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心练习第五六章
- 格式:docx
- 大小:12.77 KB
- 文档页数:3
《普通心理学》总复习之选择题第一章绪论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B)。
A、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D )。
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能力、气质和性格3、“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生活的一切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而言都是脑的(C )。
”A、反应活动B、干涉活动C、反映活动D、返回联系4、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的器官是( C)。
A、神经元B、神经系统C、脑D、大脑皮层5、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A )。
A、客观性原则B、自然性原则C、社会原则D、主观性原则6、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D )。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验法7、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
A、冯特B、华生C、费希纳D、弗洛伊德8、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A )。
A、边缘科学B、人文科学C、环境科学D、分支科学9、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B )。
A、感觉与知觉B、客观现实C、认识过程D、反映活动10、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是( A)。
A、注意B、认识过程C、意志过程D、思维11、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是( A )A、脑B、客观现实C、实践活动D、主观意识13、生物有机体以其自身的活动或状态对直接影响有机体生命的刺激的应答性反应是(B)A、反映形式B、感应性C、反应活动D、心理现象14、蜜蜂根据花的形状和颜色采蜜;猛兽根据气味和足迹追踪猎物等,这种对信号刺激进行反映活动的机能是(C)A、生物反映形式B、物理反映形式C、心理反映形式D、化学反映形式15、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也是人的心理最集中、最本质体现的是(D)A、感知活动B、思维活动C、想象活动D、意识活动16、当动物能够把某个刺激作为信号时,就意味着有了(D)A、思维B、意志C、意识D、心理17、感应性是生命的标志,物体具有感应性只表明其有生命,还不能确定其有心理。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普通心理学课程练习册年级:专业:护理、公共事业管理、检验技术层次:专科2012年9月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能力、气质、性格2、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称为()。
A、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性3、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一种反应形式,心理的器官是()。
A、神经元B、神经系统C、大脑D、大脑皮层4、由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并由其操纵借以引起被试反应的因素或条件是()。
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控制变量5、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验法二、填空题:1、人的心理过程极其复杂,概括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和()两大部分。
2、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心理面貌,它是()和()的总和。
3、影响人的心理因素概括起来有三类:环境因素、()和()。
4、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学实验室为独立的标志,把()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
三、简答题:1、个性心理包括哪些结构成分?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第二章意识和注意一、单项选择题:1、注意有两个基本特点是()。
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调节性C、集中性和指向性D、集中性和选择性2、有预订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3、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4、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起伏5、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的注意特性是()。
一、单项选择题1.在影响深度知觉的线索中,人们看远物纹理模糊,这种影响是A.空气透视 B.物体重叠 C.线条透视 D. 双眼视差2.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于下次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 B. 整体性 C.理解性 D. 恒常性3.一支白粉笔,在白天看是白色的;在晚上看虽然很暗,但我们仍知道它是白色的。
这是A.颜色恒常性 B.形状恒常性 C.大小恒常性 D.亮度恒常性4.下列哪种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A.线条透视 B.空气透视 C.视轴辐合 D.运动视差5.下列哪种选项是情绪对时间估计长短的影响规律A.正在经历的事件,愉快情绪则过得慢B.盼望的事件,愉快情绪的事件来得慢C.已经过去的事件,情绪不愉快则显得长D.正经历的事件,情绪不愉快则过得快6.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A.知觉 B.感觉 C.识记 D.思维7.感官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起伏变化的现象是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实践活动影响二、填空题1.知觉是以为基础,在的参与下,对事物加以认识的过程。
2.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的知觉可以把从中优先区分出来的特性。
3.知觉是人脑对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
4.分析器的结构包括反射弧的前三个环节,即、传入神经、。
5.空间知觉主要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和。
6.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有:、。
7.运动知觉的种类主要有真动、、和自动。
8.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恒常性、选择性和。
9.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10.知觉的恒常性主要有大小恒常性、、和亮度恒常性。
三、名词解释1.知觉2.深度知觉3.似动知觉4.知觉的选择性5.知觉的理解性6.知觉的整体性7.知觉的恒常性8.观察四、简答题1.什么是感觉、知觉?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2.知觉分哪些种类?3.影响深度知觉的单眼与双眼线索各有哪些?4.影响时间知觉的客观参照标志有哪些?主观因素有哪些?5.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6.影响知觉选择性有哪些因素?7.知觉的恒常性有哪些种类?知觉恒常性有何作用?五、论述题1.试分析知识经验在知觉和知觉基本特性中的作用。
1.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年。
A.1897 B.1879C.1789 D.17982.认识、情感和意志统称为()。
A.个性心理B.心理特征C.心理过程D.个性倾向3.通过操纵或控制一些研究变量,探讨一个或几个反应变量随着被操纵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以探求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法4.下列心理活动中,属于人格倾向性的是()。
