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方言的地方分布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八大方言语系中国有八大方言(新近又发现一种叫“平语”的语言,主要分布在广西一带)。
也有人把中国方言划为九大方言、十大方言。
其实,我们所说的“八大方言”、“九大方言”,甚至“十大方言”,都还只是国的汉族方言,如果加上少数民族的语言,中国的方言还可以划得更多、更细。
一、北方方言习惯上称为“官话”。
有东北官话、西北官话、晋话、西南官话等。
以话为代表,包括长江以北,以上以下的沿江地带,、、和、两省的西北部,广西北部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70%以上。
在这方言区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自然属于北方方言。
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属北方方言。
二、吴方言吴方言被誉为“吴侬细语”,以话为代表(一说以话为代表)。
包括省长江以南、以东部份(不在)省大部份。
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8.4%左右。
在这方言区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自然属于吴方言。
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属吴方言。
三、湘方言以话为代表,分布在省大部份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右。
在这个方言区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属于湘方言。
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为湘方言。
四、赣方言以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省(东部沿江地带和南部除外)和省东南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2.4%左右。
此方言区何氏人的语言属于赣方言。
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归类为赣方言。
五、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省东部、南部和北部,广西东南部,省西部,省南部,及、的少数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4%左右。
此方言区何氏人的语言属于客家方言。
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为客家方言。
六、闽北方言以话为代表,分布在省北部和省的一部分,南洋华侨也有一部份人说闽北方言。
我国九大方言区的划分关于中国方言区的划分,有一首诗大概说明了这种情况:北话一共四大片,吴粤湘赣紧相联。
客家还有平和晋,闽话要分北和南。
下面就分别根据地域方言特点,对中国方言区的划分情况做一个简单介绍。
一、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其内部分为四片。
1、华北片:北京、东北、山东、河南为一个部分,或称为北方话。
也有将东北话分立一个次方言区的。
北京地区自古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和汉人混居的地方,唐代胡将安禄山就是据北京起兵的,五代后更是让于契丹族。
北京一带的方言是在辽、金、元时期,汉、满、蒙及其它游牧民族的语言混合而成的,这一时期变化较快。
明朝,其受南方汉语影响较大,相对稳定。
清军入关后,“疑ng、微v”声母消失,入声消失定型。
因此,北方方言是和古汉语差异最大的方言。
北方话不是高于其他方言的语言,其他方言也有普通话不能取代的文化功能。
普通话不是完美语言(事实上普通话是"人造语言",建国后在北京话基础上修改而成,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是说普通话的,但现在许多人都误解),所以才有赵元任殚精竭虑设计带入声国语的事情(民国)。
其语言特点是,最大特点是不保留入声;其他还有无全浊音,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但是没有唇鼻音“m”(混入了前鼻音),不能根据古汉语的声韵书籍推导读音,和南方汉语声韵体系差异大。
2、西北片:分布在西北地区。
3、西南片:分布在西南地区。
其语言特点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太分,原来带有“疑ng”声母,南部地区甚至有“n,l”不分、“f,h”不分以及“z,c,s”和“j,q,x”不分。
4、江淮片:分布在扬州、南京、盐城、镇江一带。
扬州城历史上遭到不下七次屠城和洗劫,近几次多是满蒙军队所为,其它江淮方言区情况大致如此。
所以,这个地区历史上是吴方言区,现在语言发生变化,成了江淮次方言区。
江淮次方言历史上曾经是明朝时期的官话。
其语言特点是“n,l”不分,带有入声,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也未必分。
二、吴方言,分布在苏南、浙江和上海。
汉语方言七大类
1.官话:官话是中国现代标准汉语的基础,北京话是其代表方言之一。
官话在明清时期成为中国官方语言,其流行范围逐渐扩大,成为今天全国通用的语言。
2. 湖南话:湖南话是中国南方方言的代表之一,也是汉语方言中的主要分支之一。
湖南话在湖南省及周边地区广泛使用,包含多种方言亚类。
3. 粤语:粤语是中国南方方言的另一种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及周边地区。
粤语有着自己独特的发音、语法和词汇,是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的主要方言。
