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说”整体学习课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 格式:doc
- 大小:48.60 KB
- 文档页数:4
1、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
由此可见,读书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正所谓:劳于读书,逸于写作。
而写读后感则更是与读书密不可分的事了。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有时也被称作感想性议论文。
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一本书、学习一篇文章或读了一首诗之后,把所产生的感想、体会和收获写出来这就是读后感。
无疑“感”是核心,“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真切道理或精湛的思想;也可以是受书中内容的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出来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现象的感触和评论。
读后感的突出特点即“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感”因“读”而来,所以首先得在“读”上下功夫。
第一步就要认真阅读原文,力求融会贯通地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乃至语言文字表达上的特点。
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读懂词句了解内容入手,进而理解文章的难点、疑点,掌握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思路。
同时,还可以把文中的内容同历史的经验、社会生活以及个人的实际联系起来,认真思索广泛联想。
这样,读书的感受才会丰富,才会深入具体,从而为写好读后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切记:认真、仔细地读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2、读后感写作结构:引——议——联——结所谓“引”,就是要从原文中引述材料,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
“读是感”的基础,写“感”不能离开原文的内容,更不能从头至尾没有对原文的简要介绍。
如果不这样做,“读”和“感”就脱节了,“感”便成了无源之水。
是不正确的。
把原文中你觉得很好、很受感动的地方,你感受最深的那件事,引述到文中来。
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重点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
总之,一定要交代清楚“感”的由来。
但要记住:“感”是文章主体,因此行文过程中内容安排上要注意“读”和“感”的比例。
课文内容引用不要太长、太细,否则会喧宾夺主。
所谓“议”,就是要针对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人物画廊”整体学习课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单元阅读概说这个单元所选的文言文以记人叙事为主,所刻画的人物,有的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有的是作者虚构的人物,虽然叙述的故事不同,塑造的人物也不同,但是我们仍能从这些文字中感受到历史的风貌和古人的风采。
《童区寄传》是唐朝散文家柳宗元的一篇传记散文。
文章以生动简洁的笔墨叙写了机智、勇敢的少年区寄的故事。
从他身上,我们会看到不畏强暴、敢于和善于同歹徒斗争的精神,也会对唐朝部分地区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官员不作为等社会积弊有所了解。
《西门豹治邺》记叙了两千多年前魏国的一位地方官吏——西门豹的事迹。
他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胆识超群,明达干练。
他善于运用智谋,严明法纪,取信于民,深受当地百姓的拥戴。
我们要学习本文寓褒贬于尊重史实的叙事当中的写法。
《陌上桑》以浪漫性的描写开始,以诙谐性的喜剧结束。
语言清新活泼,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乐观、幽默、俏皮的情韵。
本文用五言,挥洒自如,语言朴实无华,文辞错落有致,特别是采用了对话的形式,给人以亲切逼真的感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读出语气。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分析人物形象,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重难点重点:目标2 ,难点:目标3课堂流程学习内容学法指导一目标认定2分钟智者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宠辱不惊,有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随意奔放,有永远铭记回家路途的清醒宁静。
静下心来,慢慢品味,让我们一起认识晏子、区寄,他们虽然不是名人领袖,但是他们思想的光芒定会让我们多一份淡泊澄怀。
亲爱的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走进人物画廊。
请齐读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圈出关键词二自主阅读15分钟 自主阅读1.阅读内容:《晏子使楚》《童区寄传》2.阅读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做到朗读字音准确,朗读流利。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不会的用“?”标记。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九班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1【训练要求】1.了解文章修改的范围。
2.认识并掌握修改文章的四种方法。
3.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训练安排】二课时训练过程一、课前尝试1.知识储备(1)修改文章应该从哪些方面着眼?(大改)立意、选材,(中改)结构、过渡、句式、修辞,(小改)语序、语病、词语、错别字、标点等。
(2)修改有哪几种方法?“增”、“删”、“改”、“调”(3)“增”、“删”、“改”、“调”具体是指对文章作怎样的修改?教材P49(4)什么是润色?润色是为了是文章好上加好,广义上的修改是包含润色的,大改则不属于润色的范畴。
像修辞的规范使用、语序的合理调整、句式的相应变换、同义词近义词的准确使用都属于润色的范畴。
二、课堂指导及例文分析1.着眼全篇,宏观把握。
面对已起草好的作文,我们应先整体浏览,从全局出发,看文章中心是否明确,看所选材料是否紧扣中心;然后再考虑文章整体框架方面的环节,看文章结构是否紧凑,布局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
只有从全篇入手进行修改,才能统观全局,从大的背景上权衡得失,局部修改才能有依据,才能有效的提高作文水平。
2.重视开头和结尾的修改,快速攫住阅卷者心理。
考场作文更要注意开头结尾的章法。
如开头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或引用诗文富有诗意,或排比反复制造旋律;结尾或呼应开头,或议论作结,或含蓄表现,或点明话题。
3.小处着手,细致检查。
