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时期
前期
(从入仕到贬江 州司马以前)
生活特点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 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诗歌特点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 作品为《卖炭翁》
后期
(即自贬江州司 马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 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 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 “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 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朗读第二段
1、琵琶女出场
夸张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行动描写
想象
急切 欣喜
矛盾 含羞
第二诗段:在琵琶女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 情有什么作用?
•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 抑(低沉抑郁 )声声思(悲),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随手)续续 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第二次(明写): 彼此相见,琵琶女演奏《霓裳》《六幺》(详写)
琵琶女自叙身世 诗人述“迁谪意”
“同是天涯沦落人”(点明主旨)
第三次(明写):
“感我此言”“却坐促弦”(略写) “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
(照应)
音乐是抽象的,它有声无形,缥缈难以 捕捉。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描写音乐的 极品,诗人运用 的修辞手法把无形的音 乐形象化了。在第二比次喻 的音乐描写中,共有 比喻,你能找完整吗?
• (写琵琶女的调弦、音调、感受、神态,包含丰富的切身生活体验
,为下文弹奏有情作铺垫,是情的根源。这里略写,预示以后琵琶
女自叙身世的一段叙述。)
第二诗段:乐曲有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乐曲的高潮在哪里 ?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 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 小珠落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