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四)
- 格式:docx
- 大小:40.27 KB
- 文档页数:41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贵州医科大学教案
2018年10月 22日授课年级应用心理学专业2020级班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教研室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教师徐鹏
室主任审核签字
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普通心理学》第4版(彭聃龄著)
起止章节页码第四章,P149 – P201
讲授题目第四章知觉
计划用学时3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知觉的一般概念
熟悉内容知觉的特性
教学要点:重点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难点错觉
疑点
教学进程: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讲义)
25分钟20分钟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第二节知觉的特性
30分钟20分钟30分钟第三节空间知觉
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第五节错觉
10分钟小结:复习本章节掌握内容和做习题
教学方法:课堂多媒体讲解式+提问式+讨论式+习题练习
参考资料:
1.《心理学与生活》(美)津巴多等著,王佳艺译 /2008-07-01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业:一、复习本次课所授内容
贵州医科大学教案。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四)2008-04-27 20:17:47| 分类:心理学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思维的深度就是世界的深度。
第一节思维的概念一.思维(Thinking)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见解的认识。
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为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对经验的改组三个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比较和概括的过程,这就是思维过程,或称之为思维操作(Thinking Operation)。
三.思维的种类: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4.幅合思维和发散思维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第二节表象与思维一.表象(一)表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表象是事物或物体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象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从表象产生的感觉通道来划分,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运动表象。
从创造程度来划分,可分为知觉表象、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二)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Mental Rotation)(Cooper ,Shepard,1973)可操作性说明,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确实可以借助表象进行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的支柱就是人们已经形成的各种各样的表象。
(三)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1.表象为思维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的概括的认识。
2.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象:(一)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
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形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而不是词或符号。
想象同思维有密切的关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情景,是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4版笔记)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知识结构版第一编——绪论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个体心理: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不可割裂互相联系依存。
(一)认知:指人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
(二)动机和情绪:动机:支配人的认知和行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以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情绪: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意志: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意志与认知、情绪有密切关系。
(三)能力和人格: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叫个性心理特征或个性。
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
主观世界的情况不同,对同一刺激的反应常常是不一样的,有机体内部状态不一样,对同一事物的反应也可能不一致,因此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他的外部行为反应。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揭示人道心理过程的规律。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人和动物都有心理,但人的心理不同于低等动物的心理,它具有意识的特点。
意识极其复杂因此有人称它是“人类最后一个难解的谜”。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这是人的意识的第一个特点。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型及方法论,理解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应用范畴,了解心理学的历史沿革,形成科学的心理观和心理学观,建立对心理学的整体认识。
重点与难点:⏹研究对象(多维度、多层次)⏹方法学(三级方法论、研究取向、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心理学的整合(综合观)⏹心理学发展的趋势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导读法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
