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史研究任重而道远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抗战史读后感篇一:《抗日战争史》读后感读《抗日战争史》有感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为了使自己更多的了解历史,特意在网上看了一本《抗日战争史》,了解中华民族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下,不屈服,勇敢抗战的精神。
全本书籍无不洋溢着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伟大,无数的英雄事迹在眼前环绕,把战士们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和对中华民族的那份责任心表现得淋漓尽致,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往直前。
这使我不禁感叹,倘若中华民族拥有更多类似的斗士,或许,抗日战争已经提前得到胜利了。
对于现代,这种精神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而从整个抗日战争的过程中,这只是算是冰山一角。
也许是因为得到了传承,所以一批又一批的斗士就谱写了更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为中国的胜利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始终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两党一边相互持续斗争,但一边又共同抗日。
全国人民的奋起抵抗是抗战胜利的基础。
对历史的回顾,更多的也要对比现在,落后就要挨打,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努力,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国力明显增强,虽然,现在也许不用太担心被别的国家侵略的历史重演,但毕竟现在的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
想要变成真正的强国,就必须抓住时机,深化改革,努力发展经济,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强大的国防,进一步增强国力,把中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历史是要铭记的,它留给我更多的是那种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团结协作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篇二:中国抗战史读后感中国抗战史读后感中国抗战史>读后感古语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要看一个国家的发展渊源,读史便是很好的一种途径,而抗战史又是历史长河中的方舟。
那些浴血奋战,那些奋勇杀敌,种种的记忆镌刻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长。
读史知兴衰,徜徉在历史中,个人的修养、人生境界也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飞跃式突破。
浩然正气的“海鸥”将军戴安澜将军殉国,震动了国内外。
毛泽东曾在五律《海鸥将军千古》中写道:“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殉命,壮志也无违。
”“其实,父亲能够受到那么多人的敬重与缅怀,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
”戴藩篱女士说,“还因为他是一位正直、廉洁,善于用兵、育兵的难得将才”。
戴藩篱说,父亲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深刻地认识到:“做人做官,而知识不如人,则危险实芸。
”他认为,无论战争大小,凡败战,“非器之罪,乃人之罪也,要转败为胜,非有训练之指挥官,以后才有强悍之军队”。
“海鸥”将军律己甚严,时常自我反省。
他曾经把《论语》上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写成条幅,贴在墙上作为座右铭。
他的遗文《训令》《二十七年元旦日告官兵同志书》《军人的特性》《磨砺集》《用人要诀》等,阐述了他的军队教育思想。
如“要树立远大的抱负,养成求学嗜好”“我们军人的责任就是保国为民”“要忠于国家忠于职务,要战必胜守必固,要廉洁自爱,自重重人”“要知人善任,树真理之风气”…… “父亲身前虽然仅为师级指挥官,但他对抗日战争的战略和战术问题有很深远的思考。
”戴藩篱说,“1938年夏天,他在接受新华日报记者陆诒的采访时,就说国共两党合作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必要基础,战后的国家建设也需要两党合作。
他认为日军虽争城夺地不少,但…己出于力战求生之下策,较之初期欲用不战而胜之上策,以及连战连胜之中策,已损失甚多‟,其实已孕育了失败”。
而在战术上,戴安澜将军总结出了不少具有辩证意味的作战要诀,如“长兵要短用,短兵要长用;低兵要高用,高兵要低用”等,在实战中施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戴安澜将军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生于那个战火纷飞、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的年代,百姓贫困不堪;外敌入侵,内忧外患、他痛心疾首,立志报国、决心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拯救国家于危难,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为了表明自己镇狂飚于原野,挽巨澜于既倒,誓死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考入黄埔军校时他不顾传统(毅然改名安澜、自号海鸥)以示自己力挽狂澜之雄心壮志,决心要像大海风暴中的海鸥一样去勇敢搏击。
2016年9月3日抗战胜利71周年纪念日演讲稿3篇2016年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纪念日,下面店铺整理了2016年9月3日抗战胜利71周年纪念日演讲稿,供你参考。
2016年9月3日抗战胜利71周年纪念日演讲稿篇1童年时代谁不曾有过梦想?谁不曾有过天真的遐想?然而,你是否想过今天你坐在明亮教室里学习是多少人用鲜血换来的?那么这机会叫我们怎能不去珍惜呢!就在那一年,中华大地狼烟滚滚血溅云霄,中国人民遭受无数痛苦,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践踏了我们的河山,如那秋风扫落叶般留下满目苍凉。