一般来说,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是否有标题,标题是否恰当(没有标题扣2分,标题不恰当扣1分);②字数是否符合要求(每少50字扣1分);③是否有遗漏字、重复字;④是否有错别字(有3个扣1分);⑤标点是否有误(标点的位置是否恰当;切忌随手一点,句逗不分或一逗到底,更不能都点成圆点);⑥是否符合格式要求(标题是否在首行正中、分段后首句是否空格,应用文的款式不符是重要扣分点等);⑦是否有语病(一类卷可以有一两个病句,二类卷可以有三四个病句,五个以上病句只能在三类卷以下),等等。
课题课题 16《音乐之声》《音乐之声》课型课型 新授课新授课 主备人主备人 崔志刚崔志刚 审稿审稿 九年级备课组九年级备课组 审核审核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品味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
2.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感受课文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故事片的特色。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品味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学习课时学习课时 1课时课时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一、预习导学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1 1.作者介绍.作者介绍.作者介绍 勒曼,美国剧作家。
勒曼,美国剧作家。
勒曼,美国剧作家。
2 2..时代背景时代背景 《音乐之声》《音乐之声》《音乐之声》是根据百老汇一出上演四年而盛况不衰的歌舞剧是根据百老汇一出上演四年而盛况不衰的歌舞剧改编的。
改编的。
该片获第该片获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5项奖,项奖,。
该剧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3 3.. ①生字注音①生字注音 峥嵘(峥嵘(峥嵘( )) 鳞次栉比(鳞次栉比(鳞次栉比( )) 涟漪(涟漪(涟漪( )) 伫立(伫立( )) 顶礼膜拜(顶礼膜拜(顶礼膜拜( )) 弥撒(弥撒(弥撒( )) ②词语解释②词语解释②词语解释 峥嵘:峥嵘:峥嵘: 鳞次栉比:鳞次栉比: 涟漪:涟漪: 伫立:伫立:顶礼膜拜:顶礼膜拜:2 2、预习中生成的问题:、预习中生成的问题:、预习中生成的问题:一、预习交流、展示成果一、预习交流、展示成果1、 组内交流预习中生成的问题组内交流预习中生成的问题2、 展示预习成果展示预习成果二、师生互动、质疑探究二、师生互动、质疑探究1 1 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概括一下她们的意见,说说在众人眼中玛丽亚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概括一下她们的意见,说说在众人眼中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是个怎样的人?2 2 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 “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 “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请你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玛丽亚三、训练反馈、拓展延伸三、训练反馈、拓展延伸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注意观察,用一段话描写这个人。
九年级第四单元导学案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小说之林”为主题,选取了多篇经典小说,旨在引导同学们感受小说的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和要素,掌握小说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3、探究小说的情节发展,体会情节的曲折性和吸引力。
4、品味小说的语言,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理解小说的主题和社会意义,培养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能力。
三、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的特点和作用。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通过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理解人物性格。
(3)理解小说的主题,能够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
2、难点(1)探究小说情节的巧妙构思,理解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品味小说语言的含蓄性和深层含义,体会语言的艺术魅力。
四、学习方法1、阅读法认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语句,做好读书笔记。
2、讨论法针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等问题,与同学展开讨论,交流观点。
3、分析法学会对小说中的各种描写进行分析,从而深入理解人物和主题。
五、课文学习(一)《故乡》1、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2、写作背景《故乡》创作于 1921 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
3、人物形象(1)闰土少年闰土活泼可爱、聪明机灵,中年闰土却变得麻木、愚昧、贫困。
通过对比,反映了农民在封建礼教和黑暗社会的压迫下发生的巨大变化。
(2)杨二嫂自私、尖刻、贪婪,是一个庸俗的小市民形象。
4、情节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依次描写了“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
5、主题通过对故乡人物和环境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农民的精神束缚,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二)《我的叔叔于勒》1、作者简介莫泊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小说”整体学习课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单元阅读 概说本单元选文追求内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四篇选文中,中国现当代小说各一篇,外国小说两篇。
涉及的生活范围既有科举时代下层知识分子悲酸的命运,也有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的独特风貌;既有沙皇统治时期趋炎附势小官僚形象,也有对美国西部淘金者硬汉形象的逼真刻画。
这些小说从多个方面展示了人类生活的斑斓多姿,对增长见识,丰富精神生活,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本单元的选文还追求艺术表现形式的丰富多样。
《孔乙己》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以一个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了“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孔乙己的悲惨故事。
