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词文 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101.50 KB
- 文档页数:21
清代文学--------------------------------------------------------------------------------【字号:大中小】【背景色】第九编清代文学章节名称:清代文学概述授课时数:1教学目的和任务:对清代文学的整体状况有基本的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清代前期的两个重要思潮:重实与感伤及其在文学中的体现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第一节社会概况明代末年,李自成等人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王朝。
由于农民起义军的各种局限,给了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满洲族政权入主中原的机会。
公元1644年,已称帝建国的清朝统治者在明朝降将吴三桂引导下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王朝建立后,用40年时间逐步完成了对全国的军事征服,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为巩固政权,采取了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的措施。
到了康熙20年(公元1681年)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到乾隆年间,耕地面积比顺治年间增加了一倍,农业生产技术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有较大提高。
当时华北和江南最为繁华,两湖、两广、四川也得到开发。
手工业和商业比明代更为发达,苏州、杭州、扬州、江宁、广州、汉口、北京已成为规模很大的工商业城市。
这一时期社会繁荣,被称为“康乾盛世。
从康熙末年开始,伴随着经济的繁荣,统治阶级也日益腐朽,土地兼并也加速进行。
特别是乾隆后期,官僚、贵族、富商、地主豪绅掠夺了大量土地,积聚了巨额财富,朝政日趋腐败,贪污成风,人们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高涨。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起义相继发生,清王朝陷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道光20年(公元1840年)爆发了鸦片战争,中国由一个封建社会演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文学史上沿用了历史学的分期,习惯于将此前的称为古代文学,此后的称为近代文学。
第二节文化与学术概况从清初到鸦片战争的近二百年间,文化领域内的斗争也很尖锐。
清王朝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竭力推崇程朱理学,定都伊始便尊孔崇儒。
清代诗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清代诗学的定义清代诗学是指清朝时期的诗歌创作和诗论研究,它是在唐宋诗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后世诗歌创作和诗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代诗学主要包括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时期的诗歌创作和诗论研究,其中以康熙和乾隆两朝最为重要。
清代诗学的代表人物有吴炳、纪晓岚、袁枚、袁宏道、郑板桥等。
二、清代诗学的代表人物1. 吴炳(1667-1749)吴炳,字省观,号鲸山,浙江余姚人。
他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诗论家,以诗歌创作和诗论研究而著称。
他的代表作品有《西湖百咏》等,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还著有《文心雕龙补遗》等诗论著作,对清代诗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纪晓岚(JIXIAOLAN)纪晓岚(JIXIAOLAN),清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诗论家,他是乾隆时期诗坛上的名流。
他的代表作有《纪重编诗话稿》等,他在诗歌创作和诗论研究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3. 袁枚(1716-1797)袁枚,字应齐,号直斋,清代诗人和诗论家,他的代表作有《随园诗话》等,他在诗歌创作和诗论研究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对清代诗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袁宏道(1714-1973)袁宏道,字果堂,清代诗人和诗论家,他的代表作有《诗法述要》等,他在诗歌创作和诗论研究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清代诗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 郑板桥(1693-1765)郑板桥,字子介,号板桥,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艺术家,他的代表作有《板桥诗话》等,他在诗歌创作和诗论研究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清代诗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清代诗学的主要特点1. 复古倡导清代诗学提倡“复古”、“崇古”,主张以唐宋诗为典范,提倡古体诗,推崇古典诗风。
