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研究的进展
- 格式:pptx
- 大小:2.14 MB
- 文档页数:27
蒙医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失眠属于蒙医学“赫依”病范畴。
主要由赫依血紊乱且心脏白脉受累而引起;是以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的睡眠障碍。
本文就失眠的蒙医药治疗及传统疗法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
标签:失眠;蒙医药;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失眠属于蒙医“赫依”病范畴。
赫依病系由赫依偏盛导致功能紊乱所引起之诸症的总称。
蒙医认为人体“三根”失去相对平衡时,进而与“七素”之间的正常关系亦遭破坏,酿致诱发“赫依”性疾病的内因。
失眠是“三根七素”失去相对平衡导致“赫依”偏盛渗入气血运行失常穿入,神经,白脉,主脉,功能紊乱引起此病[1-3]。
本文对蒙医临床上对失眠的蒙医药治疗及传统疗法治疗进行综述,旨在为蒙医临床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
1 蒙医对失眠的分类及临床表现1.1 失眠的分类蒙医临床上按本质分为赫依性失眠、希拉性失眠、包如性失眠三种。
按积聚部位分为心源性失眠、肾源性失眠、白脉性失眠。
1.2 失眠的临床表现由于引起失眠的病因不同,所以体现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轻者不能马上入睡,翻来覆去,即便入睡也是梦多并容易醒来,甚至一旦醒后再也无法入睡。
重者整夜睁开眼不能入睡。
赫依性失眠的症状:头晕,眼花,无法入睡和梦多,多打呵欠,恶寒战栗。
脉象空虚,舌苔红而干燥,尿清如水而多泡;希拉性失眠的症状:口苦,体温升高,头痛,嘴干舌燥,烧心,食欲减退,全身皮肤微黄。
脉象系紧,舌苔微黄而厚,尿色黄;如性失眠的症状:面容发紫,头顶沉重,眼眶作痛,积食不化,口淡无味,脉象粗满,尿红色;心源性失眠的症状:心悸,心神不安,入睡后梦多,易醒,健忘;肾源性失眠的症状:头晕耳鸣,腰部酸痛,遗精,手和脚掌心发热;脉性失眠的症状:头晕,颈肩不适,心神不定[4]。
2 治疗2.1 蒙医饮食起居方面的治疗宜用性热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以补益正精缓和亢盛之赫依,然后视病情而施治。
如:三骨滋养汤(牛羊的跟骨、肩胛骨柄、尾骨煎汤)或绵羊瘦肉浓缩汤一碗加黄油、红糖各一匙再加少量白酒内服;居室应温暖而幽静,保持空气疏通,光线不宜过强,衣着须温暖,应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阿戈美拉汀治疗失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阿戈美拉汀是一种新型的非苯二氮平类镇静催眠药,通过增强GABAA受体的抑制作用来产生其催眠作用。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阿戈美拉汀在治疗失眠障碍方面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疗效。
阿戈美拉汀与传统催眠药相比,其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更为精准,副作用更少。
阿戈美拉汀在提高睡眠质量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不会增加呼吸抑制和意外死亡率。
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短期内阿戈美拉汀治疗失眠的有效性和基于安慰剂的药效相近,维持睡眠打算性能、情绪症状、反应时间和安全性良好。
另外,阿戈美拉汀在治疗老年患者的失眠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药物代谢、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药物滥用和依赖,因此选用高安全系数和低潜在滥用和依赖的镇静药物比较适合。
一项研究表明,阿戈美拉汀对于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和睡眠持续时长都有显著提高,且副作用较为轻微,没有出现药物依赖和滥用的情况。
此外,阿戈美拉汀在治疗特殊人群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途。
如对于长期应用苯二氮平或三环类抗抑郁药物而导致睡眠障碍的患者,阿戈美拉汀的治疗作用显著。
同时,对于癫痫、帕金森病、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病症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睡眠研究报告引言睡眠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健康的睡眠对于人体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生活,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睡眠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睡眠的重要性以及现代社会中的睡眠状况,世界卫生组织进行了一项深入的睡眠研究。
本报告将介绍这项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和结果,并探讨睡眠问题对全球健康的影响。
背景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经常面临睡眠问题,如失眠、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下降等。
这种睡眠问题可能导致许多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和抑郁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全球睡眠问题的状况以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了此次研究。
研究目的此次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全球睡眠问题的普遍程度、原因以及其对整体健康的影响。
通过开展全球范围内的调查和分析,世界卫生组织希望能够为制定改善睡眠质量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为了达到研究目的,世界卫生组织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对世界范围内的睡眠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全球的睡眠情况和睡眠问题。
其次,组织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大规模调查,了解不同人群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和睡眠问题。
调查采用了标准化的问卷和临床测量工具,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此外,还进行了一些案例研究,深入了解睡眠问题的个体差异和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结果,全球范围内的睡眠问题日益普遍。
研究显示,大约40%的成年人每晚的睡眠时间不足建议的7-9小时。
此外,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年轻人群体中。
长期睡眠问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除了身体疲劳和精神压力外,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精神障碍等健康问题。
讨论与建议面对全球范围内的睡眠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首先,政府和社会应该重视睡眠问题的重要性,提倡健康的睡眠习惯,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睡眠环境。
其次,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士应该提供合适的睡眠疏导和治疗,帮助那些受到睡眠问题困扰的人群。
