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选修4
- 格式:doc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4
学案5 专题学习总结[学习目标] 1.掌握孙中山革命一生中认识的四次转变、缔造民国、维护共和的史实,认识其为革命奉献一生的信念及斗争精神。
2.从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非暴力不合作”、“绝食祈祷”等斗争方式,了解甘地非暴力革命的特点及其作用。
3.从赶走外国侵略者、签订平等条约、成立共和国、进行全方位社会改革等各方面掌握凯末尔的历史贡献。
4.运用比较分析同时期不同国家民主革命道路的异同,认识近代化进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一、孙中山1.走上革命道路(1)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结果如石沉大海,从此他放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转而走上革命道路。
(2)1895年,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开始了早期的革命活动。
2.组建同盟会(1)1905年,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并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使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新的面貌和姿态进行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3.缔造民国和维护民主共和(1)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回到祖国,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在独立各省召开的临时大总统选举会议上,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2)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3)辛亥革命失败后,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不懈斗争。
4.寻求革命的新出路(1)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1924年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走上了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道路,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2)中国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领导组建了黄埔军校和新式革命武装,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甘地1.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形成和初步实践(1)在南非期间,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主义”的思想,提出了“非暴力抵抗”的主张。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三“圣雄”甘地知识导航学案人民版选修4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思维激活年轻的甘地曾在南非工作22年,在这期间,他提出了“非暴力抵抗”的主张。
你知道其思想的理论来源有哪些吗?提示:甘地把印度教毗温奴派的仁爱、素食、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并受索罗、托尔斯泰、鲁金斯著作的影响,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主义”的思想。
自主整理一、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1.主要内容:暴力孕育暴力,“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报复原则,只能导致人类丧失_______________;主张以仁慈改造人类,创造了非暴力抵抗的斗争形式。
2.最初实践(1)在南非的实践:投身于当地反对_______________的斗争,迫使南非政府废除歧视印度人的法律。
(2)在印度的实践①1909年,甘地出版了《_______________》一书,阐述了争取印度自由的思想。
②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
为了使各派别和睦相处,他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到各处访问,安抚人心。
③甘地认为,印度人民贫困的根源首先在于农村织布机的衰落,认为恢复传统的手工织布劳动是振兴广大农村的关键。
他倡导了_______________运动,并且自己身体力行,坚持纺线并身穿传统的土布衣服——“拖地”。
④为了争取印度的独立和民族的进步,甘地身穿“_______________步提高了他在国内的政治威望和影响。
二、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第一次(1)开端:1919年11月,甘地第一次提出了不与英国合作的“_______________”主张,号召开展不合作运动,并呼吁国大党响应。
(2)发展:1920年,国大党正式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及其起草的党纲,使非暴力不合作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争取“印度自治”成为国大党的现实斗争目标。
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一课标要求(一)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二)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二、重难点解析1、孙中山一生的主要贡献孙中山一生的主要贡献按阶段可以分为四方面,即:创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领导捍卫共和的斗争、倡导国共第一次合作。
(1)创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1894年的上书失败和甲午战争的爆发使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
1894年11月,在孙中山的努力下,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诞生了。
1905年,在孙中山的积极推动下,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并定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即《民报》所解释的三民主义。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使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崭新的面貌和姿态进行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2)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1911年10月10日爆发武昌起义,清政府统治迅速土崩瓦解。
1912年元月一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孙中山当选第一任大总统。
并主持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使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第一次伟大的历史巨变。
(3)领导捍卫共和的斗争中国民国成立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自1913年起,孙中山先后发起反袁专制的“二次革命”、反袁称帝的“护国运动”以及维护《临时约法》的两次“护法运动”。
(4)倡导第一次国共合作晚年的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再加上他不断斗争失败的经验教训,使他毅然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其“三民主义”思想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
专题四“亚洲觉悟”的前驱专题总结 ( 四)一、孙中山——中华民国“国父”1.孙中山一世的四大转变(1)从“医人”到“医国”。
从前的外国生活和修业经历,使他萌发了“改进祖国,挽救同群”的梦想;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他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2)从“改进”到“革命”。
上书李鸿章受挫,使他认识到清政府无药可救的腐败实质,信心投身民主革命,以武力颠覆清政府。
(3)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多次民主革命的接连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一定追求可以挣脱窘境并推动中国革命的生力军。
在中国公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从头解说三民主义。
(4)从“依靠帝国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