―张春兴(台湾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科学就是不断地追问。
在人类心灵追寻的道路上,人们不断地尝试对人类心理的问答。
科学是对现实最好的一种诠释,它超越了经验的直观、浅表、狭隘和粗糙。
(世界上的知识,就其来源来看,有天启知识(神谕-宗教来源)、经验知识(自身体验-感性、一般)和科学知识。
科学的界定是从伽利略开始的(方法学的意义),以科学方法为中心来建立。
)人类心理的追寻,就是对人自身的理解。
人的心理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人的心理会是这个样子?是从来就是这样的吗?人的头脑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使得这样不可思议的心理现象发生的?人心理活动的机制是什么?人为什么有能动性?人的心理究竟与动物的心理有什么不一样?人是受其本能控制还是受神还是受自己控制?今天我们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开始去解释人脑中的世界。
1879年是个特殊的日子,德国Wundt在莱比锡大学的工作奠定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
从此以后心理学家就在不断地提升心理学的科学性和其应用价值。
心理学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对"心理"有不同的界定。
在哲学心理学时代,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
1879年德国Wundt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心理现象的产生有两种根源:生理机制和社会文化。
生物学和文化,是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基础和界限。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心理:个体心理就是在我们忽视人的社会交往时人类的心理的最一般的表现。
为什么需要这种忽略,这是一种科学方法论。
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四)2008-04-27 20:17:47| 分类:心理学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思维的深度就是世界的深度。
第一节思维的概念一.思维(Thinking)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见解的认识。
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部联系,并主要表现为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对经验的改组三个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比较和概括的过程,这就是思维过程,或称之为思维操作(Thinking Operation)。
三.思维的种类: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4.幅合思维和发散思维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第二节表象与思维一.表象(一)表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表象是事物或物体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象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从表象产生的感觉通道来划分,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运动表象。
从创造程度来划分,可分为知觉表象、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二)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Mental Rotation)(Cooper ,Shepard,1973)可操作性说明,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确实可以借助表象进行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的支柱就是人们已经形成的各种各样的表象。
(三)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1.表象为思维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的概括的认识。
2.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象:(一)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
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形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而不是词或符号。
想象同思维有密切的关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情景,是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想象的预见是以具体形象的形式产生的,而思维的超前反映是以概念的形式出现的,当人们面对问题情景,头脑中可能存在两种超前系统,一种是概念系统,一种是形象系统。
这两种系统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取决于问题的原始材料是否可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
(二)想象的功能:1)预见功能2)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3)代替作用4)对生理活动也有调节作用。
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三)想象的综合过程:粘合、夸、典型化、联想(四)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以记忆为基础,利用语词思维的组织作用、创造想象—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幻想)第三节表象和思维的脑机能一.表象的脑机能:表象具有同知觉相同的脑机能二.问题解决的脑机制(一)大脑的额叶额叶与大脑皮层的其他部位及皮层下组织具有紧密的联系。
由大脑皮层其他部位加工过的信息,都要传递到额叶进行更为复杂的加工、综合、编制成行为的程序。
进而调节控制人们的行为和新;心理过程。
同时还要对行为的结果与最初的目的进行对照,以保证活动的完成。
当额叶受损时,产生思维的障碍。
(二)大脑半球左颞叶和顶-枕叶与思维也有密切关系。
当左侧颞叶受损时,言语听觉记忆出现阻碍,因而难以保存问题的条件。
顶-枕叶受损,表现为综合信息的功能受到破坏,特别是综合能力受到破坏更明显。
思维进行时,ɑ---ß快波。
(三)推理的脑机制:大脑右半球在推理中起重要作用。
(Caramazza,1976)第四节概念与推理一.概念的含义和种类: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决定事物的性质,并使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概念包括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概念具有不同的等级或层次;概念与词不可分。
概念的种类: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Concrete Concept, Abstract Concept)2)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Conjunctive Concept, Disjunctive Concept, Relative Concept)3)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模拟自然概念形成过程人为地创造出的概念)二.概念结构的理论。