A.感知B.情绪C.兴趣D.气质5.下列心理活动中,属于人格特征的是()。
A.思维B.意志C.兴趣D.气质6.行为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是()。
A.特B.华生C.弗洛依德D.马斯洛7.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特B.华生C.弗洛依德D.马斯洛8、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尊重的需要B.自我实现C.安全需要D.爱的需要1.下列心理活动中,属于认知过程的有()。
A.思维B.情绪C.信念D.性格E.记忆2.人格特征包括()。
A.动机B.兴趣C.能力D.气质E.性格3.心理的实质是()。
A.心理是灵魂活动的产物B.心理是脑的机能C.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D.心理是心脏的机能E.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4.下面哪些心理学家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A.弗洛依德B.华生C.容格D.马斯洛E.斯金纳5、下面哪些方法属于描述性研究方法?()A.问卷法B.观察法C.个案法D.访谈法E.测验法1.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A.需要与态度B.观察与思考C.分配与稳定D.指向与集中2.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3.“一目十行”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4.“一心二用”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5.听到一声巨响,马上转过头去看,这属于()。
第五章螺纹联接及螺旋传动一、选择题5-1 在常用的螺旋传动中,传动效率最高的螺纹是__________。
〔1〕三角形螺纹〔2〕梯形螺纹〔3〕锯齿形螺纹〔4〕矩形螺纹5-2 在常用的螺纹联接中,自锁性能最好的螺纹是___________。
〔1〕三角形螺纹〔2〕梯形螺纹〔3〕锯齿形螺纹〔4〕矩形螺纹5-3 当两个被联接件不太厚时,宜采用____________。
〔1〕双头螺柱联接〔2〕螺栓联接〔3〕螺钉联接〔4〕矩形螺纹5-4 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不太厚,不宜成通孔,且需要经常拆装时,往往采用__________。
〔1〕螺栓联接〔2〕螺钉联接〔3〕双头螺柱联接〔4〕紧定螺钉联接5-5当两个被联接件不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联接不需要经常拆装时,往往采用_________。
〔1〕螺栓联接〔2〕螺钉联接〔3〕双头螺柱联接〔4〕紧定螺钉联接5-6在拧紧螺栓联接时,控制拧紧力矩有很多方法,例如________。
(1)增加拧紧力〔3〕增加扳手力臂(2)使用测力矩扳手或定力矩扳手5-7螺纹联接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_____________。
〔1〕增加螺纹联接才能〔2〕增加螺纹联接的横向力〔3〕防止螺纹副的相对转动〔4〕增加螺纹联接的刚度5-8 螺纹联接预紧的目的之一是_________。
(1)增加联接的可靠性和严密性〔2〕增加被联接件的刚性(3)减小螺栓的刚性5-9承受预紧力和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当其螺栓的总拉力F0的最大值和被联接件的刚度C m不变时,螺栓的刚度C b愈小,那么________。
(1)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最大〔2〕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愈小〔3〕螺栓总拉力变化不变〔4〕螺栓中的疲劳强度降低5-10对受轴向变横载的紧螺栓联接,在限定螺栓总拉力的情况下,进步螺栓疲劳强度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
(1)增大被联接件的刚度〔2〕减小被联接件的刚度(2)增大螺栓的刚度5-11现有一个单个螺栓联接,要求联接件的结合面不别离,假定螺栓的刚度C b与被联接的刚度C m相等,联接的预紧力为F′,现开场对联接施加轴向载荷,当外载荷到达与预紧力F′的大小相等时,那么________。
普通心理学第5版参考答案普通心理学第5版参考答案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认知、情绪、发展、人格、社会心理学等。
对于学习普通心理学的学生来说,参考答案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工具。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普通心理学第5版的一些参考答案,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第一章:心理学的科学方法论1. 什么是心理学的科学方法论?心理学的科学方法论是指研究心理学现象和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原则。
它包括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以及建立假设、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步骤。
2. 为什么心理学要采用科学方法?心理学采用科学方法是为了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通过科学方法,研究者可以准确地观察和测量心理现象,得出客观的结论,并验证和复制研究结果。
第二章:神经科学和行为1. 神经元是什么?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等部分组成,负责传递和处理神经信号。
2. 什么是神经传递?神经传递是指神经元之间通过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传递信息的过程。
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端时,神经递质会释放出来,通过突触间隙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第三章:感知1. 什么是感知?感知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和解释外界刺激的过程。
感知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多个方面。
2. 视觉感知的过程是怎样的?视觉感知的过程包括光线进入眼睛、通过角膜和晶状体聚焦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图像、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在大脑皮层中解析和识别图像等步骤。
第四章:学习与记忆1. 什么是经典条件作用?经典条件作用是一种学习形式,通过将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有条件的刺激一起呈现,使中性刺激逐渐获得有条件刺激的能力来引发反应。
2. 什么是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指短期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它包括对信息的注意、保持和操作,是进行思维和决策的基础。
第五章:思维与智力1. 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对事物的一般和抽象的认知表征。
它们帮助我们分类和理解世界。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知觉312版●第一节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含义●(一)知觉的含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知觉的三种作用:●1.觉察:●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但不知道它是什么。
●2.分辨:●分辨是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区分开来。
●3.确认:●确认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他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围。
●三者的关系:●在知觉过程中,人对事物的觉察、分辨和确认的阈限值是不一样的。
●(三)知觉和感觉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1)两者都是由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的。
●感觉和知觉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一旦客观事物离开感觉器官所及范围,感觉和知觉也随之停止。
●(2)知觉以感觉为基础。
●纯粹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单独的属性或特性,总是作为一定事物或对象的属性或特性而存在。
