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6
园林艺术原理考点园林艺术原理是指在园林设计和创建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理念。
园林艺术是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和创造的艺术形式,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的结合来打造出美丽而实用的园林空间。
园林艺术原理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协调统一原则:园林艺术要求景观要协调统一,即整个园林空间要有一个整体的综合性和协调性。
这包括景观元素、色彩、造型、空间布局等方面的统一2.自然性原则:园林艺术追求还原自然形象和自然风貌,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要尽量使园林景观看起来自然、真实,仿佛是大自然的延伸。
3.主题性原则:园林艺术在设计时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意图,通过园林景观来表达特定的情感、思想或理念。
园林主题可以是任何与人类生活、自然或文化相关的主题。
4.可持续性原则:园林艺术要强调可持续性发展,在设计和创建过程中要考虑到环境和生态保护。
这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植物的选择与保护、土地的环保利用等。
5.艺术性原则:园林艺术注重艺术性和审美价值的追求,要求园林景观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这包括景观的造型、色彩、质感、比例等方面的设计。
6.功能性原则:园林艺术要兼顾实用性,即园林景观要满足人们的需要和使用功能。
这包括公共场所的休闲、康复、娱乐、活动等方面的考虑。
7.空间感原则:园林艺术要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层次感来创造出丰富的空间体验。
这包括景观的远近、高低、开合等方面的设置。
8.文化意义原则:园林艺术要注重文化意义的传承和表达,体现人类文明的精神内涵和历史传统。
这包括园林中的文化元素、文化符号和艺术样式等。
9.应用技术原则:园林艺术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技术设备,提高园林空间的设计和创建水平。
这包括景观设计软件、建筑材料、照明技术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10.人文关怀原则:园林艺术要贴近人们的需求和关怀,创造出宜人、舒适的园林空间。
这包括公共设施、无障碍设计和社区参与等方面的考虑。
通过对园林艺术原理的学习和理解,设计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园林设计和创建的方向,为人们创造出美丽和实用的园林空间。
园林艺术原理第一章园林美与园林艺术·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环境·园林美: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1.是一种人工化的自然美2.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3.是一种综合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美4.是一种充分反映社会美的美5.具有生命体的生长特征园林美的特征:1.自然性(自然关系的美)2.空间性(客观存在,自由多变)3.时间性(需要时间)4.综合性(综合复杂)5.固定性和易变性(地域限制,时间变化)·园林艺术及其特征:1.园林艺术:是一种依照美的规律来改造、改善或创造园林环境,使之更自然、更美丽、更符合时间与社会审美要求的艺术创造活动2.特征:综合性时空性地域性·现代主义园林——发端于1925年巴黎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推动于20世纪30年代末“哈佛革命”【1】现代主义园林的主要特征:1.形式——讲究简洁的空间,自由的平面形式,强调向线条的运用2.功能——将功能放在设计的首要位置,响应“形式服从功能”,以人为本3.构图——追求非对称构图,在动态中寻求均衡4.类型——园林类型出现了大量分化5.材料——采用大量新材料及普通材料的新用法6.服务对象——为人民服务满足不同人群功能需求【2】现代主义园林新的设计思想:1.为大众设计2.形式与功能相结合3.与环境相融合(城市大环境园林与建筑)4.注重空间(空间的多用途性塑造不同的空间形式)5.创新(运用科技—设计要素简洁自由—设计形式)【3】现代主义园林新的设计风格:1.简洁的构图2.自由的布局3.丰富的设计手法【4】现代园林的园林思潮:1.极简主义:形式简约、明快,多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2.大地艺术:将艺术与自然相结合,寻求人和自然间交流,注重艺术内在浪漫性以及艺术与自然的融合3.波普艺术:流行、大众、诙谐、消费至上、廉价的特点(日常用品普通材料)4.解构主义:反对统一与和谐,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的有机联系,提倡分裂,片段、不完整、无中心·生态园林:4R原则:更新改造renew 减少使用reduce重新使用reuse 循环使用recycle雨水资源利用产业地段的改造利用废弃材料的再利用现代和未来的园林,应是一种确保健康发展的多元化生态园林,满足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让园林艺术美建立在生态环境美的基础上·基础知识:1.园林五大要素:地形(水体)植物建筑道路园林小品2.造园四大要素: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3.园林三大功能:游乐休憩美化环境改善生态4.