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与品管七大工具[经典]
- 格式:ppt
- 大小:803.50 KB
- 文档页数:58
精益生产的十大工具1、准时化生产(JIT) 准时生产方式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其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
2、单件流 JIT是精益生产的终极目标,它是通过不断消除浪费、降低库存、减少不良、缩短制造周期时间等具体要求来实现的。
单件流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法之一.3、看板管理(Kanban)看板是可以作为交流厂内生产管理信息的手段。
看板卡片包含相当多的信息并且可以反复使用.常用的看板有两种:生产看板和运送看板。
4、零库存管理工厂的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的一环,也是最基本的一环。
就制造业而言,加强库存管理,可缩短并逐步消除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滞留时间,减少无效作业和等待时间,防止缺货,提高客户对“质量、成本、交期”三大要素的满意度.5、全面生产维护(TPM) 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创建设计优良的设备系统,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实现安全性和高质量,防止故障发生,从而使企业达到降低成本和全面生产效率的提高.6、运用价值流图来识别浪费生产过程中到处充斥着惊人的浪费现象,价值流图(ValueStreamMapping)是实施精益系统、消除过程浪费的基础与关键点。
7、生产线平衡设计由于流水线布局不合理导致生产工人无谓地移动,从而降低生产效率;由于动作安排不合理、工艺路线不合理,导致工人三番五次地拿起或放下工件。
8、拉系统与补充拉系统所谓拉动生产是以看板管理为手段,采用“取料制"即后道工序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对本工序在制品短缺的量从前道工序取相同的在制品量,从而形成全过程的拉动控制系统,绝不多生产一件产品.JIT需要以拉动生产为基础,而拉系统操作是精益生产的典型特征。
精益追求的零库存,主要通过拉系统的作业方式实现的。
9、降低设置时间(SetupReduction)为了使停线等待浪费减为最少,缩短设置时间的过程就是逐步去除和减少所有的非增值作业,并将其转变为非停线时间完成的过程。
(品管工具QC七大手法)品管七大工具品管七大工具品质管理七大工具应用概述1.表示事物特征于质量管理活动中收集到的数据大均表现为杂乱无章的,这就需要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其特征值,以显示出事物的规律性。
如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偏差、方差、极差等。
2.比较俩事物的差异于质量管理活动中,实施质量改进或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均需要判断所取得的结果同改进前的状态有无显著差异,这就需要用到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和水平对比法等。
3.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为了对症下药,有效地解决质量问题,于质量管理活动中能够应用各种方法,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各种原因。
如因果图、调查表、散布图、排列图、分层法、树图、方差分析等等。
4.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于质量管理活动中,常常遇到俩个甚至俩个之上的变量之间虽然没有确定的函数关系,但往往存于着壹定的关联关系。
运用统计方法确定这种关系的性质和程度,对于质量活动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这里就可利用散布图、实验设计法、排列图、树图、头脑风暴法等。
5.研究取样和试验方法,确定合理的试验方案用于这方面和统计技术有:抽样方法、抽样检验、实验设计、可靠性试验等。
6.发现质量问题,分析和掌握质量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动态变化用于这方面的统计技术有:频数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排列图等。
7.描述质量形成过程用于这方面的统计技术有流程图、控制图等。
产品质量波动1、正常波动正常波动是由随机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
这些随机因素于生产过程中大量存于,对产品质量经常发生影响,但它所造成的质量特性值波动往往比较小。
壹般情况下这些质量波动于生产过程中是允许存于的,所以称为正常波动。
2、异常波动异常波动是由系统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
这些系统因素于生产过程中且不大量存于,对产品质量也不经常发生影响,壹旦存于,它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就比较显著。
壹般说来于生产过程中是不允许存于的。
质量管理的壹项重要工作,就是要找出产品质量波动规律,把正常波动控制于合理范围内,消除系统原因引起的异常波动。
精益生产常用工具精益生产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和提高产品质量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实施精益生产的过程中,有许多常用工具可用来帮助企业识别问题,改进流程,并挖掘潜在的改善机会。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精益生产工具:1. 价值流图:价值流图是一种用来可视化整个生产过程或价值流的工具。
通过绘制整个价值流,企业可以识别出价值和非价值增加的环节,并找到改进的机会。
2. 5S:5S是一种组织和部署工作场所的方法,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标准化和纪律。
通过实施5S,企业可以创造一个整洁、有序和高效的工作环境,从而减少浪费和提高工作效率。
3. 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是指为每个工作任务制定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说明书。
通过制定和遵守标准化工作,可以确保每个工作任务都能按照相同的方式进行,从而提高质量和效率。
4. 拉动生产:拉动生产是一种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生产方式,通过减少库存和按需生产来降低成本和提高交付速度。
通过实施拉动生产,企业可以减少库存积压和过度生产导致的浪费。
5. 价值流分析:价值流分析是一种用来识别和消除价值流中的浪费和非价值增加活动的方法。
通过对整个价值流进行分析,企业可以找到改进的机会,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6. 周期时间分析:周期时间分析是一种用来测量和分析整个生产过程或价值流的时间的方法。
通过测量各个环节的时间,并分析其比例和关系,企业可以找到时间浪费和瓶颈,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7. 柔性生产:柔性生产是一种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产方式,通过灵活地调整生产线和生产能力,以适应需求的变化。
通过实施柔性生产,企业可以降低库存、提高交付速度和灵活性。
8. 产能平衡:产能平衡是指在不同工序间平衡产能,以避免过剩和瓶颈的发生,从而提高效率和质量。
通过进行产能平衡,企业可以合理安排生产能力,以满足顾客需求并避免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以上提到的工具是精益生产中常用的工具,通过使用这些工具,企业可以识别问题,改进流程,并发现潜在的改善机会,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品质管理:提升产品质量的七个工具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无法忽视的重要方面。
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品质问题常常会对企业声誉和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品质管理成为了所有企业必须关注的核心内容。