4. 客家话:客家话是中国南方方言的另一大分支,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省份。
客家话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渊源,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之一。
5. 吴语:吴语是中国东南方言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
吴语有着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是中国文化名城苏州和杭州等地的代表语言。
6. 河南话:河南话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代表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及周边地区。
河南话有着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四川话:四川话是中国西南方言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及周边地区。
四川话有着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是川渝文化的代表之一。
中国各地方言岛
一、百色市区。
百色大部分人口使用壮话,市区要通行白话,也就是粤语。
二、南平市主要通行的是闽北方言,延平区却讲北方官话。
三、贵港市讲白话(粤语浔邕片),在贵港市港南区则主要通行的是客家话。
贵港市平南县说闽南语。
四、苏州市属吴方言区,吴江区菀坪镇却讲河南话。
五、陕西安康市讲西南官话,但是汉滨区牛蹄镇讲赣语。
六、成都市讲四川话,在成都市东北部的龙潭寺附近讲客家话。
七、台湾省讲闽南语,在台湾最南端的肯垦丁镇讲客家话。
八、赣州市区和信丰县城讲客家话,周围的乡镇和村庄的农民讲客家话。
九、陕西西安市铁路以北讲河南话,宝鸡市区讲河南话,沿着陇海铁路不少城市讲河南话,而周边区域讲西北方言。
十、杭州市区。
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西湖区和江干区五个区的交界处,使用翼鲁官话(当地叫杭州话),除此之外普遍都用吴话。
十一、香港北区北部和深圳盐田区的交界处,讲客家话,周围都是讲粤语。
十二、天津附近普遍通行翼鲁官话,但市区独立讲天津话,天津话起源于明朝安徽士兵驻扎,与安徽部分地区相近。
中国方言地理分区时间: Thu Jul 8 21:26:45 2004点击: 3【以下文字转载自Geography 讨论区】【原文由buzhang 所发表】(1)北方方言(即官话)北方方言占汉族总人口的3/4,分布在北南文化线(通州县东-南通市东-长江-靖江县北-长江-镇江市东-丹阳县西-金坛县西-溧阳县西-溧水县南-高淳县北-广德县-郎溪县-宣城市-芜湖县北-繁昌县-南陵县东-铜陵县-铜陵市东-青阳县东南-石台-北-彭泽县-湖口县南-九江市南-瑞昌市-长江-黄石市-武汉市南-长江-临湘县-常德市-沅江-怀化市-靖州县-通道县-永州-郴州-桂林东-贺州-柳州南-河池南-百色)以北的全部汉族居住区。
官话一般分为六大区,即北方官话、秦晋方言、兰银官话、中原官话(中部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北方官话内部又分为胶辽官话、冀鲁官话、北京官话、东北官话。
胶辽官话分布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冀鲁官话分布在河北省、山东省西部、内蒙古宁城县;北京官话分布北京、河北省北部、内蒙古赤峰市;东北官话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西周分封燕国之前,北京居民操阿尔泰语系蒙古语组东胡语支。
后来由于燕国的建立和强大,东胡大部分被驱逐,北京开始操关中周族语言(一种原始汉语方言,与黄帝炎帝语言类似)。
此后,北京也一直是汉族、蒙古语组诸民族(乌桓、鲜卑、契丹) 杂居,于是北京官话的东胡烙印逐渐显现,关中色彩则逐渐淡化。
辽金元时代,大量少数民族以北京为首都并驻兵移民,时间长达430年,汉语北京官话加深了与阿尔泰语系的接触,并加强了与东北官话的联系,与汉语中原官话反而在政治上完全分离,处于开放环境中的北京官话发展迅速,成为方言内部分歧最小,语音结构最简单、保留古音最少的汉语方言,时称元大都话,成为现代北京官话的源头。
明朝收复北京后,移民130多万各地的汉族人到残破的北京,由于当时汉族人来源不一,汉族移民们都使用已占少数地位的北京汉族土著所使用的元大都话作为通用语言,元大都话与现在的北京官话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
中国十大汉语方言区,看看你属于哪个区
多元并存的“中国好声音”
据统计,我国有130余种语言,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多语言国家,汉语作为使用最多的语言,又有普通话和方言之分。
社科院编纂的《中国语言地图》把汉语方言分为10区,即官话区、粤语区、吴语区、客语区、闽语区、湘语区、赣语区、晋语区、徽语区、平话区。
各方言区内部也可进一步细分。
同一文字,不同声音
受地理阻隔、人口迁徙等因素影响,各方言间差异众多。
即便是同一方言,其内部差异也大于一些欧洲的不同语言。
以“我爱你”为例,同一意义在不同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表达。
方言与普通话穿越千年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方言之间的分歧就已经相当明显。
《礼记》记载“五方之民,言语不通”。
试想,如果儒家一口吴语、法家一口湘语,如何唇枪舌战?为促进交流,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曾以“雅言”为通用语言。
从先秦的雅言、两汉的通语、宋明的官话、清末的国语再到如今的普通话,方言不断发展的同时,通用语言的规范也持续进行。
方言特有的“味道”会消失么
数据统计,全球每14天,就有一种语言消亡。
至于我国众多的方言,也有小部分因无人使用,而处于遗忘与消失的边缘。
我国推广普通话已有60年,在此进程中,方言的使用状况如何?
