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放任”的美国
- 格式:ppt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27
“自由放任”的美国素材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崩溃为开端,爆发了近现代历史上最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24日,是美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
这一天上午10点,美国纽约华尔街的股票交易所开盘就出现抛售现象,股价狂跌,交易所内一片混乱。
到收盘时,出售的股票达到1600万股,折合1280万美元,创下股票交易额的最高纪录。
随之而来的是更加汹涌的股票抛售狂潮。
10月29日,纽约股票市场崩溃,各大小银行出现了疯狂挤兑的现象。
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代来临。
后人提到这段令人不堪回首的历史时,称之为“黑暗的十月”。
经济危机爆发的前兆事实上,这次经济危机是美国经济发展中多年以来种种弊端汇结成的恶疾。
此前一年多来,由于受到来自欧洲的竞争者们的冲击,美国财富创收的主要源头──谷物出口价格开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在国内,由于工人们的工资一直呈上升趋势。
收入丰盈的工人们已经采用贷款方式购买了住房、汽车等所有不动产和耐用商品。
尽管社会上已经呈现出供过于求的态势,但美国的各大工厂仍在不断地扩大再生产的规模。
经济危机爆发前的股票市场股票市场也被经济的繁荣冲昏了头脑,成千上万的人都在玩着钻营股市的游戏。
他们大量举债,疯狂地购买股票,他们确信买进卖出之间丰厚的利润差会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偿清贷款。
随着大量资金的源源涌入,整个股票交易市场空前繁荣起来。
据可靠统计,在1929年,1548707人在美国29家股票交易所拥有账户。
在1.2亿人口中,接近0.3亿户家庭积极参与股市交易,有100万投资者可以被称为投机者。
此外,在这些人中,接近2/3的人口(近60万人)用客户保证金(一笔并不属于他们个人,也不能轻易用于生息的资金)炒股。
于是,投资信托公司猛增,成为牛市“牛市”是股票市场的专有词汇,意为整体趋势的上涨;反之,“熊市”即指股票狂跌,无法控制的局面。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学习目标】(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自主整理】(先快速浏览教材标题及正文,建立知识网络,再结合学案把握要点和细节。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1.世界经济大危机(1)根源:资本主义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2)表现: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大崩溃,随后形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特点①范围广:形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②破坏性强:、农业和货币信用危机交织在一起。
③持续时间长:1929--l933年各国经济进入“”的阶段。
(4)影响从各国国内看:①经济: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浪费大量社会资源。
②政治: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从世界范围看:①加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为摆脱危机,各国打起了战、战和战;②各国进一步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掠夺,激化了国家与国家的矛盾。
2.杯水车薪——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1)指导思想:坚信资本主义制度的功能,继续奉行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2)措施①初期政策:要求工商界和自愿联合起来,共同维持生产和投资,稳定工资和物价,并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大幅度提高。
②后期措施:一是成立公司;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3)结果:胡佛顽固奉行“”政策,使美国掉入“沟底”,他本人也最终被人民抛弃。
3.病入膏肓的经济——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1)金融业崩溃。
(2)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3)失业工人大量增加。
(4)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激化。
二、罗斯福新政1.实施背景(1)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2)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社会动荡;(3)美国上下要求改革,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摆脱经济危机;(4)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
第28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理知识体系自主学习——主干梳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
(3)具体原因:自由放任政策、股票投机活动、盲目生产、无序竞争等。
2.概况(1)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________暴跌。
(2)表现:银行倒闭,工业生产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农民大量破产,失业人数剧增。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影响深远。
3.影响(1)经济: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2)政治: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________,使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
(3)国际: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与________________国家之间的矛盾,世界局势紧张。
4.胡佛政府的应对(1)对策①前期:继续奉行________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大幅度提高关税。
②后期: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签署紧急救济和工程建设法,扩大投资。
(2)结果: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人民生活困苦,竞选总统连任失败。
[图示明史]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的经济。
(2)胡佛政府“________”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
(3)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主要内容(1)整顿银行业:颁布《紧急银行法》,恢复________秩序,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恢复工农业生产:颁布《农业调整法》《____________》,促进农业复苏和工业复兴。
(3)举办救济和________: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缓解失业压力。
(4)保护劳工权利: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
专题六1“自由放任”的美国1.(2015·山东文综·2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解析】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A项正确;1929至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工业总产值不可能呈现完全上升趋势,故B项错误;苏联在1929至1938年期间通过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大力发展了工业,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应该呈现上升趋势,而不是没有任何变化,故C项错误;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5·江苏单科·18)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
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考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解析】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故A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而“1930~1932年”,时任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故B项错误;1935年预算比重低于1934年,没有“接连增加”,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美国经济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与“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自由放任”的美国》说课稿引言概述:美国作为一个自由主义国家,一直以来都被视为“自由放任”的代表。
在美国,政府的干预相对较少,市场经济得到充分发展,个人自由和自主权得到尊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等方面探讨美国“自由放任”的特点。
一、政治方面:1.1 美国政府相对较小:美国政府的规模相对较小,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程度相对较低。
1.2 分权制衡:美国政府采取了分权制衡的体制,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有一定的独立权力。
1.3 个人自由权利:美国宪法保障了公民的个人自由权利,政府对个人的干预受到限制。
二、经济方面:2.1 自由市场经济:美国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国家,市场经济体系相对完善,企业和个人有较大的经济自由。
2.2 低税收政策:美国政府实行相对较低的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创造财富。
2.3 自由贸易:美国主张自由贸易,积极参与国际贸易,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合作。
三、社会方面:3.1 个人主义文化:美国社会倡导个人主义文化,强调个人独立和自主。
3.2 社会福利较少:相比欧洲国家,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相对较少,个人更需要依靠自己。
3.3 移民多元化: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社会多元化,个人在社会中有更大的自由度。
四、文化方面:4.1 言论自由:美国重视言论自由,保护公民的言论权利,鼓励不同声音的表达。
4.2 创新精神:美国文化鼓励创新和个性发展,个人有更多的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
4.3 娱乐产业发达: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娱乐产业国家,文化产品丰富多样,个人有更多选择。
五、教育方面:5.1 学术自由:美国高等教育注重学术自由,鼓励学生和教师进行自由探索和思考。
5.2 选修制度:美国的教育体系注重个性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课程。
5.3 多元化教育:美国的教育体系多元化,提供不同类型的学校和教育机会,个人有更多选择。
结语:总体而言,美国作为一个自由主义国家,一直被视为“自由放任”的代表。
“自由放任”的美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了解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能够分析和掌握大危机的特点和影响,(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关系;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认识自由市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失败。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一战前后的历史,整体把握该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格局的变化,认识美国垄断资本对国家政权的影响,把握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进而发现繁荣背后潜伏的危机,辩证地认识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爆发在于其固有矛盾的存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供、展示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反映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影像作品或图片图画生动再现当时情景;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展开互动式讨论;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打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的学习、了解和分析,知道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与适应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间的关系。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2、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难点: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教学过程:导入:“一战后”( 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局面,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柯立芝就职时说“从来没有一个美国的国会开会时曾经看过比今天更为可意的景象了”,许多政治家和学者甚至称美国已进入“永久繁荣”阶段。
新授:(一)世界经济大危机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的局面和国内外有利的条件使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