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形态结构及其萌发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种子知识点总结一、种子的结构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它由胚珠发育而成,并带有一定数量的营养组织。
一般来说,种子的结构由种皮、胚乳、胚和胚轴组成。
种子的结构对种子的生长发育和萌发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植物种子的结构也存在差异。
1. 种皮:种子外部的表皮,起到包裹和保护种子内部组织的作用。
种皮的结构和形态对种子的贮藏和萌发有重要影响。
2. 胚乳:种子内部的主要储藏组织,贮存着植物胚胎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对种子的贮藏和萌发起着关键作用。
3. 胚:种子内形成的新生植物胚胎,它是种子生长发育的关键部分,对种子的萌发起着决定性作用。
4. 胚轴:连接胚和种子的组织,起着支持、传递养分和水分的作用,对种子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种子的形成过程种子的形成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它包括花粉萌发、授粉、受精、胚胎发育和种子发育等多个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植物需要依赖花粉、雄蕊、雌蕊、子房等生殖器官的协同作用,完成种子的形成。
1. 花粉萌发:花粉萌发是花粉在萌发管中形成萌发管并向子房内生长的过程,它是种子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步。
2. 授粉:授粉是花粉与雌蕊柱头的接触和花粉粒与子房花柱部形成萌发管的过程,它是种子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 受精:受精是授粉后,花粉萌发管与子房内的胚珠结构相接触并形成胚珠内部的核融合的过程,它是种子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4. 胚胎发育: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等过程,逐渐形成胚乳和胚,从而完成胚胎的形成。
5. 种子发育:胚胎发育后,胚乳组织逐渐发育形成营养组织,并与胚形成完整的种子结构,完成种子的形成过程。
以上是种子形成的基本过程,它们决定了种子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对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发育起着深远的影响。
三、种子的生理特性种子的生理特性包括种子休眠、萌发、生长发育等多个方面。
它们对种子的保存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1. 种子休眠:种子休眠是种子在成熟后处于休眠状态,这种状态下种子不会发芽。
种子的发育知识点总结种子是植物生命周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它是植物的新一代的起始点。
种子发育的过程,包括了从受精卵发育成为成熟种子的所有阶段,这其中有许多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
接下来,我将对种子的发育过程进行详细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过程。
1. 胚胚囊发育种子的发育过程始于受精,而受精卵就是种子的起始点。
在植物的生殖器官中,胚胚囊是受精卵发育的地方。
胚胚囊发育的过程十分复杂,并且决定了种子内胚乳的形成。
胚胚囊发育的过程包括了游离核期、双相核期、多相核期和胚胚囊形成期。
在胚胚囊的游离核期,受精卵的细胞核经过一个连续的核分裂过程形成两个同等大小的细胞。
在双相核期,这两个细胞核各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形成四个细胞核,然后形成两个各含有两个细胞核的细胞。
在多相核期,这两个细胞核持续分裂,形成多个细胞核。
在胚胚囊形成期,这些细胞核经过质壁分离,形成多个细胞,最终形成了囊胚。
2. 胚乳发育胚乳是种子中的重要组织,它为胚与种子提供养分。
在胚乳的发育过程中,主要发生了胚乳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指胚乳细胞发生细胞核分裂,而无丝分裂则是指胚乳细胞内质体和细胞壁发生裂解,并形成空隙。
这些过程使胚乳内细胞的数量和构造发生了明显变化,为将来胚胎的发育提供了养分。
3. 种皮发育种皮是种子的外部结构,它保护着胚和胚乳。
种皮的发育是一个长期过程,它包括了种皮的初级发育和成熟过程。
在初级发育阶段,种皮的细胞开始分裂并不断增加。
在成熟过程中,种皮的细胞不再分裂,而是增加大小并形成厚实的细胞壁。
总的来说,种子的发育过程是一个复杂而严密的过程,它不仅包括了胚胚囊的发育、胚乳的发育和种皮的发育,还包括了许多细胞内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种子的发育过程受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只有了解种子发育的知识点,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种子资源,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种子的萌发》知识点总结一、种子的结构及萌发过程1. 种子的结构种子由外层种皮、胚乳和胚组成。
种皮是种子的保护壳,胚乳是一种储存营养物质的组织,胚是植物的新个体。
2. 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的萌发主要包括吸水、分化和伸长三个阶段。
种子吸水后,胚中的细胞开始分化,形成根和茎,然后根开始伸长,穿破种皮,向地下生长。
随着地上部分的伸长,种子便完成了萌发过程。
