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21
杠杆平衡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杠杆平衡是指通过调整杠杆的位置和力的大小,使得杠杆的两边能够保持平衡的原理。
在物理学中,杠杆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掌握杠杆平衡的原理和应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杠杆平衡的原理杠杆平衡的原理是基于物理学中的力和力矩的概念。
在一个平衡杠杆系统中,我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实现平衡: - 力的合力为零:即杠杆两边的力对称。
-力矩的和为零:即杠杆两边的力矩平衡。
3. 杠杆平衡的应用杠杆平衡的原理可以应用于多种实际场景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 1. 剪刀- 剪刀是一个常见的杠杆平衡应用的例子。
通过调整剪刀两边的杠杆长度和力的大小,我们可以轻松地剪断纸张或布料。
2. 门铰链 - 门铰链也是一个杠杆平衡应用的例子。
通过调整门的重心和力的大小,我们可以轻松地开关门。
3. 起重机 - 起重机是杠杆平衡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调整起重机吊臂的角度和杠杆长度,我们可以在不同位置上提起不同重量的物体。
4. 人体平衡 - 人体平衡也是一个杠杆平衡的应用。
当我们站立时,通过调整身体的重心和力的分配,我们能够保持平衡并保持站立的姿势。
5. 摇椅 - 摇椅是一个有趣的杠杆平衡应用。
通过调整身体的重心和力的大小,我们可以轻松地使摇椅前后摆动。
4. 杠杆平衡的优势杠杆平衡的应用有以下优势: - 简单且易于操作:只需要调整杠杆的位置和力的大小,就可以实现平衡。
- 灵活性高: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问题中,解决多种平衡问题。
- 节省力气:通过合理利用杠杆原理,可以达到减少力量消耗的效果。
5. 结论杠杆平衡是通过调整杠杆的位置和力的大小,使得杠杆两边能够保持平衡的原理。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掌握杠杆平衡的原理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效率。
无论是剪刀、门铰链还是起重机等等,杠杆平衡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合理利用杠杆原理,我们能够轻松地解决平衡问题,节约力气并提高工作效率。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杠杆平衡条件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2)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中:应调节杠杆两端的钩码的个数或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地从杠杆上直接量出力臂.(3)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是: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2.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方法(1)确认杠杆及其七要素.(2)利用公式F1l1=F2l2及变形公式F1=F2l2/l1解题.(3)要统一,即动力和阻力的单位要统一,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单位要统一,并不一定要用米,可以是厘米.3.典型题例(1)最小力问题例1如图1,一端弯曲的杠杆,O为支点,在B端挂一重为10N 的重物G,OB=AC=4cm,OC=3cm,在A端加一个作用力使杠杆平衡,这个力的最小值可能是().A.10NB.8NC.13.3ND.5N解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因F2l2一定,则F1l1一定,所以l1越大,F1越小.由图2可知,OA是最长动力臂.由OA2 =OC2+AC2,AC=4cm,OC=3cm,则OA=5cm.由G·OB=F·OA,G=10N,OB=4cm,OA=5cm,则F=8N.故选项B正确.答案 B方法技巧实际生活中常遇到杠杆的最小力问题,注意要从实物中抽象出杠杆模型.解此类问题,关键是找到最长的动力臂,找到最小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解题时要明确两点:(1)明确已知条件(此题中尤其要注意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确定).(2)明确解题原理(F1l1=F2l2),解题时先把已知条件列出,再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解题.(2)杠杆的再平衡问题例2如图3,杠杆挂上钩码后刚好平衡,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在下列情况中,杠杆还能保持平衡的是().A.左右砝码各向支点移一格B.左右各减少一个砝码C.左右各减少一半砝码D.