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七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新编)第一单元音乐中的和声1. 什么是音乐中的和声?答:和声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的音同时发生时,它们所组成的音响效果。
2. 和声有哪些基本概念?答:基本概念包括音高、音长、节奏、音量、和声。
3. 什么是协和音?答:同时发声的不同音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听起来和谐悦耳的效果。
这种音叫做协和音。
第二单元合唱与1. 什么是合唱?答:合唱是指许多人同声演唱的一种音乐形式。
2. 合唱有哪些基本要素?答:基本要素包括声音的高低、强弱、有规律的节奏和正确的发声方法。
3. 什么是?答:是指将诗歌通过音乐形式进行演唱的一种艺术形式。
第三单元音乐与舞蹈1. 音乐与舞蹈有什么关系?答: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则是音乐的身体。
2. 各个时期的舞蹈有哪些特点?答: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舞蹈风格和表现手法,如古代舞蹈的庄重古朴,近代舞蹈的自由奔放,现代舞蹈的前卫新颖等。
第四单元乐器与演奏1. 什么是乐器?答:乐器是指能够发出声音的器具,通常包括弦、鼓、管、键四种。
2. 演奏的基本技巧有哪些?答:演奏乐器的基本技巧包括正确的姿势、准确的节奏、恰当的音质、感性的表达和协调的合奏。
3. 乐器有哪些分类?答:乐器的分类方式较多,如按原理分有弦鸣乐器、膜鸣乐器、气鸣乐器和电子乐器等;按演奏方式分有拨弦乐器、拉弦乐器、吹管乐器、击打乐器等;按音域分有高音乐器、低音乐器等。
第五单元音乐中的旋律1. 什么是旋律?答:旋律是指一段有组织、有层次、有情感表达的音符组合。
2. 旋律在音乐中扮演什么角色?答:旋律是音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最能表达曲调和情感的部分。
第六单元音乐与戏剧艺术1. 音乐与戏剧艺术之间有什么关系?答:音乐和戏剧是密不可分、相互呼应的,在舞台上相互烘托、相互铺陈。
2. 如何对音乐与戏剧艺术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识与评价?答:通过欣赏、品味和鉴赏音乐与戏剧艺术的精品,特别是注意剧情、节奏、音效、音乐与舞美等方面的协调,了解音乐与戏剧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作用和意义。
小学音乐冀少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活动:念一念教学设计【名师授课教案】戏曲知识园课题:《走进京剧》【设计意图】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
技术性很高,构成区别于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本单元设计的内容力图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唱歌、欣赏、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播撒民族文化精粹的种子,弘扬民族精神【教学目标】1、通过对京剧的简介,使学生了解京剧基础知识。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
2、通过京剧名段欣赏和参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只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领略我国国粹艺术所具有的美感时,受到传统的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内容】1、听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知识,如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艺术魅力等溶入其中。
2、通过京剧名段欣赏和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京剧图片,片段和相关资料的欣赏,使学生对京剧艺术的长生感性认识,提高对京剧的认识2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感受体验京剧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热爱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对戏曲的感受和表现能力做为教学重点。
主要教学方法:1、谈话法:用于京剧历史,行当的介绍等。
2、情境教学法:整个教室营造京剧氛围,并充分用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京剧的表演过程,让课堂变戏台,使学生变成演员,身临其境。
3、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感觉京剧的魅力。
课前准备1、四套代表生、旦、净、丑的京剧服饰及简单道具2、电脑多媒体课件。
3、有关京剧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组织课堂教学 1 随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播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音乐旋律进入教室,教师导入语:世界上有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一是古希腊戏剧;二是印度梵剧;三十中国的戏曲;可见,中国的戏曲在国际舞台上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
义务教育教科书(简谱)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黄土歌谣第3单元难忘的足迹第2单元山路弯弯目录第1单元爱星满天聆听 让世界充满爱 (3) 同一首歌 (8)演唱 歌声与微笑 (6) 爱的奉献 (4)实践活动演唱 我是苗山画眉鸟 (12)聆听 我爱家乡山和水…………………10 山路十八弯 (11) 山歌好比春江水 (14)实践活动 欢欣的日子 (17) 红星歌 (20)演唱 雨花石 (18)聆听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16)实践活动 对花………………………………26 拥军花鼓 (28)演唱 看风景 (27)聆听 黄土高坡 (24)实践活动第5单元风采亚洲注:带的歌曲为背唱歌曲。
第6单元OK夏令营第7单元蓝色的大海第8单元戏曲乐园(三)音乐广场……………………………………………………………………58聆听 邮递马车…………………………32 故乡恋情 (36)演唱 划船曲 (34) 龙江阿里郎 (33)实践活动聆听 夏令营 (38) 我们去爬山 (39) 像兄弟姐妹一样亲………………42演唱 夏令营旅行歌 (40)实践活动聆听 海港之夜…………………………46聆听 海滨音诗 (44)演唱 海滨之歌 (48)实践活动聆听 京调………………………………52 谁说女子不如男 (56)演唱 甘洒热血写春秋 (54)实践活动演唱 大海啊,故乡 (45)AIXING MANTIAN爱星满天让世界充满爱(二)陈 哲 郭 峰等 词郭 峰 曲1= G慢速 深情地第1单元/爱星满天 随音乐用动作表达歌曲的情感。
第1单元/爱星满天爱 的 奉 献(女声独唱)黄奇石 词刘诗召 曲1= A中速 呼唤地第1单元/爱星满天聆听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学习手语,随歌曲做一做。
这是心的呼唤歌声与微笑王 健 词谷建芬 曲1= E快板 热情地第1单元/爱星满天为歌曲齐唱部分编创节奏谱并伴奏。
例:0 0 0 X 0 X│0 0 0 X 0 X│0 0 0 X 0 X│0 0 0 X X ││ │││││歌声与微笑(歌表演)分组设计表演动作进行歌表演。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音乐的养分课时1:音乐的分贝-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的高低、大小和强弱的区别,并能够通过手势和声音模仿不同音符的发出。
- 教学内容:声音的高低、大小和强弱,音符的发出。
