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海探航”中鼓浪前行
- 格式:ppt
- 大小:14.44 MB
- 文档页数:26
“教海探航”:想说离你不容易作者:乔新来源:《江苏教育》2008年第16期本人从踏上“探航”之路起到现在,先后有两次离开教育战线到其他部门的机会和一次离开基层学校到教育局机关工作的机会。
可以说。
每次都是“教海探航”惹的“祸”,每次又都是“教海探航”把我从游想遐思中“拉”了回来。
我常常扪心自问:本人潜滋暗长的“专业思想”缘何而生?挥之不去的“教育情结”从何而来?思来想去,固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还得归因于“教海探航”。
第一次离开教育战线的机会是在1996年。
那年,本人撰写的论文《注重“写前读”》获得了“教海探航”一等奖,并应邀赴东台参加颁奖活动。
回来后不久,我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就派人与我联系,希望我能到计生委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
起初我感到惊讶:计生委的领导怎么会知晓我这样的无名小卒?后来经正面交谈后方知,计生委的一位领导的家属就在我们学校,这位热心的同事得知我在“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中获奖,就竭力向其丈夫推荐。
当时我年纪轻,对外面的世界缺乏了解,只知道自己对眼前的教育工作颇为钟情,更何况刚刚在省教育报刊社举办的最具权威的赛事中获奖!所以我婉言谢绝了。
就这样,我第一次与“跳槽”擦肩而过。
第二次离开教育战线的机会是在2002年初。
鉴于我在教育科研中取得的成绩,1998年底,市教育主管部门直接下调令让我到教育局办公室担任秘书。
我想,到教育局机关也没有脱离教育战线,毕竟还有机会更广泛地接触、了解各类教育。
所以我服从了上级的安排,离开了教育基层,离开了火热的校园,离开了活泼可爱的孩子,开始接触大量的枯燥的文字。
尽管如此,我对“教海探海”的感情依然不减,在从事文秘工作之余,依然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特别关注小学语文改革的动态。
在教育局的四年多中,我又写了《指导学生学会“外储式学习”》、《适度模糊:语文教学的应有情怀》等文章,并在“教海探航”征文活动中连续获得一等奖(2001年获得一等奖第一名)。
由于本人能够较好地完成公文写作任务,并且连续在“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中的表现,因而得到了上级的认可。
在教学与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22岁那年,一个金秋的早晨,我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老师跨进了一间教室的大门。
“老师好!”一声发自心底的问候整齐而又响亮,教室里齐刷刷地站立50多名天真活泼的初中生。
几十双眼睛瞳孔都闪烁着太阳的光泽,透出着兴奋和热情,如夏夜长空的星辰一般灿烂美丽。
二十年了,那红人时时在我心中闪烁,激励我无怨无悔地一路前行。
(一)憧憬与努力相随那是1988年的秋天,刚刚从大学毕业的我怀揣着憧憬,带着好奇踏上了祖国西南边陲——云南大理,这原野美丽而神奇的土地。
学校安排我上初一两个班的语文课,并担任高年级的班主任。
当我走上讲台的快要,看着台下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知道自己这一生将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
我暗下决心,爱就要爱得深,干就要干得好,当教师就要当一名敬重受学生爱戴的好同学。
初为人师的我和蔼可亲,但缺乏实践经验。
于是我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传授,经常到课堂听课,也经常请同行的教师听自己的课,课后请他们作些指点,提些意见或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教法。
教学之余,我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教学规律。
不到半个学期,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有了较大的提高。
我的一堂汇报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数学老师受到了县教育局领导及各位听课老师的好评。
在第三中六举行的全县优质课大赛中,我执教的课文《出师表》获得一等奖,随后并被挑选教育局县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参加全州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后来居上获得了一等奖。
在全省中考中,我任教的两个班语文取得了全县的优异成绩,创下了全校的历史纪录,受到了县教育局当涂县文化局人民政府的嘉奖。
茶余饭后、闲暇闲时我笔耕不辍,不时有散文、诗歌在《大理报》上发表,县中波也经常广播稿件我写的稿件,从而引来了上级部门的关注。
1991年8月的一天,我得到得到了两个出乎预料的喜讯:县委办公室、县地方税务局的领导先后找我谈话,准备调我到县委或县广播电视局工作,征求我的意见。
我受宠若惊,坦诚地对他们说:“换新一个岗位不一定适合我,我离不开这些可爱的孩子……”就这样,婉言谢绝了。
责任编辑靖裕思E-mail:jysjsjy@每一个不曾探航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题记“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社会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
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
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
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
”这是首届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袁隆平先生的上榜辞。
其实,“教海探航”于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的专家们把闪亮的舞台交给我们这些稚嫩的“水手”,允许我们失败,放大我们的成功,只期望我们成长得更快更好。
“水手”的价值还在于薪火传递,让更多的人解读“教海探航”的“密码”,追寻“教海探航”的“意义”,享受“教海探航”的“芬芳”。
真有那么一些“水手”,竟然用他们的思想与行动悄悄影响了“教海探航”乘风破浪、向前发展的“结构性变化”,非常幸运的是,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密谋:“光棍节”的激情澎湃“如果再次‘入围’(当年的规则是二等奖及以上),我要到无人的海边尽情地高歌一曲!”2007年暑期在南通参加培训的我恰好与淮安市实验小学高会洲副校长住在一个房间,我们很自然地聊到“教海探航”———因为2007年“教海探航”的颁奖大会就在淮安实小举办。
“那不如到淮安实小‘教海探航’颁奖会的舞台上唱喽!”高校长微笑着说。
本是玩笑,后来竟变成了事实———“追逐风,追逐太阳,在人我与“教海领航”的不解之缘/穆传慧穆传慧,江苏省连云港师专二附小教育集团教科室主任,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