二、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不同植物的种子对温度的要求各不相同,但一般来说,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
低温可能会抑制种子的发芽,高温则可能导致种子过早萌发。
2. 湿度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湿度不足会影响种子的吸水和萌发。
但水分过多容易导致种子腐烂,影响萌发。
3. 光照对一些光敏性的种子来说,光照是促进萌发的重要因素。
然而,也有一些种子要求在黑暗中萌发,光照会抑制它们的萌发。
4. 氧气氧气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缺乏氧气会影响种子的新陈代谢和生长。
5. pH值酸碱度对种子的萌发也有一定影响,不同种子对pH值的要求各不相同。
三、种子萌发的应用1. 农业生产种子萌发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种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种子的质量检测和萌发率的提高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 园艺种植在园艺种植中,很多时候需要通过种子植物进行繁殖。
因此,了解种子的萌发规律,掌握适宜的环境条件和方法,可以提高繁殖的成功率。
3. 科学研究种子的萌发也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种子萌发过程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生理特点,为解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四、种子的保存和管理1. 种子的保存种子的保存是为了保障种子的质量和保存时间,常见的方法包括干燥保存、低温保存、真空包装等。
2. 种子的管理在进行种子的保存时,需要对种子进行定期检查和管理,确保种子的保存环境符合要求,对于已经过期的种子,可以通过特殊的处理手段进行更新和恢复。
种子萌发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吸胀、萌动、发芽和幼苗形成。
1、吸胀:是种子萌发的起始阶段。
表现为种子吸水而膨胀直到一定的饱和程度。
稻种出现谷粒膨大,谷壳变软。
2、萌动:为种子萌发的第二阶段。
表现为种子体内各种重量变化作用,贮藏物质进行转化,转移到生长点,使胚的体积扩大,胚根尖端突破种皮外伸,这一现象称为种子萌动,也称为“露白”或“破胸”。
3、发芽:种子萌动后,种胚继续生长,当胚根、胚芽伸出种皮并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就称为发芽。
4、幼苗生长:芽谷播种后,胚根下扎,胚芽鞘向上竖起,生长上叫扎根扶叶。
随后,不完全叶伸出芽鞘,称为出苗(也称现青)。
第1-3片完全叶抽出后,其芽鞘节上长出数不定根,有利于幼苗扎根立苗。
花、种子形态结构及发育过程摘要:被子植物从种子萌发,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阶段后,即进入生殖生长,在植株的一定部位上形成花芽,然后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花,种子与植物的生殖有关,所以称为生殖器官。
通过种子的传播,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发展成为新的植株,使得种族得以延续和发展。
种子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产物,与植物的遗传,育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被子植物花、种子的形态,机构和发育过程在农业生长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被子植物;花;种子正文:1.花被子植物典型的花通常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兄蕊群和雌蕊群等几个部分组成。
花梗或叫花柄,是枝条的一部分。
花托是花梗顶端略微膨大的部分,它的节间极短,有很多节密集在一起,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即着生在花托之上。
萼片,花瓣,雄蕊和心皮都是变态叶,为分别组成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的单位。
虽然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与寻常的叶差别很大。
但它们的发生,生长方式和维管系统则与叶相类似,因此,花是适应于生殖的变态短枝。
1.1雄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花药通常具4个小孢子囊或花粉囊。
在小孢子发生时期,花粉囊分化出花药壁和造孢组织两部分。
花药壁含四种组织:即药室外壁(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
花粉囊中央是造孢组织,从造孢细胞发育为小孢子母细胞。
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单倍性的小孢子,它们被共同的胼胝质壁包围,称为四分体。
小孢子是雄配子体的第一个细胞,当从胼胝质壁释放后,经两次有丝分裂发育为雄配子体。
第一次分裂产生一个大的营养细胞和一个小的生殖细胞;第二次仅生殖细胞分裂,形成两个雄配子,即精细胞。
被子植物中约30%的科的植物两次分裂是在花粉粒中完成,其余的70%科的植物生殖细胞的分裂发生在花粉萌发后,即在花粉管中形成精细胞。
因此,成熟花粉有含3—细胞的和2—细胞的两种类型。
有些植物,小孢子形成后始终保留在四分体里,直至发育成熟,这种称为复合花粉。
1.1.1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期处于孤立的状态,它被胼胝质包围,切断了与绒毡层的联系。
课外实验设计:观察种子萌发时的形态结构变化萌发是种子发育为幼苗最初一段时期的变化。
