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病学粪便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20
鉴别绦虫病的常用诊断方法绦虫病是一种由绦虫寄生在人体消化道引起的寄生虫感染疾病。
常见的绦虫病包括猪肉绦虫病、牛肉绦虫病和犬绦虫病。
绦虫病的症状因感染的绦虫类型和感染程度而有所不同,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消瘦等。
以下是鉴别绦虫病的常用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和病史分析: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包括是否进食生肉或未煮熟的肉类,是否接触过感染绦虫的动物等。
这些信息能够提示是否有可能感染绦虫病。
2. 粪便检查:粪便检查是常用的绦虫病诊断方法之一。
患者需收集新鲜的粪便样本,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实验室技师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粪便样本,并寻找绦虫的虫卵或虫体。
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绦虫病对应不同的虫卵或虫体形态特征,例如,猪肉绦虫病的诊断依据是找到猪绦虫(Taenia solium)的卵囊、卵孕儿或鳞片,牛肉绦虫病的诊断依据是找到牛绦虫(Taenia saginata)的卵囊或卵沟。
通过粪便检查可以明确绦虫类型和感染程度。
3. 血液检测:血液检测可用于检测绦虫病引起的免疫反应。
当人体感染绦虫后,会产生指定类型的抗体。
医生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来检测绦虫特异性抗体的存在,以确定感染情况。
4. 影像学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进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绦虫病的诊断。
例如,脑绦虫病(由猪肉绦虫寄生在脑部引起的疾病)的诊断可通过头部CT或MRI扫描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脑部肿瘤或囊肿。
5. 病组织检查:在一些疑难病例中,医生可能会进行病组织检查来确定绦虫病的诊断。
这包括对切除的寄生虫或囊肿进行组织学检查或PCR检测,以确认绦虫病的存在。
除了上述常用的诊断方法外,对于绦虫病的疫情调查也有助于鉴别该疾病。
由于绦虫病的传播与饮食和卫生条件密切相关,采取调查患者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和接触史等信息可以帮助确认绦虫病的流行情况。
此外,继续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和卫生意识,提高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性,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绦虫病的传播。
粪便镜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粪便镜检,对病人的肠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寻找异常情况,并据此提供医生诊断参考。
实验背景粪便镜检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观察粪便中的形态学、细菌、寄生虫、寄生虫卵等,可以提供对肠道健康状况的评估。
粪便样本的提取简单方便,可以在临床一线广泛应用。
实验步骤1.收集粪便样本:使用无菌容器收集晨起第一次排便的粪便样本。
2.准备显微镜和玻片:确保显微镜和玻片干净无尘。
3.取少量粪便样品:用无菌棉签取少量粪便置于玻片上。
4.涂布粪便样品:使用另一块干净无菌玻片将粪便样品均匀涂布在玻片上。
5.固定样品:待样品涂布干燥后,用火炬轻轻加热玻片固定样品。
6.涂染药液:在固定的粪便样品上滴加适量染色液,如甲苏林酸染色液。
7.镜检观察:将玻片放在显微镜下,分别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样品。
实验结果经过镜检观察,可以得出以下结果:1.形态学:粪便样品中的颜色、形状、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2.细菌:对粪便样品中的细菌进行观察和统计。
3.寄生虫:对粪便样品中的寄生虫进行观察和鉴定。
4.寄生虫卵:对粪便样品中的寄生虫卵进行观察和统计。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形态学异常:观察到粪便样品中出现异常颜色、形状或质地,可能与肠道疾病相关,如胃肠道感染等。
2.异常细菌:如果在粪便样品中观察到异常细菌,可能表示肠道存在感染或菌群失衡情况。
3.寄生虫感染:观察到粪便样品中存在寄生虫,可能意味着肠道寄生虫感染,需要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4.寄生虫卵异常:发现粪便样品中异常寄生虫卵的存在,也是肠道健康问题的指示。
结论通过粪便镜检实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粪便样品中的形态学、细菌、寄生虫、寄生虫卵等指标,初步评估肠道的健康状况。
根据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参考,进一步指导疾病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参考文献[1] 《医学实验技术与方法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年。