长三角地区教科研优秀个人,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省青年教师新秀,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首批“杰出水手奖”获得者,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论文《寻求教学假象的教育意蕴》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提出“理趣数学”的教学主张,并逐渐形成“亲和、简朴、灵动、智慧”的教学风格。
近年来,应邀到全国各地上观摩课、作讲座或主持教育教学活动200余场次。
我的『教海探航』故事
张洪鸣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
【年(卷),期】2013(000)010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张洪鸣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探航,探航……——江苏省2007年“教海探航·一品梅杯”征文颁奖系列活动在淮安举行 [J], 姚亮;朱从卫
2.“教海探航”与区域教师队伍成长——基于“教海探航”中的“连云港现象”的分析 [J], 孙焱
3.教海探航扬帆前行——第28届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颁奖活动在南通市通州区举行 [J], 徐佩佩
4.“教海探航”征文故事 [J], 高本大
5.探航教海聚水乡共话改革展新天——’2000“森达杯·教海探航”征文颁奖活动剪影 [J], 陈小平;陈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海探航”——小学语文教师也风流作者:徐晓思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0年第12期摘要:本文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叙述了一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成长之路。
关键词:亲身经历;语文教师;成长之路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082-002【前言】课堂有效、高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课堂教学如何回归育人本真,关键在于变。
如何很好地变革课堂,我们要进行哲学的思考。
变,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和场所的更换。
质变,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的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讲述“笨人吃饼”的故事,说明:没有一定的量的变化,质变就不会发生。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不会永远维持下去,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会引起质变,变为另一种性质的事物。
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我的教学探索到参加“教海探航”获奖,就是我追寻课堂教学改革,由量变到质变的开始的。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探求,从一个高度向另一个高度攀登,不断走进新的境界,或者说“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由量变到质变,不断升华,才有我多次参加“教海探航”获奖的风流。
【讲述】在村小教书,时值1975年至1988年,村小办学条件差,各种信息也闭塞,没有书刊报可供学习,没有电话与外界联络,没有更多的人可以沟通信息,学校小我们也没有出去学习的机会,教育的形势靠校长开会回来传达,除此就是在三尺讲台埋头拉车。
假期还要回到生产队完成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劳动任务,想挤点儿时间读书和练笔是不容易的,难有机会写文章参赛,投几次稿也是泥牛入海。
1989年调入乡镇中心小学后,才接触了一些报刊杂志,如新华日报、《江苏教育》等。
有一天,我看到一则征文启事,具体报刊记不得了,征文内容要求大概是关于语文教学的讨论,我也写了一篇寄了去,好久没有回音,我也忘记了。
有一天收到一本书,是关于语文教学征文的获奖作品集,当然没有我,但我如获至宝,真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读起来。
“教海探航”:学校教师团队建设的“超导磁体”———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教师团队建设为例/朱国忠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举办的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活动,在推动学校教师团队建设方面,发挥了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
30年来,“教海探航”在发展教师团队的“集体智商”以及“整体素养”方面,功效尤其显著。
完全可以说,“教海探航”为学校教师团队建设提供了“FAST 模型”“智识生成线”以及跨越式发展的“五大神器”。
一、“教海探航”为学校教师团队建设提供了“FAST 模型”“教海探航”不仅提供了论文写作、评奖、分享的平台,还为教师团队提供了最优化发展的“FAST 模型”。
“FAST 模型”,通过成熟的“四步走”程序,引导教师实现看得见的成长。
1.聚焦问题显价值(Focuson Problems )。
“教海探航”每一年都要提前发布征文主题,指引选题方向。
这种方向性的引领,聚焦教育的核心问题,凸显教学的主要旨趣。
尤其是最近几年,“教海探航”高举“苏派教育”的旗帜,探寻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为教师团队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笔者所在的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的教师团队正是通过“三明”小程序,获得了良好的方向感:明确问题,初定“探航”的基本方向;澄清价值,选出“探航”的第一难题;明晰目标,突出“探航”选题的价值定位。
2.整合方案重实效(Aggregate Methods )。
“教海探航”所关注的不只是终端的获奖论文,其更关注的是专业发展与团队建设的策略。
多年来,主办方江苏教育报刊总社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征文写作培训活动,让相关专家与获奖选手和众多一线教师面对面,将精心萃取的“探航”征文秘诀公开于众。
这些“探航”秘诀包括了选题来源、阅读积累、研究方法、框架搭建、文题打磨等多个方面。
其实,上述写作秘诀描绘了征文写作的完整流程,也就为教师团队建设提供了一整套非常实用的方案。
3.精选教法做引导(Select Instructions )。
2018年11月18日,第30届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颁奖大会暨苏派与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苏州市吴中区开幕,同期举行了“教海探航”征文竞赛30年回顾与展望专题研讨活动。
