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包材生产洁净室(区)要求
- 格式:docx
- 大小:285.86 KB
- 文档页数:10
药包材产品质量标准及对生产环境的要求内容简介一、药包材概念:二、药包材分类:三、药包材产品质量标准:四、药包材对生产环境的要求:一、药包材概念:2000年3月17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发布第21号局长令即:《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管理办法(暂行)》,自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从而对药包材及其分类有了明确的概念。
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简称药包材)。
药包材须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并获得《药包材注册证书》后方可生产。
未经注册的药包材不得生产、销售、经营、和使用。
二、药包材分类:药包材分为Ⅰ、Ⅱ、Ⅲ三类。
Ⅰ类药包材:指直接接触药品且直接使用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
生产Ⅰ类药包材产品,需同时具备与所包装药品生产相同的洁净度条件,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检测机构检查合格。
生产Ⅰ类药包材,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并颁发《药包材注册证书》。
实施Ⅰ类管理的药包材产品有:(1)药用丁基橡胶瓶塞;(2)药品包装用PTP铝箔;(3)药用PVC硬片;(4)药用塑料复合硬片、复合膜(袋);(5)塑料输液瓶(袋);(6)固体、液体药用塑料瓶;(7)塑料滴眼剂瓶;(8)软膏管;(9)气雾剂喷雾阀门;(10 抗生素瓶铝塑组合盖;Ⅱ类药包材:指直接接触药品,但便于清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清洗后需要并可以消毒灭菌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
实施Ⅱ类管理的药包材产品有:(1)药用玻璃管;(2)玻璃输液瓶(3)玻璃模制抗生素瓶;(4)玻璃管制抗生素瓶;(5)玻璃模制口服液瓶;(6)玻璃管制口服液瓶;(7)玻璃(黄料、白料)药瓶;(8)安剖(9)玻璃滴眼剂瓶;(10) 输液瓶天然胶塞;(11) 抗生素瓶天然胶塞;(12) 气雾剂罐;(13) 瓶盖橡胶垫片(垫圈);(14) 陶瓷药瓶;(15) 中药丸塑料球壳;Ⅲ类药包材:指Ⅰ、Ⅱ类外其他可能直接影响药品质量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
药包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厂房与设施)2010年10月第1页共17页药包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厂房与设施)第一节药包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法律依据和基本准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1984年9月20日通过,1985年7月1日实施。
2001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进行了修订,从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
其中第六章:药品包装的管理,第52条,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必须符合药用要求,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标准,并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审批药品时一并审批。
药品生产企业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对不合格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使用。
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MP)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颁布了我国第一部GMP,并于1992发布了修订版。
1999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又颁布了现行的1998版GMP。
今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将颁布新版GMP。
这一版本在技术要求水准上基本相当于WHO 和欧盟GMP标准,但在具体条款上也结合我国国情作了相应的调整。
药品GMP是具有法律效应,国家强制药品生产企业执行的规范性文件。
同时也是药品生产企业对原辅料和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供应商进行质量审计的依据。
三、药包材生产现场考核通则:(药包材GMP)2004年7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管理办法》(13号令)。
其中药包材生产现场考核通则即为药包材GMP。
药包材生产现场考核通则是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的。
是药包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包材生产的全过程。
通则由:机构和人员、厂房与设施、设备、物料、卫生、文件、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自检、附则等要素组成。
