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6课秋季里的传统节日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68.59 KB
- 文档页数:4
(鄂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第二单元美丽的秋天秋天里的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
2.在尊老、敬老的节日里获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体验,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
3.了解一些与月亮有关的科学知识,学习观察、记录等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
并在敬老的节日里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
知道平时该如何关心老人。
2.了解一些与月亮有关的科学知识,学习观察、记录等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尊敬老人、帮助老人。
三、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音乐磁带,彩纸小星星(40个),中药药物小球(40个),祝福纸条40张,一张中国地图,画月亮的变化(表格),描写月亮的诗歌(实物投影),一些月饼,扮演老人的服装,生日蛋糕,老花镜等。
四、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1)了解秋天的节日有那些?搜集描写中秋或月亮的诗歌。
课前通过听家长讲、看书或看电视等了解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统故事以及中秋节的习俗等。
(2)学生调查:A、通过问大人或查资料,了解重阳节的含义及风俗。
B、社会上尊老、敬老的活动有哪些?C、老人节这一天自己家周围(社会)开张、开展哪些敬老活动。
D、了解身边老人的需要。
2.教学器材:多媒体演示操作台,实物投影仪,表格(40张),彩纸小星星(40个),“月球”(40个)即中药药物小球(40个)。
3.教学课件:教学光盘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进入秋季,我们迎来了秋高气爽,获得了五谷丰登,也迎来了一个秋天的节日。
请同学们观看动画,告诉大家这是什么节日,好吗?2.出示课件:玉兔吹喇叭,爷爷打月饼,辅以歌曲。
歌词: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情呀!引出中秋节。
3.出示挂历找到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即为中秋节。
4.教师讲中秋节的起源。
小学品德与生活鄂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秋天里的传统节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
2.在尊老、敬老的节日里获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体验,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
3.通过中秋节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的习俗、来历、感受浓浓的亲情与全家团聚的幸福、关爱家人。
2学情分析《秋天里的传统节日》是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美丽的秋天》中第二课,《中秋节》为这一课第一课时.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是一个温馨的节日,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宝典,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本课教学从儿童的生活引入课堂,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景,唤起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尊老、敬老的节日里获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体验,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
教学难点:通过中秋节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的习俗、来历、感受浓浓的亲情与全家团聚的幸福、关爱家人。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秋天里的传统节日一、歌曲导入,初识中秋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儿,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会唱的同学还可以跟着边唱边打节奏呢?课件播放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2.师:好听吗?谁来说说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呀?板书:中秋节2【讲授】秋天里的传统的节日师:上个星期,大家都在家休息了八天,知道为什么会比平时多休息一天吗?3.师:大家知道中秋节指的是哪一天吗?今年的中秋节就是上星期的星期天,也就是9月30日,明明是八月十五,怎么又是9月30日。
未来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秋天的节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秋天的节日》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主要围绕秋天的节日展开,介绍了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以及与家人共度中秋的美好时光。
课文通过讲述一个温馨的家庭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对中秋节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他们在课堂上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好奇心强,喜欢参与各种活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家庭亲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学会与家人共度中秋的美好时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感受家庭亲情。
2.难点:深刻理解课文内涵,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直观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中秋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中秋节的认识,引出课文主题。
2.课文讲解:a.讲解中秋节的来历,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
b.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家庭亲情。
c.讨论课文中的习俗,让学生学会与家人共度中秋。
3.实践活动:a.学生制作中秋卡片,表达对家人的祝福。
b.举办中秋诗会,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涵,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秋天的节日——中秋节来历:起源、传统习俗:赏月、吃月饼、猜灯谜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的掌握程度。
《秋季的节日》本课通过对中秋节及老年节的介绍,使学生能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增加了解,同时学会酷爱祖国的传统节日,并学会用实际行动关切老人、尊重老人。
【知识与能力目标】一、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酷爱祖国的传统节日。
二、在尊老、敬老的节日里取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体验,以实际行动关切老人、尊重老人。
3、了解一些与月亮有关的科学知识,学习观看、记录等简单的科学探讨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探讨的爱好。
【进程与方式目标】了解中秋节与老年节,增强对中华传统节日的熟悉与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要酷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尊重老人、帮忙老人。
【教学重点】一、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
二、了解一些有关老年节的知识。
【教学难点】一、使学生在敬老的节日里以实际行动关切老人、尊重老人。
明白平常该如何关切老人。