品质管理旨在通过使用一系列工具和技术来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本文将介绍七个常用的品质管理工具,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品质工具的重要性在介绍具体的品质管理工具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为什么这些工具如此重要。
品质工具是帮助企业分析和解决品质问题的重要工具。
它们能够帮助企业收集和分析数据,并找出产品质量的缺陷和潜在问题。
通过使用这些工具,企业可以迅速识别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并提升企业的声誉。
七个品质管理工具1. 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工具,用于描述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
通过绘制流程图,企业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每个环节的操作步骤,从而发现潜在的品质问题。
流程图将整个过程可视化,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分析和改进生产过程。
通过优化流程,企业可以减少错误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鱼骨图鱼骨图是一种用于分析问题原因的工具,也被称为因果图或“鱼刺图”。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问题放在图表的中央,同时将可能导致问题的各种因素绘制为鱼骨的刺。
通过使用鱼骨图,企业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3. 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工具,用来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通过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区间并绘制柱状图,直方图可以快速显示数据的分布模式和偏差。
企业可以使用直方图来检查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并找出异常值或异常分布,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4. 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用于分析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形工具。
通过绘制散点图,企业可以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例如产品参数和客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散点图能够帮助企业确定关键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影响关键因素并提升产品质量。
质量管理中的七个重要工具质量管理中的七个重要工具引言: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达到客户的期望,企业需要采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来监控、分析和改进其质量管理体系。
在质量管理的实践中,有七个重要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以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质量水平。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七个重要工具,并分享我对它们的理解和观点。
一、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将整个生产过程或服务流程可视化的工具。
通过绘制和分析流程图,企业可以识别出潜在的问题和瓶颈,并找到改进和优化的机会。
流程图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整个流程的步骤和关键节点,并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和风险。
通过使用流程图,企业可以实现对流程的控制和改进,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二、帕累托图帕累托图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确定导致质量问题最常见的原因,以及它们的重要性。
帕累托图的基本思想是80/20法则,即80%的问题通常来自于20%的原因。
通过绘制帕累托图,企业可以识别出最重要的问题和主要的质量改进机会。
这有助于企业集中资源和精力解决最重要的问题,从而获得最大的质量改进效果。
三、因果图因果图也被称为鱼骨图或石墨图,是一种将问题的根本原因和相关因素可视化的工具。
通过绘制因果图,企业可以深入分析导致质量问题的不同因素,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这有助于企业确定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和预防这些问题。
因果图可以帮助企业系统地分析和管理质量问题,以提高整体的质量水平。
四、控制图控制图是一种用于监控过程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的工具。
通过绘制控制图,企业可以及时检测和纠正过程中的变异,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控制图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和理解过程的变异模式,并提供及时反馈,以便采取纠正措施。
通过使用控制图,企业可以实现过程的稳定和可控,以提供稳定一致的产品和服务。
五、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以图形方式展示数据分布的工具。
通过绘制直方图,企业可以了解质量特性的分布情况,并识别出异常值和偏差。
精益生产的十大工具1、准时化生产(JIT) 准时生产方式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其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
2、单件流 JIT是精益生产的终极目标,它是通过不断消除浪费、降低库存、减少不良、缩短制造周期时间等具体要求来实现的。
单件流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法之一.3、看板管理(Kanban)看板是可以作为交流厂内生产管理信息的手段.看板卡片包含相当多的信息并且可以反复使用.常用的看板有两种:生产看板和运送看板。
4、零库存管理工厂的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的一环,也是最基本的一环。
就制造业而言,加强库存管理,可缩短并逐步消除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滞留时间,减少无效作业和等待时间,防止缺货,提高客户对“质量、成本、交期”三大要素的满意度。
5、全面生产维护(TPM) 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创建设计优良的设备系统,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实现安全性和高质量,防止故障发生,从而使企业达到降低成本和全面生产效率的提高.6、运用价值流图来识别浪费生产过程中到处充斥着惊人的浪费现象,价值流图(ValueStreamMapping)是实施精益系统、消除过程浪费的基础与关键点。
7、生产线平衡设计由于流水线布局不合理导致生产工人无谓地移动,从而降低生产效率;由于动作安排不合理、工艺路线不合理,导致工人三番五次地拿起或放下工件。
8、拉系统与补充拉系统所谓拉动生产是以看板管理为手段,采用“取料制”即后道工序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对本工序在制品短缺的量从前道工序取相同的在制品量,从而形成全过程的拉动控制系统,绝不多生产一件产品。
JIT需要以拉动生产为基础,而拉系统操作是精益生产的典型特征.精益追求的零库存,主要通过拉系统的作业方式实现的。
9、降低设置时间(SetupReduction) 为了使停线等待浪费减为最少,缩短设置时间的过程就是逐步去除和减少所有的非增值作业,并将其转变为非停线时间完成的过程.精益生产是通过不断消除浪费、降低库存、减少不良、缩短制造周期时间等具体要求来实现的,降低设置时间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法之一.10、持续改善(Kaizen) 当开始精确地确定价值,识别价值流,使为特定产品创造的价值的各个步骤连续流动起来,并让客户从企业拉动价值时,奇迹就开始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