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地图集方言部分地图。目录部分
- 格式:pdf
- 大小:60.34 MB
- 文档页数:56
各地⽅⾔分布图及概述各地⽅⾔分布图及概述江苏⽅⾔分布地图安徽⽅⾔分布图南通地区⽅⾔江苏⽅⾔就本省⽽论,分为三个⽅⾔区,即江淮⽅⾔区、吴⽅⾔区、北⽅⽅⾔区。
江淮⽅⾔区⼜分扬淮⽚、南京⽚、通泰⽚;吴⽅⾔语区⼜分苏州⽚,常州⽚;北⽅⽅⾔⼜分徐州⽚、赣榆⽚。
把本省⽅⾔分为四区,与本书对照,第⼀区江淮⽅⾔区,第⼆区吴⽅⾔区,第三区通泰⽚,第四区北⽅⽅⾔区,依《中国语⾔地图集》把第三区并⼊第⼀区,作为⼀个⽅⾔⽚,是符合⽅⾔性质的。
本省⽅⾔的分布,三⼤区在地域上是集中的,但都不是完整的,⽽是⼤⽅⾔区的⼀部分,分属官话⼤区和吴⽅⾔区,⽽且都偏在⼀⽅,因此⽅⾔间的边界交错,有很长的边界线。
边界线上的⽅⾔交互影响,语⾔现象多种多样,这就增加了本省⽅⾔的复杂性。
溧⽔、⾦坛两县原本都在吴⽅⾔区,但是半个世纪以来,江淮⽅⾔逐步渗⼊,现今县城已普遍说江淮⽅⾔,公共交际已不再说吴⽅⾔,⽼年⼈之间和农村还有吴⽅⾔的存在,但已⽇见衰微了。
不管在城镇还是在农村都有双语现象,其间有各种过渡词语和说法,是⼗分丰富多彩的。
类此情况,⼀县之内在语⾳上有等级差别,泗洪具的⼊声字,⾃南向北逐步减少,最南部⼊声基本齐全,最北部⼊声已不存在,中部则相当混乱,⽼年⼈和青年⼈⼤不相同;通州市的浊辅⾳,⾃西向东逐步增多,“通东活”是江淮⽅⾔和吴⽅⾔的过渡区。
此外,省内许多地⽅有外来移民,他们聚居成⽚,说着原籍的⽅⾔,形成⼤⼩不等的⽅⾔岛,这种⽅⾔岛和周边⽅⾔同样是处于边界线上,所不同的是⽅⾔岛⼈数少,在被包围之中,岛内的⼈不得不实⾏双语制,岛内外的话都会说。
全省有⽅⾔岛数⼗处,主要分布在黄海沿岸响⽔、滨海、⼤丰地区和苏南丘岭地带宜兴、溧阳、丹阳、句容地区。
⽬前关于江苏⽅⾔边界上和⽅⾔岛的⽅⾔调查研究,已经取得相当的成绩,但是还不够全⾯和深⼊。
25个在本地区是中⼼城市,语⾔影响较⼤的重点⽅⾔是:苏州、吴江、常熟、⽆锡、常州、海门、丹阳、⾼淳、南通、如皋、泰州、盐城、⾩宁、镇江、扬州、宝应、盱眙、淮阴、泗洪、连云港、东海、南京、赣榆、邳州、徐州。
中国汉族语言分布2011-10-23 08:28:11官话官话,是中国历代各官方所订定之主要通用语言,包含现代标准汉语(即台湾的国语、中国大陆的普通话和新马地区的现代标准汉语)和其他官话方言(包括异变后已自成一格的新马汉语官话方言:新马华语)。
尽管理论上说,华夏汉民族的官话子分支,如唐朝官话、宋朝官话、明朝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等据考证是与闽南语、粤语、客语、晋语等同级的所谓“汉语”方言区,但实际上,人们(包括汉语方言学界学者)往往直接把官话和“汉语”各方言区等并列表示,而不考虑其中的“级别”差异。
北京语官话是目前诸方言中分布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
中国约70%的人口以官话为母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绝大多数地区、南方的四川大部、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大部、广西北部、湖南北部、江西沿江地区、安徽中北部和江苏中北部作为母语使用。
现今中国目前的官话大致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分别以北京话为主代表、西安话、成都话和扬州话和为副代表。
华北官话、西北官话分别通行于中国北方东北部和西部,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分别通行于中国南方以吴语、赣语、湘语、粤语、闽语、客家话等方言区之广大地区的东部和西南部。
东北官话东北官话是通行于东北三省的一种官话方言。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调查,1988年中国大陆的东北官话使用者为8200万人,如果使用者的数量增长与人口增长相当,那么截至2005年7月,大陆的东北官话使用者应为9772万人。
冀鲁官话冀鲁官话分布于天津、河北南部、山东西部,以及北京市平谷县,山西广灵县。
胶辽官话胶辽官话是官话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于辽宁辽东半岛和山东胶东半岛,共44个县市,此外在辽宁其它地区及黑龙江有方言岛,分登连、青州和盖桓三片。
北京官话,元清中国官场主流的标准语。
北京官话在清代中后期逐渐取代明代的南京官话成为中国的标准语,现在称为“国语”或“普通话”。
另北京官话亦指官话方言之一种,共分四片:京师片、怀承片、朝峰片、石克片(北疆片)。
汉语方言的分区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是通行于某一地域的语言(或称地理方言)。
方言又是与民族共同语相比较而言的,现代汉语方言与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不同分支。
普通话的发展比方言要快,是现代汉语发展的一种高级形式。
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词汇和语法也有一定差异。
汉语方言分歧严重。
造成各地方言差异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山川地理阻隔,交通不便、政治区划造成的向心力和封闭性;人口流动、迁徙等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因素,造成我国汉语方言复杂、分歧严重的现实。
