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言地区分布
- 格式:pdf
- 大小:257.86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方言的地域特点与语言变化方言,是指语言的一种分支,由于地域、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于标准语的语言变体。
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国家,方言的分布更加丰富多样。
本文将探讨中国方言的地域特点以及其语言变化的现象。
一、华北方言华北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
华北方言的特点是音调平坦,发音咬紧,声调变化较少。
华北方言还有一个独特的现象是儿化音,即将韵母“er”发成“r”。
例如,“妈妈”在普通话中读作"māmā",而在华北方言中读作"mamr"。
此外,华北方言还保留了一些古代汉语的音素,如平水韵。
二、东北方言东北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
东北方言的特点是浑厚、豪放,并且语速较快。
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较大,常常被外地人难以理解。
东北方言中的语音特点是舌尖发音,声调变化多样,且有时会省略韵母。
例如,“好吃”在普通话中读作"hǎochī",而在东北方言中读作"ho chi"。
此外,东北方言还保留了一些满语和蒙古语的影响。
三、华东方言华东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
华东方言的特点是轻松、柔和,语速较慢。
相比于普通话,华东方言的韵母较多,而声调变化较少。
此外,华东方言还具有清、浊音的区别,以及入声的出现。
例如,在上海方言中,“大”读作"dà",而在普通话中读作"dă"。
值得一提的是,华东方言在现代汉语的标准化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华南方言华南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南地区,包括广东、福建、湖南、广西等省份。
华南方言的特点是腔调优美,音节轻柔。
与普通话相比,华南方言的声调变化多样。
例如,在广东方言中,“怎么样”读作"záméyong",而在普通话中读作"zěnmeyàng"。
汉语方言的分类与特点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它有许多不同的方言。
方言是指在地理上或社会上隔离的地区里讲的语言变体。
中国的方言种类非常多,按照语言学的分类方法,可以将汉语方言分为七大主要方言区:华北方言、东北方言、东南方言、西南方言、西北方言、中原方言和闽南方言。
下面将对这七个主要方言区的特点进行介绍。
1. 华北方言华北方言又称官话,是中国的标准语言,也是北京官话的代表。
华北方言主要包括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等地的方言。
它的特点是发音清晰、语调平缓。
华北方言的声调相对较少,辅音的发音比较硬,口语中常会出现儿化音。
2. 东北方言东北方言主要指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地区的方言。
这些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独特的特点。
东北方言的语音比较浑厚、粗犷,发音比较重。
同时,东北方言的词汇也相对独特,有很多特殊的方言词汇。
3. 东南方言东南方言主要包括福建、江苏、浙江和上海地区的方言。
东南方言的特点是发音较柔和,语调上升较快。
在词汇上,东南方言受到了闽南语和吴语等方言的影响,因此有很多特殊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4. 西南方言西南方言主要指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方言。
西南方言的特点是语音比较轻柔,发音轻快。
西南方言的词汇相对来说比较丰富,有很多特殊的词汇和方言短语。
5. 西北方言西北方言主要是指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地区的方言。
西北方言的特点是发音比较粗犷、较为清晰。
西北方言在词汇和语法上也有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
6. 中原方言中原方言主要指河南和河北地区的方言。
中原方言的特点是发音比较标准,语音比较清晰。
中原方言受到了官话的影响,因此与官话之间存在较大的相似性。
7. 闽南方言闽南方言主要指福建和台湾地区的方言。
闽南方言的特点是发音较为柔和,同时语音上升较快。
闽南方言的词汇和语法与官话存在较大差异,有很多独特的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
尽管汉语方言在发音、语调、词汇和语法上存在差异,但它们可以互相理解和沟通。
汉语方言丰富多样的特点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多元性的体现。
实用信息:中国到底有多少种方言中国七大方言概述1.北方话(简称:北语)2.广东话(简称:粤语)3.江浙话(简称:吴语):4.福建话(简称:闽语):5.湖南话(简称:湘语):6.江西话(简称:赣语):7.客家话(简称:客语):1、北方方言又称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份县市。
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几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几河南六省。
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份。
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份沿江地区。
2、吴方言吴方言又称江浙话或江南话。
过去以苏州话为代表,现今随着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使上海话使用的人口不断的增多,通晓上海话也逐渐多。