左右各增加两个砝码解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原来杠杆左边是2×4,右边是4×2,左右相等,杠杆平衡.情况变化后,A项的做法使左边是2×3,右边是4×1,杠杆不再平衡;B项的做法使左边是1×4,右边是3×2,杠杆不再平衡;D项的做法使左边是4×4,右边是6×2,杠杆不再平衡;C项的做法使左边是1×4,右边是2×2,杠杆平衡.故只有选项C正确.方法技巧杠杆的再平衡问题的特点是:原来杠杆是平衡的,当动力和阻力同时增减相等的力ΔF或动力臂和阻力臂同时增减相等的力臂ΔL时,杠杆不能平衡(等臂杠杆除外).(3)杠杆的动态平衡问题例3如图4所示,用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阻力G的力臂,动力F.(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解析分别画出杠杆在A、B两位置的阻力G的力臂可看出,阻力臂lG将变大,由于F的方向始终与杠杆垂直,所以F的力臂始终等于杠杆长,故F的力臂lF不变.根据公式F×lF=G×lG,∵lF、G不变,lG变大,∴F变大.答案变大变大方法技巧杠杆的动态平衡是较为复杂的问题,实质在于考查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力臂的物理意义.解决的关键是明确哪些量变化,哪些量不变,先假设杠杆在某处静止,再用变动为静的处理方法.(4)杠杆与滑轮的组合问题例4如图5所示,质量为m的人站在轻质木板AB的中点,木板可以绕B端上下转动,要使木板静止于水平位置,人拉轻绳的力的大小为(摩擦阻力忽略不计).解析本题由于将杠杆与滑轮进行了组合,所以增加了分析思考问题的难度,木板可绕B端转动,说明B点为杠杆的支点,设人拉绳子的力为F,则由于天花板上的两个滑轮均为定滑轮,它们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故A端所受绳子的拉力为F,方向竖直向上.人对杠杆的压力是G人-F.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F·AB =(G人-F)·A B/2,F·AB=(mg-F)·AB/2,F=mg/3.答案mg/3方法技巧首先必须正确分析出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和阻力的大小,然后才能用杠杆平衡的条件得出答案.(5)实验探究过程中的经典问题例5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为了,应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实验前杠杆的位置如图6(甲)所示,欲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应向(选填“左”或“右”)调.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某同学进一步用图6(乙)装置验证上述结论,若每个钩码重0.5N,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4N(选填“<”“>”或“=”).解析经典实验通常是作为大的实验题来考的,问题多、分值大.今后中考也可能这样变化,为提高实验的覆盖面,一些重点实验将瘦身,问题减少,分值变小.但无论如何变形,其中的经典问题依然是命题的热点.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的话,杠杆本身的重力G杆对支点的力臂就不为零,这样会影响实验结论的正确得出.图甲所示的杠杆,左端下沉,右端上翘,说明左边偏重,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若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则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有:4G 钩·4l=F·2l,F=8G钩=8×0.5N=4N.弹簧测力计斜过来拉,力臂变短,力变大,应大于4N.答案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使杠杆本身的重力对支点的力臂为0);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方法技巧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题型,往往考查实验器材、过程、数据分析、结论以及对实验的反思.本题考查对实验注意事项的理解,要反思不注意这些事项的后果.许多同学只知道杠杆要在水平位置平衡,不清楚杠杆为什么要在水平位置平衡,阅读了这道题的解析后应该明白问题的答案了.(6)生产与生活中的杠杆问题例6商店里常用案秤称量货物质量,如图7所示,称量时,若在秤盘下粘一块泥,称量的结果比实际质量(选填“大”或“小”);若砝码磨损了,称量的结果比实际质量(选填“大”或“小”);若调零螺母的位置比正确位置向右多旋进了一些,称量的结果比实际质量.(选填“大”或“小”)解析案秤是一不等臂的杠杆,若秤盘下粘一块泥,相当于物体质量增大,此时就要增加砝码来平衡增加的物体,则读数就要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大;若砝码磨损了,则砝码的质量比它实际的质量要小,用它去平衡物体时仍按其上标的示数进行读数,则结果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大;若调零螺母的位置比正确位置向右多旋进了一些,则左侧的力与力臂的乘积减小,由于右侧的力臂不变,只有砝码的质量减小,此时称量的结果比实际量小.答案大大小方法技巧案秤的使用实质为教材中天平的使用的迁移,同学们一定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杠杆的平衡条件在力学中,杠杆是一种利用力的乘法原理来增加力量的器械。