药包材各生产各工序洁净度要求药包材是药品的容器,其质量直接影响着药品的品质,因此其生产过程中的洁净度要求非常高。
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工序有着不同的洁净度要求。
下面将逐一介绍药包材各生产工序的洁净度要求。
首先是原材料的洁净度要求。
作为药品的容器,药包材的原材料必须是无毒、无臭、无味的高纯度物料。
因此,在原材料的采购中要求严格筛选,必须是经过认证的合格原材料。
同时,对于工厂内的对原材料的储存也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洁净度控制,一般放在尘埃少、湿度低、通风良好的库房中。
接着是注塑工序的洁净度要求。
注塑工序是将原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注入到模具中制作成型的过程。
注塑过程中需要保持工艺参数稳定,确保每个药包材的质量和工艺一致。
此外,注塑机是一个密闭的环境,需要保持干净、整洁,并保持压力、温度等参数的稳定。
然后是上光工序的洁净度要求。
上光工序是对药包材表面进行磨光、打磨或加工的工序。
在这个环节中需要注意工艺参数的稳定,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并规定产品的批量和质量要求。
同时,需要保证作业环境空气干净,有经验的操作人员避免使用带静电的衣服,避免发尘现象。
最后是包装工序的洁净度要求。
包装工序是将成品进行封装和包装的过程。
包装材料和药包材必须隔离,以免出现杂质,同时需要通过UV杀菌灭菌,确保产品的卫生质量。
包装车间必须保持卫生,减少灰尘和细菌的污染,按照工艺流程的要求对包装设备进行清洁维护。
综上所述,药包材各生产工序的洁净度要求是非常高的,需要制定严格的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而每个环节也有各自的要求。
只有通过严谨的操作、管理和控制,才能生产出符合相关标准的高质量产品,确保药品的安全使用。
药品生产洁净区域划分说明
药品生产洁净区域划分说明如下:
1. 室外区:该区域是厂区内部或外部无生产活动和更衣要求的区域。
通常包括与生产区不连接的办公室、机加工车间、动力车间、化工原料储存区、餐厅、卫生间等。
2. 一般区和保护区:一般区和保护区是厂房内部产品外包装操作和其他不将产品或物料明显暴露操作的区域。
一般区:没有产品直接暴露或没有直接接触产品的设备和包材内表面直接暴露的环境,如无特殊要求的外包装区域,环境对产品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环境控制只考虑生产人员的舒适度。
保护区:没有产品直接暴露或没有直接接触产品的设备和包材内表面直接暴露的环境,但该区域环境或活动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如有温湿度要求的外包装区域、原辅料及成品库房、更衣室等。
3. A级: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区、放置胶塞桶、敞口安瓿瓶、敞口西林瓶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
通常用层流操作台(罩)来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
层流系统在其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风速为0.36-0.54 m/s(指导值)。
应有数据证明层流的状态并须验证。
在密闭的隔离操作器或手套箱内,可使用单向流或较低的风速。
4. 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区所处的背景区域。
5. C级和D级:指生产无菌药品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的洁净操作区。
其中C级对应万级,静态条件下符合万级标准,动态条件下符合D级标准,即十万级;D级对应十万级。
洁净室(区)洁净度委托检验须知一、目的本须知仅适用于医疗器械、药品包装材料、药品、保健品等洁净生产环境及洁净手术室、病房、动物房的委托检验,为了方便委托方快速送检,特制订本须知。
二、定义检测单元:具有独立更衣、缓冲系统的洁净区域视为一个检测单元。
无论是否在同一楼层或者是同一个区域,凡需经过另一更衣、缓冲系统才能进入的区域视为另一个检测单元。
三、流程1.准备送检资料委托方一个检测单元提供一份《检验检测委托书/协议》、一份平面图纸、一份《承诺书及需检测的各房间详细信息表》(详见附件),所提供资料均须加盖单位公章。
2.签订《检验检测委托书/协议》《检验检测委托书/协议》签订可在本中心受理大厅现场办理,也可连同送检资料一并寄给本中心业务科并通过电话联系确认。
3. 缴纳预付款签订《检验检测委托书/协议》后,委托方需按照委托书/协议要求缴纳预付款,预付款到账后开始计算检验周期。
4.沟通预约现场检验时间待预付款到账后,任务在24小时内下达到检验室,检验室主任安排相关检验员联系委托方并确定现场检验时间。
5.出具检验报告委托方缴款后,除委托方原因导致的延期外,原则上在25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报告,委托方缴付剩余检验费用后,可到本中心现场领取报告或由业务受理员以快递方式寄送报告。
四、检验检测委托书/协议填写说明1.受检单位受检单位为净化车间或手术间所在地的归属单位。
2.设施名称委托方可根据车间的用途自行命名,如:洁净车间、生产车间、洁净厂房、实验室、手术室、病房等。
