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人的海洋性特征及其原因探讨

福建人的海洋性特征及其原因探讨

福建人的海洋性特征及其原因探讨
福建人的海洋性特征及其原因探讨

福建人的海洋性特征及其原因探讨

黄英湖

福建地处东南海边,面对着浩瀚的东海和台湾海峡。境内又溪河纵横,水网密布。多水的地理环境,使福建人深谙水性,善于与水打交道;长期的海边生活,也使福建人熟悉海洋,善于驾船搏击风浪。所以,在福建人的身上,具有一种显明的海洋性特征,即使是与同处海边的北方其他省份相比较,这种特征仍是比较突出的。

一、福建的地理特点和区位优势

1、福建的地理特点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海边,与浙赣粤交界的北西南三面大多被高山阻隔,往来十分不便。《史记》“东越列传”说:“东越狭多阻”。《汉书》“严助传”也说:闽越之地“限以高山,人迹所绝,车道不通。天地所以隔内外也”。而福建的东部则面对着浩瀚的大海。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福建与邻省的往来,更为便捷的是海上交通。日本学者市瓒村次郎博士在“论唐以前的福建及台湾”中说:“《山海经》云:‘瓯在海中,闽在海中’。又‘一曰闽中在海中’,我认为是最可寻味的语言。盖,太古时代,至少在秦汉以前,恐怕从陆上到这个地方的交通几乎没有,大概是以海上的交通为主。果然如此的话,把这想象是在离开大陆的海中地方不是没有道理的。”[1] 这样三面背山,一面向海的地理环境,迫使福建人只能东向大海,向海洋发展。

福建的海岸线漫长曲折,总长度达535公里,曲线长度更达3324公里,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2] 日本学者成田节男认为:“福建沿岸屈曲线达直通线的五倍,是中国第一江湾丰富的海岸”。[3] 因此,在福建蜿蜒的海岸线上澳湾众多,从北到南分布的三都澳、罗源湾、兴化湾、湄州湾、泉州湾等澳湾,都十分适宜航海和发展海洋产业;福建沿海的岛屿更是星罗密布,在岸线外镶嵌的平潭、东山等繁星般的大小海岛,为福建人向海洋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地理条件。

福建境内又江河众多,溪流密布。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60多条,流域面积达5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汀江和晋江等12条,全省大小河流总长度达12850公里。这些江河溪流纵横交错,使全省各地水网稠密,每平方公里的河网密度约达0.11公里,[4] 形成一种多水的地理环境。在沿海的一些江河入海处,如现在的福州、莆田、晋江和漳州等平原,远古时期都是一片沼泽水国。即使到了西汉中期,大臣朱买臣仍对汉武帝说,东越王余善“居大泽中”。[5]这种水乡泽国的地理环境,使船舶和水上航行成为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必需。

2、福建的区位优势

福建在地理上与台湾隔海相望,两地间最短的直线距离仅130公里。地理上的这种近邻关系,使福建人向台湾岛的迁徙与发展,具有一种特殊的区位优势。所以,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一些福建先民驾船登上台湾岛。专家认为,许多台湾的史前文化遗址和遗物,与福建存在着不少的相似之处。如岛上“长滨文化”中

出土的石器,是采用“锐棱砸击法”打造出来的,与福建三明万寿岩出土的石器,在做法上十分相似。福建霞浦黄瓜山遗址发现的生产、生活用具,与台湾大坌坑遗址、凤鼻头遗址出土的工具十分相似。[6] 这些都说明,两地的史前文化具有一种相互传承的关系。据专家研究,台湾原住民高山族的9个支族中,北部的泰雅人、赛夏人、布农人、朱欧人是从大陆移居过去的。[7]

福建在地理上又邻近东南亚,除转道台湾,通过菲律宾、婆罗洲、印尼这条西太洋岛链外,福建人还可以驾船沿海岸线南下,抵达东南亚各地。邻近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也为福建人向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区位优势。上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专家就提出,东至太平洋东部的复活节岛,西至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岛,北到台湾,南到新西兰,主要包括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等l000多个岛屿上的2.7亿居民,都是属于“南岛语族”,其根源应该到中国的东南沿海去寻找。这个观点得到很多专家的认同。而离台湾最近的福建,最有可能是其最早的发源地。

二、福建人的海洋性特征

1、善于造船

福建面对浩瀚的大海,境内又溪河密布,这种多水的地理环境,使船舶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因此,福建人民很早就掌握了造船技术,制造出船舶这种征服水,利用水的生产和生活工具,更好地在水乡生存和发展。在武夷山的崖洞里,有一些独木舟形状、被当地人称为“仙船”的悬棺。据考古工作者对其中的白云崖洞船棺研究和碳—14测定,确定它们的制作年代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8]可见早在远古时期,居住在福建境内的“闽”人就已懂得制造和使用船舶了。

东周时期的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越国被楚国灭亡,一部分“越”人就南下福建,并逐渐与原有的“闽”人融合,形成新的“闽越族”。“越”人也住在海边,贯于“以船为车,以楫为马”。[9]他们进入福建后,必然会把先进的造船和驾驶技术传进来,使福建在这方面的工艺和技术得到较大进步。所以,三国时的福州,“吴置典船校尉,主謫徒作船于此”。[10]同时,孙吴还在温麻(今霞浦县)设立船屯,专门负责造船工作。孙吴的造船厂不北设于江苏、浙江,或南设于广东,反而密集于福建的温麻、东冶,说明“闽中在吴时,有优秀的水手,一定也会有熟练的造船工匠。”[11]

到了宋代,福建的造船业更是有长足的进步,沿海各个州、军都有造船厂。泉州则成为我国的造船中心之一,民间有许多造船厂。《舆地纪胜》中的“泉州诗”里,“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这两个诗句,就是对当时泉州造船业兴盛的真实描述。《太平寰宇记》把海舶列为泉州和漳州的特产,南宋人徐梦莘编著的《三朝北盟会编》中则说:“海舟以福建为上”。吴自牧的《梦梁录》中说:海上商船,大者5000料(石),要放洋的人,可以由泉州出发。据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这种海舶深阔各数十丈,大者可载数百人,小者也可载百余人,商人分占贮货,以巨商为“纲首”(大海商或船主)。

福建生产的船舶不仅船身巨大,而且数量众多,所以,福建的船舶在全国都非常著名,从朝廷到民间,许多人一到需要用船的时候,就会想到福建的船舶。绍兴二年(1162年),张浚建议从水上分两路北伐中原,一路渡海攻打青莱两地,一路从淮河口的清泗进击淮阳,并提出要雇福建船运送这两路军队。朝廷下旨,交福建路选募。北宋每次出使高丽国的座舰,也都是委托闽浙监司代雇,其中多

数是福建产的大船。徐竞的《高丽图经》说,出使高丽国的座舰载重2000斛。《太平寰宇记》中连南夫的“修城记”说,泉州有“万骑貔貅,千艘犀象”,就是说,泉州民间有许多船舶和优秀的水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侵时,宋高宗就是全靠有千艘的福建船舶,才能从明州(宁波)由海路逃亡到温州。宋末蒲寿庚投降元朝时,一下子就带走海舶7000余艘,水手7000人。因此,朱维干教授的《福建史稿》中说,宋代福建的造船业冠于全国。[12]

元朝时,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1304---1377年)曾到过我国。据其所著的《伊本·白图泰游记》中说,中国的海船很庞大,最大的一种叫“junk”(艟克)的船,悬挂的三面乃至13面的帆。船上所用的橹多到20枝,每橹需用10至30人,长度和桅相仿。每船役使一千人,其中海员600人,战士400人。船上建造了四层的甲板,船内有房舱、官舱和商人舱。而这些中国船只有泉州和广州能够建造。中外客商都喜欢乘坐这种安全可靠、宽敞舒适的中国海船,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为什么会把后勤准备基地设在福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福建人善于造船。郑和船队中有许多的巨舰大舶,而这些船舶中有一部分就是在福建建造的。陈寿祺的《重纂福建通志》卷27“明祥异”中说:(永乐)七年(1409年)春正月,太监郑和自福建航海通西南夷,造巨舰于长乐。可是,以后由于明、清两代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不许人们建造两帆以上的船舶,原有的海船也要全部改为平头船,使之不能出海行驶,使福建的造船业受到很大摧残,宋元时期那种“海舟以福建为上”的情况不再出现了。

