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单元第1课太阳系大家庭1.太阳质量占整个太阳系所有天体质量的99.86%。
其大气层由内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它的光球层。
2.太阳是一颗充满活力的恒星,每时每刻都在向太空发出光和热。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和耀斑等,剧烈的太阳活动可能会导致1.地球激光增多、2大气电离层变化、3地磁变化。
3.在太阳系中,除了中心天体--太阳以外,还包括行星_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
流星在闯入大气层时,会与大气层摩擦,燃烧发光。
第三单元第2课八颗行星1.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地球是从太阳系向外的第三颗行星。
从上图看,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从近至远A—H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D火星和E木星之间。
2.八颗行星根据直径最小的行星是水星,最大的行星是木星。
3.用纸带做八大行星距离关系的实验时,每条纸带对折四次,纸带上有15处折痕。
在长纸带的折痕出标记数字,最大可以标注到的数字是45。
为了确保八大行星都能排列在长纸带上,每两条折痕间代表的距离至少是10000万千米,此时距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应该排列在第45条折痕处。
该行星位置关系模型的纸带图上,是不能体现行星大小的。
4.2021年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某行星平台,开始巡视探测。
“祝融号”到达的这一颗星球是火星。
第三单元第3课日食1.日食是_月球挡住了太阳发出的光。
2.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太阳系中的天体都在围绕太阳运行。
3.月亮在绕着地球运动的同时,也被地球携带着绕太阳公转。
4.根据太阳被遮挡的程度,日食分为三种: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
日食发生时,总是从太阳的西侧开始,于它的东侧结束。
日食发生的时间是农历初一,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但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5.金星凌日现象发生时,地球上的人们会看到金星在太阳的圆面上缓缓移动从太阳的东边进入,最后从太阳西边移出。
《宇宙》单元复习【教材简析】本节内容是来自于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
在本单元主要是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认识太阳系大家庭、初步了解一些星座和星系,尝试建立了银河系模型,通过建构模型、推理想象,初步形成对宇宙的认识。
整个单元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一是通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认识太阳系的基本结构及各自特点,感知八颗行星与太阳的位置关系;二是通过制作银河系和星座模型、借助活动观星盘及提炼相关资料,了解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三是讲述人类在探索宇宙的历程中,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此外,学生仅学习教材中的内容不够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对天文的兴趣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情分析】回顾整个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对宇宙单元的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宇宙是一个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组成宇宙的星系或星体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不同的特征;宇宙是庞大的,但也是可以被人类探索、发现和认识的。
对于每一节内容,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但从整个单元的视角上,自己厘清课与课之间的关系,形成较完整的概念框架还有些困难,这就需要一节单元整理课帮助孩子们梳理。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单元的整理归纳,加深认识太阳系的基本结构及各自特点,意识到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初步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科学思维]借助模型实验及思维导图的形式,回顾和反思探究宇宙的过程和方法。
[探究实践]在单元整理归纳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宇宙相关信息;初步学会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初次尝试如何建立模型能更具解释力。
[态度责任]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产生较浓厚的兴趣;通过资料的查阅和收集,感受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梳理宇宙单元的重要概念及关系。
第三单元1.地球的卫星——月球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地球运动。
月球的自传与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月球围绕地球是逆时针方向运行。
2.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3.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月球的表面有数量众多的环形山;月球上没有水和空气,昼夜温差大,没有生命存在。
4、“我卖出了一小步,但人类卖出了一大步”。
———阿姆斯特朗2.月相变化1.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月相。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3.月球的特征是: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4.月相变化的规律:上半月由亏到圆,下半月由圆到亏,亮面始终朝向太阳方向(也可以说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至满月,亮面在右侧;朝西;下半月人们看到的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朝东)。
3.环形山1.月球地貌(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环形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环形山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2.环形山,又叫做月坑,形似圆形,中间地势低平,内侧比较陡峭,外侧比较平缓。
3.环形山成因的两种学说——火山喷发说和撞击说。
4.环形山的特点:分布杂乱随机;数量众多;大小深浅不一。
5.制造环形山的方法有多种,如:A.喷水法(由内向外)B.撞击法(由外向内)等。
6. 有喷水法制造环形山所需的材料:泥沙、大小不同的皮球或其他圆球、喷射用的塑料水管(也可有打气筒代替)等。
7.用喷水法做实验,喷射口的大小、喷射物的多少等这些因素会对环形山造成影响:喷射口相对较大,环形山的直径相对较大,喷射口较小,环形山的直径相对较小;喷射物越多,环形山的直径相对较大;喷射物较少,环形山的直径相对较小。
第三单元宇宙1.太阳系大家庭1.太阳系的组成: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颗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黑子日冕太阳光球上的米粒组织2.了解太阳(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它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所有天体质量的99.86%。
(2)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
(3)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
(4)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
(5)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6)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7)常见的太阳活动: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3.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月球和木星、金星组成的“笑脸”流星小行星带1997年4月5日早晨,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海尔波普彗星(1)矮行星:与行星一样具有足够的质量,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
最著名的矮行星是冥王星。
(2)小行星:主要分布在火星与木星两颗行星轨道之间,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3)卫星:指围绕一颗行星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体。
可分为天然卫星和人造卫星。
例如,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4)彗星①彗星也绕太阳公转。
②彗星由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组成,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③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每76年出现一次。
(5)陨石也称“陨星”,是来自行星际的流星体,在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未被烧蚀尽而坠落到地面的残体或其碎块。
陨石的矿物成分主要是以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为主的硅酸盐矿物以及金属铁、镍(铁纹石和镍纹石)。
4.一些比较小或者比较远的天体,需要借助天文望远镜才能更好地观察。
2.八颗行星1.给太阳系中八颗行星排序按距离太阳的近远排序直径由大到小排序2.水星是八颗行星中离太阳最近也是最小的一颗行星。