3.检验依据(1)GB/T16292-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2)GB/T 16293-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3)GB/T 16294-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4)YY0033-2000《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5)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6)YBB 0041-2004《药品包装材料生产厂房洁净-室(区)的测试方法(试行)》(7)GB 17405-1998《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8)GB 50333-201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9)GB 14925-2010《实验室动物环境及设施》4.检验项目医疗器械:温度、湿度、换气次数、压差、尘埃粒子、沉降菌浓度或浮游菌浓度共6项。
华兰股份企业培训教材药包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厂房与设施)2010年10月第1页共17页药包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厂房与设施)第一节药包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法律依据和基本准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1984年9 月20日通过,1985 年7 月1 日实施。
2001 年2 月2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进行了修订,从2001年12 月1 日起施行。
其中第六章:药品包装的管理,第52 条,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必须符合药用要求,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标准,并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审批药品时一并审批。
药品生产企业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对不合格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使用。
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MP)198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颁布了我国第一部GMP,并于1992发布了修订版。
1999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又颁布了现行的1998 版GMP。
今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将颁布新版GMP。
这一版本在技术要求水准上基本相当于WHO 和欧盟GMP标准,但在具体条款上也结合我国国情作了相应的调整。
药品GMP是具有法律效应,国家强制药品生产企业执行的规范性文件。
同时也是药品生产企业对原辅料和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供应商进行质量审计的依据。
三、药包材生产现场考核通则:(药包材GMP)2004 年7 月20 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管理办法》(13号令)。
其中药包材生产现场考核通则即为药包材GMP。
药包材生产现场考核通则是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的。
是药包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包材生产的全过程。
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生产质量管理通则2006年02月14日第一条为加强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以下简称“药包材”)的管理,保证药品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暂行)的有关规定,制定本通则。
第二条本《通则》是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包材生产的全过程。
机构和人员第三条药包材生产企业应建立与产品生产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和质量管理机构。
各级机构和人员职责应明确,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与药包材生产相适应的具有专业知识、生产经验及组织能力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第四条主管药包材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负责人应具有与所生产的产品相关专业学历,有该类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对《通则》的实施和产品质量负责。
第五条药包材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有该类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
有能力对药包材生产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药包材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第六条从事药包材生产操作和质量检验的人员应经专业技术培训,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第七条对从事药包材生产的各类人员应按《通则》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
