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地图集方言部分地图。目录部分
- 格式:pdf
- 大小:60.34 MB
- 文档页数:56
各地⽅⾔分布图及概述各地⽅⾔分布图及概述江苏⽅⾔分布地图安徽⽅⾔分布图南通地区⽅⾔江苏⽅⾔就本省⽽论,分为三个⽅⾔区,即江淮⽅⾔区、吴⽅⾔区、北⽅⽅⾔区。
江淮⽅⾔区⼜分扬淮⽚、南京⽚、通泰⽚;吴⽅⾔语区⼜分苏州⽚,常州⽚;北⽅⽅⾔⼜分徐州⽚、赣榆⽚。
把本省⽅⾔分为四区,与本书对照,第⼀区江淮⽅⾔区,第⼆区吴⽅⾔区,第三区通泰⽚,第四区北⽅⽅⾔区,依《中国语⾔地图集》把第三区并⼊第⼀区,作为⼀个⽅⾔⽚,是符合⽅⾔性质的。
本省⽅⾔的分布,三⼤区在地域上是集中的,但都不是完整的,⽽是⼤⽅⾔区的⼀部分,分属官话⼤区和吴⽅⾔区,⽽且都偏在⼀⽅,因此⽅⾔间的边界交错,有很长的边界线。
边界线上的⽅⾔交互影响,语⾔现象多种多样,这就增加了本省⽅⾔的复杂性。
溧⽔、⾦坛两县原本都在吴⽅⾔区,但是半个世纪以来,江淮⽅⾔逐步渗⼊,现今县城已普遍说江淮⽅⾔,公共交际已不再说吴⽅⾔,⽼年⼈之间和农村还有吴⽅⾔的存在,但已⽇见衰微了。
不管在城镇还是在农村都有双语现象,其间有各种过渡词语和说法,是⼗分丰富多彩的。
类此情况,⼀县之内在语⾳上有等级差别,泗洪具的⼊声字,⾃南向北逐步减少,最南部⼊声基本齐全,最北部⼊声已不存在,中部则相当混乱,⽼年⼈和青年⼈⼤不相同;通州市的浊辅⾳,⾃西向东逐步增多,“通东活”是江淮⽅⾔和吴⽅⾔的过渡区。
此外,省内许多地⽅有外来移民,他们聚居成⽚,说着原籍的⽅⾔,形成⼤⼩不等的⽅⾔岛,这种⽅⾔岛和周边⽅⾔同样是处于边界线上,所不同的是⽅⾔岛⼈数少,在被包围之中,岛内的⼈不得不实⾏双语制,岛内外的话都会说。
全省有⽅⾔岛数⼗处,主要分布在黄海沿岸响⽔、滨海、⼤丰地区和苏南丘岭地带宜兴、溧阳、丹阳、句容地区。
⽬前关于江苏⽅⾔边界上和⽅⾔岛的⽅⾔调查研究,已经取得相当的成绩,但是还不够全⾯和深⼊。
25个在本地区是中⼼城市,语⾔影响较⼤的重点⽅⾔是:苏州、吴江、常熟、⽆锡、常州、海门、丹阳、⾼淳、南通、如皋、泰州、盐城、⾩宁、镇江、扬州、宝应、盱眙、淮阴、泗洪、连云港、东海、南京、赣榆、邳州、徐州。
中国汉族语言分布2011-10-23 08:28:11官话官话,是中国历代各官方所订定之主要通用语言,包含现代标准汉语(即台湾的国语、中国大陆的普通话和新马地区的现代标准汉语)和其他官话方言(包括异变后已自成一格的新马汉语官话方言:新马华语)。
尽管理论上说,华夏汉民族的官话子分支,如唐朝官话、宋朝官话、明朝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等据考证是与闽南语、粤语、客语、晋语等同级的所谓“汉语”方言区,但实际上,人们(包括汉语方言学界学者)往往直接把官话和“汉语”各方言区等并列表示,而不考虑其中的“级别”差异。
北京语官话是目前诸方言中分布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
中国约70%的人口以官话为母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绝大多数地区、南方的四川大部、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大部、广西北部、湖南北部、江西沿江地区、安徽中北部和江苏中北部作为母语使用。
现今中国目前的官话大致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分别以北京话为主代表、西安话、成都话和扬州话和为副代表。
华北官话、西北官话分别通行于中国北方东北部和西部,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分别通行于中国南方以吴语、赣语、湘语、粤语、闽语、客家话等方言区之广大地区的东部和西南部。
东北官话东北官话是通行于东北三省的一种官话方言。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调查,1988年中国大陆的东北官话使用者为8200万人,如果使用者的数量增长与人口增长相当,那么截至2005年7月,大陆的东北官话使用者应为9772万人。
冀鲁官话冀鲁官话分布于天津、河北南部、山东西部,以及北京市平谷县,山西广灵县。
胶辽官话胶辽官话是官话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于辽宁辽东半岛和山东胶东半岛,共44个县市,此外在辽宁其它地区及黑龙江有方言岛,分登连、青州和盖桓三片。
北京官话,元清中国官场主流的标准语。
北京官话在清代中后期逐渐取代明代的南京官话成为中国的标准语,现在称为“国语”或“普通话”。
另北京官话亦指官话方言之一种,共分四片:京师片、怀承片、朝峰片、石克片(北疆片)。
汉语方言的分区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是通行于某一地域的语言(或称地理方言)。
方言又是与民族共同语相比较而言的,现代汉语方言与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不同分支。
普通话的发展比方言要快,是现代汉语发展的一种高级形式。
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词汇和语法也有一定差异。
汉语方言分歧严重。
