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各类减水剂合成技术及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222.50 KB
- 文档页数:27
混凝土减水剂的原理及应用一、概述混凝土减水剂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添加剂,通过将其加入混凝土中,可以显著降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泵性,从而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硬化性能。
本文将从混凝土减水剂的原理、种类、应用效果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减水剂的原理混凝土减水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可以在混凝土中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使水泥颗粒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从而显著降低混凝土的黏度和内摩擦力。
此外,减水剂还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泵性,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和耐久性,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形等。
减水剂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缓凝剂和稳定剂等。
其中,有机高分子是减水剂的主要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改善水泥颗粒之间的分散状态,降低粘结能力,从而使混凝土呈现出较好的流动性和可泵性。
表面活性剂则可以通过吸附在混凝土颗粒表面,增加颗粒间的排斥力,从而改善混凝土的分散状态,减少内摩擦力和黏度。
缓凝剂则可以延缓水泥的凝结时间,使混凝土具有更好的工作性能和硬化性能。
稳定剂则可以增加混凝土的稳定性,减少混凝土的分层和沉降现象。
三、减水剂的种类1、负荷型减水剂负荷型减水剂是一种非离子型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和流动性能,可以显著降低混凝土的内摩擦力和黏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泵性。
负荷型减水剂的主要优点是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影响较小,适用于要求高流动性和高可泵性的混凝土工程。
2、中间型减水剂中间型减水剂是一种离子型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可泵性,同时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影响较小。
中间型减水剂的主要优点是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适用于各种混凝土工程。
3、高效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是一种非离子型高分子化合物,具有非常优良的分散性和流动性能,可以显著降低混凝土的内摩擦力和黏度,从而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泵性。
高效减水剂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显著降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同时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影响较小,适用于要求高流动性和高强度的混凝土工程。
减水剂的原理技术意义常用种类减水剂是指在混凝土或水泥浆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化学添加剂,以减少水泥和混凝土中的水分含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能的化学物质。
减水剂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吸附水泥颗粒表面和表面电荷的改变,降低水泥颗粒间的黏聚力和内摩擦力,使混凝土中的水能够更好地润湿水泥颗粒表面,从而减少黏土颗粒间的摩擦力,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泵性。
减水剂的技术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泵性:减水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黏聚力和黏度,使混凝土更容易流动,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劳动强度。
2.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减水剂可使水泥颗粒更好地粘合在一起,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相同强度要求下,采用减水剂可以减少水灰比,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