园林设计原则:适用经济美观5.景观的视觉条件:D/H<1 能看清细部有局促感(胁迫感)D/H=1近赏景物的界限,恰好看到全高(45°)D/H=2 获得紧凑的景物好的观赏点(27°)D/H=3 较好的观赏景物整体,视觉空间舒展(18°)D/H≥4景象逐渐疏远、淡薄第二章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指客观事物与艺术作品在形式上的美指构成事物的物质的材料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1】形式美与美的形式之间的区别:1.体现的内容不容——形式美体现的是形式本身所包含的内容美的形式体现的是它的表现的事物本身的美的内容2.存在方式不同——美的形式不是独立的审美对象形式美是独立存在的审美对象【2】形式美的法则: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组合规律主要有:1.统一与变化 2.对称与均衡 3.对比与调和 4.节奏与韵律5.比例与尺度6.主从与重点7.过渡与照应8.稳定与轻巧9.渗透与层次10.质感与肌理【3】形式美法则对园林创造的意义:1.能够培养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去创造美的事物2.能够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视觉的特征【1】完形性:1.格式塔理论:人们总是先看到整体,然后再关注局部,人们对事物的整体感受不等于局部感受的加和,视觉系统总是在不断的试图在感官上将图形闭合2.完形法则内容:相近相似封闭简单3.格式塔中的视觉关系:和谐变化冲突混乱【2】图形与背景的交替性【3】视错性视觉的连贯性:大小连贯性形式连贯性色彩连贯性·色彩【1】色彩的感觉:温度感胀缩感距离感重量感面积感兴奋感【2】色彩的情感:~(暖色温暖,冷色冷淡.....)【3】园林的色彩:天然色彩(植物湖泊)人工色彩(建筑道路)【4】质感:不同材料不同感受粗糙-粗犷金属-坚硬石头-厚重朴实木材-亲切...... ·园林形式美法则:就是园林空间及构成园林空间的各要素在园林艺术构图方面的艺术规律【1】统一与变化:统一:色彩,形势与风格,比例与尺度,园林内外环境变化:统一的基础上变化,变化须适应其功能要求,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要求【2】对称与均衡:对称:轴对称,旋转对称均衡:形状均衡,色彩均衡,对称均衡,不对称均衡【3】对比与调和对比:形、色、质、图案构成因素的差异(主从对比空间大小对比虚实对比疏密对比)调和:形、色、质、图案构成因素的相似(主从相似空间大小相似虚实相似疏密相似)【4】节奏与韵律:节奏:形式要素的有规律的重复韵律:形式要素的有规律的变化(简单韵律渐变韵律起伏韵律交错韵律拟态韵律)【5】尺度与比例:尺度:与使用者相适应的身体尺度法,与空间景观相对协调的环境尺度法第三章园林造景与空间处理·园林造景:指通过一定艺术加工手法,利用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要素创造所需要的景观·景的观赏:从人的行为活动出发,分为动态景观与静态景观(应布置多种景观,形成步移景异、丰富变化的效果)·三视观赏:【1】平视:平视观赏是中视线平视向前,使人处于平静、安宁的气氛中,不易疲劳,易获得深远感【2】仰视:仰视观赏是中视线上仰,不与地平线平行,故景物高度具有较强感染力,易形成高大雄伟的气氛【3】俯视:俯视观赏人的位置较高,产生向下消失感,故景物愈低就愈显小·造景手法【1】主从手法——突出主景常用手法1.主景升高2.中轴对称3.轴线端点和视线交点4.对比与调和5.渐层6.重心处理【2】层次手法——前景中景背景【3】借景手法——1.直接借景:a近借:指将园内邻近的景物组织起来b远借:将园外景物组织起来c仰借:指借高处景物d俯借:指登高处之景色e因时而借:根据时令变化而借入不同景色2.间接借景:水面、镜面反射等【4】抑扬手法——1.对景:a正对:在视线的终点或轴线的一个端点的景称为正对b互对:在视线和视点的一端,或者在轴线的两端设景称互对2.分景:a障景:又称抑景,在园林中抑制视线,引导空间转方向的屏障景物b隔景:将园林分隔为不同的空间、不同景区的景物【5】前景处理手法——1.框景:在人的视野中,四方围框而中间观景则为框景2.漏景:通过透漏空隙所观赏到的若隐若现的景物,由框景发展而来,景色若隐若现3.夹景:在人的视野中,两侧夹峙而中间观景为夹景4.添景:在主景或对景前所增设的前景、中景、背景·空间序列组织:是空间按一定的秩序排列展开·空间的限定:限定度根据限定要素的特性、形状、以及使用这些要素的方法来决定的空间限定的方式:1.围合形成空间 2.覆盖形成空间 3.凸起形成空间4.下沉形成空间5.设置形成空间6.变化质地形成空间7.架空形成空间·空间的感觉:【1】空间的尺度感(D/H=1为空间质的转换点)【2】空间质感:指空间内各组成要素表面质地给人的感觉【3】空间的封闭感:阳角:四个角在空间上欠缺而不严谨,这种敞口的缺角称为阳角阴角:封闭的四角(在空间秩序上有更强的向心性)【4】空间的层次感【5】群体空间的空间感:序列空间:按一定关系定位、排列、具有鲜明的秩序感的群体空间组合空间:按空间构图规律进行组合形成的群体空间·园林空间:【1】园林空间的类型:1.开敞空间和开朗风景: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2.闭合空间和封锁风景:人的视线被周围景物屏障的空间3.纵深空间和聚景:向两旁有景物的道路、河流、峡谷等形成的狭长空间、纵深空间很自然的将人们视线引向空间端点叫聚景【2】园林空间的构成要素:底面顶面垂直面【3】园林空间组织的目的: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和构图艺术原理组织景观划分景区,既要突出主景,又要有富有变化的园林风景【4】空间分隔:1.以地形地貌分隔 2.利用植物材料分隔3.以建筑和构筑物分隔4.以道路分隔【5】空间层次丰富的方法: 1.地形有起伏 2.分隔空间3.空间互相穿插及贯通4.对比5.曲折6.透视原理的利用第四章园林要素·四大造园要素:地形水景植物建筑及构筑物·地形:【1】地形【2】地形的功能:1.美学功能:1.主景或背景2.丰富空间类型3.引导视线2.