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 格式:ppt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34
第⼗章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第⼀节法律解释 ⼀、法律解释的含义 (⼀)法律解释的概念 法律解释是指⼀定的⼈或组织对法律规定含义的说明。
法律解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法律解释的对象是法律规定和它的附随情况。
2.法律解释与具体案件密切相关。
3.法律解释具有⼀定的价值取向性。
(⼆)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法律解释的必要性是由法律调整的特殊性及其运作的规律所决定的。
⾸先,法律解释是将抽象的法律规范适⽤于具体的法律事实的必要途径。
其次,法律解释是寻求对法律规范的统⼀、准确和权威的理解和说明的需要。
再次,法律解释是弥补法律漏洞的重要⼿段。
最后,法律解释是调节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的发展变化之关系的媒介。
⼆、法律解释的分类 (⼀)正式解释与⾮正式解释 法律解释由于解释主体和解释的效⼒不同可以分为正式解释与⾮正式解释两种。
正式解释,通常也叫法定解释,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的解释。
正式解释有时也称有权解释。
根据解释的国家机关的不同;法定解释⼜可以分为⽴法、司法和⾏政三种解释。
⾮正式解释,通常也叫学理解释,⼀般是指由学者或其他个⼈及组织对法律规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约束⼒的解释。
是否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是区别正式解释与⾮正式解释的关键。
(⼆)字⾯解释、限制解释与扩充解释 根据解释尺度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限制解释、扩充解释与字⾯解释三种。
(1)限制解释。
这是指在法律条⽂的字⾯含义显然⽐⽴法原意⼴时,作出⽐字⾯含义窄的解释。
(2)扩充解释。
这是指在法律条⽂的字⾯含义显然⽐⽴法原意窄时,作出⽐字⾯含义⼴的解释。
(3)字⾯解释。
这是指严格按照法律条⽂字⾯的通常含义解释法律,既不缩⼩,也不扩⼤。
三、法律解释的⽅法 法律解释的⽅法是解释者在进⾏法律解释时为了达到解释的⽬标所使⽤的⽅法。
(⼀)⽂法解释 ⽂法解释是指对法律条⽂的语法结构、⽂字排列和标点符号等进⾏分析,以便阐明法律的内容和含义。
司法考试法理学知识点: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司法考试法理学知识点: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导语:试卷四中,法理学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几年往往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宪法、行政法等结合起来考查,所占分值与前三卷总计分值基本持平。
因此,对于法理学,考生应当在掌握重点的基础上,特别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
1.《立法法》的四十二条,需要法律解释的情况,及四十三条法律解释的提案主体(两央、两高、两委)。
2.分类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分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法律解释的方法(重点)①文义解释和立法者的目的解释是使法律使用者在做法律决定时严格受制于制定法,相对于其他解释方法这两种解释方法使法律适用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得到最大可能的保证。
②历史解释和比较解释容许法律适用者在做法律决定时可以参酌历史法律经验和其他国家或社会的法律经验。
③体系解释有助于维护特定国家法律秩序的统一,从而保障法律适用的一致性。
④客观目的解释可以使法律决定与特定社会的伦理与道德要相一致,从而使法律决定具有最大可能的正当性。
4.法律解释方法的.位阶(1)在具体的情景下按照不同的法律解释方法对同一个法律规定进行解释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解释结果,这种结果的出现导致了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
消除这种不确定性的方法是在各种法律解释之间确立一个位阶关系。
(2)现在大部分法学家都认可下列位阶: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立法者的目的解释→历史解释→比较解释→客观目的解释(3)上述位阶关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具体案件中可能会有不同。
但是法律人在推翻上述位阶所确定的各种方法之间优先性关系时,必须要予以充分论证,即只有存在更强理由的情况下,法律人才可以推翻那些有限性关系。
5.法律推理:法律推理的基本方法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设证推理。
演绎推理:从一般到个例;归纳推理:从个例到一般,主要是英美法系;类比推理:从个例到个例,一般用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形;设证推理:从已知的规律和已知的特殊到未知的特殊。
法律方法的名词解释法律方法是指在法律实践中,为解决法律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的方法、手段和程序。
它涵盖了法律实施、解释、审判和运用的过程,是确保法律权威、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详细解释法律方法的各种名词。
一、法律规范归纳方法法律规范归纳方法是通过对具体法律事实、法律关系进行整理、概括和总结,提炼出法律规范的普遍性规律和原则。
它包括搜集法律材料、分析法律规范、提出法律原则等步骤。