造成各地方言差异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山川地理阻隔,交通不便、政治区划造成的向心力和封闭性;人口流动、迁徙等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因素,造成我国汉语方言复杂、分歧严重的现实。
《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我国汉语方言作了比校细致的划分,这里作扼要介绍。
1 .汉语方言的十大方言区( 1 )北方方言区北方方言区也称官话区。
北方方言是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
北方方言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北,包括云南、贵、四川三省及重庆市的广大地域。
北方方言内部一致性强,各地方言可以通行。
( 2 )晋语区晋语分布在我国山西省境内及相邻的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的部分地域。
晋语区虽然地处我国北方,但还保留着带喉塞音尾的入声,因而与周边的北方方言(官话)有明显区别。
( 3 )吴语区吴语分布在江苏省东南,上海市,以及浙江省及相邻的赣东北、闽北地域。
( 4 )徽语区徽语分布在安徽省南部、浙江省西部和江西省东北等地域。
( 5 )赣语区赣语分布在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湖南省东部和西南部,湖北省东南部,以及安徽省南部、福建省西北部的部分地域。
( 6 )湘语区湘语分布在湖南省中部湘江、资水、沅江流域,以及湘江上游广西的东北角等地狱。
(7 )闽语区闽语分布在福建、台湾、海南三省的大部分地域,以及广东省东部潮汕地区和雷州半岛一带地域。
(8 )粤语区粤语分布在广东、广西的珠江三角洲一带地域。
(9 )平话区广西中部一带的汉语方言,主要分布在桂林、柳州、南宁之间的交通要道一带地域。
(10 )客家话区客家话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湖南、台湾、海南等地域,比较集中的是广东省东部、中部,福建省西部和江西省南部。
汉语方言的分类一为北方方言”。
它是汉民族共同的基础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
北方方言”又分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西南和江淮等四个方言。
二为吴方言”。
分布在上海,江苏及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以苏州话为代表。
三为湘方言”。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
四为赣方言”。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南昌话为代表。
五为客家方言”。
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福建西部,江西东南和广西南部,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
六为闽方言”。
跨越四省,包括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广东省东北部和浙江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台湾省大部分汉人居住区。
七为粤方言”。
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中部,南部和广西的东部,南部以及港澳地区,以广东话为代表。
汉语可大分为七大方言:一•北方话(简称:北语)此有异议:山西及其毗邻陕北部分地区、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保留古入声字,自成入声调,不同于一般西北官话,也不同于华北官话,近来有学者认为可根据有入声”这一特点另立晋语”,从官话方言中独立出来。
二•广东话(简称:粤语)其中平话:在广西的部分地区使用,通常被认为属于粤方言,但也有认为是独立方言。
三•江浙话(简称:吴语)此处有异议:徽语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新划分出的一种汉语方言,也有学者倾向于将徽语划归到吴语里去。
四•福建话(简称:闽语)此有异议:包括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和莆仙方言。
有人提出闽北、闽南两种独立方言命名。
五•湖南话(简称:湘语)六.江西话(简称:赣语)七• 客家话(简称:客语)因为分类还有很多争议,所以以上是比较公认的。
中国七大方言概述1.北方话(简称:北语)2.广东话(简称:粤语)3.江浙话(简称:语):4・福建话(简称:闽语):5・湖南话(简称:湘语):6・江西话(简称:赣语):!•客家话(简称:客语):1、北方方言又称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份县市。
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几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几河南六省。