孙中山开始革命时只反对封建清王朝,没有明确反帝,是因为对帝国主义仍抱有想象。
以后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这是对帝国主义的实质认识不停加深的结果。
2.孙中山在20 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1)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财产阶级民主革命。
(2)颠覆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成立了财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最伟大伟绩 ) 。
(4)使民主共和观点人心所向。
(5)促使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6)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公民革命进度。
二、甘地——印度“国父”“圣雄”1.对甘地的评论(1)地位:政治领袖、精神领袖,被尊为“圣雄”“国父”。
(2)伟绩:创办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深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加强了印度人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暮年致力于调停教派矛盾,有利于教派团结。
(3)限制:采纳非暴力手段,限制人民革命运动;宗教色彩浓重;抵制西方物质文明,表现了财产阶级限制性。
2.对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评论(1)斗争性、革命性:从背景看,因为印度民族与宗主国之间存在尖利矛盾,而甘地代表民族财产阶级利益,他所处的地位决定了这场运动拥有激烈的革命性、斗争性。
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一、孙某某(一)孙某某一生的四次转变1、从“医人”到“医国”原因:民族危机的刺激;受西式教育影响;国外生活求学经历.2、从“改良”到“革命”①原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上书失败认清清政府本质。
②开始的标志:1894年兴中会的成立③投身革命事业的概况:A、创立同盟会:条件:革命团体的建立(兴中会等)概况:1905年东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政治纲领:三某某义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前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义(政治革命)核心——创立民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补充和发展——平均地权三某某义的评价:积极性:是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某某革命纲领。
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某某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三某某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局限性: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决定了资产阶级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意义: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某某革命运动的发展,使中国的某某革命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斗争由各地团体各自为政走向统一领导,统一纲领,统一旗帜。
)B.建立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成立:1912.1.1 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内容:1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实质意义: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2 、各民族一律平等 3、国利的规定 4、三权分立的政体(中华民国是按三权分立原则组织建立的资产阶级某某国) 5、责任内阁制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某某制度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某某某某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某某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辛亥革命的意义:1、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某某革命。
2、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第2课圣雄甘地[目标导航] 1.了解甘地非暴力思想的来源和甘地成为印度国大党的领袖。
2.掌握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所进行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
3.理解食盐进军是一次典型的、悲壮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一、穿土布衣的“苦行僧”1.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留学英国学习法律,归国后在孟买担任律师,1893年前往南非。
2.把印度教中的仁爱、素食、不杀生的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提出了非暴力抵抗的主张;他主张以仁慈改造人类,投身于南非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中。
1909年,在《印度自治》一书中,阐述了争取印度自由的思想。
3.1915年回国后,走遍各地协调各教派和睦相处,注意改变农村落后的陈规陋习;为振兴广大的农村,他倡导土布运动。
4.为了印度的独立和民族的进步,周游各地,宣传非暴力抵抗思想。
[思维点拨] 在南非工作期间,甘地逐步形成了一套以“仁爱”精神为主旨的非暴力理论。
该理论既是印度教家庭出身和基督教教义影响的结果,也是对在南非领导反种族歧视斗争实践的升华。
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掠夺的斗争不断,1919年英国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
(2)发动:1920年国大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及党纲,并决定分步发动运动。
(3)内容:所有印度人放弃各种英国人授予的官衔、爵位和荣誉;拒绝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当局工作,以手工纺纱抵制洋布;拒绝纳税。
(4)影响:使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陷入瘫痪。
(5)结果:1922年2月4日,乔里乔拉村发生暴力事件,甘地下令终止不合作运动。
甘地被捕入狱,两年后获释,随后发起“土布运动”。
2.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表现①发动“土布运动”,抵制英国的盘剥。
②“食盐进军”运动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
(2)结果①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甘地,下令取缔国大党。
专题总结1.孙中山对20世纪中国历史的影响(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宏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
他系统提出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和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 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渐渐深化人心,之后又为捍卫民主共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3)孙中山顺应历史潮流,实现了一生中的宏大转变,改组国民党,制定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并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4)孙中山所著的《建国方略》是他的政治抱负和建国思想的光辉结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乐观深远的影响。
2.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客观生疏(1)进步性①它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冲突,并试图以革命手段解决这些冲突。
②它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利益和经济上的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进展。
