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态理念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84.48 KB
- 文档页数:1
•166 •价值工程低碳排放理念下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Urban Spatial Planning Strategy under Low Carbon Emission Concept吕金嵘淤LV Jin-rong;靳飞淤JIN Fei;吕可文于LV Ke-wen;李凯淤LI Kai(①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郑州450000;②教育部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开封475004)(①H enan U rban and R ural Planning and D esign In stitute Co .,Ltd.,Zhengzhou 450000,China ;②The Center for Yellow River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 evelopm ent o f D epartm en t o f Education , K aifeng 475004, China )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建设规模不断扩展。
然而生态环境却在持续恶化,在工业、交通业、建筑业等行业发展的同 时,污染愈加严重,不仅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破坏了生态平衡。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低碳城市的规划方案逐渐被我国 很多城市所采用,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城市环保工作的重视力度。
本文就低碳排放理念下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Abstract : At present , China's econom 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 e scale o f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has been expanding . H ow ever , th e ecological environm ent is continuing to deteriorate , and m ore serious pollution n o t only harm people's health , but also u nderm ine th e ecological balance . In order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 issions , low-carbon city planning p rogram gradually adopted by m any cities in China and th e relevant departm en ts increase th e em phasis on urban environm ental protection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 e urban spatial planning strategy under th e concept o f low carbon em ission in detail .关键词:低碳排放理念;城市空间规划;策略Key words : low carbon em ission concept ; urban spatial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 984.11+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现代城市的规划和采用的技术与城市碳排放有着高 度的相关性。
第五章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 (2)1、国内外对可持续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 (2)1。
1 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指标概述 (2)1。
2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3)1.3 国内现有的相关标准 (3)2、若干案例的指标体系分析 (12)2.1 中新生态城 (12)2.2 曹妃甸生态城 (14)2.3 厦门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21)2。
4 贵阳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22)3、指标选取原则和思路 (24)3。
1 指标选取原则 (24)3.2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25)4、规划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和框架 (26)4。
1 确定指标体系结构 (26)4。
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27)4.3 规划指标体系 (31)4。
4 按规划层次的指标体系 (32)5、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研究方向 (34)第五章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主要是解决城乡规划落实低碳生态要求的量化操作问题,及控制、引导低碳理念在城乡规划制定与实施中的运用与落实。
1、国内外对可持续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1.1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指标概述低碳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不仅是低碳生态城市内涵的具体化,而且是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成效的度量。
目前国内外的论著主要集中在有关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规划设计原则、方法的讨论上,对低碳生态城市的考核、评价指标的研究较少,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标或指标体系。
国内低碳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从社会、经济、自然3个子系统的分析出发构成的指标体系,这类指标体系的应用较广泛,另一类是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协调度考虑建立的指标体系,指标综合的方法主要以加权平均为主。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高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排放,所以也可以用环境、资源核算作为评价指标。
对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数量问题,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少而精,一种是详细而全面.但是两者在应用上都存在争议,过少的指标会被认为不够全面,而过多的指标会因为指标间的相关性导致指标间关系复杂,指标综合结果无法正确反映各指标的重要性.有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研究中欧盟资助的“生态城市计划”,中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国外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代表之一。
碳中和与城市规划打造宜居低碳城市现如今,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不断显现,低碳经济成为了世界各国发展的热门话题。
碳中和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则成为了打造宜居低碳城市的关键所在。
一、碳中和的概念与意义碳中和,即净零碳排放,指的是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采用可持续能源等手段,使得城市、国家或地区的碳排放量与其减排能力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碳中和要求从源头减排,同时采用吸收和储存技术来抵消不能避免的排放,以实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
碳中和对于防止全球气候变暖、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规划在碳中和中的作用与挑战城市规划在碳中和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城市规划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布局,减少人们出行距离,促进交通系统的优化与绿色出行方式的普及,从而降低碳排放。
其次,城市规划可以借助建筑物节能设计,推广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物运行所消耗的能源,并减少碳排放。
