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冒顶事故的预兆及预防
- 格式:pdf
- 大小:117.93 KB
- 文档页数:1
冒顶的原因、预兆及预防(长春羊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二井汪经略)摘要:冒顶是煤矿生产中的多发事故,因此认识冒顶的原因及预兆,控制好顶板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冒顶原因预兆预防措施前言:冒顶是煤矿中最常见的事故,经常会影响到煤矿的正常生产。
因此加强顶板管理,预防冒顶事故发生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我公司发生的10.12事故就是一起严重的冒顶事故,教训是深刻的。
所以有必要对冒顶的原因作一综和分析以揭示其规律,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其根本原因在于煤矿开采过程中矿山压力的活动所造成。
从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来分析,有的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所限,而较多的则是现场管理不善所造成,具体分析如下:1、麻痹大意是发生冒顶事故的思想根源。
下井后精神不集中,到工作地点后不先检查安全状况,不敲帮问顶,图省事,怕麻烦,不落实规章制度的思想就是事故的苗头。
2、地质构造复杂是发生冒顶事故的重要因素。
断层、褶曲地带受构造破坏较大,顶板破碎很容易发生冒顶。
在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顶板下沉量和下沉速度都急剧增加,支架压力猛增,顶板破碎,甚至顶板出现台阶下沉,这时冒顶的可能就很大。
如果我们没有掌握煤层的赋存条件、性质和变化情况,就不可能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管理,这样就难免发生冒顶事故。
3、违章作业是引起冒顶事故的直接原因。
根据不同的地质资料,认真编制和执行作业规程是控制顶板事故的重要措施。
作业规程是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规定的不同的开采方法、安全措施、通风方法、支护方式、规格质量。
工作面弯曲不直,不按要求支护,排、柱距不符和规定,随意摘掉不应摘的支柱等,这些情况都容易发生冒顶。
4、不按正规循环作业引起冒顶。
按正规循环作业,工作面回采进度快,顶板压力小;不按正规循环作业,工作面进度慢,顶板下沉量大,放顶回柱就困难,处理时非常容易冒顶。
二、冒顶预兆在正常情况下,顶板冒落之前总要出现各种各样的预兆,及时发现和掌握预兆,对预防重大冒顶事故的发生极为重要。
【专业知识】煤矿井下预防冒顶的措施按照顶板一次冒落的范围及造成伤亡的严重程度,可将常见的顶板事故分为两大类:大冒顶和局部冒顶事故。
(一)大冒顶的预兆及预防措施采煤工作面不断向前推进,采场控顶面积便逐步增大,当厚度不大的直接顶逐渐塌落,而坚硬的老顶大面积的悬露时,在工作面顶板岩层形成一个自然压力拱,煤壁受压发生变化,造成工作面压力集中。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工作面支架对顶板的总支撑力不能与维持顶板稳定下沉的要求相适应,就会出现大冒顶(或称切顶)。
1.大冒顶的预兆(1)顶板的预兆:①顶板连续发出断裂声。
这是由于直接顶和老顶发生离层或顶板切断而发生的声响。
②顶板岩层破碎、下落、掉碴。
掉碴一般由少变多,由稀变密。
③顶板裂缝增加或裂隙张开,并产生大量的下沉。
(2)煤帮的预兆。
由于冒顶前压力增加,煤壁受压后,煤质变软,片帮增多。
使用电钻打眼时,钻眼省力;用采煤机割煤时,负荷减少。
(3)支架的预兆。
使用木支架时,支架大量折断,发出声音。
使用金属支柱时,顶板来压引起活柱快速下沉,连续发出咯,咯的响声,支柱发颤。
工作面使用绞接顶梁时,因受顶板冲击压力,顶梁楔被弹出或挤压,俗称飞楔。
底板松软或底板留有底夹石、丢底煤时,支柱会大量插入底板。
(4)工作面瓦斯含量增多或淋水增大。
含有瓦斯的煤层,冒顶前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
有淋水的顶板,淋水量增加。
2.预防大冒顶的措施(1)掌握工作面顶板周期来压规律。
在确定工作面支架的总支撑力时,必须考虑顶板的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规律。
如果支架总支撑力只能适应平时顶板压力,当有周期来压时会给工作面造成严重威胁。
在支架的总支撑力不足应付周期来压时,掌握了顶板活动规律,在来压前加强支护,多增支架,并采取各种安全措施,则可以防止冒顶。
所以,采掘工作面有备用支护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2)采煤工作面要有合理的支架规格和支护密度。