associated dermatitis intervention tool[J*.Pflegewissen-schatt,2012,12:85-92.[17*Streiner D L,Kottner J.Recommendations for reporting the re-sultsofstudiesofinstrumentandscaledevelopmentandtesting[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14,70(9):1970-1979.[18*Braunschmidt B,Muller G,Jukic-Puntigam M,et al.The inter-raterreliability ofthe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interventiontool-Dbetweentwoindependentregisterednursesofnursinghomeresidentsinlong-termcarefacilitiesJ*.Jour-nalofNursing Measurement,2013,212:284-295.19*Beeckman D,Verhaeghe S,Defloor T,et al.A3-in-1perineal care washcloth impregnated wth dimethicone3%versus wa-terandpHneutralsoaptopreventandtreatincontinence-as-sociateddermatitis:Arandomized,contro l edclinicaltrialJ*.Journal of Wound Ostomy f Continence Nursing,2011,38(6:627-634.[20*Clarke-O'Neill S,Farbrot A,Lagerstedt Eidrup M L,et al.Is itfe:sibleto useincontinence-:ssoci:ted derm:titis:ssess-menttoolsinroutineclinic:lpr:cticeinthelong-termc:reset-ting?[J*.Journal of Wound Ostomy f Continence Nursing,2015,42(4:379-388.)21*BeeckmanD,Campbe l JL,Campbe l KE,etal.Inc<ntinence-ass<ciated dermatitis:M<ving preventi<n f<rward.Pr<ceed-ings fromthe global IAD expert panel[EB/OL*.[2018-0331*.http:///media/other-re-sources/_/1154/files/iad_web.pdf.[22*OfenlochR F Incontinence-associateddermatitis:aconsensus onitsseverityassessment[J*IBritishJournalofDermatolo-gy,2018,178(6:1238-1239I(修回日期"019-05-16)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的研究进展,朱莉莉1付洋洋1陈苏红2(1湖州师范学院,浙江湖州310009&.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浙江湖州313000)关键词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发病率;筛查工具;护理Keywords Rapid eye movement;Sleep behavior disorder;Incidence rate;Screening tools;Nuring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21/ki.hsjx2019.13.010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以快速动眼(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时期肌肉弛缓消失时出现的与梦境相关的暴力行为为特征的睡眠障碍,主要体现在异常发6、异常运动行为和梦境改变3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夜间睡觉时说梦话、大喊大叫、拳打脚踢、从床上跳下来等,这不仅会影响患者及床伴的睡眠质量,造成自伤或他伤,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死亡[13]$曾有研究4显示,RBD造成受伤的原因多是对RBD的认识不足$因此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旨在对RBD的发展和分类、发病率和不良影响,影响因素,筛查工具和护理措施进行文献综述,以提高RBD的认识度,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减少受伤的发生$1RBD1.1RBD的发展和分类RBD的临床表现最早由Jouvet等5于1965年在猫中发现,首次被描述是在服用三环抗抑郁药物的患者中,而首次在人类身上被证实是在1986年Schenck等7的研究中,并于1987年被命名为"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简称RBD[*$虽然RBD自首次被证实到现在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国内外学者均认为RBD广泛存在于普通老年人群和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中,且不易被识别,仍为医务人员研究的重点[9]$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可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9-10*:性RBD(Idio p athicra p ide y 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1RBD)指RBD的发病原因不作者简介:朱莉莉(1993—),女,安徽黄山,硕士在读,护士,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通信作者:陈苏红,E-mail:1160946310@明确,患者不存在明显的神经系统疾病或运动,认知功能障碍;继发性RBD(Secondary or symptomatic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sRBD),是指其发生与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物、P受体阻滞剂等)或戒酒有关$1.2RBD的发病率1.2.1原发性RBD发病率目前国内外对原发性RBD发生率研究较少,并且不同地区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美国睡眠医学学会于2014年提出全球约有3500万原发性RBD患者,发病率约为0.5%$ Ohayon等通过电话访谈方式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夜间睡觉时会出现暴力行为的人占2%,发病率达0.5%$2000年,Chiu等)13*在香港在开展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年龄&70岁的1034例社区老年人群中发生原发性RBD的约占0.38%$Suk-Hoon Kang等研究发现,韩国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达2%$Montserrat等口5*开展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西班牙社区老年人中,发病率为0.74%$而我国乔园等)16*通过使用中文版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量表(RBDSQ)对上海五里桥社区所有年龄&50岁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发生率为2.8%,其中男性多于女性$1.2.2继发性RBD发病率目前,研究学者认为继性RBD的生多经系统行性有关,其以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路易小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或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多见)17*$为此,本文重点对与该3种疾病有关的RBD发病率进行文献综述$Friederike等期对伴有睡眠障碍的457例PD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发现,其中有46%患者发生RBD,与Michal等)9*研究结果类似$2016年Xia-ona Zhang等)0*纳入的28项研究(包含6869例PD 患者)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约50%的PD患者存在RBD$而最近的一篇Meta分析资料閃*表明其发生率只有24%,而我国张勇等⑶*在湖北地区开展的PD 患者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其发病率达49.1%。