根据对上海本地学生的调查,学生基本掌握了普通话和上海话的双言能力,但随着年龄减小,上海话的使用比例逐渐降低。
汉族民系1、北方民系北京方言、东北方言、胶辽方言、冀鲁方言、河南方言(中原方言东部)2、西北民系兰银方言、山西方言(晋语)、关中方言(中原方言西部)3、江淮民系江淮方言4、西南民系西南官话,又称为上江官话,是流行于中国西南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广西等地以及邻近的湖南省西部、陕西省南部、缅甸果敢的主要语言,在老挝、越南等地也有部分华人使用。
西南官话在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具有官方地位,是仅有的3个具有官方地位的汉语分支之一。
5、江浙民系吴语、徽语6、江右民系江右人,即为江右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汉族民系之一。
是中国南方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福建等本地族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右民系以赣语为母语,分布于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福建等地区,以赣江、瓦子角、瓦屑坝、抚河流域、吉泰盆地同迁的汉人为民系认同,有着自己独特文化、语言、风俗、建筑风格的汉族民系。
江右人是东南汉族的主要族群之一。
分布地域相当广大,今天主要居住于湘东和闽西北、鄂东南、皖西南和湘西南等地区。
”江右人为古代中原人和赣地先民的融合体。
江西境内的赣语区主要分布于赣北、赣中、赣东、赣西一带,面积和人口占全省的四分之三,是江西境内第一大汉语方言。
包括南昌市及所辖的南昌县、新建、安义、进贤;九江的湖口、星子、都昌、德安、永修、武宁、修水、彭泽、瑞昌;宜春市及所辖的丰城、樟树、高安、奉新、靖安、宜丰、上高、万载;新余市及所辖的分宜;萍乡市及所辖的莲花、芦溪、上栗;景德镇市及所辖的乐平;上饶的铅山、横峰、弋阳、万年、鄱阳、余干;鹰潭市及所辖的贵溪、余江;抚州市及所辖的东乡、崇仁、宜黄、乐安、金溪、南城、黎川、资溪、南丰、广昌;吉安市及所辖的吉安县、吉水、峡江、新干、永丰、泰和、安福、永新、井冈山、遂川、万安。
此外,赣语还分布在湖南东部,包括岳阳市市区、临湘市和岳阳县、平江县华容县的部分,长沙市的浏阳,株洲市的醴陵市、攸县、炎陵县和茶陵县,衡阳市的耒阳市和常宁市,郴州市的永兴县、安仁县和资兴市,邵阳市的洞口县以及绥宁和隆回的北部等等;[1]福建省的邵武、光泽、建宁、泰宁;湖北省东南部通城、蒲圻、崇阳、通山、阳新、咸宁、嘉鱼、大冶;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地区的望江、东至、宿松、怀宁、太湖、潜山、岳西、桐城等;浙江省西部的某些地区。
中国八大官话,有你的家乡话吗?官话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内部一致性较高。
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5%。
官话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一般可以分为八个次方言: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
下面就依次介绍一下这八种官话。
1.东北官话东北官话即东北话,是汉语官话的一个分支,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全境,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河北省东北部。
170多个市县旗,使用人口约1.2亿。
东北官话细分可分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每片又可分为几小片。
东北官话相当接近普通话(北京话与普通话之间则有相当明显的区别:过多的儿化音、北京话特有的方言词等等)。
外地人印象中的东北话其实往往是东北一些地区的“东北话”。
虽然东北各地的口音腔调有些许不同,但这种不同只是“东北味儿”的深浅有无,并没有词汇用语的不同,也没有较大的变音变声。
听说东北方言是这样的?2.西南官话西南官话,亦称上江官话,是汉语官话方言的一种。
西南官话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等省市,此外广西、湖南、陕西、江西等省市区及东南亚北部部分地区也有分布。
西南官话下分6个片22个小片,使用人口超过2.7亿,是官话方言里分布范围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区。
西南官话在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具有官方地位,是仅有的3个具有官方地位的汉语分支之一。
3.冀鲁官话冀鲁官话亦名北方官话,是汉语官话方言的一个分支,分布于河北省大部、天津部分地区(除武清区及市区、塘沽、东郊、西郊、南郊部分外全部地区)、河南省北部、山东省西部以及北京市平谷区、山西省广灵县和内蒙古宁城县,使用人口约9000余万。
大致可分为三个片:保唐片、石济片、沧惠片。
可再细分为十二个小片。
济南话作为代表方言,也十分有特色:4.北京官话北京官话,是官话的一个分支,虽名称中有“北京”二字,但并非北京话,更准确的说北京官话是热河地区的方言,主要分布于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廊坊市、涿州市,内蒙古赤峰市,辽宁省朝阳市、葫芦岛市建昌县、阜新市部分地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国方言地理分区时间: Thu Jul 8 21:26:45 2004点击: 3【以下文字转载自Geography 讨论区】【原文由buzhang 所发表】(1)北方方言(即官话)北方方言占汉族总人口的3/4,分布在北南文化线(通州县东-南通市东-长江-靖江县北-长江-镇江市东-丹阳县西-金坛县西-溧阳县西-溧水县南-高淳县北-广德县-郎溪县-宣城市-芜湖县北-繁昌县-南陵县东-铜陵县-铜陵市东-青阳县东南-石台-北-彭泽县-湖口县南-九江市南-瑞昌市-长江-黄石市-武汉市南-长江-临湘县-常德市-沅江-怀化市-靖州县-通道县-永州-郴州-桂林东-贺州-柳州南-河池南-百色)以北的全部汉族居住区。
