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01园林艺术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4
《园林艺术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园林艺术原理3.学时/学分:48/34.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园林教研室5.先修课程:园林史、园林设计初步、园林制图、测量学6.面向对象:园林专业大二学生二、课程性质与目标1.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一门集科学、艺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全面、系统阐述了园林设计的过程和基本方法,园林艺术(内容涉及园林构图艺术法则、园林风景艺术、园林空间艺术、色彩构图艺术、园林山水地形艺术、园林叠石艺术及园林道路布局艺术等主要艺术设计理论知识)形式与特征,园林立意与布局,园林设计要素,园林设计方案分析比较等设计理论体系,及园林实地景观分析、实测和园林景观艺术布局的实践练习。
通过本课程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实践锻炼,提高学生对园林艺术的认知水平和园林设计的艺术创作水平。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2.理解《园林艺术原理》课程研究的内容3.了解园林的内容及园林艺术的特点(二)教学具体内容1.园林、艺术、设计的含义2. 我国园林的发展3. 我国园林艺术的特点4. 园林设计原理课程学习要求及方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园林、艺术、设计的含义2.我国园林艺术的特点(四)思考题1.园林、园林设计、园林艺术的定义?2.我国园林艺术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章园林设计的过程和基本方法(一)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园林用地规划和设计的基本方法2.理解基地调查分析方法和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3.了解园林设计过程(二)教学具体内容1. 园林设计过程:1.1园林设计概念1.2园林设计五个阶段1.3每个阶段的内容与要求。
2.基地调查与分析2.1基地现状调查内容2.2分项叠加分析方法2.3基地自然条件2.4气象资料2.5视觉质量2.6基地范围及环境因子。
3.园林用地规划3.1功能关系3.2图解方法3.3实例分析——用地规划与方案布置图。
园林艺术原理第一章园林美与园林艺术·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环境·园林美: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1.是一种人工化的自然美2.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3.是一种综合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美4.是一种充分反映社会美的美5.具有生命体的生长特征园林美的特征:1.自然性(自然关系的美)2.空间性(客观存在,自由多变)3.时间性(需要时间)4.综合性(综合复杂)5.固定性和易变性(地域限制,时间变化)·园林艺术及其特征:1.园林艺术:是一种依照美的规律来改造、改善或创造园林环境,使之更自然、更美丽、更符合时间与社会审美要求的艺术创造活动2.特征:综合性时空性地域性·现代主义园林——发端于1925年巴黎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推动于20世纪30年代末“哈佛革命”【1】现代主义园林的主要特征:1.形式——讲究简洁的空间,自由的平面形式,强调向线条的运用2.功能——将功能放在设计的首要位置,响应“形式服从功能”,以人为本3.构图——追求非对称构图,在动态中寻求均衡4.类型——园林类型出现了大量分化5.材料——采用大量新材料及普通材料的新用法6.服务对象——为人民服务满足不同人群功能需求【2】现代主义园林新的设计思想:1.为大众设计2.形式与功能相结合3.与环境相融合(城市大环境园林与建筑)4.注重空间(空间的多用途性塑造不同的空间形式)5.创新(运用科技—设计要素简洁自由—设计形式)【3】现代主义园林新的设计风格:1.简洁的构图2.自由的布局3.丰富的设计手法【4】现代园林的园林思潮:1.极简主义:形式简约、明快,多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2.大地艺术:将艺术与自然相结合,寻求人和自然间交流,注重艺术内在浪漫性以及艺术与自然的融合3.波普艺术:流行、大众、诙谐、消费至上、廉价的特点(日常用品普通材料)4.