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人格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619.50 KB
- 文档页数:12
第六章人格理论本章内容细目第一节人格理论概述一、人格的含义(一)人格的概念(二)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一)人格的精神分析论(二)人格的特质论(三)人格的学习论第二节气质一、气质的含义二、气质的类型(一)气质类型的心理指标(二)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三、气质理论(一)体液说(二)体型说(三)血型说(四)激素说(五)活动特性说(六)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第三节性格一、性格的含义(一)性格的概念(二)性格的特征二、性格的类型(一)依据心理活动的心理机能分类(二)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分类(三)依据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分类(四)依据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分类(五)依据性格与职业选择的关系分类第四节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含义(一)自我意识的概念(二)自我意识的特征(三)自我意识的结构二、自我意识理论(一)埃里克森的自我意识理论(二)奥尔波特的自我意识理论(三)米德的自我意识理论(四)洛文格的自我意识理论(五)哈特曼的自我意识理论在国外的一座戏院,刚巧在开场的一刻,来了四位先生。
第一位急匆匆奔到门口,就要入内。
看门的人拦住他说:“已经开演了,根据剧院规定,开场后不得入内,以免妨碍其他观众。
”这位先生一听,立刻火冒三丈,与看门人争吵起来……正当他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走来了第二位先生,看见看门人吵得门也顾不上看了,灵机一动,立刻侧身溜了进去。
第三位先生走到门口,见状,不慌不忙,转回门外的报摊上,买了张晚报,坐在台阶上读起报来,他心中自有算盘:“看戏是休闲,看报也是休闲,看不了戏,看看报也不错”,倒也自得其乐。
等到第四位先生走到门口时,见看戏无望,深深叹了口气,掉转头去,自言自语道:嗨!我这人真倒霉,连看场戏都看不成……他越想越难受,干脆坐在门口叹息起来。
这四位先生恰好代表了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的人身上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格差异。
如有的人热情奔放,有的人冷淡孤僻;有的人聪慧敏捷,有的人反应迟缓;有的人顽强果断,有的人优柔寡断;有的人善良助人,有的人恃强凌弱等等。
基础心理学知识:人格人格又译为性格,指人类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
并在不同时间、地域下影响着人的内隐和外显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人格的基础心理学知识:1.人格的结构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
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2.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
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
遵循现实原则。
3、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
是道德化的自我。
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
遵循道德原则。
3.人格理论-特质论人格特质理论是个体间人格差异的指标,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确定。
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
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
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个人特质是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个体特质以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概括的特质,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
(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
(3)次要特质是个体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
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第八章人格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1.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天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的遗传、生存、教育环境,形成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2.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
其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3.统合性:人格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4.复杂性:(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人的行为表现出多元化、多层面的特征。
5.功能性:(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命运。
人格结构1.知—情—意系统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是人们都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但每个人在这三大过程中表现各不相同,这种个体差异现象是人格的成分。
2.心理状态系统: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
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
这些状态直接影响到心理活动的差异性。
3.人格动力系统: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稳定水平的结构。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世界观等。
价值观形成后,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并对人格起控制作用。
4.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
能力方面,自然科学家表现认知能力强,社会活动家人际交往能力强。
气质方面,有人暴躁,有人温和。
性格方面,有人正直,有人阴险。
5.自我调控系统: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
包括:①自我认识: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②自我体验: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