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肘、腕关节影像解剖细节标注及意义剖析
- 格式:docx
- 大小:5.61 MB
- 文档页数:6
42张X线片读懂常见部位X线解剖及骨折上肢骨折
正常肩关节▼
锁骨骨折▼
肩胛骨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干骨折▼
正常肘关节▼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间骨折▼
桡骨头骨折▼
前臂双骨折▼
前臂青枝骨折▼
孟氏骨折▼
盖氏骨折▼
Colles骨折▼
Smith骨折▼
正常腕关节▼
舟骨骨折▼
拳击手骨折Boxer's Fracture▼
Bennett Fracture▼
指骨骨折▼
下肢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干骨折▼
髌骨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
胫腓骨骨折▼Maisonneuve Fracture▼正常踝关节▼
踝关节骨折▼
三踝骨折▼
正常足侧位片▼
正常足正位片▼
跟骨骨折▼
Jones Fracture▼
跖骨骨折▼
正常骨盆正位片▼
常见髋关节测定线▼
骨盆骨折▼
脊柱骨折
正常胸椎▼
胸椎压缩性骨折▼
正常腰椎▼
L5腰椎骨折▼
古今
古今。
肘关节及前臂骨X线解剖(图文)时间:2009-05-04 15:07:00 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图1 肘关节正侧位X线肘关节的X线解剖肘关节常规X线片包括伸肘前后位及屈肘90°的侧位(图1)。
正位像肱桡关节间隙清晰,呈下凹的浅弧形;肱尺关节间隙有尺骨滑车切迹重叠而变暗,呈上凹的弧形,故而正位片上肘关节间隙呈波浪状。
屈肘侧位片,肱尺关节间隙清晰,呈半环形,前为冠突,后为鹰嘴。
肱桡关节掌侧清晰,背侧部分和尺骨冠突相重叠。
此时通过桡骨纵轴线的延长线也穿过肱骨小头中心。
伸肘正位片上,肱骨、尺骨长轴线形成向外165°~170°的夹角,此为生理性前臂外翻角,男性一般大于女性。
若小于l65°叫肘外翻,大于190°叫肘内翻,如果是180°则叫直肘(图1-1),均属异常表现。
肱骨长轴与尺骨长轴在内下方的夹角谓之提携角,正常范围5°~20°之间,女大于男。
图1-1肘部畸形示意图前臂骨的X线解剖常规摄前后位、侧位片。
前后位片上(图2),两骨并行,尺骨在内侧,桡骨在外侧。
桡骨上端的桡骨头呈圆盘状,桡骨颈下方的内侧缘显示三角致密影为桡骨粗隆影。
尺骨上端大而不规则,主要参与构成肘关节。
尺骨下端变细,尺骨头内后侧有尺骨茎突影。
前臂侧位片,尺、桡骨上、下两端都显示部分重叠,但骨干分开,桡骨干后缘和尺骨前缘之间显示长梭形空白区,为透亮的骨间膜。
图2 前臂骨正侧位X线像上一篇:肱骨X线解剖(图文)肩关节X线解剖(图文)时间:2009-05-04 14:58:23 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图1 肩关节正位X线像(1)锁骨的X线解剖在后前位X线片上(图1),长管状的锁骨,重叠在肺尖部,把胸骨和肩胛骨联接(2)肩胛骨的X线解剖在后前位X线片上(图1),肩胛骨呈倒置的三角形,覆盖于第2到第7肋区,透肋骨和肺野,可见其内侧缘垂直下行。
肩胛骨下角圆钝致密,外侧缘由下角向外上方延伸,呈宽厚致密影。
腕关节X线解剖及诊断,这份图谱太实用了!01解剖及测量一、关于解剖图1 成人期腕关节正侧位及舟骨蝶位片。
1.舟骨;2.月骨;3.三角骨;4.豆状骨;5.大多角骨;6.小多角骨;7.头状骨;8.钩骨;9.桡骨茎突;10.尺骨茎突;11.第一掌骨基部。
