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高效演练跟踪检测选修5.1
- 格式:doc
- 大小:434.00 KB
- 文档页数:2
2.2 气压带和风带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1、2题。
1.1月,图中A地盛行()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2.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解析】1选D,2选D。
解析如下:
读某区域等压线(单位:百帕)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A、B两处等压线数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A处的数值为1 004 ②A处的数值为1 012
③B处的数值小于1 020 ④B处的数值大于1 020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关于C、D两地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C地常年盛行东南风
B.C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北风
C.D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南风
D.D地常年盛行东北风
【解析】3选D,4选C。
第3题,A处等压线处于1 020百帕和1 004百帕等压线之间,故A处的数值为1 012;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的变化规律可知,B处为高压中心,故B处的气压值介于1 020和1 028之间。
第4题,图示季节,澳大利亚大陆上受高气压控制,为南半球冬季。
C地盛行由澳大利亚高压吹向赤道低压的东南信风;C地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为西南季风,故D地此时吹西南风。
选C。
(2016·杭州模拟)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高空一等压面空间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单元评估检测(一)第一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6·芜湖模拟)下图表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中三条纵线表示经线,三条横线表示纬线,a、b相交于点O。
读图完成1、2题。
1.如果图中的经纬度差都是5°,则( )A.图中的三条纬线和三条经线的长度一定都相等B.图中四个方块所表示的面积一定相等C.图中O点一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D.图中的三条经线长度一定相等2.某测绘局要绘制新开发镇的平面图,采用两种比例尺绘制,其中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三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的图幅面积一定是乙图的九倍B.如果甲图比例尺为1∶30 000,则乙图比例尺为1∶10 000C.甲图中1厘米表示的实地距离是乙图的三倍D.乙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比甲图详细【解析】1选D,2选A。
第1题,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各条经线长度相等;纬线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一周的,各条纬线长度不等;地球是一个球体,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圈,纬线长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图中各方块面积不一定相等;图中O点不一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第2题,比例尺成倍扩大,图幅将扩大比例尺倍数的平方,所以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三倍,甲图的图幅面积是乙图面积的九倍;如果甲图比例尺为1∶30 000,则乙图比例尺为1∶90 000;乙图中1厘米表示的实地距离是甲图的三倍;乙图比例尺小,反映的地理事物比甲图简略。
(2016·永州模拟)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米)简图,欲在甲、乙间修建一条公路。
读图完成3、4题。
3.在图中最初选定的四条线路中,既要架桥又要修隧道的是( )A.①B.②C.③D.④4.有很多学者建议施工前对图示河段进行治理,其合理的措施应是( )A.建蓄洪区B.加固堤防C.修建水库D.裁弯取直【解析】3选C,4选D。
第3题,①、②线路都是两次经过河流,需要架起两座桥梁;③线路两次经过河流且穿越丘陵,既要架桥又要修隧道;④线路未经过河流,故不需要架桥。
高效演练·跟踪检测读下图,完成1、2题。
1.关于乙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多信仰伊斯兰教B.社会稳定,经济高度发达C.终年温和多雨,有利于畜牧业发展D.夏季气候炎热干燥,水资源紧张2.图中城市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其名称是( )A.梵蒂冈B.圣地亚哥C.耶路撒冷D.麦加【解析】1选D,2选C。
结合图中经纬度可知乙为地中海沿岸的加沙地区,属地中海气候区,它是阿以冲突频繁地区,居民多是阿拉伯人,属白色人种,多信仰伊斯兰教。
图中城市耶路撒冷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三教尊为圣城。
下图中用虚线圈出的部分表示的是某种役用农畜的饲养地区范围。
读图回答3、4题。
3.该种农畜是( )A.牦牛B.水牛C.马D.骆驼4.该种农畜与该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活动关系密切,其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业B.商品谷物农业C.游牧业D.水稻种植业【解析】3选B,4选D。
第3题,牦牛主要生活在青藏地区,骆驼生活在干旱地区,马主要生活在我国北方地区与草原地区。
图示区域多为水田农业,因而最可能为水牛。
第4题,图示区域水热条件好,多发展水稻种植业。
5.(2016·哈尔滨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某岛屿分布图。
材料二右图为该海域附近国家建筑物景观图,该地房屋多建在山丘上,建筑材料为火山灰混凝土,混凝土表面常贴一层大理石板,白色调为主,屋内有众多回廊、过道,该建筑簇拥着碧海蓝天,令人向往。
(1)比较A地与B地降水特征的差异,分析成因。
(2)P地地形类型是________,判断依据 __。
(3)甲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乙区域,从自然资源方面考虑,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从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西欧,其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故处于迎风坡的A地降水量多于处于背风坡的B地。
第(2)题,图中P地海拔数值大于500米,可知地形类型是山地。
