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73.50 KB
- 文档页数:122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
2、能力训练点: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注意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动手、迁移、推理创造等能力。
3、德育渗透点:启迪学生主人公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通过教学,初步渗透由量变到质变的辨证思维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使学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概念,理解单位间的进率;2、难点: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准确测量。
三、教具、学具准备:1分硬币、米尺、纸条(待量)、电脑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
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2、提问:我们在表示什么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举例说说。
什么物体用厘米呢?为什么?3、出示1分硬币,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圆形)请你来量量这个圆形最宽的地方大约是几厘米?谁来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够不够1厘米?4、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认识毫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1)电脑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你能找到1毫米吗?请认识的几名同学上台给大家指指看。
引导学生说出厘米中间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这幅图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
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币帮助建立毫米概念:拿出1分硬币,把1分硬币的厚度对准尺子上的1小格,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学生回答出步骤,说不全可互相补充。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91页、92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加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境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数的组成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43+3= 53+9= 75+2= 35+8= 56+5= 36+20= 23+40= 72+10= 5+30= 58+30=(1)开火车的形式进行一组口算练习,课件显示出结果。
(2)教师在2行中各挑一道让学生说口算方法。
(3)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行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第二行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4)引出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师板书)。
二、明确算理,学习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91页情境图(1)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说,教师用课件展示)。
(2)问:限乘68人表示什么意思?(不能超过68人、可以正好是68人、还能少于68人)。
(3)超过68人可能会发生什么?看来为了安全,我们不管是乘车还是乘船,都要遵守规章制度。
2、估算:一条船能坐下四个班的同学吗?说说你的理由。
3、猜测:至少要几条船四个班的同学才能坐下?4、计算:二(1)班、二(2)班合乘一条船,能坐下吗?(1)读题。
(2)问: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只要把二(1)班和二(2)班的人数加起来,和68人比较就可以了。
)(3)列算式:23+31= (教师板书)(4)讨论算法。
(5)交流汇报,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学生的算法。
(6)要求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
(7)完善该题。
5、二(3)班、二(4)班合乘一条船,能坐下吗?(1)把这道题写在练习本上,并写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测量【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五册课本1-14页教学内容【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吨。
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校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主要特点有: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
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课题一毫米、分米的认识【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会用他们作单位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内容】:课本2、3、4页【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上)。
要达到目标,还要靠大家自学,请看自学指导。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一、情况分析(一)班级情况分析: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千米和吨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优质导学案第一单元时、分、秒对第一堂课第二课的理解环节自主学习学案一、复习旧知1.我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
2.1时=()分3.分针走1圈是()小时,时针走1圈是()小时。
二、探索新知1.秒针是钟面上最()最()的针。
2.秒针走1个小格就是()秒。
3.秒针从12走到1就是()秒。
4.1分=()秒知识点一:分与秒之间的关系观察钟表,回答以下问题:(1)钟表上的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几格?说明什么?(2)电子表上表示秒的数,走到59后,看一看,表示分的数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知识点二:体验1秒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玩游戏吧。
(1)同学们,请大家跟着秒针的走动拍手,每秒拍一下。
(2)同学们,请大家跟着电子表数数,每秒数一个数。
(3)同学们,请大家闭上眼睛,听钟表的“滴答”声,跟着拍手,每秒拍一下一、随堂练习填空。
(1)钟面上有()根针,分别是()、()、()。
(2)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
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3大格是()秒,走1圈是()秒。
(3)1分=()秒60秒=()分二、拓展练习1.在1分2分60秒自我总结里填“>”“1.自我调节学习计划1。
复习旧知识常见的时间单位是什么?2.1一小时等于多少分钟?3.1一分钟等于多少秒?2、探索新知识1填空1小时=()分钟2小时=()分钟1分钟=()秒2分钟=()第二600分钟=()小时600秒=()分钟2。
中文课早上什么时候结束?知识点1: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
昨晚,王先生准备了两个小时,张先生准备了130分钟。
他们中的哪一位备课时间更长?知识点2:经过时间计算,小明下午5:30离开学校,下午5:50回到家。
小明放学回家多长时间了?1、课堂练习1填空。
5:00=()分4:00=()秒180秒=()分300分钟=()小时2填写“>”10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一类中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环节自主学习学案一、复习旧知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算法。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课题秒的认识课型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 1 分= 60 秒。
学习2.使学生初步建立 1 分、 1 秒的时间观念。