③它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抗争探究的最高成就。
④它在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2)局限性①它主见民族主义,但仅仅提出要推翻满清的统治,而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脆弱性。
②它虽然主见民权主义,但又不敢依靠宽敞工农群众,找不到真正的出路。
③它虽然主见民生主义,但不能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全部制,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民生主义不是切实可行的土地纲领,只是一种空想。
3.如何正确生疏甘地主义?(1)主要思想①哲学思想:东方宗教的泛爱论和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
②政治主见:非暴力革命实现印度的自治或独立。
③经济思想:提倡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物质文明。
④社会思想:建立公正和谐的社会。
(2)核心: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评价进步性:①随着甘地成为国大党的领袖,甘地主义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虽遭镇压,但仍给英国殖民当局以沉重打击;③二战后初期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
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
专题学习总结
一、对孙中山与甘地的比较
二、亚洲觉醒时期的主要斗争类型及重要意义
1.类型
(1)以农民为主体的下层人民的起义。
如中国义和团的反帝爱国斗争、朝鲜义兵运动。
(2)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如中国戊戌变法、20世纪初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3)资产阶级革命。
如中国的辛亥革命。
2.重要意义
(1)亚洲的觉醒是近代亚洲人民反殖、反帝和反封建斗争发展的新阶段。
①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本地区的封建势力,对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②它传播了民主思想,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③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古老的亚洲开始走上了近代政党统治的道路,这些政党提出了明确的政治纲领,体现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总趋势。
(2)亚洲的觉醒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标志着亚洲各国人民已作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斗争的舞台,在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亚洲变成反帝的重要阵地。
典题示例高三同学在学习20世纪亚洲近代史的时候,发现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在20世纪初,亚洲许多国家,如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国家具有相似的历史现象,即都诞生和涌现了“国父”级的伟大人物。
材料一
图一中国国父图二印度国父图三土耳其之父
材料二在1982年第5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影片《甘地传》获得八项大奖,上台领奖的人强调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
材料三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和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1)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为“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列举相关史实说出你的理解。
(3)东亚和西亚两位“国父”级人物对各自国家作出的最大贡献分别是什么?
审题思路第(1)问,从两个领导人面临的共同任务、职责和共同成就方面归纳即可。
第(2)问,结合甘地对印度民族独立做出贡献的史实来回答,注意史论结合。
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即可。
答案(1)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著名领袖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都具有丰功伟绩和高尚人格魅力。
(2)甘地是在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甘地组织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把毕生献给了印度的民族独立事业。
(3)东亚的孙中山:领导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维护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张勋复辟,发起护国运动;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
西亚的凯末尔:领导了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主持了社会改革,使土耳其摆脱了民族危机和落后面貌,走上了近代化道路。
对点训练(2018·上饶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盛顿被称为“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
他的一生充满智慧和奋斗,他抛家别业,投身争取民族独立的战场,引领北美人民度过了艰苦创业的年代,谱写出壮丽的历史篇章。
材料二他(甘地)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永远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不愿向英国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
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要高明的多。
因此我并不是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1)人们往往把孙中山比作中国的华盛顿。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者历史活动的相似之处。
(2)孙中山和甘地同被誉为“亚洲觉醒的先驱”。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异同。
答案(1)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主持制定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2)同:都提出了指导民族解放运动的思想(三民主义和非暴力主义);斗争过程中都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都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异:孙中山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而甘地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
解析第(1)题,相似之处可以从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主持制定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等方面分析。
第(2)题,二者的比较要从其指导思想、
斗争方式、斗争精神、斗争过程中所体现的两面性等方面去分析总结。
此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如下:
1.明确比较对象。
首先要依据材料和问题明确比较的是哪几类历史事物或者比较哪些历史人物。
2.明确比较方向。
要确定需要比较的是二者的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者既比较相同点又比较不同点。
3.找准比较角度,即找准比较点,这是解题的关键步骤。
一般来说,题目已经设立了比较点的按照要求比较即可;对于没有明确比较内容的题目,要依据材料的叙述角度、设问的层次性等确定比较点。
事物(历史事件)类的比较可以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积极作用、历史局限性、影响等方面考虑,人物类的比较可以从其历史活动的目的、内容、影响等角度去考虑。
4.组织答案。
解答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组织共同点(或相似点)的答案时,首先明确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等,在具体叙述时要加上“都”来表示回答的是二者的共同之处。
对于不同点的答语也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如“前者……,后者……”,在行文中也要加上“不同”等辅助性词语来强化答题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