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子的苦人和弱者,小说却以众人的哄笑贯穿全文,孔乙己在笑声中登场,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喜写悲,更添悲色。
小说语言老辣犀利,写人状物画龙点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变色龙》是篇幽默讽刺小说。
作者善于提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与事,加以夸张和对比,创造出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溜须拍马的小官僚形象。
文中作者没有一句主观评价,而是通过人物自己言行的前后矛盾、丑态百出,尖锐地讽刺了这样一种奴性人格。
《热爱生命》则运用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刻画了一个西部硬汉的形象。
小说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一句完整的对话,甚至没有告诉我们淘金者的名字,但却以其心理刻画的细致入微和真实深刻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
第一课时学习 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小说的主要因素──人物,了解小说的主要特点,深入体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2.注意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入手,抓住人物特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3.分析体会作者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目标1 目标2 课堂 流程学 习 内 容学法指导一目标认定2分钟小说是文学盛宴上的一道美味,人物形象又是小说的灵魂,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和兴衰沉浮,往往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品析人物形象能得到艺术的享受和人生的启迪……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和欣赏小说呢?请齐读学习目标。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鲁教版五四制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
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
教学难点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想象——理性升华。
2.研究评析欣赏法。
3.当代诗艺欣赏讲座法。
(解说:可根据学生基础情况选用。
基础好,学校资料丰富、设备先进或附近查找资料方便的可选用2;基础中等的,可选用1、3。
也可综合运用3种方法,勾连起课内课外。
)媒体设计1.制作多媒体课件,重点在诗的意象理解上作一点适当的画面,把诗意转换为画意。
2.运用文学讲座法,最好事先设计好提纲及思考题,制作成待用软盘,以便在媒体上展示。
3.根据诗的内容选择适当的音乐,制作配乐朗诵录音带。
教学时数:课内教读2课时,课外练习由学生自定。
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可能最喜欢的是中国古典诗歌,困为它的凝练、它的隽永、它的神韵,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但,这不是中华诗歌宝库的全部。
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吸纳着几千年诗意的营养,借鉴外国诗艺手法,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新时代的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
欣赏这些诗,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另一种情的感染,另一种文化的营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一组当代探索诗歌。
(解说:设计这个导语,目的有两个。
一是巧妙地把古代诗歌与现当代诗歌联系起来,明确它们之间的借鉴和发展的关系,引起对新诗的阅读兴趣;二是以尽量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引发学生对美的渴望,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奠定顺利进行教学的基础。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说”整体学习课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单元阅读概说这个单元以“说”为主题编选课文。
四篇文言文语言生动形象,叙事简洁明快,说理隽永深刻,都富有理性的思考,学习本单元要反复的拼品读课文,领会文章主人公的思辨艺术。
《触龙说赵太后》
这篇文章用生动的语言细致的描绘了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形象的解释了人物内心变化的发展过程,是一篇艺术感染力很强的文学作品。
《捕蛇者说》记述了蒋氏一家为避赋敛之毒而世代捕蛇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了解“说谏”语言的生动性
3、能准确的朗读文章,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
重难点重点:目标2,难点:目标1
课堂
流程
学习内容学法指导
一目标认定2分钟
西方有演讲的传统,所以演讲家多。
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等。
中国有
说谏的传统,所以说客谏臣多。
苏秦、张仪是最有名的说客,甚至孔子孟
子也是一辈子游说于各国君之间;比干、魏征大概算是最有名的谏臣了。
本单元中有著名的谏臣触龙的故事,有议论深刻的说理,这一节课就让我
们来领略“说服的艺术”吧。
明确目标
圈出关键词
二自主阅读20分钟
●自主阅读
1、阅读内容:《触龙说赵太后》《捕蛇者说》
2、阅读要求:①结合课下注释及古代汉语词典扫清文言障碍,圈出自
己把握不准的、不会的文言词语;
②疏通翻译全文,把握文章大体意思,找出难理解的句
子;
知识点补充:什么是“说”?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
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文章辨析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
述之也。
”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
《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自主阅读课文
结合注释疏通全
文,圈点难理解的
文言词语和句子
三展示交流
点拨升华
23分钟
●自主阅读
1、文学常识:
《触龙说赵太后》选自《》,这
是一部()体史书,传说是
()主编的。
《捕蛇者说》的体裁是(),作
者柳宗元是()朝人,是唐宋
八大家之一。
这八大家除了柳宗元,
还有()、()、曾巩、
()、苏洵、()、
()。
2、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子
给文中的生字词注音,小组长引导
生生互动学习这两课难读字
诵读比较难断的句子
3、文章内容巧介绍
不同小组以自己的方式介绍每篇文
章的主要内容
4、鉴赏评析多角度
那篇文章中的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
最深刻?
