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音乐篇》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00.00 KB
- 文档页数:94
2019公共艺术(⾼教版_⾳乐篇_)教案_第三单元--璀璨的乐器_第六节_交响曲《交响曲》教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导⼊播放图⽚,提问学⽣认识这些⾳乐家吗?海顿贝多芬莫扎特交响曲的发展过程中,以“交响曲之⽗”海顿、“⾳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乐史上竖⽴了⼀座不朽的丰碑。
观看图⽚认识作曲家学⽣对交响乐影响较⼤的作曲家初步认识,激发学⽣的学习兴趣。
为学习交响曲打好基础。
交响曲交响曲⼀词源于希腊⽂,原意为“⼀齐响”,后来经过发展,指的是由交响乐队演奏的由若⼲个独⽴但相互有内在联系的乐章组成的⼤型器乐套曲。
了解交响曲的演奏形式为学习感受乐曲奠定基础,激发学⽣的学习主动性。
第九⼗四交响曲惊愕作1、故事讲解惊愕交响曲的由来你作品特点与结构。
2、了解海顿的⽣平及代表作品。
聆听介绍作品的同时让学⽣了解作品为欣赏乐曲做好铺垫。
聆听欣赏多媒体播放⾳乐,提出问题:1、乐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3、为什么这个乐章叫做“惊愕”?师⽣总结:这是⼈们最熟悉的慢板乐章,优美的旋律具有⼀种内在的美和魅⼒。
乐曲中出现了变奏,⾳乐中的不和谐⾳的造成惊愕的特别效果。
欣赏讨论交流启发学⽣对⾳乐的想象⼒、感受⼒及⾳乐的谈就能⼒。
了解交响乐队的配置聆听、感受了解了解交响乐队的配置,相关知识,更好地欣赏⾳乐。
第四⼗交响曲第⼀乐章作品作者介绍教师简单介绍作者作品的相关知识让学⽣了解《第四⼗交响曲》是⼀部带有戏剧成分的抒情性交响曲,感情丰富、细腻,充满内在的激情,有⼀种震撼⼈⼼的⼒量。
莫扎特的⽣平及代表作品了解作品、作者让学⽣了解作品,为欣赏⾳乐打好基础。
聆听欣分段欣赏,播放⾳乐,提出问题:1、乐曲的第⼀主题在哪⾸歌曲中出现过?2、乐曲的有着怎样的⾳乐形象?聆听感受的感受与理解,培养学⽣⾳乐感受⼒、⾳乐分析能赏3、第⼀主题和第⼆主题⾳乐情绪有变化吗?4、感受每个主题⾳乐的发展变化,展开想象谈谈你的感受。
最新精品文档,知识共享!《管弦乐曲》教案附页学科音乐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课题《管弦乐曲》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公共艺术》音乐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管弦乐曲及管弦乐队的组成2、通过欣赏乐曲了解交响诗、加伏特舞曲、序曲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能力目标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及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在欣赏乐曲后,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听后联想到的景色,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听后联想到的景色,分享分享音乐带给我们的享受。
教学重点聆听欣赏乐曲,了解管弦乐曲的不同作品类型及音乐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序曲、交响诗、序曲的艺术内涵。
教法启发引导法视听法积极评价法学法体验法总结归纳法讨论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播放图片,提问学生播放图片,提问学生小提琴小提琴单簧管单簧管单簧管小号小号小号1、你认识这些乐器吗?它们属于民族乐器,你认识这些乐器吗?它们属于民族乐器,还是西还是西洋乐器?洋乐器?2、你还知道哪些乐器属于西洋管弦乐器、你还知道哪些乐器属于西洋管弦乐器观看图片认识乐器学生对各种器乐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
为学习为学习管弦乐曲打好基础。
《1812》年序曲乐曲简介故事讲解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了解乐曲背后故事情节聆听故事,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为学习感受乐曲奠定基础,同事故事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聆听欣赏一、完整聆听在每个主题音乐出现时教师在屏幕上出现故事线索,让同学们循着1821年俄法之战历史事件的线索边聆听边感受联想,对比每一段的音乐情绪和所表现的场景,说出你的感受和联想到了什么?感受和联想到了什么?欣赏讨论交流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感受力。
二、交流与探究1、你最有感想和联想的是那一部分?、你最有感想和联想的是那一部分?2、根据作品的剧情发展你能说出各段的情绪变化吗?绪变化吗?知识拓展1、了解拿破仑及生平、了解拿破仑及生平2、马赛曲、马赛曲 由鲁热·德·利尔创作于法国大革命期间,是一首深受法国群众喜爱、流行最广、鼓舞斗志的自由赞歌,后成为法国国歌。
中职公共艺术音乐教案教案标题:中职公共艺术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公共艺术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公共艺术音乐的基本表演技巧;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合作意识;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音乐教材、录音设备、乐器等;2. 教学场所:音乐教室或礼堂等。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第一课时:公共艺术音乐的概述a. 教学内容:介绍公共艺术音乐的定义、发展历程、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等;b. 教学方法:讲解结合举例,让学生对公共艺术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
2. 第二课时:公共艺术音乐表演技巧a. 教学内容:介绍公共艺术音乐表演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如音准、节奏感、音色等;b. 教学方法:示范演奏、学生模仿、小组交流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表演技巧。