(一)层次网络模型(Hierarchical Network Model )(Collins et al ,1969)概念以结点(node)的形式储存在概念网中,年、每一个概念有一定的特征(也是概念)各种属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在一起,概念间通过连线表示类属关系,这样彼此具有类属关系的概念组成了一个概念的网络。
在网络中,层次越高,其抽象概括水平也就越高。
概念特征实行分级贮存,即在每一个概念的结点上,只贮存该概念的独有特征,而同层概念的共有特征,贮存在上一层的概念结点上。
该理论不具有心理的现实性。
(二)特征表说:(Feature List Theory)波纳(Bourne et al,1979)1.特征表理论把概念的语义特征分解为定义性特征(Defining Feature)和特异性特征(Characteristic Feature)。
定义性特征是定义一个概念所必备的特征(本质特征);而特异性特征是有描述功能的特征(概念的非本质特征)。
2.概念的结构是由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整合性特征的规则构成。
这些规则也称概念规则,包括肯定、合取、析取、条件等。
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规则相互结合就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概念。
优缺点:1)重视概念规则在概念结构中的作用,能很好解释人工概念的研究。
2)难以解释自然概念。
(三)原型模型(Prototype Model)茹什(Rosch, 1975)茹什认为概念主要以原型来表征的。
所谓原型是指畴中最能代表该畴的典型成员。
从典型性的主观评定来看,同一概念畴,其成员的典型性程度有差别;从概念结构来讲,原型模型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加上原型特征有相似性的成员组成的。
原型说较好地解释了自然概念地组成因素,但并非所有的概念都有原型。
三.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概念形成是指个体学会某个概念的过程。
运用人工概念来研究,其目的是说明自然概念的形成。
(一)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人工概念是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
它可以简化概念的研究的进程,控制研究变量。
赫尔在1929年首次用对偏旁部首作为概念,用无意义音节命名。
采用配对学习。
50年代以后,布鲁纳(Bruner el al ,1965),81图片;属性:图形、数量、颜色、边线。
采用空白—反馈实验程序。
(二)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1.假设检验说(Bruner)hypothesis test theory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
被试根据对实验材料的分析、综合与主试的反馈,提出种种假设,当某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概念就形成了。
2.隐学习说:(Implicit Learning Theory)认为一些抽象概念的复杂结构是在无意识的隐学习中获得的,在概念形成中,被试依赖于一些属性在无意识中累加的频次,来区分概念中的相关属性和无关属性。
里伯(Reber et al ,1978)“人工语法”的研究。
该研究表明,当刺激结构高度复杂时,采用比较被动、无意识的学习方式可能更有效。
(三)概念形成的策略:布鲁纳提出1.保守性聚焦(Conservative Focusing):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焦点)所包含的全部属性看作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以后只改变其中一个属性。
是一个更有效的策略。
2.冒险性聚焦(Focus Gambling):把第一个肯定实例全部属性都看作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但同时改变焦点卡片上一个以上的属性。
3.同时性扫描(Simultaneous Scanning):指根据第一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属性形成多个部分假设。
4.继时性扫描:指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主试的反馈,每次只考验一种假设,如果这种假设是正确的,则保留,否则采取另一个假设。
四.推理(Reasoning)推理是指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则,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
前者为归纳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本质为概念的形成),后者为演绎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本质为问题解决)(一)三段论推理:三段论推理(Syllogism)由两个假设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组成。
理论:1)气氛理论(效应)(Woodworth et al ,1935):前提的形式产生的气氛将影响人们的得出一定得结论,它说明人在推理时不一定遵循严格得逻辑规则。
2)换位理论(Conversion Theory)(Chapman et al ,1959)认为人们的推理是合乎逻辑的,三段论推理中发生错误不是由前提的气氛造成的,而是错误地解释了前提。
3)心理模型理论(Mental Model Theory)约翰逊—莱尔德(Johnson –Laird et al,1983;1989)认为人们推理的过程就是创造并建立心理模型的过程。
即首先根据前提条件,创建一个心理模型,并得出一个有待证明的结论,然后搜寻其他可能创建的心理模型。
推理中的错误,是由于人们对前提的信息加工不充分,或者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只根据前提创建一个心理模型,而没有考虑建立更多的心理模型造成。
(二)线性推理关系推论在解释线性推理时,休腾洛切尔(1968)认为线性推理的前提是以表象的方式复现在人脑中,并按一定的空间系列进行操作。
克拉克(Clark et al 1981)则认为,线性推理不是由表象表征的,而是由命题来表征的。
在线性推理时,人们首先把前提转化为命题形式。
(三)条件推理(Conditional Reasoning)条件推理是指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
在条件推理中,人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就是人们倾向于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它们,这种现象成为“证实倾向”(Confirmation Bias)。
这是一种偏离逻辑规则的倾向。
(Wason ,1966,1968 “四卡片选择作业”),但另一种观念认为,卡片选择中的错误与材料的性质有关,由于采用了抽象、人为性的材料,导致了错误。
第五节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的概念:(一)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纽威尔和西蒙(Newell ,Simen ,1972)通过对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General Problem Solver Model)纽威尔和西蒙用问题空间(Problem Space)的概念说明问题解决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