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政治文化的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32.2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在当代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括道教、儒教、佛教、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价值和人文精神,对当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多个方面都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1. 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中医学、中药等传统医疗文化不仅对健康具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而且对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人们对传统医疗文化的重视,中药、针灸等传统医疗技术得到了充分地重视和推广,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对食品、茶叶、文化遗产等领域的传承和保护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地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升当地经济活力与文化软实力。
2. 文化对政治的影响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政治发展也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它通过传授传统的政治信仰、观念、思想、理论,培育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这些人才将传统的政治文化注入到现代政治中,形成一个强大的政治人文环境。
同时,传统文化的家族观念、社会道德规范等传统文化观念保护了现代社会的政治生活,提高了社会的稳定性。
3. 文化对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文化生活也是极为深刻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成为了现代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在当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京剧、昆曲、藏戏等传统艺术形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传承,成为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哲学和人文精神也成为了当代社会很多文化现象的基础和思想引导。
4. 文化对道德的影响当代社会的道德水平日益降低,人们对道德的忽视和漠视越来越多。
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起着关键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道德规范、操行准则等都是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亦保留了许多“待人接物”、“孝”、“忠诚”、“友情”、“信誉”等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公德心态,这种文化意识成为现代社会正常秩序运转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摘要:伴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和深入,当代的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在不懈努力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研究并认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于我们构建先进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政治文化对政治行为支配政治行为。
我们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客观地评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文化。
关键词:传统政治文化道德伦常儒家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政治现象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
政治文化是一种主观意识领域,政治文化必然与社会对政治活动的态度、信仰、情感和价值有关,具体讲,则包括社会政治意识、民族气质、民族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概念、政治设想、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
传统政治文化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在历史上延续不断的传承,离不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牢固支撑。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这批判的一面,但同样也有应该坚持与传承学习的一面。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一)、重民的民本思想1、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大特点。
在先秦时期周武王伐纣时提出‘敬天保民’的口号。
管仲提出富以养民是治国为政者的首要任务。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王提出‘无民孰战,无民孰农’的口号。
从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到唐朝魏征的载舟覆舟及唐太宗有感于君主的地位依赖于国家的存亡,国家的盛衰系与民众的苦乐。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这些思想都体现了:‘人心向背’是统治者政权存亡的基础。
统治阶级夺取政权后要想取得长久的政治稳定,一定要考虑到百姓的利益,让人民休养生息。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历史上重民的君主,其统治的时间内都是政治稳定,社会繁荣的。
2、重民不是民主。
古代所倡导的重民与当代所说的民主是有所区别的,重民只是强调君主重视百姓的疾苦,只需要人民俯首帖耳。
而民主是人民当家做主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传统民本思想中的民只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与现代民主思想相差甚远。
浅析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及其当代价值政治文化在当今政治体系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中国这样一个历经千年,源远流长,从未出现过历史断层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以其独特的形成过程与特点,影响着中国古代乃至当代政治体系的运作。
应清楚地认识到,古代传统的政治文化也有其两面性,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扬弃,使之与当代的世纪情况相契合,促使我国政治文化现代化,也是现代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政治文化;历史样态;价值一、政治文化的内涵(一)政治文化的概念政治文化这一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在国内外政治学界受到重视,但是,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对于这一概念的定义存在明显的差别。
1.国内学者的定义(1)政治文化应包含三个层次。
政治文化在国内的一些学者看来政治文化应该包括政治思想、政治心理和政治制度三个层次的主要内容。
在20世纪80年代,朱日耀认为传统政治文化有三个层次:第一,支配和规范人的政治行为的政治思想,这是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精华部分;第二,在社会政治运行过程中起着潜在作用的社会政治心理;第三,传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方式。
①(2)政治文化包含政治思想和政治心理。
与第一类观点不同,一些学者主张只有政治思想与政治心理两个层次的内容包含在政治文化之中。