3.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减水剂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的干缩和收缩,提高其抗裂性能,减少混凝土的开裂。
4.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升高:减水剂可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升高速率,减少混凝土的水泥水化发热,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温度与热裂缝的产生。
常用的减水剂种类包括:缩水剂、引气剂和高效减水剂等。
1.缩水剂:缩水剂是一种通过改变水泥浆体内部结构并提高混凝土粘结力的减水剂。
它可使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塑性度提高,减小水灰比,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引气剂:引气剂是一种特殊的减水剂,它可以在混凝土中产生大量微小的气泡。
这些气泡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可塑性和抗冻性能。
引气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自由水含量,增加混凝土的孔隙率,降低强度,但同时也提高了混凝土的韧性和抗冻性能。
3.高效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是一种具有高减水率和减水持久性的减水剂。
它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能够维持较长的施工保持时间。
减水剂在工程实践中广泛应用,减轻了混凝土施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混凝土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为混凝土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减水剂的使用应遵循正确的配比和施工操作规范,以确保其稳定和可靠的减水效果。
减水剂原理减水剂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掺合剂,通过调整混凝土中水泥浆体的流动性和减少砂浆内部摩擦,从而实现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和提高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效果。
减水剂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物理原理和化学原理。
物理原理:1.分散作用:减水剂含有表面活性剂,可降低砂浆颗粒之间的表面张力,使颗粒分散,从而改善混凝土的可流动性和减少黏着剂的使用量。
2.润湿作用:减水剂能够将水分子分散到混凝土中,从而改善砂浆的流动性和润湿性。
3.防止沉淀作用:减水剂能够降低砂浆中水泥颗粒的沉淀速度,使水泥均匀分散,从而改善混凝土的均匀性。
化学原理:1.吸附作用:减水剂含有带电离子的有机分子,可与水泥颗粒表面吸附及电荷相互作用,阻碍水泥颗粒的结合,从而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
2.化学吸附作用:减水剂含有活性基团,可与水泥中的氢氧根(OH-)等离子起反应,形成活性化合物,阻碍水泥颗粒的结合,从而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
3.键合作用:减水剂中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可与水泥颗粒表面进行键合,从而降低水泥颗粒的表面能,使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流动性。
减水剂通过以上物理和化学原理,实现了改善混凝土的可流动性和减少黏着剂使用量的效果。
它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的黏稠度,提高砂浆的流动性,使混凝土易于浇注、振捣和成型。
同时,减水剂还能够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减水剂的使用应符合一定的用量和工艺要求,过量或错误的使用可能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减水剂的选择与使用需要综合考虑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坍落度、强度等因素,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进行试验验证。
综上所述,减水剂通过物理和化学原理作用于水泥颗粒及其间的相互作用,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可塑性和均匀性,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合理选择和使用减水剂,可以提高混凝土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减水剂相关内容1、减水剂:在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外加剂。
2、减水剂的作用原理:加适量的减水剂后,其憎水基团定向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并使之带有相同的电荷,在电性斥力作用下水泥颗粒彼此相互排斥,絮凝结构解体,关闭于其中的游离水被释放出来,从而在不增加拌合用水量的情况下,有效的增大了混凝土的流动性。