使用功能:1.丰富活动界面 2.控制游览速度与游览路线3.组织排水3.生态功能:1.改善小气候 2.改善种植条件,增加绿化面积【3】地形设计原则:1.因地制宜,顺其自然2.利用为主,改造为辅3.自然、美观、安全【4】假山堆叠艺术:1.主客分明2.要有层次3.山势起伏4.曲折回抱5.虚实相生【5】置石的方式:特置对置散置群置·水体——基本形态:点、线、面【1】水的功能作用:1.供水、灌溉2.调节气候3.减弱噪声4.休闲娱乐5.观赏价值【2】水景的艺术处理手法:1.衬托手法2.对比手法3.借声手法4.点色手法5.光影手法6.贯通手法7.藏引手法·植物【1】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1.隐蔽围墙拓展空间2.笼罩景象成荫投影3.分隔联系含蓄景深4.装点山水衬托建筑5.陈列鉴赏景象点题6.渲染色彩突出季相7.表现风雨借听天籁8.散布芬芳招蜂引蝶9.根叶花果四时清供【2】植物配置的原则:1.适地适树2.功能要求3.景观需求4.经济要求【3】花坛分类:独立花坛组群花坛带状花坛连续花坛【4】植物与建筑的关系:1.突出园林建筑主题2.协调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关系3.丰富园林建筑的艺术构图4.赋予园林建筑以时间和空间的季候感5.使得园林建筑环境具有意境和生命力6.丰富园林建筑空间层次,增加景深·园路与铺装【1】园路的地位与作用:1.组织交通 2.引导游览3.组织景观序列4.放大空间【2】园路的分类:a主干道次干道游步道园务路b路堑型道路路堤型道路特殊型道路【3】园路的注意事项:1.两条自然式园路相交于一点,所成角不应相等2.转换方向时,离原交叉点要有一定长度作为过渡3.直线相交时对角相等4.两路相交的所成角不应小于60°,若角度太小,可设绿地5.若三条园路相交,三条路中心应汇于一点6.由主干道上分出次干道,分叉位置宜在主干道凸出来的位置7.在一眼所能看到的距离内,道路一侧不宜出现两个以上交叉口,如果避免不了,则需在交界处形成一个广场【4】铺装的作用:1.为游人提供高频率的使用空间2.具有游导功能3.为游人提供休息场所4.向游人展示室外空间的不同使用功能5.构成不同的个性空间,创造不同的视觉趣味6.影响外部空间的比例·园林建筑【1】园林建筑的功能:1.使用功能 2.点景功能 3.观景功能 4.组织游线【2】园林建筑的特点(园林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区别):1.园林建筑的功能要求,主要为满足人们休憩和文娱生活,应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富有诗情画意2.在设计方面灵活性特别大3.园林建筑所提供的空间要适合游客在动中观景的需要,务求景色富有变化,步移景异4.建筑的设计应助于增添景色,并与环境相协调5.园林建筑应与其他要素紧密配合,构成一定景观效果【3】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处理原则:1.建筑以山水为背景,自然天成2.建筑内外环境的有机结合3.建筑采用自然分散的布局方式4.建筑造型与自然风貌的统一【4】园林建筑布局的手法:1.主与从2.正与变3.静与动第五章园林意境·园林意境:是借助园林实体形象,使游赏者产生超越园林景观之外的心理环境、情感和思维·园林意境的作用:1.空间想象2.时间想象·日本庭园意境的表达:1.源于自然匠心独具2.讲究写意意味深长3.追求细节构筑完美4.清幽恬静凝练素雅5.谈佛论法体现禅意·英国园林:风景式园林,近乎自然,返璞归真·园林意境的创造途径:1.利用形象创造2.用象征手法3.烘托特殊气氛营造4.借助典故、传说、深化创在5.点景(题景)6.借助植物的姿态,引导创造第六章环境体验与园林欣赏·视觉感知:1.季节还变 2.色彩变化 3.组合变化·城市景观由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共同组成·城市环境体验的特征:1.综合性 2.指向性和选择性 3.差异性 4.直觉性·城市意象分为:1.空间视觉形态 2.功能视觉形态 3.人文视觉形态·城市意象的特征:1.公共性 2.连续性 3.符号性·城市意象五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空间序列特征:1.流动性 2.意义性3.节奏型·景观环境分类(风景环绕):景观要素:山石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气气候景观...... ·风景资源特点:1.地域性 2.季节性3.包含性 4.稀缺性 5.观赏性 6.多样性、综合性。
一、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第一节园林艺术布局基本原则按照《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的解释园林艺术——在园林创作中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自然和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园林布局——确定园林各种构成要素的位置和相互之间关系的活动。
因此在园林创作中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便有不同的布局原则。
从创作的过程看时间维园林艺术的布局原则有功能合理、分区明确构思与立意或称意在笔先空间有序景观丰富多样性。
从创作的结果看空间维园林艺术的布局原则有综合性与统一性因地制宜巧于因借主题鲜明主景突出园林布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规定性。
第二节园林布局一、园林布局形式园林布局形式的产生和形成是与世界各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地理条件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分不开的。
