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开展生标本采集制作活动的实践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4.01 KB
- 文档页数:3
植物标本制作综合实践活动植物标本制作是一项旨在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植物标本制作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知识,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本文将介绍植物标本制作的步骤和相关知识,以及这一实践活动对学生的益处。
一、植物标本制作的步骤植物标本制作的步骤主要包括采集、处理、干燥、贴标和保存等。
首先,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植物标本进行采集,可以选择花卉、树叶、草本植物等。
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完好无损的植物,并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采集完成后,学生需要对植物标本进行处理。
处理包括去除杂质、修剪植物、调整植物的姿态等。
这一步骤旨在使植物标本更加美观,便于后续的干燥和保存。
处理完成后,学生需要将植物标本进行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防止植物标本发霉变质,并保持其形态和颜色。
学生可以将植物标本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也可以使用专门的干燥设备进行处理。
干燥完成后,学生需要贴标。
标签上应包含植物的中文和拉丁文名称、采集地点和时间等信息。
贴标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参考,也是植物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将植物标本进行保存。
保存植物标本的常用方法有制作册页、压缩保存和制作标本柜等。
制作册页可以将植物标本装订成册,便于学生翻阅和学习。
压缩保存可以将植物标本用压缩袋密封,并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制作标本柜可以将植物标本存放在专门的标本柜中,以确保其长期保存。
二、植物标本制作的相关知识植物标本制作不仅仅是一项实践活动,还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植物知识。
学生在进行植物标本制作之前,应了解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特征和采集技巧等内容。
植物的形态结构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植物各部分的特征和功能,以便在采集和处理植物标本时能够做到准确和细致。
植物的分类是植物学的基础知识,也是进行植物标本制作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植物的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以便在贴标和保存植物标本时能够使用正确的分类信息。
信毅中学八年级生物组标本制作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标本制作,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科学,
爱科学的精神及审美情趣。
二,活动要求:学会采集,制作当地常见的动植物标本,人手至少一件。
标本的简介要在作品的适当位置出现。
三,活动用具:标本夹或者书本(定型标本),硬纸板,胶水,两面贴或者是缝衣针(固定标本),标签(用于简介)。
四,活动时间:2015年5月
1 班级活动:5月4日——5月8日
2集中展评:五月下旬
信毅中学综合组
2015年5月。
初中生物标本制作生物标本制作是一门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技术活动。
通过制作生物标本,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动植物的结构、形态和特征,同时也可以培养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本文将介绍初中生物标本制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生物标本制作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以确保制作过程的顺利进行。
1.工具准备:-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结构等微小的细节。
- 剪刀和镊子:用于细致的剪裁和取样。
- 注射器和细针:用于注射和取样。
- 制片刀和玻璃片:用于制作玻璃载玻片。
- 酒精灯或煤气灯:用于烘烤杀灭和烘干样本。
2.材料准备:- 生物标本:可以是昆虫、鱼类、植物等。
- 标本瓶和标本盒:用于存放制作好的标本。
- 75%酒精:用于杀灭和保存标本。
- 石蜡和昆布:用于制作切片。
二、制作步骤1.选择标本:根据所学课程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标本进行制作。
可以选择已经死亡的动植物,也可以进行田间观察后自行捕捉或采集标本。
2.杀灭标本:将选择好的标本放入标本瓶中,注入75%酒精,密封瓶盖。
酒精可以杀灭标本上的细菌和寄生虫,并保持标本的形态和颜色。
注意,酒精具有易燃性,请远离明火。
3.固定标本:将醇定的标本取出,用镊子和剪刀等工具调整其姿势和形态。
然后,将标本放置在酒精中,保持一段时间,让酒精进入标本组织中,使其固定。
4.制作切片:选取制片刀,将固定好的标本切成薄片。
对于植物标本,可以先将其处理成透明切片,使用昆布将标本固定在玻璃片上;对于动物标本,可以先用注射器和细针将标本组织吸入,然后切割。
5.染色处理:根据需要,可以对标本切片进行染色处理,以突出某些特定的细胞结构或组织。
6.封装和保存:将制作好的切片放置在玻璃载玻片上,用石蜡将其固定,然后将载玻片放入标本盒中进行保存。
注意,标本需要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或遭到虫害。
三、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在进行生物标本制作时,务必注意个人安全和实验室安全。
生物标本制作方法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2. 掌握生物标本的保存技巧;3. 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和保存技巧。
教学难点:掌握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并保持生物标本的完整性。