图2 成人期腕关节正侧位及舟骨蝶位片。
1.舟骨;2.月骨;3.三角骨;4.豆状骨;5.大多角骨;6.小多角骨;7.头状骨;8.钩骨;9.桡骨茎突;10.尺骨茎突;11.第一掌骨基部。
图3 成人期腕关节正侧位及舟骨蝶位片。
12.舟骨结节。
黑色箭头:舟骨腰部;白色箭头:舟骨滋养血管影。
二、测量方法图4 a.桡骨纵轴线;b.桡骨纵轴线垂线;c.桡骨远端关节面切线;d.尺骨远端关节面水平线。
A.桡骨内倾角;B.桡骨茎突长度;C.尺骨茎突长度。
A.正常为15~35˚。
若此角度改变,提示桡骨远端骨折或腕关节脱位。
B.正常为8~18mm,且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低1~1.5cm。
若此长度改变,提示桡骨远端骨折。
C.正常为2~8mm。
若此长度改变,提示尺骨茎突骨折或尺骨茎突过长(尺骨茎突撞击综合症)图5 左:正尺骨变异;右:负尺骨变异图6 尺骨茎突撞击综合症。
男-44Y,慢性严重腕尺侧痛。
尺骨茎突长约10mm(箭),月骨-三角骨间隙狭窄及退变(箭头)。
图7 a.舟骨、月骨切线;b. 月骨三角骨切线;c.尺骨远端关节面切线;d.腕骨总高度;e.头状骨长度。
A.腕骨角;B.尺腕角。
A.约130°。
腕关节骨折、脱位时此角增大,此角减小见于Madelung畸形和卵巢发育不全。
B.正常为21~51˚。
若此角度改变,提示腕骨骨折或腕关节脱位。
*腕骨高度指数:d与第3掌骨长度的比值,正常范围0.54±0.03。
Nattrass腕骨高度指数为d/e,正常范围1.57±0.05。
在月骨缺血坏死、不稳定型舟骨骨不连、腕关节不稳时,腕骨高度指数减小。
图8 Madelung畸形。
详细的肩关节X线解剖+发育+摄影技巧+测量方法※※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一世朋友※※※※※※※※※※※※※※※※※※※※※一、肩关节X线解剖二、肩关节发育过程肩胛骨于出生时大部分还是软骨。
生后第1年喙突开始化骨,至15〜20岁与肩胛骨连合。
喙突有3个二次骨化中心都在10岁以后出现,14〜17岁与喙突愈合,不可误为骨折。
肩关节盂环形骨骺约6岁开始化骨。
从儿童至青春期,骨骺骨化后,关节盂边缘影像均可呈不规则花边样或波浪状。
肩峰有2个或数个二次化骨中心,如不愈合则成为游离的肩峰小骨。
肩胛骨体在下角和脊柱缘可能有二次骨化中心,极少见。
肱骨近端有3个骨骺骨化中心,即肱骨头、大结节及小结节骨化中心。
3个骨化中心在3岁连合成一块,X线影像似一顶帽子扣在幕状干骺端和透亮骺软骨板上,18 ~22岁与骨干愈合。
儿童和少年期,X 线片上前、后骺软骨板影像不在一平面,前缘常投影在大、小结节下边,整齐或呈锯齿状,不可误认为外髁颈骨折。
到青春期(男18〜21岁,女14〜20岁)锁骨在内端出现一盘状二次骨化中心,25岁愈合。
三、肩关节常见正常结构肩胛骨滋养管:肩胛颈体交界及喙突基底部为滋养管显示较清晰部位,在切线位时显示为透亮线(箭),注意与裂纹骨折鉴别。
肩胛骨横韧带骨化:肩胛骨上的横韧带骨化(箭),使上缘与喙突间呈马鞍状,其中有小孔,不可误认为骨质侵蚀或骨囊性病变。
肱骨上切迹:肱骨近侧干骺端内缘有一浅切迹(箭),伴局部骨皮质不规则、毛糙或缺如,称为“肱骨上切迹”或“干骺端皮质不齐”,不应误为肿瘤破坏性病变。
另见肱骨近侧端未融合的骨骺呈倒V字形,边缘有硬化,可与骨折线区别。
肱骨近端骺线:肱骨近端骺线未完全闭合时,类似裂纹骨折,需注意区别(骺线边缘较致密)。
肱骨大结节生理性透亮区:肱骨大结节区的松质骨相对稀疏(箭),可形成圆形透亮区,可能被认为是溶骨性病变,并无病理学意义。
必点收藏腕关节详细解剖及影像对照腕骨腕骨(carpal bones)为短骨,共有8块,位于手骨的近侧部,分为两列,每列各4块,均以其形状命名。