概括地讲可以把园林布局的形式分为3类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当然随着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新的园林布局形式层出不穷其中的代表形式就是自由式园林抽象式园林。
1、规则式园林这类园林又可以称之为“几何式”、“整形式”、“对称式”和“建筑式”园林图2-6、图2-7。
埃及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它的造园也独树一帜。
从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起到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之前西方园林主要以规则式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台地园和19世纪法国勒·诺特平面几何图案式园林为代表。
这类规则式园林有以下主要特征。
1中轴线全园在平面规划上有明显的中轴线并大抵依中轴线的左右前后对称或拟对称布置园地的划分大都成为几何形体。
(2)地形在开阔较平坦地段由不同高程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段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其剖面均为直线所组成。
3水休其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主要是圆形和长方形水体的驳岸多整形、垂直有时加以雕塑;水景的类型有整形水池、瀑布、喷泉、壁泉及水渠运河等古代神话雕塑与喷泉构成水景的主要内容。
4广场与道路广场多呈规则对称的几何形主轴和副轴线上的广场形成主次分明的系统;道路均为直线形折线形或几何曲线形。
园林艺术原理的应用1. 什么是园林艺术原理?园林艺术原理是指在园林设计中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准则,用于创作出具有美感和艺术性的园林景观。
这些原理包括但不限于比例、对称、节奏、重复、平衡、重点等,它们是园林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原则。
2. 比例的应用•合理的比例可以使园林景观看起来和谐、舒适。
•在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控制建筑物、花园元素和空间的尺寸比例来达到理想效果。
•比例的应用还需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使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3. 对称的运用•对称是指将园林景观中的元素从中心轴线对称分布,使整个景观显得平衡和谐。
•对称的运用可以使园林景观看起来稳定、平衡,给人以秩序感和安定感。
•在园林设计中,对称可以通过植物、建筑和水景等元素的布局实现。
4. 节奏的表现•节奏是指园林景观中不同元素之间的有序变化和连贯性,使整个景观展现出动感和韵律感。
•园林设计中的节奏表现可以通过改变植物的高低、颜色的深浅、形状的多样性等手法实现。
•合理的节奏表现可以营造出丰富多样的园林景观,使人感到愉悦和兴趣。
5. 重复的运用•重复是指在园林景观中重复使用某种元素,使整个景观看起来统一而一致。
•重复的运用可以增加视觉冲击力和连贯性,使整个园林景观更加协调和美感。
•在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选择相同的植物、形状或颜色等元素进行重复,营造出统一的视觉效果。
6. 平衡的实现•平衡是指园林景观中各个元素的视觉分布均匀和对称,使整个景观看起来和谐平衡。
•在园林设计中实现平衡可以通过合理布局、控制元素的数量和大小等方法实现。
•平衡的实现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元素的视觉重量,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7. 重点的突出•重点是指园林景观中的一个或多个元素在整个景观中具有突出地位和吸引力。
•通过突出重点可以引导人们的注意力,并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在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选择距离最近或具有独特形状、颜色的元素作为重点。
8. 结语园林艺术原理是园林设计师在创作和设计园林景观时的重要指导原则。
园林艺术原理部份第一章形式美法则自然界常以其形式美取胜而影响人们的审美感受,各种景物都是由外形式和内形式组成的。
外形式由景物的材料,质地,体态,线条,光泽,色彩和声响等因素构成的;内形式是上述因素按不同的规律而组织起来的结构形式或结构特征。
如一般植物都是由根,干,冠,叶,花果组成的,然而它们由于其各自的特点和组成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了千变万化的植物个体和群体,构成了乔,灌,藤,花卉等的不同的形态。
园林建筑是由基础,柱梁,墙体,门窗,屋面组成,但是运用不同的建筑材料,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使用不同的色彩配合,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建筑风格,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从而产生丰富多彩的风景建筑形式。
形式美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发现和积累起来的,它具有一定的普遍行,规定性和共同性。
但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和意识形态在不断改变着,并且还存在着民族,地域性及阶级,阶层的差别。
因此,形式美又带有变移性,相对性和差异性。
但是,形式美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的提炼与升华的,表现出人类健康,向上,创新和进步的愿望。