解构主义:反对统一与和谐,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的有机联系,提倡分裂,片段、不完整、无中心·生态园林:4R原则:更新改造renew 减少使用reduce重新使用reuse 循环使用recycle雨水资源利用产业地段的改造利用废弃材料的再利用现代和未来的园林,应是一种确保健康发展的多元化生态园林,满足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让园林艺术美建立在生态环境美的基础上·基础知识:1.园林五大要素:地形(水体)植物建筑道路园林小品2.造园四大要素: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3.园林三大功能:游乐休憩美化环境改善生态4.园林设计原则:适用经济美观5.景观的视觉条件:D/H<1 能看清细部有局促感(胁迫感)D/H=1近赏景物的界限,恰好看到全高(45°)D/H=2 获得紧凑的景物好的观赏点(27°)D/H=3 较好的观赏景物整体,视觉空间舒展(18°)D/H≥4景象逐渐疏远、淡薄第二章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指客观事物与艺术作品在形式上的美指构成事物的物质的材料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1】形式美与美的形式之间的区别:1.体现的内容不容——形式美体现的是形式本身所包含的内容美的形式体现的是它的表现的事物本身的美的内容2.存在方式不同——美的形式不是独立的审美对象形式美是独立存在的审美对象【2】形式美的法则: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组合规律主要有:1.统一与变化 2.对称与均衡 3.对比与调和 4.节奏与韵律5.比例与尺度6.主从与重点7.过渡与照应8.稳定与轻巧9.渗透与层次10.质感与肌理【3】形式美法则对园林创造的意义:1.能够培养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去创造美的事物2.能够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视觉的特征【1】完形性:1.格式塔理论:人们总是先看到整体,然后再关注局部,人们对事物的整体感受不等于局部感受的加和,视觉系统总是在不断的试图在感官上将图形闭合2.完形法则内容:相近相似封闭简单3.格式塔中的视觉关系:和谐变化冲突混乱【2】图形与背景的交替性【3】视错性视觉的连贯性:大小连贯性形式连贯性色彩连贯性·色彩【1】色彩的感觉:温度感胀缩感距离感重量感面积感兴奋感【2】色彩的情感:~(暖色温暖,冷色冷淡.....)【3】园林的色彩:天然色彩(植物湖泊)人工色彩(建筑道路)【4】质感:不同材料不同感受粗糙-粗犷金属-坚硬石头-厚重朴实木材-亲切...... ·园林形式美法则:就是园林空间及构成园林空间的各要素在园林艺术构图方面的艺术规律【1】统一与变化:统一:色彩,形势与风格,比例与尺度,园林内外环境变化:统一的基础上变化,变化须适应其功能要求,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要求【2】对称与均衡:对称:轴对称,旋转对称均衡:形状均衡,色彩均衡,对称均衡,不对称均衡【3】对比与调和对比:形、色、质、图案构成因素的差异(主从对比空间大小对比虚实对比疏密对比)调和:形、色、质、图案构成因素的相似(主从相似空间大小相似虚实相似疏密相似)【4】节奏与韵律:节奏:形式要素的有规律的重复韵律:形式要素的有规律的变化(简单韵律渐变韵律起伏韵律交错韵律拟态韵律)【5】尺度与比例:尺度:与使用者相适应的身体尺度法,与空间景观相对协调的环境尺度法第三章园林造景与空间处理·园林造景:指通过一定艺术加工手法,利用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要素创造所需要的景观·景的观赏:从人的行为活动出发,分为动态景观与静态景观(应布置多种景观,形成步移景异、丰富变化的效果)·三视观赏:【1】平视:平视观赏是中视线平视向前,使人处于平静、安宁的气氛中,不易疲劳,易获得深远感【2】仰视:仰视观赏是中视线上仰,不与地平线平行,故景物高度具有较强感染力,易形成高大雄伟的气氛【3】俯视:俯视观赏人的位置较高,产生向下消失感,故景物愈低就愈显小·造景手法【1】主从手法——突出主景常用手法1.主景升高2.中轴对称3.轴线端点和视线交点4.对比与调和5.渐层6.重心处理【2】层次手法——前景中景背景【3】借景手法——1.直接借景:a近借:指将园内邻近的景物组织起来b远借:将园外景物组织起来c仰借:指借高处景物d俯借:指登高处之景色e因时而借:根据时令变化而借入不同景色2.间接借景:水面、镜面反射等【4】抑扬手法——1.对景:a正对:在视线的终点或轴线的一个端点的景称为正对b互对:在视线和视点的一端,或者在轴线的两端设景称互对2.分景:a障景:又称抑景,在园林中抑制视线,引导空间转方向的屏障景物b隔景:将园林分隔为不同的空间、不同景区的景物【5】前景处理手法——1.