[2] Smith AC, et al. Fecal Examination in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2018, 52(4): 327-333.。
正常粪便主要由消化后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和无机盐及水等组成。
粪便检查的主要的目的是:①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情况;②根据粪便的性状、组成、间接地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系统的功能状况;③了解肠道貌岸然菌群分布是否合理,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以协助诊断肠道传染病。
粪便标本的采集、保存和检验后处理粪便标本的采取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通常采用自然排出的粪便,标本采集时注意事项如下:1.粪便检验应取新鲜的标本,盛器在洁净,不得混有尿液,不可有消毒剂及污水,以免破坏有形成分,使病原菌死亡和污染腐生性原虫。
2.采集标本时应用干净的竹签选取含有粘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粪便;外观无异常的粪便须从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以材,其量至少为指头大小。
3.标本采集后应于1小时内检查完毕,否则可因PH胶消化酶等影响导致有形成分破坏分解。
4.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时应于排便后立即检查。
从脓血和稀软部分取材,寒冷季节标本传送及检查时均需保温。
5.检查目本血吸虫卵时应取粘液、脓血部分、孵化毛呦时至少留取30克粪便,且须尽快处理。
6.检查蛲虫卵须用透明薄膜拭子于晚12时或清晨排便前自肛门周围皱裂处拭取并立即镜检。
7.找寄生虫虫体及作虫卵计数时应采集24小时粪便,前者应从全部粪便中仔细搜查或过筛,然后鉴别其种属;后者应混匀后检查。
8.做化学法隐血试验时,应于前三日禁食肉类及含动物血食物并禁服铁剂及维生素C。
9.做粪胆原定量时,应连续收集3天的粪便,每天将粪便渴匀秤重后取出允20克送检。
10.做细菌学检查的粪便标本应采集于灭菌有盖的容器内立即送检。
11.无粪便排出而又必须检查时,可经肛门指诊或采便管拭取标本,灌肠或服油类泻剂的粪便常因过稀且渴有油滴等而不适于做检查标本。
12.粪便检验后应将纸类或塑料标本盒投程度焚化炉中烧毁。
搪瓷容器应泡于消毒液中(如过氧乙酸、煤酚皂液或新洁尔灭等)24小时,弃消毒液后,流水冲洗干净备用。
寄生虫感染的诊断1临床诊断:A病史、症状、体征 B物理诊断:X线、B超、CT、MRI 2实验室检查:A病原学方法:粪便检查;血液检查;排泄物分泌物检查;其他器官组织检查B免疫学方法 C分子生物学方法(一)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厚涂片法;浓集法;毛蚴孵化法;肛门拭子检查法;钩蚴培养法;虫卵计数法;定量透明法;带绦虫孕节检查法。
粪便检查是诊断寄生虫病常用的方法。
要取得准确的结果1)粪便必须新鲜,送检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4小时; 2)盛粪便的容器要干净,并防止污染与干燥; 3)粪便不可混杂尿液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取材部位:尽可能取病变部位。
直接涂片法:用以检查蠕虫卵、原虫的包囊和滋养体。
方法简便,适用范围广,但检出率相对较低。
一般要求连续作3次涂片,可提高检出率。
⑴蠕虫卵检查:方法:一般在低倍镜下检查,如用高倍镜观察,需加盖片。
应注意虫卵与粪便中异物的鉴别。
虫卵都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卵壳表面光滑整齐,具固有色泽;卵内含卵细胞或幼虫。
⑵原虫检查:1)活滋养体检查:方法同查蠕虫卵。
注意事项。
2)包囊的碘液染色检查:方法同上,以一滴碘液代替生理盐水。
若同时需检查活滋养体,可在用生理盐水涂匀的粪滴附近滴一滴碘液,再盖上盖片。
涂片染色的一半查包囊;末染色的一半查活滋养体。
3)隐孢子虫卵囊染色检查:目前较佳的方法为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
对于新鲜粪便或经10%福尔马林固定保存的含卵囊粪便都可用此法染色。
染色过程是先用金胺-酚染色,再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复染。
厚涂片透明法(改良加藤法)取约5mg粪便,置于载玻片上,覆以浸透甘油-孔雀绿溶液的玻璃纸片,轻压,使粪便铺开(20×25mm)。
待粪膜稍干,即可镜检。
玻璃纸准备:将玻璃纸浸于甘油-孔雀绿溶液中,至少浸泡24小时,至玻璃纸呈现绿色。
使用此法需掌握粪膜的合适厚度和透明的时间。
如粪膜厚,透明时间短,虫卵难以发现;如透明时间过长,则虫卵变形,也不易辨认。
沉淀法:原虫包囊和蠕虫卵的比重大可沉集于水底,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和诊断相关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粪便常规检查的目的、步骤、结果解读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目的:粪便常规检查主要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帮助医生诊断相关疾病。
