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22-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配套文档:第四章 章末检测(B卷)
- 格式:docx
- 大小:853.39 KB
- 文档页数:4
2021创新设计课堂讲义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电子版
报告简介
《2019-2023年宜宾市大气污染防治产业监测及市场前景调查报告》对宜宾市大气污染防治行业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采用与国际同步的科学分析模型,全面而准确地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
报告主要分析了宜宾市大气污染防治行业的竞争现状、需求状况及增长态势;宜宾市大气污染防治行业运营状况;宜宾市大气污染防治产业链市场投资机会和潜力;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宜宾市大气污染防治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商务部、财政部、工信部、华经市场研究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
您或贵单位若想对宜宾市大气污染防治市场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宜宾市大气污染防治市场相关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和投资指导工具。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2.理解地球内部圈层、外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重点) 3.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
(重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
图中A表示横波,B 表示纵波,确定两个界面C为莫霍面,D为古登堡面。
2.圈层划分(1)地壳(C以上):由岩石组成,厚度不均。
(2)地幔(E+F):E上部存在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3)地核(H+G):主要是由铁和镍组成。
(4)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组成。
[特别提醒]地壳与岩石圈两者并不相同,岩石圈范围要大,它不仅包括地壳,还包括上地幔的顶部。
1.大气圈(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成分作用干洁空气氮气构成有机体的重要元素氧气一切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水汽、固体杂质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①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
②分层:名称特点与人类的关系A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的对流运动十分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众多天气现象的发生地B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呈明显递增趋势,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稳定,天气晴朗,利于航空飞行C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后升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2.水圈(1)组成①海洋水:是水圈的主体,占总量的97%,海洋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
②陆地水:包括湖泊水、河流水、冰川水、地下水、沼泽水等,其中冰川水占淡水的2/3,主要储存在南北两极和高山地区。
(2)意义:水几乎伴随一切自然地理过程,促进地理环境的发展和演化。
3.生物圈(1)组成:由地球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
(2)范围: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存在于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上层。
(3)核心部分:地面以上100米或水面以下200米。
(4)意义: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圈层。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B)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右图,回答1~2题。
1.该岛铁路外形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A.平原B.山地C.高原D.盆地2.甲和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缘由是()A.虚线处是鞍部B.虚线处是河谷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下图为“某山区大路与房屋建设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3.道路与房屋建设符合规划施工原则的是()A.a、b B.a、c C.b、d D.c、d 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题。
4.甲成为图中区域规模最大的村落和集市,最主要的条件是()A.地处河流上游,水质良好B.四周地貌多样,风景美丽C.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D.背靠丘陵缓坡,滑坡很少下图为1969年~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涝灾难面积和洪涝灾难的简单度指数变化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学问,回答5~6题。
5.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难变化的趋势是()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简单度指数趋于减小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简单度指数趋于增大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削减,简单度指数趋于增大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削减,简单度指数趋于减小6.造成H省洪涝灾难的主要缘由,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降水强度大B.冰川消融快C.湖泊面积广D.植被掩盖好依据表中资料,回答7~9题。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省(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耕地面积(万公顷)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木材总蓄积量(亿立方米)①34.3532.5 1 865.815.8②53.5 1 539.1727.915.0③51.9542.4404.40.4④31.1361.0184.6 2.07.表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A.川、黑、苏、陇B.苏、川、陇、黑C.黑、川、陇、苏D.陇、黑、川、苏8.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掩盖率③比④低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9.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B.②省(区)东部是我国有名的棉花产区C.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D.④省(区)北部浇灌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下图是“我国石油消费、生产和出口状况变化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我国石油消费、生产和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生产量和消费量同步增长B.我国消费的石油以国产为主C.1996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D.20世纪80年月我国石油自给有余11.为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目前可以实行的措施有(双选)() A.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进展B.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C.拓宽石油进口渠道D.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读“我国西北部分山脉1550~1770年冰川与现有冰川面积的变化状况图”,回答12~14题。