《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我国汉语方言作了比校细致的划分,这里作扼要介绍。
1 .汉语方言的十大方言区( 1 )北方方言区北方方言区也称官话区。
北方方言是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
北方方言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北,包括云南、贵、四川三省及重庆市的广大地域。
北方方言内部一致性强,各地方言可以通行。
( 2 )晋语区晋语分布在我国山西省境内及相邻的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的部分地域。
晋语区虽然地处我国北方,但还保留着带喉塞音尾的入声,因而与周边的北方方言(官话)有明显区别。
( 3 )吴语区吴语分布在江苏省东南,上海市,以及浙江省及相邻的赣东北、闽北地域。
( 4 )徽语区徽语分布在安徽省南部、浙江省西部和江西省东北等地域。
( 5 )赣语区赣语分布在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湖南省东部和西南部,湖北省东南部,以及安徽省南部、福建省西北部的部分地域。
( 6 )湘语区湘语分布在湖南省中部湘江、资水、沅江流域,以及湘江上游广西的东北角等地狱。
(7 )闽语区闽语分布在福建、台湾、海南三省的大部分地域,以及广东省东部潮汕地区和雷州半岛一带地域。
(8 )粤语区粤语分布在广东、广西的珠江三角洲一带地域。
(9 )平话区广西中部一带的汉语方言,主要分布在桂林、柳州、南宁之间的交通要道一带地域。
(10 )客家话区客家话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湖南、台湾、海南等地域,比较集中的是广东省东部、中部,福建省西部和江西省南部。
汉语方言的分类一为北方方言”。
它是汉民族共同的基础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
北方方言”又分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西南和江淮等四个方言。
二为吴方言”。
分布在上海,江苏及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以苏州话为代表。
三为湘方言”。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
四为赣方言”。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南昌话为代表。
五为客家方言”。
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福建西部,江西东南和广西南部,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
六为闽方言”。
跨越四省,包括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广东省东北部和浙江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台湾省大部分汉人居住区。
七为粤方言”。
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中部,南部和广西的东部,南部以及港澳地区,以广东话为代表。
汉语可大分为七大方言:一•北方话(简称:北语)此有异议:山西及其毗邻陕北部分地区、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保留古入声字,自成入声调,不同于一般西北官话,也不同于华北官话,近来有学者认为可根据有入声”这一特点另立晋语”,从官话方言中独立出来。
二•广东话(简称:粤语)其中平话:在广西的部分地区使用,通常被认为属于粤方言,但也有认为是独立方言。
三•江浙话(简称:吴语)此处有异议:徽语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新划分出的一种汉语方言,也有学者倾向于将徽语划归到吴语里去。
四•福建话(简称:闽语)此有异议:包括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和莆仙方言。
有人提出闽北、闽南两种独立方言命名。
五•湖南话(简称:湘语)六.江西话(简称:赣语)七• 客家话(简称:客语)因为分类还有很多争议,所以以上是比较公认的。
中国七大方言概述1.北方话(简称:北语)2.广东话(简称:粤语)3.江浙话(简称:语):4・福建话(简称:闽语):5・湖南话(简称:湘语):6・江西话(简称:赣语):!•客家话(简称:客语):1、北方方言又称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份县市。
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几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几河南六省。
中国⽅⾔详细分布地图我国⼈⼝较多,⽐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分区处理分析。
按照现代通俗的分法,现代汉语⽅⾔可分为七⼤⽅⾔区。
