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歌唱的声音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8
中学音乐课堂和声乐训练发声小技巧在中学音乐课堂和声乐训练中,发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个好的发声技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音乐表演中表现更加出色,还可以保护学生的声带,减少声带损伤的风险。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发声技巧的训练,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中学音乐课堂和声乐训练中常用的发声小技巧。
1. 呼吸控制良好的呼吸控制是发声的基础。
在唱歌时,学生应该通过腹式呼吸来获取足够的气息,这样才能够产生稳定和持久的声音。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呼吸练习来帮助学生提高呼吸控制能力,比如让学生躺在地上,用手放在腹部,练习通过腹式呼吸来控制气息流动。
2. 发声姿势正确的发声姿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控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在唱歌时,学生应该保持笔直的身体姿势,放松肩膀和颈部,同时保持开放的口腔和喉咙。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发声姿势。
3. 声音放大在进行声乐训练时,学生应该学会如何放大自己的声音,让声音更加响亮和清晰。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来帮助学生提高声音的放大能力,比如让学生站在开阔的场地上,练习用更大的声音唱歌,同时要求他们注意声音的质量和清晰度。
4. 弹性声带声带是发声的关键器官,因此保护声带的健康非常重要。
在声乐训练中,学生应该学会如何使声带更加灵活和弹性,从而产生更加丰富和饱满的声音。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喉咙和声带的放松练习来帮助学生保持声带的健康和灵活性,比如让学生通过发出“嘘”音或者“呜呜”音来放松喉咙和声带。
5. 咬字与发音在进行声乐训练时,学生应该注意咬字和发音的准确性。
清晰的发音可以让歌曲更加生动和有表现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传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发音练习来帮助学生提高发音的准确性,比如让学生通过大声朗读或者快速重复某些音节来加强咬字和发音的训练。
6. 各种音域的训练在声乐训练中,学生需要掌握不同音域的发声技巧,包括高音、中音和低音。
不同音域的发声技巧差异较大,因此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的音域训练,才能够更好地掌握不同音域的技巧。
试论初中音乐课堂中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初中音乐课堂是学生接触音乐艺术的重要场所,歌唱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歌唱,学生可以培养音乐审美、提高音乐素养、锻炼音乐技能。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如学生自身素质、家庭环境和音乐教育的专业性等问题,使得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试论初中音乐课堂中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歌唱教育,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歌唱能力。
一、加强歌唱教学的专业化在进行歌唱教学时,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歌唱经验,能够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的唱歌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歌唱曲目和练习方法,选择适合学生的歌曲进行指导,并通过歌唱比赛、音乐会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基础训练歌唱是需要基础训练的,学生唱歌时需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音准和节奏感等基本技能。
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基础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声乐练习,包括发声、放松和肌肉训练等多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唱歌的技能和方法。
