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3年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结果公示
- 格式:xls
- 大小:145.00 KB
- 文档页数:23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度全省发展改革系统优秀研究成果奖获奖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3.12.30•【字号】•【施行日期】2013.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度全省发展改革系统优秀研究成果奖获奖情况的通报各市、县、区发展改革委,省发展改革委机关各处室、委属各单位:根据《关于2013年度安徽省发展改革系统优秀研究成果奖申报工作的通知》(发改学字〔2013〕1号)要求,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共申报研究成果82项。
经专家评审组评审、委学术委员会审核通过,评选出2013年度全省发展改革系统优秀研究成果奖20项,其中:省直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鼓励奖4项,市县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鼓励奖4项。
一等奖奖励4000元,二等奖奖励2000元,三等奖奖励1000元,鼓励奖奖励500元。
希望全省发展改革系统进一步加强研究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附件:2013年度全省发展改革系统优秀研究成果奖获奖名单2013年12月30日附件:2013年度全省发展改革系统优秀研究成果奖获奖名单省直类一等奖(1项)项目名称: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主要完成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处省经济研究院主要完成人:何春李全军闪辉汪辉于雷丁井国杨洋王斌省直类二等奖(2项)项目名称:长江支撑带安徽转型发展研究报告主要完成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长江支撑带课题研究小组主要完成人:张天培何春胡再生徐斌何超曹越方汪正洋盛玉陈加林曹皖湘蒋旭东汪路航徐海涛吴子敏张峰杨浅汪辉于雷单媛王业春项目名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创新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处主要完成人:田晓景陈干全宋华王建成梅讯张延明吴子敏杨军梅琳吴豹周丽省直类三等奖(3项)项目名称:安徽省沿淮经济带战略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处省经济研究院省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处主要完成人:刘健高家国闪辉钱颜文徐冉冉陈波董楠胡功杰王蕾项目名称:安徽省开发区发展研究报告主要完成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处省经济研究院省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处主要完成人:高家国钱颜文杜昌秀蔡茂张峰胡功杰徐冉冉陈波董楠项目名称:长江中游打造高技术产业增长极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处省经济研究院主要完成人:李玉清蒋旭东杨庆朱的娥汤丽洁张贝尔孙京禄胡功杰张淑娟马金强省直类鼓励奖(4项)项目名称:加快推进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省经济研究院主要完成人:夏兴萍窦瑾王业春王娟王斌项目名称:关于我省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分析报告主要完成单位:省经济研究院主要完成人:胡功杰窦瑾汪志项目名称:长江支撑带安徽对外开放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处省经济研究院省合作交流办公室主要完成人:陈磊汪正洋秦俭胡功杰李源张淑娟汪路航项目名称:长江支撑带安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省经济研究院省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处主要完成人:夏兴萍何春王斌窦瑾汪辉市县类一等奖(1项)项目名称:芜湖市服务业体系建设研究主要完成单位:芜湖市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汪斌管志鹏曹登军程群张睿市县类二等奖(2项)项目名称:蒙城县汽车及农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主要完成单位:蒙城县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郑士彪张锴席振兴刘亚坤项目名称:瑶海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研究报告主要完成单位:瑶海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主要完成人:许波孔德春盛春生吴娟市县类三等奖(3项)项目名称:亳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主要完成单位:亳州市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李小彦黄海松陈勇项目名称:关于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效的思考和建议主要完成单位:六安市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谈业文张晓杰刘博项目名称:关于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主要完成单位:合肥市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段丽琼吴正龙杨晖徐雅婷市县类鼓励奖(4项)项目名称: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主要完成单位:合肥市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朱胜利周卫中张弦刘磊姜洋项目名称: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制度创新的调研报告主要完成单位:宿州市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李励郭华东孙书仁张擎项目名称:江淮分水岭综合开发利用调研报告主要完成单位:肥东县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王汝辉钟敏张朋华项目名称:淮北市循环经济调研报告主要完成单位:淮北市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王安岩卢霄马世杰。
安徽省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讨论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我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高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以及国家和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特制定本资格条件。
第二条坚持以师德、能力、业绩、贡献为依据,注重教师从事教学、教研、教改、指导实践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和进行专业、课程、教材、实训基地等教学基本建设的业绩。
引导教师积极参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努力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者,可破格或优先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第三条对符合本规定申报条件的人员,通过评审或其他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表明其具备承担相应岗位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四条本资格条件适用于全省高等职业学校(含独立设臵的成人专科高校、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分校)的教师申报讲师、副教授、教授资格。
第二章基本条件第五条基本素质要求(一)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高等学校教师师德规范,严谨治学,爱岗敬业;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学风端正,为人师表。
(三)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和身体素质,较好地履行现任职务岗位职责,规定的任期内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等次。
(四)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五)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在规定的任职年限基础上,从下一年起延迟申报:1、任期内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申报;任期内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申报。
2、谎报学历、资历、业绩等弄虚作假行为以及剽窃他人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者,除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外,延迟2年申报。
3、任期内年度考核或教学考核有1次以上不合格者,顺延申报。
关于对2013年度高级职称评审结果进行二次公示的公告(第三批)根据2013年度职称评审工作要求,2013年10月8日至2013年11月6日期间,全区共有24个高级评委会完成高级职称评审工作。
