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类型及反应原理
- 格式:pdf
- 大小:71.28 KB
- 文档页数:3
ELISA方法类型及原理ELISA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蛋白质、抗体、荷尔蒙、生物学分子等。
ELISA的全称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它通过将目标物(如抗原或抗体)与特定的酶标记物结合,然后利用染色反应来检测、定量或分析目标物。
根据目标物的不同,ELISA可以分为直接ELISA、间接ELISA、竞争ELISA、间接竞争ELISA和反向ELISA等方法。
1.直接ELISA直接ELISA是最简单的一种ELISA方法。
它将目标物直接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然后加入与目标物特异性结合的酶标记抗体来检测目标物。
具体步骤包括:将目标物溶液加入固相载体中,使目标物吸附在载体表面;加入特异性酶标记抗体,与目标物结合;通过染色反应来检测酶的活性和目标物的定量。
2.间接ELISA间接ELISA是较常用的一种ELISA方法。
它将目标物首先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然后加入与目标物特异性结合的初级抗体,再加入与初级抗体特异性结合的酶标记二抗来检测目标物。
具体步骤包括:将目标物溶液加入固相载体中,使目标物吸附在载体表面;加入特异性的初级抗体,与目标物结合;加入与初级抗体特异性结合的酶标记二抗;通过染色反应来检测酶的活性和目标物的定量。
3.竞争ELISA竞争ELISA是一种用于定量测定样品中目标物含量的ELISA方法。
它将目标物预先包被在固相载体表面,然后加入与目标物特异性结合的酶标记抗体和待测样品,测定抗体与固相载体表面的目标物竞争的程度来定量目标物的含量。
具体步骤包括:将目标物溶液加入固相载体中,使目标物包被在载体表面;加入特异性酶标记抗体和待测样品;通过染色反应来检测酶的活性和竞争程度来定量目标物的含量。
4.间接竞争ELISA间接竞争ELISA结合了间接ELISA和竞争ELISA的原理。
首先将目标物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然后加入与目标物特异性结合的初级抗体,再加入与初级抗体特异性结合的酶标记二抗和待测样品。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类型及反应原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用于检测并定量测定生物样品中的抗体或抗原。
ELISA方法包括直接ELISA、间接ELISA、竞争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等。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的类型和反应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1.直接ELISA直接ELISA是最简单的ELISA方法之一、在这种方法中,微孔板表面上涂覆有抗原,然后加入待检测样品,如血清等。
待检测样品中的抗体与涂覆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然后加入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已标记有酶,比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 radish peroxidase,HRP),然后加入适当的底物。
酶与底物反应产生比色或荧光信号,信号的强度与待测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浓度成正比。
2.间接ELISA间接ELISA是常用的ELISA方法之一,比直接ELISA灵敏度更高。
在这种方法中,微孔板表面上涂覆有抗原,然后加入待检测样品,如血清等。
待检测样品中的抗体与涂覆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然后加入与待测抗体特异性的二抗,这些二抗已标记有酶,如HRP,再加入适当的底物。
酶与底物反应产生比色或荧光信号,信号的强度与待测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浓度成正比。
3.竞争ELISA竞争ELISA是一种用于测定样品中抗原或抗体浓度的ELISA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微孔板表面上涂覆有特异性抗体,然后加入待检测样品和已标记的抗原或抗体。
待检测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与涂覆的抗体竞争结合,形成复合物。
然后加入特异性的抗原或抗体,这些抗原或抗体已标记有酶,比如HRP,继续竞争与涂覆抗体结合。
酶与底物反应产生比色或荧光信号,信号的强度与待测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浓度成反比。
4.间接竞争ELISA间接竞争ELISA是一种用于测定样品中抗原或抗体浓度的高灵敏度ELISA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微孔板表面上涂覆有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法原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生物制药等领域。
它通过酶与抗原或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样品中特定的蛋白质分子,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简便易行的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原理。
首先,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检测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再通过酶底物的作用来间接或直接检测样品中的特定蛋白质。
整个实验过程可以分为固相吸附、特异性结合、非特异性结合和酶底物反应等步骤。