厂房与设施第八条药包材生产企业必须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产品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互相妨碍,厂区内主要道路应宽敞、路面平整、并选择不易起尘的材料。
厂区设计建造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九条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进行合理布局。
同一厂房内以及相邻厂房之间的生产操作不得互相妨碍。
第十条厂房应有防尘、防污染、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及异物进入的设施。
第十一条在设计和建设厂房时,应考虑(使用时)便于进行清洁工作。
洁净室(区)的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并能耐受清洗和消毒,墙壁与地面的交界处宜成弧形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少灰尘积聚和便于清洁。
原料药车间D级洁净区卫生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卫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原料药车间D级洁净区的卫生状况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负责D级洁净区卫生管理的员工和相关人员。
二、卫生管理责任1.原料药车间D级洁净区卫生管理的主要责任由卫生管理责任人承担。
2.卫生管理责任人应具备相关职责和权威,以确保卫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3.卫生管理责任人需定期进行培训,以更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卫生管理水平。
三、基本要求1.D级洁净区的卫生管理需要遵循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确保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2.应定期进行D级洁净区的卫生验收,确保其卫生状态符合规定要求。
3.D级洁净区的卫生管理工作应有相应的文件和记录,以便查阅和审计。
4.人员进入D级洁净区前,应进行相关的卫生防护培训,并按规定进行身体清洁和更衣更鞋。
5.在D级洁净区工作的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如洗手、穿戴防护服等。
6.D级洁净区应保持常温、湿度和空气流通等条件符合要求。
四、设备和设施的卫生管理1.D级洁净区的设备和设施应按规定周期进行卫生清洁和消毒,保持其干净、整洁的状态。
2.清洁和消毒工作应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操作。
3.清洁和消毒工作应有相应的记录和标识,以便查阅和追溯。
4.设备和设施的维护人员应保持其清洁和完好的状态,并及时上报设备故障情况。
五、样品和废弃物的处理1.D级洁净区的样品应根据要求进行采集和处理,确保其不影响卫生状况。
2.废弃物应定期清理和处理,采取措施避免交叉污染和环境污染。
六、卫生培训和培训记录1.对参与D级洁净区卫生管理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卫生培训,提高其卫生意识和管理水平。
2.培训内容包括D级洁净区的卫生标准、操作规程、清洁和消毒方法等。
3.培训记录应包括培训内容、培训人员、培训时间等信息,以便查阅和追溯。
七、督查和检查1.原料药车间D级洁净区卫生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应定期进行督查和检查。
GMP相关知识一、药品管理法规类1、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2、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所需原料、辅料、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必须符合药用要求。
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简称GMP。
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对从事药品生产的各级人员应按本规范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
4、药品生产操作及质量检验的人员应经专业技术培训,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5、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根据产品及操作的性质制定,指定的参数不应对规定的洁净室造成不良影响。
我公司洁净室温度控制要求为10~26℃,相对湿度控制在≤65%。
6、生产、检验设备均应有使用、维修、保养记录,并由专人管理。
7、生产区不得存放非生产物品和个人杂物。
生产中的废弃物应及时处理。
8、进入洁净室(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不得裸手直接接触药品。
9、每批产品应按产量和数量的物料平衡进行检查。
如有显著差异,必须查明原因,在得出合理解释,确认无潜在质量事故后,方可按正常产品处理。
10、批记录应字迹清晰、内容真实、数据完整,并由操作人及复核人签名。
记录应保持整洁,不得撕毁和任意涂改;更改时,在更改处划单线、更正和签名,并使原数据仍可辨认。
11、批记录应按批号归档,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一年。
12、药品放行前应由质量管理部门对有关记录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应包括:配料、称重过程中的复核情况;各生产工序检查记录;清场记录;中间产品质量检验结果;偏差处理;成品检验结果等。