这些学者认为政治文化的概念特指观念的政治文化,与政治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但又不是政治和文化的简单组合。
(二)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内涵在封建社会中长久以来形成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文化的主体,包括从一个中心点(君主)出发的单项辐射型的政治意识形态;天、君、国、家合而为一体的政治认识;以忠、孝为核心的伦理之上的政治评价模式;丧失主体性的政治依附情感;小康、大同的千年政治思想;名教精神的政治思维内核,等等。
②对于传统的中国政治文化,政治思想是透视其内涵的窗口,传统的政治心理、政治体制都可以从政治思想中体现出来,要想全面的透析中国政治文化,就离不开古代的政治思想。
探究中国历史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沉淀造就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各个领域。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人文等多个方面探究中国历史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一、政治方面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君臣文化和礼制文化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体现。
在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已经有了新的发展,但传统文化中的君臣关系和礼制思想仍然产生着影响。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认为,君主应该尊重群众的感受和需要,做出公正合理的决策。
这种“天下为公”的思想也在当代政治文化中体现。
例如在中国的基层政府中,官员需要密切关注民生问题,关注百姓的利益,这种政治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中“君为臣纲”的思想的延续和演化。
另外,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注重“道德立国”,将道德标准放在国家治理的核心位置,这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有着广泛的影响。
例如在当代中国,政府积极倡导“诚信”和“勤奋”,这种道德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天下为公”、“尊师重道”等价值观。
二、经济方面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和经商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经济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
中国传统经济文化中的农耕文化重视耕作技艺,崇尚勤俭持家、尊重自然的生活方式;经商文化注重诚实守信、商业道德,包容互惠等理念。
这种传统经济文化对于当代中国的经济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一些传统的手工技艺如针织、编织等仍然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这种农耕和手工技艺文化是中国传统经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同时,中国的市场经济中也注重商业道德的培养和市场信誉的构建,这种经商文化是中国传统经济文化中的重要传承。
三、人文方面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文化自信、儒家文化、道教文化等仍然对当代中国的人文事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学思想是中国人文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中崇尚家庭伦理、尊重知识文化、推崇道德教化等观念在当代中国的教育、文化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中国的传统道教文化注重对自然的敬畏和中道之谓道的思想,这种文化特征在当代中国的生态环保和哲学思想中仍然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梳理及当代启示1. 引言1.1 中国传统文化对地缘政治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地缘政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国家统一、领土边界、邻国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这与地缘政治中的核心概念密切相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家被视为一个整体,统一和稳定是国家的根本。
中国传统文化对地缘政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上。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道德观念也影响着地缘政治的发展。
传统中国对待邻国的态度是尊重和和睦的,主张以仁义来维护邻国关系,避免冲突和战争。
这种以德服人、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理念对地缘政治的和平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地缘政治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对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视上,还体现在对邻国关系的维护和促进和平发展的倡导上。
这种传统文化对地缘政治的影响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合作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1.2 地缘政治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深深植根于各种经典文化与哲学思想之中。
从古代至今,中国人民对于治理国家、处理国际关系都有着独特的理念和实践经验。
这些地缘政治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以天下为家的思想。
即“天下”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范畴,更是一个整体性的世界观念。
这种思想认为,地理环境、人文风俗、国际关系等因素都是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地缘政治上的决策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尊重并适应自然规律与人文规律。
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和平与和谐。
在地缘政治上,中国人民一直强调和平共处、诚信互利的原则。
这种思想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相邻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避免了冲突与战争的发生。
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智慧取胜的观念。
孔子思想提倡“治国有道,不在于力”的理念,主张通过智慧、智谋来解决地缘政治上的难题。
这种智慧取胜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决策和外交战略,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智慧、谋略的高度重视。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政府行为的影响
王卫国;郑言达
【期刊名称】《中国商界》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政治文化是文化的一般在政治领域的特殊表现.确切地说是一定范围的社会成员普遍遵循的政治价值取向,共同信守的政治行为模式和广泛流传的政治态度、作风等等.而政府行为是围绕着政府权力的运用而展开的社会活动,它包括政府统治
和政府管理,其中主要是指政府管理.与政府职能存在的紧密的逻辑关系.根据政府职能的分类,可将政府行为也分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和文化行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博大精深,包含了许多中国传统优秀的政治、哲学、社会思想.为中国文化留下了宝
贵的精神遗产,对中国当代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就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
当代政府行为的影响来进行探讨.