失眠症的研究进展与治疗方法近年来,失眠症成为患者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它是一个脑功能障碍,其主要症状为睡眠时间缩短、难以入睡或中途醒来。
由于其常伴发其他病症诸如焦虑、抑郁,使得其治疗充满挑战。
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为解决失眠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失眠的成因睡眠的生理机制十分复杂,失眠症的成因也异常复杂。
在晚上入睡过程中,人的脑部无时无刻不在不断调节各种生理过程,包括体温、血压和心跳等。
其中,一些荷尔蒙、神经递质和其他化学物质的释放与合成对睡眠起着重要作用。
严重的生理或心理问题和日常生活的压力,都可能导致睡眠质量和数量下降。
二、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通常被认为是治疗失眠症的最常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治疗剂量包括,镇静催眠药和非处方药物,如苯二氮反应衍生物、非苯二氮反应衍生物和抗抑郁药。
虽然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治疗失眠症,但并不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法,因为它仅在缓解症状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副作用,例如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等。
2.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助记术和心理咨询等技术来减轻睡眠障碍症状。
通过对睡眠习惯的调整和认知心理治疗,患者可以改变抑郁、焦虑和失眠等情况。
它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其效果已得到众多研究的认可。
3.光疗法光疗法是一种非药物、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使用类似于太阳光的强光来刺激早晨睡眠激素的分泌,从而缓解失眠症状。
光疗法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在充足的证据支持下成为流行的治疗方法之一。
4.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作为最基础的治疗方式,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针对失眠症的最细微的因素,例如改善饮食,发展规律的睡眠习惯,和适当的锻炼。
特别是,一些简单的改变如减少饮食和饮酒,以及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可以显著改善失眠症状。
总而言之,失眠症是一种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极大的疾病,但是它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疗法的方法,患者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缓解其症状,同时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专家讲堂陆林院士:睡眠与认知障碍研究进展一、睡眠与脑健康概况睡眠是保障健康的必要条件,睡眠不足可能引起脑功能的紊乱,导致认知调控能力下降。
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日益升高,根据WHO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
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且这个数据仍在逐年攀升中。
疫情下人们在面对外界压力和应激性事件时,常常出现急性失眠。
通过对5万余名居民进行线上调查发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大众的心理问题普遍较为突出,其中失眠的发生率高达29.2%,医务人员失眠的发生率更是高达38.9%。
随着年龄增加,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增高。
同时,人口老龄化也导致痴呆人数增多,痴呆的全球疾病负担快速增加。
WHO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大约有5000万痴呆患者,而这一数字在2040年将达到8100万,2050年将达到一亿3千万。
痴呆是全球老年人残疾和依赖他人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新增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1000万,医疗费用高达一万亿美元。
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痴呆的患病率为5%~6%,由痴呆造成的疾病负担在疾病总负担中比重从1990年的0.66%增长至2017年的1.88%,是增长速度最快的神经精神疾病,老年痴呆和睡眠问题的诊断和防治被列为中国脑计划的重点研究内容。
二、睡眠与认知障碍的关系皮层、下丘脑、小脑等脑区共同参与调节认知和睡眠-觉醒过程。
睡眠不足时大脑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及奖赏相关脑区的功能改变。
(一)睡眠障碍增加痴呆的发生风险与基线时无睡眠问题的个体相比,报告睡眠障碍者发生所有类型痴呆的风险显着升高。
一项全球临床数据的meta分析,共纳入18个纵向研究,包含246,786例受试者,通过平均9.5年的随访,有25,847例受试者发生了痴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失眠障碍增加AD的发生,而对所有类型的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无影响;睡眠呼吸障碍与所有类型的痴呆、AD及血管性痴呆的发生都相关。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失眠是一种频繁而持续难以入睡的睡眠障碍,主要特征表现为不满意睡眠感,且还会对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造成严重阻碍,给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所造成的负担都比较沉重。近年来,随着佐匹克隆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等西药的问世,尽管能够有效改善抑郁、提高睡眠质量,但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而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对于失眠的治疗有几千年的经验,包含多种治疗方法,如口服中药,中药足浴、拔罐、针刺、艾灸、推拿等,且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甚至无毒,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标签:中医药;失眠;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重,失眠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极大的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采用一定药物来积极的治疗失眠是十分必要的[1]。在现代医学中,关于失眠的治疗多采用镇静安眠类药物,但是这类药物存在一定毒副作用,长期服用极易依赖成瘾,且有可能对重要脏器造成损害,如心脑肾等。失眠在中医上属于“不寐”的范畴,《内经》也称为“不得卧”、“目不瞑”,中医学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研究与探索,在治疗失眠方面具有十分确切的疗效,已经初具理论体系,再加上治疗方式多样化,具有明显的优势。