在认识种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萌发时种子的变化,能够验证我们前边所学有关种子结构与功能的某些知识和判断,也会帮助我们了解萌发的某些规律。
【活动目标】1.学会用沙基培养的方法使种子萌发;2.能掌握适当时间间隔,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时胚的各部分变化;3.能描述萌发时种子结构变化的规律。
【材料器具】1.盛放基质的器皿是(),选用的基质是()。
2.选用的种子是(),粒数是()。
【方法步骤】1.选择大小均匀、较饱满的干种子,用清水()1d。
2.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种子播种在湿润(手握成团但不滴水)的基质中。
播种深度约()cm,种子间隔平均距离约()cm,环境日平均温度()(℃)。
3.从播种之日起,每隔()d取一正常萌发的种子观察,记录形态变化。
测量并记录如下数据(单位为mm):4.画出从胚根突破种皮开始,到第一片真叶展开为止的“萌发过程”图。
(也可用绘图纸和2B铅笔画图,比例为:图∶实=2∶1)【思考】1.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它以后发育为幼苗的(),这一萌发规律,有利于植物体幼苗较早地固定于(),并从中吸收()而更快地生长。
2.测量数据表明,实验所用()种子萌发时,胚轴上部生长速度()(大于或小于)胚轴下部生长速度,致使胚芽出土时子叶()(同时出土或留于土内)。
不同植物种子萌发时子叶不一定出土。
如果子叶出土,则播种时宜()(较浅或较深),因为()。
3.如果种子无胚乳,测量萌发时子叶长度的变化规律是(),这表明子叶中的()。
4.本活动中,种子的萌发率(己萌发种子数/播种种子数)是()。
第一章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第一节种子的萌发过程一、 种子的结构1. 双子叶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2.单子叶种子结构:种皮、胚和 。
其中子叶 片,营养物质贮存在 里。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 后,体积胀大, 涨破。
2. 或 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
3.胚根首先 ,突破种皮,发育成 。
4.子叶以下的 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5.子叶分开,露出 ,胚芽发育成 和 。
———(将来发育成植物的根)———(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种皮(坚韧,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三、种子的主要部分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根发育成,胚芽发育成茎和,所以胚是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的。
第二节种子萌发和条件一、种子萌发的条件1.种子萌发必须有适宜的外界条件,即、、和,三者缺一不可。
2..种子萌发必备的内在条件主要是种子本身要、,已通过阶段,且在种子的之内。
3.种子萌发需要水的原因是水能够使种皮变软,这样才容易突破种皮:或中的营养物质也只有溶解在水中转化为小分子物质,才能被胚吸收利用。
种子萌发需要氧气的原因是是种子呼吸作用所必需的。
4.农作物在播种前要松土,是为了使种子得到,若长期不下雨,需浇水,给种子提供。
二、种子的发芽率1.播种前要测定种子的,公式:发芽率= 。
2.种子的发芽率在以上时,才能播种使用。
第三节芽的发育一、芽的分类1.植物的芽有不同的类型,按照芽的着生位置的不同可将芽分为着生在枝条顶端的和着生在枝条侧面的。
2.按芽将来发育情况的不同,可将芽分为将来发育成叶的、将来发育成花的和将来发育成枝条和花的。
二、叶芽的结构三、叶芽的发育————将来发育成顶芽;将来发育成叶;————将来发育成幼叶;将来发育成侧芽;————将来发育成茎。
四、顶端优势顶芽发育占优势,从而抑制发育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
五、顶端优势应用:果树、花卉等植物的整枝、打杈,目的是促进或抑制植物的,调节植物的。
第二章 根的吸收作用第一节 根的生长一、 根的概述1.根是种子萌发后首先出现的器官,主要依靠末端 生长,形成具有 作用的根系。
<<探究实验:种子的结构及萌发>>教学案例<<探究实验:种子的结构及萌发>>教学案例一、教学指导思想: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重视对学生实验观察、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的核心,也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教材以实验内容为基础,注重对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改进实验材料;通过观察、比较种子的结构与萌发,感知生命变化的动态过程,形成生命观念,并通过推理、归纳、建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这一核心概念。
同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微视频对“分离玉米胚的各部分”这一操作难点进行了科学有效地指导,以及学生的绘图、拼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电子相册回放,再现了学生课前培养、观察幼苗的精彩过程,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观察种子的结构”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一个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学生对菜豆、玉米等种子的观察,明确种子的结构,为后面学习<<被子植物的一生>>打下基础。