教具准备:1. 动植物标本样本;2. 水果蔬菜标本样本;3. 刀具、尺子、尖头镊子等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生物标本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需要制作生物标本以及生物标本的制作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二、讲解(10分钟)1. 生物标本制作方法:a. 动植物标本:首先将样本进行处理,包括清洗、净化、调整姿态;然后用尖头镊子将标本固定在标本板上,避免移动;最后用标本封套进行封装,确保标本的保存性。
b. 水果蔬菜标本:将水果蔬菜切开,摆放到标本纸上,然后用封套进行封装。
2. 生物标本保存技巧:a. 放置在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b. 定期清洁和除虫处理;c. 使用密封器进行封存。
三、操作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自行制作动植物标本和水果蔬菜标本,注意标本的处理方法和保存技巧。
四、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和保存技巧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制作一个生物标本,并在作业本上写下制作过程和保存技巧,以便巩固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生物标本制作方法1. 动植物标本制作方法2. 水果蔬菜标本制作方法3. 生物标本保存技巧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和保存技巧,还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对生物学的认识。
下节课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物标本进行观察和研究,进一步深化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初中生物植物标本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标本的制作目的及意义。
2. 掌握植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 植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观察、分析植物结构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植物标本的样本。
2. 准备植物标本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植物簿等。
四、教学过程1. 理论学习介绍植物标本的制作目的及意义,让学生了解植物标本的重要性。
介绍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包括采集、处理、干燥、贴标签等。
讲解观察植物结构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植物的各个部分。
2. 实践操作让学生观察各种植物标本的样本,引导他们分析植物的结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植物标本制作实践,指导学生采集植物、处理植物、干燥植物并制作标本。
引导学生记录制作过程,写出植物的名称、生长环境等相关信息。
3. 总结反思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植物标本,相互交流经验和体会。
总结植物标本制作的经验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制作标本的质量。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对植物的认识和爱护意识。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自行制作一个植物标本,并按要求进行记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更培养了他们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
在实践中,学生掌握了观察、分析和实践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制作植物标本,学生迈出了对植物学习的第一步,对植物的了解将更加丰富和全面。
初中生物生物标本的采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标本的概念及重要性;
2.掌握生物标本的采集方法;
3.培养学生对生物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熟悉生物标本的概念和采集方法,准备好采集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2.学生准备:提前学习生物标本的相关知识,准备好相应的采集工具。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向学生介绍生物标本的概念及重要性,引导学生对生物标本的采集产生兴趣;
2.讲解生物标本的采集方法:详细介绍生物标本的采集方法,包括选择标本、准备工具、采集技巧等;
3.示范操作:教师现场示范生物标本的采集过程,让学生清晰了解每个步骤;
4.学生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生物标本的采集操作,教师适时指导和纠正;
5.总结:学生完成采集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检查收集的标本是否符合要求;
6.展示:学生展示自己采集的生物标本,并分享采集心得和体会。
四、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学生是否掌握了生物标本的采集方法;
3.学生采集的标本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做出较好的观察记录。
五、课后拓展
1.让学生结合采集的生物标本,进行观察和记录;
2.组织学生参与生物标本展示活动,展示自己采集的成果;
3.鼓励学生继续热爱生物,探索更多有趣的生物标本。
六、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采集生物标本时的操作技巧和态度;
2.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是否准确详细;
3.通过学生展示的生物标本,评价学生的采集水平和独立能力。
生物第二课堂活动《动植物标本制作》活动方案活动方案(修改)《动植物标本制作》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开发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及审美情趣。
二、活动目的任务:1、指导学生学会采集、制作当地常见的动植物标本。
2、在活动中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活动内容:1、学会采集、制作当地常见的动植物标本。