1. 病因病机 失眠的原因经历代医学家证实与七情内伤有关,主要病位在心,且与肝脾肾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病机总属在于阳盛阴衰和阴阳失交。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 ,失眠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而不入阴所得。
2. 辩证分型 关于失眠,《中医内科学》主要包括5种证型,具体为肝火扰心型、心脾两虚型、痰热扰心型、心肾不交型、心胆气虚型;还有学者针对临床针状,按照病因分为10种证型,如血不上荣型、心肾不交型等;根据临床经验分为3种证型,如痰湿阻滞证、淤血内阻证、心脾两虚证[2]。
3. 中医药治疗 3.1单味中药治疗研究 苦参:这是一种豆科类植物,可以“安五脏、定志益精”。经现代研究证实,苦参碱能够抑菌、抗心律失常,且所具有的中枢抑制、安定作用十分明显[3]。
688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2019年5月第6卷第5期May.2019,Vol.6,No.5作者简介:张帆(1976—),男,医学,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精神病学,E mail:1085156153@qq com通信作者:吕鑫,E mail:791149126@qq com综 述Review阿戈美拉汀治疗失眠障碍的研究进展张帆 合浩 冒才英 李晓霞 吕鑫(云南省精神病医院,昆明,650224)摘要 失眠障碍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困扰着很多人的生活,目前对失眠障碍的治疗以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应用最为广泛,但其不良反应较多,耐受性差。
近年来,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成为治疗失眠障碍的研究热点,其代表药物有雷美替胺(也译为拉米替隆,Ramelteon)、他司美琼(Tasimelteon)及阿戈美拉汀(Agomelatine)等,本文综述了阿戈美拉汀的作用机制及其治疗失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阿戈美拉汀;褪黑素;失眠障碍TheDevelopmentofStudiesonAgomelatintoSleepDisorderZhangFan,HeHao,MaoCaiying,LiXiaoxia,LyuXin(YunnanPsychiatryHospital,Kunming650224,China)Abstract Insomniadisorderisthemostcommonsleepdisorder,whichaffectsmanypeople′slife Atpresent,benzodiazepinedrugsarethemostwidelyusedinthetreatmentofinsomniadisorder,butitssideeffectsaremoreandthetoleranceispoor Inrecentyears,melatoninreceptoragonistshavebecomeahotspotinthetreatmentofinsomniadisorders,whichrepresentthedrugsofRemetimine(Ramelteon),TasimelteonandAgomelatine,etc ThispaperreviewsthemechanismofAgomepratineandtheprogressinthetreatmentofinsomniadisorders.KeyWords Agomelatin;Melatonin;Insomniadisorder中图分类号:R338 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19.01.058 睡眠障碍中占绝大多数的疾病是失眠障碍,失眠障碍的治疗目前以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认知行为治疗为主。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160・2019年第23卷第16期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f sleep disorders in uremia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dialysis徐燕,王颜,刘祥英,凌凯(江苏省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苏苏州,215000)关键词:尿毒症;维持性透析;睡眠障碍;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353(2019)16-129-04D0I:16.7616/jcmp.201616035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的异常及睡眠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如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睡行症等⑴。
在慢性肾脏病特别是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中,睡眠障碍尤为常见。
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等引起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越来越多,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睡眠障碍已成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但是目前临床上并未对此给予足够重视,作者现将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流行病学、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流行病学近年来,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的研究层出不穷,有研究显示,睡眠障碍在透析前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患病率可达54.7%-72.8%。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肾功能逐渐丧失,各生及睡眠障碍的发生也随之升高。
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总体患病率为49%~98%⑷。
腹膜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总发生率与血液透析患者无明显差异⑸,透析患者肾移植后,有近半数患者的睡眠障碍得到改善,但肾移植患者仍有较高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值得重视⑷。
此外,由于目前对于睡眠质量的研究通常问,患者的、、合等都会影响研究结果,往往导致对真实患病率的低估。
因此,慢性肾脏病患者睡眠障碍的高发病率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
2表现形式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3版(ICSD-3)将失眠定义为:①难以入睡、保持睡眠或早醒;②尽管有足够的睡眠机会,但仍存在这些症状;③慢性失眠时间>3个月,每周至少3次;急性失眠时间<3个月,与压力和刺激相关[7]0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包括失眠、不宁腿综合征(RLS)、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白天睡眠过多和易醒、多梦等。
