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 第一阶段:学习信任阶段(出生-1岁)
▪ 第二阶段: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1-3岁)
▪ 第三阶段:主动与内疚阶段(3-6岁) ▪ 第四阶段:勤奋与自卑阶段(6-12岁) ▪ 第五阶段: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12-20岁)
▪ 第六阶段:亲密与孤独阶段(20-40岁)
二、 行为主义的发展观
▪ 行为主义创始人是华生(Watson,1878-1958), 代表人物除了华生,还有斯金纳 (Skinner,B.F.,1904-1990)和班杜拉 (Bandura,A.,1925-)。
第28页,共51页。
(一)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 对行为主义的影响
▪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对行为主义是有影响的。然而,这两种学说 又是有区别的。
第22页,共51页。
▪ 在里必多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两种危机: 固着和倒退(regression)。
▪ 固着是一部分里必多停滞在较初期的发 展阶段上;
▪ 倒退是里必多倒流到初期的发展阶段。 停滞固着的点越多,倒退的可能性也就 越大。
▪ 无论固着还是倒退都是不正常现象。
第23页,共51页。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
第11页,共51页。
三种相互作用对发展的影响
▪ 早期:被动式影响占主要地位。
▪ 成熟期:主动式影响越来越重要。 ▪ 唤起式影响:一直很重要。
第12页,共51页。
三、基本问题对教育的意义
▪ 思考与讨论
第13页,共51页。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理论
▪ 一、 精神分析的发展观 ▪ 二、 行为主义的发展观 ▪ 三、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 四、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 五、 其他发展理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