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徐子敏在“教海探航”征文竞赛颁奖仪式上对获奖者表示热烈祝贺,他希望广大教师能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以新30年为再出发,进一步光大“教海探航”精神,共同创造“新时代”中国教育新境界。
本届“教海探航”征文竞赛共收到稿件3万余篇,经评委会3轮认真评审,最终评出特等奖10篇、一等奖211篇、二等奖408篇、三等奖456篇,21所学校获优秀团队奖,30位教师获杰出水手奖,10位教师获年度新人奖,11位教师获感动人物奖,11个市、县(市、区)获先进集体奖,15人获特别荣誉奖。
来自省内外的1200余位教师参加了在吴中举行的现场活动。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内,孙双金、王崧舟、华应龙、贲友林等省内外18位名师执教观摩课并讲学,39位获奖教师代表执教同题课。
(江教报道)——第30届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颁奖大会暨苏派与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掠影(1)颁发“特别荣誉奖”“教海探航”30年,是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贴心为全省教师专业成长服务的30年。
30年来,先后有近百万人次教师参加“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总共有12162篇论文获奖。
“教海探航”获奖者中,走出了特级教师454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49人,正高级教师70人。
30年一路走来,“教海探航”已成为全省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为各地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在“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活动30年回顾与展望专题研讨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充分肯定“教海探航”30年来与教师同行,引导教师做个思想者,通天接地达人;引导教师做个行者,行真积善向美;引导教师做个梦想家,聚精定气凝神。
他指出,30年的深耕细作与创新拓展,“教海探航”已经成为我省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推手,成为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海探航”征文现象
作者:
来源:《江苏教育·教师发展》2018年第08期
·编者按·
对于江苏基础教育界的很多教师而言,“教海探航”都是一个熟悉而亲切的词语。在过去近
30年的时间里,这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而又隐含深刻意蕴的4个字,吸引和召唤着一批又一批
教师走上教育科研和写作的道路,并见证他们不断实现专业成长与职业幸福。然而,“教海探
航”究竟是什么?它为何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保持如此强的吸引力?这4个字何以成为一种教
育现象的指代?即使是“教海探航”最为忠实的支持者,可能也因身处其中而难得“抽离”去思考
这些问题。
在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走进第30个年头的时间节点,我们策划了这本“专刊”,设
置“观察”“重温”“讲述”3个板块,分别从“教海探航”现象本身、“教海探航”论文、“教海探航”中
的私人叙事3个维度,对“教海探航”及其内涵尽可能地进行展开、呈现。希望这本专刊能让读
者(不论是“探航中人”还是对“教海探航”不甚了解甚至完全陌生的旁观者)对“教海探航”有一
个更加客观而立体的认识,进而引发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些许思考。
2011年江苏省“舜湖杯•教海探航”获奖名单一等奖(61篇)2 “民间数学”在小学教学应用中的价值分析与思考黄海滢连云港市墟沟小学8 小学美术作品中“漫画控”现象的转化及培养策略王美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9 让学生自己“织网”袁亚敏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10 童眼看“破窗”武海虹连云港市建宁小学15 “伪订正”:一个不容回避的教学假象薛金艳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19 让“视觉垃圾”转化为“教学资源”卞凯文连云港市东港小学20 在“并联与串联”中实现英语单元课堂教学的延续与完整赵荣花连云港市车站中心小学22 职业眷念: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智慧诉求姚玉琴连云港市墟沟小学24 不在原地打转胡玲连云港市东港小学28 圆融共生:数学思维的应然追求孟庆甲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31 “精唱”与“泛唱”:共奏音乐课堂的纯美和声曹元玲连云港市墟沟小学32 基于“文本表达形式”的教学意义及实践策略金凤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42 生态道德:品德课程的文明向度卞小利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43 阅读写作互为本位:从两极走向融通的语文课堂教学范式重构陈洪洲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44 寻得本源觅韵声聆听率真天籁音屠兴旺连云港市车站中心小学45 与谁相遇——教育哲学视角下关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思考杨海波连云港市墟沟小学47 “共生语文”的教学立意与实践追求陈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54 拒绝平庸:为孩子搭建个性表达的脚手架陈培达连云港市苏光中心小学56 “混搭”:进军音乐备课领域的探索实录张志红连云港市东港小学59 让童年成为永远的精神原乡张礼霞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60 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杜廷云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二等奖(113篇)62 突围:学生“被绑架思维”的应然之路顾正理连云港市大村中心小学66 预备节:数学课堂的灵动序曲夏忠利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70 “唱反调”:让数学思维在批判与守正中和融陶士梅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72 巧用“前磨合”,让小组学习不再“虚闹”江萍连云港市东港小学74 小学生美术作业“离叛”现象价值思考刘玉梅连云港市海宁小学76 “这一个”:教师应有的追求王金涛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85 