第(3)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较多,图中能体现的是土地资源和降水资源。
单元评估检测(七)第十二、十三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5·武汉模拟)下列为海河水系流域和水利图以及海河与珠江水系水文特征对比表。
据此回答1、2题。
海河与珠江水系水文特征对比表1.划分海河流域范围的依据最可能是( )A.降水量B.地形C.人口密度D.行政区划2.海河平均年径流量远小于珠江,主要是因为海河( )A.气候大陆性较强B.河流长度短,流域面积小C.蒸发旺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耗水量大D.调水工程减少了河流径流量【解析】1选B,2选A。
第1题,山脉往往成为流域的分水岭。
第2题,海河流域位于我国北方,为大陆性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少于南方。
故气候是影响流域平均年径流量的主要原因。
结合下面等值线分布图,回答3、4题。
3.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和积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B.地形因素C.纬度位置D.洋流因素4.利用图中甲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 )A.橡胶轮胎B.甜菜制糖C.黄麻纺织D.甘蔗乙醇【解析】3选B,4选D。
第3题,图示区域西部地区自东南向西北积温数值急剧下降,说明海拔迅速升高;结合图中年降水量等值线也可判断出西部海拔高的地区降水较多,因而地形因素是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和积温差异的主导因素。
第4题,甲地地处四川盆地,水热条件满足甘蔗的生长,是我国甘蔗的重要产地,因而该地区可发展甘蔗乙醇;甲地的气候条件不适宜天然橡胶、黄麻和甜菜的生长。
国家发改委于2015年4月16日发布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
结合长江中游城市群示意图,回答5~7题。
5.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突出的优势是( )①劳动力成本低②矿产资源丰富③对外联系便利④城市化水平高。
高效演练·跟踪检测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介于114°49′E~116°39′E、33°43′N~34°52′N。
下图为商丘地区1971~2010年气温、降水量和日照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区1971~2010年气候( )A.趋向于暖湿化B.趋向于冷湿化C.趋向于暖干化D.趋向于冷干化2.该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农作物是( )A.玉米B.水稻C.甜菜D.甘蔗【解析】1选A,2选A。
第1题,该地的日照曲线呈下降趋势,气温和降水曲线呈波状上升状态,说明气候趋于暖湿化。
第2题,该地处于黄淮平原地区,属于暖温带,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水稻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区,该地种植水稻的面积较小,不是主要作物;甜菜属于中温带作物,本地区很少种植;甘蔗是亚热带、热带作物,该地区不种植甘蔗;故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农作物为玉米。
读北美洲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图,回答3、4题。
3.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A.ⅠB.ⅡC.ⅢD.Ⅳ4.有关图示四类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B.Ⅱ-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C.Ⅲ-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D.Ⅳ-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解析】3选B,4选C。
第3题,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第4题,Ⅰ位于40°N以北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Ⅱ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Ⅲ为高原山地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Ⅳ为热带沙漠气候,其形成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地形、洋流等综合影响。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五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下表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部分城市某日天气预报表1.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是上海,图中能反映其原因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据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该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B.上海该日的降水可能是受台风影响所致C.哈尔滨该日的大雾天气可能是冬季气温降低所致D.该日北京的最高气温比西宁高是因为距海近【解析】1选D,2选B。
第1题,昼夜温差小说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第2题,一天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而不是12时,A错;该日哈尔滨最低气温为11℃,不可能为冬季,C错;距海越近,受海洋影响越大,最高气温应该较低,D错误;从气温可以判断此时上海为夏季,可能受台风影响,产生降水。
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15名成员利用热气球探测到的校园附近某区域100 m高空气压(单位:hPa)。
据此回答3、4题。
3.在100 m高空,风力较为强劲的探测点的气压值为( )A.1 014B.1 010C.1 007D.1 0034.图中A处的风向最可能为( )A.东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南风【解析】3选A,4选B。
第3题,图中气压为1 014 hPa的探测点与其他点之间单位距离的气压差较大,说明该地所受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风力较强劲。
第4题,根据图中各地的气压可知,A处所受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应指向偏北方向,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该处吹西南风。
5.(2014·安徽文综)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