即官话⽅⾔(官话⽅⾔内部按其语⾔特点⼀般可以分为⼋个次⽅⾔: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
)、吴⽅⾔、湘⽅⾔、客家⽅⾔、闽⽅⾔、粤⽅⾔、赣⽅⾔。
本图中绿⾊区域为官话⽅⾔区域。
粤⽅⾔,⼜作⼴东话、⼴府话。
粤语含的九声六调,保留中古汉语语⾔特点。
在粤语有⼴府⽚、四⾢⽚、⾼阳⽚、勾漏⽚、吴化⽚之分。
粤语以珠江三⾓洲为分布中⼼,在中国的⼴东、⼴西壮族⾃治区、海南、⾹港、澳门,及北美、欧洲和澳洲、新西兰、以及东南亚⼀些国家的华⼈社区中使⽤,是⾹港、澳门的官⽅语⾔。
使⽤⼈数超过⼀亿,⼤多数在⼴东⼴西地区。
吴⽅⾔,吴语,⼜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
周朝⾄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
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使⽤⼈⼝9000多万。
吴语是中国七⼤⽅⾔之⼀,有国际语⾔代码。
北部吴语⼜叫吴语太湖⽚,为吴语的核⼼,扎根于创造辉煌历史⽂化的典型传统江南。
南部吴语分歧很⼤,甚⾄⽚内也有部分点不能通话。
客家⽅⾔,客家⽅⾔主要通⾏于⼴东、⼴西、福建、江西和四川、湖南、海南、浙江、重庆以及台湾和⾹港的部分地区。
其中主要的区域是⼴东东部和北部,⼴西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
粤闽赣边区⼀带是客家最集中的地区,因⽽也是客家⽅⾔最流⾏的地区。
在海外,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洲华侨、华裔中也有不少讲客家话的。
客家⽅⾔也算庞⼤,世界总⼈⼝超7000万⼈。
湘⽅⾔,⼜称湘语,是汉语⼋⼤⽅⾔中通⾏地域较⼩的⼀种⽅⾔。
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湘⽅⾔是其中最有影响的⼀种。
湘语分为长益⽚、娄邵⽚、⾠溆⽚、衡州⽚、永州⽚等五⽚。
湘⽅⾔通⾏于湖南省⼤部和⼴西壮族⾃治区北部。
主要流⾏于湖南省⼤部地区,使⽤⼈⼝在2500万以上。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方言是语言多样性的重要体现,承载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
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各地域之间的地理隔被打破,人类的社会交际活动也日益频繁,因此形成了空前活跃的语言大交流格局,使得各地方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有的甚至走向濒危和消亡,严重地威胁到了方言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新时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提出了“保护传承方言文化”的口号。
2015年至今,在教育部、国家语委和财政部的支持下,以曹志耘教授为首席专家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顺利开展,全国共调查了1289个汉语方言点和429个少数民族语言点,另外,还出版了一系列方言文化成果,如《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中国濒危语言志》。
2022年9月29日,“推动新时代国家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发布了《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第二辑)20册新成果。
这些都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方言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了力量。
一个地区的方言文化是维系人民群众情感认同和身份认同的重要依据。
唐代诗人贺知章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慨,客家人有“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祖训。
他们所表达的都是对乡音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铭记于心的浓浓的家乡情怀,这种情怀毫无保留地通过方言文化展示出来。
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有利于创造一个和谐、平衡的“方言生态”。
所谓“方言生态”,指的是一种语言内部的个体语和共同语既排斥竞争,又合作共赢的关系。
随着推普工作的深入,普通话业已占据语言主体地位,而作为地域变体的方言,其生存空间日益缩小,有些地区甚至出现“方言生态”失衡的问题。
第五章汉语方言的分区第一节汉语方言分区概说一、分区的目的为方言分区是为了如实地反映方言差异的状况。
二、分区的标准(一)语音是划分汉语方言的主要标准划分方言,是根据语言特点给方言分类,因此,要划分方言,需要根据语言特点制定分类的标准。
汉语方言情况复杂,划分方言时要使用种种标准。
在众多的标准中,首先要分别主次,即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