任何单纯追求刺激,怪诞,畸形,杂乱,美丑颠倒的颓废主义都必将为人类所唾弃。
一形式美的表现形态从形式美的外形式方面加以描述,其表现形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线条美线条是构成景物外观的基本因素。
人们从自然界中发现了各种线型的性格特征,长条横直线代表水平线的广阔宁静;竖直线给人以上升,挺拔之感;短直线表现阻断与停顿;虚线产生延续,跳动的感觉;斜线使人自然联想到山坡,滑梯的动势和危机感。
用直线类组合成的图案和道路,表现出梗直,刚强,秩序,规则和理性,而弧形弯曲线则代表着柔和,流畅,细腻和活泼。
如圆弧线的丰满,抛物线的动势,波浪线的起伏,悬链线的稳定,螺旋线的飞舞,双曲线的优美等。
线条是造园家的语言,用它可以表现起伏的地形线,曲折的道路线,婉转的河岸线,美丽的拱桥线,丰富的林冠线,严整的广场线,挺拔的峭壁线,简洁的屋面线等。
2.图形美图形是由各种线条围合而成的平面形,一般分为规则图形和自然式图形两类。
园林设计艺术的原理园林设计艺术是一门融合自然与人文的艺术,旨在营造美丽、舒适、和谐的环境,以满足人们对自然的需求和对美的追求。
园林设计艺术的原理主要包括景观规划、植物选取、空间布局、色彩搭配、材料运用等方面,下面就这些原理逐一进行分析。
首先,景观规划是园林设计的基础。
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需要对整个场地进行周详的勘察,分析其地形、植被、水系等自然条件,同时考虑场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背景等人文因素。
通过对地形的分析,可以确定场地的高低起伏、坡度、地势走向等,从而确定后续设计中的空间布局和景观构建。
同时,要考虑场地周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以确保设计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
其次,植物选取是园林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植物作为园林设计中的核心元素,可以通过色彩、形态、材质等特点为园林增添生机和美感。
在植物的选取中,需要考虑到植物的成长习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景观效果等因素,以确保植物在园林中生长良好,与整体环境协调统一。
同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季节性变化,以保证园林的四季景色。
第三,空间布局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空间布局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功能区域的划分和联系,以及景观元素的处理。
通过对环境空间的利用,可以形成景观的层次和节奏,通过布置不同的功能区域和景观元素,可以给人们提供不同的体验和情绪享受。
此外,色彩搭配也是园林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色彩可以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受,同时也可以强化景观的表现力。
在进行色彩搭配时,需要考虑到景观元素的材质、形态和功能,并根据不同的情境和需求进行巧妙的搭配。
通过对色彩的合理运用,可以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最后,材料运用也是园林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材料的质地、色彩、质感等特点,以及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通过对材料的巧妙运用,可以为园林增添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综上所述,园林设计艺术的原理包括景观规划、植物选取、空间布局、色彩搭配、材料运用等方面,这些原理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园林设计的艺术体系。
园林艺术原理一、名词解释1.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2.园林美:是以自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为主体(山、水、植物)创造而形成的兼具再现、表现特点的三度空间的风景美。
园林美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
3.对称: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元形式在一定秩序下向中心点、轴线或轴面构成的映射现象。
4.均衡: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单元形在一种内在张力的作用下,能够使视觉某种平衡的构图形式。
5.节奏: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节奏,其中节拍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一定规律。
6.韵律:在流动的过程中,加以组织和统一,产生运动中的秩序。
7.造景:指通过一定艺术加工手段,利用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种要素创造所需要的景观。
8.假山:园林中以造景或登高游览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人工构筑的模仿自然山景的构筑物。
(所有人工筑造的山)9.置石:以石材或仿石材料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手法。