【总页数】2页(P310-311)
【作者】王卫国;郑言达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35
【相关文献】
1.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现代政治文化的影响 [J], 张宏伟;宋瑞恒
2.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J], 吕洋洋
3.浅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现代政治文化的影响 [J], 吴昊
4.浅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现代政治文化的影响 [J], 吴昊
5.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主监督及对当代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J], 光雅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摘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深刻影响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和现实。
历史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注重民主参与,如民主决策和官民合作。
现实中,传统儒家思想影响了公民政治参与模式,强调个体自律和公共利益。
传统文化对现代公民政治参与也存在限制,如影响人们的政治意识和行动。
需要在发展中找到平衡点,挖掘传统文化潜力,推动现代公民政治参与的转化。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公民政治参与有启示作用,既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也存在消极的束缚影响。
在传承的基础上,应适应时代需求,提升公民政治参与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公民政治参与,历史影响,现实影响,理论探讨,现代转化,作用,启示,积极影响,消极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中国政治文化的长期影响下,作为公民的我们如何参与政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深深根植于我国的历史之中,影响着公民政治参与的方方面面。
通过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我国政治体制的独特性,为提升公民政治参与能力提供有益启示。
通过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政治传统的延续和发展,在当今时代的政治实践中开拓出新的路径和方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探讨这些传统文化因素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历史影响、现实影响、理论探讨、现代转化以及推动公民政治参与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政治文化的特点,并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传统政治文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评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促进政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深化我国的政治改革和现代化进程,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浅析影响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传统性人治思相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一些消极性因素对当前社会政治文明健康发展的阻碍性作用逐渐突显。
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对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和个人的政治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人治思维时至今日仍对我国政治现代化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政治文化;人治思维;法治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12-02政治文化作为“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是历史长期积淀的产物。
它的形成和延续是其漫长历史的一种沉积和凝聚的结果,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无法完全割断自己的传统民族文化,一国的现实国情实际上就是这个国家政治文化传统的一种适应性延续和发展。
我国漫长的“人治”历史在当代政治文化进程中仍然有其表现。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人治思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的经济基础必然会产生一定的上层建筑为它的巩固和发展服务。
我们的传统政治文化是与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相适应的一整套政治心理、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
它以专制主义和等级观念为核心内容,而且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手段来说,是把一种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主要是把孔孟之道与宗法思想相结合,其中儒家的以“三纲五常”为主要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成为民众的最高行为准则,形成事实上的伦理道德政治,人们对它的服从大于对法律的尊重。
我国漫长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极不发达。
由于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人身隶属和依附关系,使得个人无法取得独立自主的地位,公民意识、主体意识极为淡薄。
由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极不发达,民主、法治建设还缺乏强大的推动力和土壤。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现代政治文化的影响张宏伟宋瑞恒(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始于两周延续至明清,历经千年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它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无论是对人性的培养,亦或是公共政治意识的养成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对我国现代政治体制、政治文化以及宣传导向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但是,传承五千年的传统政治文化,对当前的影响存有两面性,我们要传承传统政治文化的积极一面,摒弃消极方向,促使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使之与我国现代政治文化有机契合。
[关键词]政治文化传统政治文化现代政治文化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
深入认识和把握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合理扬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建设和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当代政治文化的积极影响1.中庸思想中庸是儒家的一种主张,是一种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它秉承不偏不倚,不主张突出又不甘于落后的价值观。
以中庸的思想驾驭政治领域,反作用于文化范畴,必然产生与之适应的“中”、“庸”的意识形态。
“中庸”里的“中”首先是“适宜、合适、合乎一定的标准”的动词含义。
“庸”在这里做“用”讲,“中庸”的含义就是使自己的行为为适宜、符合实用。
也就是符合“礼”。
在《中庸》所以用“中”本指含而未发的喜怒哀乐之情是为了说明:礼是道德准则,是根源于人的含而未发的内心的。
而人的内心在我国古代文化思想中,即是道德产生的根源,又是行使道德的驱动,进而影响人的行为。