主要标准指方言口语中出现频率高、覆盖面大的语言特点,次要标准则出现频率相对要低一些,覆盖面也小一些。
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语音特点往往明显,容易被感觉到。
人们对汉语方言特点的感受主要就来自语音。
而且语音特点具有对应性、系统性,容易掌握,用来区分方言的功效比较高。
相比之下,词汇、语法特点的功效就比较地不明显,不够系统,掌握起来也不如语音容易。
由此可见,语音、词汇、语法在区分汉语方言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相等的,相对说来,语音应该是区分汉语方言的主要标准。
以语音作为区分汉语方言的主要标准,有一种不同的看法认为:目前人们对汉语语音的研究比较多,了解自然比较多,自然倾向于把语音作为划分方言的主要标准;如果今后词汇、语法的研究取得进展,选择语音作为主要标准的情况就有可能改变。
这一看法如果是指今后方言分区中词汇、语法的比重会有所增加,大概是合理的。
但如果是认为以语音为主的情况会发生变化,则可能性不大。
因为汉语方言的差异以语音为最大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人们历来也是这样看的。
这一事实相信将来也不会改变。
(二)语音标准中的历史标准和非历史标准汉语经历长期演化,分化成了不同的方言。
从语音方面为汉语方言分区,就要观察汉语从古至今分化过程中的语音变化。
上古时期汉语方言的情况难以确知。
但隋唐时期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韵书《切韵》。
东晋以后的社会变迁使目前汉语方言分布的基本格局开始形成。
因此,一般情况下,这一观察以中古时期作为起点是适宜的。
通常可以就现代方言和中古语音特点以及地区分布、居民来源等进行比较研究。
你的舌尖跳动着什么方言?快来中国语言地图寻找你熟悉的方言!风景读书▼现代汉语方言区(上)来自风景读书00:0025:46《中国景观史》共读14天今日共读目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作为伴随我们长大的文化,方言有着家乡的味道。
你的舌尖,跳动着什么方言?我们熟悉的方言,又有怎样的前世今生?今天我们邀请大地风景文旅集团总裁姚瑛为大家分享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官话方言地理区和江南方言地理区,快来中国语言地图寻找你熟悉的方言吧!姚瑛大地风景文旅集团总裁大地风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中国饭店协会客栈民宿委员会副理事长根据1982年的数字,说汉语的人数达九点四八亿人左右。
由于汉语分布地域极其广泛,各地环境差异极大,历史发展过程不一,导致汉语的地方变体,尤其南方各方言之间变化十分复杂。
在东南地区,甚至存在着县与县、村与村之间语言交际上的困难。
例如闽方言内部,闽南和闽东、闽北的差异就十分显著。
汉语的复杂性还表现在,混居于兄弟民族地区的汉人也使用着不同类型的汉语方言,这些汉语方言往往因居民来源的不同及本地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而各具特色。
在民族杂居的地区,少数民族居民对外交际中往往也采用不同系统的汉语方言,这使得南方回民与北方回民同样存在着交际的困难。
方言区是语言地图中根据某个(或某些)语言要素表达的边界划分的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种语言区域。
将袁家骅方案与李荣方案加以对比,汉语方言分区的差异在于:在原七大区的基础上,将晋语从官话区中分出;在吴语、赣语和江淮官话接壤地带区分出徽语区;在广西地区的粤语、客家话和西南官话中区分出平话区。
关于汉语十大方言区之间的亲疏关系,可以把官话系统(包括晋语系统)粗略地看成是古汉语数千年来在广大的北方地区发展的结果,其余八大方言系统都是由于历史上北方居民不断南迁而在南方逐步形成的。
我们可以选择汉语中某些具有分辨意义的要素,如汉语各方言的声母韵母和音调的分布情况,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整理、统计汉语主要方言调查点声韵分布方面的数据关系,以此可显示各主要方言区间的分异特点。
中国语言地图集(包含各民族语言)
中国语言图
汉语语言部分
中国汉语方言图
官话之一:东北地区
官话之二: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西部
官话之三:河北、山东、皖北、苏北
官话之四: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官话之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官话之六:西南地区
晋语分布图:山西省及其附近地区
东南地区汉语方言
吴语:浙江、上海、苏南
客家话
广东东部、广西、福建西部、江南、湖南南部、海南、台湾、四川
闽语:福建、台湾、粤东、海南
安徽南部汉语方言
江西省及湖南省的汉语方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汉语方言
广东省的汉语方言
海外汉语方言分布
海外汉语方言分布: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西部、泰国南部少数民族语言部分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