另一方面减水剂分子的亲水基团朝向水溶液作定向排列,其极性很强易于水分子以氢键形式结合,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溶剂化水膜,有利于水泥颗粒的滑动,也更强化了对水泥颗粒的润湿作用。
3、使用减水剂的技术经济意义:1)在保持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使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增大100-200mm。
2)在保持坍落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使混凝土的用水量减少10%-15%,高效减水剂可减水20%以上,抗压强度可提高15%-40%。
3)在保持坍落度和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可节约水泥10%-15%。
4)由于混凝土用水量减少,泌水和骨料离析现象得到改善,可大大提高混凝土抗渗性,一般混凝土的渗水性可降低40%-80%。
5)可减慢水泥水化初期的水化热速度,有利于减小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减少开裂现象。
4、我国常用减水剂种类:1)普通减水剂:以木质磺酸盐类为主,有木质素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镁及丹宁等。
2)高效减水剂:多环芳香族磺酸盐类,主要有萘和萘的同系磺化物与甲醛缩合物的盐类、胺基磺酸盐等.3)水溶性树脂磺酸盐类:主要成分为磺化三聚氰胺树脂、磺化古玛隆树脂等。
4)脂肪类族:主要有聚羟酸盐类、聚丙烯酸盐类、脂肪族羟甲基磺酸盐高缩聚物等。
5)其他:改性木质素磺酸钙、改性丹宁等。
减水剂的作用机理及几种常见减水剂1、作用机理分散作用水泥加水拌合后由于水泥颗粒分子引力的作用使水泥浆形成絮凝结构,使10%~30%的拌合水被包裹在水泥颗粒之中,不能参与自由流动和润滑作用,从而影响了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当加入减水剂后,由于减水剂分子能定向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使水泥颗粒表面带有同一种电荷(通常为负电荷),形成静电排斥作用,促使水泥颗粒相互分散,絮凝结构破坏,释放出被包裹部分水,参与流动从而有效地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润滑作用减水剂中的亲水基极性很强,因此水泥颗粒表面的减水剂吸附膜能与水分子形成一层稳定的溶剂化水膜,这层水膜具有很好的润滑作用,能有效降低水泥颗粒间的滑动阻力,从而使混凝土流动性进一步提高。
空间位阻作用减水剂结构中具有亲水性的聚醚侧链,伸展于水溶液中,从而在所吸附的水泥颗粒表面形成有一定厚度的亲水性立体吸附层。
当水泥颗粒靠近时,吸附层开始重叠,即在水泥颗粒间产生空间位阻作用,重叠越多,空间位阻斥力越大,对水泥颗粒间凝聚作用的阻碍也越大,使得混凝土的坍落度保持良好。
接枝共聚支链的缓释作用新型的减水剂如聚羧酸减水剂在制备的过程中,在减水剂的分子上接枝上一些支链,该支链不仅可提供空间位阻效应,而且,在水泥水化的高碱度环境中,该支链还可慢慢被切断,从而释放出具有分散作用的多羧酸,这样就可提高水泥粒子的分散效果,并控制坍落度损失。
2、减水剂的功能使水泥颗粒分散,改善和易性,降低用水量,从而提高水泥基材料的致密性和硬度,增大其流动性。
减水剂的种类有木质素磺酸盐、萘系减水剂、密胺系减水剂、聚羧酸盐减水剂、干酪素减水剂、氨基磺酸盐减水剂、丙烯酸系减水剂等。
3、几种市场上用量较大的减水剂木质素磺酸盐:它属于普通的减水剂,它的原料是木质素,一般从针叶树材中提取,木质素是由对亘香醇、松柏醇、芥子醇这三种木质素单体聚合而成的,用于砂浆中可改进施工性、流动性,提高强度,减水率在5%-10%。
混凝土减水剂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混凝土减水剂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中。
它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混凝土减水剂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重要建筑材料。
一、混凝土减水剂的工作原理混凝土减水剂主要通过改善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和化学反应来发挥作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减水剂工作原理:1. 润湿剂作用:混凝土减水剂中的润湿剂能够在减少水泥颗粒间的摩擦阻力的改善混凝土的湿润性,使混凝土更易于流动。
2. 分散剂作用:混凝土中的水泥颗粒会因为静电力而相互吸引,形成团聚现象,导致混凝土流动性变差。
减水剂中的分散剂能够降低水泥颗粒的静电力,使其分散均匀,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3. 吸附剂作用:混凝土减水剂中的吸附剂能够吸附水泥颗粒表面的游离离子,减少水泥颗粒间的静电斥力,使其更易于分散和流动。
4. 减水剂掺量和水化产物之间的关系:在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后,减水剂与水泥中的水化产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复合物。
这些复合物可以填充混凝土中孔隙的空间,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二、混凝土减水剂的应用混凝土减水剂在建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其具体应用情况:1. 提高混凝土流动性:混凝土减水剂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使其能够更好地填充模板,减少气泡和孔隙的产生。
