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与变性淀粉1
- 格式:ppt
- 大小:352.00 KB
- 文档页数:28
变性淀粉名词解释变性淀粉是一种无定形、无嗅、白色、坚硬、难溶于冷水的化学物质。
变性淀粉通常由变性剂与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混合,经机械搅拌后加热糊化,再经成型、干燥而得。
最早变性淀粉只是用玉米、土豆等含淀粉多糖的植物制成的。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淀粉为原料通过化学法改性制备的变性淀粉问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一些细菌和酶被应用于变性淀粉的改性和提取。
目前已成功地将微生物细胞壁多糖变性,并通过酶解工艺制备出变性淀粉产品。
变性淀粉的发展历程有两个主要方面: 1、淀粉接枝丙烯酸酯树脂(TPU)改性淀粉的研制成功和实现工业化生产;2、甘薯及其它原料经过预处理和蒸煮后,通过多种生物酶处理和连续化工序制取具有多孔结构的聚甘露聚糖(DGGE)。
其淀粉的可消化性及低抗原性,使其成为变性淀粉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的基础。
变性淀粉又称作物淀粉,是以玉米、小麦、甘薯等农副产品为原料,经酶解、过滤、脱水、脱醇等精制工序加工而成的粉末状物质。
主要特点是容易被淀粉酶水解,而且本身几乎不含蛋白质和脂肪,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例如,常见的食用玉米淀粉,即属于变性淀粉。
2、甘薯及其它原料经过预处理和蒸煮后,通过多种生物酶处理和连续化工序制取具有多孔结构的聚甘露聚糖(DGGE)。
其淀粉的可消化性及低抗原性,使其成为变性淀粉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的基础。
变性淀粉又称作物淀粉,是以玉米、小麦、甘薯等农副产品为原料,经酶解、过滤、脱水、脱醇等精制工序加工而成的粉末状物质。
主要特点是容易被淀粉酶水解,而且本身几乎不含蛋白质和脂肪,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例如,常见的食用玉米淀粉,即属于变性淀粉。
3、利用淀粉酶对玉米、马铃薯等原料的直接作用,使之转化成液态糊精,经蒸发、浓缩后制得淀粉糖,再经脱色、浓缩,最终生成变性淀粉。
4、将植物淀粉和动物蛋白质以及脂类混合,经淀粉酶作用制得复合变性淀粉,或将变性淀粉添加到面团中制得食品。
基于数据分析玉米淀粉与玉米变性淀粉性质比较摘要淀粉是玉米籽粒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其干重的70%,容易分离提取,天然淀粉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不同应用领域对淀粉性质的要求不尽相同。
目前,对玉米的品质分析主要集中在营养品质方面,如蛋白质、粗脂肪、淀粉含量、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氨基酸组成等,而对玉米淀粉的应用品质的分析和评价还很少,特别是对不同品种间的淀粉应用品质评价未见报道。
为此,本文就针对玉米淀粉与玉米变性淀粉性质比较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玉米淀粉;玉米变性淀粉;性质比较前言玉米淀粉应用于很多行业,目前世界90%以上的淀粉都是玉米淀粉。
虽然玉米淀粉有许多别的种类淀粉不能相比的优势,但由于其不溶于冷水、淀粉糊易老化脱水、被膜性差、缺乏乳化力、耐机械性差等不足之处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而变性淀粉通过物理、化学或酶的手段来改变天然淀粉的性质,改善了玉米淀粉的性能,提高了对热、酸、冷冻变化的稳定性,使其具有更强的应用价值。
1 验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和仪器(1)高直链玉米淀粉;糯玉米淀粉;普通玉米淀粉。
