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防灾安全监控与应急救援保障信息系统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89.64 KB
- 文档页数:4
19Internet Communication互联网+通信一、引言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如今火车已经成为我国人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铁路线路的增加,必然伴随着隧道的急剧增加。
在长大隧道(5KM 及以上隧道)发生灾害时,应急通信系统成为事故现场人员与指挥人员间主要的通信手段。
救援指挥人员、事故现场人员能通过隧道应急通信系统使用语音、图像等通信功能,确保救援更迅速,尽可能降低伤害及损失。
二、长大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对应急通信系统的设置要求根据《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工程设计规范》(TB10020-2017)“7.3应急通信”要求:隧道应急通信应包括有线应急电话、视频监控等系统,同时应充分利用铁路专用移动通信、公众移动通信等无线通信设施[1]。
国铁集团发布的《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工程设计补充规定》铁建设〔2021〕150号要求:6.1.6疏散线路上的平行导坑、斜井、横洞及横通道等应经技术经济比选后设置应急电话或铁路专用移动通信设施。
6.17隧道口、紧急救援站、紧急出口及应急避难所等设施的出入口宜设置视频采集点[2]。
三、长大隧道应急通信系统方案探讨本文以新建铁路广梅汕铁路汕头站至汕头广澳港区铁路的汕头海湾隧道为例,探讨长大隧道应急通信系统方案的设置。
汕头海湾隧道全长9.97km,为双轨道隧道,隧道内2号斜井作为疏散救援通道(含60米避难所)。
汕头海湾隧道的应急通信系统由隧道事故报警电话、隧道综合视频监控系统、GSM-R 系统以及应急通信系统现场设备组成。
(一)隧道事故报警电话1.系统组成浅谈新建铁路长大隧道应急通信系统的技术与应用汕头海湾隧道事故报警电话系统新设值班台、现场主机、报警电话分机以及传输通道,隧道应急中心设备利用广州调度所既有隧道应急中心设备。
2.系统设置方案由于本线区间无新设基站及传输设备,汕头海湾隧道事故报警电话现场主机设置在临线的汕汕铁路DK164+945基站处,利用汕汕铁路基站传输系统的FE (2×2M)传输通道接入广州调度所既有隧道应急中心设备,相应对中心设备扩容,并在应急中心设置中心值班台,实现紧急情况下与调度所的列调员的电话报警和定位报警功能。
隧道安全智能监测与联动管理系统工程方案探析摘要:随着公路隧道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公路运输能力的日益增长,政府有关方面建议加快实施智能化交通基础设施,其智慧交通发展的关键是加快我国公路隧道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绿色节能化。
为了提高设备控制、事件预警、流程管理和应急处置等多层次的综合管理,本文设计了多维度融合管理模式,以隧道综合管控为导向,提升设备控制、事件预警、流程管理、应急处置等综合业务能力。
近几年,交通运输部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出台实施。
对提升公路交通安全的管理水平,对促进我国的交通安全发展和社会稳定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根据高速公路隧道实际情况,结合“多维度、全周期”的数据采集技术,提出这套智能隧道监管系统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隧道安全;智能监测;联动管理0.引言基于各公路工程运营管理的软件系统相对独立、业务能力单一,其用于视频检测、各种气体检测、设备紧急报警报修等业务的软件相对独立,协同办公软件其业务范围涵盖有限,并且没有统一的业务数据标准,对标准化建设的全面性认识不足,信息互通扩展性能较差,系统之间缺乏集约化建设,导致交通数据综合能力不足。
因此,要通过技术支撑和功能实现高速公路的智慧水平,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导致的道路拥堵缓解随着需求提升导致的道路拥堵,加强基础设施数字化能力,将运营大数据、物联网络技术、AI技术、数据库调阅等相关技术应用到公路隧道中来,快速提高公路的安全、快速、智能管控的能力。
并为运营管理者提供更加高效、简洁的运营管理平台。
1.研究背景高速公路的修建为交通运输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由于行车速度快,车流量多,其相对狭小的行车区域,使得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工作较城市道路上的交通安全工作更为复杂,给交通疏导和救援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工程施工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机电设备和系统,但由于业务众多、流程复杂、各系统缺少有效的量化指标,造成监控中心在运营过程中存在多个监管平台、监控员指令操作复杂、应急预案难以实施、疏散救援响应时间长等问题。
国家铁路局关于印发《“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铁路局,国家铁路局,国家铁路局•【公布日期】2021.12.14•【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国家铁路局关于印发《“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各相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十四五”时期铁路科技创新工作,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支撑科技强国、交通强国建设,国家铁路局组织编制了《“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铁路局2021年12月14日“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铁路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先行领域。
铁路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铁路发展的第一动力。
为持续推进铁路科技创新,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支撑科技强国、交通强国建设,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划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路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关键技术自主攻关和产业化应用,铁路科技创新取得历史性成就,总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中国铁路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科技支撑。