肺癌术后病人睡眠障碍研究进展李先萍,喻 红,潜 艳摘要:介绍肺癌术后病人睡眠障碍现状,分析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病人睡眠干预措施,旨在为肺癌术后病人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㊂关键词:肺癌术后;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综合干预;综述K e yw o r d s l u n g c a n c e r s u r g e r y ;s l e e p d i s o r d e r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r e v i e w 中图分类号:R 473.73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2104/j .i s s n .1674-4748.2020.17.006 肺癌根治术是当前临床治疗肺癌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术后病人由于环境改变㊁手术的打击㊁切口疼痛㊁引流管的刺激以及各种呼吸道管理手段的实施等极易影响睡眠而导致病人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㊂它可致机体疲乏,日间活动能力下降,康复训练受阻,延长住院时间,妨碍伤口愈合,增加感染的可能性,使病死率升高[1]㊂术后高质量的睡眠是该类病人康复的重要保证,本研究从肺癌术后病人睡眠障碍的现状㊁危害性㊁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肺癌术后病人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㊂1 肺癌术后病人的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以睡眠不能满足机体需要为特征,常表现为入睡困难㊁睡眠中断㊁嗜睡等,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2]㊂肺部切除直接影响肺血流动力学,病人肺功能下降,气体交换异常,易出现夜间低氧现象及睡眠障碍㊂多项研究显示,67%~90%肺癌术后病人存在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差[3-6]㊂目前认为,睡眠中断以及迟睡早醒是肺癌手术病人睡眠的最大障碍[7]㊂肺部手术病人术后失眠发生率(尤其在2d内)高达93%以上[8],主要包括睡眠结构的变化㊁入睡困难㊁不能熟睡㊁睡时缩短㊁觉醒过早等㊂2 肺癌术后病人睡眠障碍的危害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不仅会影响原发病的治疗与康复,而且还会加重或诱发其他躯体疾病,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术后睡眠障碍会导致术后疲劳综合征㊁发作性低氧血症㊁术后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以及精神状态的改变[9-11]㊂若病人有高血压㊁冠心病㊁糖尿病等慢基金项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青年科研项目,编号:2017C 009㊂作者简介 李先萍,护师,本科,单位: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喻红㊁潜艳单位: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㊂引用信息 李先萍,喻红,潜艳.肺癌术后病人睡眠障碍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2020,18(17):2074-2077.性病史,在睡眠障碍的持续影响下,这些原发疾病病情会出现明显加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12]㊂睡眠质量低下不仅影响病人的治疗依从性,而且会严重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13-14]㊂ A v i d a n 等[15]研究发现,术后睡眠障碍病人可能具有较差的平衡控制㊁警惕性㊁注意力以及较慢的反应速度,可以预示随后跌倒的出现[16-17]㊂多项研究显示,入睡困难㊁夜间醒来㊁早醒且无法再次入睡和在早晨醒来时感到疲惫会明显增加跌倒风险[18-21]㊂3 肺癌术后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3.1 疼痛 多项研究表明,疼痛是肺癌术后病人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22]㊂肺癌根治手术时间较长,微创手术不能适用于所有病人,病人胸壁损伤大,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刺激㊁深呼吸㊁咳嗽㊁体位变化等都易引起病人中重度疼痛,术后疼痛是夜间清醒最常见的原因[23],直接导致病人睡眠障碍㊂同时,赵责吉等[24]研究显示,睡眠障碍会引起术后疼痛程度加重,二者互相影响导致恶性循环㊂3.2 咳嗽 麻醉插管或手术过程中造成的创伤,常导致病人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㊂林嵘嘉等[25]L o g i s t i c 多因素分析表明,病人手术前是否存在咳嗽与麻醉时间是影响肺癌病人术后咳嗽的两个危险因素㊂另有研究显示,肺癌病人术后咳嗽主要为手术中清扫淋巴结,特别是清扫隆突下㊁上纵隔淋巴结的时候留下空腔,使其周围快速适应肺部牵张的感受器暴露在外,人体活动造成的机械性牵拉或术后胸腔积液刺激到这些感受器时,A 纤维传导将这些刺激经迷走神经传入脑干,然后由迷走神经内的运动纤维传出形成咳嗽反射[26]㊂咳嗽是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无明显病理改变的气道高反应性咳嗽较为常见[27],夜间反复咳嗽导致病人难以入睡,影响病人康复,这与王俊华等[28]的研究结果一致㊂3.3 环境因素 国际噪声协会建议的日间噪声不高于45d B ,夜间不高于20d B ㊂据调查多数医院的噪声㊃4702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J u n e 2020V o l .18N o .17水平日间在50~70d B,夜间在67d B[29]㊂部分肺癌术后病人因病情需在I C U治疗,I C U病人睡眠障碍最常见影响因素为噪声,研究显示I C U病房病人对噪声影响表现得更为敏感[30]㊂超过60d B的声音就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㊁心率加快㊁血压升高,同时降低病人对疼痛的耐受阈值,出现烦躁不安,产生较强的压力感和焦虑感,导致病人睡眠障碍[31]㊂郭琴等[6]研究显示,47.5%的肺部术后病人因环境的改变不能熟睡, 7.5%的病人因各种护理操作的影响不能熟睡,病人睡眠中断次数增加,无法进入熟睡状态㊂1项采用多导睡眠测量24h时间段睡眠的研究中,10%的病人因护理活动出现觉醒和失眠[32]㊂3.4心理因素肺癌病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大多数病人都会对手术产生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等不良反应,肺癌高死亡率使病人产生强烈的不良情绪及负性心理,32.5%的病人担心疾病的预后不能熟睡[6],病人心理负担影响到睡眠,并通过降低病人的应激水平及免疫力等对病人应对手术及术后恢复产生负性影响,从而使肺癌术后肺复张时间延长㊁恢复期延长等㊂3.5照顾者因素对于肺癌病人来说,其照顾者在支持和维持病人健康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使病人在社会支持上感到幸福和愉快,有利于提高病人心理满足感,照顾者的情绪波动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和睡眠㊂多项研究显示,肺癌病人主要照顾者自身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常出现焦虑㊁抑郁㊁疲乏等负性情绪,照顾者的文化程度㊁性别㊁与病人的关系等直接影响照顾者和病人的心理[33-34]㊂尤其是肺癌配偶照顾者的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常模[34]㊂3.6年龄因素 C h u n g等[35-36]在对术后睡眠障碍发病因素的研究中发现,病人年龄与术后睡眠障碍具有相关性(P=0.018),年龄每增长5岁㊁10岁,术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分别增加26%㊁60%㊂提示高龄病人术后更易发生睡眠障碍,其原因可能与老年期睡眠结构的改变有关,表现为易觉醒或过早觉醒㊂此外,老年病人环境适应能力差,住院期间常出现入睡困难等现象,加重睡眠障碍[37]㊂肺癌病人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研究显示,肺癌高发年龄段为60~79岁,占肺癌总人数的64.68%,且肺癌的高发年龄段较既往有升高趋势[38]㊂4肺癌术后病人睡眠障碍的综合干预4.1疼痛干预急性疼痛服务(a c u t e p a i ns e r v i c e,A P