(2)旋转式黏度仪,NDJ一1型;质构仪,TA·XT2i/5型;俯光显微镜,XPT-7型;粒度分布仪,BT-9300H型。
1.2 实验方法(1)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碘蓝比色法。
(2)表面结构观察:把淀粉调成乳,加入质量浓度为10g/L的碘液,制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拍摄。
(3)粒度分布实验:将上述3种玉米淀粉调成稀淀粉乳,用去离子水洗净仪器探头,再将探头放入装有去离子水的烧杯中,开动仪器,待仪器稳定后,往烧杯中逐点加入淀粉乳,等质量分数到达18~20%即可,电脑上会自动出现该淀粉的粒度分布图。
(4)淀粉糊流变特性的研究: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淀粉乳,在100℃的水浴中糊化20min,待冷却到所需要的温度时,在一定的转速下测定淀粉乳的黏度。
(5)淀粉糊质构的测定:将3种玉米淀粉配制成质量分数l0%的淀粉乳并在100℃的水浴中糊化20min,设定质构仪的一系列参数(测定速度2mm/s,探头为P0.5,压缩变形50%,力2 g,高度60mm)进行测试。
变性淀粉知识简介变性淀粉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淀粉分子链被切断、重排或引入其他化学基团以改变其结构而获得的。
经过变性的淀粉比原淀粉具有更优良的性能。
根据变性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变性淀粉、化学变性淀粉、酶变性淀粉和天然变性淀粉。
物理变性是通过加热,挤压,辐射等物理方法使淀粉微晶结构发生变化,而生成工业所需要功能性质的变性淀粉。
化学变性是将原淀粉经过化学试剂处理,发生结构变化而改变其性质,达到应用的要求。
酶变性淀粉是通过酶作用产生的变性淀粉。
天然变性淀粉是通过品种培育和遗传技术改变淀粉的结构,使之具有与化学变性淀粉相同特性的天然淀粉。
一、预糊化淀粉将原淀粉在一定量的水存在下进行加热处理后,淀粉颗粒溶胀为糊状,规则排列的胶束被破坏,微晶消失,并且易接受酶的作用。
能够在冷水中溶胀溶解,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糊液,且其凝沉性比原淀粉要小,使用方便。
二、酸变性淀粉和糊精基本上不改变团粒形状,酸仅作催化剂,盐酸作用最强,其次是硫酸和硝酸。
酸变性淀粉具有较低的热糊粘度,即有较高的热糊流度。
酸变性淀粉的相对分子量随流度升高而降低。
三、糊精包括白糊精、黄糊精和英国胶。
四、氧化淀粉氧化淀粉具有低粘度,高固体分散性,极小的凝胶作用。
由于氧化淀粉引入了羟基和羧基,使得直链淀粉的凝沉趋向降到最低限度,从而保持粘度的稳定性。
能形成强韧、清晰、连续的薄膜。
比酸解淀粉或原淀粉的薄膜更均匀,收缩及爆裂的可能性更少,薄膜也更易溶于水。
五、交联淀粉交联作用是指在分子之间架桥形成化学键,加强了分子之间氢键的作用。
交联淀粉的糊粘度对热、酸和剪切力影响具有高稳定性。
其稳定性随交联化学键不同而有差异。
交联具有较高的冷冻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
六、酯化淀粉常用的酯化剂有淀粉磷酸酯、淀粉醋酸酯、淀粉烯基琥珀酸酯等淀粉磷酸酯的糊液具有较高的透明度,较高的粘度,较强的胶粘性,糊的稳定性高,凝沉性弱,冷却或长期贮存也不致凝结成胶冻。
交联的淀粉磷酸双酯的分散液,有较高的粘度,耐高温,耐剪切力,耐酸,耐碱,这类淀粉常作为增稠剂和稳定剂。
淀粉与改性淀粉㈠淀粉淀粉是生产低档肉制品的主要配料之一。
淀粉的种类很多,根据生产淀粉的原料,可分为谷类淀粉、薯类淀粉、豆类淀粉和其他淀粉。
肉品加工中常用的淀粉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绿豆淀粉、菱角淀粉等。
由于淀粉糊化温度高于肉蛋白变性的温度,在蒸煮高淀粉含量的肉制品时,产品的中心温度必须超过淀粉糊化的温度才能蒸煮完全。
成品放置一段时间后,还会出现干缩变硬、切面粗糙、口感发渣等质量下降的现象,这些与淀粉糊化与老化的性质有关。
淀粉是D-葡萄糖的聚合体,由直链和支链两种淀粉分子组成。