(3)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
因为工作面进度慢,顶板下沉量大,所以顶板不完整,木支架折损多,反应在金属支柱上的压力也大。
2023-11-06•大冒顶的前兆•大冒顶的预防措施•大冒顶的应急处理•大冒顶的教训与启示目录01大冒顶的前兆在采煤工作面,如果发现煤壁上有大量裂隙,这是大冒顶的明显前兆。
这些裂隙是由于地层应力变化引起的,预示着顶板可能发生冒落。
煤壁出现大量裂隙在采煤工作面,如果支柱的承载力突然增大,可能是顶板压力传到工作面的明显迹象,预示着大冒顶的可能性增加。
支柱承载增大矿压显现煤壁片帮煤壁片帮是指煤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坍塌的现象。
如果发现煤壁片帮现象严重,说明顶板压力可能已经达到了煤壁的极限承受能力,大冒顶的可能性增加。
煤壁向外鼓出当采煤工作面推进时,如果发现煤壁向外鼓出,可能是由于地层应力变化引起的,也是大冒顶的明显前兆之一。
煤壁变化支架变形严重在采煤工作面,如果发现支架变形严重,可能是由于顶板压力过大引起的。
当支架无法承受顶板压力时,就可能导致大冒顶。
支架连续发出响声当采煤工作面推进时,如果连续听到支架发出响声,可能是由于顶板下沉或断裂引起的,也是大冒顶的明显前兆之一。
支架受力顶板破碎顶板出现裂缝在采煤工作面,如果发现顶板上出现裂缝,特别是在裂缝呈现出平行于工作面的走向时,表明顶板已经非常破碎,大冒顶的可能性增加。
顶板掉渣当采煤工作面推进时,如果发现顶板掉渣现象严重,说明顶板已经非常破碎。
当这些碎渣无法得到有效支撑时,就可能导致大冒顶。
片帮严重片帮现象频繁片帮是指采煤工作面煤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坍塌的现象。
如果发现片帮现象频繁,说明顶板压力可能已经达到了煤壁的极限承受能力,大冒顶的可能性增加。
片帮高度增大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如果发现片帮高度逐渐增大,说明顶板压力也在逐渐增加。
当片帮高度达到一定值时,就可能导致大冒顶。
02大冒顶的预防措施定期对矿山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维修。
加强对矿山主要设备及辅助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转。
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消除安全隐患。
定期检查维修加强矿压观测加强对矿山压力的观测,及时掌握采场及巷道的变形情况。
煤矿冒顶事故的预兆及预防冒顶,简而言之就是通风道坍塌。
按照顶板一次冒落的范围及造成伤亡的严重程度,可将常见的顶板事故分为两大类:局部冒顶和大冒顶事故。
局部冒顶的预兆及预防措施局部冒顶的发生主要决定于顶板的岩石性质以及支架对每一块顶板的支撑力。
当顶板破碎、节理发育时,不进行支护,就会发生冒顶。
在地质条件变化的区域,也易发生冒顶。
有时无论顶板比较稳定,但忽视支架规格质量,违反操作规程,也会引起局部冒顶。
局部冒顶的预兆主要表现在:工作面碰到小地质构造;顶板裂隙张开,裂隙增多,敲帮问顶时发出不正常的声音;顶板裂隙内卡有活矸,并有掉碴、掉矸现象,先小后大;煤层与顶板接触面上,极薄的矸石片不断地脱落;滴淋水从顶板劈裂面滴落。
预防局部冒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支护方式必须和顶板岩石性质相适应;采煤机采后要及时支柱;整体移置输送机要采用必要的安全措施;工作面上下出口要有特种支架;〔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一般采用在上、下平巷中超前工作面架抬棚,在机头、机尾处架抬棚,有时要加打密集支柱或木垛等措施加以特别支护。
防止放炮崩倒棚子;认真做好回柱放顶工作。
回柱放顶一定要及时,控顶距超过作业规程规按时,禁止采煤。
回柱后顶板仍不冒落,超过规定悬顶距离时,必须采用人工放顶或其他有效措施进行强制放顶。
保持正规循环作业;保持执行必要的制度〔如敲帮问顶制度、验收支架制度、岗位责任制度、金属支架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顶板分析制度等〕。
大冒顶的预兆及预防措施采煤工作面不断向前推动,采场控顶面积便逐步增大,当厚度不大的直接顶逐渐塌落,而坚硬的老顶大面积的悬露时,在工作面顶板岩层形成一个自然压力拱,煤壁受压发生变化,造成工作面压力集中。
在这种状况下,如果工作面支架对顶板的总支撑力不能与维持顶板稳定下沉的要求相适应,就会出现大冒顶(或称切顶)。
大冒顶的预兆一般状况下分为顶板预兆,包括顶板连续发出断裂声。
这是由于直接顶和老顶发生离层或顶板切断而发生的声响。
局部冒顶的预兆及预防措施在煤矿井下,冒顶是一种常见的矿井灾害,当地压力超过煤巷和周围围岩的可承受力时,局部冒顶就会发生,从而威胁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