S)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㊁多学科合作减轻病人疼痛的服务方式,其目的是使与疼痛控制有关的人力㊁物力㊁技术㊁时间等要素有机结合并最佳运转,以提高疼痛控制的效果和工作效率㊂王君慧等[39]研究强调A P S的运行中病区管理应与麻醉科紧密衔接,做好医生㊁护士和病人三方培训,加强与麻醉镇痛中心交流形成重视镇痛技术㊁强调整体服务的病区镇痛管理特色㊂多模式镇痛是镇痛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肺癌病人术后镇痛中,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所要达到的镇痛效果灵活选择,应用一种或多种镇痛方式,以达到预期的镇痛效果㊂超前镇痛理念的落实,提前的介入并干预,及时阻止外周伤害刺激冲动向中枢传递和传导,尽早抑制或扭转中枢的高兴奋性,使中枢 不体验损伤或减少损伤的 记忆痕迹 ,减轻病人疼痛[40]㊂王新连等[41]的研究显示,肺癌术后病人第1天胸痛原因与手术本身㊁手术切口及镇痛泵的使用有关,术后第3天㊁第4天及咳嗽时疼痛主要由胸腔引流管所致㊂传统胸腔引流管质地硬㊁内径大,是病人术后胸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胸腔引流管的改进,超细引流管引流胸腔积液,此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病人术后的疼痛㊂4.2咳嗽干预重视肺癌病人术后咳嗽症状,及时反馈给医生给予对症治疗㊂王争等[42]研究发现,复方甘草合剂联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咳嗽具有更佳临床疗效㊂在做好药物指导的同时给予病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㊂对留置胸腔引流管的病人强化咳嗽宣教内容,指导正确咳嗽方法,重视病人对咳嗽的认知水平,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㊂4.3环境干预沙永生等[43]相关性分析显示,不熟悉的环境㊁夜间治疗护理及护士的脚步声与病人睡眠质量呈正相关㊂因此,在对护理人员实施行为改变课程后,病房中的噪声平均峰值会明显降低,能一定程度地提高病人睡眠质量㊂4.4肺康复训练包括上下肢运动及呼吸肌训练,呼吸肌训练可减慢呼吸频率,提升膈肌活动度,改善呼吸肌耐力和强度;运动训练可改善机体对上肢运动的适应能力而降低氧耗,改善病人呼吸困难症状及胸腔的顺应性,增强通气效能;下肢大肌群活动可改善生理性的肌肉功能,提高个人运动能力,从而增强病人心肺功能[44]㊂通过肺康复训练可改善病人的呼吸道症状,提高运动耐力,从而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㊂4.5放松训练作为认知行为治疗的一种心理介入技术,通过深呼吸法㊁渐进性放松㊁自主训练㊁想象性放松,反射性地放松全身肌肉,降低机体紧张水平,有效改善病人睡眠[45]㊂同时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缓解病人负性情绪㊂㊃5702㊃全科护理2020年6月第18卷第17期4.6重视照顾者重视照顾者对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重视不同照顾者的反应特点,理解照顾者,增强其积极感受,鼓励照顾者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主动寻求支持,提高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从而减轻家庭主要照顾者的压力反应,尽可能充分发挥家庭支持系统的作用,减轻病人孤单感和对分离的恐惧,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㊂也有研究讨论通过政府加大国家医疗保障体制的实施力度,建立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社会支持系统,确保照顾者和病人能够得到充分的医疗㊁健康服务资源,以减轻各项负担[46]㊂建议未来医疗机构要加强对肺癌主要照顾者的社会支持状况的筛检评估,提供适当的社会资源系统,早期辨别社会支持程度较低的照顾者并尽早提供协助㊂5小结肺癌术后病人的睡眠障碍问题较普遍,严重影响病人的日间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㊂影响肺癌术后病人睡眠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自主症状㊁环境因素㊁心理因素㊁照顾者因素等㊂目前,临床缺乏对肺癌术后病人睡眠障碍及护理干预的足够重视,国内也缺少针对性的干预㊂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对肺癌术后病人睡眠障碍干预方式的关注和探讨,建立规范化的干预体系,旨在全面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促进病人康复,缩短病人住院时间㊂参考文献:[1]王克芳,李绍忱,冯美丽.在基础护理中增加睡眠评估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58-59.[2] A N D E R S O N K N,B R A D L E Y AJ.S l e e p d i s t u r b a n c e i n m e n t a lh e a l t h p r o b l e m sa n dn e u r o d e g e n e r a t i v ed i s e a s e[J].N a t u r ea n dS c i e n c e o f S l e e p,2013(5):61-75.[3]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103-107.[4]魏丽丽,高淑红.综合干预措施对I C U肺癌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3):79-81.[5]沙永生,孔轻轻,武景连,等.I C U肺癌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护理,2012,20(3):125-126.[6]郭琴,张丽萍,廖佳.胸外科肿瘤病人睡眠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肿瘤防治,2007,20(1):45-47.[7]魏萍,王晓艳,冯玉玲.胸心外科I C U病人睡眠障碍因素分析和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2):28-29. [8]于莉燕,李宇,孙秀玲.肺部手术病人术后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肺科杂志,2005,10(1):57.[9]王佩君,冯永铭,丁士炬.护理干预在老年睡眠障碍治疗中的作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8):946-948.[10] F E R N A N D E SN M,N I E L DLE,P O P E L N,e t a l.S y m p t o m s o fd i s t u r be ds l e e pp r e d i c tm a j o r a d v e r s e c a r d i a c e v e n t s af t e r p e r c u-t a n e o u s c o r o n a r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J].T h eC a n a d i a nJ o u r n a l o fC a r-d i o l o g y,2014,30(1):118-124.[11]W E S T E R L U N D A,B E L L O C C O R,S U N D S T RÖM J,e ta l.S l e e p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e v e n t s i na l a r g es w e d-i s h c o h o r t[J].E u r o p e a nJ o u r n a l o fE p i d e m i o l o g y,2013,28(6):463-473.[12]彭娅.老年睡眠障碍的现状及其护理干预[J].重庆医学,2010,39(9):1165.[13] B I X L E RE.S l e e p a n d s o c i e t y:a n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 p e r s p e c t i v e[J].S l e e p M e d i c i n e,2009,10(S u p p l1):S3-S6.