2、擅长航海

福建江河众多,溪流密布,水网稠密,形成一种多水的地理环境。长期的水乡生活,使福建人深谙水性,很善于与水打交道。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就说,闽越“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险。”[13]其意思是说,闽越人很善于驾舟水行和水上作战。

福建又东临大海,长期的与海为邻,也使福建人民熟悉海洋,并在与海打交道中,练就了高超的驾驭风浪、操舟远航本领。考古发现说明,一万年前大陆与台湾岛分离后,海峡两岸仍有一些往来交流,可见当时的先民已经掌握了横渡海峡的航海技术。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三月,地处广东的南越举兵反汉,福建境内的东越王余善自告奋勇,带领8000军队从海路前往广东揭阳,宣称要协助楼船将军杨仆平叛。由此可见,西汉时期的闽越人已有进行大规模、远距离的海上航行能力了。

到东汉前期,由于福建人的擅长航海,福州已成为我国沿海的海运枢纽。据《后汉书》“郑弘传”记载,汉章帝建初8年(公元83年)郑弘“为大司农,旧交趾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东汉末年,汝南人许靖为避战乱,从会稽前往交趾,也是路经福州,通过海路前往的。由此可见,东汉时期的福建已成为我国南北海运的中转站。

进入三国后,福建的航海事业又有很大发展,拥有许多优秀的水手和船员。左思的《吴都赋》中描写吴都建康(今南京)航运盛况时说:“弘舸连轴,巨舰接舻。……篙工楫师,选自闽禺。习御长风,狎玩灵胥。责千里于寸阴,聊先期而须臾。”驾驶那些弘舸巨舰、习御长风的“篙工楫师”,都是从福建和广东选来的,可见当时这两地人民的驾驶技术已经闻名于世。所以,建衡元年(公元269年),吴王孙皓发兵水陆两路进攻交趾时,“监军李勖、督军徐存从建安海道,皆就合浦击交趾。”[14]就是说,孙吴的水师是从福建出发,乘船经海路到达广东

合浦,会合陆路军队一起进攻交趾的。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就在福建境内准备和出发,可见当时福建航海实力之雄厚,及其在全国海上交通的重要地位。

随着造船业的发达和航海技术的提高,到了唐代,就开始有福建人驾船远航到东南亚进行海上贸易了。据晋江人蔡永蒹的《西山杂志》记载,“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晋江)东石林知祥之子林銮,字安东,曾祖林知惠航海群蛮,熟知海路,林銮试舟到渤泥(婆罗州上的文莱),往来有利,沿海畲族家人,俱从之去,引来番舟。……晋海商人竞相率航海。”从时间上推算,林知惠应该生活在唐朝初年,当时就有一些晋江人“航海群蛮,熟知海路”了。经林銮试舟后,晋海的商人更是“竞相率航海”了。不过,宋代之前,来往于印度洋和南中国海这条航线上的,更多的还是阿拉伯、波斯等外国商船。

进入宋朝后,福建的造船业冠于全国;加上指南针的应用,使航海技术得到飞跃的发展。所以,从宋朝开始,善于航海的福建和广东人驾驭的海船,就开始超越外国船舶,在东南亚和印度洋上占据主导地位。元代的《伊本·白图泰游记》中说,从中国到印度的海上交通,完全依赖中国船舶维持。这种情况一直到明朝中叶西方殖民者东来后,才开始发生了变化。

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时,出发前的后勤准备基地之所以选在福建,除了福建人善于造船外,还与他们擅长航海,水手众多有关。郑和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在福建招募了许多的舵手、水手和船工,利用他们丰富的航海知识和经验,为远航的船队撑船操舵。以后,福建人善于航海的传统也一直延续下来。直到现在,长乐、福清、莆田、惠安等沿海县市,还有许多人在国内外轮船上充当水手。

3、海上贸易繁荣

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宁波商等等。但是,这些商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所从事的商业贸易,基本上是在我国疆域内进行的。如清代的晋商主要是向内蒙古和当时尚属我国版图的外蒙古发展,把内地的茶叶等商品运到草原,并把那里的马和畜产品贩回内地。另外,晋商的票号也开遍华北、西北乃至东南各地,汇通天下。徽商则是把漆器、茶和文房四宝等特产运出皖南山区,而另一些徽州人则成为盐商,通过做盐巴生意发了财,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款。即使是身处海边的宁波商,也基本是在国内发展,到上海等地经商。而同处海边福建商人则不同,他们更多的是利用身处海边、临近东南亚的地理优势向外发展,进行海上贸易,使福建人的商业贸易,带有很强烈的海洋性、外向型特征。就是说,自古以来,福建人的商业活动都是以对外贸易为主,海上贸易繁荣。

福建的海上贸易,最早见诸于史籍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陈武帝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印度僧人拘那罗陀从建康(南京)入闽,从泉州搭乘商船前往马来半岛的棱伽修国,遇风而返。陈文帝天嘉六年(公元565年),他又乘船到泉州,改乘大船回国。[15]从他为了改乘大船回国,就必须从外地乘船再回泉州的情况看,那时泉州已有通往东南亚的海上航线,并与海外有贸易往来关系了。而据史书记载,当时中国与东南亚之间已是“舟舶继路,商使交属”,有10多个国家和中国发生通商贸易关系。[16]

盛唐时代,福州和泉州都成为我国的海上贸易港口。唐中叶之后,随着从海路前来的阿拉伯人不断增多,泉州港的对外贸易得到显著发展,“公元七世纪半时候的阿拉伯地理学者伊本·考尔大贝把Loukln(交州)、Khanfou(广州)、Dfanfou (泉州)、Kansou(杨州)列为中国的贸易港。那时候,在福建沿岸泉州被称为

Dfanfou早就为西方所熟悉了。”[17]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朝廷在泉州设立市舶司后,泉州港就逐渐赶超广州港,成为我国海上贸易的第一大港。到元朝初年,泉州已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第一大港,并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一起,成为世界两个最大的港口。《伊本·白图泰游记》中甚至说,刺桐在当时,堪推为世界第一商港,停靠在港里的头等海船,就约有100艘,小船多得不可胜数。

进入明朝后,朝廷实行“海禁”政策,不许人民从事海上贸易。可是,福建人多地少,人民长期“以海为田”,没有海外贸易就难以生存。所以,虽然朝廷厉行“海禁”,可效果却如时人傅元初的《请开洋禁疏》中所说:“有禁洋之名,未能尽禁洋之实”。“海禁”的结果是产生了许多走私贸易,《虔台倭篡》中就指出:“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明朝中期以后,甚至形成郑芝龙等武装的海商集团,用武力来保护走私,反抗朝廷的“海禁”政策。以后,这些走私贸易逐渐集中到漳州月港。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朝廷也只好正视现实,在月港新设一个海澄县,默许了这种海上贸易。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经福建巡抚涂泽民上疏,穆宗皇帝开放了“海禁”,准许人民贩运东西二洋。

清朝建立后,对外贸易也经历了从初期的厉行“海禁”,到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不得不开放的政策转变。不过,到了清代,厦门港逐渐取代漳州月港,成为福建海上贸易的主要港口。福建人这种善于从事海上贸易的传统一直保留了下来,直到现在,福建省的对外贸易总额,仍然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60%至70%左右。

4、海外移民众多

移民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我国历史上就曾出现许多次的著名大移民。明初由朝廷组织的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强制大移民,产生了“要问我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凄凉民谣。像这样由朝廷统一组织的大移民,还有清初著名的“湖广填四川”。清代大量山西人还通过“走西口”,移民到广漠的蒙古高原。而山东、河北人则不顾清王朝的禁令“闯关东”,到地广人稀的东北垦殖谋生。通观历史上的这些著名大移民,都是一些内陆性的人口大迁徙,就是人们在中国大陆的疆域里,从一个省迁往另外一个省。而福建人的向外移民则不同,他们更多的是跨洋过海,向海外发展,带有很强的海洋性特征。

