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的中国人近代史——屈辱史抗战史探索史
- 格式:ppt
- 大小:160.50 KB
- 文档页数:34
中国近代史分为两个时期,1919年的五四运动以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近代,由于帝国主义不断地加深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种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是封建的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即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
概括起来“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一、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在近代,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
其中影响最大的有四次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抗日战争。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率先用大炮打开了中国古老的大门。
中英《南京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的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这是半殖民地化开始的标志。
1856年,英法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把侵略的魔爪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沙俄趁火打劫,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侵占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日本对台湾的侵略,俄国对新疆的侵略,英国对云南、西藏的侵略都发生在这一时期,造成了中国边疆的新危机;1883年爆发的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通过《中法新约》进一步打开中国西南门户。
1894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清政府对日本采取避战求和的态度,使清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惨遭失败。
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马关条约》,是中国继《南京条约》以来失权最多、危害最大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00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组成联军,大举侵略中国,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通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扩大在华的侵略权益,全面控制了清政府。
八年级历史(上)专题知识提纲一、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止,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1840年-20世纪初,列强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进行了不屈抗争;自强不息,先后进行了四次近代化的探索。
事件顺序: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一、中国近代史开篇——屈辱史】★★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道光帝(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
(2)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禁烟原因: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历史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840.6-1842.8,虎门战役关天培殉国,吴淞战役陈化成牺牲。
(4)《南京条约》: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内容: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商关税]※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协议关税,为了倾销商品)。
★哪一条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打开中国的市场)?(5)附件:中英《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6)美国、法国与中国签订了《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
(7)影响:鸦片战争使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8)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所以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咸丰帝(1)英、法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八年级上册(1-12)历史知识要点主题一: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屈辱史《南京条约》: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内容: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商关税]《马关条约》内容:[割三岛、赔两亿、增开四口、开设工厂],甲午战败促进了中国人的觉醒:①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②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③状元实业家张謇等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辛丑条约》内容:[赔款最多,禁止反帝,拆毁炮台、驻兵要地,划使馆界、设外务部]主题二: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抗争史1、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鸦片战争中关天培在虎门壮烈殉国、陈化成血溅吴淞。
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领导:洪秀全;宗教:拜上帝会;其他人物:杨秀清、石达开、洪仁玕、李秀成、陈玉成)(1)历程: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组织)→定都天京(正式与清政府对峙)→天京事变(由盛转衰)→天京陷落(湘军攻陷,运动失败)(2)纲领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四有二无”绝对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
《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3)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运动性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4)失败的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二是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特点;曾国藩湘军、华尔洋枪队)。
3、甲午战争中黄海战役(地点:大东沟),“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国捐躯。
4.义和团运动(1900年,发源于山东,活跃于北京天津等地区):(1)口号:“扶清灭洋”(评价: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局限:对清政府抱有幻想,且盲目排外。
)(2)结果:被中外势力联合绞杀而失败。
(3)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1.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反动统治(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