[14]S Z E N T K I RÁL Y IA,MA D A RÁS ZCZ,N O VÁK M.S l e e p d i s o r-d e r s:i m p a c t o n d a y t i m e f u n c t i o n i n g a n d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J].E x p e r tR e v i e wo fP h a r m a c o e c o n o m i c s&O u t c o m e s R e s e a r c h,2009,9(1):49-64.[15] A V I D A N A Y,F R I E SB E,J AM E S M L,e t a l.I n s o m n i aa n dh y p n o t i c u s e,r e c o r d e d i n t h em i n i m u md a t a s e t,a s p r e d i c t o r s o ff a l l s a n dh i p f r a c t u r e s i nm i c h ig a nn u r s i n gh o m e s[J].J o u r n a l o ft h eA m e r i c a nG e r i a t r i c sS o c i e t y,2005,53(6):955-962. [16] R O B I L L A R D R,P R I N C E F,F I L I P I N ID,e t a l.A g i n g w o r s e nt h ee f f e c t so fs l e e p d e p r i v a t i o no n p o s t u r a lc o n t r o l[J].P L o SO n e,2011,6(12):e28731.[17]陶晶晶,陈芳,裴大军.正念训练干预在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8):1402-1406.[18] S T-G E O R G E RJ,D E L B A E R E K,W I L L I AM SP,e t a l.S l e e pq u a l i t y a n d f a l l s i no l d e r p e o p l e l i v i n g i ns e l f-a n da s s i s t e d-c a r ev i l l a g e s[J].G e r o n t o l o g y,2009,55(2):162-168.[19] G R U N D S T R OM AC,G U S ECE,L A Y D EP M.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f a l l s a n d f a l l-r e l a t e d i n j u r i e s i na d u l t s85y e a r so f ag ea n do l d e r[J].A r c h i v e so fG e r o n t o l o g y&G e r i a t r i c s,2012,54(3):421-428.[20] S T O N E K L,B L A C KW E L L T L,A N C O L I-I S R A E LS,e t a l.S l e e p d i s t u r b a n c e s a n d r i s ko f f a l l s i no l d e r c o mm u n i t y-d w e l l i n gm e n:t h e o u t c o m e s o f s l e e p d i s o r d e r s i n o l d e rm e n(M r O S s l e e p) s t u d y[J].J o u r n a lo f t h eA m e r i c a n G e r i a t r i c sS o c i e t y,2014,62(2):299-305.[21] MA T,S H IGP,Z HU YS,e t a l.S l e e p d i s t u r b a n c e s a n dr i s ko ff a l l s i n a n o l d C h i n e s e p o p u l a t i o n-r ug a ol o n g e v i t y a n d a g e i n gs t u d y[J].A r c h i v e s o fG e r o n t o l o g y&G e r i a t r i c s,2017,73:8-14.[22]李洪娥,赵敏,王佃伟.胸外科病人失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6,13(7):49-50.[23]安刚,薛富善.现代麻醉学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546.[24]赵责吉,龙波.围术期睡眠障碍与术后疼痛关系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1):30-31.[25]林嵘嘉,车国卫,徐志华,等.肺癌患者电视胸腔镜手术后咳嗽的影响因素分析:单中心前瞻性研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7,24(10):748-752.[26]S H A N N O N R,B A E K E Y D M,MO R R I SK F,e t a l.P r o d u c t i o no f r e f l e xc o u g hb y b r a i n s t e mr e s p i r a t o r y n e t w o r k s[J].P u l m o n a r y P h a r m a c o l o g y&T h e r a p e u t i c s,2004,17(6):369-376. [27]余才华,李鸿伟.胸部手术后气道高反应性的临床分析[J].浙江医学,2008(9):982-983.[28]王俊华,张桂芹,任维鑫.肺癌术后患者睡眠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8):1365-1367.[29] W I L S O N VS.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 s t r e s s o r s r e l a t e d t o p a t i e n t sᶄp s y-c h o l o g i c r e s p o n s e s t o t h e s u r g i c a l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J].H e a r t&L u n g,1987,16:267-273.[30] K AM D A RBB,N E E D H AM D M,C O L L O PN A.S l e e p d e p r i v a-t i o n i n c r i t i c a l i l l n e s s:i t s r o l e i n p h y s i c a l a n d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r e c o v-e r y[J].J o u r n a l of I n t e n s i v eC a r eM e d i c i n e,2012,27(2):97-111.[31]包彩玲,李文贤,王丽.I C U环境因素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及护理对策[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6(5):309-310. [32] G A B O RJY,C O O P E R A B,C R OM B A C H SA,e t a l.C o n t r i b u-t i o no f t h e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 e n v i r o n m e n t t o s l e e p d i s r u p t i o n i nm e c h a n i c a l l y v e n t i l a t e d p a t i e n t s a n dh e a l t h y s u b j e c t s[J].A m e r i-c a n J o u r n a l o fR e s p i r a t o r y&C r i t i c a lC a r e M ed i c i n e,2003,167(5):708-715.㊃6702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J u n e2020V o l.18N o.17[33] 常永红,孙凤伟,张春香.肺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0):701-702.[34] 潘茜,赵丽萍,夏春芳.