固相吸附是酶联免疫吸附法的第一步,通常将待检测的抗原或抗体通过物理吸附或共价结合的方式固定在固相载体(如微孔板)上。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待检测的抗原或抗体能够与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特异性结合是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关键步骤,它是指将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检测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在这一步骤中,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将与待检测的抗原或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而非特异性结合则会被洗涤去除。
非特异性结合是指除了特异性结合外,固相载体上还可能存在一些非特异性结合的情况。
为了减少非特异性结合的干扰,需要通过洗涤的方式将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去除,以保证后续的酶底物反应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最后,酶底物反应是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最后一步,当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检测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加入酶底物后,酶将催化底物的变化,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通过测定信号的强度或颜色的变化,可以间接或直接检测样品中特定蛋白质的含量或存在情况。
总的来说,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一种基于酶与抗原或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特定蛋白质的技术。
它通过固相吸附、特异性结合、非特异性结合和酶底物反应等步骤,实现对样品中特定蛋白质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
在实际应用中,酶联免疫吸附法已经成为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目标蛋白或抗原的存在与浓度,以及对特定抗体的识别和结合情况。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以及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利用酶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待检测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微孔板表面,然后加入特异性抗体,并通过酶标记的二抗或底物来检测特异性结合的信号。
当待测物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通过底物的酶反应产生可定量的颜色反应,从而测定待测物的浓度。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微孔板、待测抗原或抗体、特异性抗体、酶标记的二抗、底物溶液等。
2. 实验步骤,将待测抗原或抗体加入微孔板孔中,加入特异性抗体,洗涤孔板,加入酶标记的二抗,再次洗涤孔板,加入底物溶液,停止反应,测定吸光度。
四、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检测出待测物的存在与浓度,并观察到特异性抗体与待测物的结合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待测物的浓度,并进一步分析其在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实验结论。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高度敏感和特异性的实验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领域。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了实验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六、实验展望。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学实验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和技术,开展更多的实验和应用,为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七、参考文献。
1. Smith, J. et al. (2010).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Methods Mol Biol, 588, 89-94.2. Green, N. M. (2015). Avidin and streptavidin. Methods Enzymol, 184, 51-67.以上就是本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实验报告,谢谢阅读。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报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报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技术,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该实验结合了免疫学和酶学的原理,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来实现对目标物的检测。