事物的个别属性和事物的整体不可分割,因而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
●2.区别:●(1)两者反映的内容不同。
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则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2)知觉虽然以感觉为基础,但知觉要比感觉复杂得多,它并不是感觉的简单集合。
●(3)感觉是单个分析器作用的结果,知觉需要多个分析器共同作用。
●(4)知觉中带有相当的主观成分,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它既包括自下而上的加工,也包括自上而下的加工。
●二、知觉的种类●1.根据知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特性,可分为:●(1)视知觉;●(2)听知觉;●(3)触知觉;●(4)嗅知觉;●(5)味知觉。
●2.(详情如下)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可分为:●(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4)错觉。
●3.根据知觉中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分为:●(1)阈上知觉;●(2)阈下知觉:●阈下知觉也叫做无觉察知觉,是一种无意识的知觉,即个体可以在低于知觉阈限的情况下对刺激进行加工。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心理学复习第一章绪论1.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艾宾浩斯 B.弗洛伊德 C.马斯洛D.詹姆斯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 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4. 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正式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5.心理是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对的主观能动地反映。
6.名词解释: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手碰到火就缩回()。
A、无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兴奋过程 D、抑制过程2.司机看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速,这涉及()。
A.第一信号系统 B.第二信号系统 C.兴奋过程 D.抑制过程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梅止渴B、乐极生悲C、见风流泪 D、谈虎色变4.神经细胞又称为(),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A、神经胶质细胞B、神经元C、中枢 D、突触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和;高级神经活动的两大基本规律为神经过程的和。
名词解释:神经元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要点:(1)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大脑皮层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基本过程;(2)基本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相互诱导;第三章意识与注意1.听手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心理现象是()。
A.注意起伏B.注意分散C.注意转移D.注意分配2.以下关于睡眠或梦的说法错误的是?()A.睡眠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B. 睡眠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C.梦多出现在深度睡眠阶段D.梦是一种无意想象3.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的品质来看“一心二用”是( )。
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4.注意的品质包括、、和。
第六章记忆第六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记忆的含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睑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二.简述认知心理学对记忆过程的分类[简述记忆的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一个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基本过程"到可外界信息只有经过这些过程,才能成为个体可以保持和利用的经验。
编码: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外界信息进行转换的过程。
编码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以便更好地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
提取: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三、记忆的分类[简述记忆的分类][一级](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①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
情景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存储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记忆不够稳固,也不够确定。
②语义记忆:语义记忆是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
语义记忆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而匕瞰稳定。
(2)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①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②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915华南15(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①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或感觉登记。
它是记忆系统开始的阶段。
存储时间大约为0.25秒〜4秒。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
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心理现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统1)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2)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
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3)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4)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第五章需要、动机与价值观
一、填空题
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2. 动机具有三种功能,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
4.精神分析的动机理论认为:人有两大类本能。
一种是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
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并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想象。
二、选择题
单项选择
1.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是()。
A.动机
B.需要
C.信念
D.世界观
2.即使学生不具有较强的求知欲,精彩的教学也能引导他们强烈的听课动机,这体现了().