团体怀旧疗法对肺癌患者配偶照顾者抑郁及疲乏水平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9):75-77.[35] C HU N G F ,L I A O P ,Y A N G Y ,e t a l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s l e e p -d i s o r -d e r e db r e a t h i n g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o u t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s l e e p a p n e a [J ].A n e s t h e s i a&A n a l ge s i a ,2015,120(6):1214-1224.[36] I N G I O S IA M ,O P P M R ,K R U E G E RJ M.S l e e p an d i mm u n e f u n c t i o n :g l i a l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a n dc o n s e q u e n c e so f a g i n g [J ].C u r -r e n tO p i n i o n i nN e u r o b i o l o g y,2013,23(5):806-811.[37] S T E R N I C Z U K R ,R U S A K B ,R O C KWO O D K.S l e e p d i s t u r b -a n c e i no l d e r I C U p a t i e n t s [J ].C l i n i c a l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 i n A g i n g ,2014(9):969-977.[38] 李靖康.1107例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分析[D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8.[39] 王君慧,严伟,董翠萍,等.急性疼痛服务组织对开胸术后病人疼痛控制的方法与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7):519-520.[40] 吴波,赵体玉,汪晖,等.超前镇痛对肺癌病人开胸术后急性疼痛控制影响的研究[J ].护理研究,2011,25(11A ):2878-2879.[41] 王新连,俞峥,顾家榕,等.超细胸腔引流管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1):106-108.[42] 王争,邓豫,吴骁伟.复方甘草合剂联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咳嗽的疗效观察[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5):33-35.[43] 沙永生,孔轻轻,武景连,等.I C U 肺癌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 ].天津护理,2012,20(3):125-126.[44] R I E SAL ,B A U L D O F FGS ,C A R L I NB W ,e t a l .P u l m o n a r y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j o i n tA C C P /A A C V P Re v i d e n c e -b a s e d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g u i d e l i n e s [J ].C h e s t ,2007,131(5):41-42.[45] 冯竞,朱渊.放松训练对肺癌术后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4,28(12):1464-1465.[46] 王丹丹,付菊芳.肺癌住院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9):23-25.(收稿日期:2019-12-03;修回日期:2020-06-10)(本文编辑李进鹏)压力性损伤及风险病人全程营养管理方案研究进展文 雯,林白浪,陈小芬,王曙红摘要:对压力性损伤及风险病人营养管理方案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压力性损伤及风险病人制订以营养筛查㊁评估诊断㊁营养支持及监测随访的全程营养管理方案提供参考㊂关键词:压力性损伤;营养;管理;综述K e yw o r d s p r e s s u r e i n j u r y ;n u t r i t i o n a l ;m a n a g e m e n t ;r e v i e w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20.17.007 2016年,美国压疮咨询委员会(N a t i o n a l P r e s s u r eU l c e rA d v i s o r y P a n e l ,N P U A P )将压疮(pr e s s u r eu l c e r ,P U )新定义为压力性损伤(p r e s s u r e i n j u r y,P I )[1]㊂其发生不仅会增加病人疼痛㊁感染及患病的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加重病人经济和心理负担,降低病人生活质量,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甚至会导致一些病人过早死亡㊂尽管压力性损伤标准预防除了强调体位的变换㊁皮肤和失禁管理㊁敷料选择㊁减少剪切力和摩擦力,也提及须加强营养[2],且有M e t a 分析研究报告肠内营养支持可使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降低16%[3],并可对压力损伤愈合有促进作用[4],但目前少见关于住院期间基金项目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方向,编号:Z D Y F 2017107㊂作者简介 文雯,主管护师,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570208,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林白浪㊁陈小芬单位:570208,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王曙红(通讯作者)单位: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㊂引用信息 文雯,林白浪,陈小芬,等.压力性损伤及风险病人全程营养管理方案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2020,18(17):2077-2080.和出院后对压力性损伤及风险病人现存或潜在临床营养状态进行筛查㊁评估诊断㊁营养支持㊁监测及随访的全程营养管理方案的构建,现对国内外压力性损伤及风险病人的全程营养管理方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㊂1 营养不良和压力性损伤的关系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 u r o p e a nS o c i e t y f o r P a r e n t e r a l a n dE n t e r a lN u t r i t i o n ,E S P E N )指出可以通过以下2种方法进行诊断:①体质指数(B M I )<18.5k g/m 2;②无期限的非计划体重减轻>10%或过去3个月内体重减轻>5%;如果年龄<70岁㊁B M I <20k g /m 2或年龄ȡ70岁㊁B M I <22k g/m 2或无脂质量指数(F a t -F r e e M a s s I n d e x ,F F M I )女<15k g /m 2㊁男<17k g/m 2[5]㊂欧洲12个国家的多国联合调查研究中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33%[6]㊂B e n k o v i ĉ等[7]研究发现,克罗地亚20岁以上患有疾病相关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3.37%,成人营养不良总费用为9735万欧元,占其国家医疗保健预算总额的3.38%㊂目前国内多中心联合的营养筛查现状调查较少,我国13所㊃7702㊃全科护理2020年6月第18卷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