它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杠杆臂和支点。
杠杆原理的应用范围广泛,从简单的剪刀到复杂的机械工具都可以看到杠杆的身影。
然而,要使杠杆保持平衡,有一些条件需要满足。
本文将详细介绍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一、要使杠杆保持平衡,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力矩平衡条件力矩是力对于旋转轴的转动效果的量度。
在杠杆上,力矩是由施加在杠杆上的力对于支点的距离产生的。
平衡的条件是,所有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矩之和等于零。
数学上,力矩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力矩 = 力 ×距离当所有力矩之和等于零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力矩的大小增加,那么另一个力矩必须减小,以保持平衡。
2. 力的平衡条件除了力矩平衡条件外,杠杆也必须满足力的平衡条件。
即,所有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之和等于零。
在杠杆上,力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作用在支点上的支持力和作用在其他位置的载荷力。
支持力是使杠杆保持平衡的关键,它提供了一个抵消载荷力的作用。
二、杠杆的应用1. 增加力的作用杠杆的一个主要应用是增加力的作用。
通过改变施力点和支点之间的距离,可以以较小的力产生更大的力矩。
这使得人们能够更轻松地承受大量的重量或施加更大的力。
举个例子,开启一个僵硬的门。
如果你在门的边缘施加力,门可能很难打开。
但如果你将施力点移至靠近门铰链的位置,就能轻松打开门。
这是因为靠近门铰链的位置距离支点更远,从而生成更大的力矩,以克服门上的摩擦力。
2. 制造平衡另一个常见的杠杆应用是制造平衡。
杠杆可以用于平衡不平衡的物体或系统。
通过调整质量分布或改变支点的位置,可以使整个系统达到平衡状态。
举个例子,平衡秤就是一个使用杠杆原理的应用。
当你在一侧放置一定质量的物体时,平衡秤的另一侧会上下移动,直到两侧的力矩平衡。
这样就可以精确地测量物体的质量。
3. 调节速度和力的传递最后,杠杆还可以用于调节速度和力的传递。
通过改变施加力的位置和支点的位置,可以改变输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杠杆平衡条件及其应⽤2019-09-17“给我⼀个⽴⾜点,我就能移动地球.”这是希腊科学家阿基⽶德的⼀句名⾔.实际上,⽤杠杆移动地球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反映了阿基⽶德发现杠杆规律后的兴奋⼼情.在⽣产、⽣活中,⼏乎每⼀台机器或器具都少不了杠杆,就是在⼈体中也有许许多多的杠杆在起作⽤.拿起⼀件东西,弯⼀下腰,甚⾄翘⼀下脚尖都与⼈体的杠杆有关.那么什么是杠杆?使⽤杠杆⼜有什么规律呢?下⾯我们就来讨论⼀下有关杠杆的知识.杠杆和杠杆平衡条件⼀根硬棒,在⼒的作⽤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例如,我们⼩时候玩的跷跷板,⼯⼈撬⽯头时⽤的撬棒等等),也可以是弯曲的(例如瓶盖起⼦).⽆论是什么形状的杠杆都具有五个要素:⽀点、动⼒、阻⼒、动⼒臂、阻⼒臂.画图时,⼀定要正确地表⽰出这五个要素.例如在图1所⽰的杠杆中,甲图为实物图,⼄图是它的⽰意图.我们对照来看,⽀点是O,动⼒F1是弹簧测⼒计对杠杆的拉⼒⽽不是⼈⼿对弹簧测⼒计的拉⼒,阻⼒F2是钩码对杠杆的拉⼒⽽不是钩码的重⼒.⼒臂是⽀点到⼒的作⽤线的垂直距离,l1是动⼒臂,l2是阻⼒臂.杠杆静⽌不动或者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保持平衡(初中⼀般只研究杠杆静⽌不动的情况).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动⼒臂=阻⼒×阻⼒臂,⽤符号表⽰为F1l1=F2l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我们将杠杆分成三类: (1)省⼒杠杆,这类杠杆动⼒臂⼤于阻⼒臂,平衡时动⼒⼩于阻⼒,如钢丝钳;(2)等臂杠杆,这类杠杆动⼒臂和阻⼒臂相等,平衡时动⼒等于阻⼒,如天平;(3)费⼒杠杆,这类杠杆动⼒臂⼩于阻⼒臂,平衡时动⼒⼤于阻⼒,如理发剪⼑、铁锨.杠杆平衡条件的应⽤例1图2是⽤瓶盖起⼦将啤酒瓶盖打开的⽰意图,请在图中画出杠杆的⽀点、阻⼒、动⼒臂及阻⼒臂.解析确定⽀点的位置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瓶盖在起⼦的作⽤下离开瓶⼝,⽀点应是起⼦和瓶盖接触的两点之⼀.模拟开瓶盖的过程,可以发现,瓶盖的下部被扳离瓶⼝,因此⽀点应是起⼦接触瓶盖上⾯的点.我们⽤⼒向上扳起⼦,瓶盖向下压着起⼦,起⼦接触瓶盖下⾯的点应是阻⼒作⽤点,阻⼒应是向下.答案见图3.点评要正确画出杠杆上各⼒的⼒臂,⾸先要明确⼒臂的概念,即⽀点到⼒的作⽤线的垂直距离,这是解决⼒臂问题的关键.