2、师生合作将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进行展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余生活。
四、活动用具:采集动物标本的用具:旧报纸或草纸,刷子或纱布,标本夹或两块比台纸大一些的木板和书,吸水纸或棉絮,台纸,标签,胶水,胶带或缝衣针和线,毛笔,刀片,剪刀,玻璃纸,水彩等。
(材料用具自备)五、活动时间:1.班级活动:10月9日——11月9日;2.集中展评:11月9日。
班级活动结束后,各班以活动小组为单位,通过评选,推荐不同类的动植物的标本展览。
由科代表收集推荐的标本以班为单位在11月6日前交于生物实验室。
每小组上交2份不同类型的动植物标本,计入小组考核。
在作品上贴上填写好的标签纸(填好学名、中文名、采集地点、采集人、鉴定人、日期、编号等项,将填好的标本签贴在台纸的右下角;)。
六、活动组织:参与教师学生:八年级学生及生物任课教师七、活动地点:1.采集地点:校内或校外;2.参评地点:生物实验室八、纪律安全:组织活动的教师负责对学生进活动安全教育,学生必须遵守安全规定,在校内、外采集标本时一定注意人身安全,对人类有安全威胁的生物,一律不准采集。
在校外采集标本必须由家长陪同采集。
九、活动步骤:1.动员阶段:任课教师组织宣传;2.标本采集阶段:各班以活动小组为单位组织采集标本,并做好活动过程的记载(最好是照片的形式)。
学校生物组组织各班小组长培训标本的制作方法。
3.成果展评阶段:⑴学生观看各班标本,并投票评比。
2024年植物标本制作心得模版本课是以苏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五单元第十四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中的第一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为依据而设计的调查活动。
本章从认识学生身边种类繁多的生物的方法——科学的调查方法和观察方法入手,安排本节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对《生物课程标准》中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具体落实。
本课通过调查、探究及设计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调查的方法。
虽然学生对植物分类知识还不是很熟悉,甚至于有些花草树木叫不上名字来,但他们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搜集相关的课外资料、询问或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信息达到认识和了解的目的。
调查法不仅是研究生物的方法之一,而且是了解事物的常用方法之一。
因此,本课的设置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调查,去认识身边的植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渴望。
但初二的学生很少接触调查活动,对调查的目的、方法和步骤不是十分明确,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只有使学生明确了调查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才能保证调查有目的地顺利进行。
另外,初二的'学生好奇心强但自制力比较差,极易将调查活动搞成旅游或漫无边际的游玩,达不到实践的目的。
因此教师必须作好活动前的教育、指导和小组长的培训等工作,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合作意识。
此外,学生还没有学到植物具体分类知识,所以调查过程中不能过于强调这一部分知识,只要学生能分清是那一类植物,属于灌木还是乔木以及植物的名称及在绿化上的意义就可以了。
另外学校正处于刚刚建完不久,还没有彻底规划完善的现实情况,正好为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规划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所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意识的形成。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了解校园植物,尝试对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2、知道这些植物在美化、绿化、净化校园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3、尝试校园绿化设计,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植物标本的制作》一:对此课题的认识1、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的实验在科研和教学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标本的制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所以这方面的内容也应是不能忽视的重点。
但因为平时教学中实验课课时紧缺,故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初步学会采集和制作腊叶标本的基本方法。
并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实际动手练习采集和制作腊叶标本,教师对其作品进行评价并提供意见。
而本次研究性学生的内容侧重于植物标本制作的其中一个内容:叶脉书签的制作。
商场卖的书签很漂亮,而植物叶片取材容易,制作书签可以打破学生平时只在书本上寻求知识的局限性,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并初步认识身边较熟悉的植物的及其结构,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叶脉书签具有以下价值:(1)使用价值,阅读书籍中作书签使用。
(2)审美价值,一张漂亮的叶脉书签,让人赏心悦目,值得收藏。
(3)以赠送给别人,配上适当的诗或赠言,作为沟通情感的桥梁。
2、此课题的目的及意义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生物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培养和发展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质。
实现这一目标则由课堂知识的传授和课外活动课共同完成。
植物标本的制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的实验在科研和教学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及和谐合作的能力;开放学生的学习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探究与创新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课题的研究过程1、课题的研究时间第8周-第18周3、课题研究的方法调查法,实验法4、课题实施过程第一阶段:理论学习及校园植物种类调查。