为确保职称评审的公平公正,根据职称评审审批程序及有关政策规定,我办决定在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广西人事考试网对2013年11月6日前已完成评审工作的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向社会进行二次公示。
公示期间为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七个工作日(11月8日-11月16日)。
任何单位和群众如对公示范围内评审对象的评审结果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并署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于公示结束之日前以邮寄或直接送达方式提交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广西南宁市星湖路北二里2-1号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南楼6楼620室)。
邮寄送达的以邮戳为准,直接送达的以送达日期为准,凡以匿名形式反映情况的不予受理。
对反映的情况或问题,我办将严格按照职称管理工作相关政策规定予以核查。
公示无异议的人员,将在完成审核审批程序后,按照规定程序正式发文公布。
群众如实反映情况受法律保护。
广西壮族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一三年十一月五日附件:1、2013出版系列高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27人.doc2、2013档案系列副研究馆员高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18人.doc3、2013工程系列广播电视专业高级工程师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16人.doc4、2013工程系列民营企业高级工程师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440人.doc5、2013工程系列农垦系统高级工程师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24人.doc6、2013工程系列水电行业高级工程师评审通过人员名单:69人.doc7、2013会计系列高级会计师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111人.doc8、2013教师系列党校系统高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24人.doc9、2013经济系列民营企业高级经济师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97人.doc10、2013年度广西企业政工系列高级政工师评审通过人员名单.doc11、2013农业系列农垦系统高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22人.doc12、2013农业系列水产畜牧兽医行业高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25人.doc13、2013社会科学研究系列高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8人.doc14、2013审计系列高级审计师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8人.doc15、2013体育系列高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11人.doc16、2013卫生系列妇产科、儿科高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326人.doc17、2013卫生系列护理专业高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592人.doc18、2013卫生系列卫生防疫高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119人.doc19、2013卫生系列西医内科高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387人.doc20、2013卫生系列西医外科高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346人.doc21、2013卫生系列西医综合高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359人.doc22、2013卫生系列乡镇卫生服务机构高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74.doc23、2013卫生系列中医中药高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218人.doc24、2013新闻系列高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55人.doc25、2013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97人.doc。
安徽省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讨论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我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高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以及国家和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特制定本资格条件。
第二条坚持以师德、能力、业绩、贡献为依据,注重教师从事教学、教研、教改、指导实践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和进行专业、课程、教材、实训基地等教学基本建设的业绩。
引导教师积极参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努力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者,可破格或优先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第三条对符合本规定申报条件的人员,通过评审或其他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表明其具备承担相应岗位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四条本资格条件适用于全省高等职业学校(含独立设臵的成人专科高校、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分校)的教师申报讲师、副教授、教授资格。
第二章基本条件第五条基本素质要求(一)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高等学校教师师德规范,严谨治学,爱岗敬业;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学风端正,为人师表。
(三)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和身体素质,较好地履行现任职务岗位职责,规定的任期内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等次。
1(四)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五)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在规定的任职年限基础上,从下一年起延迟申报:1、任期内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申报;任期内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申报。
2、谎报学历、资历、业绩等弄虚作假行为以及剽窃他人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者,除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外,延迟2年申报。
3、任期内年度考核或教学考核有1次以上不合格者,顺延申报。
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办法(试行)皖教人〔2010〕12号一、推荐申报的依据我省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分别依据《安徽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教人〔2009〕1号)和《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教人〔2009〕2号)开展。
从2010年起,高校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聘,依据《安徽省高等学校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皖教人〔2010〕1号)进行,原《安徽省高等学校高级实验师任职资格考评标准》(教人〔1998〕53号)同时废止。
二、推荐工作的原则1、岗位控制、职岗一致的原则。
各高校应按照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要求,将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到学科专业。
要根据省人社厅审批的岗位设置方案,在核准的岗位限额内,在申报人所从事的工作与申报的职务序列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对岗推荐。
2、坚持标准、竞争择优的原则。
推荐工作必须以专业技术资格条件为依据,以师德、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坚持标准,认真评议,好中选优,优先推荐师德高尚、业绩突出、潜力较大的教学、科研业务骨干。
3、公平公正、阳光操作的原则。
各高校必须公开专业技术职务拟聘岗位数、推荐条件、推荐程序和推荐结果。