通过法律规范归纳方法,可以为判断具体案件适用哪条法律提供指导,进而保证法律的公正和统一。
二、法律解释方法法律解释方法是指通过对法律规范的解释,确定法律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它有包括文本解释法、历史解释法、系统解释法、目的解释法和精神解释法等不同方法。
法律解释方法可以帮助法官和实施者理解法律的具体含义,保证法律的正确理解和适用。
三、法律推理方法法律推理方法是通过对事实和证据进行分析和运用,从而得出法律结论的方法。
它包括逻辑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多种方法。
法律推理方法在法律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帮助法官和律师确定案件事实和证据的真实性、确定适用的法律规范,从而保证法律的公正和合理。
四、法律寻求方法法律寻求方法是指在处理法律事务时,律师或法官通过搜集法律信息、查找法律资料,以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
它包括法律检索、法律咨询、法律研究等环节。
法律寻求方法对于解决疑难法律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和依据。
五、法律逻辑方法法律逻辑方法是指在法律推理和论证过程中,运用逻辑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和论证,以保证法律思维的严密性和正确性。
法律逻辑方法包括事实判断、法律推理、论证和辩证等环节。
通过运用法律逻辑方法,可以理清法律问题的思路,保证法律决策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六、法律比较方法法律比较方法是将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形成对比法学的研究成果。
法律比较方法有利于了解国际法律的发展和差异,有助于吸收外部经验,为我国法律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
1、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和法律属性的行为。
2、法的渊源:指法的形式意义上的渊源。
即法律规范的创作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
3、义务:是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受动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
4、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有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5、立法:也称“法的制定”。
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及其它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即法的立、改、废活动。
6、立法解释:指有权制定法律、法规的国家权力机关或其常设机关对其制定的法律法规所作的解释。
7、法律解释:是对特定法律规定的含义和内容的说明。
8、系统解释:是对法律的具体条文与其它法条联系起来,或与其所属的法律制度、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相联系,系统地理解和说明法律规定地内容和含义。
9、司法解释: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对司法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法律法规问题所作的解释。
10、限制解释:是指为了符合立法原意,对法律条文所进行的窄于其字面含义的解释。
11、学理解释:指较权威的法学著作或法学家在学术研究、法学教育和法制宣传中对法律的解释。
12、行政解释: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的其他法律的具体应用问题和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规进行的解释。
13、逻辑解释:即遵守思维的基本规律,按照形式逻辑的方法并揭示法律规定的含义。
14、扩充解释:是为了符合立法原意,对法律条文所进行的广于其字面意义的解释。
15、字面解释:是指严格按照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所进行的解释。
既不扩大,也不缩小。
16、形式推理:是按照形式逻辑的规律,运用演绎、归纳和类推的方法决定案件。
不针对思维的实质内容,只强调思维形式的正确。
17、辩证推理:是对各种价值、利益、政策进行的综合平衡和选择。
法官要从法律的价值、目的和作用,法律的基本原理,国家和执政党的政策,社会公德考虑出发,选择或创立一个适当的规范,填补法的空白。
法理学第九章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第九章、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一、法律解释法律解释的含义:对法律规定的含义的说明①对象是法律规定及其附随情况②与具体案件密切相关③有一定价值取向法律解释的必要性:①将抽象的法律规范用于具体的法律事实的必要途径②是法律规范统一准确权威的要求③弥补法律漏洞④调节法的稳定性与社会发展变化之关系的媒介法律解释的分类:①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②字面解释、限制解释、扩张解释法律解释方法1)文法解释: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2)逻辑解释:采用形式逻辑方法分析法律结构,求得对法律的正确理解3)历史解释:通过研究有关立法的历史资料或从新旧法律的对比中了解法律的含义4)系统解释: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5)目的解释: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系1)立法解释:归于人大常委会,4高及地方人大常委会可提出法律解释要求2)行政解释:对不属于审判和检查工作中的法律具体应用以及对自己制定的法规的解释3)司法解释:最高司法机关,即最高院和最高检对司法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二、法律推理法律推理是指以法律与事实两个已知判断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律适用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