其包括:与桡骨相连的近侧列的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以及与掌骨相连的远侧列的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口诀: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大体彩绘:X线平片:腕关节韧带腕关节韧带是一个高度分化的复杂连接体系,不但具有限制过度活动、稳定腕关节的作用,而且还有传导应力,协调腕骨运动的功能。
桡腕关节可作屈、伸、展、收及环转运动,其中伸的幅度比屈的小,这是由于桡腕掌侧韧带较为坚韧,使后伸的运动受到限制。
腕关节韧带分为固有性和外源性,外源性韧带(extrinsic ligaments)系指起自桡骨、尺骨和诸掌骨,附着于腕部者;起始和附着均位于腕部者,为固有韧带(intrinsic ligaments)。
在外源性韧带中,掌侧外源性韧带最恒定且最强壮,由桡骨起始的桡腕外源性韧带有桡侧副韧带和掌侧桡腕韧带,后者包括桡舟头韧带、桡月三角韧带、桡舟月韧带和短桡月韧带。
桡侧副韧带(RCL)起自桡骨茎突尖,止于舟骨腰部桡侧,但它不是位于腕关节的侧方,而是偏向掌侧,在解剖上它不是真正的侧副韧带,因此,目前大部分学者称其为桡舟韧带(radioscaphoid ligament)。
桡舟头韧带(RSC)是条粗壮的韧带,起自桡骨茎突,轻微附着于舟骨腰部桡侧,也附着于头状骨中部,MR冠状位图像表现如条纹状,位于桡月三角韧带远侧。
桡月三角韧带为腕部最大的韧带,起自桡骨茎突掌唇,桡舟头韧带的尺侧,斜向走行,附着于月骨和三角骨,MR冠状位图像表现也似条纹状,有学者称其为长桡月韧带(long radiolunate ligament)。
长桡月韧带可以表现为两条分离的韧带,包括桡骨月骨韧带,桡骨三角骨韧带,短桡月韧带(SRL),起自桡骨月状小关节面,附着于月骨掌侧,在其附着处,大部分桡侧纤维与长桡月韧带相融合。
肩、肘、腕关节影像解剖细节标注及意义剖析
骨关节解剖特别是影像断层解剖是影像诊断的基础。
因为各种疾病的影像表现都以解剖为基础,反映病理、病理生理信息,表达为X 线检查或CT密度、MRI信号强度,或超声回波强弱,以及器官、结构或病变的形态。
各种疾病的病理改变都是在正常解剖和组织中发生、发展的。
病变的修复又回归于或结局于修复性组织。
因此,为适应现代医学影像发展的要求,我们不仅要熟悉人体整体解剖、局部解剖,更应熟悉影像断层解剖、组织和病理。
01
肩关节解剖
肩关节解剖
A.右肩标本X线检查显示:肱骨头关节面呈细线样(细黑箭),有解剖颈(AN)外科颈(SN)。
骨小梁分6区:1区肱骨头骨小梁呈放射状,2区为大结节骨小梁束,3区为肱骨头大结节疏松区,4区为干骺端内侧纵行骨小梁,5区为干骺端外侧骨小梁,6区为干骺端中心疏松区,残留骺线呈“人”字形(小黑箭头),肩盂骨性关节面较厚(大黑箭头);
B.肩关节切片显示肱肩头(HH),肩胛盂(GL),盂
唇软骨(白箭头),冈上肌腱(T),肩峰下滑囊(B),内有滑膜舌(细黑箭)
肩关节标本X线片及大切片对照
A、B.肱肩头(HH),肩胛盂(GL),盂唇软骨(L),冈上肌腱(T),肩锁关节(J)中的滑膜舌(小黑箭)
肩关节解剖在影像诊断中的意义
肩关节盂浅,肱骨头大,关节软骨面广,虽然保持了肩部环转活动的灵活性和广泛性,但极易发生肩关节不稳症。
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在结构上是一个狭窄腔隙,内有肩峰下滑囊,冈上肌腱,关节囊韧带等结构。
老年人关节退变、运动创伤、肩锁关节周围骨质增生等可导致筋膜室合征(compartment syndrome)。
反复性机械性碰撞,可导致肩袖磨损、冈上肌腱炎、撕裂、滑囊炎、滑膜肥厚、粘连、钙化等,从而导致碰撞与退变的恶性循环。
02
肘关节解剖
肘关节标本冠状位解剖