目标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 1 分 =60 秒难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 1 分 =60 秒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学案自主学习自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我还知道 1 时 =〔〕分主预1、看教材 2 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
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 8 、〔〕、〔〕、 5习4、〔〕、〔〕、 1 。
2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独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 ( )个小格 ,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立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尝圈是〔〕分.试合作探究学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
习秒针走〔〕圈,分针走〔〕。
2、秒针走〔〕小格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 1 分=〔〕研秒。
3、 1 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讨4、现在给你们 1 分钟时间, 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交算〔〕。
〔要求第 1、2、 3 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 4、 5、 6 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流5、尽管〔〕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汇报展示解1、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惑2、今天学会的知识完成下面的练习。
〔1〕、深呼吸 1 次用〔〕秒,15 秒内能深呼吸〔〕次。
15 秒能由 1 写到〔〕。
展从 1 数到 30 用了〔〕秒。
〔2〕、人 1 分钟脉搏跳〔〕下, 1 分钟做〔〕道题, 1 分钟写〔〕个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进行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与验算的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用万以内的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笔算和验算。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能结合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1.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分组练习)156+162204+825271+297525+7212.集体反馈: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这几道题有什么联系与区别?3.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
【设计意图】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既可以复习旧知,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出示例3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1)仔细阅读,你获取了那些信息?(2)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板书:445+298=)【设计意图】结合书中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获取有用信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交流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1)这道题等于多少呢?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计算出来吗?请大家试一试。
(2)全班交流方法。
预设1:列竖式计算带领学生回顾过程,并重点提问:问题1 你是从哪一位开始算起的?问题2 十位上4+9=13,怎么会在十位上写4呢?问题3 百位上的7是怎么来的?预设2 简便运算的方法【设计意图】连续进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追问及学生介绍计算的过程突破难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六单元乘法估算|人教新课标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六单元乘法估算|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六单元,主要包括乘法估算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具体章节内容包括:1. 乘法估算的定义及意义2. 乘法估算的方法和技巧3. 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乘法估算的概念,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和技巧,并能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乘法估算的概念、方法和技巧。
难点:如何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例如“如果小明有3个苹果,他想知道5个苹果有多少,他会怎么做?”引发学生对乘法估算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乘法估算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乘法估算的重要性。
3. 方法讲解:讲解乘法估算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四舍五入法”和“整数乘法法”。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乘法估算的步骤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乘法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 板书设计:将乘法估算的步骤和方法以板书的形式呈现,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7.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实际的题目,让学生运用乘法估算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计算。
六、作业设计(1)23 × 48 ≈ ?(2)52 × 37 ≈ ?答案:(1)23 × 48 ≈ 1000(2)52 × 37 ≈ 2000(1)如果一本故事书25元,小明想买3本,他需要多少钱?(2)一辆汽车每分钟行驶60公里,从A地到B地需要2小时,问这辆汽车从A地到B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1)25 × 3 ≈ 75(元)(2)60 × 120 ≈ 7200(公里/小时)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乘法估算的概念、方法和技巧,并能够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课题一: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二:分米的认识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三:千米的认识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四: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五:吨的认识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题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班级课题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课时 1课时课题二: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班级课时 1课时课题: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练习班级课时 1课时课题四: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班级课时 1课时课题五: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班级课时 1课时的退位减法。