通过检查粪便的外观、颜色、质地、气味、pH值、隐血、寄生虫卵等指标,可以提供有关消化系统的重要信息,例如消化功能、肠道感染、炎症、出血等。
二、步骤:1. 收集样本:在进行粪便常规检查前,需要患者收集新鲜的粪便样本。
可以使用专用的粪便收集器,将粪便样本放入干净、密封的容器中。
2. 外观检查:首先,医生会观察粪便的外观,包括颜色、质地、形状和气味等。
正常粪便通常为棕色,软硬适中,形状规则,无异味。
3. pH值测定:使用pH试纸或电极测定粪便的酸碱度。
正常情况下,粪便pH值在5.5-7.0之间。
4. 隐血检测:通过化学方法或免疫学方法检测粪便中的隐血。
隐血阳性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或其他疾病。
5. 寄生虫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样本中是否存在寄生虫卵或成虫。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蛔虫、钩虫、蛲虫等。
6. 其他指标检测:根据需要,医生还可以进行其他指标的检测,如肠道菌群分析、脂肪含量测定等。
三、结果解读:根据粪便常规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对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诊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果解读:1. 外观异常:异常的颜色、质地、形状或气味可能与消化问题、饮食习惯或其他疾病有关。
例如,黑色粪便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迹象,黏液或脓液可能提示肠道炎症。
2. pH值异常:酸性或碱性的粪便pH值可能与胃酸分泌异常、胃肠道感染或其他疾病有关。
医生会综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3. 隐血阳性:隐血阳性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指标,但也可能与其他疾病(如炎症性肠病)或饮食因素有关。
进一步检查可能需要进行肠镜检查等。
4. 寄生虫阳性:寄生虫卵或成虫的检出可能提示寄生虫感染。
根据不同的寄生虫种类和数量,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实验者:杨昆霖学号:90801106 班级:08级临床一班指导教师:程眉荪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测寄生虫卵一、实验目的:1、学习寄生虫病粪便检查的各种方法。
2、操作并掌握其中的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二、实验原理:粪便检查是消化道寄生虫病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
检查消化道寄生虫病的方法也有很多,对不同的寄生虫病宜采用相应的病原学检查方法。
其中,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是检查蠕虫虫卵和原虫滋养体的主要方法。
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是一种用新鲜粪便直接涂片、镜检的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
三、实验材料及器材:1、新鲜的病人粪便,生理盐水。
2、载玻片,盖玻片,小木棒,平皿,培氏皿,镊子,烧杯,盆,塑料杯,塑料袋,胶帽吸管,离心管,试管,纱布,脱脂棉,粪筛,搪瓷缸,胶塞,光学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取洁净载玻片一张,在玻片中央滴1~2滴生理盐水。
2、用小木棒挑取黄豆大小的粪便少许,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涂匀成粪膜,加盖玻片、镜检。
加盖玻片时先将盖玻片的一端接触液面,然后轻轻放下,若盖玻片一端还有多余的液体,可在加盖一个盖玻片。
加盖片时注意避免空泡。
(直接涂片法示意图)3、粪膜的厚度以透过粪膜可以看到载玻片下的教材上的字迹为准。
4、镜检前,先将光线调在合适的亮度,不宜过亮或过暗;一般来说,线虫卵色彩较淡,镜检时视野宜稍暗一些(聚光器下移)。
观察时,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每个视野都要详细搜寻。
为了避免遗漏,可以按一定的方向推进搜寻。
遇到疑似的虫卵结构再转换成高倍镜仔细辨认。
注意虫卵与粪便异物的区别。
虫卵都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大部分卵壳表面光滑整齐,具固有的色泽;卵内含卵细胞或幼虫。
5、制备好的涂片不能干燥,否则不易观察虫卵。
6、镜下观察使注意不要污染显微镜的载物台和镜头。
7、检查完毕将涂片放到指定的收集盆里。
五、实验结果镜下发现不同视野里有受精蛔虫卵若干,以及大量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植物纤维等。
六、实验讨论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是一种检查蠕虫虫卵和原虫滋养体的方法。
word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粪便检测各项目组合的临床价值1、粪便常规+FOB(常见组合):因粪便常规手工法收费低(2-3元/次),全国绝大部分医院对粪便检查的基本组合为粪便常规+FOB,主要意义在于通过粪便形态学和粪便隐血试验来筛查消化道是否有炎症、寄生虫感染以及下消化道出血,辅助临床医生诊断。
在仪器法下,重新定义粪便常规分析组合为“粪常规+寄生虫集卵、镜检、计数+FOB”,其中粪寄生虫镜检、集卵、计数是有单独的收费标准。