三、进行集体唱歌训练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唱歌训练,通过集体唱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
并且,集体唱歌训练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增强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喜爱和感受,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是进行歌唱教育的基础,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游戏、故事传唱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
五、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对学生的歌唱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学校应当积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音乐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音乐学习,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中学音乐课堂和声乐训练发声小技巧中学音乐课堂上,教师需要教授学生一些发声小技巧,以帮助他们提高声乐训练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发声小技巧,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
1. 呼吸控制:告诉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非常重要。
要鼓励学生通过深呼吸来充分填充肺部,并在发声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呼吸。
2. 唱前热身:强调在声乐训练之前进行热身是非常重要的。
引导学生做一些唱前热身动作,如扭转头部、摇动肩膀和颈部,以放松身体和喉咙。
3. 姿势调整:教导学生正确的唱歌姿势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声。
鼓励学生保持挺直的身体姿势,放松肩膀和脖子,避免任何张力和不正确的姿势。
4. 喉咙放松:教导学生放松喉咙是发声过程中的关键。
鼓励他们集中注意力在喉咙的放松上,避免紧绷的声音。
5. 声音投影:要教导学生如何正确投射声音。
鼓励他们通过使用腹部和身体的共鸣腔来增加声音的投射力度,创造出更强大的声音效果。
6. 发音清晰:教导学生发音清晰是唱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鼓励学生准确地发声,并注重每个音节和音素的发音。
7. 音高掌握:教导学生如何正确掌握音高是很重要的。
通过练习音阶和其他音高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音准以及对音高的感知。
8. 节奏感:强调节奏感的重要性,教导学生感受并掌握不同的节奏模式。
通过教授基本的节奏模式和节奏练习,帮助他们提高节奏的敏感度。
9. 强弱节奏:教导学生如何运用强弱节奏来创造音乐的表现力。
鼓励他们在唱歌过程中自然地演绎强弱节奏,以增强音乐的情感表达。
10. 音乐表达:教导学生如何通过声乐来表达音乐的情感。
鼓励他们注意音乐的细节,掌握动态、音色和音乐的整体结构,以更好地传达音乐的情感。
浅谈中学生合唱的声音训练前言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女孩声音变高,男孩喉结增大、声音变粗,他们的音色富有“个性”,同时他们又缺乏声音优美的标准的概念。
未经训练的学生不会采用头腔共鸣、高位轻声的唱法,高音喊唱的现象十分普遍,而这种唱法是不科学的,所以对中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声音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一、呼吸训练歌唱的原动力是气息,正确的气息不但是歌唱技巧的基础,而且也是实现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要想获得有艺术感染力和有生命力的声音,就应该将呼吸训练放在首要位置,并且贯穿在整个歌唱活动中。
1、吸气:正确的吸气是要让孩子感觉到吸气象闻花。
吸气时,口腔稍打开,硬、软腭提起,并与提眉动作配合,口、鼻同时吸气。
生活中有“打呵欠”的现象,细心体会“打呵欠”的过程,就会感觉到最起始阶段的吸气过程,这种吸气是非常符合歌唱要求的。
2、呼气:在自然呼吸时,呼气动作也是自然的、放松的。
而歌唱时的呼气(即歌唱),却是有控制的,必须保持吸气的感觉和状态,才能使声音有气息的支持。
还要依据歌曲感情的需要,通畅地把气排出,这时歌唱者的腰围仍有扩张感。
3、训练时要注意的问题:在训练时吸气切忌抬肩,此时要求大家双手叉腰,体会腰部的膨胀感,以及缓吐时的收腹感觉;吐气要求做到“匀、慢、稳”,要形成平直的吐气线条。