福建人的出国移民,最初是由海外贸易引起的。唐代泉州的海外贸易开始繁荣,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四大港口之一。虽然当时更多的是波斯、阿拉伯等外国商人前来经商,使泉州出现“市井十洲人”的外商云集景象。但是,也有一些福建人开始前往海外进行贸易。前述《西山杂志》记载的晋江东石人林知惠,在唐初就已“航海群蛮,熟知海路”。以后,其曾孙林銮也在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试舟到渤泥,往来有利”。于是,“沿海畲族家人,俱从之去,……晋海商人竞相率航海”,使出国从事海外贸易蔚然成为当时的社会风气。

古代我国人民的海外贸易,都是驾驶木制帆船,冬季利用西北风放舟南下,夏季再利用东南风鼓帆北返,贸易的周期比较长。因此,必然会有一些人因为等候季风,或者由于贸易上的需要而逗留在海外,成为早期的华侨。福建人因出海经商而侨居海外的最早记载,也见诸于蔡永蒹的《西山杂志》:“涂公元轩与东石林銮航海至渤泥,……涯之北,有陈厝、戴厝,俱从涂之操舟人。”文中所说的陈厝、戴厝,就是那些出国贸易的水手们上岸居住的聚居点。这个记载说明,在当时的东南亚,已有一些侨居当地的福建侨民。

宋、元时期,福建出洋经商的人大量增加。据《岛夷志略》“古里地闷(帝汶)条”记载:“昔泉州之吴宅(在洛阳江上游),发舶梢众百有余人,到彼贸易。仅吴宅一个村子就有100多人到帝汶进行贸易,可见当时泉州人从事海外贸易之风是多么地兴盛。

从宋代开始,福建出现了一些在海外侨居多年,甚至十多年的华侨。南宋泉州知州洪迈的《夷坚志》中说:泉州人王元懋“尝随海舶诣占城,国王嘉其兼通番汉书。延为馆客,仍嫁以女,留十年而归。”他回国后也从事起海外贸易,宋孝宗淳熙五年(公元1178),他出资让吴大当“纲首”,带领38人去海外进行贸易,“同舟泛海,一去十载。以十五年七月还”。另外,《夷坚志》中还记载说: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有一个福建海商要前往三佛齐(今印尼的苏门答腊岛),途中船舶触礁遇险,他被漂到一个海岛。以后,他就和当地妇女结婚,还生了三个儿子,前后在岛上生活了七、八年,才搭上被一艘风刮至该岛的泉州商船回国。在《夷坚志》中,还有“泉州杨客为海贾十余年”的记载。

到了明朝初年,东南亚已出现众多的福建侨民。如在三佛齐的旧港,“有梁道明者,广州南海人,久居其国。闽粤军民,泛海从之者数千家,推道明为首,雄视一方。”[18]在爪哇的杜板,“此处约千余家,以二头目为主。其间多有中国广东及漳州人流居此地”。[19]明朝中叶西方殖民者东来后,福建移民海外的人数大量增加。鸦片战争后,福建人更是如潮水般地涌向海外,从而形成今天以东南亚为主,遍布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侨分布格局。现在,海外各地的闽籍华侨华人总数已达到l264万之多。

5、海洋渔业发达

福建地理环境以高山和丘陵为主,耕地稀缺,且大多是高低不平的山坡旱地,贫瘠缺水。另一方面,福建面对着东海和台湾海峡,海域辽阔,所以,福建自古就有“三山六海一份田的”说法。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田地不多的福建人民,就不得不“以海为田”,向海要食物。在晋江市深沪湾颜厝村发现的、距今约5000年前的庵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里,就出土了许多牡蛎、泥蚶和蛤类、螺类等海洋贝壳。在闽侯坛石山和霞浦黄瓜山遗址里,也发现了大量堆积的牡蛎、蚬、蛤、螺等海贝和鱼骨头。这些先民食用后的丢弃物说明,当时他们已经懂得采集或捕捉海洋贝类和鱼类,从海里寻找裹腹之物。福建原始的渔业,也许就萌芽于这些海产品的获取之时,坛石山遗址里发现的不少陶网坠等用于捕鱼的网具,向人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例证。

史前遗址里出土的这些海产品,应该都是从海滩或浅水里获取的,而更进一步驾船到大海里捕鱼的海洋渔业,福建也是在较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偏处东南一隅的福建,一直到唐代才基本开发完毕。可是,五代南唐时的莆田人陈致雍就已著有《晋安海物异名录》,由此可见,当时已有许多海产品成为人们桌上的食物,那时的福建可能已经有了海洋渔业。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到了宋代,福建已经出现了驾船出海捕鱼的海洋渔业,因为当时的文人留下了一些吟咏渔业的诗句。如蔡襄夜宿龙海海边一寺庙后,就写了一首诗:“潮头欲上风先至,海面初明日近来。怪得寺南多语笑,蛋船争送早鱼回。”[20]李弥逊的《筠溪集》卷11中,也有对连江海洋渔业的吟咏:“潮田岁再获,海错日两渔”。在兴化军通判刘子翚的《屏山集钞》里,有一首吃海鲜的吟咏,其中所列举的马鲛、乌贼和水母等食物,都是一些要靠出海捕捞才能获得的海洋生物。在福清网山人林亦之的《网山集》里,则有“树树悬渔网”这样对海洋渔业的更直接描写。[21]文人们的这

些吟咏说明,宋代福建的龙海、莆田、福清和连江等地,从南到北都已经有了海洋渔业。

宋代福建海洋渔业的大量出现,与当时境内开始出现人多地少的社会问题有很大关系。宋代的福建“土地迫狭,生籍繁夥,虽硗确之地,耕耨殆尽”。[22]无地可耕的福建人民就只好向海洋发展:一方面大力发展海上贸易,使宋元之际的泉州港达到历史的鼎盛时期;另一方面则发展海洋渔业,大量从海里捕捞食物,以弥补田产之不足。所以,在林亦之的《网山集》里,就有了“地咸耕地少,海熟抵岁丰”的描述,说明当时的福清人已懂得“以海为田”,拥有相当规模的海洋渔业。他们在海上的捕捞所获,足以抵得上田地里的丰收。

到了明代,福建又进一步出现了远洋渔业,就是北上浙江,到舟山渔场捕鱼。万历时闽县人董应举的《崇相集·条议》“护渔末议”中说:每年一到八九月的渔季,“福兴泉三郡,沿海之渔船,无虑数千艘,悉从外洋趋而北”,由此可见当时福建远洋渔业的兴旺发达。这样数千艘渔船浩浩荡荡地北上,也使浙江人颇感不快。据《明季北略》书中记载,崇祯时期,浙江巡抚张延登曾以“闽船之为害于浙”为由,向上提交“请申海禁疏”,试图禁止福建渔船的北上捕鱼。

现在,福建仍和广东、山东一起,成为全国排名前三位的渔业大省。福建人不仅继续到台湾海峡、舟山群岛等传统渔场捕鱼,而且还组建远洋船队,到南太平洋的印尼、澳大利亚,甚至远赴非洲和南美洲等地生产。三都澳、罗源湾、连江黄岐半岛和平潭等地的海上养殖业更是成规模上档次,成为全国最大的海水养殖基地。

(作者单位:福建社会科学院)

注释:

[1][3][17](日)成田节男:“宋元时期泉州的发达与广东的衰微”。载日本《历史学研究》,昭和十一年(1936年)七月第六卷第七号。转引自庄景辉译:《泉州港史参考资料》,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1982年7月打印本。

[2][4]陈及霖:《福建经济地理》,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版,第7,19—20页。 [5]《汉书》“朱买臣传”。