本报告将介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以及结果分析。
一、实验原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原理基于免疫学的特异性识别和酶学的催化作用。
实验中,首先将待测物(抗原或抗体)与特异性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然后,将该复合物与与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形成二抗或二抗原复合物。
最后,通过添加底物,利用酶的催化作用产生可测量的信号,从而确定待测物的存在或浓度。
二、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和试剂:收集待测物样品,并准备所需的试剂,如抗体、底物等。
2. 预处理样品:根据待测物的性质,进行必要的样品预处理,如稀释、去除干扰物等。
3. 涂布固相支持物:将特异性抗体或抗原溶液均匀涂布在固相支持物(如酶标板)上,使其吸附。
4. 孵育:将待测物样品加入酶标板中,与固相支持物上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
然后加入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形成二抗或二抗原复合物。
孵育一段时间,以便复合物的形成。
5. 洗涤:将酶标板反复洗涤,去除未结合的物质。
6. 底物反应:加入适当的底物,使底物与酶发生反应,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底物的选择与酶的选择有关,常用的底物有TMB(3,3',5,5'-四甲基联苯胺)等。
7. 反应停止:通过添加反应停止剂,停止底物的反应,并使产生的信号停止发展。
8. 读取结果:使用酶标仪或其他适当的仪器,测量底物反应产生的信号的强度。
根据标准曲线或对照样品,确定待测物的浓度或存在与否。
三、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定量测定待测物的浓度或判断其存在与否。
一般来说,酶标仪测得的信号强度与待测物的浓度成正比,可以通过标准曲线来确定待测物的浓度。
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基本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分析技术,用于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它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涂层:将特定抗原或抗体(称为捕获抗体)固定在固相载体(如酶联免疫吸附板)的表面。
这样可以捕获待测物质(如抗原或抗体)。
2. 捕获:待测物质与捕获抗体结合,形成特异性的抗原-抗体
复合物。
这一步可以通过直接吸附、化学偶联或亲和素对等方法来实现。
3. 探针:向孔中加入已标记的抗原或抗体(称为探针),探针可以是一种标记有化学物质(如酶或荧光染料)的二抗。
4. 洗涤:洗涤孔中多余的非特异性结合物,以减少假阳性的干扰。
5. 反应:加入适当的底物或染色剂,让标记物质与底物发生反应,形成可测量的信号。
如果标记物质是酶,则加入底物后会有颜色变化或发光,可以通过比色或发光仪器来测量信号。
如果标记物质是荧光染料,则可以通过荧光测量仪器来测量信号。
通过测量信号的强度,可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或存在情况。
由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药物筛选、生物学研究等领域。
ELISA六种方法类型及原理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测定样品中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浓度。
它的原理基于抗原和抗体之间的专一结合,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来检测并定量目标物。
ELISA有多种不同的方法类型,以下将对其中六种方法类型及其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1.直接ELISA:直接ELISA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ELISA方法,适用于寻找目标抗原。
在这种方法中,被测抗原直接吸附在固相或表面上,然后与特异性酶标记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最后,通过酶标记的底物的反应来定量测定目标物的浓度。
2.间接ELISA:间接ELISA也是常用的方法,适用于寻找目标抗体。
首先,将被测抗原吸附在固相或表面上,然后加入待测抗体。
之后,特异性结合的第二抗体(酶标记的)被加入用于识别和检测第一抗体。
最后通过酶标记的底物的反应来定量测定目标物的浓度。
3.竞争ELISA:竞争ELISA用于检测样品中的特定抗原或抗体。
在这种方法中,特异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竞争结合。
通过测定酶标记物的信号强度,可以确定待测样品中目标物的含量。
4.间接竞争ELISA:间接竞争ELISA是一种用于定量测定目标抗原的方法。
首先,在固相或表面上吸附被测抗原,然后加入特异性抗体。
该抗体与样品中的目标物竞争结合。
接着,再加入另一特异性抗体,该抗体与前面结合的抗体有竞争关系。
最后通过测定酶标记物的信号强度,可以确定目标物的浓度。
5.间接夹心ELISA:间接夹心ELISA用于寻找样品中的特定抗体。
首先,在固相或表面上吸附被测抗原,然后加入待测抗体。
随后,特异性酶标记的第二抗体被加入,用于识别和检测待测抗体。
最后通过测定酶标记物的信号强度,可以定量测定目标抗体的浓度。
6.双抗体ELISA:双抗体ELISA常用于寻找特定抗原。
首先,在固相或表面上吸附被测特异性抗体,然后加入样品。
目标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接着,酶标记的第二抗体被加入,该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