框景:在人的视野中,四方围框而中间观景则为框景2.漏景:通过透漏空隙所观赏到的若隐若现的景物,由框景发展而来,景色若隐若现3.夹景:在人的视野中,两侧夹峙而中间观景为夹景4.添景:在主景或对景前所增设的前景、中景、背景·空间序列组织:是空间按一定的秩序排列展开·空间的限定:限定度根据限定要素的特性、形状、以及使用这些要素的方法来决定的空间限定的方式:1.围合形成空间 2.覆盖形成空间 3.凸起形成空间4.下沉形成空间5.设置形成空间6.变化质地形成空间7.架空形成空间·空间的感觉:【1】空间的尺度感(D/H=1为空间质的转换点)【2】空间质感:指空间内各组成要素表面质地给人的感觉【3】空间的封闭感:阳角:四个角在空间上欠缺而不严谨,这种敞口的缺角称为阳角阴角:封闭的四角(在空间秩序上有更强的向心性)【4】空间的层次感【5】群体空间的空间感:序列空间:按一定关系定位、排列、具有鲜明的秩序感的群体空间组合空间:按空间构图规律进行组合形成的群体空间·园林空间:【1】园林空间的类型:1.开敞空间和开朗风景: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2.闭合空间和封锁风景:人的视线被周围景物屏障的空间3.纵深空间和聚景:向两旁有景物的道路、河流、峡谷等形成的狭长空间、纵深空间很自然的将人们视线引向空间端点叫聚景【2】园林空间的构成要素:底面顶面垂直面【3】园林空间组织的目的: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和构图艺术原理组织景观划分景区,既要突出主景,又要有富有变化的园林风景【4】空间分隔:1.以地形地貌分隔 2.利用植物材料分隔3.以建筑和构筑物分隔4.以道路分隔【5】空间层次丰富的方法: 1.地形有起伏 2.分隔空间3.空间互相穿插及贯通4.对比5.曲折6.透视原理的利用第四章园林要素·四大造园要素:地形水景植物建筑及构筑物·地形:【1】地形【2】地形的功能:1.美学功能:1.主景或背景2.丰富空间类型3.引导视线2.使用功能:1.丰富活动界面 2.控制游览速度与游览路线3.组织排水3.生态功能:1.改善小气候 2.改善种植条件,增加绿化面积【3】地形设计原则:1.因地制宜,顺其自然2.利用为主,改造为辅3.自然、美观、安全【4】假山堆叠艺术:1.主客分明2.要有层次3.山势起伏4.曲折回抱5.虚实相生【5】置石的方式:特置对置散置群置·水体——基本形态:点、线、面【1】水的功能作用:1.供水、灌溉2.调节气候3.减弱噪声4.休闲娱乐5.观赏价值【2】水景的艺术处理手法:1.衬托手法2.对比手法3.借声手法4.点色手法5.光影手法6.贯通手法7.藏引手法·植物【1】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1.隐蔽围墙拓展空间2.笼罩景象成荫投影3.分隔联系含蓄景深4.装点山水衬托建筑5.陈列鉴赏景象点题6.渲染色彩突出季相7.表现风雨借听天籁8.散布芬芳招蜂引蝶9.根叶花果四时清供【2】植物配置的原则:1.适地适树2.功能要求3.景观需求4.经济要求【3】花坛分类:独立花坛组群花坛带状花坛连续花坛【4】植物与建筑的关系:1.突出园林建筑主题2.协调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关系3.丰富园林建筑的艺术构图4.赋予园林建筑以时间和空间的季候感5.使得园林建筑环境具有意境和生命力6.丰富园林建筑空间层次,增加景深·园路与铺装【1】园路的地位与作用:1.组织交通 2.引导游览3.组织景观序列4.放大空间【2】园路的分类:a主干道次干道游步道园务路b路堑型道路路堤型道路特殊型道路【3】园路的注意事项:1.两条自然式园路相交于一点,所成角不应相等2.转换方向时,离原交叉点要有一定长度作为过渡3.直线相交时对角相等4.两路相交的所成角不应小于60°,若角度太小,可设绿地5.若三条园路相交,三条路中心应汇于一点6.由主干道上分出次干道,分叉位置宜在主干道凸出来的位置7.在一眼所能看到的距离内,道路一侧不宜出现两个以上交叉口,如果避免不了,则需在交界处形成一个广场【4】铺装的作用:1.为游人提供高频率的使用空间2.具有游导功能3.为游人提供休息场所4.向游人展示室外空间的不同使用功能5.构成不同的个性空间,创造不同的视觉趣味6.影响外部空间的比例·园林建筑【1】园林建筑的功能:1.使用功能 2.点景功能 3.观景功能 4.组织游线【2】园林建筑的特点(园林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区别):1.园林建筑的功能要求,主要为满足人们休憩和文娱生活,应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富有诗情画意2.在设计方面灵活性特别大3.园林建筑所提供的空间要适合游客在动中观景的需要,务求景色富有变化,步移景异4.建筑的设计应助于增添景色,并与环境相协调5.园林建筑应与其他要素紧密配合,构成一定景观效果【3】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处理原则:1.建筑以山水为背景,自然天成2.建筑内外环境的有机结合3.建筑采用自然分散的布局方式4.