关于“种子的结构”教材先安排了一个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让学生通过观察菜豆、玉米等种子获得关于种子的直接经验。
菜豆种子的结构比较容易观察,而玉米种子的结构则不太容易区分,教师需要加强指导。
实验之后,教材总结了种子的基本结构,还结合两种植物种子在结构上的差别,点出了“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的名词,在学生了解种子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教材再进一步阐述种子的生命力强及各部分发育。
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生物学知识积累不多,特别是实验的机会少、动手能力差,所以本节实验设计成探究实验,由小组合作完成,并在课前做好明确的分工,确保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学生对种子这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结构比较熟悉,兴趣浓厚,能将生活常识与生物理论知识相联系,让他从一开始就参与进来,而且选择的实验材料都是他自己感兴趣的,容易引发他的积极性。
植物种子形态结构对其萌发力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植物是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生物,有着极为广泛的种类和形态。
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种子。
种子的形态结构在植物的萌发和生长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阐述植物种子形态结构对其萌发力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种皮的厚度种皮是植物种子最外层的保护层,是保证种子内胚乳和胚珠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必要条件。
种皮的厚度对种子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些种子的种皮较薄,萌发时容易孵化出幼苗;而一些种子的种皮较厚,需要经过一定的条件才能孵化。
例如榆树种子的种皮非常坚硬,通常需要经过动物的消化系统进行磨砺才能破裂,然后才会发芽生长。
二、胚乳的含水量胚乳是种子内的一种组织,是植物种子的主要营养来源。
胚乳的含水量与其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胚乳含水量越高,种子发芽时可提供更充足的营养,使幼苗更容易快速生长。
但是如果胚乳含水量过高,会导致种子腐烂而无法生长。
因此,在植物种子的生产管理中,需要严格控制种子的含水量,以达到最佳的萌发效果。
三、胚发芽点的健康状况胚发芽点是种子中发芽的部位,是种子中最为敏感的部分之一。
它的健康状况对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胚发芽点受到了损伤,比如病菌侵入或缺氧等,就会影响胚发芽点的发育和发芽,导致种子无法正常生长。
因此,在植物种子育种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种子生产环节以确保胚芽健康。
四、胚珠成熟度胚珠是形成种子的主要部分之一,其发育的成熟程度与种子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如果胚珠发育不成熟或者遭受了外界环境的影响,就会直接导致种子的生长发育质量不佳。
因此,在植物种子的生产中,需要关注胚珠的生长发育情况。
综上所述,植物种子的形态结构对其萌发力和生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植物种子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关注种皮的厚度、胚乳的含水量、胚发芽点的健康状况以及胚珠的成熟度等因素,以确保种子的生长发育质量和萌发效果。
接收日期:2023-03-24 接受日期:2023-04-27基金项目: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D2022133/A2022005-11);湖南省教育厅项目(18A492) *通信作者。
E-mail:***************罗汉果伯林2号种子形态结构及萌发特性曾荔琦2,曾嘉欣2,杨蕾蕾3,杨 洋1,2*(1. 湖南医药学院药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2.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3.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广东 深圳 518004)摘 要:以广西桂林永福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 伯林2号种子为材料,测定种子形态、千粒重、吸水率、发芽率和发芽势,以及不同浸种处理、pH 、PEG-6000浓度对其萌发的影响。
结果表明,罗汉果伯林2号种子呈扁平状类圆形,长17.00 mm ,宽14.34 mm ,厚3.44 mm ,千粒重178.71 g 。
罗汉果种子吸收的水分主要储存在种壳边缘厚壁纤维的缝隙和死亡的海绵细胞中。
其成熟种子在25 ℃、相对湿度60%、12 h 光照/12 h 黑暗条件下发芽率为46.67%,发芽势13.33%。
浸种可使种子发芽始末时间提前7~8 d 。
罗汉果种子萌发显著受酸胁迫和干旱胁迫影响。
当在弱酸性(pH 6)条件下,其发芽率最高53.33%,当pH 降低,其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显著降低。
高浓度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不仅降低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还显著影响幼苗长势。