具体步骤如下:(1)模拟杠杆的转动,在杠杆的⽰意图上确定⽀点的位置;(2)画好⼒的作⽤线F1(动⼒)、F2(阻⼒),并⽤虚线将⼒的作⽤线延长;(3)分别从⽀点O向两条⼒的作⽤线画垂线,画出垂⾜,则从⽀点到垂⾜的距离就是⼒臂,⼒臂⽤括号括出,并在旁边标上符号.画⼒臂时,很容易犯的错误是将⽀点和⼒的作⽤点的连线当成⼒臂,这⼀点要特别注意.例2如图4所⽰,O点是杠杆AOB的⽀点,A端挂⼀重物G,要使杠杆平衡,B端加的最⼩的⼒是().A.F1B.F2C.F3D.⽆法判断为G和l2 都是定值,则动⼒F和动⼒臂l1的乘积也为定值,即要使动⼒最⼩,必须使动⼒臂最⼤.由数学知识“直⾓三⾓形中斜边⼤于直⾓边”可知,最⼤动⼒臂应是⽀点到动⼒作⽤点的连线,故最⼩的动⼒F应与OB垂直,是图中的F2.答案选B.点评当杠杆上⼒的⽅向发⽣改变时,⼒臂也随之改变.但是⽆论⼒的⽅向如何改变,⽀点到⼒的作⽤点的连线是所有可能存在的⼒臂中最长的⼀条,垂直于此连线的作⽤⼒最⼩.例3如图5所⽰,轻质杠杆把重物匀速提⾼到虚线处的过程中,⼒F⽅向始终跟杠杆垂直,那么⼒F的⼤⼩将().A.逐渐增⼤B.减⼩C.不变D.先减⼩后增⼤解析开始时,杠杆在⽔平位置平衡,作⽤在B点的⼒的⼤⼩等于物重,则F×OA=G×OB;在匀速提升过程中,由F ′×OA′=G×l′,G和OA′保持不变(F始终跟杠杆垂直故⼒臂不变),作⽤在B点向下的重⼒⼒臂l′逐渐减⼩,所以作⽤在A点的⼒F逐渐减⼩.答案选B.点评本题中,如果⼒F始终保持竖直⽅向,则动⼒臂和阻⼒臂同时减⼩,且⽐例保持不变,则动⼒F保持不变.例4如图6所⽰,⼀根粗细均匀的硬棒AB被悬挂起来.已知AB=6AO,当A处悬挂100N重物G时,杠杆恰好平衡,则杠杆的⾃重为N.解析⼀般情况下,为了使解题过程简单,减少不必要的计算,都忽略杠杆⾃重.⽽本题,杠杆只在右端悬挂了⼀个重物却能平衡,很显然是靠杠杆的⾃重G′达到平衡的,即本题需要考虑杠杆的重⼒.由于棒AB粗细均匀,由点评有些同学可能想不到将棒AB作为⼀个整体来考虑,⽽将它分成OB、OA两部分,分别找到两部分的重⼼,列出等式这样的计算结果虽然同样为G′ =50N,但计算过程却复杂了许多.例5 假期⾥⼩红和爸爸妈妈⼀起参加了⼀个家庭游戏活动,活动要求是:任意两名家庭成员分别站在如图8所⽰的⽊板上,恰好保持⽊板⽔平平衡 .(1)若⼩红和爸爸的体重分别为400N和800N,⼩红站在距中央⽀点2m的⼀侧,爸爸应该在距⽀点多远处才能使⽊板⽔平平衡?(2)若⼩红和爸爸已经成功地站在⽊板上了,现在他们同时开始匀速相向⾏⾛,⼩红的速度是0.5m/s,爸爸的速度多⼤才能使⽊板⽔平平衡不被破坏?解析可以将⼩红对⽊板施加的⼒定为动⼒F1,爸爸对⽊板施加的⼒定为阻⼒F2,他们对杠杆施加的⼒分别跟各⾃的重⼒相等.根据F1l1=F2l2可以算出爸爸距⽀点的距离;设他们⾏⾛的时间为t,⼩红与爸爸⾏⾛的速度分别为v1、v2,那么⼩红的⼒臂为l1-v1t,爸爸的⼒臂为l2-v2 t,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建⽴⽅程可以求出爸爸的速度v2 .答(1)1m(2)0.25m/s.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杠杆原理的科学应用1. 杠杆原理的基本概念杠杆原理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描述了通过应用力或力矩在杠杆上产生平衡的原理。
杠杆由一个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其中一个力臂用于施加力,另一个力臂用于承受力或产生力矩。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施加力与承受力或力矩之积相等。
杠杆原理在物理学、工程学和机械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2. 杠杆原理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2.1 机械杠杆系统机械工程中常用的机械杠杆系统通过应用杠杆原理来放大力或力矩。
例如,起重机和挖掘机使用杠杆原理来提供更大的力量,以提升重物。
杠杆原理也用于设计各种工具和机械装置,如剪刀、钳子、螺旋千斤顶等。
2.2 原动机和传动系统杠杆原理在机械工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原动机和传动系统。
原动机是将能量转化为机械运动的装置,杠杆原理可用于设计和优化原动机的工作原理。
传动系统是用于传递力或功率的装置,在设计和调整传动系统时,杠杆原理可以提供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3. 杠杆原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3.1 目镜和望远镜光学仪器中的目镜和望远镜使用了杠杆原理来实现放大效果。
目镜中的物镜通过杠杆作用将远处的物体影像放大,使观察者能够清晰地看到物体的细节。
杠杆原理也应用于望远镜中,增加了视野和放大倍数。
3.2 电子仪器杠杆原理也在电子仪器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电子天平和电子称使用杠杆原理来测量和平衡物体的质量。
传感器和执行器也常使用杠杆原理实现物理量的转换和控制。
4. 杠杆原理在工程学中的应用4.1 结构工程在结构工程领域,杠杆原理被广泛应用于设计和优化桥梁、建筑物和其他结构。
通过合理运用杠杆原理,可以减少材料使用、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4.2 材料力学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力学行为的学科。