12.图中所列山脉冰川面积变化率最大的是()A.阿尔泰山B.天山C.昆仑山D.祁连山13.与图中其他山脉相比,阿尔泰山冰川较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因素B.地势、地形因素C.人为因素D.海陆因素14.我国西北山脉现有冰川面积大幅度缩减的缘由有()①臭氧削减,紫外线增加②农业生产进展,大量引水浇灌③温室气体排放④过度砍伐森林⑤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酸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⑤读右图,回答15~16题。
15.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A.我国冬小麦的平安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B.农牧交叉带将北移C.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D.该问题不会对全球乃至中国的粮食平安产生重大影响16.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A.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和热带雨林遭砍伐,削减砍伐C.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进程D.生物物种增多,对食物的争夺加剧,把握生物多样性下表代表寒潮、台风、干旱、洪涝对我国四个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危害程度越高)。
据此完成17~18题。
地区甲乙丙丁粤☆☆☆☆☆☆☆☆川☆☆☆新☆☆☆☆☆☆晋☆☆☆☆☆☆☆17.甲代表的自然灾难是()A.台风B.寒潮C.洪涝D.干旱18.乙对广东省危害小的缘由是()A.森林掩盖率高B.地形C.降水丰沛D.纬度位置读图,a、b、c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气候、地形、河流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回答19~20题。
19.从自然条件角度考虑,图中最简洁形成城市的地方是()A.①B.②C.③D.④20.下列各点中,与亚马孙平原地区城市兴起的自然条件最吻合的是()A.①B.②C.③D.④题号1234567891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综合题(共50分)21.结合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材料一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主要河流的分布示意图材料二我国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量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
我国有10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已经低于生存线,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1 000立方米。
材料三中国七大水系中目前绝大部分河段污染严峻,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全国7亿多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的水,1.64亿人饮用有机污染严峻的水,3 500万人饮用硝酸盐超标的水。
(1)由以上材料可看出,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是什么?(2)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华北地区春旱的自然缘由。
(3)上海地处我国水资源丰富地区,目前也消灭了严峻的水资源问题,从可持续进展的角度来看,可以实行的措施有哪些?2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1)侵入我国的中路寒潮:从俄罗斯新地岛四周的北冰洋动身,经________,进入我国新疆北部或________国,再朝东南方向扫过黄河河套地区,侵入____________,直达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时会越过南岭影响到岭南地区。
(2)侵入我国的东路寒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侵入我国的西路寒潮:由欧洲北部的北冰洋动身,越过整个欧洲大陆,再南下到________四周,然后折而向东,从________侵入我国。
23.下图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
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10分)(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缘由;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
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大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
24.右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分)(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
石油化工城应建在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来该城市地域扩展的方向可能是向________和向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分析,图为日本本州岛的一部分。
该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铁路围绕该岛呈环形分布,主要是受到地形的影响。
]2.D[虚线处虽然直线距离近,但没按此线修建的最可能的缘由是地势陡(等高线密集),不适宜铁路选线。
假如是河谷,其海拔较低,修建铁路的工程量比较小,适合修建铁路线;假如是等高线稀疏,则坡度小,也可以修建铁路线。
]3.B[a图中大路在山区呈“之”字型,符合大路建设原则;而b图中大路直接穿越山顶,道路坡度大,违反了大路建设原则;c图中村落建在地势平坦处,四周留意植树造林,保持生态平衡;而d图中村落建在了陡坡处,四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峻,沟壑纵横。
]4.C[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发育有多条河流,从等高线分布特点上看,甲处有一条自南向北的较大河流,由于甲处北面地势最低,其他三面地势较高,因此,甲处水源相对丰富;与甲相邻的东侧,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所以滑坡很少;甲地处于河谷位置,地形平坦且有多条交通线经过,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形与交通是甲地成为规模最大村落和集市的最主要条件,其他因素是次要条件。
]5.B 6.A[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平均受灾面积增加,简单度趋于增长。
第6题,造成H省洪涝灾难的主要缘由是降水强度大,而湖泊面积广,植被掩盖好能削减洪涝灾难。
H省在东部地区,冰川消融快不是其洪涝灾难的主要缘由。
]7.A8.D9.D[第7题,本题考查区域的综合特征,意在考查同学猎取信息与解读信息的力量。
对川、黑、苏、陇四省来说,耕地面积最大的是黑,水资源最丰富的是川,木材总蓄积量最少的是苏,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小的是陇,所以选A项。
第8题,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①比③小,所以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A、B、C三项都不存在因果联系。
第9题,④省(区)北部为干旱地区,降水稀有,浇灌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故选D。
]10.BD11.CD12.D[变化率即“变化量/初始量”,据此不难判定祁连山的冰川面积变化率最大。
]13.B[冰川的形成由气温(影响蒸发量)和降水(雪)量打算,气温受纬度和地势凹凸影响,降水则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地势的影响。
与其他山脉相比,阿尔泰山由于本身山体较小,且海拔不高,因而冰川发育较少。
]14.C[我国西北山脉现有冰川面积大幅削减,可联系青藏高原臭氧空洞、全球变温存当地生态环境破坏等事实予以分析。
]15.C16.B[图中反映的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种植冬小麦的北界将向北移;农牧交叉地带将南移;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的消灭增多,已经影响到粮食平安;气温上升使微生物的分解加快,使土壤有机质削减,肥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