因此现今吴方言的代表乃是上海话。
通行地域主要是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南通小部份,上海及浙江大部份地区,可分为五个片:(1)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太湖片,通行地域:上海市、常州地区、杭州地区和宁波地区。
(2)以临海话为代表的台州片。
(3)以温州话为代表的东欧片。
(4)以金华话为代表婺州片。
(5)以丽水话为代表的丽衢片。
3、湘方言:湘方言又称湖南话或湖湘话。
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
湘方言从内部语音差异上看,又有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分别。
老湘语广泛流行于湖南中部宁乡、衡阳等地,新湘语流行于长沙、株州等大中城市中。
4、赣方言赣方言又称江西话、赣语或溪语。
以南昌话为代表,通行于江西省大部份地区以及福建西部、湖南省部份县市。
因历史上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多从江西为中转,家之地理上与江淮官话、湘方言、棚民话区接壤,就使江西省边缘地区深受其他方言影响,也导致赣方言自身特点被淡化。
方言七大分区介绍
方言七大分区介绍
方言指的是在语言的地域上分化出来的各种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特点的总称,而在中国,方言种类繁多,可以分为七大区域,它们分别是:
一、官话区
官话指的是北京话或者北方话。
它是中国官场里的官方语言,所以在官方场合使用非常频繁,被誉为中国国语。
二、南方片区
南方片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如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
南方片区方言种类繁多,每个方言又包含了很多的地方方言,但是这些方言之间互相有很大差别。
三、闽南片区
闽南片区指福建省福州、泉州、漳州、厦门等地的方言,属于南方片区方言的一种,但是闽南方言受到闽南地区海上贸易及移民的影响,吸收了不少外来的词汇和语言特点。
四、粤语片区
粤语片区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粤语是中国方言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言之一,而且有丰富的音乐和电影文化。
五、吴越片区
吴越片区位于本东南沿海地带,主要包括浙江省杭州、宁波、嘉兴等地,这些地区的方言在南方方言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吴语和越语在此
地区非常普遍。
六、湘赣片区
湘赣片区多指湖南省和江西省交界地区的方言,这些方言和南方片区
的方言不同,它们使用的词汇和语法都和北方语言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七、川黔片区
川黔片区指的是四川省、贵州省的方言,这个地区的方言使用很广泛,特别是川菜中使用的川渝方言更是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总体来说,中国的方言种类繁多,七大分区只是其中的概括,每个方
言又有着很多的变化和特点,具体的区分还需在学习方言的过程中慢
慢了解。
中国的地方方言有哪些?一、北方方言1. 官话官话是指汉字的标准读音,也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主要包括普通话和华北官话。
- 普通话是中国的标准语言,是广泛使用的一种方言,也是国家的官方语言。
它主要以北京话为基础,北方方言为主体,并融合了南方方言的部分特点。
- 华北官话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如河北、山西等地,它和普通话有着相似的特点,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2. 东北方言东北方言是指中国东北地区的方言,主要包括辽宁话、吉林话和黑龙江话等。
- 辽宁话以沈阳话为代表,语音和音韵上与普通话有较大区别,带有独特的东北特色。
- 吉林话以长春话为代表,与普通话相比,吉林话的语音和音调有所不同。
二、南方方言1. 粤语粤语是中国广东地区使用的一种方言,因为广东是中国的经济强省之一,所以粤语也广泛传播。
- 粤语音韵丰富,有六个声调,而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
2. 闽南语闽南语是中国福建地区和台湾地区使用的一种方言,主要以福州话和台湾话为代表。
- 闽南语和普通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是一种独特的方言。
三、西南方言1. 四川话四川话是中国四川地区使用的一种方言,因为四川人口众多,所以四川话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言。
- 四川话的语音独特,发音比较重,有自己的语法规则。
2. 贵州话贵州话是中国贵州地区使用的一种方言,贵州话发音独特,词汇丰富,有着自己的语法规则。
四、西北方言1. 陕西话陕西话是中国陕西地区使用的一种方言,它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是一种独特而有趣的方言。
2. 宁夏话宁夏话是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使用的一种方言,因为宁夏主要由回族人口构成,所以宁夏话带有强烈的回族文化特色。
综上所述,中国的地方方言繁多,这些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反映了中国各个地区的语言文化多样性。
方言的存在丰富了中国的语言体系,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交流和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文风情方面,学习和探索中国的地方方言将会带来更深入的体验。
话说中国七大方言区,客家方言区,方言区,闽方言区,其中,北方言区,还能够划出,东北方言区,中原方言区,北河言区,西北方言区,西方南方言区,按官方对方言细化解释。