在此文档中,我们将解释局部冒顶的预兆以及预防措施。
局部冒顶的预兆岩层变形和破坏在煤巷的围岩中,岩层变形和破坏是局部冒顶的最普遍的预兆。
局部冒顶发生前,通常会出现一些细微的、但却极其关键的变化。
当围岩受到足够的地压力时,岩石中的纤维状矿物会变形,出现断裂和变形现象。
当变形和断裂发生时,岩层会变得不再坚固,从而呈现出局部冒顶的前兆。
岩石裂缝另一个常见的局部冒顶预兆是煤巷中岩石裂缝的出现。
当地压力很大时,岩石中的裂缝很容易扩大。
这些裂缝通常是地下水、煤矿瓦斯等物质的流通路径,当裂缝扩大时,会导致稳定性下降,从而引起局部冒顶。
地下水位升高当地下水位升高时,很常见的情况是由于煤矿采掘过深,导致地下水流的方向改变,从而导致水位升高。
这会导致各种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增加了地下水压力,当地下水压力增强时,会导致围岩的变形,而变形又是局部冒顶的前兆。
局部冒顶的预防措施监测装置的配备截面控制监测、变形监测、地应力监测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预测地压带来的影响,为采取合理的减控措施及时提供数据支撑。
安装变形监测仪等实时监测装置,对追加锚杆栓钢的预应力进行调整或对局部灌浆等工艺进行状态监测及及时预警处理等方式,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冒顶事故的发生。
加强防护措施局部冒顶通常是因地下水流量和地压力变化导致的,加强防护措施对于局部冒顶的发生可以防患于未然。
煤巷围岩支护应加固加密,尤其是预浇轻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一系列措施必须加强,有效地增加了煤巷的支撑能力,避免了冒顶事故的发生。
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煤巷的支护力量是有限的,在采煤时选择适当的采煤方式会非常有益。
班式开采、掏心开采、回采支柱和阶段回采等多种采煤方式,对于局部冒顶问题的克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大大降低了冒顶事故发生的风险。
煤矿大冒顶的预兆及预防措施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行业,但同时也是危险性极高的行业之一,尤其是煤矿大冒顶,更是造成许多矿工伤亡的罪魁祸首。
据煤矿安全监察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煤矿事故共造成多起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由于煤矿大冒顶造成的。
因此,预防煤矿大冒顶、保障矿工安全,已经成为了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重头戏。
一、煤矿大冒顶的预兆1. 煤壁位移:煤壁发生突然位移,出现裂缝、破碎,煤面上的木栓突出或矿石下落,能听到破坏声响和电火花。
2. 灰尘浓度突然增大:煤巷尘浓度突然升高,胶带输送机站和采空区煤屑堆积量增加。
3. 微震发生:微震可直接反映主煤体稳定状况,其中,地果微震最为敏感,具有早期监测的作用,多次监测,发现其震级增大或震中移动,即可判断煤体有移动。
4. 工作面出现马蜂窝状结构:工作面合理停顿后续进,如发现工作面局部空区呈漏斗形,或狭长形出现“马蜂窝状结构”,都是煤体发生运动、内应力分布极不平衡的先兆。
5. 落架煤量增大:主煤层落架煤量的增加,是煤体累加应力大量释放、运动字面增长的结果,也是除微震监测外最敏感的预警形式。
二、煤矿大冒顶的预防措施为保障煤矿的生产安全,预防煤矿大冒顶,以及及时应对煤矿大冒顶情况,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合理的采煤方法:可采取强支护采矿法、沉降区提前支护、顶板隆起调整法以及老空区适当滞留放气等方式进行保持和养护,同时,加强对支架、锚杆的检修和保养,提高支架稳固性和安全性。
2. 加强瓦斯控制:重视瓦斯预处理,对瓦斯涌出口进行实时监测,并采用瓦斯抽采、降低瓦斯爆炸危害,提高瓦斯统计治理水平。
3. 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制定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培训,提高煤矿工人的应急处置能力,做好事故抢险和救援工作。
4. 加强监测:建立全面、科学的煤矿地质勘探和监测体系,推进煤矿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应用,提高煤矿安全监测预警的精确度和有效性。