10.障景:凡是抑制视线又能引导空间转折的屏障景物。
11.隔景:凡将园林分隔为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景区的景物。
12.花境:园林绿地中一种较特殊的种植形式,一般沿着花园的边界或路缘种植。
13.孤植:树木的单体栽植。
14.借景:根据造景的需求,通过视点和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之外的景物纳入观赏视线之中的构景处理。
15.尺度:构筑物局部或整体与人之间的制约关系。
16.比例:要素本身、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的长宽高尺度是否合宜。
(空间形体体量关系)17.景观:由环境形象所构成,能被人们所感知的形式信息,具有图形性和象征性,能表达特定环境的功能内容。
二.、简答题1.园林类型⑴按地域:①北方园林②江南园林③岭南园林④少数民族园林⑵园林属性:①皇家园林②私家园林③寺观园林④邑郊园林⑶按形式分:①规则式园林、②自然式园林、③混合式园林2、宗教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并举例。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园林艺术原理。
园林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自然美与人文精神,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园林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园林艺术起源于我国古代,最早可追溯到周朝。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园林艺术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从汉代的皇家园林,到唐宋的私家园林,再到明清的江南园林,园林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
二、园林艺术的基本原理1. 生态原理:园林艺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生态环境为基础,注重保护植被、水体、地形等自然要素,使之成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空间原理:园林艺术在空间布局上追求“步移景异”,通过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的巧妙组合,营造出丰富的景观层次。
3. 艺术原理:园林艺术追求“意境”,通过象征、寓意、对比、夸张等手法,使园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4. 人文原理:园林艺术强调人与园林的互动,体现人文关怀。
在园林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使之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修身养性的场所。
三、园林艺术的特色1. 造景手法丰富多样:园林艺术在造景手法上,善于运用山水、植物、建筑等元素,创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2. 重视意境表达:园林艺术强调意境,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使人们在欣赏园林的同时,感悟人生哲理。
3. 具有地方特色:不同地区的园林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如江南园林的淡雅、岭南园林的豪放等。
四、园林艺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1. 传承传统文化:园林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研究园林艺术原理,有助于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 改善生态环境:园林艺术注重生态保护,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 提升城市品位:园林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为城市增添魅力,提升城市品位。
总之,园林艺术原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要深入研究园林艺术原理,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文化,为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园林: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2造园学:研究造园的学问。
传统的造园学同样是以研究园林的设计,施工与维护为主要内容的科学。
3公共游豫园林:指的是具有天然景观特点并逐渐被开发建成为有大量著名游览点,带有公共性质的游憩场所.。
4囿:中国古代工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5苑: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
6古典园林: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造的“第二自然”7皇家园林:古代帝王或皇室享用的,以游乐、狩猎、休闲为主,兼有政治、居住等功能的园林。
8私家园林:古代官僚、文人、地主、富商所拥有的私人宅园。
9寺庙园林:指寺庙、宫观和祠院等宗教建筑的附属的附属花园。
10视点:游人所在的位置称为赏景点或视点。
11视距:视点(赏景点)与景物之间的距离。
12花境:是园林中从规则式构图到自然式构图的一种过渡的半自然式的种植形式。