[6]李熙慧:“专家详解福建史前文化与太平洋文化渊源,虽有很多未解之迷,但可以确定,祖先是海洋文明开创者”,《海峡都市报》20007年7月28日。

[7]陈碧笙:《台湾地方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9页。

[8]曾凡等:“关于武夷山船棺葬的调查和初步研究”,“福建崇安武夷山白岩崖洞墓清理简报”,《文物》198O年第六期。

[9]《越绝书》卷8“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

[10](明)《八闽通志》卷八十《古迹》。

[11][12]朱维干:《福建史稿》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4、228页。

[13]《汉书》卷64,上,“严助传”。

[14]《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第三”。

[15]《续高僧传》第二集,卷1,第18一19页。

[16]《宋书》卷97,“夷蛮传”。

[18]《明史》“外国传”。

[19]马欢:《瀛涯胜览》“爪哇国”。

[20]蔡襄:《蔡忠惠集》卷8。

[21]转引自朱维干:《福建史稿》上册,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06页。

[22]《宋史》卷89“地理志”。

海洋的重要性论文

海洋的重要性 海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覆盖地球表面71%的海洋,是太阳系其它星球所见不到的最为独特地理景观。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 提高,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海洋环境的 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以及海洋教育已受到各国普遍重视。海洋中 含有丰富的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以及海上 航运交通皆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世界文明的振兴进步产生重大的影响。自古以来,人 类对海洋开发利用就极其投入,随着世界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和陆地资源的日趋匮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日益成为今后世界新的潮流。近些年来,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开发 利用的成就是以往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海洋的多种资源和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越 来越引起人类的关注,实践证明,海洋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领域,海洋对人 类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成倍的增长,海洋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正 像众多专家预言的一样,未来世纪是人类的海洋世纪。 除了蕴藏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外,辽阔的海域还是交通的通道、防御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事业与人类的文明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21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达到60亿的高峰期,由于陆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环境压力大,海洋客观上已成为世界后备资源基地及某些主要战略资源的接替区。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是解 决世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最现实、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人类开发海洋资源主要 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 首先是发展海洋牧场。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海洋渔业当中,使捕鱼率 大大提高,但也导致天然渔业资源的衰退。因此,各海洋国家都非常注意开发海洋牧场,即用人工繁殖的苗种,在人为的舒适环境中经过中间培养,然后放到海洋中养殖,摄取海水中的天然饵料生物来生长发育,最后科学合理地进行捕捞。从而使海洋渔业 由传统的捕捞垂钓型向养殖放牧型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方向发展。其次,生物工程技 术为改善海产品的质量开辟了新途径。例如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的生长激素使鱼的体

物理海洋复习提纲..培训讲学

《物理海洋学》复习提纲 (2012年12月) 第四章 基本方程 1、作用于海水微团的真实力有哪些? 答: 地球引力g *=v 02()M r a r μ-v ,压强梯度力1p ρ?-,摩擦力F V μρ=?r ,天体引力(包括月 球引力()02M L X L L K μ=-v v 和太阳引力()02S L X L L K μ=-v v ) 2、基本方程由哪几个守恒定律推导而来?有几种方程组成? 答:()()()()1 20(,,)T D dV g p V F F dt V s V s k s t V t s p θρθθκθρρθ?=-?-Ω?++?????=? ??+??=???? ??+??=???? =?? v v v v v v v v v ——运动方程动量守恒——连续方程质量守恒——盐量扩散方程盐量守恒——热传导方程热量守恒——海水状态方程 3 边界条件出现的物理原因? 答: 海洋是有边界的,它与大气、海底和海岸线之间存在着不连续界面。而这种不连续界面基于连续性的海水运动基本方程组不能应用,必须用边界条件来代替。 4、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为什么要进行时间平均? 答: 通常情况下,海水运动处于湍流状态。处于湍流运动状态的流体质点其运动轨道是无序的、随机的。各质点之间存在着不连续的相对运动,这种运动被称为脉冲运动。这种运动分析起来很困难,通过时间平均,可以将海水运动中的脉动特征分离掉,从而更利于体现海水运动

的整体规律。 5、准静力近似、f 平面近似、β平面近似和Boussinesq 近似的概念。 答: 准静力近似:静力方程10p g z ρ?- -=?0z p p gdz ζρ?=+?,其中0p 为海面气压,z gdz ζρ?为z 点以上单位底面积水柱的重量。任意点压强等于海面大气压强与该点以上水柱重量之和,这就是准静力近似又叫静压假设。 f -平面近似:在大尺度运动中,为了理论上研究方便,在不影响海水运动主要特征的情况 下,常常取02sin f f ω?==,即认为海水运动发生在科氏力参量为常数0f 的平面上,该平面叫做f -平面,在该平面上研究海水运动称为f -平面近似。 β-平面近似:科氏参数f 是纬度y 的非线性函数,近似地将f 表示为0f f y β=+的线 性函数,这种近似称为β-平面近似。 Bounssinesq 近似:在海水运动基本方程组中,近似认为海水是不可压缩的,以体积连 续方程0V ??=u v 来买描述海水的连续性。微小密度扰动'ρ仅在z 方向的运动方程中对浮力 项' g ρρ 有意义,其与方程中均以c ρ代替ρ。这种近似叫做Bounssinesq 近似。 第五章 海流 1 海流、地转流、惯性流的定义。 答: 海流:海水沿一定途径相对稳定的大规模流动。 地转流:大尺度海水在压强梯度力和Coriolis 力平衡下的流动。这种流动基本上是近似水平的,也可近似认为是定常的。 惯性流:风力维持的漂流流出风力强制作用区域,变为自由流动。其运动的前支持度远小于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生物是始终和环境构成相互作用的体系,彼此影响。海洋生物自然也和海洋独特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由于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的不同,二者形成的生物多样性也差异很大。 海洋环境的特点:或许我们可以说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空间:它占据着70.8%的地球表面积,13.7亿立方千米,平均水深3700米。对于整个大洋,75%的水体温度在1~6℃,50%在1.3~3.8℃,整体水温3.8℃。大洋是一个连续的空间体系,由于洋流的混合作用,它的理化性质也保持相对稳定(渗透压、pH、温度)。 下图是世界表层的洋流示意图: 但是海洋的广袤却并不和其生物多样性的大小相称。虽然所有类群的生物(门、科等高级分类阶元)在海洋中都可以找到,但是它们只占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的13%不到。

造成这样的结果的来源可能是多方面的: n1、和对陆地的了解相比,我们对海洋的了解很有限,尤其是在深海和海洋微生物方面。导致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低估。 n2、大洋的连续性使得海洋生物物种很少有像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一样严格呈特有分布。陆地的各种隔离作用更有利于成种作用。 n3、海洋的生态位变化不像陆地一样多样,无法像陆地一样为新种的发展提供合适的隔离条件。 虽然如此,海洋生态系统相比于陆地生态系统却有很多独特的、古老的类群。在已知的31个动物门中,有12个门的动物是海洋特有类群(扁盘、栉水母、异涡、环口、中生、星虫、螠、帚虫、腕足、棘皮、毛颚、半索)。而只有两个类群是陆地所特有的:多足类和两栖类。这些古老的物种是提供新的分子模型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潜在的宝库。

然而,海洋生物的生物量并不少。毫无疑问,海洋环境在生命的历史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它如今仍然庇护着不少古老类群,并可能具有最大的生物量。例如,海洋浮游植物可以占到整个地球上的碳基生物量的一半以上。与海洋的生物多样性比较,今天生活在陆地上的不同的生物物种是海洋的6至7倍。令人惊讶的是,陆地上高水平的物种多样性是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且相对更小的区域内 发展起来的。 仅海洋表层的细菌含量就占到全球生物量的10%上。Whitman et al.(1998)估计海底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的生物量占全球生物量的27-33%。而海洋光合浮游生物则多达一半。(以含碳量计)。 为什么陆地和海洋之间存在这么多的差异呢?和海洋环境 相比,陆地上的物种的特有分布水平更高。在海中是最小的特有分布地区至少需要10几平方公里,而在陆地上只需要几百平方米!此外,许多的陆生植物依靠动物进行寻找配偶,传送花粉,传播种子的工作。