- 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不同高低音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并讨论声音的高低。
2. 操作:分发不同大小的乐器,学生模仿老师演示的手势和声音,发出不同音符。
3. 演示:老师演示不同音符,并教导学生手势与声音的对应关系。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小合唱,模仿老师示范的音符发声。
5. 反馈:学生自由演唱不同音符,其他同学评价其演唱的音高、音大小和音强。
- 教学资源:不同高低音的声音录音、不同大小的乐器、黑板、粉笔。
课时2:音乐的节奏- 教学目标:认识音乐的节奏,并能够通过身体动作模仿节奏的变化。
- 教学内容:音乐的节奏,身体动作模仿节奏。
- 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有明显节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并讨论节奏的特点。
2. 操作: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进行身体动作,模仿音乐的节奏。
3. 演示:老师演示不同节奏的手拍动作,并教导学生进行模仿练。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舞蹈表演,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身体动作的编排。
5. 反馈: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评价其节奏的准确性和动作的协调性。
- 教学资源:有明显节奏的音乐录音、教室空间、黑板、粉笔。
第二单元:音乐的形状课时1:音乐的高低- 教学目标:认识音乐的高低变化,并能够通过声音模仿不同高低音的发出。
- 教学内容:音乐的高低变化,声音模仿。
- 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具有高低变化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并讨论音乐的高低特点。
2. 操作:学生模仿老师演示的高低音声音,发出相应的声音。
3. 演示:老师演示不同高低音的发声方式,并教导学生进行模仿训练。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合唱,模仿老师示范的高低音发声。
5. 反馈:学生自由发声展示,其他同学评价其发出的高低音准确性。
- 教学资源:具有高低变化的音乐录音、黑板、粉笔。
部编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本文档分析了部编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七单元的教材内容。
下文将按照教材内容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
第一节:音的长短和节奏
本节主要介绍了音的长短和节奏。
通过音符的不同时值,学生可以研究到音的持续时间的概念。
教材提供了一些简单的练,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和演奏实践来理解和掌握音的长短和节奏。
第二节:音的高低和音程
本节主要介绍了音的高低和音程的概念。
教材通过引入不同的音高和音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到音的音高可以通过唱、读、弹等方式来表达,并通过练来加深对音高和音程的理解。
第三节:音的强弱和音量
本节主要介绍了音的强弱和音量的概念。
教材引入了动态符号
和音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到音可以有不同的强弱和音量,并通过
演奏练来感受和表达音的强弱和音量的变化。
第四节:节拍与小节
本节主要介绍了节拍与小节的概念。
教材通过引入拍号和小节
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到音乐的节奏是由一定的拍号和小节组成的,
并通过演奏练来感受和把握节拍与小节。
第五节:速度与节奏
本节主要介绍了速度与节奏的关系。
教材引入了速度记号和节
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速度会对音乐的节奏产生影响,并
通过练来感受和表达不同速度下的节奏变化。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七单元教材的分析。
通过这些
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奠定音乐
学习的基础。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安排,结合其他教学资源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部编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单元分析(全册)一、前言部编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创造力而编写的。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了音乐的基本概念、乐理知识、歌曲欣赏和创作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二、单元分析本册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和内容如下:第一单元:音乐的基本概念本单元主要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包括音高、音长、节奏、节拍、音符和休止符等。
通过研究这些基本概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第二单元:乐理知识本单元主要介绍乐理知识,包括音阶、和弦、调式、旋律等。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更好地演奏和创作音乐。
第三单元:歌曲欣赏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一些经典的歌曲,包括中国民歌和外国名曲。
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这些歌曲,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第四单元:创作实践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音乐创作的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作曲、编曲、即兴演奏等。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这些方法和技巧,培养自己的音乐创造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第五单元:音乐与舞蹈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包括舞蹈音乐的创作和表演技巧等。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这些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舞蹈音乐,提高自己的舞蹈表演水平。
第六单元:音乐与戏剧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音乐与戏剧的关系,包括戏剧音乐的创作和表演技巧等。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这些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剧音乐,提高自己的戏剧表演水平。
第七单元:音乐与电影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音乐与电影的关系,包括电影音乐的创作和表演技巧等。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这些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电影音乐,提高自己的电影欣赏水平。