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分布图:东北、新疆伊犁
蒙古语族语言图:东北、内蒙、青海、甘肃、新疆
蒙古语方言图
突厥语族语言图:新疆、青海、甘肃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
壮侗语族语言图
苗瑶语族语言图
苗语方言图
藏缅语族语言图
藏语方言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分布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图
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
海南岛、台湾岛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
注:在上列图中,未单独标列少数民族语言的,通用汉语(参见汉族方言分布对照)。
江苏方言分布详图与方言分布综述江苏方言分布概述江苏方言就本省而论,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
江淮方言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通泰片;吴方言语区又分苏州片,常州片;北方方言又分徐州片、赣榆片。
《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1960)把本省方言分为四区,与本书对照,第一区江淮方言区,第二区吴方言区,第三区通泰片,第四区北方方言区,本书依《中国语言地图集》把第三区并入第一区,作为一个方言片,是符合方言性质的。
本省方言的分布,三大区在地域上是集中的,但都不是完整的,而是大方言区的一部分,分属官话大区和吴方言区,而且都偏在一方,因此方言间的边界交错,有很长的边界线。
边界线上的方言交互影响,语言现象多种多样,这就增加了本省方言的复杂性。
溧水、金坛两县原本都在吴方言区,但是半个世纪以来,江淮方言逐步渗入,现今县城已普遍说江淮方言,公共交际已不再说吴方言,老年人之间和农村还有吴方言的存在,但已日见衰微了。
不管在城镇还是在农村都有双语现象,其间有各种过渡词语和说法,是十分丰富多彩的。
类此情况,一县之内在语音上有等级差别,泗洪具的入声字,自南向北逐步减少,最南部入声基本齐全,最北部入声已不存在,中部则相当混乱,老年人和青年人大不相同;通州市的浊辅音,自西向东逐步增多,“通东活”是江淮方言和吴方言的过渡区。
此外,省内许多地方有外来移民,他们聚居成片,说着原籍的方言,形成大小不等的方言岛,这种方言岛和周边方言同样是处于边界线上,所不同的是方言岛人数少,在被包围之中,岛内的人不得不实行双语制,岛内外的话都会说。
全省有方言岛数十处,主要分布在黄海沿岸响水、滨海、大丰地区和苏南丘岭地带宜兴、溧阳、丹阳、句容地区。
目前关于江苏方言边界上和方言岛的方言调查研究,已经取得相当的成绩,但是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25个在本地区是中心城市,语言影响较大的重点方言是:苏州、吴江、常熟、无锡、常州、海门、丹阳、高淳、南通、如皋、泰州、盐城、阜宁、镇江、扬州、宝应、盱眙、淮阴、泗洪、连云港、东海、南京、赣榆、邳州、徐州。
地理语言学理论和汉语方言地图集地理语言学理论和汉语方言地图集*曹志耘提要本文介绍了西方地理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及其发展情况,回顾了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地理语言学的研究情况,并分析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正在进行的“汉语方言地图集”课题是中国地理语言学建设的基础工程,本文介绍了该项研究的目的、意义、价值、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关键词地理语言学;汉语方言;方言地图1 地理语言学理论1.1定义地理语言学(geographical linguistics),又叫语言地理学(linguistic geography),以众多地点的语言事实调查为基础,利用语言地图的方式描述语言现象的地理分布状况,结合社会文化因素解释这些分布的原因,探索语言变化的过程和机制。
1.2兴起和发展地理语言学兴起于19世纪后期。
最早进行方言调查并绘制方言地图的是德国语言学家文克尔(Georg Wenker),他于1876年向莱茵河地区的所有小学教师寄发了一份由约300个词组成的40个句子的调查表,请被调查者用当地方言转写出来,在此基础上画出了6幅方言地图(《德国语言地图》1册,1881年)。
地理语言学早期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语言学家吉叶龙(Jules Gilliéron),他训练艾德蒙(Edmond Edmont)调查了650个法语方言点的约2000个词语,编写出版了《法国语言地图集》12册(1902-1914年和1920年)。
在这项研究过程中,他发现几乎每一个词都有自己独特的同语线,因而提出了“每一个词都有它自己的历史”的口号,并与青年语法学派的“语音规律无例外”口号相抗衡。
(徐通锵1991:223-229)随着地理语言学的发展,在欧美各国相继出版了大量的语言地图集,例如芮德(F. Wrede)的《德国语言地图集》6册(1926),雅伯尔格(K. Jaberg)、俅德(J. Jud)的《意大利瑞士语言地图集》8册(1928-1940)等。