儿童“反季节”发展现象的主体性回归策略李卫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86 生命在场体验:让诗意与深刻美美共生熊福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88 寻求假象的教育意蕴穆传慧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89 写作冲动:原初本能的思维突发夏莉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92 持中守正花倚和风王秀梅连云港开发区教育管理与教学研究室94 以田园心境为农村小学写字分争“一隅之地”傅宝奇连云港市连云区白果树小学95 教研组生存危机及知识管理孙炎连云港市连云区教育局107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与“学”透视分析薛燕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111 “集体无意识”观照下的美术课堂教学变革徐磊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小学121 儿童期待视野:开启“和美”的阅读之门于永秀连云港市开发区新县中心小学122 化“同”为“通”刘国文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123 原生态教学:语文课堂的本真回归赵敏连云港洪门小学128 从“修辞化现象”谈小学生比喻能力的培养王婷婷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129 体育教学中若干“比赛现象“的分析与思考张兴百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131 返璞归真:品德教学实践性活动智慧设计的价值追求卞雨霏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136 悬浮课本:“英语角”里学英语周启艳连云港市苏光中心小学148 选择性注意:文本深读的生本依据掌健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153 让学:追寻阅读教学的童态之美王艳春连云港市网疃中心小学三等奖(451篇)191 “教”略而“学”丰徐丽连云港市墟沟小学194 寻求词语教学的“敞亮”境界朱香艳连云港市车站中心小学197 搭建学生有效朗读的脚手架李晓丽连云港市海州实验小学208 批判性思维: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深挖洞一桶金徐方连云港市洪门小学223 让课堂绽放心灵的光彩穆伟连云港市开发区青口盐场学校234 畅写:让习作与学生的生命成长合拍谢传刚连云港市海洲区精勤小学236 重视审美距离,提升阅读教学效益顾士伟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239 把握文本精髓:有效教学的根本张传安连云港市锦屏中心小学251 追寻真实再现生活王兴艳连云港市海洲区精勤小学252 追寻一种“随意”的习作方式吴昀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262 “语文成长册”为阅读插上翅膀李霞连云港市锦屏中心小学279 划清个性化阅读与误读的界限胡为亮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281 文化识字:低年级主题性识字单元教学新视角季华艳连云港市宁海中心小学293 批注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润滑剂”吴继平连云港市许庄小学294 放飞童心:从“制造式”走向“生成式”冯小英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297 谁说《课课通》用不得葛华连云港市苏光中心小学320 师生同备:值得关注的小语备课新方式刘芹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324 关于语文课前预习的文献综述张萍连云港市墟沟小学338 分割理论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孙福连云港市南城中心小学343 辩证思考:从”白猫黑猫“论适用性的小学数学教学张敏连云港市墟沟小学345 从直觉走向深刻与智慧祝祁岭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360 小学生“被方程”现象的深度分析与出路审视胡艳连云港市墟沟小学362 智慧理答:引领思维碰撞激荡课堂涟漪“新视角”鲍春燕连云港市海州实验小学364 回归原点:一切从学生出发陈亚靖连云港市苏光中心小学381 揭开订正“面纱”把握学习规律柳春梅连云港市南城中心小学400 真实体验:凸显数学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宋洪卫连云港市开发区新县中心小学489 隐形浪费:低年级体育课堂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周娟连云港市海州实验小学509 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兴奋点”和“兴趣点”王静静连云港市新浦区建宁小学513 探寻美育与心育发展的平衡点许国堂连云港市幸福路小学515 关于民间年画的民俗性特征及延续性发展曾丽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528 从改善“课程基因”入手上好课盛蕾连云港市墟沟小学535 坚持还是改变王薇连云港市网疃中心小学563 对一例“女性强权”对小学高年级男性儿童性取向影响的案例分析展璇连云港市东港小学576 教师,请您维护好37度关系张春林连云港市朱曹中心小学578 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顽童学习优势的解构唐小梅连云港市狮树小学581 德育自觉:后精细化时代德育去量化考核的思考潘磊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582 小学年级部实体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黄勇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595 小学老师博客群运作情况的调查与实践研究汪燕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598 寻找失落的“生命原野”孟霞连云港市墟沟小学607 校长支教: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吕恒莱连云港市南云台林场小学610 “名校托管”助推弱校发展戴咏芳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614 语文课堂“初读内退”现象与回归策略徐子红连云港市关里中心小学615 小学生课堂游离高密度的透析与出路审视庄素梅连云港市许庄小学617 探寻教师服饰的教育意蕴孙萍连云港市苏光中心小学2012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获奖名单一等奖(71篇)论文题目作者单位8 印象语言:小学语文教学中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掌健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16 