13基础栽植:凡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部附近种植植物,都称为基础栽植。
14蹬道:叠置在浓荫林丛,或类似密林之中,用石板或石子叠置而成15障景:障景又称抑景,是抑制视线,屏障景物并具有引导空间变换、取得意外景观的手法。
16.借景:根据造景的要求,通过视点和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之外的景物纳入观赏视线之中的构景处理。
17.对置:(在建筑物前两旁对称地布置两块山石,以陪衬环境,丰富景色(百度))18群植:指相同树种的群体组合,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美为主。
考虑植物生态习性,模拟自然群落。
19透景:美好的景物被高于游人视线的地物所遮挡,须开辟透景线,这种处理手法叫透景。
20《园冶》:明末造园家计成著,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造园专著,全面总结了造园经验,从园林的总体格局到个体设计,从园林要素到建造手法都有详细论述,被外国专家尊称为造园的鼻祖。
21计成:明代,生于万历年间,工诗善画,造园艺术造诣极高,曾经建造过多座著名园林,在扬州寤园之中完成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造园专著《园冶》。
22园林建筑:是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楼、台、舫、厅堂等建筑物。
23.园林建筑小品:园林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使用的小型建筑设施。
一般设有内部空间,体量小巧,功能简明,造型别致,富有情趣,讲究适得其所。
24 石矶:是与水体密切联系的一种叠石,模仿的是自然岩石河床,湖岸略突出水面的景象。
25 花街铺地: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构,用的是卵石、碎砖、碎的瓷片等废物,组成图案精美,色彩丰富的地纹。
二、列举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列举叠山石常用的石材类型。
1、湖石类:太湖石、巢湖石2、黄石类:江浙黄石、西南紫砂石3、乱圆石类:花岗岩、砂砾岩4、剑石类:北京青云片、广西槟榔石、斧劈石5、吸水石或水上石类6、其他石类:昆山石、宜兴石、灵璧石2、列举园林中模仿自然界的水体形式。
P96-99①池塘②湖泊③江河④山溪与古涧⑤濠濮⑥瀑布⑦渊潭⑧天池⑨源泉3、列举园林单体建筑类型。
P104-107①厅堂②轩馆③斋台④楼阁⑤榭舫⑥廊桥⑦亭⑧佛塔⑨桥廊: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楼廊桥:大水面架桥一般尺度较大,小水面架桥,又处于人流较少之幽静环境是,桥的尺度要小,当桥与假山、岩壁相邻时,桥更应短小而平,以对比的手法衬托山势的高大险峻。
汀步:在池水狭窄处设块石,微露水面,使人跨步而过。
4、列举中国古典园林造园雏形“一池三山”。
一池:太液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5、列举北京西郊皇家宫苑“三山五园”。
三山: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五园: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6、列举江南四大名石及其所在地点。
P93苏州第十中学“瑞云峰”、苏州留园“冠云峰”、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西湖“皱云峰”7、列举中国四大古典园林及其所在地。
颐和园(北京市海淀区)、承德避暑山庄(河北省承德市北部)、拙政园(苏州市东北隅、留园(苏州阊门外)8、列举园林植物造景中常用的五种乔木、花灌木、果树、棕榈科植物的树种名称。
1、乔木:松、柏、槐、柳、梧桐、桂花、枫香、白玉兰、广玉兰、紫荆、凤凰木、刺桐2、花灌木:紫薇、芍药、海棠、玫瑰、杜鹃、菊花、一串红、杜鹃、长春花、连翘、木槿、栀子花、三角梅3、果树:杨梅、石榴、枇杷、柑桔、樱桃、荔枝、龙眼、芒果、桃树、板栗、蒲桃、葡萄4、棕榈科植物:鱼尾葵、棕榈、蒲葵、棕竹、桄榔、假槟榔、皇后葵、王棕、加拿利海枣、美丽针葵、散尾葵四、思考题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论述题(共10分)1、造园学与园林学有什么区别?园林学:综合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工程技术和美学理论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协调环境与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具有文化内涵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造园学:即研究造园的学问。
传统的造园学同样是以研究园林的设计,施工和维护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这同园林学的中心内容没有差别,所以造园学也可以作为园林学的同义词。
造园学是研究造园的一种学问,研究园林设计;园林学运用生物技术、美学原理、可持续发展、大地景观等造园学没有的。
2、园林、绿地与绿化之间的关系。
园林:在一定的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筑山、叠石、理水)、整治水系、种植树木花卉、营造建筑、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环境。
(绿化当中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的部分。
)绿地: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有植被的地面。