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 )A.Q4、Q1、Q3、Q2B.Q3、Q4、Q2、Q1C.Q3、Q1、Q2、Q4D.Q2、Q3、Q1、Q4【解析】选C。
高效演练·跟踪检测下图为1954~2005年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B.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C.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2.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A.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B.通讯卫星信号易受干扰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解析】1选D,2选B。
第1题,读图,根据图例判断,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负相关,A错。
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正相关,B错。
图中西北部的数值较大,说明相关性较大,C错。
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D对。
第2题,根据图中等值线,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江淮地区梅雨强度有的地方增大,有的地方减小,A错。
此时耀斑活动也最强,通讯卫星信号易受干扰,B对D错。
漠河地区不会出现极昼现象,C错。
(2016·宁波模拟)日照时数是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地面的累积时长。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单位:小时)空间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地的多年平均降水总量少于乙地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低于甲地D.乙地日照时数空间变化大于甲地4.造成该省区年平均日照时数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副高控制时长B.夏季风影响强弱C.纬度南北差异D.距离大西洋远近【解析】3选C,4选B。
第3题,根据经纬网定位图示范围为我国青藏高原地区。
甲地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于地处内陆的乙地,乙地气候大陆性更强,乙地地形起伏和缓,甲地垂直地带差异显著,故日照时数空间变化乙地小,甲地大。
第4题,受西南季风影响,该区域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日照时数递增。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效演练·跟踪检测下图为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反映我国东部地区气温空间变化的规律是( )A.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加而减小B.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加而增大C.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加先减后增D.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加变化不大2.下列有关图中M点所对应地形区的地理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B.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C.400 mm年等降水量线D.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解析】1选B,2选D。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高纬度地区气温变化显著,气温年较差大;低纬度地区气温变化小,气温年较差小。
第2题,M 点位于34°N附近,与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相当,因而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和田玉矿脉位于昆仑山,开采难度大,发源于昆仑山的玉龙喀什河,自古是和田玉的主要产地,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在河床拣玉。
结合图,完成3、4题。
3.古人采玉的主要河段在( )A.M河段B.N河段C.H河段D.R河段4.影响图中和田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资源B.地形C.水源D.交通【解析】3选B,4选C。
第3题,山脉中玉石出露地表,被河流侵蚀、搬运后带到河流落差较小处,因河流搬运能力下降而沉积。
图中R、H位于河流上游,主要表现是侵蚀和搬运作用;N位于河流下游、山麓地带而水量大,图中等高线稀疏而落差小,河流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沉积作用,玉石最可能沉积在此处河床;M位于下游沙漠地带,因水量较小导致玉石基本不会被搬运到此处。
第4题,图中和田位于山麓地带、沙漠边缘,属于干旱区中水资源较丰富地区,故水源是其形成城市的主导因素。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效演练·跟踪检测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某大河流域及河段平均流量统计图。
说明该河流易发生洪水泛滥的季节及自然原因。
【解析】由图中水系特征、经纬网可判断该流域为恒河流域,流域内为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地形、水系特征均可影响河流水位及洪涝灾害的发生。
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且集中,北部有地形雨与高山冰雪融水汇入,水系形状致使南北支流同期汇水量过大,地势较低平,排水不畅。
故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
答案:夏季(或夏秋季)。
(该河流主要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且集中,北部有地形雨与高山冰雪融水汇入,水系形状致使南北支流同期汇水量过大,地势较低平,排水不畅。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苏花公路大致依台湾岛东海岸线修建,西靠中央山脉北段峭壁,地势险峻,山光海色雄奇壮丽,为世界著名的观景公路。
由于沿线多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又被人们称为台湾最美的“死亡公路”。
分析苏花公路沿线多滑坡、泥石流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解析】图中信息表明苏花公路位于台湾岛东部沿海,迎风坡,降水丰富,且地形陡峭,地质条件复杂。
应对
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两方面。
答案:原因:位于板块边界,岩石破碎;地形陡峭;位于夏季风迎风坡,且多台风,降水丰富。
措施:建设护坡工程;植树造林、保护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