●相机点拨,提升自己的认识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逐项完成任务
点拨重要的词语
(1)大臣强( )谏
(2)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 )
(3)老妇恃辇( )而行
(4)更若役()
(5)死者数矣()
(6)隳突()
(7)日蹙()
(8)顿踣()
点拨重要的语句翻译:
(1)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
哉?
(2)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3)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4)退而甘食土之有。
(5)以尽吾齿。
(6)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点拨两课的写作特色:
《触龙说赵太后》:情节曲折,扣人
心弦,人物语言生动,人物形象丰
满
《捕蛇者说》行文曲折,善设波澜;
卒章显志
根据活动的要求
先在组内交流,组
长记录发言次数,
组员认真倾听并
适当补充。
每人都要谈,并及
时记录有关信息,
完善自我储备。
根据教师的点拨
做好笔记,注意用
双色笔。
在教师点拨下,进
一步交流自己的
最新发现。
四达标反馈5分钟 达标反馈,总结提升。
根据自己的展示任务,谈自己前后的学习收获及本节课学习交流带给
自己的主要变化。
布置作业:课后查阅《战国策》的相关信息,查找柳宗元的个人经历
及写作特色,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梳理自己的阅读
感受,提炼自己的
思想。
明确自己的
努力方向。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了解“说谏”语言的生动性
3、能准确的朗读文章,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
重难点重点:目标2,难点:目标1
课堂
流程
学习内容学法指导
一目标认定2分钟
说服是一种技巧,说服是一种艺术,说服是一种智慧。
充分的尊重对
方,使说服的心理基础;坚持说理,是让人心悦诚服的保证。
这就是常说
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继续领略说服的艺术吧!
明确目标,锁定关
键词
二自主阅读20分钟●自主阅读
1、阅读内容:《卖柑者言》《黄生借书说》
2、阅读要求:①结合课下注释及古代汉语词典扫清文言障碍,圈出自
己把握不准的、不会的文言词语;
②疏通翻译全文,把握文章大体意思,找出难理解的句子;
自主阅读课文
结合注释疏通全
文,圈点难理解的
文言词语和句子
三展示交流
点拨升华
18分钟
●自主阅读
1、文学常识:
(1)刘基,是()负有盛名
的诗文作家,在《诚意伯文集》中共
有二十卷。
他的作品中所反映的的生
活,自然也就或多或少地揭露了历史
的真相。
他的作品中的不少篇幅就是
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本质以及他
们压榨掠夺人民的罪行的思想性、艺
术性都比较强。
(2)《黄生借书说》选自《_______》,
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
字_______,号_________,又号
_________。
(3)“说”是古代的一种
_____________的文体,课题的“说”
是___ _____意思。
2、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子
给文中的生字词注音,小组长引导
生生互动学习这两课难读字
诵读比较难断的句子
3、文章内容巧介绍
不同小组以自己的方式介绍每篇文章
的主要内容
4、鉴赏评析多角度
那篇文章中的说的艺术给你留下
的印象最深刻?
●相机点拨,提升自己的认识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逐项完成任
务
1、点拨重要的词语
(1)通假字
①贾:通“”,。
②衒:通“”,。
③
縻:通“”,。
(2)词类活用:
①业:
②干:
③峨:
④汗.牛塞屋:
2、点拨重要的语句翻译:
(1)吾业是有年矣
(2)醉醇酉农而饫肥鲜者
(3)书非借不能读也
(4)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庋藏焉
3、点拨写作特色:
《卖柑者言》构思新巧,寓意深刻,
以明辨实讽的曲笔讽世;奇巧而又
贴切的比喻和对比
《黄生借书说》言辞恳切,充分运
用对比
根据活动的要求
先在组内交流,组
长记录发言次数,
组员认真倾听并
适当补充。
每人都要谈,并及
时记录有关信息,
完善自我储备。
根据教师的点拨
做好笔记,注意用
双色笔。
在教师点拨下,进
一步交流自己的
最新发现。
四达标反馈5分钟 达标反馈,总结提升。
根据自己的展示任务,谈自己前后的学习收获及本节课学习交流带给
自己的主要变化。
布置作业:课后查阅刘基及袁枚的作品的相关信息,深入理解课文内
容。
梳理自己的阅读
感受,提炼自己的
思想。
明确自己的
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