4、呼吸训练的练习例1:用“S”练吐气,分匀吐、急吐、停顿等。
这个练习可以让孩子找到保持气息的感觉。
而且,有一个人气不稳,就会出现“咝咝”声不稳或弱或强,这样就便于纠正。
例2:(创意)让同学们拿张小纸片,放在嘴边轻轻吹,当纸片倾斜不动时,说明气息比较稳。
如果纸片晃动幅度较大,说明学生气息不稳。
例3:短乐句的气息训练:1=C 2\41 2 3 4 | 5 4 3 2 | 1 - ||M(哼鸣)例4:长乐句的气息训练:1=C 4\41 2 3 4 | 5 4 3 2 | 1 - - - ||M(哼鸣)二、发声训练合唱发声训练的主要任务是要求通过集体的训练运用科学的方法使各声部内部在发声状态上保持一致,并不断发挥发声器官的功能,逐步提高演唱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合唱团整体的技术与艺术水准,以便更好的表现作品。
中学音乐课堂和声乐训练发声小技巧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发声小技巧,以便能够更好地演唱歌曲,让声音更加动听、自然和舒适。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小技巧:1. 均匀呼吸发声的第一步就是均匀呼吸,从而提高气息流量,让声音更加丰满和连续。
在呼吸时,不要猛吸气,而是应该用鼻子缓缓吸入空气,感受气息流经鼻子、口腔和喉咙。
同时,需要注意腹式呼吸,也就是用腹部肌肉控制膈肌,让气息通过肺部,而不是通过上胸腔,否则会出现气息不足的情况。
2. 唇齿音和舌位音练习唇齿音和舌位音是优美唱腔的关键。
唇齿音包括“m”、“b”、“p”等发音,而舌位音则包括“d”、“t”、“n”等发音。
为了练习唇齿音和舌位音,可以从慢慢发出发音开始,逐渐提高速度,同时注意舌头、嘴唇和牙齿的姿势。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发音技巧,让唱腔更加顺畅和自然。
3. 喉部伸展和放松喉咙的伸展和放松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加强声音的表现力和稳定性。
为了进行喉部伸展和放松,可以先张开口,然后缓慢地发出咳嗽的声音。
接着,放松喉咙,缓慢地发出“啊”的声音。
这样可以帮助缓解喉咙紧张和疲劳,使声音更加自然和轻松。
4. 集中力量发声为了让声音更有力量,需要集中力量发声。
发声时,需要耳朵、喉咙和胸腔等多个部位协调运作,同时放松身体,保持平衡。
要注意不要一味地用力,而是要通过准确的技巧,让气息自然地流畅发声,这样声音会更加清晰、动听和有力。
5. 加强音乐感知能力为了更好地演唱音乐作品,需要加强音乐感知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频繁地听唱、积极参加演唱活动和体验音乐的多元文化,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演唱技巧。
在练习唱腔时,也可以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和表情来演绎音乐作品,加强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和个性化演唱风格。
总之,在中学音乐课堂和声乐训练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发声小技巧来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让声音更加顺畅、自然和有力。
上述小技巧可能不同于专业歌唱家使用的技巧,但对于合唱团、学校音乐节等场合的学生来说,已经足够实用。
浅谈中学生的歌唱训练歌唱是中学音乐课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美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然而,中学生处于变声阶段,学生的音色富有“个性”,缺乏优美标准的声音概念。
他们往往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甚至声嘶力竭的喊唱。
还有许多同学有很强的歌唱欲望,但他们都为自己“窜”不上去的低嗓音和难听的音色而不敢唱,并且逐渐失去兴趣。
其实,歌唱的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中学生歌唱的科学发声训练,让他们满怀激情地追求美妙的声乐世界。
下面就三个方面谈谈歌唱声音的训练:一、歌唱的呼吸练习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
可见,气息控制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正确的呼吸练习是学习歌唱的首要任务。
呼吸是人的本能,为的是吐故纳新、生命的需要,而歌唱的呼吸是为了气息更饱满、声音更有威力和表现力。
正确的吸气应当双肩放松、胸脯自然挺起,精神振作而上身放松,随着口鼻的开启气息很自然地流进扩张的胸腔,人为地下降横隔膜。
横隔膜的运动是呼吸的原动力,我通常让学生两手插腰来感觉横隔膜的运动在改变胸腔的上下径,乃至上腹和后腹部位舒展外张,如果横隔膜的持续下降至小腹膨胀,学生就达到了常人所说的“小肚子一鼓,气流丹田”了。