曾记否,流离失所的人们在沦陷的国土上苦苦挣扎,一片片沃土染成了腥红的血色;曾记否,那无情的屠刀下一双双渴望活着的目光;曾记否,那孩童天真般的梦想,被枪声击碎……虽然国家面临着危亡,但中国人民不曾放弃过,通过一次一次的挣扎,年中国胜利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国她携着尘土,踏着泥泞,一路上她努力过,奋斗过,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打击,在她心里永远烙刻着两个字“坚强”坚强给予她的力量也正是,她永不言弃的执着。
中国面对世界各国屈辱一步步走来,是何等的艰难?然而,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历史的记忆留下了悲壮的回声,从抗日到今天,中国风风雨雨六十载,几经沉浮,世纪的钟声已敲响,今天的中国已向世界交上一幅美丽的图画,明天的中国会更加富强!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留下了英雄,为了正义与和平而献身的英雄。
我们不能忘记战争,不能忘记死亡与毁灭,更不能忘记战争中的英雄们!20xx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20xx年8月15日更是极不寻常的一天。
这一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兴奋的节日。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泸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军士奋起抵抗,拉开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序幕。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知识分子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抗争,它持续了八年之久,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的抗日知识分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知识分子的贡献以及他们在战争中的角色。
一、知识分子的觉醒与行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之初,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民族危亡的重要性,他们积极呼吁国家团结起来,抵抗侵略者的侵犯。
一些文化名人如胡适、鲁迅等发表了大量文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
此外,一些学者和教师积极参与抗日教育工作,向青年学生宣传抗日思想,培养他们的抗日精神。
他们的觉醒和行动鼓舞了整个民族,为国家的抗战努力奠定了基础。
二、学术界的抗日思想和贡献抗日战争期间,学术界的一些知识分子通过他们的研究和学术成果为国家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深入研究战争的形势与策略,为中国的军事指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建议。
一些学者还着手研究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分析其侵略动机和战争目的,为战争中中国的对策与抵抗提供理论支持。
此外,学术界的知识分子还积极投身于抗日文化建设。
他们组织文化座谈会、演讲和展览等活动,用文化力量凝聚人心,宣传抗战胜利的重要性。
一些学者还坚守在大学校园中,为培养抗战人材,进行抗日教育和知识传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爱国主义的接班人。
三、文化艺术界的奋斗和创作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的文化艺术界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些作家、诗人、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抵制和对抗日斗争的支持。
他们用笔墨和艺术形式传递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情感,并激发了更多人加入抗日斗争的行列。
诸如丁玲、茅盾等一批杰出作家,以及傅雷、郭沫若等曲艺表演家,他们的作品催人奋进,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丑恶嘴脸,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
他们的文化繁荣和艺术创作为抗战时期营造了浓厚的抗战氛围,鼓舞了士气,极大地推动了抗日事业的进展。
经典红色故事演讲稿6篇经典红色故事演讲稿篇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百年之前,夏日,东方之既白中,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之上,十三个,仅仅十三个青年,站到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前线。
仍旧迷茫的雾霭中,仍旧阴郁的中华版图上,他们用一腔热血,划开了千古长夜,划开了中华崛起的宏图。
我们在春秋长河的汹涌翻腾里,看到了从蒸腾水汽中,傲然抬起头颅的火炬。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同重拾万里征程上的火星。
“很快地他们就投入奔腾的水中出发,双手握着铁链往前推进。
”犹记飞夺泸定桥战役中三十名战士不屈悲壮的身影。
四川的战士们几乎不敢相信,他们是神吗?亦或是天兵天将?可事实上,再也没有比他们更活生生的人了。
前一天他们也许还在营地之中嬉戏打闹,后一天,他们就可以为了心中的信仰,冲上桥头。
也许没有人想起他们的火光,但他们却已确确实实闪耀在了火花之上。
他们是谁呢?一些红军战士而已。
“他干的导弹是瞄准中国的,我干的导弹是保卫祖国的。
”“两弹一星”功臣梁思礼这么说道。
1949年,他于美国取得博士学位之后,毅然回祖国为导弹事业效力。
数十年后,他曾经的同学收入已是他的百倍,但他不屑。
他始终记得自己的身份,不只是梁启超的孩子,更是华夏大地哺育出的幼崽。
他的目光已经穿过了所有世俗名利的耀眼,他静静注视着火炬上的火光,身躯淹没入其中,火苗,也因他略微变亮。
他是谁呢?一个科学家而已。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这曾是塞罕坝的真实写照。
已然78岁高龄的陈彦娴,还能记起57年前那个夜晚,她和寝室里的几位同伴做出那个决定时的激动。
那时的她尚不知道,自己会在这个偏远的地方,留下自己的一整个青春。
今日之塞罕坝,千丛林木郁郁葱葱,万里常绿生机勃勃。
“我很满足,感觉没白活。
”当她负手看着这番景象时,是否会感叹,正是他们的平凡,造就了眼前的不凡。
火舌,抱着他们亲手种下的枝繁叶茂,更加闪耀。
她是谁呢?一个造林人而已。
我们是谁?是一名教师,一名医生,一名学生,一名警察,一名作家,一名运动员……在我们还不曾将华夏二字写入血液之前,我们不曾拥有意义。
铭记历史演讲稿集锦(7篇)铭记历史演讲稿(篇1)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从历史的回望中遇见自己。