推荐专家应严格按照规定对申报人员作出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
严格执行公示制度,自觉接受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督。
三、有关问题的把握1、关于论文过渡,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在教人〔2009〕1号和2号文印发之日(2009年3月18日)前已经发表的论文,其期刊系省教育厅《期刊目录》列出的国家级重点和国家级刊物的,在晋升高一级职称时,可以分别视同新资格条件规定的一类和二类论文。
2、本科高校申报条件中,对申报教授、副教授人员要求的教学研究论文,须公开发表。
3、本科高校中从事公共体育、公共艺术教学工作的教师,可以自愿按“公共课类”或“体育艺术类”申报条件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实验技术系列职称(高职高专院校)评审实施细则(试行)根据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印发〈关于改进我省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人员选聘和职称评审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湘组发〔2014〕7号)和教育部《关于做好高等学校副教授评审权授予工作的通知》(教师函〔2012〕8号)等文件精神,为确保我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审工作的顺利推进,结合我省高校实际,特制定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实验技术系列职称(高职高专院校)评审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高职高专院校评审实施细则》)。
一、合格条件(一)基本条件⒈思想政治与师德⑴具有坚定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⑵遵纪守法。
遵守宪法和各项法律法规;党员教师遵守党章和党的纪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1—⑶爱岗敬业。
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和专业素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和专业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⑷关爱学生。
平等对待、关爱每一位学生;充分重视学生思想、身体、心理和学业的健康成长;遵循教育规律、改革教育方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得到有效发展,形成人人成才,多样性人才、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的教育格局。
⑸为人师表。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掌握本专业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治学严谨,恪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不端行为;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师德,言行雅正,举止文明。
2.学历和资历(1)学历和任职资历:申报教授职务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且任副高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
申报副教授职务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学本科毕业,且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或获得博士学位,且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2年。
(教人〔2009〕2号)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我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促进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以及国家和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结合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特制定本资格条件。
第二条坚持以师德、能力、业绩、贡献为依据,注重教师从事教学、教研、教改、指导实践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和进行专业、课程、教材、实训基地等教学基本建设的业绩。
引导教师积极参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努力为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者,可破格或优先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第三条对符合本规定申报条件的人员,通过评审或其他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表明其具备承担相应岗位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四条本资格条件适用于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成人高校以及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分校的教师申报讲师、副教授、教授资格。
第二章基本条件第五条基本素质要求(一)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治学,爱岗敬业;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学风端正,为人师表。
(三)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和身体素质,较好地履行现任职务岗位职责,任期内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等次。
(四)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五)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在规定的任职年限基础上延迟申报:1、任期内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申报;任期内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申报。
2、任期内有教学事故者,延迟1年申报;任期内有重大教学事故者,延迟2年申报。
3、谎报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行为者,除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外,延迟2年申报。
4、任期内年度考核不合格、未定等次者,顺延申报。
安徽省高等学校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皖教人〔2010〕1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我省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规范高等学校实验技术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根据国家《实验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及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高校实际,制定本资格条件。
第二条对符合本资格条件规定申报的人员,通过评审或其他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表明其具备承担相应岗位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三条本资格条件适用于全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学校、成人高校、广播电视大学的实验技术人员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第二章基本条件第四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和学校规章制度,具有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学风端正,为人师表。
第五条身体健康,能全面履行本岗位职责,积极承担并较好完成工作任务,任期内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第六条取得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或符合规定的免试条件。
第七条完成规定的本专业继续教育任务。
第八条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在规定的任职年限基础上延迟申报:(一)在规定任职期限内,有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延迟申报。
(二)任期内有教学事故者,延迟1年申报;任期内有重大教学事故者,延迟2年申报。
(三)谎报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行为者,除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外,延迟2年申报。
(四)任期内受警告处分者,从解除处分之日起,延期1年申报;受记过及以上处分者,从解除处分之日起,延期2年申报。
第三章初、中级资格认定条件第九条直接认定实验员、助理实验师资格条件(一)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实验技术工作满1年,经考核能胜任实验员职责,可直接认定实验员资格。
(二)大学专科毕业,任实验员职务满2年,经考核能胜任助理实验师职责,可直接认定助理实验师资格。