中国⽅⾔详细分布地图我国⼈⼝较多,⽐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分区处理分析。
按照现代通俗的分法,现代汉语⽅⾔可分为七⼤⽅⾔区。
即官话⽅⾔(官话⽅⾔内部按其语⾔特点⼀般可以分为⼋个次⽅⾔: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
)、吴⽅⾔、湘⽅⾔、客家⽅⾔、闽⽅⾔、粤⽅⾔、赣⽅⾔。
本图中绿⾊区域为官话⽅⾔区域。
粤⽅⾔,⼜作⼴东话、⼴府话。
粤语含的九声六调,保留中古汉语语⾔特点。
在粤语有⼴府⽚、四⾢⽚、⾼阳⽚、勾漏⽚、吴化⽚之分。
粤语以珠江三⾓洲为分布中⼼,在中国的⼴东、⼴西壮族⾃治区、海南、⾹港、澳门,及北美、欧洲和澳洲、新西兰、以及东南亚⼀些国家的华⼈社区中使⽤,是⾹港、澳门的官⽅语⾔。
使⽤⼈数超过⼀亿,⼤多数在⼴东⼴西地区。
吴⽅⾔,吴语,⼜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
周朝⾄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
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使⽤⼈⼝9000多万。
吴语是中国七⼤⽅⾔之⼀,有国际语⾔代码。
北部吴语⼜叫吴语太湖⽚,为吴语的核⼼,扎根于创造辉煌历史⽂化的典型传统江南。
南部吴语分歧很⼤,甚⾄⽚内也有部分点不能通话。
客家⽅⾔,客家⽅⾔主要通⾏于⼴东、⼴西、福建、江西和四川、湖南、海南、浙江、重庆以及台湾和⾹港的部分地区。
其中主要的区域是⼴东东部和北部,⼴西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
粤闽赣边区⼀带是客家最集中的地区,因⽽也是客家⽅⾔最流⾏的地区。
在海外,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洲华侨、华裔中也有不少讲客家话的。
客家⽅⾔也算庞⼤,世界总⼈⼝超7000万⼈。
湘⽅⾔,⼜称湘语,是汉语⼋⼤⽅⾔中通⾏地域较⼩的⼀种⽅⾔。
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湘⽅⾔是其中最有影响的⼀种。
湘语分为长益⽚、娄邵⽚、⾠溆⽚、衡州⽚、永州⽚等五⽚。
湘⽅⾔通⾏于湖南省⼤部和⼴西壮族⾃治区北部。
主要流⾏于湖南省⼤部地区,使⽤⼈⼝在2500万以上。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方言是语言多样性的重要体现,承载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
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各地域之间的地理隔被打破,人类的社会交际活动也日益频繁,因此形成了空前活跃的语言大交流格局,使得各地方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有的甚至走向濒危和消亡,严重地威胁到了方言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新时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提出了“保护传承方言文化”的口号。
2015年至今,在教育部、国家语委和财政部的支持下,以曹志耘教授为首席专家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顺利开展,全国共调查了1289个汉语方言点和429个少数民族语言点,另外,还出版了一系列方言文化成果,如《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中国濒危语言志》。
2022年9月29日,“推动新时代国家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发布了《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第二辑)20册新成果。
这些都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方言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了力量。
一个地区的方言文化是维系人民群众情感认同和身份认同的重要依据。
唐代诗人贺知章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慨,客家人有“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祖训。
他们所表达的都是对乡音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铭记于心的浓浓的家乡情怀,这种情怀毫无保留地通过方言文化展示出来。
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有利于创造一个和谐、平衡的“方言生态”。
所谓“方言生态”,指的是一种语言内部的个体语和共同语既排斥竞争,又合作共赢的关系。
随着推普工作的深入,普通话业已占据语言主体地位,而作为地域变体的方言,其生存空间日益缩小,有些地区甚至出现“方言生态”失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