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上那场盛大的阅兵式似乎还历历在目,我们心中的激动感慨早已化为熊熊烈火生生不息。
回望当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共赴国难,浴血坚持。
有多少中华儿女没有等来胜利的那一天,而等来了的,战争和岁月却在他们的身体上和生命中刻下了永恒不灭的烙印。
你们还记得吗?还记得老兵们脸上纵横的沟壑吗?那是炮火的无情,是时间的不挽留。
还记得老兵们用颤巍的双手“固执”地敬礼吗?那是未熄的星星之火,燎原了半个多世纪。
还记得老兵们胸前金灿灿的勋章吗?那是历史终于兑现了的五彩斑斓的和平之梦啊!他们也许白发苍苍,也许行动不便,也许恶病缠身,但他们的腰杆是笔直的,一如如今年轻的军人,英姿勃发,因为他们的背后还站着无数战友,那些把生命献给历史,却把脊梁留给后世的英魂!总是从历史的回望中,我们才能更加看清历史的选择;总是从历史的回望中,我们才能更加体味现在的幸福;总是从历史的回望中,我们才能更加坚定未来的方向;总是从历史的回望中,我们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同学们,如果你记得那沟壑,就任凭那荆棘拦路挥剑迈步从头越,做一个越挫越勇的自己;如果你记得那双手,就任由那初秋的冷风伴着你朗朗的读书声,做一个奋发向上的自己;如果你记得那勋章,就尽情地在一中的大舞台上挥洒汗水绽放青春,做一个永不后悔的自己。
遇见更好的自己,任重而道远,也许在这路途中你们会发现自己的许多不堪,胆小、懒惰、自大、畏难……但不要害怕,不要慌张。
希腊阿波罗神庙的门楣上刻着警醒世人千百年的箴言:“认识你自己。
”唯有认识自己,正视自己才能在开创未来的漫道中坦然地拥抱成功与喜悦,才能对那些用血肉为我们铺路的先烈们报以无愧的微笑。
历史是书写在纸上的,历史也是流传在口中的,历史更应该是铭记在我们心里的,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千百次地回眸中,在千百次地转念里去寻找我们所缺乏的,感恩我们所拥有的,憧憬我们所期盼的,最后在理想的征途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从胜利走向胜利》观后感一作为一个中国人没有一个会忘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段不堪回忆的血泪抗战史。
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抵御外敌的战争,是每一个中国人浴血拼搏的战争。
回想那段历史,不禁会让我们感慨颇多。
那是一段屈辱史,一段容易引起每个人心目中那熊熊燃烧的民族仇恨史。
如今,我们不能忘记仇恨,亦不能因仇恨而不理智,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让祖国繁荣富强,为国出力。
近代以来,只因我们一时的落后,中国人饱受了过多劫掠和沧桑,失去了太多尊严与自信。
在抗日战争史文章中,我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常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们。
万山丛中,青纱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健儿到处逞英豪;雁翎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使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我还看到了19路军组织的“敢死队”出发前接受长官的指示。
接着,“一、二八”的战火首先在闸北燃烧。
一个个19路军沉着应战。
我还看到抗战1月27日午后,日军准备开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一带的上海居民纷纷涌向租界避难。
最后,蔡延锴军长临前线指挥……“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忠贞奖章,“血战台儿庄”的杀敌大刀,“武汉会战”中毙敌3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中缴获的战利品……抗战初期,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对日军进攻进行了正面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的美梦。
“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坚持统一战线,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回顾历史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任重而道远。
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的年代,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忘乎所以,因为我们是处在一个在国家实力做后盾的相对和平时期,一旦实力弱了,必然会受欺负。
古代孟子就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我们也要居安思危。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文艺汇演主持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志们,大家早上好!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回首峥嵘岁月,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于1945年8月15日,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
70载春去秋来,抗战胜利的豪情已升腾为与时俱进的豪迈情怀,保卫家国的壮志已凝聚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再次唱响经典的旋律,让诗歌唤醒记忆,共同缅怀那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岁月。
参加这次活动的主要领导有:铃铛阁街道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演出现在开始。
1、党旗映笑脸,歌声献真情。
在那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是党号召人民起身闹革命,是党带领中国走向光明,党就像母亲一样哺育我们长大,她的光辉始终照耀我们前行。
下面,让我们有请康华里社区给我们带来女声独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演唱者姜玉珠,大家欢迎!2、1949年,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解放军的百万雄师以摧枯拉朽之势强渡长江,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完全崩溃,从此以后,中华民族开始走上独立自主的富强之路。