3. 第三课时:公共艺术音乐的鉴赏a.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公共艺术音乐作品,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之间的区别;b. 教学方法:播放不同风格的公共艺术音乐,要求学生做出评价并交流意见。
4. 第四课时:公共艺术音乐的创造与表演a. 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进行公共艺术音乐的创作,并组织演出活动;b. 教学方法:分组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动交流。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通过课堂问答、听力测试等方式,测试学生对公共艺术音乐的掌握情况;2. 表演评估:评价学生在公共艺术音乐表演中的准确性、表现力等;3. 创作评估: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创造性、做工等。
五、教学延伸与拓展:1. 邀请专业音乐人士来校进行讲座或指导,提供更专业的艺术指导;2. 组织学生参加公共艺术音乐比赛、演出等活动,提升他们的艺术水平;3. 定期进行音乐欣赏课,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以上是关于中职公共艺术音乐教案的建议和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和补充教案内容,以达到教学目标。
《协奏曲》教案附页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播放图片,提问学生小提琴单簧管小号1、你认识这些乐器吗?这些乐器可以组成什么样的演奏形式?观看图片认识乐器学生对各种器乐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习协奏曲打好基础。
协奏曲协奏曲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竞争”或“比赛”。
它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大协奏曲”,是一种由多件乐器组成一组乐器与乐队竞奏,有时候特别强调管乐器和弦乐器之间的差别,其中代表作有《F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
第二种协奏曲就是由一件独奏乐器与乐队竞奏的“独奏协奏曲协奏曲通常是由“快—慢—快”三个乐章组成,而在第一乐章总穿插一长段独奏乐器的华彩乐段,由独奏者单独炫技表演,第二乐章是慢速,以便于独奏乐器抒发其歌唱性特点,最后的乐章往往带有活泼欢快的特性。
了解协奏曲的表现形式和演奏特点为学习感受乐曲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F 大调第二作品介绍这部作品是享有古典音乐最高荣誉的“音乐之父”巴赫所创作的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中的第二首,是巴洛克时期精美的复调代表作品之一,这首作品主要为小号、长笛、聆听介绍作品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品为欣赏乐曲做好铺垫。
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一乐章双簧管和小提琴4件乐器而写,再加上其他的伴奏乐器。
作品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快板。
整个作品运用了大量的叠句,在叠句各次重复出现之间有着织体清晰的插部,简短而生动的独奏、二重奏、三重奏,主题此起彼伏,又相互关联。
聆听欣赏一、多媒体播放音乐片段听辨乐曲中的主要4件乐器,听辨它的音色。
二、提出问题:1、乐曲中还出现了哪些乐器?2、这些乐器都表现了怎样景象?谈谈你的感受。
欣赏讨论交流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感受力。
音乐知识巴洛克音乐西方音乐史上一般将1600年~1750年这一段时期产生的音乐统称为巴洛克音乐。
构思宏大,情绪夸张,气度高昂,讲究对称华丽,富有精美的装饰性是巴洛克音乐的美学特征。
多为复音、复调音乐。
这一时期音乐的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第和亨德尔等。
旗开得胜《音乐表现形式》
教案
1
多媒体播放视频,学生欣赏并思考:
这两段视频分别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的?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课课题:音乐的表现形式。
1.想一想
声乐▏《我和你》
歌手——刘欢、莎拉·布莱曼
3.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
4.师生交流
①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5.学唱歌曲
学生跟随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
6.师生共同分析歌曲旋律,学生思考
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
了解调式、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7.深入理解,启发学生
这首歌的名字仅仅指“我”和“你”两个人
聆听体验:感
受声乐这一
音乐表现形
式
讨论对音乐
的感受
讨论旋律的
特点,从而
了解中国民
族五声调式
感受《我和
你》的内在情
感,培养学生
的想象力和
音乐感受能
力
1。
高教版中职公共艺术音乐篇说课稿中国民歌之山歌《中国民歌之山歌》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教材:公共艺术(音乐篇)》第一单元《美妙的歌声》的第一节《中国民歌》。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中国民歌的体裁与其特点,重点介绍当中的山歌。
是一堂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认识、中国民歌的体裁与特点。
(2)能力目标:学唱歌曲《刘三姐对山歌》。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发散创新思维。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中国民歌中山歌的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发散创新思维。