闽江通海航道三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意见

“闽江通海航道三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专家评审意见 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于2016年11月29日在福州市组织召开了《闽江通海航道三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评审会。出席会议的有福州海事局、福州港口管理局、福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福州市林业局、中国海监福州市支队、连江县人民政府、马尾区人民政府、长乐市人民政府、马尾区农林水局、长乐市海洋与渔业局、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中国海监连江县大队、中国海监马尾区大队、中国海监长乐市大队、中海福建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河海大学(数模研究单位)、福建力普检测有限公司(现状调查单位)、福建省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单位)、福建省港航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单位)和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评单位)的有关代表和会议特邀的5位专家(名单附后)共32人。与会代表和专家在听取了建设单位关于项目概况的介绍和环评单位关于报告书主要内容的汇报后,经质询、讨论和评议,形成专家评审意见如下: 一、工程概况与主要环境问题 1、工程概况 闽江通海航道三期工程是在福州港闽江口内港区现有通海航道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拓宽、浚深,工程范围从闽江口七星礁(A 点)至马尾罗星塔(R 点),全长约47.8km。沿线行政区划涉及长乐市、马尾区、连江县3个县(市、区)。 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为:七星礁(A 点)至粗芦岛(D 点)长约19.4km,按满足3.5 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单线通航要求建设,兼顾满足马尾船政船舶工业园区特种船舶项目10 万吨级特种船(空载)乘潮单线通航要求;粗芦岛至华能福州电厂煤码头(N 点)长约24.4km,按满足3.5 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单线通航要求建设;华能福州电厂煤码头至马尾罗星塔(R 点)长约3.9km,按满足2 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单线通航要求建设。在内外沙航段、EF航段、JK航段及LM航段共新设4个会船区。新设2个锚地,调整2个锚地,取消2个锚地。新设Φ2.4m 灯浮标18 座,新设AIS 灯浮标6 座,移位灯浮标38座并改变其中14座灯浮标标别。 主体工程量包括航道及会船区疏浚工程、炸礁工程及沉船清障工程。工程A~D1 航段、D1~I 航段、I~N 航段、1#会船区、2#会船区均有部分区域进行疏浚,疏浚区总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 目录 为什么要探索海洋 人类目前对海洋的认识 人类探索海洋所面临的难题 从古到今我们不难发现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也许这正是证明了人类强大的求知欲,探索未知可以说是人类的本能,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能借助的工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强大,现在对太空的探索显然成为一大热点,相比于浩瀚无垠的外太空,存在于地球本身的海洋就显得小了,而对海洋人类又了解多少,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为什么要探索海洋 对人类而言,海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那一览无际的蓝色大地,其所蕴含的生物、矿物、可再生能源及空间资源等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价值更是无法估量的,由此可见海洋对我们人类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下为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的相关数据及其表述。覆盖地球表面71%的海洋,是太阳系其它星球所见不到的最为独特地理景观。尽管月球表面上的某些区域,也被人类冠以“风暴海”等地名,但事实上那里连一滴海水也没有。海洋是云雨的故乡、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二空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海洋环境的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以及海洋教育已受到各国普遍重视。海洋中含有丰富的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以及海上航运交通皆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世界文明的振兴进步产生重大的影响。自古以来,人类对海洋开发利用就极其投入,随着世界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和陆地资源的日趋匮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日益成为今后世界新的潮流。近些年来,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开发利用的成就是以往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海洋的多种资源和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越来越引起人类的关注,实践证明,海洋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领域,海洋对人类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成倍的增长,海洋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正像众多专家预言的一样,未来世纪是人类的海洋世纪。除了蕴藏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外,辽阔的海域还是交通的通道、防御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事业与人类的文明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21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达到60亿的高峰期,由于陆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环境压力大,海洋客观上已成为世界后备资源基地及某些主要战略资源的接替区。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是解决世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最现实、有效的途径之一。 具体来讲海洋对人类的贡献则有这几个方面。 1、海底矿产 海水中最普通的是盐,即氯化钠,是人类最早从海水中提出的矿物质之一。另外还有一种镁盐,它们是造成海水又咸又苦的主要原因。除了这两种外,还有钾盐、碘、溴等几十种稀有元素及硼、铷、钡等,它们一般在陆地上比较少,而且分布较分散,但又极具价值,对人类用处很大。 据估计海水中含有的黄金可达550万吨,银5500万吨,钡27亿吨,铀40亿吨,锌70亿吨,钼137亿吨,锂2470亿吨,钙560万亿吨,镁1767万亿吨等等。这些东西,大都是国防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的必需品。例如镁是制造飞机快艇的材料,又可以做火箭的燃料及照明弹等,是金属中的“后起之秀”,而世界上目前有一半以上的镁来自海水。 海水是宝,海洋矿砂也是宝。海洋矿砂主要有滨海矿砂和浅海矿砂。它们都是在水深不超过几十米的海滩和浅海中的由矿物富集而具有工业价值的矿砂,是开采最方便的矿藏。从这些砂子中,可以淘出黄金,而且还能淘出比金子更有价值的金刚石、石英、钻石、独居石、钛铁矿、磷钇矿、金红石、磁铁矿等,所以海洋矿砂成为增加矿产储量的最大的潜在资源之一,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利用。

物理海洋学试卷1答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2007 - 2008 学年 第 1 学期物理海洋学 课程试卷( A 卷) 本试卷共 1 页;考试时间 120分钟;任课教师 王坚红、陈耀登 ;出卷时间2007 年12 月 系 专业 年级 班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简答题 (每小题 4 分,共32分) 1、平衡潮理论将实际潮波视为哪些分潮之和? 答:实际潮汐可视为是天文潮波,浅水潮波和气象潮波之和。而这三类潮波又可视为由许许多多分潮波组成。 [平衡潮理论将平衡潮潮高展成三大项,长周期项,日周期项,半日周期项,各项有随纬度变化的特征。] 2、海洋下层以什么环流为主,它主要携带的成分是什么? 答:海洋的下层以热盐环流为主。热盐环流不仅只携带热量和盐份,还含有其它成份,如氧气,二氧化碳等。这使得它的重要性不仅仅在它的流动。 3、请根据图说明是何种类型的潮汐,为什么。 答:左图是全日潮,右图是混合的不正规半日潮或全日潮。 在24小时(横坐标)内有仅有一个潮波峰。为全日潮。在24小时内(横坐标)有两个波峰,且峰值大小明显差异。 4、什么是Ekman 螺线?

答:相应于E k man漂流随深度的变化,漂流矢量端点的连线所构成的曲线为 E kman 螺线。 在北半球,漂流随深度向右偏;流速随深度增加呈指数形式减小。 在南半球,漂流随深度向左偏。流速随深度增加呈指数形式减小。 5、什么是等振幅线、同潮时线?指出右图 中的同潮时线和等振幅线及无旋点。 答:等振幅线是振幅相等的波列中振幅相同点的连线。同潮时线是不同波列中相同位相的连线。 图中实线是同潮时线;虚线是等振幅线。等振幅线的圆心是无旋点。该无旋点偏离海峡中线 6、解释波浪辐聚和辐散概念。 答:辐聚:在海岸突出处,波向线发生集中的现象,在此处波高因折射而增大。波能集中,引起海岸冲刷。 辐散:在海湾里,波向线发生分散的现象,在此处波高因折射而减小。波能分散,产生流沙淤积。 7、简述大陆架风暴潮的三个阶段及其对应的波动名称。 答:大陆架风暴潮可分为三个阶段: (1)先兆阶段:海面微微升高或降低,这个阶段波动称为先兆波。 (2)主振阶段:海面异常水位升高,这个阶段波动称为强迫波。 (3)余振阶段:海面相当显著升高,这个阶段波动称为边缘波。 8、解释潮汐调和分析。

海洋生物多样性

课程设计(论文) (08. 09 届本科) 题目:海洋生物多样性 组长:刘欢(0922125) 成员:龚昌顺(0922124)王佳骅(0821201)王怡佶(0821220)主讲者:龚昌顺 2010年12 月29 日