下面请欣赏,晓春里社区带来的京东大鼓《百万雄师过大江》,表演者李铁柱,大家欢迎!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儿童肩负祖国的希望和未来。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晓春里的孩子们,为我们带来精彩的儿童武术套路表演。
4、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临城枣庄微山湖一带的铁路线上,活跃着一支铁道游击队。
他们闯火车、炸桥梁,在交通线上,牵制敌人兵力,将车站和铁道线作为杀敌的好战场。
他们传奇般的英雄事迹,在中国的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下面请欣赏,由康华里社区带来的小合唱《微山湖铁道游击队》,大家欢迎!5、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奋斗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肩负历史重任,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抗日力量,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缅怀革命先烈个人心得体会12篇缅怀革命先烈个人心得体会1怀着敬仰之情迈进园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矗立园中心的纪念碑,如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在金溪大地上。
“革命烈士纪念碑”一个个大字,铿锵有力,仿佛完美诠释了先辈烈士们的铮铮铁骨、英雄豪迈。
这一切,激起了我发愤图强的意志。
印象最深的活动环节便是默哀一分钟。
主持人介绍之后,我闭眼沉思。
霎那间,脑海便浮现先辈与敌人作战,或死、或伤,但他们从未有一分惧怕的神色。
他们乃是世界上的最勇敢者!保卫祖国、保卫家乡,他们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战斗史。
战争虽剥夺了烈士们的肉体,但他们的英勇灵魂不散,高尚的精神播撒人间……如今,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学生们,身上穿的,嘴里吃的,一点儿不用忧愁;坐在教室里读书、求知识是我们心中所念,无需再多想其他。
那种缺衣少食、饥寒交迫、战火连天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都得益于无数革命烈士生命和鲜血的付出。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魂归来日,灵旗空际开。
”如今,他们当初最纯朴、最坚定的革命愿望,如今已经成为了现实。
烈士们,你们如今躺在冰冷的地下,我愿意用滚烫的心和汗水温暖这土地,放心把未来交入我们手中,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此致敬礼!愿您们安息!缅怀革命先烈个人心得体会2南湖畔,绿柏松林间,朵朵白花寄哀思;祭英魂,烈士雕像前,少先队员缅先烈。
周四上午,行知小学的师生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英雄园举行祭扫革命先烈的活动。
一面国旗在飘扬,全体师生在吟唱。
飘扬,那是一个崭新的民族;吟唱,祭拜那些献身的烈士。
老一辈的人常常说,国旗为什么是红的,那是用鲜血当成的!中国是一块具有灵魂的土地,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民族,无数华夏儿女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民族的富强,用看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他们是中华的骄傲,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楷模,他们的功勋与日月同辉,假如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远值得每一个人铭记,当然,牺牲的人远不止这些,他们只是烈士中的一粒沙,他们并不惧怕死亡,在残忍又无情的战争中,支撑他们的是爱国与报国的信念,想到这,我不禁感慨万千。
论抗日战争读后感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次艰苦卓绝的斗争,也是一次生死存亡的考验。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现了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斗志,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这本书详细地记载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段历史,也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多的感慨和思考。
在阅读《抗日战争》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和顽强斗志。
在那个时期,中国人民遭受着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压迫,但他们并没有向敌人低头,而是奋起抗战,不顾一切地捍卫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利益。
他们用血肉之躯和生命去捍卫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他们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坚定,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决心。
除了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和顽强斗志,我在阅读《抗日战争》这本书的过程中还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无数的家庭被战争摧毁,无数的生命被战争夺走。
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因此而气馁,相反,他们更加坚定地投入到抗战中,为了祖国的和平和安宁,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和未来,他们毅然决然地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无私奉献和大无畏的精神。
通过阅读《抗日战争》,我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抗日战争对中国人民的重大意义。