建筑造型与自然风貌的统一【4】园林建筑布局的手法:1.主与从2.正与变3.静与动第五章园林意境·园林意境:是借助园林实体形象,使游赏者产生超越园林景观之外的心理环境、情感和思维·园林意境的作用:1.空间想象2.时间想象·日本庭园意境的表达:1.源于自然匠心独具2.讲究写意意味深长3.追求细节构筑完美4.清幽恬静凝练素雅5.谈佛论法体现禅意·英国园林:风景式园林,近乎自然,返璞归真·园林意境的创造途径:1.利用形象创造2.用象征手法3.烘托特殊气氛营造4.借助典故、传说、深化创在5.点景(题景)6.借助植物的姿态,引导创造第六章环境体验与园林欣赏·视觉感知:1.季节还变 2.色彩变化 3.组合变化·城市景观由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共同组成·城市环境体验的特征:1.综合性 2.指向性和选择性 3.差异性 4.直觉性·城市意象分为:1.空间视觉形态 2.功能视觉形态 3.人文视觉形态·城市意象的特征:1.公共性 2.连续性 3.符号性·城市意象五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空间序列特征:1.流动性 2.意义性3.节奏型·景观环境分类(风景环绕):景观要素:山石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气气候景观...... ·风景资源特点:1.地域性 2.季节性3.包含性 4.稀缺性 5.观赏性 6.多样性、综合性。
05601园林艺术原理1 •园林规划设计的知道思想?1).要搞好园林规划设计,必须具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必须贯彻实用、经济和美观相结合的规划设计原则。
3.继承与创新也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
2.什么是园林?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园林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3.什么是绿化?绿化泛指除天然植被以外的,改善环境而进行的树木花草的栽植。
广义绿化园林范畴。
3.什么是园林四要素?园林四要素是土地、水体、植物和建筑。
名词解释公共园林:包括花园、街心花园、小游园以及道路绿化等。
其中公园包括市公园、区公园、文化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森林公园、雕塑公园、体育公园、科学公园、交通公园、游乐园、纪念性公园、文物古迹公园以及各种专类性花园等。
4.园林学的研究范禺是什么?园林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大地景观三个层次。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园林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按绘画原则创造的,一类是按建筑原则建造的。
5.什么是园林艺术?园林艺术主要研究园林创作的艺术理论,其中包括园林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园林设计的艺术构思和总体布局,园景创造的各种手法、形式美构图的各种原理在园林中的运用。
6.园林美的内容(简答)园林美的内容括规则与不规则的形式。
7.什么是艺术美?艺术美是自然美和生活美的拨高。
8.园林美是什么?园林美是艺术美和自然美与生活的高度统一。
9.★园林风格(名词解释)园林风格指反映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地点特点和风俗民情的园林艺术形彖特征和时代特征。
10.西方园林代表及特点?西方园林代表:意大利:台地式园林英国:白然风景或景致式园林法国:儿何规则图案或园林11、园林风格的类型:中国古典园林最突出风格——山水造景。
园林风格类型分规则式与自然式,规则不对称式和混合式。
1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力求神似;2、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髄;3、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13、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及时特征?现代园林的特征:1、把过去孤立的、内向的园转变为开敞的、外向的整个城市坏境。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技能)课程大纲课程名称:园林艺术原理及设计课程代码:05601一、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园林艺术原理与设计是研究园林艺术理论和园林规划设计原理的学科,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园林艺术的基本原理,学习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为以后的园林规划设计课打基础。