2、粪便常规+FOB+转铁蛋白:此组合临床意义在于通过粪便形态学和粪便隐血试验来筛查消化道是否有炎症、寄生虫感染以及消化道出血,辅助临床医生诊断。
FOB是针对下消化道出血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转铁蛋白(TF)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FOB与转铁蛋白结合是互补型,能够完整地筛查消化道出血情况。
3、粪便常规+轮状病毒/腺病毒:此组合临床意义在于通过粪便形态学和轮腺病毒试验来筛查消化道是否有炎症、寄生虫感染以及传染性胃肠炎(婴幼儿腹泻),辅助临床医生诊断。
轮状病毒和腺病毒主要导致婴幼儿传染性胃肠炎,在成年人中也有发现。
主要经粪-口传播,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症状为水样腹泻及呕吐,感染病人也有头痛、发烧及腹部痉挛(胃痛)。
4、粪便常规+FOB+转铁蛋白+HP:粪便常规三联检的临床意义在于筛查消化道出血、胃肠道感染、消化道肿瘤等疾病。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消化道肿瘤与出血的联测可作为粪便常规检查的新三项来重新定义,对与消化道肿瘤的防控早诊断、早治疗有积极的社会意义,通过推动消化道FOB、TF、HP大便常规三联测,能使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降低。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该检查通常包括外观、颜色、质地、气味、pH值、隐血、寄生虫和细菌等多个方面的评估。
以下是对粪便常规检查的详细介绍:1. 外观和颜色:粪便的外观和颜色可以提供有关消化系统功能和饮食习惯的信息。
正常情况下,粪便应呈棕色,形状柔软,不干燥或过于湿润。
异常的颜色可能提示消化问题或其他疾病。
2. 质地:粪便质地的评估可以帮助判断消化系统的吸收和排泄功能。
正常情况下,粪便应该是柔软的,容易排出。
硬便或稀便可能表明消化问题或其他疾病。
3. 气味:粪便的气味通常是由肠道内的细菌产生的。
正常情况下,粪便应该有一定的气味,但不应过于刺鼻。
异常的气味可能提示消化问题或感染。
4. pH值:粪便的pH值可以反映消化系统的酸碱平衡。
正常情况下,粪便的pH值应该在5.5到7.5之间。
异常的pH值可能与消化问题或其他疾病有关。
5. 隐血:隐血检查是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不可见的血液的常用方法。
隐血阳性可能表示消化道出血或其他疾病。
6. 寄生虫:粪便常规检查还包括寄生虫的检测。
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腹泻、腹痛等症状。
7. 细菌:粪便中的细菌检测可以帮助评估肠道菌群的平衡和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
常见的细菌检测方法包括培养和PCR等。
通过粪便常规检查,医生可以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帮助诊断和治疗相关的疾病。
如果您有消化问题或其他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粪便常规检查。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检查结果和诊断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解读。
寄生虫感染的诊断1临床诊断:A病史、症状、体征 B物理诊断:X线、B超、CT、MRI 2实验室检查:A病原学方法:粪便检查;血液检查;排泄物分泌物检查;其他器官组织检查B免疫学方法 C分子生物学方法(一)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厚涂片法;浓集法;毛蚴孵化法;肛门拭子检查法;钩蚴培养法;虫卵计数法;定量透明法;带绦虫孕节检查法。
粪便检查是诊断寄生虫病常用的方法。
要取得准确的结果1)粪便必须新鲜,送检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4小时; 2)盛粪便的容器要干净,并防止污染与干燥; 3)粪便不可混杂尿液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取材部位:尽可能取病变部位。
直接涂片法:用以检查蠕虫卵、原虫的包囊和滋养体。
方法简便,适用范围广,但检出率相对较低。
一般要求连续作3次涂片,可提高检出率。
⑴蠕虫卵检查:方法:一般在低倍镜下检查,如用高倍镜观察,需加盖片。
应注意虫卵与粪便中异物的鉴别。
虫卵都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卵壳表面光滑整齐,具固有色泽;卵内含卵细胞或幼虫。
⑵原虫检查:1)活滋养体检查:方法同查蠕虫卵。
注意事项。
2)包囊的碘液染色检查:方法同上,以一滴碘液代替生理盐水。
若同时需检查活滋养体,可在用生理盐水涂匀的粪滴附近滴一滴碘液,再盖上盖片。
涂片染色的一半查包囊;末染色的一半查活滋养体。
3)隐孢子虫卵囊染色检查:目前较佳的方法为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
对于新鲜粪便或经10%福尔马林固定保存的含卵囊粪便都可用此法染色。
染色过程是先用金胺-酚染色,再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复染。
厚涂片透明法(改良加藤法)取约5mg粪便,置于载玻片上,覆以浸透甘油-孔雀绿溶液的玻璃纸片,轻压,使粪便铺开(20×25mm)。
待粪膜稍干,即可镜检。
玻璃纸准备:将玻璃纸浸于甘油-孔雀绿溶液中,至少浸泡24小时,至玻璃纸呈现绿色。
使用此法需掌握粪膜的合适厚度和透明的时间。