在淀粉粒中,支链淀粉可与直链淀粉混在一起,形成二重螺旋。
天然淀粉不溶于凉水,但吸水。
若把淀粉悬浮于大量的水中并加热到适当温度时,淀粉粒溶胀、崩溃,形成粘稠、均匀的糊状物,称之为糊化。
糊化作用的本质是淀粉中有序和无序状态的淀粉分子间氢键等断裂,分散于水中的过程。
不同种类淀粉的糊化温度不同。
见下表。
淀粉糊在室温下放置时,硬度变大、体积缩小、析水,此现象称为老化(回生)。
淀粉的老化是由于淀粉糊在冷却、贮藏过程中,分子的动能降低,以原有的凝集点为核心,淀粉分子间相互靠拢、缔合,排挤水分,恢复致密、整齐结构的结果。
淀粉老化的难易程度与淀粉中直链与支链淀粉分子的比例有很大关系。
直链淀粉是由α-1,4-葡萄糖聚合成的多甙链,分子呈卷曲的螺旋状结构,聚合度约在100~6,000之间;支链淀粉在α-1,4-葡萄糖的主链上又连接上α-1,6-葡萄糖的短链,分子呈缨络、树枝状,聚合度约在1,000~3,000,000之间。
因为支链淀粉的空间立体障碍比直链淀粉大,聚合度也高,分子间不易靠拢和排挤水分,使得老化难以进行。
所以含支链淀粉多的淀粉品种抗老化能力强。
下表列出多种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
肉品加工常用的淀粉中,木薯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较玉米、马铃薯淀粉低,支链淀粉含量高,所以木薯淀粉的抗老化性优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
㈡改性淀粉淀粉改性就是将天然淀粉经物理、化学或酶法处理,使淀粉原有的理化性质如水溶性、抗老化性、粘度等发生一定的改变,这种理化性质被改变的淀粉叫做改性淀粉(Modified Starch),也称变性淀粉,改良淀粉。
变性淀粉和普通淀粉的区别近年来,变性淀粉的发展非常迅速。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变性淀粉被添加到几乎所有的谷物快餐食品和肉制品中。
变性淀粉作为食品添加剂并不是基于它的营养价值,而是由于它的添加能改善加工食品的功能性质,能提升产品的保水、冻融、抗老化等作用。
下面我简单的为大家介绍几种淀粉的特性及其应用。
什么是变性淀粉?在天然淀粉所具有的固有特性的基础上,为改善淀粉的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利用物理、化学或酶法处理,在淀粉分子上引入新的官能团或改变淀粉分子大小和淀粉颗粒性质,从而改变淀粉的天然特性,使其更适合于一定应用的要求。
这种经过二次加工,改变性质的淀粉统称为变性淀粉。
变性淀粉的来源及特性变性淀粉的来源主要有:马铃薯、蜡质玉米/玉米、木薯、小麦4个种类。
与普通淀粉相比,变性淀粉具有糊化温度低、透明度高、溶解度高、凝胶性强、冻融稳定性好、黏度低、耐低温和耐高温等特性。
马铃薯变性淀粉粉不仅有很好的透明度,清谈的口感,不含谷物的腥味,口感清爽顺滑,不糊口,粘度还比其他淀粉的要高,具有非常好的抗老化,抗冻,保水等性能。
例如进口品牌瑞典Lyckeby的马铃薯变性淀粉,它的粘度很高,可降低5-10%的用量而达到同样的粘度效果,降低10%左右的生产成本,而且性价比相对其他品牌要高,供货的稳定性也占了很大的优势。
蜡质玉米/玉米变性淀粉通的玉米淀粉,所以它的糊液稳定性很好,黏度高,不易老化,并且具有透明度高和耐高温等优点。
在调味品,酱料,乳制品等产品上用的也比较广泛,因此蜡质玉米变性淀粉在食品行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商业价值。
例如进口品牌中性价比较高的英国泰莱的蜡质玉米变性淀粉,泰莱主要是以技术研发这块更为突出,可以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像调味品行业中的李锦记这些大客户,也是使用着泰莱蜡质玉米变性淀粉,并得到了认可。
木薯变性淀粉剂,也是最佳的增量剂、甜味剂、和膨化剂。
使用木薯变性淀粉的食品包括罐头食品、冷冻食品、焙烤食品、汤料、香肠、奶制品和肉制品等。