1. 理解园林艺术理论对规划设计的指导意义。
2. 掌握与园林艺术相关的园林美学、园林历史、园林空间等相关知识。
3. 掌握基址分析和概念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开阔眼界,向古今中外优秀案例学习。
二、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含学时、学分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培养目标和各实验环节的考核目标。
2、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3、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4、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5、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6、助学学时:本课程共7学分,建议总课时108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三、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参考教材王晓俊主编,园林艺术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四、实践(技能)考核的场所、设备、师资要求。
场所:全日制园林专业院校的教学实训基地。
设备:同全日制园林专业院校的实验室设备。
师资:同全日制园林专业院校的教学师资要求。
五、实践(技能)考核的项目名称、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法。
(一)绪论1、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风景园林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中西方不同园林审美观形成的原因,掌握中西方园林发展简史。
2、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1)风景园林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重点)识记:风景园林学科的主要内容。
园林艺术原理部份第一章形式美法则自然界常以其形式美取胜而影响人们的审美感受,各种景物都是由外形式和内形式组成的。
外形式由景物的材料,质地,体态,线条,光泽,色彩和声响等因素构成的;内形式是上述因素按不同的规律而组织起来的结构形式或结构特征。
如一般植物都是由根,干,冠,叶,花果组成的,然而它们由于其各自的特点和组成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了千变万化的植物个体和群体,构成了乔,灌,藤,花卉等的不同的形态。
园林建筑是由基础,柱梁,墙体,门窗,屋面组成,但是运用不同的建筑材料,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使用不同的色彩配合,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建筑风格,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从而产生丰富多彩的风景建筑形式。
形式美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发现和积累起来的,它具有一定的普遍行,规定性和共同性。
但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和意识形态在不断改变着,并且还存在着民族,地域性及阶级,阶层的差别。
因此,形式美又带有变移性,相对性和差异性。
但是,形式美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的提炼与升华的,表现出人类健康,向上,创新和进步的愿望。
任何单纯追求刺激,怪诞,畸形,杂乱,美丑颠倒的颓废主义都必将为人类所唾弃。
一形式美的表现形态从形式美的外形式方面加以描述,其表现形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线条美线条是构成景物外观的基本因素。
人们从自然界中发现了各种线型的性格特征,长条横直线代表水平线的广阔宁静;竖直线给人以上升,挺拔之感;短直线表现阻断与停顿;虚线产生延续,跳动的感觉;斜线使人自然联想到山坡,滑梯的动势和危机感。
用直线类组合成的图案和道路,表现出梗直,刚强,秩序,规则和理性,而弧形弯曲线则代表着柔和,流畅,细腻和活泼。
如圆弧线的丰满,抛物线的动势,波浪线的起伏,悬链线的稳定,螺旋线的飞舞,双曲线的优美等。