这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均匀浇筑、振捣以及混凝土在梁、柱等构件中的充实具有重要意义。
2. 减少混凝土用水量:混凝土减水剂能够有效地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提高水泥的使用效率。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还能够降低混凝土的成本,并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龟裂等问题。
3. 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混凝土减水剂的应用可以改善混凝土的物理性能,使其拥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耐久性和抗渗性能。
这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都至关重要。
4. 适用于各种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减水剂不仅适用于常规混凝土工程,如房屋、道路和桥梁建设,还可用于特殊工程,如海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和高耸结构等。
常用减水剂及缓凝剂的合成一萘系减水剂的合成(一)配方原材料配比见表1。
表1 原材料配比表名称工业萘浓硫酸甲醛液碱作用合成基体磺化剂缩合剂中和用量300400300400顺序进反应釜磺化3h滴定3h直接加入(二)工艺流程将工业萘粉直接加入反应釜升温,待萘粉完全溶解后,加入浓硫酸搅拌令其均匀且开始磺化,磺化3h后滴加甲醛进行缩合,3.5h之后滴加完毕,保温反应1h,加入液碱中和反应剩余的硫酸,降温至40℃既得萘系高效减水剂。
二脂肪族减水剂的合成配方和工艺(一)配方原材料配比见表2。
表2 原材料配比表名称亚硫酸钠丙酮甲醛作用合成基体聚合缩合用量24090250工艺水420顺序进反应釜滴定3h(二)工艺流程先将420kg水加入反应釜,加入240kg对亚硫酸钠充分溶解,10min后,再加入90kg丙酮搅拌,并开始滴加250kg甲醛,3h~4h滴完。
反应釜内的升温时开冷却水降温,使滴完后温度在85℃~90℃间,保温反应5h,即可检验下料,得到脂肪族减水剂,减水率达15%~28%。
(三)合成工艺的两种改进方法1.采用单段甲醛添加工艺(A+B)(1)亚硫酸钠和水在反应釜中完全溶解后,向反应釜中滴加投入丙酮,开冷凝水;(2)向反应釜中滴加甲醛,滴加时间约1h。
溶液变黄,至黑色。
温度骤升。
发生爆沸用水冷却;(3)滴加完毕,保温4h。
结束后得成品减水剂。
生产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温度:在加入丙酮时如温度过高反应剧烈而无法控制,同时丙酮挥发浪费过多。
(2)滴加速度:甲醛滴加速度要严格控制,速度过快则整个缩合反应剧烈或无法反应。
(3)爆沸控制:反应中会发生爆沸现象,用冷水冲下。
2.采用三段甲醛添加工艺 (0.33A+B)(1)将三分之一甲醛和一半焦亚硫酸钠以及丙酮混合,不完全溶解制得A液;将三分之一甲醛和一半焦亚硫酸钠混合,不完全溶解制得B液;(2)将A、B液混合;(3)投入反应釜中,滴加三分之一甲醛,恒温56℃~66℃。
混凝土的减水剂原理混凝土的减水剂是一种可以降低混凝土水泥用量,同时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的特殊添加剂。
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改变水泥浆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控制水泥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减少混凝土的黏性和内聚力,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下面将从减水剂的分类、作用机理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减水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化学减水剂和物理减水剂。
化学减水剂是指通过化学反应改变水泥浆的物理状态,减少颗粒间的粘附力和内聚力的一种添加剂。
常见的有磺酸盐基减水剂和醚基减水剂。
磺酸盐基减水剂是通过磺化作用将硫酸钠或者磺酸与水泥浆中的Ca2+离子发生反应,形成可溶性的化合物,减少了水泥颗粒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和表面吸附力,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粘性和黏度。
醚基减水剂则是通过高分子聚合物的化学结构调整,改变水泥浆中水的吸附行为,使水泥颗粒之间的表面电荷得以中和,从而降低了水泥浆的黏性和表面张力。
物理减水剂主要利用物理吸附和离子亲和力来改变水泥浆的性质,从而达到减水的效果。
常见的有纳米级减水剂和微米级减水剂。
纳米级减水剂是由纳米技术制备的一种物理性高分子添加剂,在混凝土中形成一种纳米级的空腔结构,减少了水泥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提高了混凝土的流动性。
微米级减水剂则是利用微粒的大小和表面特性,通过吸附作用使水泥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降低,改善了混凝土的黏性和流动性。
无论是化学减水剂还是物理减水剂,它们的作用机理都是通过改变水泥浆的力学特性来实现减水的效果。