成功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形成涵盖时速160~350公里不同速度等级的动车组产品谱系,京张高铁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商业运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智能铁路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发布中国智能高铁技术体系架构1.0版;系统掌握高原、高寒、大江大河、艰险山区等复杂地质及气候条件下高速铁路和不同轴重等级重载铁路的建造技术;掌握复杂路网条件下高速铁路运营管理和重载铁路运输组织集约化精细化技术,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铁路标准化工作全面发展;打造产学研用相互融合的铁路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推进铁路科技国际交流合作,中国铁路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
山区铁路隧道(群)防灾救援系统总体性研作者:毕强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2期摘要:近几年我国为了改善西部交通条件,大力发展西部铁路,西部多为山区,该地区铁路特点是隧道所占比重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高,气候多变,铁路建设与运营受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条件的影响重大,因此预先设置合理高效的防灾、救援系统,已成为修建铁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山区;铁路隧道;防灾救援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近几年我国为了改善西部交通条件,大力发展西部铁路,我国西部多为山区,该地区铁路特点:一是隧道所占比重大,如渝利铁路隧线比达62.6%;二是长大隧道多,全路在建长度超过10公里的特长隧道有1576公里,占在建隧道总长的21.3%,如高黎贡山隧道长34公里。
由于西部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气候多变,铁路建设与运营受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影响重大,因此预先设置合理高效的防灾、救援系统,已成为铁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二、隧道火灾特点分析根据国内外曾处置过的隧道火灾实际情况,从隧道管理与营运的角度来分析,隧道火灾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火灾发生具有不可预见性。
隧道为不动的结构物,而机车车辆却处在不断的运行状态中,西南山区行车受外部因素影响大,机车、车辆发生火灾的时间及地点无法预判。
;;(2)火势发展快。
隧道本身是一个狭长的通道,隧道内发生的火灾多数情况下都会受到纵向风的影响,隧道火灾火势发展快。
根据国内外的经验隧道内火灾初始阶段一般为10分钟左右。
;;(3)烟雾大、扩散快。
受隧道空间限制,火灾发生后,会产生大量的不完全燃烧产物(如:CO),形成浓烟迅速扩散,据测试一般火场烟的蔓延速度超过火的5倍。
受纵向风的影响一般会在火灾发生后5分钟左右开始扩散,15分钟时浓度最大,并且夹杂的CO是无色、无味、有强烈毒性的可燃气体,危害性极大,有关资料表明CO对人体的影响如下表:;;从上表可以看出隧道内发生火灾后,蔓延的浓烟给被困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救援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据统计,因火灾死亡的人员中,被烟雾熏死的比例很大,一般是被火烧死者的4-5倍,因此隧道火灾烟雾大,扩散快这一典型特点应引起足够重视。
铁道部文件铁运[2010]28号关于印发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各铁路局,各铁路公司(筹备组):为加强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管理,确保动车组运行安全,现将《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暂行)》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技术规章编号为:TG/GWll3-2010。
TG/GWll3—2010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加强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管理,有效发挥其灾害监测报警、预警功能,确保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第2条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对危及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安全的风、雨等灾害和异物侵限进行实时监测报警、预警,控制列车限速或停车。
第3条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是保证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基础装备之一,属重要的行车设备,应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114条中一类设备进行管理。
第4条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应具备实时性、可靠性、准确性、安全性,采用的现场监测设备应具有免维护或少维护功能,系统功能和设臵应符合铁道部有关规定,经建设、运营管理部门组织有关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用。
第5条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开通运用前,铁路局应加强对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使用人员和维护人员的培训,使系统使用人员熟悉系统功能、操作方法和管理办法,设备维护人员熟知设备性能和维护要求。
第二章系统组成第6条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是风监测、雨量监测及异物侵限监控等子系统组成的集成系统。
系统采用统一的处理平台,由风、雨及异物侵限等现场监测设备,现场监控单元,监控数据处理设备,工务终端,调度所终端,传输网络等组成。