水星外貌酷似月球,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环形山。
水星是太阳系中公转速度最快的行星。
3.金星是除了太阳和月球外,人眼能够看到的最亮的天体。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重要知识点1.月球是地球旳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
P462.1969年7月,美国旳“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第一种足迹旳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
P46-473.月球围绕地球朝逆时针(自西向东)方向运行。
P474.月球直径大概是地球旳 1/4,月球质量大概是地球旳1/80,月球体积大概是地球旳 1/49,月球引力大概是地球旳1/6。
P475.月球表面没有水也没有空气,昼夜温差非常大。
月球旳地形重要有:月海和环形山。
6.自己能发光旳星叫恒星,例如太阳。
自己不能发光,围绕恒星运动旳星叫做行星,例如地球。
自己不能发光,围绕行星运动旳星叫做卫星。
月球是地球旳卫星。
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旳多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球是一种不发光、不透明旳球体,我们看到旳月光是它反射太阳旳光。
3.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旳月球被太阳照亮旳部分。
由于观测旳角度不一样,因此看到旳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一样。
4.模拟月相试验旳环节是:○1在教室或一块空地旳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
几种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旳观测者;一名同学举一种二分之一被涂亮旳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达月球绕地球运动一种月。
○2让“月球”亮面一直朝着“太阳”,表达月球只能有二分之一被太阳照亮。
当“月球”分别运行到不一样旳位置时,画下我们所观测到旳“月相”。
5.月相在一种月旳变化是有规律性旳。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变化周期为农历一种月。
6.月相旳变化经历新月(朔)(初一)——上弦月(初七、八)——满月(望)(十五、十六)——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旳过程7.上半月,人们看到旳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旳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8.初二三初七八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三二十七二十八第3课《我们来造“环形山”》1.月球地貌旳最大特性,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旳环形山。
我的学习记录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一、地球的卫星——月球1、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1/4),质量是地球的(1/80),体积是地球的(1/49),引力是地球的(1/6)。
2、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
月球(自西向东),即(逆时针)围绕地球运转。
3、第一个在月球上留下人类足迹的是美国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他说:“(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
)”4、1967年,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登陆月球。
5、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并观察了月球的表面。
6、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二、月相变化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3、月相最圆的时间大约是农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
4、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我的学习记录圆变缺)。
5、月相变化的规律:(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6、早晨上学是能看见西方天空中的月亮,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农历下半月(下弦月))。
因为下弦月半夜升起,中午落下。
7、农历初一的月相叫(朔),农历十五或十六的月相叫(望)。
三、我们来造“环形山”1、月球地貌最大的特征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2、关于月球环形山成因有(“撞击说”)和(“火山爆发说”)两种,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3、月球上最大的环形山是(贝利环形山),科学家将月球上的环形山分成(5)类,其中带有辐射纹的环形山是(哥白尼型)环形山。
四、日食和月食1、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前后,日食有(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三种。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总结一、内容描述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是关于宇宙的探索与学习。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构成、天文现象、太阳系及宇宙中其他星体的基本知识。
知识点总结涉及了宇宙的基本概念,包括宇宙的起源、宇宙中的星系和恒星、地球的宇宙位置等核心内容。
学生通过对这一单元的学习,能够了解到宇宙之大、星系之繁多,以及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的重要发现和成就。
还介绍了有关太阳系和行星运动的规律,包括行星的轨道运动、自转和公转等基础知识。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宇宙的基本认知,激发他们对天文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1. 阐述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重要性。
这个广袤无垠、神秘莫测的存在,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既是探索的乐园,也是认知自我和世界的重要窗口。
在六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三单元中,宇宙的重要性愈发显得举足轻重。
了解宇宙是科学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对于孩子们来说,掌握宇宙知识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宇宙的学习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作用,更能让他们明白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与博大共存。
宇宙的研究对于人类的科技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宇宙的神秘和未知激发了科学家们无尽的探索热情,从望远镜的发明到火箭技术的成熟,人类不断地在宇宙的探秘过程中取得科技进步。
学习宇宙知识,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对他们未来科技创新能力的一种培养。
宇宙的学习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生命的起源和地球的演变。
宇宙的演化历史与地球的变迁息息相关,通过研究宇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成、气候变化以及生命的诞生和演化过程。
这对于我们认识自然、保护环境、珍惜生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拓宽视野、激发探索欲望,推动科技发展,还能帮助我们理解生命的起源和地球的演变。
我们应当重视宇宙知识的学习,将其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单元宇宙1、地球的卫星——月球1、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着陆月球,(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
2、探月历程: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3、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运动。
4、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5、2007年10月24日,中国自主研发并发射了首个月球探测器( “嫦娥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6、月球最具特征地形是(环形山).2、月相变化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就不同。
3、月相变化周期约为29。
5天,为农历(一个月)。
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变化.4、月相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
月面由(右)变到(左)。
5、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月球只能有(一半)被太阳照亮.6、初一是(新月),初四、二十七是(峨眉)月,初七、初八是(上玄月),十五或十六是(满月),十三、十九是(凸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玄月),二十九是(残月).3、我们来造环形山1、环形山的特点:①、分布(杂乱随机);②、数量(众多),大多是(圆形);③、大小、深浅不一。