常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注意事项在医学诊断领域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技术方法,用于检测体液中的特定物质,如抗体、抗原、蛋白质等。
ELISA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它成为了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ELISA技术的原理、分类、应用、优缺点及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一、ELISA的原理ELISA技术通过酶标记的抗体、抗原或其他蛋白质与待检测物质发生特异性反应,然后通过酶底物的变色反应来定量检测待检测物质的浓度。
根据不同的酶标记物,ELISA技术可以分为直接ELISA、间接ELISA、竞争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等不同类型。
每种类型的ELISA 技术都有其特定的优点和适用范围,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ELISA技术。
二、ELISA的分类1.直接ELISA直接ELISA是最简单的一种ELISA技术,它利用酶标记的抗体直接与待检测物发生特异性反应。
直接ELISA通常用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用于病原微生物和病原体的检测及特异性抗体的筛查。
2.间接ELISA间接ELISA利用待测抗体与被测物特异性结合后再加入酶标记的第二抗体结合,从而达到信号放大的目的,常用于病毒感染、免疫球蛋白筛查等领域。
3.竞争ELISA竞争ELISA通常用于检测浓度较低的抗原,其原理是待检测抗原与固定在板上的特异性抗体争夺酶标记抗体结合位点,由于酶标记的抗体数量一定,可根据酶底物底物的变色反应来计算出待检测抗原的浓度。
4.间接竞争ELISA间接竞争ELISA结合了间接ELISA和竞争ELISA的原理,可以用于检测抗体和病原微生物。
三、ELISA的应用ELISA技术在医学检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血清学调查、感染性疾病的筛查等。
ELISA技术也被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用于药物检测、蛋白质定量和特异性蛋白质筛查等。
四、ELISA的优缺点ELISA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多重自动化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试剂价格昂贵、结果受外界因素干扰、样本处理过程中易受污染等。
简述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原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浓度。
其原理基于抗原与抗体的高度特异性结合,利用酶的催化作用产生可见的信号。
ELISA实验通常包括以下步骤:涂布、阻断、孵育、洗涤、底物反应和读数。
首先,在实验板的孔中涂布特定抗原或抗体,使其吸附在孔壁上。
然后,通过阻断剂阻止非特异性的蛋白质与孔壁结合。
接下来,将待测样品加入孔中与抗原或抗体结合,形成特异性抗原-抗体复合物。
孔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会与特异性酶标记的二抗发生结合,形成固定复合物。
随后,通过洗涤步骤去除未结合的物质。
最后,通过底物反应使酶催化底物产生可见的信号,例如颜色的变化。
这个信号的强度与待测样品中特定抗原或抗体的浓度成正比。
最后,通过读数仪器测定信号的强度,并通过标准曲线来计算出待测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浓度。
ELISA实验的原理是基于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抗原和抗体是免疫反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原是能够诱导机体免疫应答并与特定抗体结合的分子。
抗体是由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类蛋白质,能够与特定抗原结合并识别和中和它们。
在ELISA实验中,通过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实验板上,使其吸附在孔壁上,然后与待测样品中的特定抗原或抗体结合,形成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随后,通过酶标记的二抗与复合物结合,产生可见的信号。
ELISA实验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的优势。
由于抗原与抗体的高度特异性结合,ELISA可以准确地检测和定量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浓度。
此外,ELISA还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用于医学诊断、生物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等领域。
虽然ELISA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但在进行实验时仍需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实验条件的控制非常重要,包括温度、时间、洗涤缓冲液的浓度和洗涤次数等。
这些条件的不准确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类型及反应原理
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
在这种测定方法中有3种必要的试剂:①固相的抗原或抗体;②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③酶作用的底物。
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性状以及检测的具备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
(一)双抗体夹心法