课堂深处的“小豆豆”张礼霞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18 学段目标:“正确厘清”后的“有效落实”蔡亚连云港市墟沟小学21 小学语文课本涂鸦:一个值得关注的教育现象顾士伟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22 挖掘•设计•整合周新霞连云港市连云区教科室23 “厚积为何不发”:亟待解密的现实怪圈陈晨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25 发现:儿童“真我”习作必然的生命路径姚海玲连云港市东港小学32 言语内化:技能与知识互动生成的本质行为赵荣花连云港市车站中心小学33 适合儿童的才是最好的杜廷云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40 “玩伴危机”:儿童世界不容忽视的交往缺失孙玲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50 小学生数学思维失稳现象剖析及理答方略徐寿鹏连云港市白果树小学62 小学生的QQ追求与教学“顺应”江利亚连云港市海宁小学64 课程领导智慧: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境界熊福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二等奖(134篇)73 对课堂教学若干干扰因素的分析杨梅连云港市南城中心小学78 语文课堂错误矫正的辩证思量王保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79 阅读,最是思辨能致远王金涛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85 从文字游戏走向言语审美杨海波连云港市墟沟小学87 从“误读”到“归真”的理想践行胡为亮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97 走出误区,让孩子走近“压抑文学”王星星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103 基于2011版语文课标对师生“双主”地位修订的思考吴继桃连云港市网疃中心小学105 关于小学生“超前作业”现象的辩证思考陈玲连云港市建宁小学106 非连续性文本的价值归正及教学策略金凤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113 让学生心中装着读者刘宏玲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118 “混搭”教学:在坚守中创新梁鑫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119 课以载道:指向小学高年段古典文学类课外阅读骆宁南京市五老村小学128 小学音乐教学“原本性”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杨慧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137 老生“新”谈王兰连云港市新县小学145 “错误”也能绽放光彩张兴百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146 体育教学中融进素质拓展训练的可行性探析陶海霞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150 反思性随笔:创生学生数学思维的新思考赵海红连云港市海州实验小学156 数学课堂,呼唤怎样的教学思维孟庆甲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158 由“1+1=剪刀”教学叙事引发的思考吴广和连云港市宁海中心小学163 对“数学练习”教学的重新审视与修正侍作红连云港市宁海中心小学167 从“长鞭效应”看课堂提问意识的缺失李玲连云港市南城中心小学171 数学错例评析:低年级教学不容忽视的资源李芳连云港市大村中心小学179 参与效应:让学生的美术个性在“游戏”中自由释放颜闻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181 美术教学中学生“创作冲动”资源的分析及利用策略徐磊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186 “80后”教师专业成长环境的理想架构戴咏芳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187 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及教育策略研究宋艳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小学部三等奖(515篇)217 小学“微软”男生成因及消减策略朱逊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221 儿童课外阅读:追求经典与现代的智慧融通葛卫红连云港市海州实验小学252 小学地域化习作教学探究张桂林连云港市南城中心小学253 深度阅读:彰显“智慧语文”的魅力徐海珍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258 告别“绝缘”,走向“灵动”金海英连云港市开发区第一小学259 精雕细琢,演绎魅力邱士云连云港市猴嘴小学265 走近文本,觅得师生“共同的言语密码”李红红连云港市海宁小学275 “舌尖上”的文本解读李道霞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小学部282 静阅读:语文教学灵魂之所在唐江艳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中心小学286 小学生“消极发言”的成因与应对策略徐青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300 闪念:习作教学的源头活水李江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302 期待关注型“问题生”的教学解困张琛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312 当教学价值的审视走向更敞亮处杨庆芳连云港市海宁小学327 寻求语文教学中信息不对称的均衡点张云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336 可以吹向语文教学的“中国风”赵雪连云港市南城中心小学337 走进古典文学的密林陈鑫颖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338 笔聊欣赏选读发表嵇伟张善芬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339 关注衔接: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搭设金桥张萍连云港市墟沟小学361 “被发言”: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隐患薛金艳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363 从“无语”走向“有疑”陶士梅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365 “课后复习”让数学学习不再“弱质”张玫连云港市新浦区建宁小学369 围绕数学问题展开解题“战争”顾成明连云港市南城中心小学385 