具体来说,减水剂在混凝土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减少黏性和内聚力:减水剂可以改变水泥浆的物理状态,分散水泥颗粒,减少粒间黏着力和内聚力,从而降低混凝土的黏性,使其流动性更好。
2. 降低水化热:减水剂可以延缓水泥的水化反应,降低水泥浆的水化热释放,减少温度升高带来的体积收缩和开裂的风险。
3. 提高流动性和可泵性:减水剂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流动度,使其更易于施工和加工,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劳动强度。
减水剂的制作及配方
减水剂的制作及配方
减水剂,又称抗冻剂、抗凝剂,是一种被广泛用于工业应用中以防止或延缓物料的凝结成固体的物质。
它们能有效地抑制或阻止水和醇的结合,以提高生产过程的有效性。
减水剂的种类和成分种类繁多,具体的配方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来调整,这里介绍一种常见的减水剂制作方法和配方。
一般而言,制作减水剂的原料包括:卤素表面活性剂、消泡剂、离子交换剂、消光剂等。
具体的配方如下:首先,将卤素表面活性剂、消泡剂以1:1的比例混合,然后加入离子交换剂,比例为2:1。
最后,加入消光剂,比例为3:1。
把所有原料混合均匀,搅拌均匀,直至达到无颗粒状态,即可得到减水剂。
使用减水剂的前提条件是:原料必须是浓缩的,才能有效地延缓或防止物料的凝结成固体。
同时,减水剂的效果也取决于使用方法,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对物料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减水剂的制作和使用都要求严格控制其成分和浓度,否则将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最后,为了保证减水剂的质
量,还需要定期进行检测,以确保减水剂的成分和浓度符合要求,以及确保减水剂的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混凝土减水剂的原理与分类一、引言混凝土减水剂(water reducing agen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混凝土工程中的化学添加剂,它可以显著地减少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能,从而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品质。
在工程实践中,混凝土减水剂已成为提高混凝土性能和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减水剂的原理和分类。
二、混凝土减水剂的原理混凝土减水剂的主要作用是在混凝土中起到减少水泥用量、提高流动性和降低水灰比的效果。
混凝土中的水灰比(W/C值)是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情况下,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但是在实际生产中,降低水灰比的方法往往会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变差、施工难度增加等问题,因此需要使用混凝土减水剂来解决这些问题。
混凝土减水剂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表面张力作用和化学吸附作用,使得混凝土中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从而降低混凝土的黏性和粘聚力,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此外,混凝土减水剂还可以与水泥颗粒表面反应,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水泥颗粒的表面能,降低水泥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降低混凝土的黏结力和内摩擦力,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能。
三、混凝土减水剂的分类混凝土减水剂的分类主要根据其化学成分、使用对象和作用机理来进行分类。
1. 根据化学成分按照化学成分的不同,混凝土减水剂可以分为有机减水剂和无机减水剂两大类。
(1)有机减水剂有机减水剂是一种以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混凝土减水剂。
有机减水剂根据其分子结构和功能特点,可以分为脂肪族有机减水剂、磺酸盐型有机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等几种类型。
脂肪族有机减水剂是一种以脂肪族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混凝土减水剂,通常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抗泡性能,但其减水效果不如其他类型的有机减水剂。
磺酸盐型有机减水剂是一种以磺酸盐为主要成分的混凝土减水剂,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和减水性能,但其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和耐久性能影响较大。
聚羧酸减水剂是一种以聚羧酸为主要成分的混凝土减水剂,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和减水性能,且对混凝土的水泥胶体和骨料不产生明显的影响,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有机减水剂。