所以,我国古代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个特征就是,由单个行为主体开发扩散的思想意识,在群体中传播改造,适用于群体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传递性和适用性。
例如道德意识,民族意识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梳理及当代启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地缘政治思想,其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和启示不可忽视。
本文将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并分析其对当代的启示。
一、儒家地缘政治思想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家。
儒家提出了“仁爱”、“仁政”、“兼听则明”等思想,其中地缘政治思想表现在以下方面:1. 以仁爱治国。
儒家认为人之本性是善的,君臣父子兄弟之间应该以仁爱相待,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这种关系可以推广到国际关系中,通过友好协商、互利共赢等方式,构建稳定的国际秩序。
2.以仁政治天下。
儒家认为,君主应该以仁政来治理国内外事务。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儒家强调了君主应该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和利益,提倡和平共处、互相尊重。
道家是另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
道家强调平衡、自然、不争等思想。
以下是道家地缘政治思想的呈现:1.以平衡治国。
道家认为“天下之事,若能常以己为疚,是谓己恶”。
因为这样会时刻提醒权力者不要滥用权力,不要成为蛮夷,这是一种建立和谐国家关系的方式。
这种思想可以对国际关系做出启示,即途径和平协商,尊重对方权利,避免单方面的强取豪夺。
2.以自然治国。
道家认为自然法则不能被人类所改变,所以君主应该顺应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
当国家处理外部关系时,也应该顺应自然,尊重国际规则,注重和平、安全和合作。
法家的理念强调统治者要通过法律来治理国家,并强调严谨的制度以保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尽管存在差异,但两者都有一些关于地缘政治的共同点:1.强调治理和谐的国内外关系。
无论是儒家还是法家,重要的思想几乎都强调了君主如何处理国家关系,强调了和平与谅解、互相尊重等理念。
2.强调制度、规则和秩序。
无论是儒家还是法家,强调通过制度、法律、规则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其他一些思想家或思想流派,例如墨家、兵家等,其中也蕴含了地缘政治思想的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梳理及当代启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是中国古代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缘政治思考和智慧。
这些传统理念对于当代中国的地缘政治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注重以和为贵的原则。
历史上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繁荣的贸易往来,讲求睦邻友好。
中国古代有“修邻居,犹修身”的说法,强调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以和平解决争端。
这为当代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提供了借鉴,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强调君子之交淡如水。
中国古代的地缘政治思想强调相互尊重和理解,注重赢得邻国的友善和信任。
古人常说“交朋友宜淡”,要求对外交往时保持清醇和谦逊的态度。
这一理念在当代地缘政治中仍有启示作用,强调各国之间应保持互相尊重和友好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强调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性。
古代中国通过朝贡制度和边疆管理等方式,保持了较为稳定的边界秩序。
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稳定和秩序一直被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这为当代中国积极参与地缘政治事务,维护国家稳定和地区秩序提供了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还注重国家形象塑造和软实力的提升。
古代中国重视外交礼仪,强调礼仪之邦,使得外国来华交流时会受到礼遇。
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将维护国家形象视为重要任务,注重通过外交手段来提升国家声望和国际影响力。
这为当代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升国际形象和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思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的深度和广度。
这些地缘政治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地缘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要注重和睦相处和友好交往;在国际事务中要坚持相互尊重和友善合作;在维护国家稳定和地区秩序时要加强管理和调控;在提升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时要注重外交礼仪和文化传播。
这些传统思想的发扬光大将有效地推动当代中国的地缘政治发展。
论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政治文化的影响王梦华(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1)摘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对人性的栽培,还是对当代政治文化
宣传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当代政治文化也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当代政治文化的影响,以期对构建社会主义文明和谐的政治文化贡献力量。
关键词:传统政治政治文化特点双面影响
以一定的生产方式和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为基础而形成的,关乎一个国家政治思想、心里与价值观的总和的就是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1]。
一旦政治文化产生出来,就会与一个社会的政治生活产生不可分割的关联。
中国也有自己的传统政治文化,其对中国当代政治文化的影响具有双面性的特点,深入探析传统政治文化所具备的特点,并搞清楚其为当代政治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将会为促进我国现代政治文化发展产生很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
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存在几千年,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这离不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支撑。
当今社会的发展速度飞快,改革的力度在不断加强,但是传统政治文化依然对现代政治文化产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传统政治文化主要有以下内容:
1.权威主义和等级制[2]
因受儒家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双重影响,权威主义和严苛的等级思想已经在人们的思想中深深的扎根。
数千年以来,中国的传统生产方式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并将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这样的生产方式为以家长制为主要管理方式的封建主义打下了根基,另外,“君权神授”的迷信思想更是为皇权的合法性做出了合理的解释[2],而儒家的学说则为皇权的合法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儒家以血缘关系为基本出发点,推出了严苛的,等级分明的等级制度,这一
制度被统治者很好的运用到国家的管理之中,推动了严厉的政治伦理准则的形成,让整个政治环境充满了宗法化的意味[3],令整个中华大地都被严森的等级制度覆盖。
2.人性和道德