在材料力学中,杠杆原理用于分析和计算不同材料的强度、刚度和变形。
这种基于杠杆原理的分析方法对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
5. 杠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1 力量的调节杠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原理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原理是基于物理原理和力学原理。
根据力学原理,对于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杠杆的力矩总和必须为零。
力矩是由力对杠杆上的某个点产生的转动效果。
力矩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乘以力臂的长度,力臂是力作用点到杠杆旋转轴的垂直距离。
如果杠杆的力矩总和为零,则表示力的转动效果平衡,杠杆将保持静止。
具体而言,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表示为:
∑(力i x 力臂i) = 0
其中∑表示求和,力i表示各个作用在杠杆上的力,而力臂i表示对应的力作用点到旋转轴的垂直距离。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以推导出很多有关力和杠杆的关系,例如杠杆的乘积原理、力的平衡条件等。
需要注意的是,杠杆的平衡条件只适用于理想条件下的杠杆系统,即忽略摩擦力和非理想条件对杠杆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实际情况下的摩擦力和非理想条件,可能需要使用更复杂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条件及其应用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杠杆的平衡状态,会用简单的实验来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
并进一步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会判断杠杆的类型,知道杠杆使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来研究,并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分析杠杆类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从实验中探索、归纳、培养动手能力,体验探究较为复杂规律的过程与方法。
知道不同类型杠杆的不同用途。
教学重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研究杠杆类型的判断教学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研究能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释简单的问题实验器材杠杆和它的支架、钩码、尺、线、弹簧测力计等教学设计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杠杆的基本结构和杠杆五要素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找出杠杆平衡条件,并将该规律应用于生活中,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对杠杆进行分类,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教学过程中设计分组实验的环节,目的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并进一步掌握杠杆平衡条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知道杠杆省力或费力的原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让科学走向生活的目的。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你会用杠杆了吗?你知道杠杆在什么条件下会平衡吗?引出课题《杠杆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出示PPT1)(二)探求新知师:什么是杠杆平衡呢?生:……师: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我们就说杠杆处于平衡。
(出示PPT2)师:静止状态指杠杆静止在水平位置或静止在其他任何位置。
例:某一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此杠杆可能保持静止,可能处于匀速转动状态。
过渡:杠杆平衡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师演示)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分组实验:1器材:杠杆、支架、直尺、钩码、细线、弹簧测力计(弹簧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