而呼气是主动又有控制的,这就需要气息的支持,也就是需要向内下吸的保持力量和向上向外呼的支持力量,而向上呼的支持力量大于向下吸的保持力量,这时小腹就明显地内收,好象“吸中有呼,呼中有吸”,形成对抗。
将气息控制在腹部周围,避免上浮,同时放松肩膀、胸部及膀子周围的肌肉,以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
通常,可以要求学生每次临睡前躺在床上平静地练习呼吸。
因为人躺着呼吸时,身体是放松的,心情是平静的,手轻按腹部就能感觉到呼吸运动而造成的小腹高低起伏的明显变化。
经常这样练习,可获得歌唱呼吸的正确方法。
也可以让学生做喊操、数数、发“嘶”等长音练习,从而加强横隔膜的锻炼,体会呼吸的支持。
二、打开喉咙意大利有句话:你把气吸好了,打开喉咙就唱。
中学生合唱队音准的训练方法分析1. 引言1.1 中学生合唱队音准的训练方法分析中学生合唱队音准的训练方法一直是合唱团训练中的重点和难点。
音准是指唱歌时音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是合唱演出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中学生合唱团的成员年龄较小,声音发育不稳定,音准训练更显重要。
在训练过程中,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声部练习是中学生合唱队音准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声部练习,合唱团成员可以更好地掌握各自的音域特点,增强音高感知能力,提高唱法和发声技巧。
定期举行声部练习可以帮助合唱团成员更好地适应各自的声部,提高整体音准。
音准校正软件的使用也是中学生合唱队音准训练中的重要方法。
通过音准校正软件的录音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合唱团成员在音高上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改进意见。
音准校正软件能够帮助合唱团成员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的音高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音准训练。
指挥家的指导是中学生合唱队音准训练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指挥家担负着统一整体音准的责任,通过指挥和指导,帮助合唱团成员掌握正确的唱法和发声技巧,提高整体音准水平。
中学生合唱队音准训练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对于提高合唱团的音准水平至关重要。
通过声部练习、定音器训练、音准校正软件的使用、指挥家指导和集体排练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提高中学生合唱队的音准水平,达到更加优秀的演出效果。
2. 正文2.1 声部练习声部练习在中学生合唱队音准训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声部练习,合唱队成员可以巩固自己的声音技巧,提高音准和音色的稳定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声部练习方法:1. 温习音阶:音阶是声部练习的基础,合唱队成员可以通过反复唱出各种音阶来训练自己的音高感和音程感。
这有助于强化他们的音准意识,提高准确性。
2. 声部分离:在声部练习中,分离各个声部是很重要的。
合唱队成员可以通过分离练唱来确保每个声部都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音部,从而更好地协调合唱。
3. 对位练习:对位练习是声部练习中的经典方法,通过对位练习可以培养合唱队成员的听觉感知能力和协调能力。
中学音乐课堂和声乐训练发声小技巧中学音乐课堂是学生们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而声乐训练则是培养学生歌唱和表演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音乐课堂和声乐训练中,发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好的发声技巧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水平。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中学音乐课堂和声乐训练中常用的发声小技巧,希望对广大中学生和音乐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呼吸练习好的发声技巧离不开健康的呼吸。
在音乐课堂和声乐训练中,老师会经常教学生一些呼吸练习。
深呼吸练习、肋间呼吸练习等。
这些呼吸练习能够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呼吸习惯,提高吸气量和控制呼气的能力,进而使得他们在歌唱时能够有更好的发声效果。
二、身体放松在发声时,身体的放松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在音乐课堂和声乐训练中需要学会通过放松肩膀、颈部、喉咙等部位,来避免紧张和局促的情绪。