官话一般分为六大区,即北方官话、秦晋方言、兰银官话、中原官话(中部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北方官话内部又分为胶辽官话、冀鲁官话、北京官话、东北官话。
胶辽官话分布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冀鲁官话分布在河北省、山东省西部、内蒙古宁城县;北京官话分布北京、河北省北部、内蒙古赤峰市;东北官话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西周分封燕国之前,北京居民操阿尔泰语系蒙古语组东胡语支。
后来由于燕国的建立和强大,东胡大部分被驱逐,北京开始操关中周族语言(一种原始汉语方言,与黄帝炎帝语言类似)。
此后,北京也一直是汉族、蒙古语组诸民族(乌桓、鲜卑、契丹) 杂居,于是北京官话的东胡烙印逐渐显现,关中色彩则逐渐淡化。
辽金元时代,大量少数民族以北京为首都并驻兵移民,时间长达430年,汉语北京官话加深了与阿尔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系的接触,并加强了与东北官话的联系,与汉语中原官话反而在政治上完全分离,处于开放环境中的北京官话发展迅速,成为方言内部分歧最小,语音结构最简单、保留古音最少的汉语方言,时称元大都话,成为现代北京官话的源头。
明朝收复北京后,移民130多万各地的汉族人到残破的北京,由于当时汉族人来源不一,汉族移民们都使用已占少数地位的北京汉族土著所使用的元大都话作为通用语言,元大都话与现在的北京官话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
中国地区方言简介(小Y,转自天涯)中国有八大方言(新近又发现一种叫“平语”的语言,主要分布在广西一带)。
也有人把中国方言划为九大方言、十大方言。
其实,我们所说的“八大方言”、“九大方言”,甚至“十大方言”,都还只是国内的汉族方言,如果加上少数民族的语言,中国的方言还可以划得更多、更细?1,北京语系,使用区域:北京市,以及北京附近一带。
非常容易懂。
交流普遍,最相近普通话。
代表:北京。
2,东北语系,使用区域:东北三省,内蒙古东北部。
非常容易懂。
非常相近普通话。
代表:沈阳。
3,华北语系,使用区域:山东,河北,河南,皖北,苏北连云港,徐州,宿迁,辽宁大连等地,比较容易懂,比较相近普通话。
代表:济南,郑州。
4,西南语系,使用区域: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西部,湖南,湖北。
基本容易懂。
类似普通话,语调有别于普通话。
代表:成都,重庆。
5,西北语系,使用区域:山西,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西北部。
基本能懂,近普通话。
6,吴语系,使用区域:上海,杭州,宁波,湖州,金华,台州,绍兴,苏州,无锡,南通,常州,舟山,基本不相似普通话,一般难懂。
代表:上海,宁波。
7,粤语系,使用区域:广东,广西东部,北部,海南部分,香港,澳门,根本不相似普通话,属于南方语系代表之一。
比较难懂。
代表:广州,香港。
8,客家语系,使用区域:江西,福建西北部,浙江西南部,温州小部,不类似普通话,非常难懂。
代表:客家人。
9,闽语系,使用区域:福建,台湾,温州南部,台州玉环部分,浙西南小部。
根本不类似普通话,很难懂。
代表:福州,台北。
10,温州语系,使用区域:温州三区,瑞安,平阳大部,苍南小部,永嘉,乐清,文成,洞头小部,丽水青田小部,台州玉环小部。
最不相似普通话,最难懂。
代表:温州。
以上是搜集到的方言特点汇总,下面将列举各种方言的实际用法:北京话:“今儿爷就站这儿了,你丫动我一试试。
别看你丫个儿不小,x急了老子拿板砖hai(一声)你丫挺的!”天津话:“近儿我揍赞借害儿了,你动我一四四,甭看泥葛大,必急了我自接那钻头拍泥脑袋!”山东话:“今日老子窝就站遮泥,泥赶招呼窝时时,甭看泥掌地镐,惹毛撩窝拿块半头专横你头上!”山东威海话:“今日老子就站遮,泥赶渣呼试试,别看泥掌地镐,惹窝火了拿砖头冒你头上!”山东烟台话:“劲儿个俺都咱儿介行(三声)了,恁(三声)敢攒七俺哥修子头儿四(二声)四。
现代汉语“八大方言”的地区分布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是全民语言的分支。
方言从属于全民语言,因为它没有独立的词汇和语法体系。
方言虽然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词汇也有所不同,但是,全民语言居于主导地位,方言服从于全民语言。
老北京民居现代汉语包括八个比较大的方言,俗称“八大方言”,其主要分布情况如下:一、北方方言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辖有华北方言、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官话、下江官话等几种方言。
东北雪景分布地区包括长江以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四川、云南、贵州和湖北、湖南的西北部,以及广西北部一带。
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以上。
二、吴方言吴方言俗称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分布地区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不包括镇江),以及浙江省的大部分。
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8%以上。