A. X线检查显示:肱骨小头(x),肱骨滑车(h),外上髁(白箭),内上髁(斜边白箭)桡骨小头关节面及尺骨切迹关节面均较厚(大黑箭),而肱骨小头关节面呈细线样(小黑箭);
B.肱骨外髁(W),肱骨内髁(N),肱骨滑车间嵴(黑箭头),肱骨外上髁伸肌腱(白箭头),肱骨内上髁屈肌腱(分叉黑箭头)
肘关节标本矢状位解剖
A.标本X线检查显示肱骨远端滑车(h)及由鹰嘴窝皮质(白箭)
和喙突窝皮质(小黑箭)构成“X”征(大黑箭)。
注意尺骨切迹中心薄弱区(黑箭头)。
前方为尺骨喙突(1),后方为尺骨鹰嘴(2);
B.同一标本大切片显示肱骨下端前方喙突窝脂肪垫(小白箭头)和鹰嘴窝脂肪垫(分叉白箭头),注意尺骨切迹中心之薄弱区(大白箭头)。
尺骨鹰嘴上方为肱三头肌腱(弯黑箭)
肘关节解剖在影像诊断中的意义
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对观察骨结构异常改变、关节囊肿胀、屈伸肌腱钙化和骨化等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肘关节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成像是CT、MRI的常规检查方位,轴位是观察肘部尺桡关节及环状韧带的最佳位置,还可观察肘关节内外肌间隔腔;冠状位可观察桡侧和尺侧副韧带及内外上髁屈伸肌腱结构;矢状位可清楚显示关节囊、脂肪垫及肱三头肌腱等结构。
因此,肘关节及周围疾患,如外伤性关节内骨折,关节囊、韧带及肌腱损伤,老年关节退行性变,滑囊炎等,CT、MRI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肘部各种异常影像的辨认,都必须熟知正常肘部解剖。
03
腕关节解剖
腕关节冠状位X线、大切片解剖
A.标本X线检查显示腕部8块腕骨:大多角骨(d),小多角骨(x),头状骨(t),钩骨(g)为远排腕骨。
舟状骨(z),月骨(y),三角骨(s)及豆骨(未包括)为近排腕骨;
B.大切片显示,腕三角纤维软骨(大白箭头),腕骨间滑膜舌(短白箭头),桡侧伸肌腱(小黑箭),尺侧伸肌腱(大黑箭)。
月骨三角骨骨间韧带(小黑箭头)
腕标本矢状位X线、大切片解剖
A.腕标本X线片显示:头状骨(T),月骨(Y),桡骨远端(N)。
注意:头状骨掌侧厚骨板为掌侧骨间韧带附着部位(分叉白箭头),头状骨背侧厚骨板(白箭头)为背侧掌腕关节韧带附着点。
月骨前面为掌侧桡月韧带附着点(黑箭头之间),月骨背侧角(大黑箭)为头月背侧韧带附着点及桡月背侧韧带附着点;
B.腕矢状位大切片显示桡月掌侧韧带(黑箭),桡月背侧韧带(黑箭头),头月掌侧骨间韧带(白箭),头月背侧韧带(白箭头)
腕关节解剖在影像诊断中的意义
由多骨组成的腕关节和腕骨关节面表面光滑,使人的手与腕具有
非常灵巧的功能。
腕骨间韧带的连接既能适应腕骨的活动,又能保持关节的稳定。
外伤、感染等造成骨间韧带断裂或血运中断,将导致出现腕骨松散、关节不稳、缺血坏死等改变。
腕骨间隙内的滑膜舌,MRI可以显示。
生理情况下,滑膜舌血液渗出的关节液,给软骨以营养。
病理情况下,可出现滑膜舌组织增生纤维化,关节软骨变性、坏死,以及关节广泛粘连。
三角纤维软骨盘与桡骨关节软骨连接,构成光滑的桡腕关节面,外伤、软骨盘撕裂、断离或错位等,可造成慢性疼痛及功能障碍。
正常腕骨的骨小梁结构分布均匀,结构清晰。
遗传、营养、代谢、内分泌等疾患时,可产生腕骨变形、骨纹粗大、骨纹稀疏缺失、结构模糊或密度增高等改变。
腕骨结构的这些异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身性疾病的性质和程度。
熟悉正常腕关节解剖,有助于发现这些异常影像表现,进而做出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