(1)、要求学生上网收集植物标本的制作的基本方法,包括①植物标本液浸法(了解)、②腊叶标本制作法(详细步骤)③叶脉标本制作法(详细步骤)三个方面的内容,完成资料收集表,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学习,教师总结归纳。
初中生开展生物标本采集、制作活动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方案》提出了要求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完善学习方式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生命科学》新课程九年义务阶段的目标:热爱生命和生命科学,亲近自然,珍惜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对生命世界充满好奇心,养成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勤于实践、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通过生命科学教育,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经历”、“体验”,从而发展他们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并初步掌握生命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能进行生命科学的探究学习活动,学会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品质……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一切看成绩,成绩论英雄,仍左右着我们的教育,能力的培养往往成了一个空洞的口号。
于是造成了现在学生“主课”认真学,“副课”无所谓的学习态度,使得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问题不断出现,突出表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习惯处于被动地位,依赖思想比较严重,围绕课堂、教师、教材转,对于探究性学习还只是流于表面。
可见,学生现状离二期课改的要求存在很大的距离。
鉴于二期课改的要求和上述存在的问题,本课题试图以生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活动作为载体,来探索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与表达、观察动手诸方面能力。
二、研究目标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尝试以生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活动作为载体,探索如何在拓展活动中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提高他们对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寻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交流等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
根据研究计划,结合研究内容和活动实践,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在相应的时间中集中开展了以下课题研究工作:
(一)准备阶段(注:这项工作贯穿全过程):2005年6月—2005年10月
1、教育教学理论研究
运用文献研究法研究相关的教育论著,为课题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例如:《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解读》、《英国中、小学科学课大纲介绍》、《关于新编初中生物教材加强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教育的思考》等等论著对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很大启发、借鉴和指导作用。
2、简明生物校本教材的编写(初稿)
(1)当地动植物种类的调查
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与植物分类学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同时组织教师与学生调查当地的动植物种类,并结合文献资料,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汇总。
(2)动植物标本制作法的收集
通过互联网、资料室、图书馆等途径收集了大量有关生物标本制作方法的情报资料(见参考文献),经过仔细阅读、分析,并结合实践,筛选出相关内容,结合(1)的调查结果,编写简明生物校本教材。
(二)实施阶段:2005年11月—2006年6月
1、组织学生
从六、七年级各班级中,挑选有兴趣的学生,发展建立采集、制作生物标本的兴趣小组,开设采集、制作生物标本的拓展活动。
2、问卷调查(前测)与学生访谈
在活动开展之前,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同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1)喜欢何种形式、何种内容的活动,(2)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能力,(3)对动植物的了解程度及某些行为习惯。
调查的对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即将参加拓展活动的学生,另一类则是未参加活动的同龄学生。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初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为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校园植物、昆虫的了解并不多,对标本的制作方法、实验室中某些常用仪器的使用不太清楚。
3、活动的开展
(1)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
教师带领学生认识校园、南汇古钟园内的植物,并进行植物标本制作的学习制作。
同时在活动后期,组织学生参观农村,走近自然,关注生态,了解自己家乡丰富的生物资源。
(2)动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活动(1)同时展开)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蟾蜍、青蛙的生活史,带领学生参观菜场,辨认常见的动植物。
同时,在五月开始,进行昆虫的认识和标本的采集、制作。
(3)举行叶脉书签的制作活动。