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理想包括“圣君”、“贤相”、“清官”、“顺民”,充分体现了儒家政治文化和道德特点。
儒家提倡“仁”,提出“仁政”的政治理念。
对于“仁”的理解更多是以“人性”为出发点,“仁者爱人”[4],“人皆有不忍人之心”[4],“性本善”,“人皆可以为尧舜”[4],我们可以看出儒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的精神都有一种向善的冲动,正是这种向善精神形成了中国传统政治和社会思想中的人性和道德。
把人性关怀和道德准则融入到政治生活中,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非常显著的特性,这种特征,让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具备了人格主义和道德主义的氛围。
在政治伦理关系中,把家庭的关系和政治关系衔接在一起,是政治道德主义主的重要表现,这种关系是从家庭关系中的善衍生出来的,儒家又利用人内心的“善”作为伦理政治的依靠,使用道德的力量来维系政治秩序。
3.均平思想[3]
均平思想在中国传统中有着具大影响。
“打土豪”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都会发生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在王朝建立的开始阶段都会进行“打土豪”的斗争,以期达到“分田地”的目的,然后通过打土豪分得田地的农民就会将情绪稳定下俩,服从新王朝的统治。
但是,在经历一段时间之后,社会经济经过较为稳定的发展后,新的霸占土地的行为又会再次上演,农民又将面对新的灾难。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存空间会随着土地的兼并而被不断的挤压,最终走向破产,难以继续生存的百姓就开始造反,于是新一轮的社会动荡又开始了。
农民再次在政治和历史中掀起巨大的波澜,为了求得生存而与暴虐的统治者宣战。
从现象可以看出,均平思想是在小农经济这块茁壮的土壤上成长,当均平思想被严重侵犯的时候,农民就会发起战争,以求和统治者达到均平的
目的。
然而,只有政治集权才能实现经济上的均平要求,所以,中国人陷入无法得到均平,又极度渴望均平的矛盾中,这种矛盾的状态影响深远。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积极影响当代政治文化
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深远,对现代政治文化建设产生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主要思想有以下几种:
1.中庸思想
中庸思想由孔子提倡,作为儒家的一种政治主张,它强调的是做人做事要有一种“折中”的态度。
对于当代政治文化来说,中庸思想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始终坚持的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政策,这样的政策蕴含了很浓厚的中庸思想,还有,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等、都是我国运用中庸思想的表现。
保持平衡,不走极端,追求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使我们成了一种稳健的民族性格,对实现中国梦起着重要作用。
2.务实思想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另一重要思想就是务实思想。
这种务实思想衍生出了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治国理念。
传统政治文化中,“实事”即为国家大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
在现代政治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将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唯物主义的思想贯穿在一起,这样就让实事求是的思想到达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对传统政治文化向现代化发展非常有利。
当代政治文化受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的特点,它不带蕴含着很多精华的,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思想,还存在着很多必须摒弃的弊端,这些弊端,严重阻碍着我国当代政治文化的发展。
1.消极的权本位思想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的意识中仍然有很深刻的“权本位”思想,仍然有很多人,狂热的追名
逐利,对权力表现出了绝对的服从和向往,尤其在意的就是自己的社会地位,还有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且,人们所追求的这种好评价不是以对社会的贡献为依据的,而是依靠权力的大小和金钱的多少。
在这样的思想下,社会风气极差,人们都秉持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都希望“入仕”,以便获得权力来提高自己的地位,这样的思想极易造成官员的腐败。
所以说,“权本位”的思想对我国的现代政治文化有极大的阻碍,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消极的宗法制观念
中国古代经历过宗法制社会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人们注重的是伦理道德,而轻视法制建设;注重维护家庭利益,而轻视社会利益。
这样的重视血缘关系的社会制度是不值得学习的,但是它对中国现代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难以抹去的深刻影响。
在这样的宗法制观念影响下,社会上产生了很多不良的社会风气,甚至是贪污腐败的恶劣行为,严重阻碍了我国的法制化建设。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政治文化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沿袭数千年之久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已经深深的融入了国人的骨髓,融在国人的思想、心理、情感、态度中,并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所以,对待传统政治文化,我们应该学习其中的精华,并将其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打造出与现代社会想匹配的的政治文化;我们也应该摒弃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糟粕,并且紧跟时代的步伐,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的政治思想,冲破禁锢思想的传统政治思想的牢笼。
2.科学的将传统政治文化转变为现代政治文化
加快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是中国政治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做好政治文化的建设工作,对发展现代化政治文化有极大的帮助。
传统政治文化虽然有许多精华可以继承,但是传统政治文化中有许多思想与现代政治文化发展不适应。
因此,我们要寻找结合点来实现并完成传统政治文化向现
代政治文化的转变,才能使传统政治文化为现代政治建设服务,推动中国先进政治文化的发展。
结语
虽然传统政治文化具有双面性的特点,而且有些传统政治文化已经不符合飞速发展社会的需求,但是,传统政治文化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珍贵财富,其中包含的很多优秀的精华需要我们去学习、汲取,并进行合理的运用。
要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摒弃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糟粕,吸去其中优秀的文化成果,在这样的理念带领下,虚心学习,才能够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政治文化,才能让中国现代政治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邦佐.新政治学概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332.
[2]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9-106.
[3]戴长征.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J].新视野.2002(2):69-71.
[4]张艳国.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与文化特征[J].湖北大学学报,1998(6):77-80.
[5]万丽华,蓝旭译注.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50-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