总之,煤矿大冒顶是煤矿行业中非常危险的灾害事件。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和煤矿安全监测,能够有效降低煤矿大冒顶事故的发生率和降低煤矿工人的伤亡率,从而维护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煤矿大冒顶的预兆及预防措施煤矿大冒顶是煤矿安全事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一旦发生将对矿井及工人造成巨大危害。
因此,正确预测和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对保障煤矿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煤矿大冒顶的预兆有哪些?1. 岩石变形的加剧:煤矿内部由于压力等种种原因,导致岩石强度不断下降,在煤矿内部存在压力的岩石会发生变形,而这种变形越剧烈,煤矿大冒顶的可能性就越大。
2. 煤层开裂和变形增加:煤层内存在很多压力和稳定性的问题,在被采出一段时间之后,煤层就会发生开裂和变形。
而这些开裂和变形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冒顶事故更加容易发生。
3. 煤矿内气体压力波动:煤矿内部存在气体,如果这些气体的压力受到突然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煤矿应力状态的改变,此时煤矿大冒顶的风险就会增加。
4. 导管变形: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导管内部可能会堵塞。
如采煤机移动时撞击管道、过多的进煤或者管道磨损等问题都会导致导管变形,从而引发煤矿冒顶。
5. 裂缝增加和扩展:煤矿内大的断层和裂缝,一旦出现扩张就会增加煤矿内地应力状态的不稳定因素,使更多的岩石发生位移,此时煤矿冒顶的可能就更大。
如何预防煤矿大冒顶事故?1.增强煤矿通风系统的运行和监管:煤矿内部环境的氧气含量、甲烷含量、气压等因素对于煤矿冒顶的发生都有影响。
保持通风系统顺畅,消除煤矿内部有害气体,并检查气流的流量和方向等都有助于预防煤矿大冒顶。
2.优化采煤方式:优化采煤方式可保证更加安全、高效、节能,避免了采煤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煤层开裂、导管变形等问题,从而有效预防煤矿大冒顶。
3. 实时监测和调控压力状态:煤矿内岩石压力状态是冒顶事故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可以设置一些高精度探测设备,在煤矿内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煤矿的任何异常情况,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4.培养安全文化,不断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教育员工遵守煤矿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程序,穿戴合适的安全防护装备,消除煤矿内部的安全隐患,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避免煤矿大冒顶事故的发生。
煤矿五大自然灾害的征兆及预防措施第一大自然灾害---- 顶板顶板事故: 是指在地下采煤过程中,因为顶板意外冒落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影响生产等事故。
顶板事故,冒顶前的预兆:1.响声。
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加大时,木支架会发生劈裂声,紧接着出现折梁断柱的现象;金属支柱的活柱急速下缩,也会发出很大响声。
有时也能听见采空区顶板断裂的闷雷声。
2.掉渣。
顶板严重破裂时,折梁断柱就要增加,随着就会出现顶板掉渣的现象。
掉渣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
在人工顶板下,掉下的碎矸石和煤渣更多,这是发生冒顶的危险信号。
3.片帮。
冒顶前煤壁所受压力增加,变的松软,片帮煤比平时多。
4.裂隙。
顶板的裂隙,一种是地质构造产生的自然裂隙,一种是由于采空区顶板下沉引起的采动裂隙。
若裂隙加深加宽,说明顶板继续恶化。
5.脱层。
顶板冒落前,往往出现脱层现象。
检查脱层要用“问顶”的方法,如果声音清脆,表明顶板完好;顶板发出“空空”的响声,说明上下岩层之间已经脱层。
6.漏顶。
破碎的伪顶或者直接顶,在大面积冒顶之前,有时因为背顶不严或者支架不牢出现漏顶现象。
漏顶如不及时处理,会使得棚顶托空,支架松动,顶板岩石继续冒落,就会造成没有响声的大冒顶。
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1.局部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
在采煤过程中发生局部顶板事故大多是由于采煤过程中悬漏破碎顶板得不到及时支护;或虽及时支护,但因支护方式不正确和支护质量不好;或对顶板情况未经查明,未采取针对性措施而造成的。
