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9.51 MB
- 文档页数:59
高中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知识总结《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世界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公约》(《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
《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帕特里莫尼托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
线索说明:⑴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代替的财富,是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
世界遗产包括地球进化形成的自然遗产和人类生存而产生的文化遗产,以及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民间口头形式传播下来的无形文化遗产,它与上述有形物质遗产共同构成了世界遗产的四种基本形态。
由于文化景观这一类遗产与文化遗产、双重遗产有直接关联,登录标准又运用文化遗产和双重遗产的条件,故不单独列入类型。
⑵了解《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关于“主要内容”需掌握四个要点:①确立了在人类生存环境里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思想的指导原则②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以利用国际援助与合作③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
保护的原则是“真实性和完整性”。
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提供经费与技术援助。
⑶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
登录《世界文化名录》的文化遗此,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且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②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④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容易损坏;⑥与其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着重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容及其它的文化价值,从而在文明史的架构里呈现新的历史画面。
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
人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所创造的文明已经与自然和人类的精神融为一体,这是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和谐融通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促进人类的进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在国际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了解和考察世界文化遗产是学习者面对的时代命题。
本模块教学的三维目标表述如下: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知道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容及其多姿多彩的个性化特色;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的;能够用艺术的美的眼光来审视和感受这些文化遗产,并且能就这些遗产对不同文明的影响作出初步的分析和总结。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能够收集有关资料,以多样的学习方法体会与感悟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体会互动合作的学习过程;培养开阔的视野,学习认识中国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地位。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多元文化价值观;认识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世界及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懂得人类生存的环境里,文化与自然有不可分割和密切相联的关系,从而树立基于文化和自然两方面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从一些起警示作用的世界遗产中认识其特殊的教育意义。
上述三方面目标是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整体,是通过各单元的教学来呈现的,每个单元都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遗产的光芒,每个单元在表述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也折射不同时期、不同的历史意蕴。
在教学过程中,要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以保证高中历史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一、课标容(1)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容,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认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基础解读】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1、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
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考点梳理人教版选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1讲世界文化遗产及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历史遗产(加试)考点一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一、(加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举措及意义(c)1.通过《世界遗产公约》⑴制定:各国在1972年达成协议。
⑵主要内容: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利用国际的援助和合作。
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
⑶意义:其制定是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确立了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有力地推动了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
2.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审定《世界遗产名录》,确定《濒危世界遗产清单》,管理世界遗产基金和成立世界遗产中心。
3.2003年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二、(加试)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和世界文化遗产登录标准(c)1.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
2.登录标准:符合《世界遗产名录》登录的一项或几项标准。
考点二古埃及与古希腊罗马的历史遗产一、雄伟的金字塔群1.(加试)埃及金字塔的概念和吉萨金字塔建筑群(b)⑴金字塔脱胎于埃及古老的陵墓“马斯塔巴”。
公元前27世纪法老昭塞尔的“阶梯形金字塔”,是从马斯塔巴向金字塔转型的标志。
⑵金字塔的杰出代表:吉萨金字塔群(包括胡夫、哈佛拉、孟卡拉三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2.(加试)胡夫金字塔主要建筑成就和狮身人面像的艺术成就(b)⑴超凡的金字塔建筑艺术胡夫金字塔。
①历史地位:是埃及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金字塔。
②外部建筑艺术:规模巨大,匀称壮观。
③内部建筑艺术:构造复杂,艺术精美。
④精湛建筑艺术:精确度高,结构精密。
⑵狮身人面像:将人的智慧和狮子的威猛合二为一,世界雕刻史上的珍品。
3.(加试)古埃及金字塔建筑成就的历史意义(c)⑴昭示古代世界文明的高超技术与成就。
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一、概念1.世界遗产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物质的或非物质的遗产。
其中的物质遗产是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民间口头形式传播下来的无形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世界遗产双重遗产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2.文化遗产:是指、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或遗址。
3.自然遗产:是指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动植物景观或景观。
4.双重遗产:是指既具有突出文化价值又具有突出自然价值的景观。
5.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形式传播下来的无形文化遗产。
包括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与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等。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评价条件、标准(P5)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必须具有的条件是,并且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②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④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的变化影响下容易变得损坏;⑥与其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说明:第⑥项标准通常来说,不可以直接作为单独的一项标准,来评价一个世界遗产项目能否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来,前五项标准只要满足其中的一项,就可以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但是对于第六项来说,它需要满足前五项的其中的一项,然后第六项作为一个补充项可以列进去。
第1讲世界文化遗产和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考纲要求] 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1)世界遗产公约;(2)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2.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金字塔。
考点一世界文化遗产♦理主干(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1.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面临威胁(1)原因:自然灾难、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等。
(2)表现:使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不断遭到破坏。
(3)认识文化与自然是不可分割、密切相连的,两者之间必须协调一致,融合为一。
2.《世界遗产公约》(1)制定:各国在1972年达成协议。
(2)主要内容: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利用国际的援助和合作。
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
(3)意义:其制定是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确立了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有力地推动了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
3.《世界遗产名录》与登录标准(1)登录标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并符合登录的一项或几项标准。
(2)申报与认定:每年2月1日前申报,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二年7月审议。
(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制定:2003年通过。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1.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1)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教科书。
(2)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
(3)是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1)保护原则——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保护措施——《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3.艰巨的保护任务(1)申遗热潮的兴起:世界遗产委员会规定自2004年7月起每个缔约国每年可申报两项遗产项目,其中至少要有一项是自然遗产。
(2)严峻的保护形势:从世界范围看,由于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局部战争频繁发生;从我国现实情况看,是由于无节制地过度开发。
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和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大举措(1)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面临威胁①原因:自然灾害、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等。
②表现:使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不断遭到破坏。
③认识:文化与自然是不可分割、密切联系的,两者之间必须协调一致、融合为一。
(2)《世界遗产公约》①制定:各国1972年达成协议。
②主要内容: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利用国际的援助和合作。
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遗产列人《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
③意义:其制定是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确立了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有力地推动了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
(3)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和世界遗产中心2.《世界遗产名录》与登录标准(1)《世界遗产名录》的登录标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并符合登录的一项或几项标准。
(2)《世界遗产名录》的公布:每年2月1日前申报,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二年7月审议。
(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制定:2003年通过。
3.中国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l)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2)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数量:截至2005年6月以前,我国已有30项世界遗产,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1.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1)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教科书。
(2)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互相学习的宝贵资源。
(3)是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1)保护原则——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严厉的保护措施——《濒危世界遗产清单》。
3.艰巨的保护任务(1)申遗热潮的兴起:世界遗产委员会规定自2004年7月起每个缔约国每年可申报两项遗产项目,其中至少有一项是自然遗产。
(2)严峻的保护形势:从世界范围看,是由于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局部战争频繁发生;从我国现实情况看,是由于无节制的过度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