「地图视界」中国语言地图集,看看哪些地方和你说的同一种方言?《中国语言地图集》(下文简称《地图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编纂,由香港朗文(远东)有限公司于1987年和1990年分两次正式出版。
有中文、英文两种版本。
《地图集》共有50×36厘米彩色地图三十五幅,每幅图附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地图集》中汉语方言分区图及文字说明部分,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组织全国部分汉语方言工作者共同编制的,由李荣、熊正辉、张振兴担任主编。
这项工作包括方言调查,新旧资料整理分析,绘制分区草图和编写文字说明等几个步骤。
1983年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为六五国家重点社科项目,同年项目工作正式启动,1987年全部完成。
1.ML图幅检索目录2.A1中国语言地图3.A2中国汉语方言图4.A3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5.A4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6.A5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分布图7.B1官话之一(东北地区)东北官话即东北话,是汉藏语系汉语族的一门声调语言,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全境,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河北省东北部。
170多个市县旗,使用人口约1.2亿。
东北官话细分可分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每片又可分为几小片。
胶辽官话是中国官话方言的一区,主要分布于山东省的胶东半岛、辽宁省的辽东半岛,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区,在黑龙江的二屯、虎林存有方言岛。
其中胶东话是周王朝的诸侯国之一莱国之语“莱语”演变而来,辽东话则是“闯关东”时期演变后的“莱语”从胶东被带入辽东逐渐跟当地话以及部分殖民时期的词汇演变而来。
历史上在一些地区如黑龙江省还存在过个别胶辽官话的方言岛,但大部分都逐渐消失了。
8.B2官话之二(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西部)北京官话,是官话的一个分支,虽名称中有“北京”二字,但并非北京话,更准确的说北京官话是热河地区的方言,主要分布于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廊坊市、涿州市,内蒙古赤峰市,辽宁省朝阳市、葫芦岛市建昌县、阜新市部分地区。
山东方言区域划分山东方言区域划分熟悉山东的人都知道,山东各地方言是差异很大的。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李荣等主编)的最新汉语方言分区结果,山东一百多个县市的方言均属于官话大区(也叫北方方言)。
参考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规律,山东各地方言又分别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
冀鲁官话指通行于河北省、天津市以及山东省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泰安等40余县市在内的方言。
中原官话指分布在河南省、陕西省、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及山东省鲁南、鲁西南包括菏泽、济宁、枣庄、临沂等近30个县市在内的方言。
胶辽官话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其中有青岛、烟台威海等40个县,大致相当于人们常说的“胶东方言”的范围。
但山东方言内部存在不少差异,这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
钱增怡、高文达等学者根据各地方言特点,把山东话分成两个大区:西区、东区;四个小区:西齐区、西鲁区、东潍区、东莱区。
西区69个县市。
其中西齐小区42个县市:济南、历城、章丘、长清、平阴、济阳、沾化、利津、广饶、博兴、桓台、淄博、邹平、高青、滨州、无棣、乐陵、阳信、惠民、商河、泰安、莱芜、新泰、新汶、肥城、临邑、德州、陵县、平原、禹城、武城、齐河、夏津、临清、高塘、茌平、东阿、聊城、阳谷、梁山、莘县、冠县。
西鲁小区27个县市:临沂、郯城、苍山、费县、平邑、枣庄、滕州、微山、泗水、曲阜、邹城、宁阳、兖州、济宁、东平、汶上、郓城、巨野、嘉祥、金乡、成武、单县、鄄城、东明、菏泽、定陶、曹县。
东区40个县市。
其中东莱小区15个县市:威海、荣城、文登、乳山、烟台、牟平、海阳、长岛、蓬莱、龙口、福山、招远、栖霞、莱阳、莱西。
东潍小区25个县市:莱州、平度、即墨、青岛、崂山、胶州、高密、昌邑、寒亭、寿光、潍坊、青州(本人家乡)、昌乐、临朐、安丘、诸称、胶南、五莲、日照、莒县、莒南、沂水、沂南、蒙阴、沂源。
以上大致是西齐区归冀鲁官话,西鲁区归中原官话,东莱和东潍归胶辽官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