线条是造园家的语言,用它可以表现起伏的地形线,曲折的道路线,婉转的河岸线,美丽的拱桥线,丰富的林冠线,严整的广场线,挺拔的峭壁线,简洁的屋面线等。
2.图形美图形是由各种线条围合而成的平面形,一般分为规则图形和自然式图形两类。
园林艺术原理一、名词解释1.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2.园林美:是以自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为主体(山、水、植物)创造而形成的兼具再现、表现特点的三度空间的风景美。
园林美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
3.对称: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元形式在一定秩序下向中心点、轴线或轴面构成的映射现象。
4.均衡: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单元形在一种内在张力的作用下,能够使视觉某种平衡的构图形式。
5.节奏: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节奏,其中节拍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一定规律。
6.韵律:在流动的过程中,加以组织和统一,产生运动中的秩序。
7.造景:指通过一定艺术加工手段,利用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种要素创造所需要的景观。
8.假山:园林中以造景或登高游览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人工构筑的模仿自然山景的构筑物。
(所有人工筑造的山)9.置石:以石材或仿石材料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手法。
10.障景:凡是抑制视线又能引导空间转折的屏障景物。
11.隔景:凡将园林分隔为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景区的景物。
12.花境:园林绿地中一种较特殊的种植形式,一般沿着花园的边界或路缘种植。
13.孤植:树木的单体栽植。
14.借景:根据造景的需求,通过视点和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之外的景物纳入观赏视线之中的构景处理。
15.尺度:构筑物局部或整体与人之间的制约关系。
16.比例:要素本身、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的长宽高尺度是否合宜。
(空间形体体量关系)17.景观:由环境形象所构成,能被人们所感知的形式信息,具有图形性和象征性,能表达特定环境的功能内容。
二.、简答题1.园林类型⑴按地域:①北方园林②江南园林③岭南园林④少数民族园林⑵园林属性:①皇家园林②私家园林③寺观园林④邑郊园林⑶按形式分:①规则式园林、②自然式园林、③混合式园林2、宗教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并举例。
05601园林艺术原理1.园林规划设计的知道思想?1).要搞好园林规划设计,必须具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必须贯彻实用、经济和美观相结合的规划设计原则。
3.继承与创新也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
2.什么是园林?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园林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3.什么是绿化?绿化泛指除天然植被以外的,改善环境而进行的树木花草的栽植。
广义绿化园林范畴。
3.什么是园林四要素?园林四要素是土地、水体、植物和建筑。
名词解释公共园林:包括花园、街心花园、小游园以及道路绿化等。
其中公园包括市公园、区公园、文化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森林公园、雕塑公园、体育公园、科学公园、交通公园、游乐园、纪念性公园、文物古迹公园以及各种专类性花园等。
4.园林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园林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大地景观三个层次。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园林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按绘画原则创造的,一类是按建筑原则建造的。