为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做好顶板破碎的预测预报;合理选择工作面推进方向;减少空顶面积和采取正确的支护方式,加强地质工作等。
2.大面积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
根据直接顶和基本顶的运动形态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
对直接顶推垮型事故应做好顶板情况的预测预报工作,加强日常顶板控制,正确进行支护控制设计,合理选择厚煤层下分层开切眼位置。
对直接顶运动引起的压垮型事故应正确进行控制设计,当直接顶在采区内的悬顶较大时应进行必要的人工处理,支架选型要合理,在最末排要增设抬棚等特种支护措施等。
2024年采煤工作面的预兆及防治一、局部冒顶1、局部冒顶的预兆(1)响声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增大,木支柱出现劈裂声音出现折柱现象,金属支柱的活柱急速下缩发出很大声音,采空区听到顶板断裂的闷雷声;(2)掉碴:掉碴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人工假顶下掉煤矸多,下“煤雨”;(3)片帮:煤壁压力增加变软,片帮比平时多。
(4)裂缝:流水的裂缝有危险,缝里有煤泥、水锈的不危险是旧缝,茬口新的有危险;(5)脱层:顶板离层现象;(6)漏顶:破碎的伪顶、直接顶因背顶不严或支架不固出现漏顶。
(7)瓦斯突然增大;(8)顶板淋水明显增加。
2、预测方法:(1)、木楔法:在裂缝中打入小木楔,过一段时间,发现木楔松动或夹不住,说明裂缝扩大,有冒落危险。
(2)敲帮问顶法:用钢钎或手镐等长柄工具敲击顶板,声音清脆响亮的,表明顶板完好;发出“空空”或“嗡嗡”声的,表明顶板岩层已离层,应把离层岩块处理掉。
(3)震动法:右手持镐头或手锤,左手轻扶顶,用工具轻击顶板,如感到顶板震动,即使听不到破裂声,也说明此岩石与上部顶板分离。
3、防治措施:1)煤帮附近的局部冒顶采用及时支护悬露顶板的支架,严禁工人在无人支护空顶区操作。
2)上下出口的局部冒顶支架有足够的强度,支护系统必须能始终控制局部冒顶,且有一定的稳定,防止老顶来压推倒支架。
3)放顶线附近的局部冒顶:若是金属支护支护顶板可用木柱作替柱用绞车回柱,4)地质破坏带附近的局部冒顶应在断层两侧加设木垛加强支护,并迎着可能滑下的方向支设戗柱,加强褶曲轴部断层破碎带的支护。
二、采场大面积冒顶1、预兆:顶板预兆顶板:连续发出断裂声,采空区顶板有时发出闷雷的声音;煤帮预兆:由于冒顶前压力增大,煤壁受压后煤质变软变酥,片帮增多,使用煤电钻打眼省力;支架预兆:使用木支架,支架大量被压弯或折断,并发出响声,使用金属支柱,耳朵贴在柱体上可听到支柱受压后发出的声音,支柱有破顶钻底现象,当顶板压力增加时,活柱迅速下缩,连续发出“咯咯”的声音,工作面使用绞接顶梁楔子有时弹出或挤出。
煤矿掘进及返修工作面防冒顶片帮安全措施为了加强掘进及返修工作面的施工安全管理,防止掘进及返修工作面发生冒顶片帮事故,结合我矿井下现场实际情况,对现有的的规程、措施中有关防止冒顶片帮事故的安全措施进行整理、完善,具体如下:一、掘进及返修工作面防止冒顶的安全技术措施(一)掘进工作面防止冒顶的安全技术措施1、掘进工作面发生大冒顶时的预兆:掘进迎头顶板掉渣、有响声、裂缝、脱层、漏顶、煤壁片帮等。
2、每个单位巷道开工前,必须有切实可行、会审批准的《作业规程》。
《作业规程》中必须对可能遇到断层、破碎带、老空、采空区、钻孔及冒顶处理等特殊安全措施予以规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断层、破碎带时必须及时编制补充措施,经审批后,传达贯彻到位。
过老空、采空区、钻孔或距见煤点小于20米前,还必须提前编制补充措施,经审批后,传达贯彻到位。
3、掘进工作面必须备有:(1)锚、网、喷、锚梁支护的巷道:必须备有数量不少于20 根的钢棚腿、10根木顶梁及相应的背帮背顶材料(包括木楔50块以上,背板1m2),刀锯、锛、镐、大锤各一把。
并备有80块以上道木。
(2)其它支护形式的巷道(包括返修巷道)必须备有木棚10架(直径大于160mm),木楔50块以上,背板1m2,刀锯、锛、镐、大锤各一把。
并备有80块以上道木。
要求上述备用材料存放地点距迎头不得超过100米。
钢棚腿或木棚规格按巷道断面尺寸加工。
施工过程中,遇到地质条件变化,巷道压力增加等情况,要立即采用锚、网、喷、锚梁支护,并根据现场条件及时支设钢棚腿或架设木棚进行支护,以加强巷道支护,杜绝冒顶事故发生。
4、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在掘进施工过程中,每个工作人员在工作前及工作中,必须经常认真的进行敲帮问顶,发现有冒顶征兆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处理。
敲帮问顶的具体操作严格执行山东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发《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之规定。