二、了解一些与月亮有关的科学知识,学习观看、记录等简单的科学探讨方式。
了解秋季的节日有那些搜集描述中秋或月亮的诗歌。
课前通过听家长讲、看书或看电视等了解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统故事和中秋节的风俗等。
调查了解社会上尊老、敬老的活动有哪些。
一、教学引入:一、进入秋季,咱们迎来了秋高气爽,取得了五谷丰登,也迎来了一个秋季的节日。
请同窗们观看课件,告知大伙儿这是什么节日,好吗2、出示课件:玉兔、爷爷打月饼等中秋节图片,辅以歌曲。
歌词: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情呀!引出中秋节。
3、出示挂历找到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即为中秋节。
4、教师讲中秋节的起源。
五、请学生讲自己明白的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奇故事。
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并同时说明,中秋节此日什么缘故要吃月饼的缘故。
6、教师送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形状象月亮的白色小球,请学生打开小球,即可看到小球内纸条上的中秋祝愿。
在请学生说说自己同意祝愿的感受。
并把祝愿写在小星星上送给同窗或贴在黑板上。
黑板上的板书即刻完成。
圆圆的月亮上写着“中秋节”三个字。
鄂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上第6课《秋天里的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秋天里的传统节日》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秋天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和重阳节,通过这两个节日的习俗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团聚和亲情的温暖,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对于秋天的传统节日可能有所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参与过一些节日的习俗活动,但对于节日的内涵和文化意义可能理解不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秋节和重阳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知道这两个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探究节日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重老人、团结友爱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秋节和重阳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2.难点:让学生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感受家庭的团聚和亲情的温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中秋和重阳的节日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节日的氛围。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中秋和重阳节日案例,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让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节日资料,如故事、图片、视频等。
2.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中秋节和重阳节的信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传统节日,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呈现中秋节和重阳节的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节日的气氛。
3.操练(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秋节和重阳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节日信息。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中秋节和重阳节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冀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6课《秋天的节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6课《秋天的节日》主要介绍秋季的重要节日,如中秋节和国庆节,通过这两个节日引导学生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节日的历史、习俗、饮食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插图、活动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对于家庭、国家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手段来加深对节日习俗和文化的理解。
此外,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对于节日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秋节和国庆节的来历、习俗和饮食文化,知道这两个节日是我国重要的节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家庭和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秋节和国庆节的来历、习俗和饮食文化。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家庭和传统文化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节日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节日习俗和饮食文化,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游戏教学法: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节日习俗,增强对节日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和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2.准备节日食品,如月饼、国旗等,以便学生直观感受节日氛围。
3.设计好相关游戏和活动,确保课堂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入中秋节和国庆节的话题,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个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秋节和国庆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节日期间的美食、活动和氛围。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这两个节日的来历、习俗和饮食文化。
3.操练(10分钟)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节日习俗。
鄂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上《秋天里的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秋天里的传统节日》是鄂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上的一个单元,主要包括中秋节和重阳节两个传统节日的介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这两个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接触过中秋节的相关内容,对中秋节有一定的了解。
但重阳节作为一个比较陌生的节日,学生可能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秋节和重阳节的来历、习俗和意义。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阳节的习俗和意义。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活动等,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准备中秋节和重阳节的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
2.故事:准备与中秋节和重阳节相关的故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活动材料:准备与中秋节和重阳节相关的活动材料,如月饼、重阳糕等。