海洋生物多样性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海洋生物多样性其实远比陆地上的来的更为丰富珍贵,而气候变化是引起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因素。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全球之渔产量早已在迅速衰退,各大洋早在十几年前起即每况愈下,在我国,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海洋及海岸带地区受到的压力不断加深。我国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当重视,近年来,一系列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相关的重大项目纷纷付诸实施。 一、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海洋是生命的诞生和孕育之地,它不但占了地球表面71%面积,生物栖地体积的99%,同时更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不但提供人类食物、交通运输,也同时主宰着地球的气候变化、物质循环及整个生态系正常的运作,如果海洋受到污染破坏,陆地上的生命也就会跟着灭亡。但不幸地因为人类为陆生动物,不认识、不关心海洋,对海洋生物的了解约只有陆地生物的1/7,且不认为海洋生物(小型) 为野生动物需要保护。所以「海」一直被误认为有广大的涵容能力,可倾倒废弃物。且资源丰富,可以予取予求,因而肆意破坏,巧取豪夺。有关海洋保育的研究更是远远落后陆地达20-40年之久。 从生物多样性的观点来看,也很少人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其实远比陆地上的来的更为丰富珍贵。如目前所发现的34个动物门中,海洋其实就占了33个门,而且其中有15个门的动物只能生活在海洋的环境,包括约卅年前才在深海热泉所发现的须腕动物(Pogonophora),和这几年才在龙虾触须上找到的环口动物(Cycliophora)。相反的,34个动物门里只有13个门可以栖居陆地,而其中只有一个有爪动物门是只分布在陆地上。这个悬殊的比例显示其实海洋才是保存了地球上绝大部份生物多样性的地方。它所能提供人类未来探索学习的机会,和利用这些多样性的潜力,要远比陆地上的生物多样性来的更大。这是因为血缘关系愈远的生物,它们彼此间基因的歧异度和生物的特性差异就会更大的缘故。最近随着深海采样工具的不断进步和一些最新的探勘报告,科学家已预测在大陆棚的海底或更深的海域所孕育的物种可能高达百万种之多,这不禁令人想起前人所云:人类对「内太空」的了解恐怕还不如「外层空间」来的多。 这些经长期演化而来,丰富多样化的海洋生物不但提供人类食物、医药与休憩等多功能的需求,也藉由保护海岸、分解废弃物、调节气候、提供新鲜空气等等,成为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维生系统。这些多样性极高的海洋生物大多分布在俗称「海中热带雨林」的珊瑚礁或是红树林、陆棚、海草床及河口等沿岸地带,而这狭窄的沿岸地区,却又最容易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与破坏。据估计到2020年人类对沿岸及海洋环境之需求,包括再生性资源、废弃物处理,生活空间及农工业之发展等更会达到目前的两倍。因此维护海洋生态已是目前各国皆有的共识。为了积极拯救「海洋」—人类共同的资产不再恶化,为了地球生态能够永续生存,以及人类更繁荣的未来,国际间纷纷提出许多相关的宣言、条约及行动。譬如1992年的「里约宣言」及「二十一世纪议程—永续发展行动

关于印发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的通知(国海环字[2008]367号) 关于印发《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的通知 (国海环字[2008]367号) 来源:国家海洋局发布时间:2008-05-09 国海环字〔2008〕367号 关于印发《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的通知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 为加强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局制定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已于今年6月17日经局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印发,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二○○八年七月一日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进行海洋工程建设活动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海洋工程的选址和建设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不得影响海洋功能区的环境质量或者损害相邻海域的功能。 第四条国家实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海洋工程的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相关环境保护标准,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有核准权的海洋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核准部门)核准。 第五条海洋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根据海洋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可以分为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和海洋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两种形式。 第六条下列海洋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国家海洋主管部门核准: (一)需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核或审批的海洋工程; (二)涉及国家海洋权益、国防安全等特殊性质的工程; (三)海洋矿产、油气、海砂资源勘探开发及其附属工程; (四)50公顷以上的填海工程,100公顷以上的围海工程; (五)潮汐电站、波浪电站、温差电站、风力电站等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 (六)其他需由国家海洋主管部门核准的海洋工程。 前款规定以外海洋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根据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权限核准。 第七条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开展海洋工程环

海洋能优劣势及前景

四、海洋能优劣势及前景 (一)海洋能优势 1、总量大 覆盖地球表面71%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太阳能采集器,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换算为电功率约为80万亿kw,其中海洋每年吸收的太阳能相当于37万亿kw·h,每平方千米大洋表面水层含有的能量相当于3800桶石油燃烧发出的热量,因此海洋又被称为“蓝色油田”。 海洋能总量巨大,可面对海洋这个巨大水体,人们的活动能力(人力、财力、物力)相对说来极其渺小 2、分布广 海洋能分布范围广泛,在我国大陆沿岸和海岛附近蕴藏着较丰富的海洋能资源,至今却尚未得到应有的开发。据调查统计,我国沿岸和海岛附近的可开发潮汐能资源理论装机容量达2179万kW,理论年发电量约624亿kWH,波浪能理论平均功率约1285万kW,潮流能理论平均功率1394万kW,这些资源的90%以上分布在常规能源严重缺乏的华东沪浙闽沿岸。特别浙闽沿岸在距电力负荷中心较近就有不少具有较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和较大开发价值的大中型潮汐电站站址,不少已经做过大量的前期工作,已具备近期开发的条件。 3、可再生 海洋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与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要太阳、月球等天体与地球共存,这种能源就会再生,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4、污染小 海洋能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它既不会污染大气,也不会带来温室效应。海洋能指蕴藏于海水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度差能等。这些能源都具有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一项亟待开发利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二)存在的问题 1、海洋能发展缺乏整体规划。 在我国海洋能开发历史中,由于对资源本底状况缺乏整体认识,没有形成系统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计划,基本处于试验、探索阶段,甚至有一定的肓目性和重复性,从而影响了我国海洋能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当前,国家已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但对于海洋能的发展还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 2、海洋能高新技术研发能力不足。 海洋能利用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范畴,对工程技术有很高的要求。然而,我国历史上海洋能开发技术研究时冷时热,有些领域的研究曾因各种原因而一度中止,没有系统的科研规划和发展计划,只是由各研究单位开展了一些零星研究T作,从而造成我国,海能开发利用停留在低水平重复阶段,未能形成规模和产业,总体研发能力不强。 3、海洋能开发市场化运作难度大。

物理海洋--整理

物理海洋学(侍茂崇)——整理 第一章引言 略 第二章海水物理性质 第一节海水的空间分布 洋海峡湾 第二节水的特性 平凡(海水占%) + 特殊(分子结构,天然液体,活跃性,高沸点冰点,最大热容量,反常碰撞) 第三节水的绝热变化和位温 绝热条件下: 海水微团下沉时,压力增加致体积减小,外力做功使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海水微团上升时,压力减小致体积膨胀,内能消耗致温度降低。 大洋典型温度刨面 混合层(从海面向下到几十米水层), 风使该层海水充分混合,维持同温度 温跃层(混合层下温度骤变区),因季节 而异 位温:海水微团从海洋某一深处(压强为p)绝热上升到海面(压强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时所具有的温度。(为了便于大洋环流研究,需用某些保守量来标记水块,即其特性不 涉及能量交换,因此引入位温。) 第四节盐度 绝对盐度:海水中溶解物质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 1978年实用盐标:在1标准大气压下,15℃的环境温度下,海水样品与标准KCL溶液