2、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环形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环形山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3、造环形山的方法:①(喷水)法;②(撞击)法.4、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众多的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遗留下来的痕迹。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半径大约为地球半径的(四分之一),它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体积是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4万千米),昼夜温差(310)。
2、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3、月球地貌最大的特征就是分布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月球环形山的形状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运行。
6、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7、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8、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9、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称为(新月),“十五”称(望月)。
10、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
11、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月食只有(月全食)(月偏食)两种;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而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
1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13、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就会发生日食。
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会发生月食。
14、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这些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复习资料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沁园睿雅学校吴俊良)
1、月球、地球、太阳三个天体的的运动关系是:月球绕着地球公转,地球绕着太阳公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1年。
3、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地球的公转,引起地球出现四季变化。
4、月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也总在围绕地球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一致,大约是一个月。
5、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水。
月球上是真空,连声音也无法传播。
6、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地球的卫星。
7、月表的温度变化非常剧烈。
白天最热时,温度可达127℃;夜间最冷时,温度可降到-183℃,昼夜温差310 ℃。
8、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月球地形还有一个特点是分布着月海。
9、环形山的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10、关于月面环形山的形成,人类曾有过多种猜测,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11、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于7月21日在月球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郎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足印。
12、我国在航天事业上的成就:
宇宙飞船从“神州一号”到“神州十号”,已经发射10次。
探月卫星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三号”,已经发射3次。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从一号到四号已经发射航天器189次。
13、●1999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神州一号”无人实验飞船。
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是杨利伟。
20XX年6月,我国成功发射工“神州十号”载人飞船,宇航员王亚平做太空实验授课。
●20XX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20XX年12月,我国发射“嫦娥三号”飞抵月球。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诞生,现在已经发展到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系列的火箭是专门为发射航天器而研制的运载火箭,航天器进入预定轨道后,火箭就脱离航天器落下了。
14、月球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朝着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暗的。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
15、月相是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相对位置变化引起的,实际上月相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16、我们所画的月相,两条圆弧的共同端点的连线要等于或小于月球的直径。
17、农历上半月,我们可以在傍晚观察月相;农历下半月,我们可以在清晨观察月相。
18、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19、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的。
20、日食发生时,太阳被遮挡的部分总是从西边向东边移动,这说明挡光的月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
21、我国远在3000多年前,就有观测日食的记录。
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日食、月食的规律,能够准确地推算出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和地区。
22、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或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23、日食发生时,只有处在月影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
24、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或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就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
25、日食经常发生在农历初一,月食经常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
26、相对来说,月食发生的机会比日食要多一些。
27、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
28、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由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9、20XX年8月24日,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新界定为“矮行星”。
30、在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最远的是海王星。
最小的是水星,最大的是木星。
最美的是土星,
31、在八大行星中,除水星、金星外,其它的行星都有卫星,只是卫星的数目不同,土星的卫星最多有23颗。
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一颗卫星。
32、在八大行星中,金星离地球最近,所以凌晨看天空时,除月球外,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一个天体,金星也被称为启明星。
33、在八大行星中,除金星自转反向外,其余的自转和公转都是由西向东。
34、每颗行星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一面自转,一面围绕太阳公转。
金星自转最慢,方向由东向西,木星自转最快。
水星距离太阳越近,公转周期越短(88天);海王星距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164.8年)。
35、每隔76年才能看到一次哈雷彗星。
36、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含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37、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
北极星是颗不太亮的恒星,但我们可以借助大熊座或仙后座比较容易地找到北极星。
大熊座的明显标志是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38、狮子座的明显标志是狮子座头部的几颗星像一个反写的问号,尾部的三颗星构成一个大三角形。
狮子座发生的流星雨特别有名。
39、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距离的单位。
1光年大约是9.5万亿千米。
40、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早在1700多年前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
41、为什么说宇宙是充满活力的?
因为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
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
有些恒星还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有些恒星还不断地向外抛射物质……
2014-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