5、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及时用好前探梁(过顶梁、腰梁)。
煤矿井下冒顶几种预兆和预防措施煤矿井下冒顶是最常见,最易发生的事故。
在正常情况下,冒顶事故事先都有如下几种预兆:(1)发出响声。
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加大时,木支架会发出劈裂声,紧接着出现折梁断柱现象;金属支柱的活柱急速下缩,也发出很大声响。
(2)掉渣。
顶板严重破裂时,出现顶板掉渣,掉渣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
(3)片帮煤增多。
因煤壁所受压力增加,变得松软,片帮煤比平时要多。
(4)顶板裂缝。
顶板有裂缝并张开,裂缝增多。
(5)顶板出现离层。
检查顶板要用“问顶”的方法,俗称“敲帮问顶”。
如果声音清脆表明顶板完好;顶板发出“空空”的响声,说明上下岩层之间已经脱离。
(6)漏顶。
大冒顶前,破碎的伪顶或直接顶有时会因背顶不严和支架不牢固出现漏顶现象,形成棚顶托空,支架松动而造成冒顶。
(7)有淋水。
顶板的淋水量有xx。
一般的预防措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有效防止冒顶事故:(1)支架方式需和顶板岩性相适应,不同岩性的顶板要采取不同的支架方式。
如较坚硬的顶板可采用点柱,而松软易碎的顶板就要用棚子,并在梁上插上背板、背上竹笆。
(2)采煤后要及时支护。
采煤机割煤后,受到输送机弯曲度的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及时打基本柱,顶板悬露面就大,因此,一般要采用超前挂金属梁或打临时支柱的办法及时支护,防止局部冒顶。
(3)整体移输送机时要采取有效措施。
有较大面积的顶板不能用支柱支撑,对容易冒顶的比较破碎的顶板,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采取边移输送机、边回临时支柱和边支基本支柱的快速支、回柱办法。
(4)工作面上下出口要有特种支架。
工作面上下出口,空顶面积大,暴露时间长,在超前支撑压力作用下,顶板下沉量大。
另外,机头、机尾设备移动时反复支撤支柱,顶板容易破碎,因此,一般要在上下出口范围内加设台棚或木垛等。
(5)防止放炮崩倒扬子。
一是炮眼布置必须合理,装药量要适当;二是支护质量必须合格,要牢固有劲,不能打在浮煤浮矸上;三是留出炮道。
冒顶事故的预兆及其预防措施一、冒顶事故原因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其根本原因在于开采过程中矿山压力的活动所造成。
顶板的矿山压力活动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先是沿着顶板节理出现裂隙,产生离层现象。
此时,如果顶板管理不当,支护质量不好,压力继续增大,岩石变形超过弹性变形极限,就会出现断裂、垮落、片帮或局部冒顶。
从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有的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足,而较多的则是现场管理不善所造成。
二、大冒顶事故随着矿井回采工作面的不断推进,采场控顶面积逐步加大,当厚度不大的直接顶逐渐塌落,而坚硬的老顶大面积悬露时,就在工作面顶板岩层形成一个自然压力拱,煤壁受压发生变化,造成工作面压力集中,此时,如果支架总支撑力敌不住顶板的压力就会出现大冒顶。
(一)大冒顶的预兆1.大冒顶出现之前,顶板连续发生断裂声响。
这是由于直接顶和老顶发生离层,或顶板切断时发出的声响,大则象闷雷声,即所谓的“板炮”,这是老顶和上方岩层产生离层或断裂的声响。
顶板岩层破碎掉碴并由少到多、由稀变密,顶板裂缝增加或裂缝加大,产生下沉现象。
2.冒顶前压力的增大,煤壁受压后煤质变软、片帮增多,电钻打眼和采煤机割煤时均能感觉到省力。
3.使用木支架时,支架大量折断。
使用金属支柱时,活柱快速下沉,连续发生咯咯的声响,支柱发颤,把耳朵贴在柱体上,可微微听到支柱受压的响声,容易出现“飞楔”现象,即顶梁柱被弹出或挤压。
4.含有沼气的煤层,工作面沼气含量增大,有淋水的顶板,淋水增加。
(二)大冒顶的预防措施1.回采工作面要适当加大支护密度回采工作面要适当加大支护密度以加强工作面的总支撑力,其目的是减少顶板下沉量和顶板的台阶下沉,下沉量小,顶板就比较完整,可减少或消除冒顶事故。
但支架过多,其架设和回收工作量大,工作面空间狭小,工作也不便,总支撑力多大合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计算出来后,值要略高一些。
2.掌握顶板周期来压规律在工作中要探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规律,如果支架总支撑力只能适应当时顶板压力,当有周期来压时就会出现危险,在来压前要加强支护,增加支架。
