑分别制定一些指导性纲要。
有的要求底层作骑楼规划设计,表面材料为天然石材;有的则要求形式活跃,材料色彩均不限,仅限制其沿南京东路部分高度不超过24m;等等。
所有的构想和措施都力求保持历史遗留下来的街道景观的魅力。
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是使街道乃至整个城市景观具有可识别性和可意象性的最有力的因素。
这种连续性和明确性体现在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立面风格、尺度。
比例、色彩、表面材料乃至广告、店招的位置样式等方面。
不同性质的街道,其界面自然具有不同的特征,如果这种特征沿路不断出现,那么街道景观就将以连续的统一的构成令人难忘。
2.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艺术处理
许多历史城市不仅在街景艺术处理,如曲折、进退、对景、框景、节律等方面,而且在街坊与建筑,以及与步行空间的配合上做得很好,值得借鉴。
节点的处理中,将街道交叉点或转折点处扩大形成广场,是很常见的处理手法。
这不仅可以更好地组织交通,还可以利用广场的雕塑、小品等处理,加强地点性和可识别性;沿连续的衔道空间局部扩大,不仅有利于街道空间的收放,增加空间层次感,同时可以吞
吐吸纳人流,形成空间的集聚点。
这种空间往往和重要公共建筑的人口广场相结合。
此外,街道转折时的对景以及门式景观创造等都需要仔细的推敲和斟酌。
合理的安排视线通廊是丰富街道景观层次,提高节点处理想景物的视觉频率的重要手段。
3.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要素的协调性
为了强化街道景观的整体性,在街道景观构成要素的协调性方面得处理,包含三个层面的处理:第一层面在对作为景观载体的街道与城市的关系协调,也就是街道的功能定位合理;第二层面是街道景观两大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即各物质构成要素与时代文化环境与价值取向的协调;第三层面街道两大构成要素下各子要素之间的尺度、位置、功能、感受(色彩、肌理、形态、印象等)之间的协调。
功能定位合理直接决定街道景观规划设计的成败,在泉城路的改造中,最初定位于步行街,后改为准步行街,而现实中成为老城区东西向城市交通干道,昂贵的方石铺路成为机动车的车道,空旷的街道冲淡了原有的人气。
而憋足的仿古建筑无法让人追忆失去的城市记忆,保留的深宅大院成为路边微缩的景观模型。
这些都说明合理的功能定位是优秀景观规划设计的先决条件各物质构成要素与时代文化环境与价值取向的协调体现在提高街道的整体文化品位,充分发掘街道现状的景观资源,保持街道地方文脉的延续,保持街道传统特色的活力和再生。
而不是跨越时空去创造所谓的新潮和仿古。
各子要素与人的尺度更加接近,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
它们直接
决定着街道自身的形象,其形式、色彩、尺度、纹理及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等,都给人们提供最直接的视觉感受,并影响到城市空间的景观质量。
因此,各要素之间应形成一个系统,拥有统一的母题,例如每个店面和门面装修风格的统一,沿街牌匾的尺度、作法、色彩、悬挂高度、距地尺寸、以及霓虹做法、金属卷帘栅栏造型、空调散热器位置等的具体要求,都关系到街道的总体环境效果。
更重要的是,这些细部设施的配置应该是有规律的,而不是随意乱放的。
4.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设施的配置与整合
设施的功能并不是独立的,往往是复合的,而且从景观要求出发,它们都应具有审美性的要求。
通过对设施的整体考虑和规划设计,可以使街道景观更加丰富宜人。
它可以塑造城市街道景观的特色,使空间引发活动,使活动强化空间。
它可以明确地界定人、车的使用空间,使它们互不干扰而又能紧密地转换。
它可以塑造活动空间品格,强调空间的运动感或滞留性,以促发不同性质的动态与静态活动。
同时具有某些相同功能的设施应整合而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例如灯箱广告和路灯的整合、座椅和花坛的整合、空间界定的小品与绿化的整合等。
5.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人的感受和需求
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艺术处理,合理的表达规划设计意图,满足人的精神上的愉悦,二是通过创作,创造一种意境和氛围,让感受者参入进去,满足人的自我表现、参与或使用
需求,并使其成为街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街道开敞空间的设置应结合功能考虑,赋予场所一定的功能有益于提高空间的使用率,休闲性的街头绿地应结合冷饮、小卖等设施;而休息的座椅的设置的位置应考虑人的心理感受,而避免成为摆设。
南京东路商业步行街建设,则根据不同区段的性质,对细部设施分别进行规划设计。
在纯步行街,采用统一的地面标高,运用不同肌理、色彩的人行道板铺砌,分为"驻留区"和"流动区"。
"驻留区"采用较小的铺砌单元,并设置椅、凳、庭园灯,栽种乔木,设置花坛,放置各类街道家具和小型环境艺术品,供购物观光人流停留休息;"流动区"采用较大的铺砌单元,该区域是贯穿步行街的无阻碍通道,可供观光车缓行。
必要时可行驶特种车辆。
在准步行街,车行通道比两侧标高稍低,用较大的铺砌单元,表面肌理较粗糙,使汽车在行驶时能感觉颠簸,并配合平面曲线的变化,以减缓车速。
6.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水、植物的作用
在赋予空间生命力和亲和力的作用中,植物和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的植物和水面的配置,能赋予空间无限的亲切。
在炎炎的夏日,随着音乐轻快起舞的喷泉和凉爽的绿荫空间能增加人无限遐意和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