此外,城市规划还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城市绿地和湿地,增加碳吸收的能力,达到碳排放抵消的目的。
然而,在城市规划中实现碳中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碳中和需要各个领域的协同配合,涉及到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多个主体,需要形成共识和合作。
其次,城市规划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禀赋,合理制定碳中和的目标和路径。
另外,碳中和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因此城市规划要考虑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三、城市规划打造宜居低碳城市的实践案例1. 柏林,德国:柏林是一个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该城市通过积极采用可再生能源、改善公共交通系统、提倡骑车和步行等措施,有效减少了碳排放量,并且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2. 温哥华,加拿大:温哥华以其卓越的城市规划和绿色建筑而闻名。
这座城市通过开发步行和骑行道路网络、增加公共绿地和公园等举措,有效降低了居民的碳足迹,打造了一个宜居低碳城市。
概论低碳生态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本效益摘要:本文对低碳生态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本效益进行了讨论,分析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强调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落实低碳城市建设的有效法定手段。
关键字:低碳生态详细规划成本效益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介绍1.资源的稀缺性原理资源在广义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无需支付任何对价即可获得的,如空气、水、阳光等,另一类是我们需要支付对价才可享用的,如网络资源、电力、煤气,通常我们认为后者的对价胜是因为它们包含了人类的智慧及劳动。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及人类的繁殖,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等都成为一种相对稀缺的资源。
因此,经济学家认为,“从人类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角度来看,所有可用的资源都是显得不足的。
这种情况被称为资源的稀缺哇”因此,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也就是如何使稀缺性的资源获得最大的使用,即用一定的对价获得最大的效益。
2.成本、效益成本与效益的概念是为了实现稀缺性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达到帕累托最优而必须借助的分析性工具。
经济分析的核心就是成本效益分析。
在经济学中,成本又称为生产费用,它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等。
效益的基本含义是:“以最少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的资源)消耗取得同样多的效果,或用同样的资源消耗取得较大的效果。
”3.社会成本理论经济学中的社会成本是相对于私人成本(或称私人机会成本)而言的,私人成本是对生产者来说的某种资源的另一种最佳用途,而社会成本是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的某种资源对整个社会的另一种最佳用途。
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往往考虑的只是各自的机会成本而没有考虑社会成本,但社会成本却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对于交易主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的影响。
社会成本理论应用于法律研究领域,就要求“从外在性问题出发,通过进一步界定当事人双方的权利界限,得到一种权利配置结构,”而“问题的关键只在于如何使法律能选择一种成本较低的权利配置形式和实施程序。
低碳城市的规划和实践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其中之一就是碳排放问题。
低碳城市已经成为了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
本文将从低碳城市的概念、规划和实践方面进行分析。
一、低碳城市的概念低碳城市,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并提高能源效率的城市。
它是建立在可持续基础上的城市,通过技术革新和制度创新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城市的核心理念是“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
节能减排是指通过采用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式减少城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循环利用是指将城市生活和工业废弃物等资源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二、低碳城市的规划低碳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城市规划手段来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总体方案。
低碳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制定一系列的规划策略和发展路径,使城市在能源、交通、建筑、生态环境和产业等方面实现低碳化。
低碳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特点,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布局,优化城市土地使用,改善城市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等。
三、低碳城市的实践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从政策、技术、市场、文化等多方面入手,具体实践如下:1.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基础。
政府需要出台明确的低碳城市政策,建立低碳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估体系,对低碳城市建设给予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
2. 科技创新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依靠科技创新。
城市需要广泛应用清洁能源技术、智能交通系统、节能改造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等,以提高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碳排放。
3. 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
城市需要鼓励市民采用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推广低碳运输方式,促进绿色消费和低碳消费。
4. 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
城市需要通过发展低碳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城市的经济质量和竞争力,并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支持。
结语低碳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它将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应用分析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民众生活发生很大变化,质量水平逐渐提升,同时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筑是民众重要的财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新时代下人们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在建筑方面更加注重绿色和节能。
绿色环保建筑的出现很好地满足了大众节能以及绿色发展要求,而且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为民众营造更加舒适安逸的生活空间。
经过对绿色环保低碳节能进行探究,分析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建筑行业发展的积极意义,为当下建筑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环保低碳问题应用引言:目前,建筑规模越来越大,且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建筑设计是建筑工程重要部分,经过科学的设计,合理应用与配置各项资源,使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从而起到环境保护与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