法律推理可以按其方法分为形式推理和辩证推理其特征表现为:①它是法律适用中的一种思维活动②它以法律与事实为两个已知的判断作为推理的前提③运用多种科学的方法和规则进行④其目的是为法律适用结论提供正当理由形式推理:①演绎、②归纳、③类推p502辩证推理p503。
第十八章法律解释、法律推理和类推第一节法律解释重点问题1.法律解释的概念2.法律解释的必要性3.法律解释的历史发展4.法律解释的分类5.法律解释的方法6.我国法律解释的体制与特征一、法律解释的概念1.法律解释即对法律条文所表述的法律规范的内容、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等的理解和说明。
2.法律解释的主体是未作限定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其对象是广义的法律文本。
3.本书不主张狭义的法律解释的概念,认为所谓狭义的法律解释只是法律解释的一种,承认狭义的法律解释的概念,容易引起理论和实践的混乱。
二、法律解释的必要性法律调整的特殊性及其运作规律决定了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1.法律解释是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2.法律解释是将抽象的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的法律事实的必要途径。
3.法律解释是建立对法律规范的统一、准确和权威的理解和说明的需要。
4.法律解释是弥补法律漏洞的重要手段。
5.法律解释是调节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发展变化之关系的媒介。
三.法律解释的历史发展法律解释具有悠久的历史。
1.中国古代的法律实践中很早出现的法律解释活动,秦墓竹简中的《法律答问》、汉代的律学、唐代的《永徽律疏》等是我国古代法律解释的典范。
2.在西方,古罗马时期就出现了一个职业的法律家集团进行广泛而系统的法律解释活动,代表作是查士丁皇帝的《学说汇篡》。
3.源于十一世纪末的注释法学罗马法在欧洲大陆的传播甚至西方近现代法学的产生都有重要意义。
4.17至19世纪欧洲法典化和概念法学的盛行,法律解释一度衰落。
5.20世纪以来,由于社会和法观念的发展,法律解释的意义和作用再度受到重视。
四、法律解释的分类五、法律解释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六、我国法律解释的体制与特征(一)我国的法律解释体制我国的法律解释体制是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主体的各机关分工配合的法律解释体制:1.凡关于法律、法令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或用法令加以规定。
法理学司法考点之法律推理下法律推理是从一定的前提中,以法律和法学中的理或理由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推论规则或规律,为法律适用提供正当性证明的逻辑思维活动。
面由店铺为你介绍法律推理的相关司考考点。
法理学司法考点之法律推理(一)法律推理的涵义:法律推理就是在法律论辩中运用法律理由的过程。
或者说,是人们在有关法律问题的争议中,运用法律理由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法律推理的特点:1.法律推理是一种寻求正当性证明的推理。
法律推理的核心主要是为行为规范或人的行为是否正确或妥当提供正当理由。
法律教育网法律推理所要回答的问题主要是:规则的正确涵义及其有效性的问题,行为是否合法或是否正当的问题,当事人是否拥有权利、是否应有义务、是否应负法律责任等问题。
2.法律推理要受现行法律的约束。
3.法律推理是一种实践理性。
(三)法律推理的意义:一般认为与实现司法公正有密切关联:(1)法律推理的规则与司法公正的要求是一致的;(2)法律推理的目标与司法公正也是一致的;(3)法律推理是法治国家的要求;(4)法律推理是通过职业自律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方法;(5)通过法律推理来保证裁判公正。
(四)法律推理的类型有两大类:一是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演绎推理,也叫三段论的推理方式,是从一个共同概念联系着的两个性质的判断(大、小前提)出发,推论出另一个性质的判断(结论)。
从哲学上来说,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在法律适用过程中运用归纳推理的典型是判例法制度。
二是辩证推理。
演绎推理是大前提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辩证推理是实质上的推理,实际价值取向上的推理。
1)辨证推理的涵义以及需要辨证推理的场合辨证推理,即侧重对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的实质内容进行价值评价或者在相互冲突的利益间进行选择的推理。
在出现疑难案件的场合就需要辨证推理。
疑难案件是指有关审理案件的法律规定难以确定或有关法律规定与案件事实都难以确定的的案件。