5.什么是园林艺术?园林艺术主要研究园林创作的艺术理论,其中包括园林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园林设计的艺术构思和总体布局,园景创造的各种手法、形式美构图的各种原理在园林中的运用。
6.园林美的内容(简答)园林美的内容括规则与不规则的形式。
7.什么是艺术美?艺术美是自然美和生活美的拨高。
8.园林美是什么?园林美是艺术美和自然美与生活的高度统一。
9.★园林风格(名词解释)园林风格指反映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地点特点和风俗民情的园林艺术形象特征和时代特征。
10、西方园林代表及特点?西方园林代表:意大利:台地式园林英国:自然风景或景致式园林法国:几何规则图案或园林11、园林风格的类型:中国古典园林最突出风格——山水造景。
园林风格类型分规则式与自然式,规则不对称式和混合式。
1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力求神似;2、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3、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13、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及时特征?现代园林的特征:1、把过去孤立的、内向的园转变为开敞的、外向的整个城市环境。
从城市中的花园转变为花园城市,就是现代园林的特点之一。
2、园林中建筑密度减少了,以植物为主组织的景观取代以建筑为主的景观。
3、丘陵起伏的地形和建立草坪,代替大面积的挖湖堆山,减少土方工程和增加环境容量。
4、新材料、新技术、新的园林机械,在园林中应越来越广泛。
5、增加生产内容、养鱼、种藕以及栽种药用和芳香植物等。
6、强调功能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用生态学的观点去进行植物配置。
7、体现时代精神雕塑,在园林中的应用日益增多。
★8、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的异/同?异:各自特点.同:①以小见大(始终贯穿)②讲究园林的内涵,追求诗情画意的意境;③受审美观的影响,追求颜色朴素(自然色)的素雅;④以古典植物的造景为主;⑤地形改造模仿自然“景为人作,宛自天开”。
9、园林绿地的规划(判断)园林绿地的规划就是布局、起战略性的作用;10、西方园林的代表及地形改造手法有何不同?(简答)西方园林代表:意大利:台地式园林;法:几何规则式园林;英:自然风景式园林;地形改造手法有何不同:意大利传统风格成梯状台地;法国多平地,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几何形规则式园林。
英国园林多丘陵,是属于自然式。
填空“艮岳”的万寿山已土石兼用,成为摹移山水向写意山水的过滤的标志;为明清的写意山水奠定了基础。
名词解释假山是从土山开始,逐步发展到叠石为山的。
园林中的假山则是模仿真山,创造的风景的手法。
土包石、石包山的含义?土包石是将石埋在土中,露出峰头,仿佛天然土山中露出石骨一样。
多流行于日本庭园传统手法日本的堆山。
★假山造型艺术的要求(简答)假山造型艺术的要求:(一)要有宾主;(二)要有层次;(三)要有起伏;(四)要有来龙去脉;(五)要有曲折回抱;(六)要有疏密、虚实。
什么是置石的方式?置石的方式分为:特置、对置、群置和散置。
特置石是太湖石的标准;以太湖石的瘦、透、漏、皱的评价作为品评峰石的标准。
标准分为四点:透、漏、瘦、皱。
名词解释所谓对置并非对称布置,而是把岩石在门庭、路口、道路两侧以及桥头等处作对应布置。
作为对置的岩石在数量、体量以及形态上均无须对等,可挺可卧,可坐可偃,可仰可俯,只求在构图上的均衡和在形态上的呼应,这样既给人以稳定感,亦有情的感染。
(名词解释)群置群置应用多数山石互相搭配点置,称为群置或聚点。
置石的三不等置石的三不等原则为:石之大小不等、高低不等、间距远远不等。
填空置石要注意石身之形状和纹理,宜立则产,宜卧则卧,纹理和背后均需一致,不要悖其道而行之。
粉壁置石“借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是追求诗情画意的最好佐证。
人工水体的类型是什么?人工水体的类型是规则式、拟自然式和混合式三种。
人造自然式水体的类型人造自然式水体的类型分为拟自然式和流线型。
瀑布的类型按瀑布的形锡和势态分;直落工、叠落式、散落式、水帘式、薄膜式、喷射式。
喷泉的基本类型?喷泉有喷水式、溢水式和溅水式等三种基本类型。
什么是设计喷水的喷泉的原则?设计喷水式喷泉的主要原则是:在多风的特点,应使用短而粗的水柱;而欲造成高远和戏剧性的喷水效果,则应选择在弱风地点,以免溅湿游赏者的衣履。
溢水式喷泉习惯上都设在有屏障的位置,设计时无须考虑风的因素。
什么是分割水体采用的形式?分割水体采用的形式是汀步堤、岛、桥廊分割水体单元,增加空间层次和深度增加水体景深层次。
名词解释风景是以自然物为主体所形成的,能引起美感的审美对象,而且必定是以时空为特点的多维空间,具有诗情画意。