A.需求的作用
B.内驱力的作用
C.诱因的作用
D.强化的作用
多项选择
3.下列属于生物性需要的有()
A.依恋需要
B.生理需要
C.安全需要
D.审美需要
E.成就需要
4.下列属于社会性需要的有()
A.成就需要
B.审美需要
C.性需要
D.交往需要
E.权力需要
5. 价值观的表现形式有()
A.理想
B.内驱力
C.兴趣
D.信念
E.诱因
三、名词解释
1.需要
2.动机
3.本能
4.内驱力
5.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6.价值观
四、简答题
1.需要和动机如何分类
2.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关系怎样
3.生物性需要与社会性需要各有哪些表现
4.简述精神分析的动机理论
5.简述内驱力降低理论
6.简述期望理论
五、分析题
1.需要越强,动机就越强。
试分析这句话的合理性。
2.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为避免向敌人暴露目标,邱少云同志任凭烈火烧身而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试结合本章所学内容分析其原因。
3.当前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严重,试结合本章所学内容分析其原因。
六、论述题
1.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为什么心理学要研究人的价值观
3.请自己反思一下:我为什么上大学
第六章感觉
一、填空题
1.感觉信息的神经加工包括三个主要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
2.神经细胞的电事件以某种方式代表或表示作用于机体身上的刺激,这一过程称为_____。
3.根据刺激能量的性质,可把感觉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大类。
4.心理测量函数表明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5.光谱具有三维特点:波长、强度和纯度。
这些特征分别与我们视觉经验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有密切关系。
6.颜色混合规律主要有下列三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7.声波的频率决定着我们听觉的______。
声波的振幅引起听觉经验的是______。
8.根据波形和振幅是否有周期性的振动,可把声音分为_______和________。
9.先看一下强光刺激物一二分钟,然后把眼睛闭上,这时你会看见眼前有一个与强光刺激
差不多亮的象。
这称为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单项选择
1.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叫()
A.绝对感受性
B.感受性
C.差别感受性
D. 绝对感觉阙限
2.“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这种感觉现象是( )
A.对比? ? ?
B.适应
C.后像
D.感受性
3.关于感觉的差别阈限,费希纳定律对韦伯定律的发展是基于()的假设
A.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
B.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
C.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有效
D.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
4.()是反映头部运动速率和方向的感觉。
A.触觉
B.运动觉
C.痛觉
D.平衡觉
5. 味觉和嗅觉感受器对()发生反应。
A.机械能
B.热能
C.化学能
D.电磁能
多项选择
6.产生闪光融合的原因是()
A.视网膜在光刺激时需要一定的时间把光能转换为神经反应,在光消失时又需时间停止反应。
B.在闪光频率超过感受器启动和停止兴奋速度时,神经反应就会相互重合、叠加在一起。
C.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的增加,人们会产生融合连续的感觉。
D.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的减少,人们会产生融合连续的感觉。
三、名词解释
1.感觉
2.感觉阈限
3.费希纳定律
4.暗适应
5.感觉后效
6.临界闪光融合频率
7.感觉对比
8.动觉
四、简答题
1.感觉在人的心理生活中有何作用
2.听觉系统是如何对声音频率进行编码的
3.感觉的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有何区别
4.简述韦伯定律。
5.简述感觉的种类。
6.感觉有哪些基本规律试举例说明。
五、分析题
1.为什么我们听从录音机中放出的自己的声音,总觉得不像
2.处于绝对阈限以下的刺激,我们永远、绝对感觉不到。
这种说法对吗
3.为什么时常会发生有人戴着帽子找帽子的情况
六、论述题
1.试论述感觉信息的神经加工机制。
2.试用颜色立体色轴图来说明颜色三特性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