二、说教法说学法教法:我将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具体为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运用钢琴教学,弹唱示范,随琴哼唱,互动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采用欣赏法、聆听法、讨论法、小组活动法。
通过讨论、小组活动,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三、说学情分析这堂课面对的是职高的学生,她们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音乐知识基础浅薄,所以不能讲的太深,太广。
本节课分2个课时,这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学习探究中国民歌的特点与体裁,重点学习当中的“山歌”。
四、说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5分钟)(1)先由我弹唱一首中国汉族民歌《龙船调》,并邀同学们配合老师来共同完成。
(2)接下来我将提问:老师唱的这首歌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歌曲?是属于通俗、美声还是民族呢?(民歌)从民歌这个词而引出课题——让我们一同走近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歌。
(通过这样的参与互动,讨论的方式导入,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吸引感动学生,从中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体现出新课标中“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作用。
旗开得胜
《外国民歌》
教案
学法体验法总结归纳法讨论法
教学环节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新课导入1.由上节课学过的中国民歌,引出本课课题:《外国
民歌》
2.和学生一起了解各国民歌差异性的原因
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自然环境、语言。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日本民歌┃《樱花》1.多媒体播放歌曲《樱花》,学生欣赏并思考
①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引导学生谈感受。
3.深入分析歌曲旋律——日本五声调式音阶
4.引导学生总结日本民歌《樱花》的音乐特点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倾听节奏与旋
律的变化,感
受日本音乐的
特点
与中国民族歌
曲五声调式旋
律进行比较,
体会不同
引导学生感
受日本民歌
的音乐特点
1。
公共艺术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公共艺术音乐教案目标:1. 了解公共艺术音乐的概念和意义。
2. 探索不同类型的公共艺术音乐。
3. 培养学生对公共艺术音乐的欣赏能力。
4. 鼓励学生参与公共艺术音乐活动。
教案步骤:导入(5分钟):1. 引入公共艺术音乐的概念,解释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2. 与学生分享一些著名的公共艺术音乐作品,如音乐会、街头表演等。
探索(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对公共艺术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公共艺术音乐作品,并向全班展示,解释他们选择该作品的原因。
学习(20分钟):1. 听音乐会:播放一段公共艺术音乐会的录像或音频,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记录他们的感受和观察。
2. 分析音乐会:与学生一起分析音乐会的要素,如乐器、演奏技巧、演出者等,让他们了解音乐会的组成部分。
实践(15分钟):1.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一项公共艺术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器表演等。
让学生亲身体验公共艺术音乐的魅力。
2. 学生反思:让学生分享他们参与活动的感受和体会,鼓励他们思考公共艺术音乐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总结(5分钟):1. 总结学习内容:回顾公共艺术音乐的概念和不同类型。
2.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支持公共艺术音乐。
教案延伸活动:1. 学生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公共艺术音乐作品,可以是歌曲、曲调或乐器演奏等。
2. 参观音乐会: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公共艺术音乐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欣赏。
教案评估:1. 学生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对公共艺术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活动参与度: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3. 学生反思:评估学生对公共艺术音乐活动的反思和思考能力。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教案内容符合学生所在教育阶段的要求。
2. 适当调整教案步骤和时间,以适应班级的实际情况。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2016公共艺术(高教版音乐篇 )教案第三单元--璀璨的乐器第六节交响曲置,包括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
这些乐器在交响曲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创造出壮美的音乐效果。
欣赏交响曲的演奏特点通过欣赏交响曲,学生可以了解交响曲的演奏特点,包括强弱节奏的变化、音乐情感的转折和乐器的交错演奏等。
同时,学生也可以研究和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如音高、音符、节拍等。
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所包含的情感和艺术内涵交响曲作为一种高雅的音乐形式,不仅仅是音乐的组合,更是一种情感和艺术的表达。