司考法理学冲刺: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司考冲刺: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2014年正在进行中,法理学是复习的重点,为考生整理了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讲义,希望能够对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精彩链接:一、法律解释1.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或组织对法律规定的说明;1法律解释的对象是法律规定和它的附随情况;2法律解释与具体案件密切相关;3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4法律解释受解释学循环的制约;2.法律解释的种类: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即学理解释;字面解释、限制解释与扩充解释;一是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正式解释一般称为法定解释,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有约束力的解释;非正式解释也叫学理解释,没有法律上的效力;二是字面解释、扩充解释、限制解释;这是根据解释尺度而进行的分类,字面解释比较好理解,限制解释就是比原意要窄,扩充解释就是比原意更宽,比如,婚姻法里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这个“父母”、“子女”都要作一限制解释,前一个子女应该是未成年子女,后面的父母应该是无劳动能力、失去自己生活来源的父母;3.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第一,文义解释,也称文法解释、文理解释,即依照文法规则分析法律的语法结构、文字排列和标点符号等,以便准确理解法律条文的基本含义;一文义解释集中在语言上;第二,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对某一法律规范产生、修改或废止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历史条件的研究作出的说明,同时将新的法律规范同以往同类法律进行对照、比较,以阐明法律的意义;强调依据立法史料,探求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所依据的事实、情势、目的等来探知立法者意思;比如说我们现在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当时制定的时候为什么要规定那一条,当时我们国家为什么不规定取得时效,我捡到一个东西,我藏了五年,这该归我了吧,为什么民法通则不规定这些东西,那很多东西都要从历史角度来考虑;当然有些东西是从文化角度来进行考虑的,发现有很多制度在中国缺乏道德基础,比如拾金不昧,从物的效用角度上讲,最大限度利用物的价值的角度上,规定取得时效,捡到一分钱,藏到口袋里,过了二三天就是我的,但这在中国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捡到东西大家都是很尴尬,又怕别人来找我,又不敢踏实用;第三,体系解释;这也称系统解释,是指从某一法律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的联系,以及它在整个法律体系或某一法律部门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联系其他规范来说明规范的内容和含义;这主要考虑到这个条文、整部法律在整个法律体系的位置,比如这条文是在刑法的总则部分还是在刑法的分则部分,在刑法的分则部分它又是在哪个章里面;第四,目的解释;目的解释是指从法律的目的对法律所做的说明,根据立法意图,解答法律条款;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这一解释属于目的解释;4.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第一个立法解释,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我们的立法法稍微作了一些规定,一般认为现在立法解释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包括对宪法的解释和对法律的解释两部分;第二个司法解释,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解释;第三个行政解释,它是指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在依法处理其职权范围内的事务时,对有关法律和法规所作的解释;它包括下列几种情况:一是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和法规如何具体应用所作的解释;这种解释往往包括在它们制定的实施细则中;另一种情况是指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在行使职权时对自己制定的行政法规进行解释;地方国家机关对它自己制定的一些东西也可以解释;这种解释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由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进行解释;凡属地方性法规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制定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或作出规定;另一种情况是,凡属地方性法规如何应用的问题,由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解释;5.法律解释的原则;法律解释一般要坚持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按照我国宪法和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下列选项哪些不属于有权解释A.司法机关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B.国务院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C.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D.法律专家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这题比较简单,除C项以外,别的均为无权解释;正确答案A、B、D二、法律推理一法律推理的涵义法律推理就是在法律论辩中运用法律理由的过程;或者说,是人们在有关法律问题的争议中,运用法律理由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法律推理的特点:法律敎育网1.