符合要求并有审核人员签字后方可放行。
13、物料,是指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等。
14、批号,是指用于识别“批”的一组数字或字母加数字。
华兰股份企业培训教材药包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厂房与设施)2010年10月第1页共11页药包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厂房与设施)第一节药包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法律依据和基本准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1984年9月20日通过,1985年7月1日实施。
2001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进行了修订,从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
其中第六章:药品包装的管理,第52条,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必须符合药用要求,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标准,并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审批药品时一并审批。
药品生产企业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对不合格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使用。
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MP)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颁布了我国第一部GMP,并于1992发布了修订版。
1999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又颁布了现行的1998版GMP。
今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将颁布新版GMP。
这一版本在技术要求水准上基本相当于WHO和欧盟GMP 标准,但在具体条款上也结合我国国情作了相应的调整。
药品GMP是具有法律效应,国家强制药品生产企业执行的规范性文件。
同时也是药品生产企业对原辅料和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供应商进行质量审计的依据。
三、药包材生产现场考核通则:(药包材GMP)2004年7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管理办法》(13号令)。
其中药包材生产现场考核通则即为药包材GMP。
药包材生产现场考核通则是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的。
是药包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包材生产的全过程。
制药车间洁净级别与生产区域划分的考虑点关于洁净级别的划分,在2010版GMP正文中并没有详细描述,只是在第四十八条有一句“口服液体和固体制剂、腔道用药(含直肠用药)、表皮外用药品等非无菌制剂生产的暴露工序区域及其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最终处理的暴露工序区域,应当参照“无菌药品”附录中 D 级洁净区的要求设置。
附录2《原料药》第三条:非无菌原料药精制、烘干、粉碎、包装等生产操作的暴露环境应当按照D级洁净区的要求设置。
附录3《生物制品》第十四条:D级(原料血浆的合并、组分分离、分装前的巴氏消毒。
口服制剂其发酵培养密闭系统环境。
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等体外免疫试剂的配液、分装、干燥、内包装)。
C级(体外免疫试剂的阳性血清的分装、抗原与抗体的分装)。
B+A(无菌药品中非最终灭菌产品规定的各工序,灌装前不经除菌过滤的制品其配制、合并等)。
附录4《血液制品》第十四条:原料血浆破袋、合并、分离、提取、分装前的巴氏灭活等工序至少在D级洁净区内进行。
附录5《中药制剂》第十一条:提取、浓缩、收膏工序密闭系统生产的,操作环境可在非洁净区,敞口方式生产的,操作环境应当与其制剂配制操作区的洁净级别相适应。
第十四条:中药注射剂浓配前的精制工序应当至少在D级洁净区内完成。
第十五条:非创伤面外用中药制剂及其他特殊的中药制剂可在非洁净厂房内生产。
那么对于制药厂房洁净级别的划分与使用,我们应该更多参照附录1《无菌药品》。
第三章《洁净度级别及监测》生产操作环境洁净度级别选择主要参照《第十三条》。
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一、(B+A)环境的应用1、非最终灭菌产品的灌装(或灌封)、分装、压塞、轧盖等(未完全密封状态)。
2、非最终灭菌产品的灌装前无法除菌过滤的药液或产品的配制(非最终灭菌又无法除菌过滤的混悬剂、乳剂、植入剂、手术/创伤类膏剂、散剂、气雾剂……,可最终灭菌的除外)。
3、非最终灭菌产品(含无菌原料药)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器具灭菌后的装配以及处于未完全密封状态下的转运和存放(隧道烘箱出口瓶暂存转盘、胶塞铝盖清洗灭菌后的暂存、器具灭菌后未完全密封状态下的暂存,最好还是密封,否则转运就要B+A了)。