捕捉解题思维的灵光李倩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387 “课眼”:打开数学课堂另一扇窗刘道万连云港市院前小学393 “过程”,成就测量教学的精彩王晶晶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410 小学生作业倦怠成因及消解策略胡玲连云港市东港小学411 以化“简”,走向“深刻”沈志春常熟市绿地实验小学412 不是“读题”惹的祸柳春梅连云港市南城中心小学414 隐性数学:充实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衍生资源刘燕连云港市南城中心小学416 用数学哲学思想引领学生数学思想的逻辑建构黄海滢连云港市墟沟小学420 用经验促进经验的可持续生成钱燕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422 同课同构: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平台”鲍春燕连云港市海州实验小学434 经历数学活动促进经验积累李加庆连云港市墟沟小学455 学生批判质疑能力现状剖析与培养策略张照娟连云港市南巷小学456 数学预习在受困中突围顾海萍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460 敢问路在何方:扎实根基,铺平大道丁栋青连云港市苏光中心小学465 让言语表达成为学生心灵的自然呼吸王小园连云港市墟沟小学488 五年级英语预习案的完成与检测的文献研究陈燕连云港市建宁小学492 抛开世俗,让个性飞扬林欣连云港市南城中心小学496 以问定教:英语教学本真的追求张未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515 让学生的思维之花在英语微博中全面绽放殷乐连云港市幸福路小学518 音乐也需要阅读刘琰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536 从心理学视角探体育后进生转化樊继磊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537 女生眼里的体育课李贵珍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542 在审美嬗变中走近儿童绘画的“荒诞性”闻伟连云港市东港小学543 诗配画:有“我”自成“高格”丁乃芹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544 童心绘制“童画”王美欢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545 童心中绽放民间布艺之花曾丽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546 现象学视野下的美术教学实践与思考陆文彬连云港市网疃中心小学551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邵佳连云港市云台农场中心小学552 谈谈美术课堂中的“男孩危机”现象许瑞芬连云港市新港实验小学568 寻找丢失的自我潘磊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571 审美、道德、信仰:培育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人的三个向度邱健筠连云港市大庆路小学577 “微教学”:少就是多许美玲连云港市南城中心小学583 动漫文化对小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黄明红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585 基于现状觉醒的课堂回轨尹婷连云港市猴嘴小学588 小学高年级边缘型人物的归因与转型策略杨善刚连云港市大村中心小学589 曲径通幽:理性面对“折扣现象”顾海燕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596 转正“100分学困生”背后的“负晕轮”武海虹连云港市建宁小学612 小学生“家教热”问题研究惠清连云港市建宁小学616 “个个都是小主人,人人都是管理者”郭楠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619 从“游离”到“有利”的追寻之路庄素梅连云港市许庄小学627 评价“走避”: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异象封红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680 自然拼音法指导下的英语语音教学郭有吉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683 亮出底线:用智慧双手缔造出“深绿”家园邵可兴连云港市苏光中心小学706 静心唤醒:儿童自然成长之美的应然追求陈培达连云港市苏光中心小学707 阳光童谣“课程化”:丰盈儿童的精神家园程建勇连云港市精勤中心小学710 “动”与“静”:演绎智慧的精彩徐霞通连云港市锦屏中心小学717 寻求“乱象”的教育价值张红连云港市海州区实验小学718 追寻教学限度阈值穆传慧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2013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获奖名单(按姓氏音序排列)特等奖(10篇)“缓存知识”:创生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资源孟霞连云港市墟沟中心小学一等奖(68篇)从情节出发:“儿童小说”呼唤“深度阅读”蔡亚连云港市墟沟中心小学从“合”到“和”:奏响童声合唱的天籁之音曹元玲连云港市墟沟中心小学融合:儿童成长的自然之道陈嬿竹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链式情景重构:小学英语语法复习课的美丽蜕变杜廷云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回望民国读本:以儿童的眼光溯源小学语文教学顾士伟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对2011版课标视域下“数学理解”的理解黄海滢连云港市墟沟中心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价值追寻与策略探究李加庆连云港市墟沟中心小学经验“再造”:让儿童数学自然生长刘国文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混搭:基于民族元素的儿童画创作新路径刘怀芹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守望民歌:寻绎有“根”的音乐经典谢海彤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教育:从有效哲学走向散步哲学熊福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教育集团从瓦解到重构徐磊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图”导“图”构:几何直观教学的新视域许冰彬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民间布艺“童态化”独特面貌解析与价值诉求颜闻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在“尚用”之外发现情趣之美杨海波连