法律推理是一种寻求正当性证明的推理;法律推理的核心主要是为行为规范或人的行为是否正确或妥当提供正当理由;法律推理所要回答的问题主要是:规则的正确涵义及其有效性的问题,行为是否合法或是否正当的问题,当事人是否拥有权利、是否应有义务、是否应负法律责任等问题;2.法律推理要受现行法律的约束;3.法律推理是一种实践理性;法律推理的意义:一般认为与实现司法公正有密切关联:1法律推理的规则与司法公正的要求是一致的;2法律推理的目标与司法公正也是一致的;3法律推理是法治国家的要求;4法律推理它是通过职业自律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方法;5通过法律推理来保证裁判公正;三法律推理的类型具有两大类:一是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演绎推理,也叫三段论的推理方式,是从一个共同概念联系着的两个性质的判断大、小前提出发,推论出另一个性质的判断结论;从哲学上来说,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在法律适用过程中运用归纳推理的典型是判例法制度;二是辩证推理;演绎推理是大前提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辩证推理是实质上的推理,实际价值取向上的推理;1辨证推理的涵义以及需要辨证推理的场合辨证推理,即侧重对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的实质内容进行价值评价或者在相互冲突的利益间进行选择的推理;在出现疑难案件的场合就需要辨证推理;疑难案件是指有关审理案件的法律规定难以确定或有关法律规定与案件事实都难以确定的的案件;包括四种情况:首先,法律规定本身的意义模糊;其次,出现了“法律空隙”或叫“法律漏洞”,即在法律中对有关主题没有直接的明文规定;再次,同一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有抵触;最后,某些法律规定明显严重落后于社会发展情势,严重不公正;即出现通常所说的“合法”与“合理”的矛盾;在出现上述情况时,在原有的法律修改之前或者新法律制定出来之前,一个法院在受理一个在它管辖范围内的案件时,就需要辨证推理;法律推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演绎推理的方法;归纳推理的方法和辩证推理的方法;在下列何种情况下需要采用辩证推理的方法A.法律规定本身的意义模糊B.出现法律空隙或法律漏洞C.同一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存在抵触D.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2类比推理是常用的一种辨证推理方法;类比推理在法律适用过程中的公式大体上是:一个规则适用于甲案件;乙案件在实质上与甲案件类似,因此,这个规则也可以适用于乙案件;辨证推理的其他方法还有:司法解释;论辩;劝说;推定;拟制;三、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区别1.法律解释对法律规定的涵义进行说明和法律推理在法律论辩中通过运用法律理由,以理服人所要完成的任务和对象不同;2.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与法律职业、法律思维之间有联系;通过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能够深化法律思维,从而保持法律职业的独特性;四、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在法律实施中的意义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是法律实施的前提,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有助于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例1:法律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属于我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权限范围A.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含义的;B.法律规定业已修整需要重新定义其相关内容的;C.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使用法律依据的;D.法律之间发生冲突需要裁决其效力优先性的答案:AC.例2:法律解释、法律推理与法律职业、法律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学院同学甲与乙对此有过讨论;甲认为:①法律职业的独特性与其所特有的法律思维是分不开的;②法律思维是一种仅仅依靠法官自由裁量的思维;③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是抽象的,它具体体现在法律思维中;乙则认为:①法律思维是一种仅仅进行形式逻辑推理的思维;②通过进行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能够培养和深化法律思维,有助于保持法律职业的自律和自治;下列何种选项的观点是正确的A.甲的观点①和②B.甲的观点①和乙的观点②C.甲的观点③和乙的观点①D.甲的观点②和乙的观点②答案B知识点法律解释、法律推理与法律职业、法律思维详解法律思维是以法律规定为基础的,因此说“法律思维是一种仅仅依靠法官自由裁量的思维”是错误的;法律思维是抽象的,而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是具体的,而不是相反,因此“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是抽象的,它具体体现在法律思维中”是错误的;因此,甲的观点②和③都是错误的;法律思维具体表现为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法律推理的方法包括形式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和辩证推理;因此,乙的观点①也是错误的;法律教育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七章法律要素第⼀节法律规则 ⼀、法律规则的含义 法律规则是采取⼀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为规范。