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声带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效果,使得声音更加圆润、柔和和有力。
三、控制音量在歌唱时,合适的音量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音量,既不能太小声,也不能太大声。
在音乐课堂和声乐训练中,老师会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调整呼吸和发声部位,来控制音量,使得歌唱更加动听和感染力十足。
四、发声部位的调整在发声时,声音是通过声带震动产生的。
正确的发声部位对于声音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音乐课堂和声乐训练中,老师会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调整发声部位,来使得声音更加清晰、纯净。
学生也需要学会通过舌尖的位置和张合程度等来调整音色的亮度和暗度,使得歌唱更加丰富多彩。
五、音准的训练音准是每一个歌唱者都需要重点训练的技能。
在音乐课堂和声乐训练中,老师会对学生进行各种音准训练。
通过练习唱准音阶、音程、和声等,来提高学生的音准感。
一个好的音准感能够让歌声更加准确、稳定,给人以舒适和愉悦的感觉。
初探高中生声乐技巧的基础训练方法
1. 呼吸练习:深腹式呼吸是唱歌的基础,练习通过鼻子吸气,扩张腹部,然后用嘴巴缓慢呼气。
这可以增加肺活量并加强声音的支持力量。
2. 声音投放练习:练习投放音响以确保声音能够从胸腔发出而不是喉咙。
可以通过练习吐字时感觉声音从胸部发出来增强这个技巧。
3. 音阶训练:逐渐练习音阶,从低音到高音,可以帮助培养喉咙和音域的灵活度。
开始时,可以用钢琴或钢丝心格练习,逐渐增加难度。
4. 声带放松:通过一些声带放松练习,例如吐槽、嘶嘶声或石头磨擦声来消除紧张和压力。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声带放松,并确保声音的质量和清晰度。
5. 发声姿势练习:正确的发声姿势对于声乐技巧至关重要。
练习站直,保持颈椎放松,头部平衡,并且下巴平行于地面。
6. 音准练习:练习按照钢琴或其他乐器的音准唱歌,可以帮助提高音准的能力。
可以用调音器或录音设备来帮助检验准确度。
7. 发声练习:通过练习艳后、颤音和音色变化来增加声音的功能和表现能力。
这可以通过模仿专业歌手的技巧和风格来实现。
8. 歌曲表达练习:练习唱歌时的表达和故事性,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义,可以通过词义分析和情感训练来实现。
9. 合唱练习:参加合唱团或组织,与其他歌手一起合作演唱,可以提高声音协调和合唱技巧。
10. 舞台演唱练习:通过参加学校或社区的音乐会或演出,练习在舞台上展示演唱技巧和舞台表现力。
这些方法只是声乐技巧的一部分,高中生可以通过寻找声乐教师或参加音乐培训班来深入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
中学合唱教学中学生歌唱技巧和技能的训练方法探究中学合唱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合唱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作精神。
因此,在中学合唱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歌唱技巧和技能的训练。
本文主要探究中学生歌唱技巧和技能的训练方法。
一、基础声乐技能的训练1. 唱准音高唱准音高是歌唱中最基本的技能,要求学生准确唱出音高,尤其是半音和全音。
唱准音高需要教师提醒学生唱出正确的音符,可以使用钢琴或其他乐器进行辅助教学。
2. 运用气息运用气息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歌曲,唱出美好、深情的音乐。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正确呼吸和用气的方法,例如,刚开始练习歌唱时,尽量不要大喊大叫,可以先找到自己的呼吸节奏再开始唱歌。
3. 声音控制在歌唱中,声音的控制是关键,学生需要学会掌握音量、音色和声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控制声音时,在唱歌时不一定要扭曲自己的喉咙,而是要注意呼吸和耳朵的感受,使嗓音更具表现力。
二、技巧训练1. 音乐表达能力的训练在合唱教学中,精确地表达音乐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所表达的情感,然后讨论如何在词语的发音和音符的演唱中表达这种情感。
2. 声音境界的训练声音境界的训练是指学生学会在演唱时通过声音的调整来表达情感。
在合唱中,让学生了解不同声音的根源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现更多的情感。
节奏感对于合唱的表现非常重要,通过让学生练习各种节奏,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教师可以将歌曲分段,分别要求学生完成不同的音乐节奏训练,以实现合唱的音乐效果。