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建筑对新时代绿色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结合当前情况来看,关于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建筑设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便会影响建筑功能性及其节能技术应用效果。
因此,为了建筑行业持续发展,应加强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建筑设计探究,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是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得到充分应用。
1.建筑节能设计的必要性当前随着经济和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建筑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而为了满足现在发展需求,建筑行业需要结合当前经济与时代实际发展情况,努力提高自身标准,为经济发展做好重要的基础保障,加强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各工作环节的质量监测工作。
其次,相关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对于建筑设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并作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此确保设计方案质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能源消耗作为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若不能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将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建筑能耗占据了总能耗的大部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指数都在上升的当中,引起了国家与社会各界的重视。
碳减排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案例分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全球城市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
碳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减少碳排放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课题。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各地纷纷采用碳减排技术来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分享一些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碳减排技术的案例,以期鼓励更多的城市采取相关措施。
1. 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主力军,既能满足人民出行需求,又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在中国,像北京地铁和上海地铁这样的轨道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标志性建筑物。
这些交通系统不仅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同时也为城市减排贡献了巨大的努力。
2. 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建筑是城市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因此在城市规划中推广节能建筑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比如,日本的“减碳城市”项目中,通过在建筑中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智能节能系统和太阳能等技术,成功减少了城市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3.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城市规划中引入可再生能源也是一种有效的碳减排技术。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该市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智能电网的布局,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并减少了大量的碳排放。
4. 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城市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也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环节。
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垃圾处理厂被建在城市的中心,利用垃圾发电技术将垃圾转化为能源,同时还实现了废水的净化和废气的净化,最终有效减少了碳排放。
5. 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中,通过数字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碳排放的减少。
如新加坡的智慧交通系统,通过智能化的交通控制,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减少了碳排放。
总结起来,碳减排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正呈现出日益重要的趋势。
轨道交通建设、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案例不断涌现,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双碳”目标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及用途管控摘要:目前我国科技水平和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体制、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引言当前,中国正处于“双碳”目标的战略谋划期和空间规划体系的转型变革期。
实现“双碳”目标涉及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方方面面,须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协调好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关系,促进经济系统绿色低碳、社会系统和谐共享,以及自然系统健康稳定。
国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既承载了作为碳汇实体的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类自然资源,也承载了作为碳源的相关社会经济活动。
因此,国土空间重构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也是破解高碳锁定的重要着力点。
通过自然生态空间和人文社会空间的调控,可优化资源配置、重构城市秩序、提升生态功能,引导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低碳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发展、碳汇市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畅通等,乡村地区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将重塑城乡关系及其互动机制,重新定义空间价值。
1理论转型1.1生态文明新时代:“两山转化”背景下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塑造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各类要素有序流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任务。
碳排放控制是“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利用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控的手段进行碳排放的规制管控,本质上是对地方空间发展权的统筹与调控。
低碳生态理念下城市规划设计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各个城市的建设数量与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部分城市的建设规划较为粗放,对城市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也导致我国生态环境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不利于社会绿色健康良性循环发展。