抗日战争不仅是一场对抗侵略者的战争,更是一场民族觉醒和民族解放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不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更重要的是,他们唤起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使中国成为了一个团结、富强的国家。
抗日战争也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不再受制于人,也成为了世界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通过阅读《抗日战争》,我对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和顽强斗志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对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有了更多的感慨和思考。
抗战史研究任重而道远
2013年09月16日10: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9月16日总第502期作者:本报记者郭潇雅通讯员崔丽珺
【核心提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卓越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在世界学术界尚未得到足够的尊重和认同,但历史决不会因此而改变。
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这需要拓宽研究视野,深入研究抗日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同时从理论上阐明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枢纽。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
此后14年间,中国坚持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82周年之际,学界围绕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提出许多有益的视角和观点。
中国抗战史不容轻视
近年来,某些人或出于无知、偏见,抑或别有用心,以各种方式轻视中国抗战史,低估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甚至还有人把抗战胜利归结为美国在日本投放的两颗原子弹。
对此,受访学者普遍认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卓越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在世界学术界尚未得到足够的尊重和认同,但历史决不会因此而改变。
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这需要拓宽研究视野,深入研究抗日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同时从理论上阐明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枢纽。
在艰苦的抗战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全民族抗战的强有力的推动和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独立与解放战争中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激发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民族气概和斗争精神。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应该得到世界的肯定和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汪朝光说,抗战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实现的,这一点必须明确。
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周勇认为,中国抗战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这场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程中,中国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受“欧洲中心论”的影响,西方对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及作用的评价存有偏见,这更加凸显了研究中国抗战与反法西斯战争关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旗帜鲜明地抵制右翼分子
谈到抗战研究现状时,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秘书长荣维木说,西方学者把中国抗战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来研究,但他们比较关注1941年后的事件,对于之前的研究比较少,不够关注九一八事变。
国内学者对“九一八”也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但“九一八”确实是日本在20世纪侵略中国的一个开端,也是中国抗战的开始,这一点需要学界认真研究。
汪朝光认为,近年来我国抗战研究有了较为明显的进展。
国外学界对于中国抗战的研究也有不小的贡献,其中也包括日本、美国学者的研究。
但日本学者更关注战争中的日本方面,且不乏右翼歪曲战争性质、否认侵略历史的观点和看法。
这已经超出了严肃的学术研究范畴,应引起学界警惕。
推动爱国主义教育
近年来,对于是否将“九一八”设为“国耻日”的争论不断。
周勇认为,很多国家都有“国耻日”,中国需要这样一个日子,不是要我们天天面对历史的苦难而消减锐气,而是要从历史中探寻民族的根和魂,塑造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从而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激励人民继续前进。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我们的后代更加铭记这段历史,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珍视历史突出地表现在爱国主义情怀。
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能够激发对国家独立、民族自尊的历史自豪感,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在历史与时代的互动中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