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也叫官话方言,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作为代表,通行地域最广,占汉语通行区域的四分之三,使用人口最多,也占汉语使用人口的四分之三,达七亿多人。
北方方言内部一致性比较强,语法结构上差别较小,词汇方面的一致性也很强,语音方面的分歧也不是很大,从东北的满洲里到西南地昆明,直线距离约三千公里,从西北的酒泉到东南的南京,直线距离约两千公里,在这样大的范围内,互相通话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这样大面积范围内语言如此高度一致,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北方方言在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浊塞音、浊塞檫音声母,古代汉语中的这些浊音声母都变成了清音;辅音韵尾很少,只有舌尖前鼻音韵尾和舌尖后鼻音韵尾两个辅音韵尾;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入声消失。
根据特点,一般把北方方言分为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
2.吴方言吴方言主要通行在江苏南部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地区,代表点是上海话和苏州话,使用人口约七千万。
吴方言在语音方面的突出特点是:有一整套浊音声母浊塞音和浊塞檫音;没有舌尖后音声母;韵尾较少,普通话前鼻音韵尾一律读做后鼻音韵尾,普通话复韵母的韵尾脱落变成单元音韵母;有七-八个声调。
3.湘方言湘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大多数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在三千万以上。
主要的语音特点是:局部地区有比较完整的浊塞音、浊塞檫音和浊檫音声母;声母h、f不分;声母n和l混用;入声调没有塞音尾。
4.赣方言赣方言主要通行在江西省大多数地区和湖北省的东南角,以南昌话为代表,使用人口也在三千万以上。
赣方言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其它方言那样突出的特点。
从方言地图上看,赣方言处于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的四面包围之中,这种地理位置是汉语所有方言中最为独特的,正因为如此,赣方言受其它方言的影响很大,四面的界线非常不明显,与吴方言接近的地区,像吴方言,与闽方言接壤的地区像闽方言,与客家方言接触到地区又像客家方言,等等,以致有学者主张取消赣方言的独立,把它合并归属到周边不同的方言区。
中国有八大方言(新近又发现一种叫“平语”的语言,主要分布在广西一带)。
也有人把中国方言划为九大方言、十大方言。
其实,我们所说的“八大方言”、“九大方言”,甚至“十大方言”,都还只是国内的汉族方言,如果加上少数民族的语言,中国的方言还可以划得更多、更细。
一、北方方言习惯上称为“官话”。
有东北官话、西北官话、晋话、西南官话等。
以北京话为代表,包括长江以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四川、云南、贵州和湖北、湖南两省的西北部,广西北部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70 %以上。
在这方言区内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自然属于北方方言。
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属北方方言。
二、吴方言吴方言被誉为“吴侬细语”,以上海话为代表(一说以苏州话为代表)。
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份(镇江不在内)浙江省大部份。
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8.4%左右。
在这方言区内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自然属于吴方言。
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属吴方言。
三、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右。
在这个方言区内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属于湘方言。
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为湘方言。
四、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西省(东部沿江地带和南部除外)和湖北省东南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2.4%左右。
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赣方言。
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归类为赣方言。
五、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南部和北部,广西东南部,福建省西部,江西省南部,及湖南、四川的少数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4%左右。
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客家方言。
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为客家方言。
中国方言(全部介绍)
中国方言是华语的一种,是汉语的一种发展。
它从汉语的发展变形而来的字眼和发音,以及它自身的一些语言特质,使它们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也是我国众多方言的共同特征。