第八单元:音乐与生活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包括生活中常用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唱歌、演奏乐器等。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这些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丰富自己的生活。
三、总结部编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单元备课学校名称:xx小学单元名称:第7单元(整课)适用年级:五年级下设计者:一、单元(整课)主要概念贯彻党的党的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音乐课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要着重培养学生在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
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为选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本学期教材还加强了欣赏课,器乐课。
歌舞唱游课的学习力度,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改革进取,加快教育现代化,使学生能在他们的薄弱环节上加强学习。
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的艺术修养、音乐素质大大提高。
二、目标确定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论述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件、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
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学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
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教材组成员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不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发展,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2.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律动、创编等。
要求如下:唱歌:学习用正确的口型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演唱方法,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
欣赏:欣赏优秀的歌曲、乐曲、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
了解人声的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的乐器和演奏形式,了解中外杰出音乐家。
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
器乐:认识各种打击乐器,并学会正确的演奏方法。
渐渐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律动:要求学生配合音乐,跟老师示范,在技能训练上,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3.学情分析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
第七课友谊教学内容:1、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2、表演《手拉手》《可爱的苹果》教学目1.师生情、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
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等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编创舞蹈动作。
教材分1.皮。
在此之后,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歌词不同)先后重复。
最后歌曲开始的主题作上升小二度的远关系转调(降E-E),使歌曲光彩陡增,激情横溢,在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气氛中结束。
2.一组歌曲,共三首,都是以“和平”、“友谊”为主题,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对友谊的珍爱,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信念。
作品中的音调、节奏和词曲的结合都具有通俗音乐的特点,4小节,乐句间又多作重复,结构方整,音乐素材简洁精炼,是一首短小精悍的通俗歌曲。
3.歌曲《手拉手》热情地颂扬了欢乐的友谊。
歌曲采用4/4拍,大调式,曲中每乐句中“”切分音的运用很有特点,使得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
句中伴以拍手声热烈地渲染了歌曲欢乐的气氛,表达了儿童们为创造一个充满友爱、温暧的世界的美好愿望。
歌曲以六度大跳进入合唱部分(8小节),在曲调上采用了重复的手法,配以衬词“啦啦啦”使同学间欢乐的友谊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地抒发。
第29-33小节又以齐唱形式、重复的音调出现,末句旋律逐渐向上推进形成高潮,4.50年代的优秀儿童歌曲。
歌曲借物抒情,它以纯朴真切的语言,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感激之情。
歌曲采用3/4拍、G大调式、三段体结构。
歌曲的最后以合唱的形式出现,在曲调上重复再现了第一乐段的旋律,前后呼应,情绪更为热烈。
“可爱的苹果啊”再一次地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爱,它象征着一颗颗火红而又热烈的心,献给了我们亲爱的老师。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体验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
2、二部合唱是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准备:琴、录音机、光盘、脸谱挂图。
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2、表演《手拉手》1.师生情、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
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体验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
2、二部合唱是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准备:琴、录音机、光盘、脸谱挂图。
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1、导入新课:?还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吗?你听!这首歌是否也在找朋友?2、欣赏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
讨论:歌曲的内容、情绪及演唱形式。
3.板书歌词(有条件的学校,将歌篇扫描到计算机内,在大展幕上展示,效果更好)。
看着歌篇再次聆听。
4.以歌曲为背景音乐,研究讨论集体舞的设计方案,并请几位有舞蹈特长的学生设计舞步,示范集体舞舞步,全体跟学。
5.在《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歌声中,翩翩起舞,全班跳集体舞。
部分学生可戴上头饰及披肩扮演不同肤色的世界各国儿童。
6.三、学唱歌表演:《手拉手》1.导入。