学生需要通过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所包含的情感和艺术内涵,才能更好地欣赏和表达音乐。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启发引导法、视听法、积极评价法、学法体验法、总结归纳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品介绍:本次课程将介绍贝多芬的第四十交响曲和第五交响曲。
首先,教师将简单介绍作曲家XXX的生平及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XXX对音乐发展的贡献。
然后,教师将介绍XXX对交响曲发展的贡献不可估量,他的交响曲思想内涵深刻、戏剧性强烈,英雄形象和革命精神在他的交响曲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第四十交响曲:教师将让学生分段欣赏第四十交响曲,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音乐。
首先,学生将听到命运敲门式的动机主题,顽强、威严、凶险。
它是整部交响曲的“核心”。
第二主题,旋律抒情、安谧而温暖,仿佛是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命运再次出现,光明与黑暗的音乐之间的较量愈演愈烈,形成了全乐章的最。
乐曲表现了英雄和命运的抗争,乐章结尾,命运主题用敲门动机的强烈音响宣告了自己暂时的胜利。
第五交响曲:教师将介绍第五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和主题,让学生了解它是XXX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然后,教师将让学生分段欣赏第五交响曲,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音乐。
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
展示了一幅与命运斗争的场面,音乐象征着英雄的力量如排山倒海之势,向命运发起猛烈的冲击。
2016公共艺术(高教版音乐篇)教案第三单元--璀璨的乐器第五节协奏曲《协奏曲》教案音乐新授课 2课时学科课型课时课题《协奏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公共艺术》音教材乐篇1、了解什么是协奏曲及协奏曲的两种表现形式。
2、通过欣赏乐曲了解协奏曲的演奏特点,同时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目标的音乐知识。
教学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能力目标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目标及探究能力,能够分辨协奏曲的两种表现形式。
在欣赏乐曲后,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听后联想到的场景,分享情感目标音乐带给我们的享受。
教学聆听欣赏乐曲,了解协奏曲及协奏曲的两种表现形式。
重点教学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所包含的音乐情感和艺术内涵难点启发引导法视听法积极评价法教法体验法总结归纳法讨论法学法附页1教学教师学生设计环节活动活动意图播放图片,提问学生新小提琴单簧管小号学生对各种课器乐有初步观看图片的认识激发导认识乐器学生的学习入兴趣。
为学习协奏曲打好 1、你认识这些乐器吗,这些乐器可以组成什么样基础。
的演奏形式,协奏曲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竞争”或“比赛”。
协它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大协奏曲”,是一种由多件乐器组成一组乐器与乐队竞奏,有时候特奏别强调管乐器和弦乐器之间的差别,其中代表作有《F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
为学习感受了解协奏曲乐曲奠定基曲第二种协奏曲就是由一件独奏乐器与乐队竞奏础~激发学生的表现形式的“独奏协奏曲的学习主动和演奏特点性。
协奏曲通常是由“快—慢—快”三个乐章组成,而在第一乐章总穿插一长段独奏乐器的华彩乐段,由独奏者单独炫技表演,第二乐章是慢速,以便于独奏乐器抒发其歌唱性特点,最后的乐章往往带有活泼欢快的特性。
F大介绍作品这部作品是享有古典音乐最高荣誉的的同时让学调作生了解作品“音乐之父”巴赫所创作的六首勃兰登堡协聆听为欣赏乐曲第品奏曲中的第二首,是巴洛克时期精美的复调做好铺垫。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案课时分配表第一章情感目标:聆听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体会音乐传递出的真挚情感教学重难点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旋律、调式、曲式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视听法、积极评价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材基本流程:【课堂导入】由音乐老师向同学们提几个问题,如:(1)你经常在哪些场合中听到音乐?(2)你喜欢听音乐吗?经常听哪些类型的音乐?(3)你觉得人们在什么情形下会听音乐?(4)生活中,哪些场合会播放音乐?如果没有音乐,世界会变成怎样的?(5)你会去剧院听音乐会吗?在简短的讨论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接下来,老师播放两首速度和力度不一的歌曲,让学生静心感受。
歌曲1 歌曲2老师提问:这两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老师引导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引出本节课题——音乐的要素。
【基础知识】音乐的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主要包括速度、力度、节奏、旋律、调式、曲式等。
这些要素之间是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
1.速度和力度速度是指音乐进行的快慢。
力度又称音强,是指音的强弱程度,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音乐的速度越快、力度越大,越让人紧张、兴奋;速度越慢、力度越小,越让人放松、沉静。
2.节奏和旋律节奏是有一定速度和音调的节拍,如有的节奏是“嘭恰,嘭恰恰”,有的是“咚咚呛”等。