从地域上来说,中国方言主要分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东地区的方言、华北地区
的方言等,以及海外华人的方言。
华南地区的方言主要指广府话和客家话,这两种方言在华南地区分布广泛,被当地人
普遍使用,广府话广东广州一带最为流行,客家话又分为闽客、顺客、徽客、潮客四大别,其中闽客话、顺客话广泛运用,而潮客话属于濒临灭绝,因此比较稀少。
华中地区的方言主要包括湖南话、湖北话和河南话。
这三种话不仅肤浅丰富,而且口
音清晰,汉字读音也颇为精准,是我国重要的方言之一。
华东地区的方言有江苏话、浙江话、安徽话,这三种方言口音清晰,重音也特别明显,是当地讲话更加流畅的媒介。
东北话大家都知道,它重音比较重,语速比较快,是我国北方地区保存最好的话。
北京话同样重音比较重,口音也比较清晰,而且语调也比较特殊,很容易让人记住。
新疆的哈萨克话和维吾尔话也是中国十大著名的方言之一,属于古老的语言,口音比
较重,因此新疆的语言种类比较丰富。
这些全国方言之外,还有像上海话、四川话、重庆话、西藏话等也都是中国的普通话,当地居民普遍使用,是汉语语系各地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海外华人讲的华语也比较多,如新加坡台湾话、马来西亚华语、泰国华语等,
比较独特。
总而言之,中国方言有着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每种话语都有自身的特色和文化,让
人们在探索彼此的文化中有所体会。
我国七大方言区
1.官话,或称“官话方言”等:指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湖北大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北部、江西沿江地区、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所使用的母语方言。
官话大致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2.吴语,或称吴方言: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使用。
3.客家话,或称客家方言、客语:在中国南方的客家人中广泛使用,包
括广东东部、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广西东南部等地。
4.闽语,或称闽方言:在福建、海南、广东东部、菲律宾、台湾地区、新马等东南亚国家与其他海外的一
些华人中使用。
狭义的闽南语,即闽台片闽南话,闽南语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
广义的闽南方言还包括海南话、潮州话、浙南闽语等。
5.粤语,或称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在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和海外华人中被使用。
粤方言是汉语中声调最复杂的方
言之一,通常有九到十个左右。
同时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
6.湘语,或称湘方言:在湖南使用。
7.赣语,或称赣方言:主要用于江西大部、湖南东南部。
还有一些主要的方言区域,比如:1.晋语:在山西绝大部分以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等地使用.
2.平话:在广西的部分地区使用。
3.徽语:在安徽南部及赣浙苏部分毗邻地区使用。
摘自裴钰的人文悦读《国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方言要伟大复兴——寄国际母语日》国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方言要伟大复兴——寄国际母语日。
我国九大方言区的划分关于中国方言区的划分,有一首诗大概说明了这种情况:北话一共四大片,吴粤湘赣紧相联。
客家还有平和晋,闽话要分北和南。
下面就分别根据地域方言特点,对中国方言区的划分情况做一个简单介绍。
一、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其内部分为四片。
1、华北片:北京、东北、山东、河南为一个部分,或称为北方话。
也有将东北话分立一个次方言区的。
北京地区自古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和汉人混居的地方,唐代胡将安禄山就是据北京起兵的,五代后更是让于契丹族。
北京一带的方言是在辽、金、元时期,汉、满、蒙及其它游牧民族的语言混合而成的,这一时期变化较快。
明朝,其受南方汉语影响较大,相对稳定。
清军入关后,“疑ng、微v”声母消失,入声消失定型。
因此,北方方言是和古汉语差异最大的方言。
北方话不是高于其他方言的语言,其他方言也有普通话不能取代的文化功能。
普通话不是完美语言(事实上普通话是"人造语言",建国后在北京话基础上修改而成,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是说普通话的,但现在许多人都误解),所以才有赵元任殚精竭虑设计带入声国语的事情(民国)。
其语言特点是,最大特点是不保留入声;其他还有无全浊音,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但是没有唇鼻音“m”(混入了前鼻音),不能根据古汉语的声韵书籍推导读音,和南方汉语声韵体系差异大。
2、西北片:分布在西北地区。
3、西南片:分布在西南地区。
其语言特点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太分,原来带有“疑ng”声母,南部地区甚至有“n,l”不分、“f,h”不分以及“z,c,s”和“j,q,x”不分。
4、江淮片:分布在扬州、南京、盐城、镇江一带。
扬州城历史上遭到不下七次屠城和洗劫,近几次多是满蒙军队所为,其它江淮方言区情况大致如此。
所以,这个地区历史上是吴方言区,现在语言发生变化,成了江淮次方言区。
江淮次方言历史上曾经是明朝时期的官话。
其语言特点是“n,l”不分,带有入声,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也未必分。
二、吴方言,分布在苏南、浙江和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