浅析高职院校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职称高低体现了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存在拿来主义、功利主义、片面追求论文数量、个人停滞不前等问题,必须从大力推进职称社会化评审、力推委托评审方式、制定职称评审中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职称评审指标体系和标准、加强聘后管理、树立正确的职称观、克服学术浮躁等方面加以改进。
标签:高职院校;职称;评审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职称高低体现了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相对集中的单位,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牵动着广大教职工的心。
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审体系(评审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审程序、评审监督等)能极大地激发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热情以及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高职院校职称评审的变迁湖南某高职学院由两所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
合并之前,该校教师职称属于中专学校职称系列,包括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等几个层级,职称评审由省中专教师系列职改办统一组织。
合并升格为高职学院后,该校教师职称进入高教系列,包括高级(教授、副教授)、中级(讲师)、初级(助教)等几个层级,评审方式也发生了几次变化。
2014年之前,该校中级、高级职称由省高教系列职改办负责组织评审,初级由主管厅局职改办负责评审。
根据省里统一安排,2014年—2106年,该校高级职称委托湖南某一本高校进行评审,而中级和初级职称由学校自主组织评审。
为了进一步规范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进一步简政放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6]77号),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湘办发[2017]33号),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了《湖南省深化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湘教发[2018]2号)。
安徽省2010年高职院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结果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教授: 黄诗义副教授: 王乃举唐学华徐峰房丙午讲师: 周阳孙利高静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讲师: 王锐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刘姝玉陶为明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时美英耿晓明李炎杨明朱正月卢育发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孙艳张友能商杰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副教授: 韦静关杰魏芬张礼国舒文存李如平讲师: 周丹萍傅士芹王彦龙吴志明张孝君许淑蕙刘莉雯赵艳胡贵恒章国雁黄梅娟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陈小军毛友新副教授: 周海燕讲师: 王婷婷汪波何远景徐旻王雯邱竹青何章磊张萍宋庆福张旭刚苏炎陈静朱晓彦丁俊张丽敏陈周五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刘兵讲师: 乐海峰郑庆宝段峰范仁杰曾盛琦陈丽莉许志洋黄展华张妤安徽公安职业学院教授: 胡训玉副教授: 夏颖安徽广播电视大学铜陵分校副教授: 陈世友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华山曹多胜高永琴江铁成讲师: 孙亚萍马廷陈莉孟景李志强台佳赵惠群林勇肖汉周贾海陶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教授: 丁守宝副教授: 谢发忠实验师:王丽秦娟娟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副教授: 凌双英江玲讲师: 陈璐林发芝胡少林程竞方瑛秦慈枫汪玮炜孙旎余青徐辉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束路西马进中副教授: 张守龙陈梅沈则亮王春香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沙芳丁舒平齐永生杜琨张丰焰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 昂永生周业柱朱华锋副教授: 刘艳尚红敏程瑞汪利平李艳秋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 曹红玲汪美侠张莉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盛绍莉张丽芳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周静波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讲师: 刘素玲钱静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朱光应副教授: 朱景平周平郭伟汤飚徐明友刘知国汪正法颜莉莉讲师: 曹方林张启全汪晔虞昌亮秦雅琼韩娟孙湛孙握瑜安徽审计职业学院副教授: 费兰玲李晓渝黄季红胡华北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宋天武满广生副教授: 胡进吕同斌许娅赵艳平郭微魏应乐陶家俊杨晓红安徽外国语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吴衍发张立志赵彩英傅为夏欣琳戴艳云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王芳余成发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王润霞陈建中张小来副教授: 鲍道林讲师: 胡凤琴安徽艺术职业学院讲师: 杨竹张雯雯丁山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孙街亭李京文袁传刚姚道如方向红副教授: 宣岩松汪洪斌杜淑琳桂树国高级实验师: 汤爱军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讲师: 邹婉萍周文山刘丽朱婧魏丽陈玲王元明宋世俊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李端副教授: 王晓戎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王瑞兰方玲金启胜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张慧芳王琦江浩张伟伟王改凌沈晓燕王虹徐婧王文建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梁静杨文礼杨晓芳讲师: 王芳盛魁陈继祥夏成凯巢湖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孙燕蒋斌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管志忠副教授: 吴礼丹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李亮张健张信群副教授: 郭敏朱兰芳杨家稳王浩付琪肖陆飞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叶树斌薛海武永鑫王明跃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江擒虎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王晓辉王宝燕汪琴芳毕书东葛婧房菁冯利华张莉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何玉付李红梅姬兴华副教授: 周维功王红玫王保国仕超李昆仑王光荣代慧芳陈静钱炳芸姚胜利刘勇淮南联合大学教授: 靳学远副教授: 李善田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李平原常为来讲师: 谢璐杜先春刘丽娜王婷婷徽商职业学院副教授: 王美蓉张玉荣六安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 司守勤实验师: 刘荣富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李颖副教授: 李智王建郭新安陈向东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吴彩林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陈东旭杨素兰韩效辉邱铭讲师: 刘琦高级实验师: 王忠凤张秀平实验师: 刘庆梅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刘伟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副教授: 吴斌朱洁平方士英孙景洲高义许玲讲师: 陈传平万博科技职业学院讲师: 陈曦张静田洋洋邓惠俊程晓蕾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教授: 方大卫副教授: 詹王镇史雯娜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徐世前副教授: 马和平孙蔚闻张玉明娄洁张强朱志国萧晟徐礼英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岑琳讲师: 方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