第五章:淀粉生产与淀粉制糖一、名词解释变性淀粉:用化学、物理、酶处理的方法,改变原淀粉的理化性质,可得到若干类与原淀粉性质不同的淀粉,这些与原淀粉性质不同的淀粉统称为变性淀粉氧化淀粉:在氧化反应过程中,改变时间、温度、PH值、次氯酸盐的浓度可生产出多种氧化程度不同的产品,达到理想的反应程度时,用酸性亚硫酸钠处理淀粉浆液,终止氧化反应,调节pH值至中性,然后进行过滤、冲洗并干燥,即得到氧化淀粉成品。
酸化淀粉:用稀酸处理淀粉乳,在低于糊化温度的条件下搅拌至所要求的程度。
然后用水洗至中性或先用碳酸钠中和后再用水洗,最后干燥,即得到酸变性淀粉。
接枝淀粉:在催化剂硝酸铈铵的作用下,将丙烯腈接枝聚合在糊化淀粉上,生成的淀粉接枝--聚丙烯腈共聚物,经碱皂化,将晴基转化成氨基甲酰基和碱金属羧酸基团的混合体。
葡萄糖值:淀粉的水解过程,在工业生产上称为糖化或转化。
淀粉糖化的程度用葡萄糖值,即DE值表示:DE=直接还原糖(以葡萄糖计)/总固形物X100工业上,采用标准碱性铜溶液来测定糖化液的还原性,将测定所得的还原糖量完全当作葡萄糖值来计算,占干物质的百分率称为葡萄糖值。
酶液化:用α-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程度,使淀粉乳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强的过程。
酶糖化:用葡萄糖淀粉酶将淀粉液化液中的糊精和低聚糖水解成葡萄糖的过程。
二、选择题1、工业上提取淀粉的原料主要是()。
1、小麦2、大米3、玉米4、大豆5、马铃薯6、木薯2、玉米籽粒是由( 1256 )等几部分构成。
1、皮层2、糊粉层3、子叶4、胚根5、胚乳6、胚3、粗淀粉乳通过旋液分离器后,从上部溢出的是( 4 )。
①胚乳②胚③淀粉④胚芽4、淀粉遇碘呈( 1 )。
①蓝色②紫红色③红色④紫色5、氧化淀粉制备时可以使用的氧化剂是( 56 )。
①H ClO②NaOH③Ca(OH)2④Cacl25、NaClO6、Ca(ClO)26、淀粉糖可以分为( 1234 )。
①葡萄糖②果葡糖③淀粉糖浆④饴糖6、玉米浸泡时浸泡液的温度应为( 1 )。
什么是变性淀粉一、预糊化淀粉:预糊化淀粉是一种加工简单,用途广泛的变性淀粉,应用时只要用冷水调成糊,免除了加热糊化的麻烦。
广泛应用与医药、食品、化妆品、饲料、石油钻井、金属铸造、纺织、造纸等很多行业。
淀粉的糊化:淀粉粒在适当温度下(各种来源的淀粉所需温度不同,一般60~80℃)在水中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的作用称为糊化作用。
糊化作用的本质是淀粉粒中有序及无序(晶质与非晶质)态的淀粉分子之间的氢键断开,分散在水中成为胶体溶液。
糊化作用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可逆吸水阶段,水分进入淀粉粒的非晶质部分,体积略有膨胀,此时冷却干燥,颗粒可以复原,双折射现象不变;(2)不可逆吸水阶段,随着温度升高,水分进入淀粉微晶间隙,不可逆地大量吸水,双折射现象逐渐模糊以至消失,亦称结晶“溶解”,淀粉粒胀至原始体积的50~100倍;(3)淀粉粒最后解体,淀粉分子全部进入溶液。
糊化后的淀粉又称为α-化淀粉。
将新鲜制备的糊化淀粉浆脱水干燥,可得易分散与凉水的无定形粉末,即“可溶性α-淀粉”。
2、淀粉糊化作用的测定方法:有光学显微镜法,电子显微镜法,光传播法,粘度测定法,溶胀和溶解度的测定,酶的分析,核磁共振,激光光散射法等。
工业上常用粘度测定法,溶胀和溶解度的测定。
二、酸变性淀粉在糊化温度以下,用无机酸处理淀粉,改变其性质的产品称为酸变性淀粉。
反应机理:在用酸处理淀粉的过程中,酸作用于糖苷键使淀粉分子水解,淀粉分子变小。
淀粉颗粒是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前者具有α-1,4键,后者除α-1,4键,还有少量α-1,6键,这两种糖苷键被酸水解的难易存在差别。
由于淀粉颗粒结晶结构的影响,直链淀粉分子间经由氢键结合成晶态结构,酸渗入困难,其α-1,4键不易被酸水解。
而颗粒中无定形区域的支链淀粉分子的α-1,4键、α-1,6键较易被酸渗入,发生水解。
工艺与原理:通常制取酸变性淀粉是使用浓淀粉淤浆,含固量约为36%~40%,加热到糊化温度之下(常为40~60℃),加入无机酸并搅拌一个小时或几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