填空园林和风景名胜,是由许多孤立的、连续或继续的风景,以某种方式组接和流能所构成的空间境域。
判断古董能否形成风景以文物为主题。
(√)东西方对风景美的欣赏传统差异:东西方人对风景美的欣赏传统比较集中在风景实体的形式,即风景形象的线条、色彩、块面和体量等方面,而东方人则重神韵和意境。
简答根据交通工具不同,赏景方式有哪几点?赏景方式有:1、空中旅游;2、乘火车观赏;3、乘汽车旅游;4、乘船游览;5、骑自行车旅游;6、坐缆车欣赏景色;7、步行游览。
观景视点位置有什么区别?观景因视点位置高低而有平低、仰视、俯视之别。
观赏视距的数据?按照人眼结构和一般的正常视力和视域,若头部不转动,视域的垂直明视角度为26°-30°,水平明视角为45°。
论述景观的艺术处理手法有哪些?景观的艺术处理手法有:①主配手法。
主配手法是四种突出主景的手不;②层次手法,(前景、中景、背景、近景、中景、远景)③借景手法(三种)④景观组织手法(四种)⑤前景处理手法(四种)。
框景:在苏州园林中,常常可以通过门窗看到如画的风景,在粉墙上出现以圆洞门为框的山石盆景画面,把自然风景起来作画面处理的手法叫做框景.突出主景的手法有哪几点?(简答举例熟悉)(一)主景升高(二)把主题放在主轴线的端点上。
(三)动势向心(四)空间构图重心层次手法(填空)层次手法分为前景、中景、背景三层,也可分为近景、中景、远景。
★借景具体的手法有哪几种?借景具体的手法有:(一)提高视点的位置;(二)借助门窗或围墙上的漏窗;(三)开辟透景线★景观组织手法有哪几种?景观组织的有法有:(一)对景;(二)透景;(三)藏景、障景、抑景;(四)隔景。
名释前景把自然风景框起来作画面处理的的手不喜剧做框景。
夹景运用透视线、轴线突出对景加以屏障,形成狭长空间,把人们的视线集中到对景上。
对园林色彩的艺术处理有哪些?(一)单色处理或类似色处理;(二)对比色处理;(三)调和色处理;(四)渐层;(五)中性色的运用;(六)色块的镶嵌应用;(七)多色处理;名释单色处理类似色单色处理处理也就包含着类似色处理。
色彩可作为类似色处理。
单色处理的特点:宜生、低矮、繁茂、花期长而一致及本共卉中先开花后放叶的植物。
对比色分颜色的处理手法:万绿中一点红,红绿(对比色);绿与绿(单色处理)★园路的功能是什么?园路的功能是联系各景区、景点以及活动中心的纽带具有引导游览,分散人流的功能,同时也可供游人散步和休息。
园林本身规划形式风格是什么?园路的风格,首先决定于园林绿地的规划形式,若为规则式的园林,园路大多为直线和有轨迹可循的曲线路,若为自然式园林,则园路大多为无轨迹可循的自由曲线和宽窄不定的变形路。
设计道路注意应注意什么事项?两路相交所达的角度不宜小于60°若角度太小,可以设立一个,三角绿地,使交叉所形成的尖角得以缓和。
水泥路最大的纵坡为70%,沥青路坡为60%,砖路为80%;人的步行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在一般情况下,人行走在20%的坡度上时,便感到吃力,坡度达30%以上时必须筑台阶;驾轮椅的人15%的坡度已无法上下。
老幼皆宜在10%。
石子画名释:花街铺地:中国对园路传统铺砌手法,由于材料不同,图案和纹样极其丰富多样,故称“石子画”判断台阶是踏步,为了解决地势高低并的问题。
广场的两种动态一是集散人注,一是活动休息。
园林建筑的基本单元:厅、堂、楼、阁、榭、舫、门、亭、廓、墙、路、庭、台、阶。
判断雕塑所占的比重很小,赋予鲜明、生动、主题使园林增色。
问答中国园林植物配置的传统手法?1.古人根据建筑和山水环境特点,结合植物生态习性和风韵美配置植物。
2.古人重视植物的观赏特性。
3.古人在布置植物时,常把植物材料的生态性和形态特征性格化的比拟和联想。
4.古人在园林配置树木上提出贵精不在多,花木以孤植或三、五丛植物为主。
5.古人善用岩石结合假山砌筑花台。
6.古人还重视装缘植物和岩石的结合。
7.古人还重视藤本植物的应用。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艺术的特点是什么?★模似自然群落景观有哪几种?1.草地景观;(二)五花草塘景观;(三)大面积花地景观;(四)针叶林景观;(五)阔叶林景观;(六)竹林景观;(七)热带雨林景观;(八)棕榈科(Palmae)植物景观;(九)孤立景观;(十)林缘景观;(十一)溪间植物景观;(十二)小路植物景观;(十三)崖壁植物景观。
四君子:梅、兰、竹、菊花。
判断草地景观泛称草原、草甸。
★植物群落与景观效果的关系1.天然植物群落的种群越复杂,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越强,稳定性亦较强,即使受到病虫伤害,恢复亦快。
纯林抗病虫害的能力较混林弱,一旦遭遇病虫害,蔓延开来,甚至全军覆没。
如为人工群落,树种的搭配要恰当,否则,种间竞争的结果,蔓延开来,甚至全军覆没。
如为人工群落,树种的搭配要恰当,否则,种间竞争的结果,仍为纯林。
从艺术构图出发,人工植物群落是要有主景树种,主次分明。
2.构成植物的上树冠透光度愈大,下层层次愈丰富,。
3.种群复杂的植物群落,虽然愈富有野趣,但其游赏价值往往不如种群简单的或单纯的为高。
4.森林植物群落愈大,游赏效益越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