2. 文学继承清代诗学在继承唐宋诗学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学需求,形成了独特的诗歌创作和诗论研究。
3. 文学多样化清代诗学在诗歌创作和诗论研究上采用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形式,形成了多样化的诗歌表达方式。
第八章清代诗文词第一节清初诗歌一、清初诗歌创作概况:清代诗歌最富成就的时期是清初时期,此期诗坛大致可分为易代之际和康熙时期两个阶段。
明清易代之际的诗坛主要为遗民诗人和由明入清并一度仕清的文人所把持。
遗民诗人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启蒙思想家及屈大均、吴嘉纪等为代表,他们的诗作具有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
由明仕清的诗坛名流以钱谦益、吴伟业和龚鼎孳为代表,人称“江左三大家”。
钱谦益对于明清诗风的转变起了关键作用;吴伟业擅的“梅村体”风行一代。
康熙年间,清初六大家出现,“国朝六家”中,施闰章和宋琬并称“南施北宋”。
王士禛和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
王士禛标榜神韵,朱彝尊为清诗中的浙派的领袖。
查慎行、赵执信并称为“南查北赵”,查慎行在清初学宋诗人中成就最高。
二、顾炎武和屈大均1. 顾炎武是明清之际的杰出思想家与著名学者,也是遗民诗人的杰出代表。
其诗不论是拟古、咏史、纪游、即景等,都贯穿着抗清复明和坚守气节的中心主题,如《秋山》、《京口即事》、《海上》、《精卫》等。
顾炎武诗歌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诗风沉雄悲壮,对转变明末清初的诗风起了一定的作用。
著有《亭林诗文集》、《日知录》等。
2. 屈大均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是清初遗民诗人。
他的诗大都缘事而发,现实内容十分丰富。
屈大均工于近体,五律尤胜,风格高浑雄肆,奔放纵横,在清初遗民诗人中独树一帜。
代表作品有《壬戌清明作》、《读陈胜传》等。
著有《道援堂集》、《翁山诗外》等。
三、钱谦益1. 钱谦益的一生都随政治风云起落沉浮,处于进退失据的尴尬状态。
他明末时为士林领袖,南明时谄事阉党,入清后屈身异朝,不久即隐居乡里,秘密从事抗清复明活动。
他的诗作就是其坎坷心路历程的写照。
著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代表作品有《狱中杂诗三十首》、《哭稼轩留守一百十韵》、《后秋兴》一百零四首等。
2.钱谦益诗骨力苍劲,托旨遥深,形成情辞沉郁、词藻富赡的诗风;而且他学养深厚,才思沛然,多有规模巨大的组诗。
第一章清代诗词文.第一章清代诗词文第一节清代诗歌(1)数量巨大。
徐世昌《晚晴诗汇》收录诗人6l00多人,诗作27600多首。
(2)流派众多。
清初有爱国派,尊唐派,宗宋派,神韵派;清中叶有格调派,肌理派,性灵派。
各派主张不同,诗风各异。
(3)诗体发展。
叙事功能有较大开拓。
大量新型乐府体、五七言体等长篇叙事诗,各种诗体的组诗,记事、抒情、写景,挥洒自如。
(4)两大审美特色。
一是重实;二是感伤。
一、清初诗歌清初80年,诗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人:分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
遗民诗人保持气节,关注现实;入仕诗人出处尴尬,多表现伤感情怀;后期诗人:多重形式技巧,喜立派别门户,与现政权和谐相处。
主要有王士祯、朱彝尊、赵执信、查慎行等。
以王士祯影响最大。
(一)清初遗民诗人:1、顾炎武:有《亭林诗文集》传世,存诗四百多首。
他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诗主性情,不贵奇巧”,反对摹拟。
其诗抚事感时,同情人民悲惨遭遇,充满深厚民族感情,格调慷慨悲壮,苍劲沉郁。
《秋山》、《海上》、《精卫》等,抒写亡国之痛和复国决心,对清初和晚清诗坛影响巨大。
2、屈大均:有《道援堂诗集》。
其诗富于民族意识,多故国之悲,如《鲁连台》、《大同咏叹》;也有关心民瘼之作如《民谣》。
屈诗长于五律,悲歌慷慨,气势纵横,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3、吴嘉纪:著有《陋轩集》。
其诗内容充实,反映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绝句》《挽船行》《过兵行》,继承乐府歌辞和杜甫、白居易诗歌传统,以深厚工力、质朴语言、白描手法、遵劲风格而特色独具。
(二)清初入仕诗人:1、钱谦益:清初宗宋派领袖。
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
主张“转益多师”,“有本”(性情)、“有物”(学问),其诗词藻华美,才气纵横,尤工七律。
《投笔集》中怀念故国,悔恨平生,颇有佳作。
《后秋兴》:大型七律组诗,叠杜甫《秋兴》八首原韵,8首一组,13组共104首。
其规模之大,造诣之精,令时人难望项背。
2、吴伟业:清初尊唐派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