的电导比为1,即该样品的实用盐度值精确地等于35。 第五节海水的密度和比容 海水密度: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kg/m3) 海水比容:单位质量海水的体积(m3/kg) 位密:一个海水块在盐度不变的情况下绝热地从初始压强p移动到参考压强pr时的密度。(在动力海洋学研究中,经常需要识别出其他物理因子(如温度和盐度)的变化所产生的密度变化,因而引入位密。) 第六节海水中的声速 声速最小层:随着水深的增加,声速先随温度减小而减小,温度变化减缓时,声速开始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产生了一个极小值。 大洋声道:当声速与声速最小层成较小角度向上或向下传播时,其传播发生弯曲而折回声速最小层。因此,近于水平方向发射的声束会以最小层为轴线,在某一层内上下往返传播。这样使得声波的能量集中在该层上下,损失很小,进而使其传播距离大大增加。 该层即是大洋声道,声速最小层为声道轴。 第七节海水的光学特性 植物光合作用与海水深度关系 第八节海冰 略 第九节海水其他物理特性 海水的比蒸发潜热:1kg海水汽化为同温度的蒸气所需的热量。 饱和蒸汽压:水分子经由海面逃出和重又回到海水中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水汽所具有的压力。 热传导:相邻海水若温度不同时,由于海水分子或者海水块体的交换,会使热量由高温处向低温处传播。 涡动热传导(湍流热传导):热量的传递是由于海水块体的随机运动所引起的传导。 表面张力:在水的自由表面上,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所形成的合力,使自由表面趋向最

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面临问题及其保护

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概念。 2 ?分析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面临的各种威胁。 ?教学内容 海洋也称“蓝色国土”,有着广阔的空间的丰富的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生活在海洋的所有生命有机体,其中包括微生物、低等和高等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我国已知的海洋生物为2.6万种,占全球海洋已知物种数的10%,拥有河口红树林、珊瑚礁等种类多样的生态系统和具有国际意义的物种的生态环境。 活动: 调查舟山沿海或自己生活的附近的海洋 生物分布情况,与四五十年前的分布状况有 没有不同?并与全班同学交流调查结果,最后 得出本地目前的渔业资源结构。 当前,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着各种各样的威胁,主要可归纳为: 1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利用 人类对海洋生物及生态系统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消耗,加之沿海和海洋工程项目的重大建设,都对典型的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威胁。人类为了从海洋及海岸获得食物、医药原材料等海洋物资,使得绝大多数具有商业价值的海洋生物在部分地区被开发利用。捕捞业不仅过度仅利用诸多鱼类和脊椎动物,同时许多非商业性的捕捞也捕杀了大量的海洋生物。

思考与讨论: 舟山传统的捕捞有哪些特点?你知道传统的四大鱼类吗?新兴的捕 捞方式有哪些优点? 2. 海洋污染较为严重 在一般情况下,病原生物或污染生物是导致海洋生物病害的根本原因。来自 城市生活和工业废弃物和农药的过量排放、航运业的排入、大规模的水产养殖以 及空气中传送的有害物质,都带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 污染。 海洋污染的特点 是,污染源多、持续性 强,扩散范围广,难以 控制。海洋污染造成的 海水浑浊严重影响海 洋植物(浮游植物和海 藻)的光合作用,从而 影响海域的生产力,对 鱼类也有危害。重金属 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在海域中累积,并通 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海 洋动物和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造成毒害。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积广大的油 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同时石油的分解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 成海水缺氧,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并祸及海鸟和人类。由于好氧有机物污染引 起的赤潮(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海洋污 染还会破坏海滨旅游资源。因此,海洋污染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约来约多的重视。 3. 生态环境的改变 人类填海造地,采伐红树林,海滩挖沙,采矿和开 采石油天然气等活动都严重改变了局部海域的自然环 境,使海洋生物承受巨大的环球压力,而所有这些人为 活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损害作用又是多方面的。 在大 的河流上建设水库水电站、因 沿途截流和气候影响而连续的断流,都会对入海口 岸处及近海海域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40多年来我国沿海围海造地、开垦滩 思考与讨论: 你知道红树林有 哪些生态效益吗?

浅谈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_

浅谈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 李新正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 266071) 摘要本文简要说明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特点,重点阐述了我国的海洋生物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现状,指出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非常高,是东亚地区海洋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但由于 人类活动的加剧和相关的环境保护研究、政策法规的制订相对滞后,加之国民的环保意识有待 加强,政府对海洋环保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不够,使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海洋生物多样性正 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加强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研究,尽快制订完善的法律法规,做 到有法可依、严格执法,多设立保护区,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的环保意 识和文化水平,才能真正保护好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才能使国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 利用,才会有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保护 1 前言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人类开发对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已成为21世纪使社会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领域。富饶的海洋资源为支持人类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展现了美好的开发前景。在海洋资源中,除海水动力、金属与非金属矿床、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外,海洋生物将是现今和将来人类所依赖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资源。海洋生物食品提供了人类的大部分蛋白质需求,海洋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新药源泉,海洋生物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多种观赏种类和景观,海洋生物光合作用和固定二氧化碳,缓和了全球变暖过程。 随着技术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影响已经涉及远洋。即使在南极洲,那儿的企鹅远离任何农业却带有DDT,海岸线还被溢油污染,蓝鲸处于严重濒危状态。然而,物种和生态系统受害最重的则还在最靠近人类的海域。而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远不如陆地生多样性丧失那样引人注目,海洋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丧失本身也是一种全球危机。 与陆地相比,海洋生物的研究起步晚,被描述的海洋物种较少,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生物比陆地更加丰富多彩。海洋中生活着世界上现存的32个动物门中的31门,其中14门完全是海洋生的。珊瑚礁,就象热带雨林一样,以高物种多样性而著称。海洋中生命财富远不止是物种数量,地球上测得的最大生产力在北太平洋的海藻床。最近的证据表明,在深海也有可能有非常高的物种多样性,在海底热泉口群落被发现的大约20年中,鉴定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调查报告第4203号。本文受国家“十五”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G1999043709)资助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核准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核准 办事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核准的申请与办理。 二、事项名称和代码 事项名称: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核准 代码:1236 分项:新办 三、办理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编报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并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督。 (二)《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十条第一款新建、改建、扩建海洋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有核准权的海洋主管部门核准。 四、办理机构 (一)办理机构名称及权限 奉贤区海洋局负责对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核准,包括受理、审查、决定。 (二)审批内容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核准。 (三)法律效力 申请人在获得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后,方可进行项目报批手续。 (四)审批对象 以开发、利用、保护、恢复海洋资源为目的,并且工程主体位于海岸线向海一侧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

五、审批条件 新办准予批准的条件: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 2.建设项目做到污染物排放达标,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要求; 3.符合国家和本市关于环境保护标准和规范。 六、审批数量 无限制。 七、申请材料 (一)形式标准 1.申请材料的复印件应清晰。 2.请材料中提供的项目名称、工程内容等信息应与《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申请书》中填写的实质性内容相对应。 3.由申请人编写的文件按A4规格纸张打印,政府及其他机构出具的文件按原件尺寸提供。 4.申请材料受理后,申请人不得自行补充更改。 (二)行政审批申请材料目录

物理海洋学

第四章 名词解释: 压强梯度力单位质量水体所受的静压力合力 Coriolis力由于选取旋转坐标系以缓慢地球作为参考系而产生虚假的力。雷诺应力 Rossby数 Ekman数 纵横比 静力近似

Boussinesq 尺度分析 : 第一二三个方程表示xyz轴运动方程 第四个是连续方程第五个是盐度方程第六个是温度方程第七个是密度方程 第五章 大洋表层环流有2个最显著的特点: 第一,在北半球,环流沿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环流沿逆时针方向流动。第二,第二,海洋环流在东、西边界附近是很不对称的。