如粪膜厚,透明时间短,虫卵难以发现;如透明时间过长,则虫卵变形,也不易辨认。
沉淀法:原虫包囊和蠕虫卵的比重大可沉集于水底,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粪便化学检查粪便化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检测粪便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肠道疾病以及其他相关疾病的情况。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粪便化学检查的相关内容。
一、粪便化学检查的意义1.1 粪便化学检查可以评估消化系统功能。
通过检测粪便中的消化酶活性、胆汁酸、胆红素等成分,可以评估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判断是否存在消化不良或吸收障碍等问题。
1.2 粪便化学检查可以诊断肠道疾病。
粪便中的隐血、白细胞、寄生虫卵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肠道炎症、感染或寄生虫感染等疾病。
1.3 粪便化学检查可以筛查肠道肿瘤。
粪便隐血检测是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粪便中的隐血指标,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肠道肿瘤,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二、粪便化学检查的指标2.1 粪便酶活性指标。
粪便中的消化酶活性可以反映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常见的指标包括胰脂酶、胰蛋白酶等。
2.2 粪便颜色指标。
粪便的颜色可以反映消化系统的情况,例如黄色可能是由于胆汁酸的分泌,黑色可能是由于消化道出血引起。
2.3 粪便隐血指标。
粪便中的隐血检测是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或免疫学方法进行检测。
三、粪便化学检查的操作方法3.1 采集粪便样本。
在进行粪便化学检查前,需要采集新鲜的粪便样本,避免样本受到污染或干燥。
3.2 样本处理与准备。
将采集到的粪便样本进行处理,去除杂质,得到纯净的粪便样本,以便后续的检测。
3.3 检测方法选择与操作。
根据需要检测的指标,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进行操作,例如化学方法、免疫学方法等,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粪便化学检查的临床应用4.1 评估消化系统功能。
通过粪便化学检查,可以评估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判断是否存在消化不良或吸收障碍等问题,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4.2 诊断肠道疾病。
粪便化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肠道炎症、感染或寄生虫感染等疾病,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1临床诊断:A病史、症状、体征 B物理诊断:X线、B超、CT、MRI2实验室检查:A病原学方法:粪便检查;血液检查;排泄物分泌物检查;其他器官组织检查B免疫学方法 C分子生物学方法(一)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厚涂片法;浓集法;毛蚴孵化法;肛门拭子检查法;钩蚴培养法;虫卵计数法;定量透明法;带绦虫孕节检查法。
粪便检查是诊断寄生虫病常用的方法。
要取得准确的结果1)粪便必须新鲜,送检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4小时; 2)盛粪便的容器要干净,并防止污染与干燥;3)粪便不可混杂尿液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取材部位:尽可能取病变部位。
直接涂片法:用以检查蠕虫卵、原虫的包囊和滋养体。
方法简便,适用范围广,但检出率相对较低。
一般要求连续作3次涂片,可提高检出率。
⑴蠕虫卵检查:方法:一般在低倍镜下检查,如用高倍镜观察,需加盖片。
应注意虫卵与粪便中异物的鉴别。
虫卵都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卵壳表面光滑整齐,具固有色泽;卵内含卵细胞或幼虫。
⑵原虫检查:1)活滋养体检查:方法同查蠕虫卵。
注意事项。
2)包囊的碘液染色检查:方法同上,以一滴碘液代替生理盐水。
若同时需检查活滋养体,可在用生理盐水涂匀的粪滴附近滴一滴碘液,再盖上盖片。
涂片染色的一半查包囊;末染色的一半查活滋养体。
3)隐孢子虫卵囊染色检查:目前较佳的方法为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
对于新鲜粪便或经10%福尔马林固定保存的含卵囊粪便都可用此法染色。
染色过程是先用金胺-酚染色,再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复染。
厚涂片透明法(改良加藤法)取约5mg粪便,置于载玻片上,覆以浸透甘油-孔雀绿溶液的玻璃纸片,轻压,使粪便铺开(20×25mm)。
待粪膜稍干,即可镜检。
玻璃纸准备:将玻璃纸浸于甘油-孔雀绿溶液中,至少浸泡24小时,至玻璃纸呈现绿色。
使用此法需掌握粪膜的合适厚度和透明的时间。
如粪膜厚,透明时间短,虫卵难以发现;如透明时间过长,则虫卵变形,也不易辨认。
沉淀法:原虫包囊和蠕虫卵的比重大可沉集于水底,有助于提高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