旋律是由一系列不同或相同音高的音以特定的高低关系和节奏关系联系起来的音的序列。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也是构成音乐美的主要艺术手段。
3.调式和曲式调式是指乐曲中的各音在音高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各音之间的内在规律。
调式因所包含的音数量不一、各音同主音所构成的音高关系不同而有多种形式。
曲式就是乐曲的结构形式。
音乐结构单位的名称有动机、乐节、乐句、乐段等,其中动机为最小单位,至少包括一个强音和一个弱音,两个动机可构成一个乐节,两个乐节可构成一个乐句,两个乐句可构成一个乐段。
一般来说,由一个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一部曲式”,由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二部曲式”……【作品赏析】2《We Will Rock You》赏析1.想一想:同学们有没有听过《We Will Rock You》这首歌,是否了解或者知道它的演唱者?2.老师使用多媒体播放《We Will Rock You》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
3.播放完一遍后,老师向学生介绍该作品及歌曲演唱者皇后乐队。
作品简介:《We Will Rock You》是皇后乐队的代表作,歌曲昂扬向上、震撼人心,被大量的体育甚至政治场合借用,是1994年美国世界杯足球赛的主题曲。
皇后乐队(Queen):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一支杰出的摇滚乐队,曾创造了一种如歌剧般华美、如史诗般恢宏的音乐。
乐队成员包括主唱弗雷迪·默丘里、吉他手布赖恩·梅、鼓手罗杰·泰勒和贝斯手约翰·迪肯。
4.老师提出问题:这首歌的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并再次播放歌曲视频。
5.老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赏析,学生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
歌曲赏析要点:歌曲节奏鲜明,旋律跳动,使人兴奋、雀跃。
歌曲中整齐的鼓掌声与口号一般的合唱,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拍手、跺脚、和唱。
主唱的声音极富感染力,能让人感受到摇滚乐所带来的无与伦比的震撼。
6.学生跟随老师的琴声学唱歌曲,感受摇滚乐的魅力。
《我和你》赏析1.想一想:同学们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是哪首歌曲吗?2.老师介绍作曲家——陈其钢,歌手——刘欢、莎拉·布莱曼。
陈其钢:旅法华人作曲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曾获梅狄西斯庄园奖、法国“交响音乐大奖”、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法兰西学院罗西尼奖、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等。
代表作品有《我和你》《蝶恋花》《走西口》等。
刘欢:中国著名歌唱家、知名音乐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师(目前仍然在职),曾先后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举办音乐专题讲座。
代表作品有《少年壮志不言愁》《心中的太阳》《弯弯的月亮》《亚洲雄风》《花落花开》《好汉歌》《从头再来》《凤凰于飞》等。
莎拉·布莱曼:英国跨古典与流行的女高音歌唱家,有“歌剧天使”“月光女神”“舞台剧歌后”等美誉。
代表作品有《斯卡波罗集市》《歌剧魅影》《月光女神》《猫》等。
3.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
4.老师引导学生赏析歌曲,师生通过歌曲的旋律、速度和调式,体会音乐所传递的主题,并对听后的感受进行交流。
歌曲赏析要点:《我和你》用优美、舒展的旋律,简单、徐缓的节奏,诠释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
第一段是中文,由中国歌手刘欢用温暖、明亮的声音传达出中国人民的真挚情感;第二段是英文,由享誉全球的歌手莎拉·布莱曼用国际化的嗓音诠释奥运会属于全世界;第三段是童声合唱,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和平与3和谐;第四段是混声合唱,将整首歌曲及开幕晚会推向高潮。
【课堂互动】刘欢演唱的很多歌曲都被用在影视剧中,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歌曲,如《弯弯的月亮》《千万次的问》《好汉歌》《天地在我心》等,并分享歌曲带给自己的感受。
【课堂小结】本课知识回顾,做“拓展提高”。
第二节课题音乐的表现形式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
2.把握民谣、圆舞曲的音乐特点能力目标:1.通过聆听、欣赏音乐作品,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描绘的画面和传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2.能轻声哼唱《北京欢迎你》情感目标:在欣赏中体会音乐饱含的情感,感悟人生,得到愉悦的精神享受教学重难点通过聆听、欣赏,感受声乐、器乐两种音乐表现形式的音乐特点,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描绘的画面和传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视听法、积极评价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材基本流程:【课堂导入】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两段视频——人声演唱视频和器乐演奏视频。
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两段视频分别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的?视频欣赏完后,老师引导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引出本节课课题——音乐的表现形式。
【基础知识】音乐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声乐和器乐两大类。
1.声乐声乐就是人的歌唱。
人类歌唱艺术有众多的表现形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歌唱流派。