法律规则具有微观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确定性程度较⾼的特点。
同时,法律规则也应具有可诉性、合逻辑性、合体系性、可预测性等特性。
⼆、法律规则的种类 1.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按照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们有权做⼀定⾏为或不做⼀定⾏为的规则,即规定⼈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
它⼜可分为权利性规则和职权性规则。
权利性规则是规定⼀般的主体(如公民和法⼈)⾏使权利之规则。
职权性规则,是指规定国家机关及其⼯作⼈员⾏使职权之规则。
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们应当做出或不做出某种⾏为的规则。
它也分为两种 1)命令性规则,是指规定⼈们的积极义务,即⼈们必须或应当作出某种⾏为的规则。
(2)禁⽌性规则,是指规定⼈们的消极义务(不作为义务),即禁⽌⼈们作出⼀定⾏为的规则。
2.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性规则 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性规则。
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已明确肯定,⽆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
委任性规则,是指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尚未确定,⽽只规定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
准⽤性规则,是指本⾝没有规定⼈们具体的⾏为模式,⽽是规定在此问题上应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规定的规则。
3.强⾏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按照规则对⼈们⾏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强⾏性规则,是指其规定的内容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们随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规则。
任意性规则在规定主体权利义务的同时,⼜允许当事⼈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协商⾃⾏设定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只有在当事⼈没有协议的情况下,才适⽤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10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单项选择1、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前⼀律平等”。
这⾥的“法律”⼀词应做:(A)A、扩充解释B、限制解释C、字⾯解释D、逻辑解释2、主诉检察官陈某办理某单位的⼀起⾛私案。
此时,他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是下列哪⼀项?(C)A、兼顾国家利益和单位利益B、充分考虑⾛私单位职⼯的经济利益要求C、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D、综合各⽅⾯的意见,权衡利弊3、《最⾼⼈民法院关于适⽤-中华⼈民共和国婚姻法-若⼲问题的解释(⼀)》第2条:婚姻法第3条、第32条、第46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同居”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该解释为:(B)A、字⾯解释B、限制解释C、扩充解释D、体系解释4、在法律推理中,由⼀般到特殊的推理是:(B)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C、辩证推理D、类⽐推理5、我国社会主义司法的要求是:(B)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B、正确、合法、及时C、实事求是、有错必纠D、从重从快6、下列哪个属于正式解释?(D)A、某法学家关于刑法第14条的解释B、某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对婚姻法第17条的解释C.某地税局在执法过程中对《税收征收管理法》第70条的解释D、最⾼⼈民法院关于适⽤《⾏政复议法》第三⼗条第⼀款有关问题的批复7、“在法律适⽤的过程中,法律规范是⼤前提,案件事实是⼩前提,结论就是判决。
”这种推理是(A)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C、类⽐推理D、逻辑推理8、当最⾼⼈民法院和最⾼⼈民检察院对法律的解释有原则性的分歧时,最终的解释和决定权属于(D)A、全国⼈民代表⼤会B、最⾼⼈民法院C、全国⼈⼤主席团D、全国⼈⼤常委会9、某法官在审理案件中推理如下: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体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张三殴打他⼈造成他⼈轻伤,所以作出对其判处2年有期徒刑的处罚。
这位法官所⽤的推理⽅法属于(C)。
A、类⽐推理B、归纳推理C、演绎推理D、辨证推理解析:类⽐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