因此,本文以低碳生态城市设计理念为基础,分析和研究了低碳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优化改进策略,使城市的格局变得更具合理性与先进性。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引言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相辅相成,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经历了快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资本资源争相涌动,城市万丈高楼平地而起,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过程中带来的气候变化已逐步成为当下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国家双碳目标提出以后,推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考验城市管理者和设计师智慧的一张重要考卷。
1.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理念的特点1.1循环性。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包含多个理念,人们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应遵循循环利用设计理念。
城市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且这些内容并不存在独立性,往往具有一定的互动关系,应认识到其环环相扣的特点再进行设计。
也就是说,相关部门在规划设计城市时,要想获得最终可行的设计方案,必须强化不同行业之间的关联,转换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其协调发展。
要强调的是,相关部门应提高可应用资源的性价比,并对部分物品进行废物再利用。
很显然,循环利用设计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人力与物力的消耗程度,并调动起行业与企业参与城市规划的积极性。
实际上,循环利用设计理念并不是要求参与城市规划的企业或组织改变自身的生产经营模式,而是要求参与城市规划的企业或组织在传统生产模式的基础上使用绿色环保技术,将留存下来的附属物品转化为可以进行再利用的能源。
立足于宏观角度,相关部门在利用循环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现实条件,确保资源再利用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双碳”目标的城乡规划思路探究摘要:在社会改革发展下,人们思想理念不断改变,“双碳”理念渗透到人们心中。
在人们工作、生活、生产的城市空间中,均采用“双碳”方向发展。
近几年,全球气候不断改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人类活动是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的主要因素。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空间,更是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污染的制造者,所以,做好城乡规划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就从“双碳”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双碳”目标的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城市规划的相关思路。
关键词:“双碳”目标;城乡规划;规划思路在城乡规划中,应严格按照“双碳”发展要求,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将“双碳”目标在城乡规划中的引导价值充分发挥,推动我国城乡规划有序进行,朝着环保性、绿色性的趋势发展。
在“双碳”目标中下开展城乡规划工作时,应对“双碳”内容有所了解,确定“双碳”和城乡规划之间关系,加快城乡规划实施进程,取得理想的规划成果。
一、“双碳”基本概述对于“双碳”来说,也就是指碳中和、碳达峰,是高根据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出现的概念,其对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其中,碳中和也就是预测个人、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通过碳收集、碳封存等技术,定期进行植树造林,控制能源消耗量,将节能减排发展目标融入其中,降低碳排放,从而起到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效果,实现碳平衡。
对于碳达峰来说,也就是在某个时间段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不会出现大幅度增长状况,确定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其设定为峰值,最后呈现出下滑趋势[1]。
当前,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中已经做到了碳达峰。
在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依然呈现出比较高的趋势,但是近几年增长速度下滑,相信在不久将来就会实现碳达峰。
二、“双碳”目标的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一)土地利用不科学虽然土地无法直接产生大量的碳元素,但是如果没有对土地科学使用,可能会使得土壤植物碳储存量明显减少,从而让土壤和植物对碳的吸收量随之下降,把大量的二氧化碳传递到空气中,从而引发温室效应,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低碳生态理念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应用摘要:在低碳生态发展理念指导下,传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内容应进行调整和深化,本文从空间布局、交通体系、生态系统、地块开发建设引导等方面构建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体系,落实低碳生态规划任务,介绍了控规中融入低碳生态要素的内容体系构建和编制方法。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低碳生态一、概述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与极端天气的频发,“低碳生态”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词。
所谓低碳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城市发展中的具体化,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态化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落实。
低碳生态理念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而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最直接的法定依据,是有效落实低碳生态理念的关键手段。
二、低碳生态理念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的应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根据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如何落实低碳生态发展理念,在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至关重要。
低碳生态理念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应用,主要是在空间布局、交通体系、生态系统、地块开发建设引导等方面进行深化,细化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低碳生态要求,并转化为地块的规定性或引导性指标指导地块开发建设。
(二)空间布局优化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空间布局的低碳生态优化思路可概括为三方面:一是交通引导空间结构优化,即调整大运量公共交通沿线的用地功能布局,尤其是轨道交通站点和主要公共交通枢纽周边的用地,应该高效利用、集约发展;二是以“低碳生态”为导向,因地制宜地有序布置混合用地,即在一定范围内将居住、商业、商务、办公、公共绿地等多种功能混合布局,以促进交通减量,提高出行效率;三是以服务便捷、布局合理、配置完善为原则,通过各级公共服务体系的配置,减少居民出行距离和时耗,从而引导建设用地高效利用与空间紧凑发展。
(三)绿色交通体系绿色交通体系是适应城市低碳生态发展的理想交通模式,其本质是通过与用地规划相结合,减少交通需求总量,优化路网建设,推行“公交—慢行导向”的布局方法,落实公交优先,营造慢性友好,合理布局公交站场、公交枢纽等交通设施,提倡减少个体机动交通使用,鼓励通过步行、自行车与公共交通来有效减少高污染车辆出行,提倡使用清洁、无污染的新型交通能源,从而降低交通能耗,引导低碳出行,促进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绿色交通体系的构建。