煤矿顶板管理及事故的预兆、预防和处理刘士平简要描述顶板事故的分类,产生的原因、预兆、预防及处理方法。
矿井在开采过程中采掘工作面或已掘的巷道内所发生的冒顶、片帮、掉矸等造成的人身伤亡和生产事故统称为顶板事故。
顶板事故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掌握冒顶事故的预兆及其预防措施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顶板事故对矿井安全生产危害性极大,据统计冒顶事故所占的比例占其他事故的60%以上,伤亡人数40%左右。
因此我们必须掌握煤矿安全冒顶事故的原因、预兆,研究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第一节顶板事故分类一、顶板的分类1、伪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较薄的软岩层。
通常是泥质页岩、泥岩,富含植物化石,在采煤时随落煤面垮落,不易支护,容易影响煤质.2、直接顶:位于伪顶或煤层(无伪顶时)之上的泥岩、页岩、粉砂岩或细砂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随回柱面垮落.3、老顶(基本顶):位于直接顶(无直接顶时)之上较坚硬的岩层,多为砂岩、砾岩、石灰岩,它能在采空区较长时间内维持很大面积不垮落。
二、顶板事故的分类1、按造成冒顶的力源及施力方向分①压垮型冒顶因支护强度不足,顶板来压时压垮支架而造成的冒顶事故。
②漏垮型冒顶由于顶板破碎,支护不严而引起的顶板岩石冒落的冒顶事故。
③推垮型冒顶因复合型顶板条件下或大块游离顶板作用使大量支架倾斜而造成的冒顶。
2、按冒顶的范围分①局部冒顶指顶板冒落范围不大,伤亡人数不多(1—2人)的冒顶。
实际生产中局部冒顶的次数远大于大型冒顶,约占采面顶板事故的70%,危害也比较大。
②大型冒顶指冒顶范围较大,伤亡人数多,而且来势凶猛,处理起来难度较大的冒顶.第二节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基本规律一、事故频率顶板破碎或不稳定顶板事故多,约占全部工作面顶板事故的70%-80%。
中等稳定和部分稳定顶板事故少,约占全部工作面顶板事故的20%-30%,坚硬顶板事故冒落面积大,往往造成重大恶性事故。
二、冒顶地点大多发生在煤壁线、切顶线和工作面端头附近地点。
煤矿五大自然灾害的征兆及预防措施第一大自然灾害----顶板顶板事故:是指在地下采煤过程中,因为顶板意外冒落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影响生产等事故。
顶板事故,冒顶前的预兆:1.响声。
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加大时,木支架会发生劈裂声,紧接着出现折梁断柱的现象;金属支柱的活柱急速下缩,也会发出很大响声。
有时也能听见采空区顶板断裂的闷雷声。
2.掉渣。
顶板严重破裂时,折梁断柱就要增加,随着就会出现顶板掉渣的现象。
掉渣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
在人工顶板下,掉下的碎矸石和煤渣更多,这是发生冒顶的危险信号。
3.片帮。
冒顶前煤壁所受压力增加,变的松软,片帮煤比平时多。
4.裂隙。
顶板的裂隙,一种是地质构造产生的自然裂隙,一种是由于采空区顶板下沉引起的采动裂隙。
若裂隙加深加宽,说明顶板继续恶化。
5.脱层。
顶板冒落前,往往出现脱层现象。
检查脱层要用“问顶”的方法,如果声音清脆,表明顶板完好;顶板发出“空空”的响声,说明上下岩层之间已经脱层。
6.漏顶。
破碎的伪顶或者直接顶,在大面积冒顶之前,有时因为背顶不严或者支架不牢出现漏顶现象。
漏顶如不及时处理,会使得棚顶托空,支架松动,顶板岩石继续冒落,就会造成没有响声的大冒顶。
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1.局部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
在采煤过程中发生局部顶板事故大多是由于采煤过程中悬漏破碎顶板得不到及时支护;或虽及时支护,但因支护方式不正确和支护质量不好;或对顶板情况未经查明,未采取针对性措施而造成的。
为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做好顶板破碎的预测预报;合理选择工作面推进方向;减少空顶面积和采取正确的支护方式,加强地质工作等。
2.大面积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
根据直接顶和基本顶的运动形态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
对直接顶推垮型事故应做好顶板情况的预测预报工作,加强日常顶板控制,正确进行支护控制设计,合理选择厚煤层下分层开切眼位置。
对直接顶运动引起的压垮型事故应正确进行控制设计,当直接顶在采区内的悬顶较大时应进行必要的人工处理,支架选型要合理,在最末排要增设抬棚等特种支护措施等。