云港市墟沟中心小学文化语境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与寻绎尹园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多元阅读:重塑儿童语言表达的高塔张礼霞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教育集团二等奖(210篇)心理代币:激励小学生行为改进的有效策略程思佳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厘清审美的着力点优化创作的倾向性杜娟连云港市新浦区解放路小学循环训练法与常规训练对小学生足球队员身体素质的效能分析房忠杰连云港市浦东小学让学生评语发挥更多的“正能量”冯兴方连云港市白果树中心小学自主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绽放精彩顾海燕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要教学生英语思维郭有吉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孩子,你慢慢来何颖连云港市新坝中心小学“中心校”与“教学点”英语学情对比分析调查报告吉广利连云港市大村中心小学“适度混乱”:小学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调味剂”江莉莉连云港市新浦区大庆路小学从“表达自由”走向“精神自由”江姝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教育集团从无谱到有谱纪彦冰连云港市中云中学观照文体意识:小语说明类文本教学的问题审视和思考金凤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教育集团从儿童心灵出发:小学德育活动的原点诉求金红连云港市墟沟中心小学“聚”“散”互补圆融共生刘道万连云港市院前小学团队精神,校园中最耀眼的光芒陆泉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好的问题”:结构主义视阈下的课堂控制与解放穆传慧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童心德育,幸福童年的原点和归宿潘屹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儿童阅读:怎能“浅尝辄止”?祁明艳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小课题研究活动:“边际效用递减”的禁地盛蕾连云港市墟沟中心小学“教研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模式孙焱连云港市墟沟中心小学趣味数学:数学课堂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着力点田志红连云港市院前小学学习联盟:外驱到内需的“蜕变温床”田志明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心小学教真正的语文王金涛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数学小方格,教学大智慧王晶晶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文字游戏:从辅助教学到言语创生王婷婷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休闲教育,亟待弥补的空白文美林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小学生美术“兴趣游离”的成因及出路审视闻伟连云港市东港小学伪而不为的学校书法教学现象探析吴广才连云港市新坝中心小学追求一个“单纯的信仰”吴雪洁连云港市新坝小学可视化:活化学生“数学思维”的全新路径徐红萍连云港市墟沟中心小学。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2012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
文活动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各市、县(市、区)教育局:自1989年开始,江苏省“教海探航”征
文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23届,在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中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已经成为促进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名师培养的品牌活动。
“教海探航”征文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小学教育工作者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投身教学改革的热情,为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及加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总页数】1页(P28-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9.2
【相关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2012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活动的通知苏教办社[2011]4号
2.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2011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活动的通知
3.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2011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活动的通知
4.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2013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活动的通知
5.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2013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活动的通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航教海,做个有品味的教师蔡绪稳常常有人和我谈起参加“教海探航”的价值。
一此人认为,花了很长时间,得到的仅是一张证书,这种比赛获奖证书,在教科研评比中的比重,远远比不上在正规刊物上发表,更不用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了。
我觉得事实并不是这样。
教海探航给你的绝不只是一张证书,它给你的是一段生命的历程。
它提供了一个全省小教智者对话的平台,它营造了尊重劳动、欣赏成功、激励后进的氛围,它让你沉甸甸地付出,又沉甸甸地收获。