由于用歌声来表情达意自由、直接,因此很多人喜欢听歌、唱歌。
2.器乐器乐就是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音高可以比人声更低或更高,表现的音乐形象也更丰富。
不同的乐器演奏给人独特的音乐享受,多种乐器配合演奏的音乐更是妙不可4言。
【作品赏析】《北京欢迎你》赏析1.想一想:除了《我和你》这首歌,同学们还知道哪首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关的歌曲呢?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北京欢迎你》这首歌。
2.老师使用多媒体播放《北京欢迎你》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
3.播放完一遍后,老师向学生介绍该作品及作词者林夕和谱曲者小柯。
作品简介:《北京欢迎你》是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由北京奥组委推出的一首以奥运为主题的歌曲。
这首歌由林夕作词,小柯谱曲,百位明星共同演唱,深受大众喜爱,曾为2009年音乐之声(Music Radio)点播冠军曲。
林夕:中国香港词作家,他所填词的歌曲流传广泛、获奖无数,曾获得香港乐坛最高荣誉大奖——“金针奖”。
他填词的歌曲作品有《红颜白发》《约定》《左右手》《至少还有你》《红豆》《我》《侧面》《我最亲爱的》等。
小柯:本名柯肇雷,词曲作家、制作人。
曾为电视剧《神雕侠侣》创作片头曲《归去来》;所创作歌曲《生命之风》由那英演唱,并获得第四届东方风云榜中国十大金曲奖。
4.赏析百位明星共同歌唱的《北京欢迎你》视频,感受音乐的中国风味,体会音乐传递的信息歌曲赏析要点:《北京欢迎你》采用民谣形式歌唱,从北京普通人家的视角展开,不但用热情的音符表达了北京奥运到来时人们的喜悦心情和对奥运客人的欢迎之意,还表现了华人音乐人热情欢迎世界各地的友人到北京参与奥运会的积极姿态和真挚感情。
这首歌曲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主题,在音乐电视里融入了很多北京的地标景观,具有浓厚的北京特色,选景不仅体现了北京的面貌,而且展示了北京乃至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
5.师生交流:这首歌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6.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蓝色多瑙河》赏析1.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并思考:①乐曲主要由哪些乐器演奏?②当你听到这段音乐的时候,你眼前浮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2.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感受器乐这一音乐表现形式的特点,通过想象乐曲描绘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
3.了解《蓝色多瑙河》的创作背景。
1866年,奥地利帝国在普奥战争中惨败,帝国首都维也纳的民众陷于沉闷的情绪之中,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
为了摆脱这种情绪,小约翰接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贝克的委托,为他的合唱队创作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
54.介绍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
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
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春之声》《艺术家的生活》《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
5.再次欣赏,学生跟随音乐哼唱并思考:①第一圆舞曲分为几部分?②它的速度是怎样的?③它的旋律有什么特点?6.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圆舞曲的音乐特点。
圆舞曲(Waltz):音译为“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后用于社交舞会。
它采用节奏分明的3/4拍,旋律流畅,表达轻松愉快的情绪,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课堂互动】欣赏与感受合唱演绎的《蓝色多瑙河》,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将合唱版本与器乐演奏版本进行比较,说说声乐与器乐的不同。
【课堂小结】本课知识回顾,学生选择喜欢的声乐和器乐作品进行欣赏,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第三节课题音乐的情绪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音乐作品的情绪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体验、辨听、分析不同音乐所包含的不同情绪,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2.通过对乐曲的欣赏与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情感目标:在感受音乐情绪的过程中激活学习音乐的热情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发展变化,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视听法、积极评价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材基本流程:【课堂导入】老师用多媒体播放张灯结彩、敲锣打鼓、龙腾虎跃的欢庆画面,并配以“春节序曲”作为背景音乐,学生欣赏并思考:片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他们心情怎样?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绪?音乐的情绪是否和画面表达的情绪一致?老师引导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引出本节课课题——音乐的情绪。
6【基础知识】音乐的情绪又称音乐的表情,是指人对音乐作品的特定感知,也就是音乐作品对人的情绪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