一、西向强化现象:海洋上层的大洋环流是由一些流环所组成的,在副热带处的流环,其流速东西不对称,在狭窄的西海岸边界层中,海流速度特别强,这就是西向强化现象,是大洋环流的最突出的特征。 二、海流成因:风应力, 1000m 以浅; 热盐效应, 1000m 以深 三、地转流:当不考虑海面风的作用时,远离沿岸的大洋中部的大尺度海水流动,基本上是接近水平的,并近似认为流动是定常的,科氏力与压强梯度力相平衡的产物。 四、倾斜流:均匀密度场中的地转流称为倾斜流,流速不随深度变化 梯度流:非均匀密度场中的地转流称为梯度流,流速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六、涡度:是指流体的旋转。 行星涡度:地球上的任何物体,包括海洋、大气、碗中的水,都跟随地球一起旋转。这种旋转是行星涡度。 相对涡度:海洋、大气由于风、流而产生相对地球的旋转。 绝对涡度:=行星涡度+相对涡度 位势涡度(potential vorticity):绝对涡度/水柱长度 七、稳定的风作用于海面,会在海洋上层产生一个薄薄的边界层--- Ekman 层;同样在海底、大气的底部也会产生Ekman 边界层。 海面的Ekman 层有以下重要特点: 方向:在北半球,沿风向右偏45度; 大小:表层最大; 深度:大约30-400m ,依赖风速、纬度; 八、Ekman 抽吸,是由风空间分布不均匀所驱动的垂直流动,也驱动海洋内部地转流。 九、Ekman 螺旋: 漂流的大小和方向随深度而变化,连接各层流矢量的端点所构成的曲线为Ekman 螺旋,而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Ekman 螺线。 九、Ekman 漂流的空间结构: 表层流速最大,流向偏向风的右方45度; 随深度增加,流速大小逐渐减小,呈指数衰减,流向逐渐右偏; 至摩擦深度D ,流速衰减为表层流的4.3%,流向与表层流向相反,此深度以下的运动可忽略。 十、升降流:是由不均匀风场或风场与地形配合产生的“较强烈”的铅直向流动。 引起升降流(水平流动散度不为0)原因:(1)风力不均匀 (2)风场与地形配合。 惯性流:当风力维持的漂流一旦流出风力强制作用的海区后,便由强制的漂流转为自由的流动。在广阔大洋里,其运动的铅直尺度远小于水平尺度,因此是科氏力、铅直湍流摩擦力与质点加速度三者的平衡。惯性周期=2π/f 十一、地转流方程(速度方程把f 除过去):-fv=ρ1x p ??,fu=ρ 1y p ?? 十二、倾斜流:v=x f g ??ξ,u=—y f g ??ξ Ekman 深度:D=πf Az 2,为Ekman 深度 十三、风生大洋环流(打钩为考虑因素)

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11377521.html, 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作者:马绘谦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第23期 【摘要】在人类社会的生存物质当中,海洋生物资源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物质,对这些资 源进行有效的保护,有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来,海洋生物许多物种濒临灭绝,对人类的生存有着较大的影响。故此,需要加强对海洋生物的保护,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海洋生物进行保护,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或者是加强国际合作等具体对策。本文对我国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的现状进行阐述,并指出了威胁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此外,本文还对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进行说明。 【关键词】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现实价值以及潜在价值。首先,在人类的生物来源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来源,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动物蛋白,并且,有许多的海洋生物都具有较大的价值,例如存在一定的工业价值或者是存在一定的药用价值。所以,在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物质基础。 1 主要现状 1.1 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从类型上划分,我国海域生态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1]:(1)滨海湿地生态系统,(2) 珊瑚礁生态系统,(3)上升流生态系统,(4)深海生态系统。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是盐沼生态系、第二是河口生态系、第三是红树林生态系。海岸盐沼处于大海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生态环境相对复杂,生物多样性也较为丰富,该地带也是进行海水养殖的重要区域。盐沼生态系为候鸟提供了它们所需要的食物以及栖息地,是由芦苇等多种盐生草本植物和许多的潮间带底栖生物所组成。 珊瑚礁生态系统主要在我国的南海地带,以造礁石珊瑚为主,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由以下几种动物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第一是海绵动物、第二是腔肠动物、第三是甲壳动物等。 在我国的东南海域,海洋上升流生态系统就存在于其中。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所组成[2],(1)因为受到地形的因素所影响,(2)受到风漂流的影响,(3)因为水团边界的影响。因为底层营养物质的上升,使得其初级生产力逐渐提升,往往会形成渔场区,与邻近海域相比而言,其生物多样性指数要更高。 深海生态系统主要在我国的东海以及南海的海域之中,通常是有一些构造较为特别,比较适应于在深水生活的动物所组成,其生物多样性非常贫乏。

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2.举例说出海洋环境污染的来源。 3.说出外来物种入侵的概念、过程、危害和控制方法。 4.分析舟山大黄鱼资源枯竭的原因。 ◆教学内容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我们目前已经知道大约有200万种生物,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就构成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舟山沿海地处亚热带,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南北多 种水系和海流的交汇处,海水温度盐度及其它理化因子适 于海洋生物生长繁殖,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地区 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膨胀和环境压力急剧增大, 我市海洋生物物种和生态环境受到威胁的程度是有史以 来最严重的,生存空间缩小、数量锐减,一些物种趋于消失或种群缩小,尤其是一些优质海洋生物种类,如大黄鱼、白鲳、东海带鱼、中国明对虾等。目前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过度捕捞、海洋环境污染、生境丧失和退化、外来物种入侵四个方面。 一、过度捕捞 过度捕捞是指人类对海 洋野生动物的捕捞强度超过 了其自然的补充量所承受的 能力, 导致海洋渔业资源逐

渐萎缩的现象。历史上,舟山群岛渔场由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生物多样性很高,渔业资源丰富,不仅是大黄鱼、日本鳗鲡、中华绒螯蟹、松江鲈鱼、鲥鱼等名优水产生物的繁衍栖息地,同时也是中华鲟、白鲟、白暨豚、胭脂鱼等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栖息地和洄游通道。然而,过去十几年来,沿海地区的渔船增长一度失控,捕捞手段也日益完善,盲目的扩大生产,致使舟山群岛渔场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的破坏,特别是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持续衰退,也导致整个生态系统食物链改变,脆弱生物濒临绝境。 大黄鱼俗称黄花鱼、大鲜,是舟山渔场四大鱼类之一,多分布在我国近海,被称为我国的“家鱼”。舟山的岱衢洋就是因为盛产大黄鱼而远近闻名,“每逢渔汛,衢山岛斗镇里大小船至数千,人至数十万,停泊晒鲞,殆无虚地。”“整个舟山洋面都是大黄鱼,天热时睡在沙滩上,都能听到大黄鱼的咕咕叫声。”“起网时,人跳到网里面根本就不会往下沉,大黄鱼多得连篙都插不下去。”……这些听起来像是神话的场景现在只能深深地留在舟山50多岁老渔民的记忆深处。现在野生大黄鱼已是“一鱼难求”,导致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过度捕捞。 过度捕捞对大型哺乳动物的威胁更为巨大,这些动物性成熟周期长,产仔少,在捕捞压力下容易灭绝。例如无齿海牛于1974年发现于北太平洋科曼多尔群岛,它们身躯庞大,体长达7~8米,重达3~4吨,是海洋里的第二大哺乳动物。西方文明发现它的利用价值后,纷纷来到科曼多尔群岛,开始了无情的捕杀。首先遭难的是那些成年的斯特拉大海牛,到后来连那些幼仔也没能逃脱,从发现到最后一头无齿海牛被杀,仅仅用了27年 的时间。无齿海牛是非常珍贵的物种, 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草食性动物,它 从地球上消失,不能不说是人类文明的 悲哀。 由于渔业资源的衰退,一些渔民为 图2 由于过度捕捞,舟山野生大黄鱼已经 是一鱼难求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关于做好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关于做好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核准前期有关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海洋资源 【发文字号】闽海渔[2013]439号 【发布部门】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 【发布日期】2013.12.24 【实施日期】2013.12.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关于做好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核准前期有关工作 的通知 (闽海渔〔2013〕439号) 沿海市、县(区)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 2012年以来,我厅先后与有关沿海设区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或备忘录,其中将填海50公顷以下(不含本数)等项目用海委托和下放沿海设区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受理审核等前期工作。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核准属于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审批范畴,为指导和规范各地承办并做好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核准前期工作,严格依法行政和明确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审查和核准服务工作,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核准权限 ㈠根据《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24条规定,为严格依法审批,从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各地由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和跨市、县行政区域毗邻的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统一由我厅核准,其前期工作由沿海设区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承办。 ㈡2002年《条例》出台前,由我厅印发的《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海岸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核核准程序规定》(闽海渔〔2002〕130号)中涉海工程环评报告核准权限的有关规定同时废止。 ㈢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海洋局明确授权或规定外,《条例》第24条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