)绿化: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
(是建成绿地的一种手段。
)绿地包括天然的人工的一切绿色地带,自然也包括园林,因此园林也可以说是绿地的一种特殊形式,实际上绿化则是形成绿地的手段,一般局限于运用植物材料,以取得环境效益为主,而园林则往往运用多种素材,较多考虑风景效益,因此园林比起一般的绿地由较高的艺术水平和游息功能3、什么是美?园林美的表现要素有哪些?美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实现出来的,从而使对象成为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的感情的观赏对象,就是美。
表现在:①造园意境美中国古典园林区别于欧洲古典园林的最大特点之一,便是意境的创造。
②主题形式美园林主题的形式美,渗透着种种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同时也强烈反应了设计者的表现意图。
反应了各类不同园林的个性特征。
③章法与韵律园林式一种静的艺术,这是与其他艺术门类比较来说的,而园林中的韵律是园林空间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动势,从而表现出园林艺术中生动的章法,表现出园林空间内在的自然秩序,反应了自然科学的内在合理性和自然美。
4、园林形式构图中如何体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整体由不同的局部组成,每个组成整体的局部都要有自己的个性,又要有整体的共性,通过个性的表现突出变化,以共性的纤细达到统一。
园林中的山石、水体、建筑、植物是组成园林整体的要素,每种要素都能以自己的个性形成局部景观,也可相互形成园林整体。
如果设计者只注意局部的个性,忽略整体的统一要求,就会显得杂乱、琐碎。
相反,只讲整体共性,不注意个性的表现,又会感到千篇一律、呆板平淡。
一般情况下,构成整体的要素越少,越容易达到统一,单难以突出变化,要素越多,求得统一越难。
5、什么是意境?简要说明园林空间的意境是如何创造?(1)意境是美的联想,它使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意境是无形的、深奥的、高超的,这种联想与人的文化修养、传统风俗习惯和观赏者的心境是密不可分。
(2)园林空间的意境主要是通过:①虚实与错觉:园林空间以及不同的景观空间之间的虚实对比,是人产生变幻莫测、空间无限的心理感受虚实变化以及运用比例尺度的表现规律,回升人产生错觉。
以小寓大,以少代多,创造出咫尺天山林的已经;②比拟与联想:给景物以人格化,使其有思想,达到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
这是情与景的联系。
如松竹梅为岁寒三友;③古迹与传说:历史古迹与传说是丰富园林人文景观内容,增添景观意境的主要方面。
如“唐槐、宋柏”有时间的追忆,体现沧桑巨变;④诗文题咏:通过风景点的题咏、对联、匾额、楹联、摩崖石刻点出风景主题,启发意境联想。
如泰山万仙楼北边山路上有一石壁刻有“虫二”,这一字谜说明这里的自然风景无限美好,寓意“风月无边”等来创造的。
6、中国园林有别于世界其它园林的是什么?(1)①中国园林的审美思想:A崇尚纯粹的自然B 追求人性化的自然之美C“隐逸”思想的人文精神将文人园林推向艺术高峰②西方园林的审美思想:A追求“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B追求“第三自然”——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C“崇尚自然”(2)艺术风格差异(古典):①中:着眼于自然美特点:自然;变化;曲折“虽由人作,宛自天开”②西:着眼于几何美或人工美特点:几何图案;轴线;对称;整齐“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3)东西方园林艺术风格比较:类别西方园林艺术风格中国园林艺术风格园林布局几何形规则布局生态形自由布局园林道路轴线笔直式林荫大道迂回曲折、曲径通幽园林树木整形对植、列植自然形孤植、散植园林花卉图案花坛、重色彩盆栽花卉、重姿态园林水景喷泉瀑布溪池清泉园林空间大草坪铺展假山起伏园林雕塑人物、动物雕像大型整体、大湖巨石园林取景视线跟定步移景换园林景态开敞袒露幽闭深藏园林风格骑士的罗曼蒂克诗情画意、情景交融㈠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㈡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樑。
㈢诗画的情趣。
㈣意境的蕴涵。
7、影响园林形式的因素有哪些?①园林性质和内容:不同性质的园林必然有对应的不同的园林形式。
园林的形式服从于园林的内容,体现园林的特性,表达园林的主题。
②文化传统:由于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艺术传统的差异,决定了园林形式的不同③审美意识:不同的意识形态决定不同的园林表现形式④环境条件:由于地形、水体、土壤气候的变化,环境的差异,公园规划中很难做到绝对规则式和绝对自然式7、影响园林形式的因素有哪些?(1)园林的性质和内容:不同性质的园林,必然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园林形式,力求园林的形式反映园林的特性,园林的形式服从于园林的内容,体现园林的特性,表达园林的主题。
(2)地区的自然条件(3)所处的环境条件(4)文化传统与审美意识8、广场的功能是什么?在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中如何体现?广场是园林道路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道路的结点和休止符。
在园林中的景观序列节奏变化中,往往因广场的出现而具有阶段性。
广场按其性质和功能分:①交流集散广场:组织人流、分散人流的作用,不希望游人长久停留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