4.PPT:制作PPT,用于呈现教材内容和教学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中秋节和重阳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两个节日的名称。
–提问:你们对这两个节日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两个节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讲述中秋节和重阳节的来历,让学生了解这两个节日的起源。
–展示中秋节和重阳节的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登高等,让学生了解这两个节日的庆祝方式。
3.操练(10分钟)–针对中秋节和重阳节的习俗,设计相关的活动,如制作月饼、品尝重阳糕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两个节日的庆祝活动。
二年级《传统节日》教案(精选5篇)二年级《传统节日》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传统节日》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传统节日》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秋天的节日》,讲了秋天丰收的景象和秋游,本课吧学生带到了秋天的节日,讲述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让同学进一步了解秋天,了解秋天都是有什么,中秋和重阳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详细的进行了介绍。
引导学生了解有关中秋节、重阳节、老人节的常识;了解一些与月亮有关的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观察、记录等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到老人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愿意尊敬老人、关心老人;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及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中秋节、重阳节、老人节的常识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识,懂得尊敬老人、关心老人。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及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师准备:收集调查社会上尊老敬老的活动,以及老人节这一天自己家周围(社区)开展哪些敬老活动。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和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学生准备:收集内容同上。
观察月亮,并做好记录,绘制“月亮变化图”。
一、导入新课:老师: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
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学生:中秋节二、团团圆圆过中秋:老师:提问:你知道中秋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吗?学生:农历八月十五老师:下面我们来讲讲中秋节的起源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传说:一是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二是古人有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由此延伸为中秋节;三是由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相承而来。
谈话: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思考:每家每户过中秋节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组交流讨论)小结: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月亮都很亮,人们把圆圆的月亮看作团圆的象征,在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着月亮,所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吃月饼赏月就成为了传统的习俗。
交流: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有关中秋或月亮的传说故事,或朗诵有关描写中秋节或月亮的诗歌。
《秋季里的传统节日》
◆教材分析
中秋节是团聚的节日,是一个温馨的节日,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宝典,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提倡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本课教学从儿童的生活引入课堂,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景,唤起儿童已有的生活体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酷爱祖国的传统节日,感受浓浓的亲情与全家,团聚
的幸福,关爱家人;
2、在尊老、敬老的节日里取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体验,以实际行动关切老人、尊
重老人。
【进程与方式目标】
1、通过中秋节的活动,初步了解中秋节的风俗、来历,感受浓浓的亲情与全家团聚的
幸福,关爱家人;
2、通过以重阳节作为切入点,使学生初步养成尊老敬老的意识和行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中秋节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的风俗、来历、感受浓浓的亲情与全家
团聚的幸福、关爱家人;
2、在尊老、敬老的节日里取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体验,以实际行动学会关切老人、
尊重老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中秋节是全家团聚,合家欢聚的日子;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含义和风俗。
【教学难点】
在中秋节里,引导学生不要忘了向远方的亲人表示节日的祝愿;在重阳节时,了解身旁老人的需要。
◆课前准备
教师预备:月饼;中秋的故事和来历;送给老人的贺卡。
学生预备:一人预备一块月饼;了解中秋的来历;向家长询问各地中秋节有哪些风俗适应,能够上网查阅。
学生课前了解敬老节的含义和风俗;了解身旁老人的需要。
◆教学过程
活动一、中秋月儿圆
1、教师播放《爷爷为我打月饼》学生欣赏歌曲,边听边唱,了解歌曲的来由;
2、学生学唱歌曲,体验昔时小朋友们为爷爷唱歌时的心情;
3、结合歌曲内容,学生交流各自过中秋节的活动和心情;
4、教师提问:同窗们还明白哪些过中秋节的风俗。
学生四人分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5、品赏月饼,了解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它象征着全家团聚,和和美美;
教师介绍“吃月饼的来历”,让学生了解一些与月饼有关的知识和体会;
6、交流:你们明白各地中秋节有哪些风俗适应吗鼓舞学生采纳多样化的交流方式;
7、班级故事会:让学生讲讲从妈妈那里听到或其他地址了解到的关于中秋的传奇,如
《嫦娥奔月》、《吴刚和桂花树》、《月饼的来历》等,引导学生感受中秋节的美好。
活动二、九月九重阳节
1、提问:同窗们,你们的家中有老人吗你喜爱他们吗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
轻时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此刻怎么样请大伙儿相互介绍一下吧;
2、尊重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大伙儿明白老人节吗老人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它是一年中的那一天呢请说说老人节的含义和风俗;
3、讨论:人们是如何为老人们过节的结合教科书26-27页的画面想一想,在老人节的
这一天,你预备为老人做些什么
4、结合课前调查,说说老人需要哪些帮忙学生汇报自己调查到的社会上的敬老尊老的
活动;
5、老师小结:尊重老人,要从平常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6、小组讨论:尊重老人咱们平常应该如何做
7、情境演出:看教材28页,观看这三个场景。
哪个做的错,错在了哪里哪个做的对,
对在了哪里
8、请各组别离设计和演出平常和老人相处、为老人效劳的情境;
9、小结要点:尊老敬老有许多不同的方式。
试着做一张《祝愿卡》,把你想对爷爷、
奶奶说的话写上去,相信老人们必然会超级快乐的。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