老上海石库门三、湘方言湘方言俗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地区在湖南省除北部接近长江一带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5%。
洞庭夕照四、赣方言赣方言俗称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西省(东北沿江地区和南部除外),以及湖南省东部一带。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2.4%。
国画滕王阁五、客家方言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南部和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福建省西部,江西省南部。
广东岐江河风光湖南、四川两省也有少数地区说客家话。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4%。
六、闽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地区为福建省北部、台湾省也有部分地区说福州话。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1.2%。
七、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广东省东部和海南省的一部分,以及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
南洋华侨不少人说闽南话。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
福建民居八、粤方言俗称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
南洋及其他国家的一些华侨,也大半说广东话。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5%。
“汉语七大方言区”汇总
一、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是汉民族共同的基础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
又分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西南和江淮等四个方言。
二、吴方言
分布在上海,江苏及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以苏州话为代表。
三、湘方言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
四、赣方言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南昌话为代表。
五、客家方言
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福建西部,江西东南和广西南部,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
客家方言被学术界称为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
六、闽方言
跨越四省,包括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广东省东北部和浙江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台湾省大部分汉人居住区。
七、粤方言
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中部,南部和广西的东部,南部以及港澳地区,以广东话为代表。
解放后,国家推广普通话,其含义是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
北方方言,也称官话方言,就是广义的北方话。
通行地区非常广大:长江以北各省全部汉族地区;长江下游镇江以上、九江以下沿江地带;湖北省除东南角以外的全部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和湖南省西北角地区;云南、四川、贵州三省的汉族地区。
使用人口64000万以上。
吴语,又称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
在中国分布于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使用人口约八千万。
湘语,又称湘方言或湖南话,属汉藏语系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湖南省相当部分地区、临近湖南的重庆市和广西部分地区;以长沙话和双峰话为代表。
赣语又称江右语或江西话,是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的一门声调语言,主要通行于江西、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部等地区,客家话:主要集中在粤东、闽西、赣南交界的赣闽粤客家地区,并被广泛使用于中国南方、台湾、马来西亚及一些华人社区。
闽南语:如厦门话。
除了台湾省以外,广东省的潮汕、雷州半岛、海南岛,江苏,浙江的温州,台州等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的许多侨胞也使用闽南方言
闽北语: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方言,分布于建瓯、建阳、崇安、浦城、松溪、政和六县,
粤语:中国广东、广西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以及北美、英国和澳大利亚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