(4)举行检索活动。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选用案例研究法来进行研究。
①选择典型的学生(张舒奕、秦婧怡、鞠一名、唐韵迪、龚笑天),比较学生最初完成与最后完成的标本,观察学生的动手、合作能力有怎样的变化,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在这一段活动前后有怎样的变化发展。
②选择典型的小组(第一组,成员:张舒奕、秦婧怡、鞠一名)进行案例研究,总结学生在对生物学方面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交流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规律。
③选择典型活动为案例,主要选取了叶脉书签的制作活动和检索活动,探究如何在拓展活动中,培养与提高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寻找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收集与处理信息等各方面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4、问卷调查(后测)与学生访谈
活动开展之后,进行了与前测内容、调查对象相同的问卷调查。
通过对前后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了解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变化,同时了解参加过活动的学生与未参加活动学生之间的区别。
在活动结束后,对几位学生进行了访谈式的交流,请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参加完活动的感受和想法,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见。
(三)总结阶段:2006年6月—2006年9月
1、简明生物校本教材的修改(终稿)
在实践活动中,将学生收集的未编入初稿的物种进行整理,编入教材。
结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使用教材的情况,对教材不完善和不恰当的地方进行补充和修改。
2、展示初中学生采集、制作的生物标本成果集
3、撰写研究报告
全面搜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材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总结课题实施前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的成功做法或存在的问题。
四、实践与探索
(一)乡土生物资源的调查、汇总和分类
课题组生物资源的调查过程中,主要是进行了实地的勘探,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成三组,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在南汇一中的校园、惠南镇古钟园、菜场、学生家的自留田、农田进行调查,对观察到的各类动植物进行记录。
通过师生共同进行实地勘探,了解学生对动植物的掌握和辨认情况,了解学生是如何辨认植物的,从而为活动的展开提供方向和建议。
经过4次活动,结合文献资料,对一些常见的生物资源进行了分类、汇总。
由于动植物出现具有季节性,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有许多动植物不在调查的范围内,因此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对所作的分类、汇总进行了多次的修改。
(二)编写简明生物校本教材
在进行编写简明生物校本教材的过程中,主要是使用了文献研究法。
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同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结合当地生物的种类、形态特征进行编写。
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结合学生的使用情况和收集的资料,对校本教材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其中收录了部分学生收集的资料以及拍摄的照片。
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1、当地主要动植物资源的分类目录
南汇地区当地的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种类比较多,根据乡土生物资源的调查结果,对动植物进行了分类,列举了当地主要动植物资源的分类目录。
在简明生物教材的编写中,主要分为植物和动物两块的内容。
植物的选取主要是校园内常见植物与当地常见植物。
在动物的选取过程中,考虑到动物的种类、体形的大小以及其本生的特点(能动性),所以选择昆虫作为动物的代表,进行学习和标本制作。
在植物目录中,列举了72科183种植物;昆虫目录中,列举了33目的昆虫,并举了一些各个目中常见的昆虫。
2、这些动植物形态结构的说明
通过对分类目录中的动植物形态结构的说明、描述,增强学生对动植物的了解、辨认,同时结合图片的展示,为学生提供了感性的认知,而不仅仅是文字的描述,便于学生的掌握和辨认。
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一些形态结构的专有名词比较陌生,因此在介绍植物与昆虫的形态结构之前,对植物和昆虫的基本知识进行介绍,便于学生的使用。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利用检索表进行检索,掌握植物和昆虫的形态特征。
3、对几大类动植物进行分类的检索表
建立几大类动植物分类的检索表,检索表的建立主要是尽量简易,以增强操作性为主。
通过对检索表的利用,培养学生使用检索表的能力,更好地掌握生物的形态特征。
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检索表都比较系统、详尽,考虑到六、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了便于操作,选取了校园中一些常见的植物,采用退格式的方式进行了简单检索表的编制。
4、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的方法介绍(图文结合)
标本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考虑到学校实验室现有的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选择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标本制作:(1)植物标本制作法(植物标本浸制法、腊叶标本制作法),(2)动物标本浸制法,(3)昆虫标本制作法(成虫昆虫插针法、蝶蛾类展翅板展翅法、蝶蛾类平板展翅法),(4)叶脉标本制作法(煮制法和水沤法)。
在实践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对这些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