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管理办法(暂行)(局令第21号)2000年04月29日发布《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管理办法》(暂行)于2000年3月17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年四月二十九日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管理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以下简称“药包材”)的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药品使用安全、有效、方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生产、经营药包材和使用药包材包装药品的,须符合本办法规定。
第三条国家对药包材实行产品注册制度。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负责药包材的注册管理工作。
第二章分类与标准第四条药包材产品分为Ⅰ、Ⅱ、Ⅲ三类。
Ⅰ类药包材指直接接触药品且直接使用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
Ⅱ类药包材指直接接触药品,但便于清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清洗后需要并可以消毒灭菌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
Ⅲ类药包材指Ⅰ、Ⅱ类以外其它可能直接影响药品质量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
药包材分类目录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公布。
第五条药包材须按法定标准生产,不符合法定标准的药包材不得生产、销售和使用。
第六条药包材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订和修订。
第七条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药包材,由申请产品注册企业制订企业标准。
第八条药包材标准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实施。
第三章注册管理第九条药包材须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并获得《药包材注册证书》后方可生产。
未经注册的药包材不得生产、销售、经营和使用。
《药包材注册证书》有效期为五年,期满前六个月按规定申请换发。
第十条《药包材注册证书》不得伪造、变造、出租、出借。
第十一条生产Ⅰ类药包材,须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并发给《药包材注册证书》。
生产Ⅱ、Ⅲ类药包材,须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注册,并发给《药包材注册证书》。
附件2:药包材生产各工序洁净度要求一、原则(一)、药包材生产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分类和用途确定相应洁净度级别,洁净级别的设置应遵循与所包装的药品生产洁净度级别相同的原则,以保证产品在符合规定的环境里生产。
对于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压缩空气或各类气体,也应列入受控范围。
(二)、药包材企业生产区域可分为生产控制区和洁净室(区),其中生产控制区应为密闭空间,具备粗效过滤的集中送风系统,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颗粒物脱落,墙面和地面能耐受清洗和消毒,以减少灰尘的积聚。
(三)、洁净室(区)内有多个工序时,应根据各工序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洁净度级别。
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条件下,洁净室(区)的气流组织可采用局部工作区空气净化和全室空气净化相结合的形式,如C级下的局部A级洁净区。
(四)、应当根据药包材品种、生产操作要求及外部环境状况等配置空调净化系统,使生产区有效通风,并有温度、湿度控制和空气净化过滤,保证药包材的生产环境符合要求。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10帕斯卡,应当在压差相邻级别区之间安装压差表。
压差数据应当定期记录或者归入有关文挡中。
必要时,相同洁净度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操作间)之间也应当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
(五)、应当按照气锁方式设计更衣室,使更衣的不同阶段分开,尽可能避免工作服被微生物和微粒污染。
更衣室应当有足够的换气次数。
更衣室后段的静态级别应当与其相应洁净区的级别相同。
洗手设施只能安装在更衣的第一阶段。
(六)、药包材生产洁净区洁净级别的设置应遵循与所包装的药品生产洁净度级别相同的原则,如被包装药品为口服液体和固体制剂、腔道用药(含直肠用药)、表皮外用药品等非无菌制剂,应当参照“无菌药品”附录中D级洁净区的要求设置,企业可根据产品的标准和特性对该区域采取适当的微生物监控措施。
(七)、药包材生产所需的洁净区可分为以下4个级别:(八)、应对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评估无菌生产的微生物状况。
药包材生产各工序洁净度要求
药品包材生产的每个工序都有其特定的洁净度要求。
以下是一般情况
下药包材生产各工序的洁净度要求的详细介绍:
1.原料加工工序:在原料加工工序中,对于药品包材的原料要求无尘、无杂质、无异味,并且要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的药品包材质量标准。
原料
的洁净度要求高,一般要求在特定的无尘车间进行操作,以确保其质量。
2.挤出工序:挤出工序是将原料进行加热、熔化、挤出成型的过程。
在此工序中,要求设备表面要清洁无尘,以避免杂质和异物的附着;同时,挤出过程中要求材料熔体中无明显的黑点、色斑等杂质,确保挤出出来的