低碳城乡规划的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集成研究摘要:低碳城乡规划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低碳城乡规划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的集成研究对于实现低碳城市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低碳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集成引言:目前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往往是分开进行的,缺乏整体性和协同性。
因此,研究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集成方法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低碳城乡规划的总体规划低碳城乡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通过减少碳排放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总体规划是低碳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总体规划需要确定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战略。
这包括设定减排目标、能源结构调整、绿色交通推广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总体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可以减少人们的通勤距离,降低交通能耗和碳排放。
总体规划需要推动低碳交通的发展。
这包括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非机动交通的使用,推广电动汽车等低碳交通工具,并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总体规划需要促进能源的节约和利用效率的提高。
这包括推广节能建筑、智能电网建设、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方面,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总体规划需要加强低碳城市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建立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城市的碳排放情况和能源利用情况,并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低碳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1]。
二、低碳城乡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集成(一)合理布局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布局是建立科学、稳定、高效的空间结构的重要手段。
首先,合理布局可以解决交通堵塞问题。
在城乡规划中,合理布局交通网络和交通设施是解决交通拥堵的关键。
通过合理规划道路、公交线路和地铁线路的布局,可以减少交通瓶颈和拥堵点,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
此外,合理布局还可以鼓励非机动交通和公共交通的使用,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减少交通拥堵的发生。
低碳生态理念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1-14T09:37:16.9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4期供稿作者:董会珍[导读] 晋中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根据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
董会珍
晋中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030600
摘要:在低碳生态发展理念指导下,传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内容应进行调整和深化,本文从空间布局、交通体系、生态系统、地块开发建设引导等方面构建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体系,落实低碳生态规划任务,介绍了控规中融入低碳生态要素的内容体系构建和编制方法。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低碳生态
一、概述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与极端天气的频发,“低碳生态”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词。
所谓低碳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城市发展中的具体化,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态化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落实。
低碳生态理念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而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最直接的法定依据,是有效落实低碳生态理念的关键手段。
二、低碳生态理念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根据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如何落实低碳生态发展理念,在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至关重要。
低碳生态理念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应用,主要是在空间布局、交通体系、生态系统、地块开发建设引导等方面进行深化,细化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低碳生态要求,并转化为地块的规定性或引导性指标指导地块开发建设。
(二)空间布局优化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空间布局的低碳生态优化思路可概括为三方面:一是交通引导空间结构优化,即调整大运量公共交通沿线的用地功能布局,尤其是轨道交通站点和主要公共交通枢纽周边的用地,应该高效利用、集约发展;二是以“低碳生态”为导向,因地制宜地有序布置混合用地,即在一定范围内将居住、商业、商务、办公、公共绿地等多种功能混合布局,以促进交通减量,提高出行效率;三是以服务便捷、布局合理、配置完善为原则,通过各级公共服务体系的配置,减少居民出行距离和时耗,从而引导建设用地高效利用与空间紧凑发展。
(三)绿色交通体系
绿色交通体系是适应城市低碳生态发展的理想交通模式,其本质是通过与用地规划相结合,减少交通需求总量,优化路网建设,推行“公交—慢行导向”的布局方法,落实公交优先,营造慢性友好,合理布局公交站场、公交枢纽等交通设施,提倡减少个体机动交通使用,鼓励通过步行、自行车与公共交通来有效减少高污染车辆出行,提倡使用清洁、无污染的新型交通能源,从而降低交通能耗,引导低碳出行,促进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绿色交通体系的构建。
(四)生态文明建设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在控规层面上的相关研究更多地体现在生态指标体系的建立上,如:通过一系列的低碳生态指标来控制、引导城市建设低碳生态化建设;将低碳生态化目标分解到开发建设的各地块的指标中,并以强制性指标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完整表达纳入地块开发的控制图则。
将低碳生态理念融入到控规的编制之中,能有效地控制土地利用及其空间环境的发展方向,实现城市低碳生态化的开发建设。
(五)地块开发引导
将总体规划倡导和确定的低碳生态理念和目标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进行细化和落实,合理确定各地块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等开发建设容量指标,并把降低碳排放、节能减排、资源有效利用等要求转化为地块规定性或引导性指标,体现在微观地块开发和建筑设计条件中,从而增强规划管理实施可操作性。
三、结语
在低碳生态理念指导下,传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仅仅以物质空间功能为载体、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方法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必须从规划内容体系上进行创新和探索,要全面有效地把低碳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目标落实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合理确定地块的各项开发建设强度指标,确保融入低碳生态要素的内容体系在控规层面得以实现,以创新思维和方法建立一套低碳生态控规编制方法,更好地指导规划管理工作,推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