关键词:罗汉果;种子;伯林2号;酸胁迫;干旱胁迫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4.003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91(2023)04-0293-08Seed Morphology an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iraitia grosvenoriiBolin No. 2ZENG Li-qi 2, ZENG Jia-xin 2, YANG Lei-lei 3, YANG Yang 1,2*(1.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Hunan University of Medicine, Huaihua 418000, Hunan China;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Guangdong China; 3. Fairylake Botanical Garden, Shenzhen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enzhen 518004, Guangdong China)Abstract: The seeds of Siraitia grosvenorii Bolin No. 2 from Yongfu, Guilin, Guangxi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o study the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morphology, thousand-grain weight, water absorption rate and germination rate of the seeds were observed and measured, as well a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oaking treatment, pH, and PEG-6000 concentrations on the germination of S. grosvenorii see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eds of Bolin No. 2 were flat-shaped and round-like, with a length of 17.00 mm, width of 14.34 mm, and thickness of 3.44 mm, and the thousand-grain weight of 178.71 g. The water absorbed by the S. grosvenorii seeds was mainly stored in the large gaps in the thick-walled fibers at the edge of the seed coat, which was needed for seed germination and growth. The mature seeds had a germination rate of 46.67% and a germination potential of 13.33%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25 , 60% ℃relative humidity, 12 h light/12 h dark. Soaking could advance the start and end time of seed germination by 7–8 days. The germination of S. grosvenorii seeds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acid stress and drought stress. Its germination rate was highest (53.33%) under weakly acidic conditions (pH 6), while acidity continued to increase, its germination rate and germination potential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High concentration PEG-6000 drought stress not only reduced the germination rate and potential, but also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2023,52(4): 293~300.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第52卷﹒294﹒growth vigor of seedlings.Key words: Siraitia grosvenorii ; seed; Bolin No. 2; acid stress; drought stress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 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 罗汉果属Siraitia 多年生藤本植物,又名金不换、假苦瓜、光果木鳖等,收载于1977~2020年各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1],其主要成分罗汉果苷V 的甜度为蔗糖的250~350倍[2],而热量仅为蔗糖的1/50[3],糖尿病患者亦宜服用,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药用植物和甜料植物,也是我国卫生部首批公布的药食同源名贵中药材,被誉为“东方神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