第7条风、雨监测设备由风速计(含气温、气压监测功能)、雨量计组成,异物侵限现场监测设备由异物侵限监测传感器和轨旁控制器组成,监测信息传送至离监测点最近的监控单元内。
第8条现场监控单元采用模块化结构,一般设臵于沿线GSM-R基站、车站的防灾机房内。
第9条监控数据处理设备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存储设备、维护终端及打印机等组成,一般设臵在与综合维修段(综合维修工区、保养点)或工务车间邻近的车站防灾机房内。
铁路安全设施监控报警与紧急通信系统近年来,随着铁路交通的高速发展,铁路安全问题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与畅通,铁路部门广泛应用安全设施监控报警与紧急通信系统,以提高安全防范和应急能力。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铁路安全设施监控报警与紧急通信系统的重要性、主要功能、具体应用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一、铁路安全设施监控报警与紧急通信系统的重要性铁路安全设施监控报警与紧急通信系统是铁路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手段。
它能够实时监测铁路线路、道岔、信号灯、轨道等各类安全设施的运行状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系统会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引起相关人员的关注并采取紧急措施。
该系统可及时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大大减少铁路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乘客和货物的安全运输。
二、铁路安全设施监控报警与紧急通信系统的主要功能1. 实时监控: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系统能够全方位监控铁路线路及相关设施的状态,包括轨道变形、道岔位置、信号灯的工作情况等,确保安全设施的正常运行。
2. 报警功能:一旦发生设备异常、道岔错位、信号灯故障等情况,系统能够及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相关人员及时处理问题,并采取应急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3. 历史记录:系统还能够对各类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记录与存储,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为安全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4. 紧急通信:系统不仅能够提供实时的设备监控,还可实现与相关人员的紧急通信,以便及时传递信息、协调处置,确保紧急情况下的高效沟通。
三、铁路安全设施监控报警与紧急通信系统的具体应用铁路安全设施监控报警与紧急通信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铁路运输中。
例如,在高铁线路中,系统能够实时检测轨道变形,对轨道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并治理轨道问题,从而提高铁路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此外,系统还广泛应用于信号灯控制、道岔监控、隧道风险预警等方面,有效提升铁路运输的安全水平。
四、铁路安全设施监控报警与紧急通信系统的未来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铁路安全设施监控报警与紧急通信系统也将不断完善与发展。
铁道部文件铁运[2010]28号关于印发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各铁路局,各铁路公司(筹备组):为加强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管理,确保动车组运行安全,现将《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暂行)》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技术规章编号为:TG/GWll3-2010。
—1—TG/GWll3—2010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加强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管理,有效发挥其灾害监测报警、预警功能,确保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第2条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对危及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安全的风、雨等灾害和异物侵限进行实时监测报警、预警,控制列车限速或停车。
第3条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是保证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基础装备之一,属重要的行车设备,应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114条中一类设备进行管理。
第4条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应具备实时性、可靠性、准确性、安全性,采用的现场监测设备应具有免维护或少维护功能,系统功能和设臵应符合铁道部有关规定,经建设、运营管理部门组织有关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用。
第5条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开通运用前,铁路局应加强对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使用人员和维护人员的培训,使系统使用人员熟悉系统功能、操作方法和管理办法,设备维护人员熟知设备性能—2—和维护要求。
第二章系统组成第6条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是风监测、雨量监测及异物侵限监控等子系统组成的集成系统。
系统采用统一的处理平台,由风、雨及异物侵限等现场监测设备,现场监控单元,监控数据处理设备,工务终端,调度所终端,传输网络等组成。
第7条风、雨监测设备由风速计(含气温、气压监测功能)、雨量计组成,异物侵限现场监测设备由异物侵限监测传感器和轨旁控制器组成,监测信息传送至离监测点最近的监控单元内。
第8条现场监控单元采用模块化结构,一般设臵于沿线GSM-R基站、车站的防灾机房内。
第9条监控数据处理设备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存储设备、维护终端及打印机等组成,一般设臵在与综合维修段(综合维修工区、保养点)或工务车间邻近的车站防灾机房内。
