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
的一种内心体验。
心
移情、情感共鸣、内疚、羞愧、良心等。
理
学
婴儿:移情、共鸣 幼儿:内疚和羞愧感
童年:丰富,影响道德行为
-
19
(二)道德认知的发展
发 道德认知——是个体对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认 展 识。
心
皮亚杰采用含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对4—12岁儿童
理 进行研究。
学
-
20
第一阶段 前道德阶段(4—5岁) 此阶段儿童尚不能判断,他们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 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
展
心
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
理
学
-
23
*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 也称利他行为,表现为分享、合作、帮助、救助等。
1岁以内的婴儿出现分享; 2岁左右可以主动助人; 4—6岁儿童的分享、助人行为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7岁儿童能识别他人潜在的困难线索等。
-
24
亲社会行为的获得需要有付出,需要具备如下条件:
(一)复诵策略
复诵策略——指有意识地重复、朗诵所要记住的信息。 弗拉维尔(1967)研究表明,复述策略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5岁儿童10%有复述行为; 7岁儿童60%有复述行为; 10岁儿童85%有复述行为。
6—7岁是训练的好时期。
-
5
(二)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把所要识记的材料,按其内在的联系, 加以归类等进行识记。
自律道德判断又称道德相对论。自律道德是指儿童的 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
之所以又称道德相对论就是指儿童进行道德判断时个 人的良心具有了相对的自主权。
1、认识到规则具有相对性,是可以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