设问: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2.聆听范唱:(1)说说这首歌讲些什么内容?(2)这首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哪一种节奏型出现很多次?你能拍击一下吗?3.学唱歌曲。
(1)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曲调(第1—6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注意切分节奏。
学唱时,让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把握住节奏。
(2)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第二、第三乐句。
在自学前,教师先范唱这两乐句曲调,并要求学生听辨这两个乐句的曲调与第一乐句的关系(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以提高学生分析、听辨的能力。
(3)在能流畅地唱好第一乐段的曲调的基础上学唱第二乐段。
(4)完整地、以稍快的速度、有朝气地唱好全曲调。
(5)填上歌词以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4.表演歌曲。
(1)按歌谱上要求,在第一乐段长音处加上集体拍手。
(2)让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基本音型为“”,在歌谱上有色块处用“”节奏,以烘托热烈的气氛。
(4) 编创设计一组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或排成表演唱。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表演《手拉手》1.师生性、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
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体验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
2、二部合唱是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准备:琴、录音机、光盘、脸谱挂图。
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二、复习歌曲:三、复习巩固歌曲:《手拉手》1、跟琴唱歌曲一声部,指导学生唱熟。
2、学唱二声部,随琴用lu哼唱曲调。
注意乐句的完整性,注意切分节奏3、因8小节的合唱实质上是两个4小节的重复。
可以让学生自学,在合成时教师注意调整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
接着的单声部比较简单,学生能视唱。
4、完整地、以稍快的速度、有朝气地唱好全曲调。
5、填上歌词以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6、.表演歌曲。
(1)按歌谱上要求,在第一乐段长音处加上集体拍手。
(2)让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基本音型为“”,在歌谱上有色块处用“”节奏,以烘托热烈的气氛。
(3) 编创设计一组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或排成表演唱。
四、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1.让学生熟读儿歌,能有感情地背诵。
2.创作好第一句歌词的曲调,反复咏唱体验,在自己满意的前提下,唱给周围的同学听。
3.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创作第二、三、四句,运用以前学到的模仿、重复等手法进行创作。
4.完整地唱给周围的同学听,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大家表演。
教后记: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让世界充满爱》2、表演《可爱的苹果》教学目1.师生性、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
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等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编创舞蹈动作。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体验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
2、二部合唱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二、复习歌曲:《手拉手》、1.导入新课:平”。
本课介绍其中一首——《让世界充满爱》。
2.欣赏《让世界充满爱》。
设问: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它的主题思想是什么?3.看着教材上的歌词,再次聆听。
?通俗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征,你能说说、唱唱吗?4.跟着录音哼唱,也可随着音乐的节奏边唱(边哼)边跳,或做表示友谊的各种即兴动作。
5.小结:“这世界有真心的爱,让世界充满情和爱”。
四、学唱歌表演《可爱的苹果》1.导入新课: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的形状并涂上红色。
设问:这个图案的形状是什么?它代表什么?2.聆听范唱并介绍歌曲。
20世纪50年代,词作者是北京女三中初二班的学生们。
她们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集体创作了这首词,以苹果比喻学生火热的心去慰问老师。
3.分组学唱。
(1)教师范唱曲调(齐唱部分),学生仔细聆听并用手划3/4拍指挥图式,感受三拍子的节拍及曲调的情绪。
(2)分成两组学唱——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指导。
甲组学唱第1——14小节。
乙组学唱第15小节到齐唱结束。
(乙组较难唱,教师在分组时要适当顾及学生水平。
)(3)两组曲调接唱。
教师表扬学生自学的能力,并纠正其中的不足之处。
(弱起拍的乐句节奏可能学生唱不整齐,需要教师加以指导。
)4.表演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2)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3)(4)各组展示,师生点评。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让世界充满爱》2、表演《可爱的苹果》教学目1.师生性、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
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等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编创舞蹈动作。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体验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
2、二部合唱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二、复习歌曲:《手拉手》、三、巩固歌曲《可爱的苹果》1、跟琴唱歌曲一声部,指导学生唱熟。
2、学唱二声部,随琴用lu哼唱曲调。
注意乐句的完整性,注意节奏。
3、学唱最后的二声部合唱。
(甲组唱高声部,乙组唱低声部,教师重点指导乙组。
)4、全曲合成。
以崇敬的心情、稍快的速度唱曲调。
5、表演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2)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3)各组展示,师生点评。
1.活动的主题:师生情演。
2.这一活动的要求拟在课前先告诉学生),请他们收集有关材料。
3.汇总各人收集的材料,分组讨论,选编其中一种形式并进行排练。
教师分别深入到各组了解情况并给予指导。
4.选出节目主持人,在教师指导下编排节目顺序及准备简单串联词。
5.教师也应准备节目参与,或参加到学生的节目中去作为普通的一员。
6.“师生情谊”艺术活动展示。
7.小结。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