隧道内应急救援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一、引言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隧道被建设和投入使用,但隧道内发生事故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因此,隧道内应急救援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篇论文将探讨隧道内应急救援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二、隧道内应急救援系统的定义和意义隧道内应急救援系统是指在隧道内发生紧急情况时,为保障人员安全和减少损失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隧道内应急救援系统的意义在于尽可能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损失,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三、隧道内应急救援系统的组成隧道内应急救援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监控系统隧道内应急救援系统中的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现隧道内发生的情况,包括火灾、车祸等紧急情况。
监控系统可以通过安装摄像头、烟雾探测器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隧道内的紧急情况。
2.通风系统隧道内应急救援系统中的通风系统可以保持隧道内的空气清新,并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及时排除有害气体。
通风系统可以通过安装风扇等设备进行实时调节,以便及时应对隧道内的紧急情况。
3.灭火系统隧道内应急救援系统中的灭火系统可以及时灭火,并在火灾扩大时及时控制火势。
灭火系统可以通过安装灭火器、喷水装置等设备进行实时灭火,以便及时控制隧道内的火灾。
4.疏散系统隧道内应急救援系统中的疏散系统可以及时疏散人员,并在疏散过程中保障人员的安全。
疏散系统可以通过安装逃生通道、紧急电话等设备进行实时疏散,以便及时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四、隧道内应急救援系统的应用隧道内应急救援系统的应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应急预案隧道内应急救援系统的应用需要制定一份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处理流程、应急措施、应急人员等,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应对。
2.设备安装隧道内应急救援系统的应用需要安装监控系统、通风系统、灭火系统、疏散系统等设备,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隧道内的紧急情况。
3.人员培训隧道内应急救援系统的应用需要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包括疏散、灭火等技能培训,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应对。
铁路隧道防灾安全监控与应急救援保障信息系统研究钱生校等
生最重要。
防止火灾延烧和
扩大,隧道内必须设置防灾
安全保障设施,配备限制与
控制火灾设备和安全避难设
备。
按隧道长度和列车速度
划分隧道防灾等级,根据隧
道防灾等级,确定防灾安全
保障设施及设置基准。
监控报警子系统对隧道
灾害和其他隧道事故进行监
测,提供预警功能。
出现突
发事故时,提供监控信息,
为行车指挥、设备维修和应
急救援等决策提供技术支
持。
安全管理控制子系统对
防灾安全保障设施进行集中
管理,分别检测,集中报
警,并对数据集中管理,实
现隧道安全设施协同运作。
同时,通过特定功能的模块图2铁路隧道防灾安全监控与应急救援保障信息系统
处理,向各有关子系统发送控制指令,使视频、音频、无线频道、控制数据在一体化软件平台上实现综合监控。
3系统网络结构
铁路隧道防灾安全监控与应急救援保障信息系统由隧道监控站计算机系统、隧道交通监控本地控制器、隧道安全监控中心、隧道外场设备和传输通道等组成(见图2)。
其中,隧道交通监控本地控制器是隧道监控站与隧道外场设备的联系纽带。
隧道(群)本地控制器通过工业以太网相连,形成一个冗余环网系统,并通过工业以太网与隧道监控站相连。
隧道本地控制器以一对多的方式与隧道内分散的外场设备相连,系统收集、存储和管理外场设备数据,监控外场设备工作状态,报送隧道监控站,接收隧道监控站命令对外场设备进行控制,并具有本地自动控制功能,在维修或测试时,可由隧道内的本地控制器进行控制。
4结束语
建立完善的铁路隧道防灾安全监控与应急救援保障..46..系统,实现对影响隧道安全的重点因素进行时实监测。
铁路隧道防灾安全监控与应急救援保障系统将隧道数据采集、监视、控制、管理及隧道日常养护综合管理系统集于一体,由隧道监控室管理,对防灾安全保障设施分别检测和集中报警,并对数据集中管理。
隧道监控系统中存在很多跨子系统的联动关系,如火灾报警系统与通风照明控制、广播、智能视频、应急救援等系统。
实现这些联动功能,必须建立一个监控一体化平台软件,统一数据接口标准,预留与综合安全监控信息网络等相关系统的接口,做到信息共享;建立一个统~的人机界面,统一处理和存储相关数据。
实时数据库随时收集和存储人机界面所需数据,并通过特定功能的模块处理,向各有关子系统发送控制指令,使视频、音频、无线频道、控制数据在一体化软件平台上实现综合监控,为铁路隧道安全、环境保护、高效和经济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责任编辑葛化一
收稿日期2009-07-06
铁路隧道防灾安全监控与应急救援保障信息系统研究
作者:钱生校, 刘淑芳
作者单位:钱生校(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43), 刘淑芳(西南交通大学运输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刊名:
中国铁路
英文刊名:CHINESE RAILWAYS
年,卷(期):2009(10)
被引用次数:1次
1.姜学鹏.徐志胜.Jiang Xuepeng.Xu Zhisheng公路隧道事故分级及其应急救援研究[期刊论文]-灾害学
2008,23(4)
2.费东斌.FEI Dong-bin青藏铁路应急救援指挥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30(4)
1.张晟.莫俊文.吕俊超铁路隧道防灾性能化设计分析[期刊论文]-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1(4)
2.姚夕平一种隧道分区所的布置方式研究[期刊论文]-铁道工程学报 2010(10)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ongguotl20091001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