减水剂制备方法
减水剂制备方法通常包括蒸馏、离子替换、活性炭吸附、络合反应、汽溶法和有机合成方法。
蒸馏法是一种人工分离液体混合物中的水分的方法,它可以通过在一端加入大量溶剂,蒸馏温度控制在蒸馏液体中离开水分泡沫和烟雾的一定温度,在另一端积聚水分。
离子替换法是一种替换水中离子和低分子物质的方法,其原理是将添加到被处理液体中的交换性离子,通过离子交换模型的作用,和水中的离子结合起来,然后离开水分,加快减少水含量的过程。
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对水分子能力的吸附作用,可以使水分子、分子将活性炭吸附,而不被还原,从而达到减少水分的目的。
络合反应是添加一定的离子合成剂形式的有机络合物,经反应,将水分隔离出来,形成氢离子和杂质,增加被处理液体的氢浓度。
汽溶法是以气体代替液体作为溶剂,将水分溶解在气体中,通过过滤以减少水分的一种方法。
有机合成方法是基于有机物的特性,通过选择特定的有机物,将其和水分反应,可以将水分从原料中分离出来。
混凝土减水剂的原理及应用一、引言减水剂是混凝土配制中的重要添加剂,它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塑性,使混凝土达到更好的工作性能和性能稳定性。
混凝土减水剂通过改变混凝土中水泥颗粒的表面能力、水泥颗粒间的形态和结构,从而实现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稳定性的提高。
本文将深入探讨混凝土减水剂的原理及应用。
二、混凝土减水剂的原理1.减水剂的分类减水剂根据其化学成分和作用机理不同,可以分为有机减水剂、无机减水剂和复合减水剂。
其中,有机减水剂是指从煤焦化产生的化学副产物中提取的化合物,主要成分为磺酸盐和聚羧酸盐;无机减水剂是指以磷酸盐、铝酸盐、硅酸盐等为主要成分的无机化合物;复合减水剂是指有机减水剂和无机减水剂的混合物。
2.减水剂的作用原理减水剂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三种机理实现的:分散作用、吸附作用和缩减作用。
(1)分散作用分散作用是减水剂最主要的作用机理,它是指减水剂分子通过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使水泥颗粒间的静电斥力降低,从而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塑性。
减水剂分子能够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分散剂膜,使水泥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从而使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塑性得到改善。
(2)吸附作用吸附作用是指减水剂分子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从而使水泥颗粒表面的电荷分布发生改变。
减水剂分子中的带电基团与水泥颗粒表面的带相反电荷的基团相互吸引,从而使水泥颗粒表面的电荷分布均匀,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3)缩减作用缩减作用是指减水剂分子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分散剂膜,从而使水泥颗粒表面的活性部位得到封闭,使水泥颗粒形成一定的缩减作用。
缩减作用能够有效地抑制水泥颗粒的凝聚作用,从而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三、混凝土减水剂的应用1.减水剂的选择在选择减水剂时,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质和技术要求,综合考虑减水剂的类型、用量、适应性等因素。
一般来说,有机减水剂适用于高流动性混凝土和超高性能混凝土,而无机减水剂适用于低流动性混凝土和高强度混凝土。
2.减水剂的掺量减水剂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要求、混凝土原材料的性质、减水剂的类型和质量等因素进行合理控制。
减水剂是当前外加剂中品种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种,根据其功能分为:普通减水剂(在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外加剂);高效减水剂 (在保持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大幅度减少用水量的外加剂);引气减水剂(兼有引气和减水功能的外加剂);缓凝减水剂(兼有缓凝和减水功能的外加剂);早强减水剂(兼有早强和减水功能的外加剂)。
减水剂按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木质素磺酸盐系;多环芳香族磺酸盐系;水溶性树脂磺酸盐系;糖钙等。
1.常用减水剂(1)木质素磺酸盐系减水剂。
这类减水剂根据其所带阳离子的不同,有木质素磺酸钙(木钙)、木质素磺酸钠(木钠)、木质素磺酸镁(木镁)等。
其中木钙减水剂(又称M型减水剂)使用较多。
木钙减水剂是由生产纸浆或纤维浆的废液,经生物发酵提取酒精后的残渣,再用石灰乳中和、过滤、喷雾干燥而制得的棕黄色粉末。
木钙减水剂的掺量,一般为水泥质量的0.2%~O.3%,当保持水泥用量和混凝土坍落度不变时,其减水率为10%~15%,混凝土28d抗压强度提高 10%~20%;若保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坍落度不变,则可节省水泥用量10%左右;若保持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变,则可提高混凝土坍落度80~100mm。