三、演唱方法训练1. 瞬时听感的训练合唱要求学生能够听自己的声音和其他成员的声音,瞬时听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声音和整个合唱团的声音。
教师可以让学生经常录音,并在重要演唱活动中进行集中反馈。
2. 对位唱法的训练对位唱法是一种复杂的声音控制技巧,需要学生不断练习才能掌握。
教师可以将歌曲分成不同的声部,要求学生在对位唱法上进行训练,以实现整个合唱团的声音效果。
浅谈中学生歌唱的声音训练
歌唱是培养学生美育的一种有效手段,而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是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
中学生处于变声阶段,学生的音色富有“个性”,同时他们又缺乏声音优美的标准的概念。
未经训练的学生不会采用头腔共鸣、高位轻声的唱法,音到了高音区会出现撕声力竭的叫喊,好像不如此唱就不能表达内心的感情,其实这是违背学生歌唱的特点和规律的。
还有许多同学有很强的歌唱愿望,但他们都为自己“窜”不上去的低嗓音和难听的音色而“临阵脱逃”。
其实,歌唱的能力是可以后天改造的,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中学生歌唱的科学发声训练,让他们满怀激情地追求美妙的声乐世界。
在我的歌唱训练中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入手的:
一、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气息支持
帕瓦诺蒂说过:掌握不好呼吸,就没法唱出好听的声音,甚至会毁坏嗓子。
可见,要学生学会歌唱的方法,首先要学会正确的呼吸。
呼吸是人的本能,为的是吐故纳新、生命的需要,而歌唱的呼吸是为了气息更饱满、声音更有威力和表现力。
歌唱时的吸气量比生活中的自然吸气量多,学生往往由于“贪心”吸得脸红脖子粗,这相反造成发声器的僵硬,气息难以控制。
呼吸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唱一个乐句比讲一句话的时间长得多,又有音高上的严格要求,歌唱需要
比讲话有更多、更长的气息支持,如果靠学生习惯的较浅的呼吸是远远不够的。
正确的吸气应要求学生双肩放松、胸脯自然挺起,精神振作而上身放松,随着口鼻的开启气息很自然地流进扩张的胸腔,这使人为地下降横隔膜。
横隔膜的运动是呼吸的原动力,我通常让学生两手插腰来感觉横隔膜的运动在改变胸腔的上下径,乃至上腹和后腹部位舒展外张,如果横隔膜的持续下降至小腹膨胀,学生就达到了常人所说的“小肚子一鼓,气流丹田”了。
如果学生学会了这样吸气,他们的气息是深而多的。
而呼气是主动又有控制的,这就需要气息的支持,也就是需要向内向下吸的保持力量和向上向外呼的支持力量,而向上呼的支持力量大于向下吸的保持力量,这时小腹就明显地内收,好象“吸中有呼,呼中有吸”,努力将气息控制在腹部周围,避免上浮,同时放松肩膀、胸部及膀子周围的肌肉,以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
如果控制好了气息就会感觉有一股风样的气流圈从腹部到头在连续
不断地滚动。
通常,学生理解了呼吸的过程和作用而又缺少实际的训练,于是我要求学生每次临睡前躺在床上平静地练习呼吸。
因为人躺着呼吸时,身体是放松的,心情是平静的,手轻按腹部就能感觉到呼吸运动而造成的小腹高低、上下的明显变化。
我常要求学生坚持睡前练习呼吸运动,练累了也很快就睡着了。
通过学生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下练习,他们有了歌唱呼吸的正确方法,当他们站着的时候气息运动就会逐渐产生流动感,也就有了声音圆润的最初感觉。
然后,让学生练习发“sol”这个长音,让学生尽量唱得长一些,哪怕多坚持0.1
秒都可以,从而加强横隔膜得锻炼,体会呼吸的支持。
也可以让学生一口气唱他们喜欢的歌曲,唱到他们气息无法支持为止。
总之,呼吸是一种技能,又是艺术表现的手段,正确的歌唱发声一定要包含正确的呼吸方法。
而在歌唱训练中,呼吸应随着的音的高低强弱的变化而变化,随乐句的长短和分句进行调节,随情绪的变化而或激动或柔美。
二、要求学生打开喉咙
意大利有句话:你把气吸好了,打开喉咙就唱。
有些学生在唱歌时声音出不来,有的喉音较重,唱了不久嗓子就疼,有的学生唱到高音区近似于喊叫而声音发抖、刺耳,原因就在于没有打开喉咙。
1.打开喉咙的一个重要的外观标志是喉结下沉。
人的声带长在喉的甲状软骨中,也就是喉结内。
男生的喉结随发育而明显,女生的喉结在外观上看不出来但并非不存在。
无论是男是女,歌唱时的喉结一定要往下拉,这一点十分重要。
而有的学生为了努力使喉结下降就用力压舌根、拉下巴,造成紧张的状况是不利于发声的。
正确的做法是舌面平伸、自在,体会打哈欠、大笑或大哭的感觉。
我告诉学生按大哈欠时的喉结位置去发音,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途径,并指出歌唱时应该保持这样的状态。
也不妨让学生把头往后仰来发声,喉结就下降了,这样唱出来的声音是松弛、自然的,但也是空洞、没位置的,可这是体会打开喉咙的好办法,并指出歌唱时一定要把头恢复到正常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