巷道冒顶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一、煤矿冒顶事故的常见原因1. 复杂地质构造2. 顶板压力变化: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顶板下沉和下沉速度急剧增加,支架受力猛增,顶板破碎时,还会出现平行煤壁的裂隙,甚至出现台阶状下沉,这时冒顶的肯能性最大。
3. 回采工序的影响:采煤机在切割煤壁或工作面时容易被击出、移架或回柱放顶时,对顶板的影响较大,比进行其他工序时更容易冒顶。
4. 工作面部位不同:输送机头和机尾处;不按规定要求支护的地点;工作面与上下巷道的三个交点;工作面煤壁与顶板交接处(特别是厚层分层开采的各种假顶)都比其他地方更容易冒顶。
5. 顶板管理方式:采空区处理不合理,支护的型式选择不合理,工作面空顶距离过大等原因导致冒顶。
6. 人为因素二、屋顶倒塌前的预兆1. 响声: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增大时,木支护就会发出劈裂声,并出现折断现象;金属支柱的活柱急速下缩,也会发生很大声响;液压支架或支柱,安全阀经常开启,喷出液体时,也有“吱吱”的声响,有时也能听到采空区顶板断裂的沉闷雷声。
2. 掉渣(俗称“煤雨):顶板严重破裂时,折梁断柱现象增加,并出现顶板掉渣现象。
掉渣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
在人工假顶下,如灌浆铺网效果不好,冒落的碎矸石和煤渣更多,这是屋顶坍塌的危险信号。
3. 片帮:在顶板落下之前,煤的压力会增加,使煤壁变得松软,片帮量比平时增加。
4. 裂缝(也称“放线“):顶板的裂缝,一种是地质构造产生的自然裂隙,一是采空区顶板下沉引起的采动裂隙。
5. 脱层(也称“离层”):检查是否脱层可用“问顶”的方法,如果声音清脆,表明顶板完好,如果顶板发出“空空”的响声,这表明上部和下部岩层是分离的。
6. 漏顶:破碎的伪顶或直接顶,在大面积冒落以前,有时,由于后盖不紧和支撑不牢固,会发生顶部泄漏。
7. 气体排放突然增加8. 屋顶上有滴水,并且滴水量逐渐增加三、常见冒顶事故的主要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打黑打顶制度2. 必须使用临时支架,如金属前探测梁,严禁空顶作业3. 防止爆破坍塌,崩倒迎头支架4. 巷道支护必须按照作业规范中规定的支护设计进行5. 地质条件变化时的安全技术措施四、维修巷道冒顶的主要预防措施1. 巷道变形及冒顶原因分析(1)巷道变形破坏主要与巷道位置、围岩性质及维护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关。
煤矿顶板事故的预兆及防治措施1、顶板事故预兆1)片帮的预兆由于冒顶前顶板压力增大,工作面及周围巷道煤帮受压增高,造成煤质变酥,片帮增多;在工作中使用电钻打眼比平时省力;采煤机工作用电负荷减少等。
2)支架的预兆使用木支架时,支架大量被压坏或折断,并发出响声;使用金属支柱时,耳朵贴在柱体上,可听见支柱受压后发出的声音;当顶板压力继续增加时,活柱迅速下缩,连续发出“咯咯”的声音;若工作面留有底煤或顶板较软、破碎时,支架有插底及钻顶现象;工作面使用铰接顶梁时,在顶板冲击压力的作用下有“飞楔”现象,即楔子被挤出或弹出。
3)瓦斯及淋水的预兆在含瓦斯煤层中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加;有淋水的顶板淋水量增加。
4)局部冒顶的预兆①出现响声。
木支柱发生劈裂声,紧接着出现折梁断柱现象;金属支柱的活柱急速下降(或下缩),也发出很大的声响;有时还能听到采空区内顶板发生断裂时的闷雷声。
②掉渣现象。
顶板严重破裂时,折梁断柱现象增加,继而出现顶板掉渣现象,掉渣越多时说明顶板压力越大。
③出现煤壁片帮现象,冒顶前片帮煤比平时增多。
④当顶板出现裂缝,并且裂缝加宽加深时,就有可能发生冒顶。
⑤因背顶不严或支架不牢出现的漏顶现象,如不能及时处理,当顶板岩石继续冒落时,就会出现没有声响信号的大冒顶。
⑥顶板出现离层。
顶板快要冒落时,常出现顶板离层现象,要用敲帮问顶的办法判断。
即操作人员站在安全地点,用长钢杆先捅掉破碎的煤和岩石后,再用斧、镐或钢杆敲打顶板,如果声音清脆,则表明顶板完好;如果顶板发出“空空”的响声,说明上下岩层之间已经离层。
当离层很厚时,则不好辨认,这时要用震动问顶法,用左手按住顶板,右手用工具敲击,如果左手感到轻微震动,则顶板发生离层,要立即加强支护。
⑦在含瓦斯煤层中,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
⑧有淋水的工作面,淋水量有明显的增加。
2、防治顶板事故的主要措施1)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①推垮型冒顶事故a、冲击推垮型冒顶防治措施:进行顶板动态监测,发现顶板离层,应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