木钙减水剂对混凝土有缓凝作用,掺量过多或在低温下缓凝作用更为显著,而且还可能使混凝土强度降低,使用时应注意。
木钙减水剂是引气型减水剂,掺用后可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性、降低泌水性。
木钙减水剂可用于一般混凝土工程,尤其适用于大模板、大体积浇注、滑模施工、泵送混凝土及夏季施工等。
木钙减水剂不宜单独用于冬季施工,在日最低气温低于5℃时,应与早强剂或早强剂、防冻剂等复合使用。
木钙减水剂也不宜单独用于蒸养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
(2)多环芳香族磺酸盐系减水剂这类减水剂的主要成分为萘或萘的同系物的磺酸盐与甲醛的缩合物,故又称萘系减水剂。
萘系减水剂通常是由工业萘或煤焦油中的萘、蒽、甲基萘等馏分,经磺化、水解、缩合、中和、过滤、干燥而制成。
减水剂合成配方一、减水剂合成配方简介减水剂可是在混凝土等建筑材料里超有用的东西呢。
它能在不改变混凝土工作性的情况下,减少用水量,让混凝土性能变得更好。
二、常见的减水剂合成原料1. 萘系原料萘可是这个配方里很重要的东西哦。
它可以从煤焦油里提取出来,是一种白色的晶体。
萘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处理,就可以成为萘系减水剂的一部分。
2. 聚羧酸系原料不饱和聚醚是聚羧酸系减水剂合成常用的原料呢。
它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能让减水剂在混凝土里更好地发挥分散作用。
还有丙烯酸等单体,这些单体在合成过程中会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聚羧酸系减水剂。
三、减水剂合成的一般步骤1. 萘系减水剂合成步骤首先要把萘进行磺化反应。
这个反应就是让萘和浓硫酸发生反应,反应的条件很重要哦,要控制好温度和反应时间。
一般温度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反应时间也不能太长或者太短。
然后进行缩合反应。
把磺化后的产物和甲醛等进行缩合,这个过程也需要合适的反应条件,比如合适的酸碱度等。
2. 聚羧酸系减水剂合成步骤先进行聚合反应。
把不饱和聚醚和丙烯酸等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
引发剂的用量要合适,如果用量太多或者太少,都会影响聚合反应的结果。
接着可能还需要进行一些后处理,比如中和反应等。
中和反应就是用碱来中和聚合后的产物,让减水剂的性能更稳定。
四、合成减水剂的注意事项1. 原料质量的控制原料的纯度一定要高,如果原料里有杂质,可能会影响减水剂的合成效果。
就像做菜一样,如果食材不好,做出来的菜味道肯定也不好。
2. 反应条件的精准控制温度、酸碱度和反应时间这些反应条件一定要严格控制。
比如说温度高一点或者低一点,可能合成出来的减水剂性能就会有很大的差别。
聚羧酸减水剂合成原理(一)聚羧酸减水剂合成原理解析聚羧酸减水剂的定义聚羧酸减水剂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它由聚羧酸单体和助剂等组成。
聚羧酸单体的合成1.酯化法合成–将醇和羧酸以一定的摩尔比例混合,加入催化剂,在适当的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即可生成聚羧酸单体。
–催化剂常用的有有机锡化合物、有机胺等,反应温度通常在150°C左右。
–酯化法合成的优点是反应温度相对较低,操作简单。
2.缩合法合成–将聚羧酸单体分散在水中,加入缩合剂进行反应。
–缩合剂主要是一些活性氢化合物,如醛类、酮类等。
–缩合法合成的优点是反应时间短,产率高。
助剂的作用及选择1.助剂的作用–调节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结构,改变其性能。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如减水、保水、减缩性等。
2.助剂的选择–增塑型助剂:常用的有多元醇类、缩醛类、缩酮类等。
可有效降低混凝土的黏度和表面张力,提高流动性和可调性。
–粘结型助剂:常用的有硅烷类、磷酸盐类等。
可提高混凝土的附着力,增强其抗裂性能。
–缓凝型助剂:常用的有硼酸盐类、慢释放型碱类等。
可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便于施工操作。
聚羧酸减水剂的工作原理1.吸附作用–聚羧酸减水剂分子中含有羧酸团和疏水基团,可通过吸附作用与水泥颗粒和骨料表面相互作用,形成吸附膜,降低混凝土内部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其易于分散和流动。
2.电荷作用–聚羧酸减水剂分子中的羧酸团可解离产生负电荷,与水泥颗粒表面的阳离子形成静电吸引力,改变混凝土内部的电荷分布,降低颗粒间的库仑斥力,从而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
3.空间位阻作用–聚羧酸减水剂分子具有长链结构,可在混凝土中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增加混凝土颗粒间的相对位置,减少颗粒间的摩擦力,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
结束语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和工作原理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在混凝土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聚羧酸减水剂的原理,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实践,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