它的不收评审费,有廉洁之名,被誉为“最干净的赛事”;它评比严格、规范、公正,被誉为“最权威的赛事”;它立足前沿,着眼全程,颁奖活动更是办成省小教界的教科研“豪门盛宴”,许多名校都以能承办为荣,因此,它被誉为“最厚实的赛事”……“探航”走过二十年,成就了一批批教师精英,也成就了一个响当当的教科研品牌。
省教育厅对该赛事高度重视,有几届证书直接由教育厅盖章颁发,这在各级论文赛事中是绝无仅有的。
主管部门关注,名校承办名牌活动,请名人,成就名师。
真可谓“师出有名”。
我想,这项论文赛事之所以经久不衰,其原因至少有这几个方面:首先是它求真。
教海探航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获奖名单公示的赛事,曾有获奖者因论文素材虚假而被通报的情况。
那些获奖作品,特别是一等奖作品,无不是建立有真材料的基础上的。
试想,如果因为参加一次论文比赛,奖没得到,得个通报批评,这教师当的,是不是太惨了点儿?所以,我们去年征文评议的第一关起名为“写真扫瞄”。
把“写假”的“瞄”出来,“扫”出去,这是对老师个人负责,也是对学校负责。
必须指出的是,本次论文初评,有几组发现论文抄袭的现象,更认人不舒服的是,某一组中,竞有几篇论文抄撞车了。
是网上论文世界小,还是我们的老师胆子太大?我希望相关的老师尽快把那些东西换掉。
只要是自己的做的、想的、写的,再草根都能理解;自欺欺人的事,千万别再做!其次是它求新。
别人嚼过的馒头不香。
你的立意和选材,在省里是否有先例,很难瞒得过那些评委。
35届教海探航征文引言教海探航是中国教育界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自1985年起,每届教海探航都吸引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第35届教海探航进行全面详细、完整深入的介绍。
活动背景教海探航是由中国教育部主办的一项年度教育论坛,旨在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自1985年首届教海探航举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34届,成为中国教育界的重要盛事。
每届教海探航都邀请了国内外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和政府官员等参与,通过学术研讨、经验交流和政策探讨等形式,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
活动内容学术研讨教海探航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学术研讨。
每届教海探航都设立了多个专题研讨会,涵盖了教育改革、教学方法、教育技术等多个领域。
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参加相应的研讨会,与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讨论。
学术研讨会通常包括主题演讲、小组讨论和论文报告等环节,为参与者提供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平台。
经验交流除了学术研讨,教海探航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交流机会。
在活动期间,参与者可以参观各地优秀学校、教育机构和教育项目,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
此外,教海探航还举办了教育展览和教育成果展示等活动,让参与者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教育成果,并与其他教育工作者分享经验和心得。
政策探讨教海探航还设立了政策探讨会,旨在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建议。
政府官员、教育专家和学者等参与者可以在会上就当前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政策探讨会的成果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活动影响教海探航作为中国教育界的一项重要活动,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术研讨、经验交流和政策探讨等形式,教海探航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
许多教育工作者通过参与教海探航,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还为学校和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龙源期刊网 教海予以传慧探航心之方向作者:许晓丽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年第02期【摘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我们的学习态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我们的教学展望。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梳理教学困惑,明确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成就自己,也成就学生。
在知识的汪洋大海中,我们要在教海探航中做好“导游”!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
本文总结了笔者在教学管理、教育理念及教与学的火花中的探航实践,希望能为各位教师带来一些思考。
【关键词】教师;探航;教海;成长作為一名教师,笔者在一次次知识的汪洋大海中不断摸索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不断的改进中丰满自己。
还记得,笔者刚刚踏上这个工作岗位的时候,心里满怀各种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依据。
回想当年拿到教材时的战战兢兢,面对那么多学生,站上讲台时内心的忐忑,笔者常常感到手足无措。
一、在教学管理的困惑中探航曾经的新手教师的困惑——抓知识点还是抓纪律?在现在看来,这两者并不矛盾,可在当时,笔者的内心是在不断挣扎的。
面对顽劣的学生,面对每每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笔者非常怀疑自己是不是能够胜任这一份工作。
在笔者带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总是打乱上课的教学秩序,既定的教学任务也因为上课节奏的打乱而完不成。
下课时笔者也不敢离开教室,生怕自己前脚刚走,后脚就有教学事故发生,这真是一段非常紧绷的苦难时期。
可是,笔者反观与自己一起踏入工作岗位的同事,为什么拥有同样的起点,同样的不谙世事,同样是碰壁无数,甚至同样遭遇了工作的不顺,她却收放自如。
相比笔者的初出茅庐,她似乎更经验老到。
是什么拉开了我们的差距呢?在一次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向她讲述了自己的无奈。
她拍了拍笔者,笑着说:“精力花在哪里,人生就在哪里。
如果你的精力都花在这些顽劣的学生身上,那么你就会被困在这里。
你总是投入太多的精力去面对这些干扰,而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要总是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总是钻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