药品包材表面平整、无痕。
3.成型工序:成型工序是将挤出的熔融物料通过模具冷却成型的过程。
在此工序中,要求模具表面平整、无瑕疵,以保证成型的药品包材的表面
光滑、无划痕等缺陷。
同时,要求模具和成型设备的操作区域要保持清洁,以避免附着杂质。
4.检验工序:检验工序是对成型后的药品包材进行质量检查的过程。
在此工序中,要求对成型后的药品包材进行外观检查,如表面光滑度、无
划痕、无气泡等;同时,还要对其尺寸、物理和化学性能进行检测,确保
其符合质量标准。
5.包装工序:包装工序是将成品药品包材进行包装,以便于运输和销售。
在此工序中,要求包装材料干净整洁,无异味,无尘;同时,包装设
备要保持清洁,防止细菌和其他污染物的污染。
总体而言,药品包材生产的每个工序都要求设备及环境干净整洁、无尘。
同时,还要求原料无异味,无杂质,最终成品要求表面光滑、无痕、
无划痕、无气泡等。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药品包材的质量和可靠性,以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疗效。
药包材生产洁净室(区)要求
一、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以下简称药包材”生产应采用使污染降至最低
限度的生产技术。
在考虑生产环境的洁净度级别时,应与生产技术结合起来。
当生产技术不
能保证药包材不受污染或不能有效排除污染时,生产环境的洁净度应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
尽量提高。
二、药包材生产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分类和用途确定相应洁净度级别,洁净级别的设置应遵循与所包装的药品生产洁净度级别相同的原则,并据此结合药包材的生产工艺进行净化
厂房的设计和施工,以保证产品在符合规定的环境里生产。
三、洁净室(区)内有多个工序时,应根据各工序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洁净度级别。
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条件下,洁净室(区)的气流组织可采用局部工作区空气净化和全室
空气净化相结合的形式,如10000级下的局部100级洁净区。
四、对于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压缩空气或各类气体,也应列入受控范围。
五、洁净工作服的洗涤干燥、工具清洗存放应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中的相应规定。
无菌工作服的整理、灭菌后的贮存应在10000级洁净室(区)内。
六、不同洁净度级别应分别设置更衣、换鞋缓冲区域。
人员和工艺原料要进入无菌核心
区,应优先选择通过几个洁净度等级逐步增加的过程,以适应于他们所要进入的区域的不同
要求。
七、药包材企业生产区域可分为生产控制区和洁净室(区
闭空间,具备粗效过滤的集中送风系统,内表面应平整光滑,
耐受清洗和消毒,以减少灰尘的积聚。
八、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生产洁净区域图例如下, 见的方式命名。
企业可根据实际状况、布局来定。
图例J,其中生产控制区应为密无颗粒物脱落,墙面和地面能
生产工序和名称以较常
300000级洁净室(区) 100000级洁净室(区) 10000级洁净室(区)
100级洁净室(区) 生产控制区 非控制区
8.1 药用氯化丁基橡胶瓶塞、药用溴化丁基橡胶瓶塞
:配料一
(图例
: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一一培根
脱外包•外包装
■
8.2
药品包装用铝箔
脱外包I外包装
8.3 药用硬片、药用复合硬片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培根
配料
8.4 药用复合膜(片)、复合膜(袋)
■脱外包■外包装
注:其中“复合”工序可以分为干法、湿法、流延、共挤等数种。
8.5塑料输液瓶(袋)
8.5.1塑料输液瓶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培根
8.5.2塑料输液袋(包括注射剂用塑料容器)
备
---------------------------------- I fc-
拉印
料
------------- ■
管
----------------------------------------------
刷
制袋、分切、热合、检查
8.5.3塑料输液膜
8.6固体、液体药用塑料瓶
输液灌装
物料缓冲
脱外包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培根
注:如果用于特殊用途或更高洁净级别的场合,该生产工序的
洁净级别必须与之适应。
8.7滴眼剂用塑料容器
注:如果用于特殊用途或更高洁净级别的场合, 该生产工序的洁
净级别必须与之适应。
8.8药用软膏管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培根
881药用软膏铝管
物料缓冲 ______ 内包装 ____________ 盖帽
4, “L 4“ —.mm .
"为
iniiHiii ■■■■ " w
■匸= *・・・・ N * ・・・亠丫
■ ■ ■ ■ HI ■ ■ ■ ■ u ■■■■ uu ■■■■*■■ ^ ^ ■■*■■■■■ MM ■■■ a BIBII ua ■■■■uuiaiaa^
配料•冷挤•定形
退火I ;脱外包
;外包装
8.8.2药用复合软管
8.9药用气雾剂喷雾阀门
零件. 清洗
装配检查
内包装
配料 *定形]
脱外包
■
外包装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培根
;脱外包;外包装
8.10 药用铝塑复合盖
烘干出口
烘干入口
外包装
铝盖
铝^盖w j 铝盖 '
清洗
_________
冲压
j _____ _ I
内包装
清洗<
物料缓冲
脱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