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1)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及杂质。
(2)加受检标本:使之与固相抗体接触反应一段时问,让标本中的抗原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结合,形成固相抗原复合物。
洗涤除去其他未结合的物质。
(3)加酶标抗体:使固相免疫复合物上的抗原与酶标抗体结合。
彻底洗涤未结合的酶标抗体。
此时固相载体上带有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正相关。
(4)加底物:夹心式复合物中的酶催化底物成为有色产物。
根据颜色反应的程度进行该抗原的定性或定量。
根据同样原理,将大分子抗原分别制备固医学教丨育网整理相抗原和酶标抗原结合物,即可用双抗原夹心法测定标本中的抗体。
(二)双位点一步法
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抗原时,如应用针对抗原分子上两个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分别作为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则在测定时可使标本的加入和酶标抗体的加入两步并作一步。
这种双位点一步法不但简化了操作,缩短了反应时间,如应用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测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显著提高。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使测定抗原的ELISA提高到新水平。
在一步法测定中,应注意钩状效应(hookeffect),类同于沉淀反应中抗原过剩的后带现象。
当标本中待测抗原浓度相当高时,过量抗原分别和固相抗体及酶标抗体结合,而不再医学教丨育网整理形成夹心复合物,所得结果将低于实际含量。
钩状效应严重时甚至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三)间接法测抗体
间接法是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以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故称为间接法。
操作步骤如下:
(1)将特异性抗原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原: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原及杂质。
(2)加稀释的受检血清:其中的特异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固相抗原抗体复合物。
经洗涤后,固相载体上只留下特异性抗体。
其他免疫球蛋白及血清中的杂质由于不能与固相抗原结合,在洗涤过程中被洗去。
(3)加酶标抗抗体:与固相复合物中的抗体结合,从而使该抗体问接地标记上酶。
洗涤后,固相载体上的酶量就代表特异性抗体的量。
例如欲测人对某种疾病的抗体,可用酶标羊抗人IgG抗体。
(4)加底物显色:颜色深度代表标本中受检抗体的量。
本法只要更换不同的固相抗原,可以用医学教丨育网整理一种酶标抗抗体检测各种与抗原相应的抗体。
(四)竞争法
竞争法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
以测定抗原为例,受检抗原和酶标抗原竞争与固相抗体结合,因此结合于固相的酶标抗原量与受检抗原的量成反比。
操作步骤如下:
(1)将特异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
洗涤。
(2)待测管中加受检标本和一定量酶标抗原医学教丨育网整理的混合溶液,使之与固相抗体反应。
如受检标本中无抗原,则酶标抗原能顺利地与固相抗体结合。
如受检标本中含有抗原,则与酶标抗原以同样的机会与固相抗体结合,竞争性地占去了酶标抗原与固相载体结合的机会,使酶标抗原与固相载体的结合量减少。
参考管中只加酶标抗原,保温后,酶标抗原与固相抗体的结合可达最充分的量。
洗涤。
(3)加底物显色:参考管中由于结合的酶标抗原最多,故颜色最深。
参考管颜色深度与待测管颜色深度之差,代表受检标本抗原的量。
待测管颜色越淡,表示标本中抗原含量越多。
(五)捕获法测IgM抗体
血清中针对某些抗原的特异性IgM常和特异性IgG同时存在,后者会干扰IgM抗体的测定。
因此测定IgM抗体多用捕获法,先将所有血清IgM(包括特异性IgM和非特异性IgM)固定在固相上,在去除IgG后再测定特异性IgM。
操作步骤如下:
(1)将抗人IgM抗体连接在固相载体上,形成固相抗人IgM。
洗涤。
(2)加入稀释的血清标本:保温反应后血清中的IgM抗体被固相抗体捕获。
洗涤除去其他免疫球蛋白和血清中的杂质成分。
(3)加入特异性抗原试剂:它只与固相上的医学教丨育网整理特异性IgM结合。
洗涤。
(4)加入针对特异性的酶标抗体:使之与结合在固相上的抗原反应结合。
洗涤。
(5)加底物显色:如有颜色显示,则表示血清标本中的特异性IgM抗体存在,是为阳性反应。
(六)应用亲和素和生物素的ELISA
亲和素是一种糖蛋白,可由蛋清中提取。
分子量60kD,每个分子由4个亚基组成,可以和4个生物素分子亲密结合。
现在使用更多的是从链霉菌中提取的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又称维生素H,分子量244.31,存在于蛋黄中。
用化学方法制成的衍生物,生物素-羟基琥珀亚胺酯(BNHS)可与蛋白质、糖类和酶等多种类型的大小分子形成生物素医学教丨育网整理化的产物。
亲和素与生物素的结合,虽不属免疫反应,但特异性强,亲和力大,两者一经结合就极为稳定。
由于1个亲和素分子有4个生物素分子的结合位置,可以连接更多的生物素化的分子,形成一种类似晶格的复合体。
因此把亲和素和生物素与ELISA偶联起来,就可大大提高ELISA的敏感度。
亲和素-生物素系统在ELISA中的应用有多种形式,可用于间接包被,亦可用于终反应放大。
可以在固相上先预包被亲和素,原用吸附法包被固相的抗体或抗原与生物素结合,通过亲和素-生物素反应而使生物素化的抗体或抗在相化。
这种包被法不仅可增加吸附的抗体或抗原量,而且使其结合点充分暴露。
另外,在常规ELISA中的酶标抗体也可用生物素化的抗体替代,然后连接亲和素-酶结合物,以放大反应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