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原价902元原价800元现价758元现价546元便宜(课题:加法验算班级课时 1课时课题:减法的验算班级课时 1课时课题:四边形的认识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中的四边形吗?如图,可按分分……课题: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周长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估计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一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二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三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秒的认识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时间的计算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时间的计算练习课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实践活动:填一填,说一说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1:连续进位乘法班级三(2)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1](45页)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小时、分钟和秒课题一:秒的认识学习目标:1。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钟等于60秒。
1、阅读理解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
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8、()、()、5。
()()()()()新年的钟声就要响了。
要测量这样短的时间,我们需要使用一个分数较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字转到下一个数字是()。
分针从一个数字移动到下一个数字是()。
第二只手循环()分钟。
二、设问导读(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请拨你手上的钟。
你发现了什么?(提示:分针走(),秒针走()。
秒针转()圈,分针转()。
2、秒针走()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分=()秒。
3.一分钟有多长?请看着时钟上的秒针安静地转动。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
(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虽然()很短,但它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它来做很多事情。
3、自学考试: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每天睡9个左右()穿衣20个左右()煮一壳开水25个左右()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3、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秒数到30秒需要()秒*1分钟=()秒,120秒=()分钟4、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四、展示点评五、分层训练练习一:问题1、2、3、4和5:6。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课题秒的认识课型
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难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
学案
自主预习
独立尝试自主学习
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我还知道1时=()分
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
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
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8 、()、()、5 4、()、()、1 。
2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是()分.
学习研讨交流解惑展示合作探究
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
秒针走()圈,分针走()。
2、秒针走()小格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分=()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
(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
5、6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5、尽管()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汇报展示
1、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2、今天学会的知识完成下面的练习。
(1)、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15秒能由1写到()。
从1数到30用了()秒。
(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从1数到30用了()秒。
反馈测评过关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
穿衣服大约需要20()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拓展延伸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课题时间的计算课型
学习目标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重点
1、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难点2、求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课前准备钟表模型课时安排课时
学案
自主预习
独立尝试复习
1时=()分1分=( )秒
自主学习
1、学习例1.
看主题图2时等于分。
你的想法是;因为1时是分,所以2时是,也就是分.所以2时= 分.
2、学习例2.
观察主题图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离家,到校。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
你是怎样算的?。
学
习研讨交流解惑展示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可以这样算:分针从走到走了大格,每大格是分,所以一共是分;也可以这样想:减,也就是分。
2、用拨钟表的方法来验证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
3、新闻联播开始结束。
计算出播放的时间。
反馈测评达标检测:
1、3时=()分4分=()秒4时=()分
3分=()秒5时=()分8分=()秒
2、小红来到商店门前,商店还没有开门,她看到营业时间牌上写着早9:00开门,晚8:00开门,她又看看自己的手表,心想:“现在才8:40,到开门的时间我还要等多久呢?”
课后作业
1、练习一8、9、、10、11题
2、拓展提高:
*1、体育课上跑400米,小强用了1分48秒,小力用了1分54秒。
小力比小强多用了多少秒?
*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
他每天早晨要在7:35分到学校,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发?
拓展
延伸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 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课型
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
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
学案
自主预习
独立尝试
一、自主学习
看第9、10页主题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1、由图可知,一年级一班有()人,一年级二班有()人,求一共买多少张票用()法
列式为:
35+34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2、二年级一班有()人,二年级二班有(),求一共买多少张车票用()法。
列式为:
39+44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方法二:
学习研讨交流解惑展示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小组讨论
1、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
不同点:—————————
2、买一双鞋64元,一双袜子17元,买一双鞋和一双袜子一共需要多少元?
(二)、汇报交流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和(),再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最后加()。
方法二: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和(),再把另一个两面三刀位数拆成()和(),先算()加(),再算()加(),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
反馈测评三、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10页做一做
2、口算下列各题
26+3952+18 26+43 52+1826+63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